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科是一个老男人,没有家庭、没有伴侣。
他的工作就是修理铁轨线路,用扳手扭紧螺母。
这天他吃完饭喂完兔子拿着扳手穿着工作服照例上班,沿路看见偷柴油的同事,他径直走开。
走着走着发现了纸币,一张,二张,然后一堆,喝了一大口水并用水淋湿头发之后他报警了。
故事开始。
影片的伊始先是手表的特写:昏暗的房里一名老男人打开电视机用勺吃着饭,电视里的新闻报道一直在放字幕在滚动,老男人显然很关注新闻。
我一直知道,底层对社会是关心的,比如公平公正。
镜头中的老男人洗完碗拿着扳手穿着工作服就出门了。
在昏暗的房里老男人拿着扳手有一组特写,这是一处精致的伏笔。
第一幕的最后电视里讲到放弃指控的画面时老男人用遥控器关掉了电视。
他不知道他成为了电视上那个男人。
电视机就定下了场景基调。
关于平民和政府部门的诉讼,还是放弃指控。
(用电视说话,定下故事节奏)凌乱到不堪入目却整洁的住所,吃完饭就去洗碗—仔细端详手表、给兔子按摩并喂食、换干净的水……这些细节勾勒老男人一个大致的印象,做事有原则有条理,他养的兔子就好像是他自己的写照,一丝阳光的照入,电视的采访报道依然官方情绪的存在,他拿着扳手就离开了。
同时,遇见同事偷柴油似乎又隐约地指示他是个孤僻乖戾的人。
公关尤利娅的出场,是关于胚胎。
席间电话不断,掌控全场。
俨然女强人形象。
但也是因为太忙,她总会分心,好像有忙不完的事。
她第一次出场的最后一句台词是:我们要让他成为英雄?
这是个伪命题。
公关尤利娅的老公说,一旦我给你打了针,我们就没回头路了,你确定要我打这一针吗,我想得到你的确认。
尤利娅二话不说,抢过针扎在腹部。
新闻报道之后,同事嘲笑他(这次嘲笑,坚定了他之后新闻上的告发)。
他气愤的回到家温柔的抚摸兔子喂食倒水。
夜晚,他掏出身上的物件,望着捡的150元发呆,脱下衣服关了灯。
黑暗持续了十来秒种。
再就是直播了。
直播前老男人脱裤子的时候,硬币撒了一地,他想捡被制止,还被问到你就没想过剪掉胡子吗,他说没有,我发誓。
众人一幅嫌弃的样子。
拿着裤子,别管硬币了。
对于新闻中心的人来说,收视率和热度才是需要关心的。
手边的事都可以放下,但老男人不行,因为这是他的生活,他一贯勤俭。
尤利娅依然在电话里指挥事情具体操作步骤,干练果断。
换好衣服来到现场,镜头给了科列夫一个特写。
显然他是尤利娅的对手,这为后面的报道埋下伏笔。
小男孩在台上成熟的演讲,老男人的手表被尤利娅拿走,老男人再三回头想要回来,被拒。
镜头给到戴手表的皮肤上一块太阳没晒到的白色印记,老男人轻抚。
英雄的待遇就是:奖励一块廉价的电子表。
本该是表彰老男人的拾金不昧,却转到部长拖鞋等桥段,最后给了部长很多闪光灯和掌声。
部长问老男人是不是用锤子工作,老男人回答扳手。
从这可以看出上层官员对下层一点都不了解,就算是工作细节,上层也不清楚明白。
部长问老男人可以问他问题,老男人说了工资又说了柴油的事部长回应他知道也会处理。
好像默认工资不发可以偷柴油这件事。
设计好的报道穿别人的衣服假装的微笑。
这就是新闻报道。
部长的最后一句台词是:我已经给总部写信了。
尤利娅:好像我周围的人都变迟钝了。
从这话可以看出她很清楚每一个人想要什么她能导演一切包括怎么走位鲜花什么时候给镜头多少秒到哪里剪辑下一个画面她都能找到重点。
但她唯独漏掉了,老男人的手表。
他说什么都行,很明显他是个傻逼。
这就是尤利娅对老男人的理解。
晚会结束他穿的别人裤子被别人要去手表也没个准确回复他站在卫生间里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然后就回家去了。
之后就围绕手表展开,敷衍敷衍,明天明天,终于换来一个一样的但是没有刻字的不是他的手表。
公关部的举动没有任何怜悯示弱者的矫情在里面,简单粗暴,不留情面。
(多数情况下,示弱者的下场都是悲惨的)老男人只想要回自己的手表,结果被区别对待敷衍了事,于是他找到尤利娅的对手科列夫,第二次报道。
老男人的内心独白应该是这样:拿走我的表再给一个不是我的表给我这种行为对于老男人这种生来孤独缺关爱的人而言很可能是一种莫大的侮辱,按照老男人逻辑或许是这样解读的,“我TM难道已经可怜到需要你给我一个一样的表来打发我忽悠我这样的地步了吗?!
”)那不是一般的表,那是他爸留给他的唯一证明,是物证也是信仰。
所以第二次报道他畅所欲言,讲偷柴油讲廉价电子表讲拿走他的表给他另一个表。
然而反抗并没作用,更招致恶果。
尤利娅果断出击,封锁了网络,并要求老男人发道歉申明,老男人拒绝。
这就有了黑社会栽赃胁迫警察从中作梗老男人终于被迫低头,拍报道的时候更是设计背景还要换服装,镜头前的光鲜亮丽背后的真实没人探究,新闻工作者对底层的厌恶真情流露。
老男人终于如释重负,却没想到被揭发的同事群起而攻之。
果然,报道之后出现的问题的解决办法总是裁掉几个人用来息事宁人,但源头问题从没有解决。
之后尤利娅的胚胎成功,有一天她看到报纸说有一个线路工卧轨自杀(有一种可能就是被裁掉的人因为生活失去保障而现在自杀,因为最后老男人出现),她开始良心发现寻找老男人的消息并在汽车里发现老男人的手表。
决定送还于他。
最后结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尤利娅敲开门之后,看见一脸伤疤的郁闷老男人,片刻之后他拿起他的扳手。
(多数情况下,示弱者的下场都是悲惨的,在经历悲惨之后他们能选择的还有什么呢)而等在车里的男人独自等待着。
涉及剧透。
对于灿科来讲,他人生中最重要的是胡子,手表,以及他的兔子。
当他第一次作为转移丑闻被打造成英雄时,尤利娅问他是否能够稍微修剪一下他的胡子,灿科拒绝了,说胡子很重要。
手表是灿科父亲留给他的遗物,在这个电影中,主要的冲突点就是手表的丢失。
由于交通部的新闻发布会导致了手表的丢失,灿科一次一次的去找尤利娅要这块手表,面对整个交通部的打马虎眼,推脱,不在乎以及找了一块假的手表给他,灿科只能求助于另外一个记者,而这位记者其实也不在乎灿科的遭遇,在他眼里,能够去打击政府部门的事情才是他要做的事情,灿科只是一个工具。
在暴露出交通部下属的铁道部门从领导到员工都在偷卖燃料之后,灿科要面临什么样的情况没人有在乎。
尤利娅为了取回舆论制高点,让警察伪造证据把灿科抓进监狱,当时灿科正在准备给他的兔子喂水,然而水未喂好就进了监狱。
他想求助朋友帮忙给兔子喂水,却被告知如果不承认自己在说谎,那么就要蹲几年的监狱。
为了兔子,他妥协了,在从监狱回去的路上,遇到了他的同事,他的同事因为他的曝光而愤怒,把他带走暴揍一顿。
带走的时间我们无法得知,但是从尤利娅看到了铁路工人卧轨的新闻,之后打电话联系灿科无法接通,找朋友去确认死亡工人是否是灿科,这个就有两天的时间,那么在这两天的时间,对于灿科来讲,他心灵上的安慰——兔子是否已经死亡?
尤利娅最后拿着找到了手表归还给灿科的时候,开门的瞬间,灿科是鼻青脸肿的,胡子被剃掉了,在那一刻,大家应该是能够感同身受的,你弄丢了我的表,我去找你要表,你弄了一块假表给我,威胁我,把我弄到牢里,我的兔子死了,我的胡子也没了,我被我的同事打了,现在你过来跟我说表找到了?
这种愤怒真的是层层递进,我们作为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和权力机关打交道时候基本上也是在这种无助的感觉。
灿科在面对尤利娅的时候,手里拿起了他检查轨道的扳手朝着尤利娅挥去,画面戛然而止。
在片尾,有汽车关门的声音,和钥匙的声音。
因为本次观影开灯太早,而我没有注意到这两个彩蛋。
这个结尾,不外乎两种结果,一是灿科举起扳手,朝着尤利娅挥过去,把自己的愤怒发泄了出来,而他的丈夫在车里,听着欢快的音乐,刚好出现了一个反差的效果。
此时的尤利娅,怀孕有了孩子,正要过上和丈夫期待的生活。
丈夫在车里的愉快的音乐背景下,在院子里上演的是一出悲剧。
结合彩蛋,丈夫拔出车钥匙(钥匙声),下车看老婆的情况(关车门声音)二,灿科拿起扳手,冷漠接过手表,去巡查铁轨。
尤利娅被吓到,失魂落魄回到车上(关车门声),丈夫开车离开(钥匙声),每个人回到了自己的人生轨迹,似乎发生了什么,然而什么都没有改变。
虽然有留白,然而这两个结局我都不喜欢。
两个结局都是充满了无力感,无论是哪个结局,这个部门,这个国家都没有任何的改变,交通部依然发不下来工资,员工依然没有钱去偷燃料卖钱,部长心知肚明然而不会采取任何措施,政府对立者依然会找各种的新闻去攻击政府。
社会带来了小人物的悲剧,而小人物的悲剧却不能给这个社会带来任何改变的希望。
如果你耐心看完这部片子,会发现导演在最后20秒埋藏了一颗绝妙的彩蛋。
对,彩蛋就在片尾字幕马上要结束的时候,没有画面只是声音,先是一个拉开车门然后关上车门的声音,几秒后是汽车发动的声音,全片结束。
我认为,拉开车门的是尤莉亚,发动汽车的是她丈夫。
如果拉开车门的是善科,那丈夫一定会发声,而不会一言不发的发动汽车,那是只有老夫老妻间才会有的习惯与默契。
电影最后是善科站在门口,从旁边拿起巨大的铁扳手,站在门外的尤莉亚一脸惊恐。
而门外汽车里的丈夫听着音乐。
如果没有最后20秒的声音彩蛋,这应该是个很好的开放式结尾。
按照我上面的分析,那么最后画面与声音彩蛋之间的空白应该是这样的:善科手拿大扳手,站在门口怒视着尤利亚。
【从全剧中善科的人物性格表现看,这应该是他所能表达出的最大愤怒了。
即使在他遭到诬陷被迫做出道歉后,即使在他回到家乡遭到同事们的殴打后,我相信天性善良的善科也不会因此变成一个行凶暴徒。
】受到惊吓的尤利亚在后退中把手表放在地上,匆匆离开回到丈夫的车里。
我认为,最后20秒声音彩蛋才是真正的影片结尾。
这样的结尾符合影片的整体基调,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没有血腥暴力的场面,没有反抗的英雄。
没有受到惩罚的官员。
今后的善科还会每天拿着他的大扳手在铁道上巡视,还会无可奈何的看着偷油的同事,还会喂养他的兔子。
今后的尤利亚还会每天在交通部忙碌而快乐的工作,还会努力人工造人。
一切都不会改变。
这是最精彩的结局,这是最残酷的结局。
真心不能在看完《哦!
文姬》之后看这个片子,看完会更辗转更难过。
比起文姬里满满的温暖,这个片子里的冷漠无情和小人嘴脸让人久久不能平静。
开头铺垫了挺久的铁道工人的生活。
他不停调节的手表,他极度简陋的饭食,家中苍蝇飞舞的噪音。
他虽然邋里邋遢,满脸络腮胡,也看着脏兮兮。
但,在晃的让人头晕的镜头下,还是能看到他的双眼纯净、坚定。
终于,镜头晃到不能再晃时,在他捡起了一两张钱后,突然发现前方又出现了一大堆钱,散落在地上的钱。
他冷静了一会儿,发了一会儿呆。
然后,故事开始进入正题“拾金不昧的英雄为了掩盖丑闻而被着力打造,却因为一块手表终变悲剧”。
没人关心哪里来的钱,做什么的,‘英雄’只是为了掩盖公有企业的丑闻。
所以在交通公关部门里,这个邋里邋遢说话还十分不利索的人一点都不被重视。
尽管公关部得益于他的事迹而解决了他们焦头烂额的麻烦,却没有一个人提出去接他。
于是,英雄他独自一个人,穿着唯一还可以的有些皱巴的衣服,坐了很久的火车,在城里迷路了。
这里对铁道工人‘英雄’性格刻画太形象生动了,现在都仿佛刻画在我脑海里。
他每日生活轨迹一成不变,和同事也没交往,是个极度简单却又可悲的脱离现代社会的。
他是一个只能拿两个东西,拿第三个东西就会掉的人。
因为穷困,他对钱的执着但不贪念,兜里塞满了钢镚舍不得浪费,掉了也是要一个一个捡起来的。
他对人的真诚,虽然说话极度不利索,但都会看着对方,凑近慢慢说,虽然对方常常表情都是厌恶或者不耐烦。
闲暇的时候爱抚他养的兔子,细心照料花花草草,紧张的时候摸摸爸爸留给他的手表。
日复一日不变的生活让他连手表的位置都有非常明显的黑白佩戴痕迹。
实在是个看着邋遢,但内心十分简单纯粹的人。
他只关注两样东西,他的手表、他的兔子。
可这样简单的人,被这次肮脏的政治事件折磨成了什么样。
这真的是让人太难过了!
女主是演的很好的,好到真实的让人讨厌。
要说,其实她也没有做错太多,每样都那么狂妄傲慢自我一点,每次都喜欢把别人都当做坏人一些,每回都活在自己最辛苦最累别人都不理解她的世界里。
她浮躁,她焦虑,她也没什么是非观。
她不在乎手段,甚至只要达到目的灰色手段也会使用。
她不把他人当回事,除了部长,别人的话她都觉得没什么所谓。
打针,忘了嘛,补上。
手表不见了,找,不行就买一块。
给错了?
不可能,肯定是要钱讹诈!
她压根不会在乎他人感受,把平庸之恶发挥的淋漓尽致于是,她满不在乎地拿走了铁道工人的手表。
然后随手乱扔,着急着处理自己小家庭的问题。
她又觉得是天大恩赐般给了他荣誉,和新手表。
于是对他执着的电话不理不睬,甚至辱骂对方。
最终把一件应该是‘荣誉事件’推向了悲剧的悬崖边举头无路之下,铁道工人又成了对手的棋子,彻底沦为了可悲的政治工具。
两方人马架着他,不顾他真实请求,让他当出头鸟。
从此,平静的生活立马翻天覆地,不再平静。
讽刺的是,可恨女主的试管胚胎发育的很好,满面春光在工作室里走动。
直到她看到有不知名的铁道工人卧轨的新闻报道,她仅有的良心终于激发出来了,但她赎罪的方式也只是酗酒和翻找原来不在乎的那块表。
我很感激导演没有让这个铁道工人卧轨来做为结局,而是让知道不是他卧轨后松了一口气的女主去找他还表时,看到了浑身是伤,头发和胡子都被剪的杂乱斑驳,衣衫破烂的铁道工人。
我想,这时候我们和女主内心的震撼度是一样的!
此时铁道工人眼睛里,已不再有干净纯洁,而充满愤恨。
所以他拿起了门口6公斤重的扳手挥了过去,而女主的老公,在外面车里听着激昂的音乐。
画面暗了下来,开始放字幕。
这是一个开放式结局,可能让大家自己做个审判更好吧其实字幕结尾处还有十几秒的声音也很让人有想象力了这,才是这个剧最高级的结尾!
整个体制其实都坏了 每个人都只想着从体制中找到自己的奖励。
女公关部长只是做好自己的工作,控制对铁道部不利的舆论。
铁道部长里通外国卖掉国有资产给自己谋私利,被拖欠了工资的工人只好偷油去卖。
整条铁路都坏了,只有特赞科每天兢兢业业的去维护它。
然而从头至尾,所有人都在欺负一个维护他们的人。
最终,事情无法抑制的走向了混乱,老实人开始了没有章法的报复,整个系统崩塌了。
《荣耀时刻》。
2016,保加利亚。
东欧和俄国,包括中国,有着现实主义讽刺佳作诞生的历时土壤。
土壤的名称,叫体制。
一个国家闯过去,就是历史;闯不过去,就是真实。
优秀的结尾。
东欧和俄国,包括中国,有着现实主义讽刺佳作诞生的历时土壤。
土壤的名称,叫体制。
一个国家闯过去,就是历史;闯不过去,就是真实。
优秀的结尾。
20240310,星期日荣耀时刻原本以为是一部气势恢宏的大场面电影,所以一开头看到铁路工人一路走还有些奇怪。
后面发现是一部视角很独特的电影,镜头语言非常细腻,在这么短的市场里,非常成功地刻画出了几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看完本片,还有一个特别大的感触就是,一定要留白给观众,那么观众的观影过程才更有参与感,也更容易融入到电影情节之中。
强力推荐!
可以达到满分的片子 小人物与腐败 官僚机器及其喉舌的对抗 荒诞 戏剧性 十足 保加利亚这个出产吸血鬼的地儿 被欧洲称为第三世界的蛮荒之地 在后冷战时期的颓败和老百姓的无力挣扎一览无余 编剧导演摄影和演员全员在线 真的值得中国的电影人好好学习 最好看到沉默寡言的扳道工没有卧轨自杀而是奋起反抗 狠狠锤打了以绿茶婊为代表的官僚阶层 公关部 =遮羞布 换做我们的底层小人物 恐怕大部分会成为卧轨的那个
一个黑色幽默,又不那么幽默的电影,现实主义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男主是一名老实巴的因结巴而交流表达能力困难的铁路公司铁道检查工人,因拾巨额现金不寐而被公司作为典型宣传公司,也因此丢失已故父亲赠送的手表。
男主只为找回自己的手表与官方不断周旋,讲述一个弱势群体与强势一方不断顽强抗争的故事。
影片较为深刻,开放式结局 引人遐想,值得一看。
迟到了两分钟,难得的观影体验,上午9:30甚至取票机都没开,包场,全是虚席,得益于县城。
质感和观感都很棒(除了影片开头巡道工在轨道上巡逻那段,太晃)。
有几个镜头是有冲动扒下来做壁纸的,但是没有寻到资源...人物刻画十分立体。
巡道工代表一个社会中的基本人,虽然在影片中有弱势群体的缩影(后文会涉及);女人代表中层;部长代表高层。
巡道工和他的同事共同组成了底层,每个人都是基本人。
巡道工面对自己的同事只能算受欺负,面对中层和高层博弈才算弱势群体(好像也面对不了高层,多少底层人有这样的荣耀时刻呢)。
女人代表的中层,生活工作繁忙,有手段,做事看结果。
部长代表的高层正如他可怜的戏份,我们是很难接触到的。
阶层之间可以沟通吗?
影片好像给出了答案,但也提出了条件:可以,但是要像和口吃的人交流一样,困难。
原因是什么?
一个角度是价值追求不一样。
对于巡道工重要的是那块刻有“送给我的儿子,灿科”的荣耀手表和他的兔子;对于女人重要的是事业、顺利的家庭和一点点良心;对于部长重要是的维稳。
港片里双方对峙马上就要打起来的时候,一个德高望重的人就要出来说一句:“大家求财,大家求财。
”求财就是共同的价值追求,这句话一说出来,就说明事情还有得商量,毕竟双方就是为了求财,而不是求两败俱伤。
但是如果没有了共同的价值追求,阶层之间是不是就鸡同鸭讲(女人在被巡道工惹急后,直接问:“你要多少钱?
”),随后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
线索环环相扣,衔接很顺畅。
本身是故事片,却会有看悬疑片的快感。
胚胎这条副线没有看懂,但是从女人打针不积极,事业的优先级总是高于家庭来看,这孩子也不像是她的。
que了下新闻业,另一个电视台也不只是表面上地对巡道工嘘寒问暖,实际上还是要利用他爆出猛料,赚取流量。
烛光晚餐...婚姻的虚妄...一个老实本分的人,做了件好事,被卷入了另一个圈层的社会,被欺骗、利用、要挟、恐吓、殴打,简直就是一出闹剧。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大兔子很可爱。
什么是政治正确?当政者的意志就是所谓的政治正确了。国家机器的公关处理矛盾危机的手段真是无所不用其极。小人物的请愿就该被碾压,诉求就该被无视么?再善良的人也是有底线的,坑老实人一次两次三四次,你也得换个人坑啊,不能总逮着一个欺压。最后你要明白,捡到宝,上交给国家才是正确的!
感觉剧情和故事都还可以
近日連續觀看的三部藝聯引進展映的中東歐影片:塞爾維亞《漫漫尋子路》、羅馬尼亞《醫者仁心》和保加利亞《榮耀時刻》,共享極為相近的主題和情感基調:光輝過後凋敝的城市,後社會主義時代在社會經濟層面被拋弃的工人階層(本片主人公品質優良的手錶,乃一蘇聯品牌之舊物),層層剝削且不近人性的官僚體制,最終都把“老實人”逼上梁山。這些“他山之石”提供了對於中國觀眾而言可謂非常熟悉的歷史和現實景况。本片值得關注的還有對於媒體的討論:國家機器的文宣策略自是一方面,片中堪稱“保加利亞柴靜”的異議記者角色,也在涉嫌製造某種程度上的假新聞,這無疑令人對市場化、競爭性的媒體環境的效果和前景也抱持懷疑態度。惠子則又關注到影片中將女性設定為“爪牙”和“打手”的寫法,此暫按下不表。2021年12月11日11:00於星匯光明廣場9號廳。
蛋碎
你以为结结巴巴的是他吗?你以为投诉无门的是他吗?你以为好人没好报的是他吗?当他拿起扳手的时候,是这个世界真正让人失望的时刻。
结尾那一铲子举起来,就是保加利亚电影;结尾选择了和解,就是王小帅的《地久天长》。幸运的是,那一铲子举起来了,而且挥舞的如此用力。一个保加利亚铁道工人的故事,他不是雷锋,他是蝴蝶效应。
磕磕绊绊得好糟心。
节奏稍稍有点慢,观影体验有点沉闷。对老实人的刻画略显单薄,更像个工具人。
我内心希望他砍了她,但我知道他不会
工人诗歌等不来厕所的裤子,提词截句,栽赃念稿,只想拿回父亲的手表和喂喂兔子。无论冷漠官媒亦或异见领袖,小老百姓都只是齿轮与道具;结局很反套路,不错
三星半
《一个父亲的寻子之路》有上访之路艰辛漫长,《医者仁心》有对抗体制寡不敌众,《荣耀蚀刻》有道出真相反遭欺压。为什么总是老实人被欺负?典型的把老实人逼急了,结巴失语的铁路工人好笑又心酸,女公关真是贱到家了!前半段的生活化写实朴实无华,波澜不惊,和上述两部风格相仿。开放式结局大快人心,拍案叫绝,愉悦的片尾曲响毕,一片漆黑下仅以声音交代最终情节,妙不可言。艺联近来引进的三部东欧片真是一连三出呈现我国的镜像世界,颇有用心地映射我国,以人为镜知得失,借他人之手拍出我国拍不了的电影。本片甚至和今天发生的女婴被猥亵致死的热搜被撤形成强有力且讽刺的互文。自制东欧影展第三弹。
有点闷有点慢,镜头乱晃也掩盖不了情节是线性的
一块手表引发的多米诺骨牌,在这部现实题材东欧作品中,荒诞和不负责任的行为随处可见。为了掩饰一个谎言,需要无数个谎言。男主人公是结巴,也是社会中的“失语者”,反讽的意味很强烈。最难忘是男主角跟兔子在一起相处的那段,可能那时才是男主角或者观众最舒缓的时刻。
请问你手里有扳手吗?
喜感十足的报复
太现实了,搬到国内也很适合。把人当人,说起来很基本但做到的没几个。
欧洲的电影和家具一样都是性冷淡风,但仍可以看出美感和诚意,不错的黑色电影
华夏久金国际影城 5号厅如果没有女公关幡然悔悟,而是一黑到底,看到卧轨,接着奏乐接着舞。死没死才是开放性结局更棒
最早知道这个电影还是HKIFF41,那时候还叫荣耀蚀刻/遗失的陀飞轮。想不到几年之后竟然看到了公映。这种思路很好,既然电影院不让放漫威,那就多来点优秀现实题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