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盖·纳蒂弗
主演:海伦·米伦,泽德·约瑟夫,克劳德特·威廉斯,亨利·古德曼,艾玛·戴维斯,奥利维亚·布罗迪,罗坦·凯南,卡米尔·科坦,乔纳森·塔夫勒,埃利·皮尔西,拉米·希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希伯来语年份:2023
简介:海伦·米伦饰演以色列历史上迄今为止唯一一位女总理果尔达·梅厄,故事围绕其在赎罪日战争期间面临的严峻而高风险的决定展开。详细 >
就很刻意……
11/10/2023 @ 高先電影院。到底食左幾多支煙
目前字幕做的不好
这个时间点看这部片子真的感触良多。你看看当年面对3万正规军还压力重重,所以今天以色列要在200万平民面前展开地面进攻二一拖再拖,你以为这仅仅是军事问题吗?说句题外话,2国方案已经几乎不可能实现了,这很可悲但是现实。在说句题外话,这imdb的评分真是白左的指路明灯。
(第四任以色列总理铁娘子梅厄夫人的传记片),算是横截了人生中“至暗时刻”赎罪日战争和日后被审查,不避言作为政治人物的过错,没有这类传记片拍成赞歌式作品的毛病,即为远方伤亡的士兵而心痛,也为身边打字员的丧子而愧疚,但本质是政治的冷血。整个电影烟不离手,算是外在贴合人物的表演细节,但好像没有作为女性中自身叙述,性别、家庭对于自身的影响没有提及,另外过于聚焦个人的视角下,取巧用真实影像(战争另一方埃及尤其萨达特、叙利亚)往和平主义方向靠(其实后来被刺杀的拉宾更像是)。基辛格、沙龙这些历史人物配角也是塑造的挺有趣的,不太像主流叙述。P.S片中点明了,为什么不主动开战,以色列在被袭击后损失惨重但有道义上的优势;为什么没有事先做好防备,信息太过混乱,几乎每一刻情报部门都收到袭击的信息。
用了很多力气用声画表现人物心理,但是没有展现出战争决策背后的理智和推测,显得有些主观用事
在当下巴以冲突如火如荼的现实背景下,观摩这部电影,真是应景,也进一步理解了以色列为什么冒天下之大不韪,强势攻击加沙的动机何在?
不错的历史战争片 感觉后面声音情节都很不错也没有什么没用的凑时长 蛮不错
还不错,这类总开会的历史片挺容易让人脸盲,但这片几个主要人物,摩萨德老大、军方几位老哥,塑造得都各有记忆点。就是基辛格怎么拎着个社畜包,跟个业务员似的。穿过停尸房的设计有点问题,知道你想表达什么,但没有更好的方式了么。这样搞总觉得总理夫人在用什么暗黑偏方治疗。
以色列铁娘子
居然是海伦米伦演的,许多细节啊,每次去治疗,穿过太平间,尸体越来越多;女总理也需要不停抽烟、吃药;国防部长崩溃的样子像个孩子;总理助理某些时候比总理还要坚强。#20231029
人物塑造格外不立体,剧本也基本没写。
最好最感动的是女打字员的那条隐藏的副线
这时看,很有代入感啊,可惜不是同情。
中规中矩的传记片。
女性人物传记的模板,你只需要紧紧围绕着她在政治上的功绩就行了而不是无关紧要的事情。她是果决的有担当的政治领袖,也是烟不离手的old lady,英雌魄力永存。
23年10月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战争又起来了,很难想象23年2月本片上映,这么巧吗?查了一下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关系,行文复杂,难以体会,我觉得打两个不恰当的比喻:有点类似500年以后的大陆和宝岛,两方在500年以后互相打,说自己才是华夏正统,也可能有点类似500年以后的北朝鲜和南朝鲜,两方在500年以后互相打,说自己才是半岛正统。本片讲了20世纪中叶以色列刚建国时,女总统为了保护政权而做出的一系列事件,通过单方视角展现了以色列在和埃及的战争,也通过基辛格到访展现了以色列和当时世界两大阵营美、苏的关系,也难怪2023年美国的犹太资本家们也都继续支持着以色列。3星及格吧,没什么亮点,也没什么缺点。
极力渲染困难和坚韧,好像是受害者一般,这就是控制传媒和电影行业的好处甚至目的。但改变不了以本身侵略、占领以及无人性的行径。人民没办法,盛世蝼蚁,乱世炮灰。
海伦的气质还是能掌控并展现出果尔达·梅厄这样强硬派的女性政治家的风采的,通过第四次中东战争近一个月的战事,我们可以看到以色列历史上至今为止唯一的女性总理果敢的判断力和圆滑的政治手腕。只是电影只是讲述这短短一个月的历史,对于展现一个历史人物来说,稍微有点以偏概全了。而且海伦·米伦并没有凭借此片斩获奥斯卡提名,稍微有点可惜。
事件电影 并非传记 电影围绕赎罪日战争 爆发前和战争中 决策与思想感情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就很刻意……
11/10/2023 @ 高先電影院。到底食左幾多支煙
目前字幕做的不好
这个时间点看这部片子真的感触良多。你看看当年面对3万正规军还压力重重,所以今天以色列要在200万平民面前展开地面进攻二一拖再拖,你以为这仅仅是军事问题吗?说句题外话,2国方案已经几乎不可能实现了,这很可悲但是现实。在说句题外话,这imdb的评分真是白左的指路明灯。
(第四任以色列总理铁娘子梅厄夫人的传记片),算是横截了人生中“至暗时刻”赎罪日战争和日后被审查,不避言作为政治人物的过错,没有这类传记片拍成赞歌式作品的毛病,即为远方伤亡的士兵而心痛,也为身边打字员的丧子而愧疚,但本质是政治的冷血。整个电影烟不离手,算是外在贴合人物的表演细节,但好像没有作为女性中自身叙述,性别、家庭对于自身的影响没有提及,另外过于聚焦个人的视角下,取巧用真实影像(战争另一方埃及尤其萨达特、叙利亚)往和平主义方向靠(其实后来被刺杀的拉宾更像是)。基辛格、沙龙这些历史人物配角也是塑造的挺有趣的,不太像主流叙述。P.S片中点明了,为什么不主动开战,以色列在被袭击后损失惨重但有道义上的优势;为什么没有事先做好防备,信息太过混乱,几乎每一刻情报部门都收到袭击的信息。
用了很多力气用声画表现人物心理,但是没有展现出战争决策背后的理智和推测,显得有些主观用事
在当下巴以冲突如火如荼的现实背景下,观摩这部电影,真是应景,也进一步理解了以色列为什么冒天下之大不韪,强势攻击加沙的动机何在?
不错的历史战争片 感觉后面声音情节都很不错也没有什么没用的凑时长 蛮不错
还不错,这类总开会的历史片挺容易让人脸盲,但这片几个主要人物,摩萨德老大、军方几位老哥,塑造得都各有记忆点。就是基辛格怎么拎着个社畜包,跟个业务员似的。穿过停尸房的设计有点问题,知道你想表达什么,但没有更好的方式了么。这样搞总觉得总理夫人在用什么暗黑偏方治疗。
以色列铁娘子
居然是海伦米伦演的,许多细节啊,每次去治疗,穿过太平间,尸体越来越多;女总理也需要不停抽烟、吃药;国防部长崩溃的样子像个孩子;总理助理某些时候比总理还要坚强。#20231029
人物塑造格外不立体,剧本也基本没写。
最好最感动的是女打字员的那条隐藏的副线
这时看,很有代入感啊,可惜不是同情。
中规中矩的传记片。
女性人物传记的模板,你只需要紧紧围绕着她在政治上的功绩就行了而不是无关紧要的事情。她是果决的有担当的政治领袖,也是烟不离手的old lady,英雌魄力永存。
23年10月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战争又起来了,很难想象23年2月本片上映,这么巧吗?查了一下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关系,行文复杂,难以体会,我觉得打两个不恰当的比喻:有点类似500年以后的大陆和宝岛,两方在500年以后互相打,说自己才是华夏正统,也可能有点类似500年以后的北朝鲜和南朝鲜,两方在500年以后互相打,说自己才是半岛正统。本片讲了20世纪中叶以色列刚建国时,女总统为了保护政权而做出的一系列事件,通过单方视角展现了以色列在和埃及的战争,也通过基辛格到访展现了以色列和当时世界两大阵营美、苏的关系,也难怪2023年美国的犹太资本家们也都继续支持着以色列。3星及格吧,没什么亮点,也没什么缺点。
极力渲染困难和坚韧,好像是受害者一般,这就是控制传媒和电影行业的好处甚至目的。但改变不了以本身侵略、占领以及无人性的行径。人民没办法,盛世蝼蚁,乱世炮灰。
海伦的气质还是能掌控并展现出果尔达·梅厄这样强硬派的女性政治家的风采的,通过第四次中东战争近一个月的战事,我们可以看到以色列历史上至今为止唯一的女性总理果敢的判断力和圆滑的政治手腕。只是电影只是讲述这短短一个月的历史,对于展现一个历史人物来说,稍微有点以偏概全了。而且海伦·米伦并没有凭借此片斩获奥斯卡提名,稍微有点可惜。
事件电影 并非传记 电影围绕赎罪日战争 爆发前和战争中 决策与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