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乐章
Sterben,Dying,告别交响曲(港),我去死一下(台)
导演:马蒂亚斯·格拉斯纳
主演:拉斯·艾丁格,科琳娜·哈弗奇,莉莉丝·斯坦根博格,罗纳尔德·策尔费尔德,罗伯特·格维斯戴克,汉斯-尤韦·鲍尔,Anna Bederke,莎斯琪亚·罗森道尔,Nico Holonics,C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语言:德语年份:2024
简介: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人届中年的指挥家汤姆,在两端之间进退维谷。即将举行的演奏会诸事不顺,忙得不可开交之际,老父失智症恶化,老母癌病缠身,恐不久于人世。前度女友临盆,他亲自迎接新生命到临,更充当代理父亲。妹妹爱上同样酗酒的有妇之夫,生活一塌胡涂,更把他的音乐会弄垮。长期抑郁的作曲家决意寻死,他不得不为好友善后。一次..详细 >
看完心里沉得像搁了块湿抹布…… 哎
拒绝直面糟糕的人生,只会在内耗中沉沦。
一般般一般般一般般一般般一般般一般般一般般一般般一般般一般般一般般一般般一般般一般般一般般一般般一般般一般般一般般一般般
Is life-saving always a good thing, even the one determines to die? 如此坦然冷漠的谈论生死,出自德国人之手竟不觉奇怪。press片场欢笑声不断是我没想到的,看来大家都很淡然看开。(稍显冗长,喜欢立意
3.5 展现的家庭关系还是很有力不加粉饰的,每个角色都在浮世中挣扎苟活
这部电影不是节奏慢 是有点便秘
在以开头小女孩的话语作为生活态度的引子后,四个章节却走向了两种极端的生活态度,一种是委曲求全,一种是神经放纵。而它们情绪的相似性又连接了两方生活的一部分,最终构成了共同的,对死亡的冷漠和疏离
亲人、朋友、爱情、生活……终将步入坟墓,奏响悲怆的死亡乐章。然而当第一声音符响起时,死亡本身便成为一种重生。“不要在圣诞夜看博格曼的电影,会让人情绪低落的。”
这种走心的电影,看完也会让人很累心……
三个小时挺长的,不过要拍这个故事。还真至少得这个时长起步。但是拍得没什么吸引力。。。
漫长、麻木、矛盾又真实的痛苦,分了三次才看完…印象最深的片段是母子谈话,因为我和母亲也有过一段非常相似的谈话,只是最后我知道母亲是爱我的,她只是不知道该如何爱罢了。
太长了太长了
+
有点冗长,酗酒女状态拍得很好
三小时,不是轻松的电影,生死、家庭、婚姻、亲子关系,真实而又戳痛人,波澜不惊却又惊涛骇浪。。死亡乐章就是生命乐章,知死方生。每个人都在痛苦而孤独的活着,见最美丽的风景,你却不在。最好的舞蹈都是想和你跳一个你不在的舞蹈。我是一切的反面,我是反面的反面,我是“我不是”。我不救你因为我懂你、我爱你。最华美的乐章都是归于平淡甚至平庸,这就是生活的本质。界限就是接受平淡与否。爱是不再索取,懂得给予。死亡之前,都没有答案。
算是意外之喜,182分钟的片长也确实有很强的震慑力。拿最佳剧本银熊奖非常合适,章节体的设定也让剧情表达更加灵活自然。
2024TGHFF02不断的死亡和绵延的痛苦。圣诞节宜看伯格曼。
尤其喜欢母子对话那段!主角父母两位演员演得都很好!妹妹这段特别抓马!
心存感恩之心,身行积德之善; 从善者吾近之,从恶者吾远之; 百年养善不足,一日毁之有余; 行善不必人知,积德无需他晓 。
毕竟是入围了柏林主竞赛又拿了最佳剧本,作为导演私人自传性质的片子拍的高级又没有高高在上的距离感,就连最后的‘dying’交响曲也让人听懂了感动了。父亲的死、朋友的死、母亲的死,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爱了又离开的有妇之夫,抑郁又纠结的艺术家……好像这个发达社会的每一个人也都不快乐也都悲伤逆流成河。就像片中的那句话,很多问题并不是吃药和医疗能够解决的。比如终究会走向死亡的“亲密关系”。其实导演落脚点是在说各种形式的“关系”吧,所有关系好像殊途同归都走向dying。妈妈对儿子说,我好像从来就没喜欢过你,儿子对妈妈说你生病和痛苦的时候我好像也从来没有同情过。这是多么平静又绝望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