我还是要给这电影打五星,为了反击我看到的那么多无脑恶意打一星的恶评,以及对于功夫片黄金时代的致敬,冲着这武打动作和甄子丹对于叶问人物的诠释,这片子打一星就是无稽之谈,这片子在四部曲中也是远胜第三部,和第二部持平,差于第一部的存在,个人认为7分以上是没什么问题的。
这片子有问题吗?
尽管我是叶问系列的忠实影迷,也不得不承认这片子的编剧确实才思干枯了,感觉就和叶问二的故事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把洪金宝换成了吴樾,洪拳换成了太极拳,不过还好这次吴樾最后还是活了下来(可能是更年轻更经打?
),把中国本土发生的故事挪到了美国唐人街,确实新意不足;另外一个问题大概就是李小龙这个人物的戏份安排了,前期戏份超足,打戏看得也很过瘾,陈国坤感觉离李小龙又进了一步,然而到了后面沦为了路人,emmm这个安排着实让我不爽。
可我看了下那些批评的影评,有些说这根本不符合史实,说那时叶问早就六七十岁了,怎么还可能打得动?
拜托,这部片子根本就没有标榜是传记片了,已经是另外延伸的故事了,前三部才标榜是传记片,想看叶问生平故事的为什么不去看书或者纪录片呢?
去看前三部也行啊,非要来第四部找传记片的感觉和不痛快是何意?
还有些评论说剧情安排得不合理,一言不合就开打,敢情你看的是剧情片?
而且我觉得这剧情也没多拉垮和强行吧,你可以说这情节老套,可说是垃圾剧情我真的无法同意,动作片,功夫片看得爽,过瘾就够了,需要那么深究剧情吗?
那为何不去看主打剧情的片子呢?
来说说里面令我很满意的地方吧:里面李小龙戏份的安排太令我满意了,作为看着《李小龙传奇》长大的能再在大荧幕上看陈国坤演李小龙真是太高兴了!
而且这次他的戏份不少,挺出彩的,还有很多部分都是根据李小龙纪录片拍的,很是还原,建议昆汀好好看看这电影,这里面的李小龙才叫李小龙,你《好莱坞往事》里面的李小龙到底是个什么鬼玩意?
陈国坤在李小龙的路上越走越远,动作,精气神越来越像他了,只是可惜年龄越来越大了,不然真希望他能演李小龙系列的电影。
当然,作为系列主角的叶问才是片子的重点,甄子丹对该系列的叶问这个人物把握的真是越来越到位了,无论是站着,还是被击倒,始终保持着一代宗师的气质,沉稳,处变不惊,这才是武学大家的风度!
作为功夫动作片,这片子的动作指导是金牌武指袁和平老师,有些人居然还在说动作松散,我看你们也和里面的洋人差不多,说中国功夫花拳绣腿,小心到头来被打得满头是包。
这片的动作戏真是十分过瘾,吴樾的太极拳真的有美感,可以看出是真的用心练过的,叶问的咏春就不多说了,一如既往地舒服过瘾,当然,这次还在里面多加了几招,更难得的是,对于反派的动作设计居然也这么用心,一些空手道,跆拳道动作的加入丰富了这片子中功夫武学的种类和增加了观赏性,不过,大部分观众估计也不懂这些,反正,看得爽就完事了。
里面叶问父子情的部分影射了家庭教育问题,甄子丹在文戏的把握也真的到位,把一个刀子嘴,表面严格无比,豆腐心,内心却十分关心儿子,带病为儿子四处奔波的父亲形象刻画得很饱满,最后回来后和儿子打木桩那段真的让人泪目,配合着过去三部叶问打木桩以及其他的叶问战斗场面,真是回忆满满,战歌响起,仿佛又回到了那些年看叶问,被叶问故事感动的青葱岁月。
里面的一些现象刻画得极为真实,我都怀疑找那些美国人演是不是本色出演。
种族歧视,对于中国功夫的不屑,想将移民来美国的人赶出去,对于本国的极度文化自信,这难道不是上世纪美国的事实和美国人的真实嘴脸吗?
别说那时了,看看现在,如果不是自己国家强大起来你以为美国人会给你好脸色看吗?
就连现在也经常有乳化的现象出现,这种意识早已经深入他们骨髓,认为自己民族高贵,其他民族都是垃圾,这样真实地反映出来反而成为了某些人口中的强行上升,乱做一团?
可笑可笑功夫片逐渐地在走向凋零,中国的功夫巨星在历经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甄子丹居然已经后继无人了,我原本很看好吴京成为接班人,《太极宗师》和《新少林寺》里功夫动作,武打真是干净利落,不过他做出了他自己的选择,旁人也不好干涉,我只是单纯地觉得可惜,功夫片的黄金时代真的已经过去了,作为中国电影最大的招牌影种,凋零速度如此之快真是让我始料未及,或许是现在信息技术发展速度冲击太大,也或许是武打功夫巨星的断代过于严重,造成了这种局面,只能说功夫片且看且珍惜吧!
随着这几位功夫巨星的过世和老去,一个时代也在悄然离我们而去。
最后,套用片里的一句话“外国的月亮也没那么圆嘛”,送给那些给这片子打一星恶评,崇洋媚外的人,你们可以容忍国外纯爆米花片的泛滥,却容不下国内武打动作看着这么过瘾的叶问,真是最大的笑话!
时间回到十九世纪,大清光绪十九年(1893),在广东南海佛山桑园,叶家诞生了一个男孩,叶蔼多给自己的儿子取名叶继问。
在湖南湘潭韶山,毛贻昌的儿子也出生了。
多年以后,叶蔼多的儿子被大家所熟知的名字是叶问。
毛贻昌的儿子也有个李德胜的化名。
叶问一辈子习练咏春拳,多年的心血形成了叶系咏春拳体系。
作为武术宗师,叶问也算是能打。
李德胜也很能打,因为他花了三十年时间,把在中国大地上肆虐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通通打倒,而他和跟他一起奋斗的人在斗争中使用的智慧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现在,叶问在中国电影银幕里,已经是又一个银幕功夫传奇,是一个火热IP——毕竟连《叶问》的叶问片名就是IP Man。
除了甄子丹的《叶问》,还有《一代宗师》、《叶问前传》、《叶问终极一战》、电视剧《叶问》...... 2008年,大概是国人最难忘的一年,李德胜缔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59岁了。
这一年,有汶川地震,也有北京奥运会。
这场奥运会里,中国成为了世界体育强国,民族自豪感再次洋溢在中国人的心中。
作为民族传统体育,中国武术也算得上世界闻名,而这要源于李小龙。
也是在这一年,陈国坤主演的《李小龙传奇》开播,讲述李小龙一生的故事,饰演叶问的是于承惠。
如果黄飞鸿是李连杰,叶问是甄子丹,那么陈国坤就是李小龙了——不仅在《李小龙传奇》里是李小龙,在《叶问3》《叶问4》里也还是李小龙。
《钢铁侠》上映,观众看到了一个极具个性的超级英雄,也没有多少人知道这部电影对漫威意味着什么。
年底,《叶问》上映,甄子丹饰演的叶问,爱国爱家爱老婆,儒雅随和却又很能打,加上大战日本人,这样的电影马上就火了。
从影多年的甄子丹终于遇到了一个有代表性的角色。
陈国坤是挺像李小龙的
陈国坤再演李小龙......
陈国坤三演李小龙......
托尼一开始就是漫威的希望
甄子丹的叶问,怎么看都像是照着当年李连杰的黄飞鸿来塑造的,作为武艺高强的一代宗师,始终给人温文尔雅的印象 十年过去了,当初《钢铁侠》开启的漫威电影宇宙,在今年的《复仇者联盟4》告一段落。
所有人以为惊奇队长多厉害,能把灭霸虐成什么样,结果最后才发现,复联全村的希望还是钢铁侠。
因钢铁侠开始,最后也是钢铁侠终结一切。
开端是他,拉下帷幕的还是他。
全村的希望不是惊奇队长,是托尼 十年,美国人带给观众的银幕回忆,是《复仇者联盟》系列的超级英雄电影,是成熟的电影工业体系打造的英雄神话。
中国人的银幕回忆还是《叶问》系列的功夫电影,虽然也有英雄意气,但不免老套。
叶问系列和复联系列同时诞生,也同时结束,要说这不是咏春宇宙有人信吗?
超级英雄开始使用超能力和高科技拯救地球,而武术宗师对抗不公的方式还是功夫,不过高手侠客倒也是另一种超级英雄。
既然是功夫片,看点还是在功夫上,《叶问》系列算是在努力创造高峰了。
这个系列里,咏春和北派武术动过手,和空手道动过手,和洪拳动过手,和八卦掌动过手,和拳击动过手,和泰拳动过手,最后不可避免的和太极交上手了。
作为一名练空手道和太极拳的业余爱好者,看叶师傅欺负空手道就算了,还要看太极拳被军用格斗术虐......第一集里日本人打空手道还使出了空手道的技术,到第四集美国人完全就靠力量碾压了。
为什么那么喜欢用飞踢?
你们练的不是空手道吗?
为什么要打成跆拳道......二十多年前,甄子丹在《精武门》里饰演陈真,致敬李小龙;十多年前,吴樾也在《新霍元甲》和《精武英雄陈真》里饰演陈真。
现在两个“陈真“演对手戏,变成了咏春打太极。
吴樾练八极拳,和太极的关系还是因为在《太极英雄》里演陈式太极拳师祖陈王庭,能打成这样也算用心了,虽然他在电影里打的太极都能看到八极拳的影子。
《叶问》系列作为功夫电影,表现的始终还是传统武术的搏击格斗。
不过,现在提到传统武术,都快成了笑话。
现实不是功夫片,传统武术落后于时代也越来越被更多人了解到。
就在《叶问4》上映前两个月,那个被徐晓东打败的丁浩再次被职业搏击选手打败。
现实是咏春拳撑不过两分钟......
两年前的徐雷之战,传统武术沦为笑柄 银幕外,咏春练习者被职业选手轻松击败,银幕里,叶问由一代宗师变成超级英雄。
不论是现实之中的拳王,还是博伊卡,就没有能打赢叶问的......
其实输赢还是看是谁的主场,比如叶师傅给马掌门当配角的时候....... 全系列的观感,就是一位练咏春的超级英雄在大战各路强敌。
第一集,叶问大战日本军官;第二集,叶问大战西洋拳王;第三集叶问大战拳王泰森(这个应该是现实里最强战斗力的人了);不仅正传要打外国人,连外传也要打外国人——《张天志》里张晋不是要和托尼贾过招就是要揍巴蒂斯塔......第四集,叶问要打博伊卡!
可怜斯科特在《终极斗士》里演的博伊卡那么厉害,结果遇上了中国人,后果就是被战狼欺负,又被叶问欺负...... 所以《叶问》系列真的还要再拍下去,要大战赛亚人、氪星人、灭霸又有什么奇怪的?
博伊卡战败记录1:被战狼打败......
博伊卡战败记录2:被叶问打败...... 当初日本人打进来了,国难当头,于是叶问要打十个日本人,要单挑日本军官,因为这是民族抗争;英国拳王瞧不起中国武术,洪震南要动手——为生活可以忍,但侮辱中国武术就不行,因为这是民族文化的尊严;到了第三集终于不走民族主义路线了,以为导演不玩了,结果甄子丹要和泰森打,然后张晋要和巴蒂斯塔打——不管有没有民族主义,都要打外国人......去到美国了,叶问、李小龙师徒都要出手打美国人。
无论是四十岁的叶问,还是六七十岁的叶问,他们都打不赢。
叶问这种超级英雄级别的战斗力,说是超能力也没什么不可以了,而叶师傅的超能力大概不是功夫,是民族主义。
叶问能把他们全都打败,不一定是因为咏春拳有多厉害,而是因为驱动叶问去战斗的是民族主义,让叶问在每一次和对手打斗的时候爆发小宇宙。
民族主义,就是叶问的超能力。
所以,《叶问》系列最突出最明显的主题色彩,无疑是民族主义。
作为完结篇的第四集,民族主义的色彩还是如此浓厚。
叶师傅第一集里和日本人的空手道对战,现在还要和美国人的空手道对战......叶师傅,空手道和你什么仇什么怨?
好吧,在这个系列民族主义基调的叙事模式下,当然有,那就是国仇家恨。
美国人的拿来主义也是运用得炉火纯青了,练空手道跑去中国人面前说要让中国人这些黄种人领教什么叫战斗,可你们不要忘了你们也是从另一群黄种人的日本人和琉球人手里学到空手道的...... 大陆有《战狼》,香港有《叶问》,无论是大陆主旋律动作片还是香港传统功夫动作片都挺会激发观众的民族主义情绪,达到民族主义高潮。
这就像男生被一个好看又风骚的女生勾引,明明知道自己是在被她撩,但还是忍不住想和她偷吃禁果。
甄子丹的叶问,让我想起了李连杰的黄飞鸿,因为人设都挺像的,都是温文尔雅但武艺高强,还是传统武侠片里典型的侠客形象。
不过,不同的还是精神主旨。
徐克的《黄飞鸿》系列可谓是武侠片、功夫片里真正思考民族传统与西方近现代文明之间的关系的作品,而这一点也是所有人能看明白的。
结果过去了二十多年,功夫片又回到了民族主义叙事上,还是在跟外国人打架。
到了第四集,民族主义这勺油浇在了美国人的种族主义这把火上。
川普上台大搞种族主义,被美国人狂黑,现在美国人又被中国人黑了一把,真是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美帝军队,号称蓝星最强武装,在科幻片里被各种外星人欺负,但最后都能把外星人赶回外星。
可是美国人没想到,在自己的星球上,是中国人让他们第一次尝到了失败。
电影当中叶问赴美的背景是1964年,距离美国人在朝鲜的失败过了十年,正是在大陆的北京,那个跟叶问同一年出生的李德胜在十年前指挥着红色军队在朝鲜让美国人遭遇失败。
过了十年,叶问直接就远渡重洋过去欺负美军了......
记住是什么人带领一群什么人打败了你们美国人 其实也是在叶问赴美的那一年,中国大陆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红色政权终于有了保卫和平的力量。
面对拥有了原子弹的中国人,美国人除了搞小动作还能怎样?
中国人有咏春拳,还有原子弹(或许应该叫红核拳)。
红色政权的蘑菇云 看电影的时候,全程在联想电影故事背后的背景时代,叶问等人和美国人动手,而当时中美两国也在互相对峙。
这种虚构的故事巧合地遇上了真实的历史背景,其实也由民族主义叙事变成了民族自尊表达。
刚好今年,李德胜缔造的新中国迎来七十华诞,而今年中美之间在搞贸易战,银幕内外的情形莫名的贴合。
太巧合了。
电影的最后,1972年,叶问因癌症逝世,持续十年的系列也终于结束。
甄子丹45岁时出演43岁的叶问,但是到了56岁要演71岁的叶问,连头发都不怎么白。
(美军:还好这个中国老头走了,不然谁顶得住,得了癌症还能把人打趴下,难道还要提前在60年代这个时间线跑去冰川把美国队长挖出来吗......) 这趟赴美旅程,叶师傅也表达了自己的简见解:外国的月亮其实也不是那么圆,做人最重要的还是自信。
可以说,叶师傅的这些认识,深刻符合党的文化自信路线,对于我们在日常社会生活中弘扬中华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这是香港市场紧急适应大陆日益增长的爱国情怀吗,但剧情还是有很多生硬的地方,从评分看来观众也不买账。
李小龙出场是惊喜,但师傅是主角而徒弟人气最高,怎样安排师徒两个高手是很麻烦的,电影没有做好,李小龙不知道唐人街遭难也就罢了,知道怎么可能不管。
唐人街老师傅们被全部打倒这点不会让大陆人舒服啊,至少对会长打输要强调是敌人用了军靴、不是很光明正大吧。
敌人形象也很失败(这点反而第二部最成功),女儿毁容虽然是咎由自取,但他不明真相,此时最大动机应该是给女儿复仇(鉴于是个坏人,可安排要毁若男容貌的情节)而不是瞧不起中国人,说实在的以当时中美国力差距,人家对咱是无视,不会如此“用力”地歧视。
陆战队里那个中国人的做法也不合理,公家地盘你哪能随便放自己的东西(咏春拳的训练设备。
无论咏春拳有多好),身边都是美国人而如此表现对中国文化的推崇也不明智。
最大亮点反而是中国家长国内国外都一样,哈哈
标准的国产片和动作片。
硬汉+温情+情怀路线。
最后一集,叶问的老婆已经作古,儿子青春期与老子意见相左,成长问题伤脑筋。
这时,身在美国的徒弟李小龙的美国徒弟来华,邀请叶问来美国指教,与美国的圈子便有了摩擦。
先是与古板的美国华人商会不合,与会长一番较量。
又引出了会长女儿在美国学校受欺压事,叶问插手相救,“遇到不公义的事,我要管”。
见到李小龙,解决了儿子的入学推荐问题,也目击了中国武术在异国的生存艰难,打打杀杀是常态。
后陆战队教官哥连教训军士赫文,会长又被打,华人商会被踢馆,最后叶问与军士长巴顿终极较量,赢回国人尊严,眼眉吐气。
打斗没问题,绝对精彩,但情节也是老套路。
看完后,感觉落点可以在“观念和冲突”上。
国人在异国生活,却依然没有开放心态,抱残守缺,故步自封,危害甚矣!
以华人商会会长万宗华为首,当然,最后也是自食其果。
作为终结篇,真的拍的不错了,即便是利用了民族情结,可是又有什么不对吗?
这次又是击败美国白人,但所有的矛盾设计都是为剧情服务的,作为一部商业动作电影来说,没毛病。
万会长的实力设计的有点偏低了,显得叶问高太多,俗话说拳怕少壮,要是小龙来对抗还好,叶问能拿下轻松废了万师傅的对手,有点主角光环了。
当然,动作设计里也尽量设计了一些扫眼、踢裆、折骨、点穴等细节来平衡,也算有心了。
空手道哥们特别像蚁人呢,去唐人街一脚踹飞第一个上来的师傅,跟现实里徐晓东的剧情如出一辙,让人不禁唏嘘…另外,影片还原了几段李小龙存世的录影带影像,增强了本片的真实感,致敬巨星,加一星;片尾对叶问的前几部的片段回顾,让这最后一部顺利落下帷幕,加一星;叶问和儿子的戏份,也很有现实意义,究竟什么才是孩子真正想要的?
怎样定义人生的成功?
尤其是最后一次电话,很催泪,再加一星……因为,我也想我爸爸了……
叶问4终于修复了叶问前三部叶师傅身体无法累积伤害的bug,敌人可以通过伤害叶师傅的前爪降低叶师傅的战斗表现了IP侠系列第一部综合水平很好,是用一个民族主义话题良好呈现的武打片,虽然主角光环也很严重,但技术和招式全面,场面也好看;二三部是资本市场看第一部的效果很好之后,去除无用的武打部分,民族主义拉满的怪胎,里面的苦逼boss面对的叶师傅是个血量完全无限的愤怒民族侠,简直像绿巨人一样只要怒气没耗尽就有无限生命力,即使无防御被体格几乎比自己厚一倍的拳王大摆拳抡在脸上都不会影响其技战术发挥;这第四部反而是把几种民族主义意识形态放在一起进行了一波讨论,最后打完效用至上的永久发怒boss甚至顺便团结了一波黑人和拉美兄弟(笑),但更重要的是,终于能有人把拳打明白不是靠属性全加50点血条过关了。
格斗过程很反应拳种特点和其原本适应的作战环境。
另外片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点是,巴顿和科林虽然是个心狠手辣的模板级反派,但本质上是唯效用论者而非种族歧视者。
最早训练中巴顿喷黑人的话核心的反映了这一点【我歧视你不是因为你是有色人,而是因为你是个懦夫菜逼有色人】。
他们用的技术也是空手道,如果一个人歧视亚裔, 那么怎么会练日本传入美国的空手道呢?
而他们用的技术是什么我觉得是最反映徒手格斗主旨和功夫现状的,最后写来收篇。
叶问4好拳一共三场半,这里展开说一下在格斗圈子里分别代表了什么。
第一场李小龙打蓝衣空手道,相当一般。
陈国坤虽然多年作为李小龙的特型演员,身材神态等等练得已经不错了,但是功力差李小龙本人相当远。
对手空手道硬功夫看来不在小bossColin之下。
但遇到作为当前多个MMA赛事老板和台柱承认的现代MMA开创者李小龙,这一场的主要看点是李小龙融合各类技术后所创的截拳道。
虽然手上的技术确实是以咏春为主,思想也是咏春擅长的中线截打,但所用技术进行了相当大的改变。
追击打击从咏春标志性但实际没啥杀伤力的日字冲拳变成了片中多次出现的钩锤,对体格高过自己的对手造成了不错的打击,反之各位老师傅都在这上吃了亏;咏春的日字冲拳单拆出来强侧手前置,配合击剑步和拳击蝴蝶步用以更好的发挥咏春中门有空就中门直进的打法;虽然摔法不多但至少作为站立格斗技术用出了多次的防摔拿并且做了有效反击,这也是老师傅们经常挨揍的领域;与战场着甲格斗怕摔倒而且浪费体力中国功夫很少起高腿,但。
最终,李小龙是赢在了不拘泥传统的各种技术融合、其相当有名的同量级顶尖的身体素质、以及有效得多的发力技术。
而这些方面欠缺的老师傅们挨揍的命运其实在这一刻已经很明确了。
第二场万宗华对叶问。
这场那可太漂亮了,万宗华太极八卦两门技术精熟,双掌对双掌阶段对叶问是有非常明显优势的。
这一段不是赢在叶问伤了一只手,而是太极技术作为带甲战阵武术,摔法灵活,咏春二字钳羊马间架窄,碰上功力相当的对手就更难维持重心。
叶师傅吃亏就吃在这上。
在战场上短兵相接中,哪怕相对轻装的棉扎甲也有二三十斤重,摔上一次就难再起身,附近敌人时不时踢一脚就完全没起身机会。
而有武器的人对付一个横在地上的人,要进行处决也就是手到擒来的。
也因为太简单,甚至没有专门的处决技术。
而在这个年代,巴西柔术被格雷西家族才整理出来没多久,和1951年的木村格雷西大战一共没隔多久,闭塞的中国功夫届是断没有路子学到这些的。
第三场第四场就分别是军方两个空手道靓仔来唐人街无双,除了搞笑角色罗师傅、北螳螂七星螳螂是完全功夫不到家除了手势像是螳螂拳实际只是个肥仔之外,八卦的阿姨和太极是完全打出自己风采了的。
七星螳螂本来是个锁拿摔看家的拳种,打出来的效果非常类似现在还比较出名的合气道,步法拿法非常像合气道的八方步四方投等等,结果片中只是个一丝偏斜摔拿都用不出来的普通肥仔。
八卦片中那一支和咏春一样实际都是双短刀术,缺乏力量训练,使用者又是个女的,最后因为身体能力的巨大差距而输掉。
太极如同上一段所写,实际上如果双方都穿上个三四十斤的负重,万师傅开局的三次摔法结束战斗就已经完结了。
然而场地软垫徒手格斗完美规避了万师傅这个优势,整天练开碑裂石硬功夫的空手道自然在破坏对手身体上优势大得多。
实际上,在这种情况下想赢基本上只能靠擒拿技术绞掉对方关节,只不过是最终这个情节没安排给更擅长擒拿的太极而是给了主角叶问而已。
叶问这第四场能赢,不能排除主角光环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打出了咏春作为短刀刺杀技术的技术特色,拿到较大优势的动作,一个是手刀挂眼、一个是踢裆,都充满了暗杀拳特色。
最后取胜的缠本来是七星螳螂和太极的常用动作,反而只能按在主角身上比较尬,标指打喉骨倒算是常规技术,但实际能打到喉骨随便怎么打都完事,标指仅仅是咏春起源的八斩刀术源流的影子而已。
实际上,叶问这一场完全赢在侥幸和主角光环,万师傅没被一直追打而是像叶问一样给了喘息机会的话,也完全可能在对方一拳拨开之后绞掉一条胳膊,这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现在说一下所谓反派那边,特别是师范Colin,剧中叫做极天流,实际从技术特性来看很显然是极真空手道。
大量硬功训练、对练使用全接触、格斗中基本不以头为打击目标。
极真空手道由韩裔日本人大山倍达在二战后开创,在战后美国主体意见非常歧视和排斥空手道的情况下,在美国巡回表演并最终一段时间内成为世界第一大武术派系。
大山倍达本人因为和公牛角力手劈牛角、手刀可以在啤酒瓶翻倒之前拦腰打断啤酒瓶、以及各种传统硬功表演得到绰号【神之手】。
虽然大山倍达本人战绩从现代角度看存疑,但至少这些打击效果是得到证实的,而他所作的全接触练习改良也是格斗术在火器时代后,格斗术向专门的规则下徒手擂台格斗的一次重要改良。
同时对基本功、身体强度的训练提出了新的要求。
客观来说,同等练习水平的擂台徒手,在片中所展示过的格斗技中,就应当是空手道最强。
如果无甲拿上一两把匕首,动作短而快但力道小、着重控制对方双手的咏春是不二选择。
而如果穿上几十斤、防切割、分散打击技力度的全身甲,接摔一体的太极拳是非常合理的选择。
规则决定得利性状,适者生存,这对于格斗技也一样。
李小龙已经死了,但李小龙的思想、基于李小龙思想发展出的MMA竞技模式,以及一批基于中国功夫但能够博采众长不断学习进步的战士奋战在MMA赛场上。
各类武术,也许还会在未来的各种不同场合发挥其功效。
比如咏春现在和菲律宾短杖都是常见的特种部队匕首训练课程,而几大内家拳技术在全甲格斗赛场对摔法和发力的帮助都非常大。
叶师傅,也终究会走到自己的终点,但又生生不息。
终于把叶问老先生拍到了自然死亡。
自然而然,这个系列也(该)宣告结束了。
结尾的系列煽情大闪回画面,可以回想起IP Man系列,它在一开始还有灰色空间(汉奸问题之类)可以探讨,在那之后的两部片子,慢慢完全沦为民族主义的宣泄出口——因为冲着港片不再港片的路子,其他出口已经完全被堵死了。
打自己人、打日本人、打英国人,大陆打、香港打,到美国打。
只要打了,就不能输。
作为华语片特有的动作片类型,看那些拆招对打,即便没有变化花样追求新意,的确不会太生厌。
可《叶问4》,几乎把每一场打斗的爆发与结果,全部和“是不是要为华人出气”、“是不是中国人”之类的命题挂在一起,不管你叶问到底什么年纪,有病在身,总之,就是不打不行。
做人当然要自信。
但是否要用中国武术(功夫)去在种族歧视上找回掌声——或者说这种稀稀拉拉不情不愿的海军陆战队掌声,到底是响给谁的,电影显然无力探讨。
我的意思是,打架这么好玩的事情,为何中国人就不能放轻松点去看待。
为何总要在沙场擂台上,找了几十年的自信,只为饱以鬼子老拳的朴素民族主义心理,就能升腾起一阵阵的快感。
有人可能要杠了。
叶问也打自己人啊,不写推荐信、给他难堪的,也是各门派老大。
问题是,鬼都看出来了,那些打斗之间,完全不是一个生死量级的。
而叶问系列除了往民族主义上扯带,几乎没有其他方法好使。
正是这样的情绪调动下,当同一拨观众,哪怕是留洋海外、去了戛纳的人,再看到《好莱坞往事》,就会觉得李小龙被布拉德皮特殴打是辱化。
街头实战与对台竞技,本质上就不是同一种较量模式。
《叶问4》使出了咏春的撩目踢裆等毒招,可依然不得不照顾观众,重复“看起来很好看很眼花缭乱”的花样套路和小儿猫儿都会模仿的冲拳。
简言之,即便在众目睽睽之下,力所不逮的叶问,似乎一上来就应该索命——但这样似乎违背了电影要精彩好看战况激烈的原则。
换言之,咏春最歹毒的那些技法,似乎不太适合出现在台面上。
但问题的关键不在这里,而是当你不小心看到网上的一些当代实战,体格如小鸡的练家子,被一身疙瘩肉的自由搏击选手暴打。
这个时候,你开始要相信,牛顿定律是有他的道理。
当电影闯入现实,尤其是根本没影的那些事情,一再添油加醋、挥发杜撰,变成叶问一打再打的系列,你会觉得根本是无稽之谈。
再说回李小龙,他的爆发力无需多言。
他的电影,也有踢东亚病夫之类的梗,那都是五十年前的事情。
其他电影里,李小龙大多置身在一个架空的纯属虚构故事片里,但这并不影响,人们把他视为动作片巨星,成为华人骄傲。
叶问系列的问题在于,它一上来就给自己定位华人之光、灯塔希望,后来怎么发热自传,似乎都是在自嗨而已。
全片最不可信的,是明明设置为年迈患病的叶问(黑屏切字幕到叶问真实生平),它与甄子丹形象的年纪感全然不符。
考虑到叶问去世是七十多岁,无论如何,甄子丹那个状态,结合李小龙开始出头,他好歹也得六七十。
就这种状态,去挑战美国兵,光是打这行字,我都是不信的。
电影当然可以有调整处理,但《叶问4》可以把叶问这一原型人物现实历史化,扯上咏春一代宗师扬名立万的意思,这就有点强人所难。
有人肯定要说,闭着眼睛也都知道剧情套路,何必那么认真。
即便只要看打就行,但终章的打戏,只能说凑合。
比如室内毁家具,圆桌大战之类,之前几集也有类似的,差不多的设定。
终章的动作设计表现,显然很是赶工,更何况甄子丹身体早已不在巅峰状态。
再我看来,电影最有趣的地方,并不在结尾争光出口气。
而是李小龙街头斗殴,还有叶问教训🇺🇸中学生。
它似乎可以完美衔接上了《好莱坞往事》的乳化风波,打架本来是很好玩的事情,为何大家搞得这么严肃认真呢。
或许,对标昆汀,对话《好莱坞往事》里头皮特的回忆自嗨。
这就是《叶问4》无意中实现的最大意义。
布拉德·皮特打得过甄子丹??
『叶问4:完结篇』影片背景设定为叶问因故赴美,对于现实中从未去过美国的叶问,故事上基本属于“架空”,总体走了个第二部的框架,剧情节奏紧凑、感情点到为止、打斗干脆利落,最后一战不再留手释放“禁招”后,也宣告着走向完结,片尾快闪过系列里一幕幕经典对战场面令人感慨万千。
2008~2019,十一年情怀,告别一战,而此作也有可能是未来很长很长时间里华语功夫片(武侠片)最后的荣光,不甚唏嘘,好好再见,不负遇见。
【8+2情怀分,练武之人,遇到不公义的事情,一定要站出来。
】
从2008年的《叶问》到2019年的《叶问4》,“叶问系列”11年的长跑,随着《叶问4:完结篇》的上映而终告大幕落下。
近年来,刻画上个世纪“武林往事”的港片们,虽然一直没有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中,但必须承认的是,关注此题材的作品已经稀缺。
我们都知道,华语功夫片的黄金时代早已逝去,并且每况愈下。
当然,《武侠》、《一代宗师》、《师傅》、《箭士柳白猿》在其中都算是不错的作品,而成功的系列却只有一个:“叶问系列”。
在逆流中,“叶问系列”仍能不断地推出新作并获取市场成功,如今回想起来,这几乎是一件难以复制的事。
“叶问系列”最受欢迎的地方,就在于它传承并改造了传统功夫片的内核,塑造出一位足够撑起四部电影的人物。
《叶问》最初设置在1935年的佛山,当时的叶问已经步入中年,却要面对国破家亡的威胁。
整个系列没有从叶问的少年与青年时期开始着笔,这着实是一个关键的选择。
因为这个系列的跨度不小,所以编导也在不断地对叶问的人物形象与影片主题做出调整。
第一部中的叶问面临着国仇家恨,即便自己的性格低调,但对立面仍随着时代洪流而不断涌现。
他对此的回应与对抗也显得更为“意气风发”,是他的全盛时期。
《叶问2:宗师传奇》延续了前作中的人物形象。
叶问从佛山到香港,有着立足的艰难。
时代发展下,武林的格局在逐渐收缩,叶问自身的格局却在扩大。
《叶问3》和前两部产生了较大的不同,对于步入老年的叶问,电影有了更多日常生活的细节呈现。
他开始把自己的生活重心从武术移向照顾生病的妻子与家庭之上,温柔好男人的形象深入人心。
而《叶问4》则是对叶问的最终书写。
打戏之外的人物形象,塑造得要比打戏本身更加出彩——两鬓稍许霜白的叶问,在人生的最后时光想要让儿子叶正走上正途,太极宗师万宗华则与他互为镜像,“异乡与异客”的题旨不由地令人慨叹。
《叶问4》的主题之一,关于中国文化如何面对世界,其实也是“叶问系列”一以贯之的核心问题。
从《叶问》中与日本军的对抗,到《叶问2》对英国拳手的反击,再到《叶问4》对美国军方的歧视还手。
叶问的人生充满了颠沛流离,里面是二十世纪国家的沉浮、武林的沉浮,每个阶段都需要不同意义上的反抗。
被“中华总会”的老师傅们斥为“标新立异”的李小龙,是这个问题在新时代下的答案——要走出唐人街,用武术去改变外国人对待中国的偏见。
李小龙在《叶问2》和《叶问3》中都曾作为“彩蛋”而出现,此次在《叶问4》中,他在美国的事业起步,和叶问师徒团聚。
不再仅是作为客串,影片中还高度还原了李小龙在美国空手道大赛上的名场面和街头一整场的打戏。
这些场面,都意味着武术发展的新时代到来。
这种“新”也体现在拍摄手法的转变。
从《叶问》到《叶问4》,每一部的拍法都不尽相同,里面包含了每个时代的不同气息。
从老佛山、老香港,再到六十年代的香港和七十年代的旧金山。
我们可以看到,叶问越来越老,但《叶问4》却是四部曲中“最新”的。
在场面调度、打斗招数上,都越来越像一部标准的好莱坞电影。
《叶问4》中的打斗戏分为两种方向:与美国军方人物的几段打斗重头戏、李小龙的街头打斗,更倾向于动作的力量与视觉冲击;而与“自己人”的比试,比如叶问和万宗华在家中的切磋,是限定空间下的腾挪闪躲,在之前的每部《叶问》中都有,这种动作戏把重点放在细节上,很多招点到为止,体现咏春拳短打寸劲以及和太极拳之间的互补特点。
这两种方向的打斗戏,都保持了系列的一贯水准,前者在场面上更有气势,后者在动作上行云流水。
无论是叶问在武术上的造诣,还是人物本身的塑造,前三部都已经做了足够的工作。
所以,《叶问4》更倾向于一种人生最后阶段的总结。
尤其是叶问与儿子叶正之间亲子关系的这条线,在简单的书写下获得了动人的情感。
最终,叶问回家教叶正练拳,让叶正把自己练拳的画面摄录下来时,摄影机开始“回顾”他的一生,此处的“回忆杀”释放出了整个系列积攒的能量。
(2020.1.27更新:叶正于春节大年初一去世了...RIP)叶问人生的最后一程,仍是“一代宗师”,但更是一个慈父。
甄子丹对待自己的这四次表演,每次都有些许的差异,而这一次则是最出彩的——握拳时发抖的双手、充满遗憾却又怀着释然的双眼,他将老年叶问的动作与眼神细节诠释到位,从中也可以看出他与角色在走过四部电影后所产生的真实情感。
据说,这会是甄子丹最后一部功夫片。
对于他,也对于这个系列,《叶问4》这个完结的落位点虽然存在着些许缺憾与不足,但仍旧打动人心,是一次不错的落幕。
叶问刻板印象集大成者,充分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仇视美利坚的心态,以及将人情社会不尊重契约法律程序的大东亚文化圈特有属性强加到人家一个极度程序精神洁癖的社会,到底是谁在傲慢呢?
就看着电影院里一次次大快人心的精神高潮。
每一次李小龙把欺负他的洋人打残废,每一次叶问都能拯救华人世界的尊严,每一次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都能战胜低劣唯金钱是图的美利坚文化。
今天是2019.12.31日,我想着,这都多少年了呢?
这个国家不都改革开放四十年了吗,为什么对外的态度还是那么思维简单,非白即黑,你死我活。
我们全部的认识都建立在“他们是歧视我们的敌视我们的心针对我们的”这种思维上,是单方面决定拒绝沟通,是自我封闭,是自轻自贱,不是反抗与维护自尊。
受伤不轻啊,跟第二部有的一比……第二部正当中年(查了下,居然快六十了),这第四部,叶问都是74岁(化妆不显老啊)的老年人了,这么受伤令人心疼。
只能说是成熟的国产系列商业片,但甄子丹说要还原一个真正的李小龙(针对昆汀),看完后觉得,就这?
死星遗迹等画面还是很适合imax画幅。其他的太心疼星战粉丝,这相当于龙珠里特兰克斯把弗利萨劈成两半。时间线走过了人造人,沙鲁,布欧,然后从宇宙深处传来弗利萨的声音:老子还活着!孙悟天是我孙子!!!我草……网文都不敢这么编啊!
中规中矩的收官之作,几场打戏都见水准,现在传统功夫片越来越少了,还是支持一下吧
这部终结篇真是过誉了
你们这些影评人能不能别老说叶问4是最后一部功夫片了,怪让人伤心的。我们这一代人做错了什么,要给这么多好东西送终。
强行制造阶级矛盾和种族对立真的不可,脸谱化的人物+味同嚼蜡的文戏+虚浮造作的剧本,跟06年李连杰主演的《霍元甲》有的一拼(甚至不如这部),主创们可太能YY了。一代宗师悲情谢幕这么宏大的主题,不多着墨叶问本身的闪光点和宗师成就,偏偏沉溺在极端民族主义的漩涡里,这是有多文化不自信疯狂打鸡血。动作戏还是好看的,一个木桩一套咏春总能勾起无限回忆,但这个系列似乎也只剩下动作戏能看了。
有些超出预期 意料之外的惊喜 最值得看的一点或者说最吸引人的一点 是叶问的正 正直 正派 坚守正道 不仅体现在功夫里 还体现在跟对手和朋友的相处方式里 看完四部 叶问的故事结束了 宇宙无敌丹也金盆洗手 不再出演武侠作品 但我们对侠的情绪依旧在 依旧期待着那群逆流而行 为国为民的人 依旧赞美着英雄
动作质量持平《叶问2:宗师传奇》,就连吴樾的作用也跟《叶2》中的洪金宝类似,前者关系到叶问儿子的上学问题,后者关系到叶问开武馆教学的问题,而且这俩人在电影中都承担了重要的悲情渲染作用,那就是与洋人苦战一场并不幸被击倒,最后的绝地反杀以及夺回中华武术尊严的任务交给叶问。比起动作设计新意欠奉的《叶问3》以及明显有防水之嫌的《张天志》,《叶问4》又找回了动作戏的快感和燃点,八爷这次很稳。比片子更震撼的是映后于冬老板的发言,大意是:《叶问4》不仅是这个系列的终结,是年底最后一部(华语)大片,同时也将是香港电影的终局之战。
不知以后还会不会这种动作片
叶问作为一名家喻户晓,在近代历时上真实存在过的人物,电影可以适当夸张,但以真人生平故事为基础改编的电影也不硬能编造事实吧?叶问从来就没有去过美国啊……我们还要靠“在银幕上打洋鬼子来振兴中华”多久?
这个系列也该终结了,越往后疲态尽显,都2020年了功夫界的自信心还是在于怎么干倒老外,没有半点精进和创意,终结篇的故事也是糊弄,身患癌症的叶问借着对儿子未来的着想,去国外为其铺路却意外解决了地方势力和华人武馆的纷争,连带出种族歧视的实情,在格局和力量面前,武馆坐镇和会长都被描写成饭桶废物,一个个被“偏见”打的断手废脚,唯有咏春正宗的叶师傅为国人讨了回些许颜面和尊严,这部强行续尾的终结篇,故事严重缩水,生硬制造冲突,幼稚塑造反派,国家矛盾和偏见歧视被放在一个武力解决的小格局里,简直是,无聊做派的英雄主义,浮皮潦草的种族争议,只给人物传记添了一笔,但它既没宽度也没深度,李小龙是物件摆设,袁和平武指千篇一律,一边庆幸这个系列终于完结,一边又隐忧功夫片会不会就此没落。★★☆
就只准洋人到处撒泼,看不惯叶师傅打洋人?贱不贱呐
遇到不公正的事情,我一定要站出来。
系列电影的终结,功夫,一横一直,打完再打,发现,功夫的奥义几年前奸人坚已经传授了,就是插眼,锁喉,撩阴。
从武痴到武师到宗师到传奇,四部看下来,回顾的时候心情还是有点复杂,我想不通1的大获成功,相对认可2的动作设计,3则最为鸡肋,4呢,整体剧情和编排走势特别像2,可能因为完结篇的缘故,动作设计上甚至不惜让一代宗师痛下杀手,这种民族情绪煽动管用吗?起码不高明吧,可我还是热血沸腾了。客观地说,这类功夫片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但叶伟信联合甄子丹,还是把叶问这个IP开发到了现阶段所能完成的极致。
如果说IP man系列在一开始还有某些灰色空间(汉奸)有探讨,那在最后两部完全沦为民族主义的宣泄出口——因为其他出口已经完全被堵死了。全片最不可信的是年迈患病的叶问(切字幕到叶问真实生平结尾)与甄子丹形象的全然不符。最后尽管使出了咏春的撩目踢裆等毒招,可依然不得不照顾观众,重复那些花样套路和小儿都会模仿的冲拳。做人当然要自信,但是否要用中国武术(功夫)去在种族歧视上找回掌声——或者说这种掌声是响给谁的,电影显然无力探讨。打戏凑合,但最有趣的点,是衔接上了《好莱坞往事》的李小龙乳化风波。
走出电影院,我爸说了一句“我们是不是应该看另一部电影…”一个那个年代过来的中老年人都没有一点儿共鸣,剧情咱们就直接不提了,反正跟前三部基本就是异卵双胞胎。我承认,打戏很好看,整体节奏也不垮。可故事都这么乏善可陈了,再硬的拳头又怎样呢。说真的,这种剧情放在十年前是顺应时代的。而现在…就好像一个本来可以正常挺胸抬头的人,还故意用手撑着自己腰,假装理直气壮。太蠢了。
纯脱离正传的人物演义,剧本敷衍,外国人看李小龙并不只是实战能力,还在于功夫作为一种哲学和文化,以独特的魅力(不排除实战技巧)被西方世界认同,而不只是chinese功夫必须打败所有招式才能证明自己。
竟然有人看叶问4能看湿一张面巾纸?真要哭好歹也要从唐人街众师傅被一锅端,叶问打电话告诉儿子自己得癌症那段开始哭吧,竟然有人能从电影刚开场叶问在医院得知自己患癌症那段就开始掉眼泪。。。要不是那个人是我媳妇,我真怀疑她是甄子丹从电影院找来的托儿。不过有一说一,电影拍很得不错,情节紧凑不拖沓,剧情一路下来很过瘾,就是罗师傅这身手真的是一部不如一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