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压根就是德云社内部茶话会,愣敢冒充央视春晚。
有周星驰版唐伯虎珠玉在前,郭德纲竟敢拿出这么个玩意来敷衍人,还真是不怕自砸招牌、晚节不保,莫非他以为看这部电影的观众只能是钢丝?
可就算是再脑残的粉丝,也没道理这么惯着自己的偶像制造垃圾。
成名了,人红了,不再把自己当根葱了,可以理解,但要以为自己无所不能了,就只能丢人了。
这片最可惜的不是糟尽了高圆圆、黄健翔一众跑龙套,而是那些漂亮的丫环新人们。
我喜欢郭德纲的相声,不过还没到钢丝的地步。
就是很喜欢听,感觉很搞笑。
不过这个电影才是搞笑。
要是一句话“影评”的话,我只能说:手淫电影,意淫观众。
我承认,我看了这部“电影”(如果称之为电影的话),我很多地方都在笑,还真挺搞笑的呢,不过看起来没有相声过瘾。
不过,还是挺理解那么多人都在骂刚哥的,因为他们是把这个当做电影看得。
我宁愿把这个当成情景剧。
好吧,不多说,这都叫影评?
你搞了吧!
额。。。
我还真有点搞。
唐伯虎是帅哥?
颠覆掉,郭德纲让你见见圆脸胖子版的唐伯虎。
原以为郭德纲会是扮演某个公子、或者总管,可开头那幕演唱会的扮相,就彻底雷倒众生了,他演的竟然是唐伯虎!
OH MY DOG!
演唱会还没结束,有种冲动想关掉片子,开自己一个先例,不过还是忍住了,瞅瞅另类装扮下有什么内容吧。
故事主线还是不变,沿用的是古老传说,不过在各个桥段上都有新的想法,比如是唐伯虎是被华府丫环们救回府里当了下人、而且还失忆。
只是放眼全片,美女不少,却没有绿叶陪衬,丑男倒是不少,连九孔都看到了。
看来为了突出郭德纲,其他所有男配角的标准就是不能超越他,导致一个不如一个。
对于片子的评价,也就是如此了,过度贬低也没啥意思,国产片是有钱人就可以一试、有点名气就可以招一帮友情演出的,就这样吧。
虽然是一个烂片,但是毕竟郭德纲还是在尝试着。
从唐伯虎的来看就是一种失败,而且即使是恶搞,却不能狠狠的恶搞,停留的层次太低,使得电影有些不伦不类了,失败之作。
郭师傅让广大观众朋友见识了什么叫烂片。
以前见过烂的,但说实在的,没见过这么烂的。
虽不常听相声,但看人家郭师傅的粉丝不少,也算是造福了一方观众。
但这回郭师傅说大发了,把相声说到银屏上了,不得不小小地诧异一下:难道郭师傅相声说不下去才改说电影了?
这下爽了他的粉丝,却恶心了广大影迷,尤其喜剧影迷。
前阵子刚在《越光宝盒》里把乱世枭雄曹操演绎成异装癖,这会又摇身一变江南才子唐伯虎,且兼主演和导演,这郭师傅是打算把大红大紫的恶搞文化一担挑了。
男人一自恋起来可真可怕,郭师傅以一娃娃脸胖胖头敢于出演大明才子唐伯虎,真是勇气可嘉。
另外,影片中一干美女,全是给唐大才子当陪衬的。
郡主跟秋香争嫁唐伯虎,却死在高学历上,被拒绝后还要眼泪汪汪地说:“但,我爱你!
”那时候女人选男人看重的是才学,而男人选女人,看的不是学识不是地位,因为从来就是才子配佳人。
大明闺秀之爱唐伯虎,正如今日美女之爱人民币。
女人的选婿标准与时俱进了,男人的标准也自然水涨船高。
所以,窃以为,这部电影是不是在其败絮其表之下掩藏着一颗男人的怀旧心?
或者可以说是自恋的读书人的一声喟叹?
嘻嘻,此说纯属意淫,笑过笑过。
名人导演,名角客串,经典题材,毫无喜剧特点的佯装搞笑,一竿子捅到底的直白情节,这就是郭师傅的电影啊。
唯一的亮点就是唐伯虎那首《桃花庵》,不过给郭师傅和小姚唱得完全不搭架。
哎呀不说了,牙酸。
此片今天在双井UME看的,实在是很努力的看完了,可是始终没有看懂,包括剧情和笑点。
虽说唯一看点是郭德纲和男扮女装的华夫人。
可是看到一半时却是无聊到了极致。
完全颠覆郭先生的洗具风范。
甚是不习惯啊。。
我是怀着对郭德纲班主的尊重才看完这部片子的,但是我后悔了我为什么不老老实实地去听他的相声,闲的了才看这部片子至此我也知道为什么范冰冰不出演这部片子了,是个正常人都不应该去演[ps:我的意思并不是演出的都是不正常的人,毕竟我对他们中的大部分都不了解]
说实话,这电影真不可乐。
偶尔抖的几个包袱还行,用到返场小段儿里行,用电影里欠点火候。
但是我真觉得不错,真乐了,真看了好几遍。
没办法,我就是一钢丝啊,能看见老郭我就看。
老郭一挤眉弄眼我都想乐,我还图什么呢。
去不了德云社看现场,能从这电影上看大金子少帮主,看老郭看谦儿哥,看小伟,除了这种自娱自乐性质的电影,在别的片儿里我找不着我心爱的这一帮相声演员呐。
怎么老以好电影的标准来要求它呢?
这就是老郭弄一大杂烩自己看着玩儿,自己演着玩儿。
爱看的,您愿意进电影院看,愿意下高清的看,都成。
喜欢老郭的,花几百块钱票钱上德云社听相声去,在网上搜老郭视频,看他主持的节目,图什么,不就图一乐么。
自始至终我没把它当电影看,所以我觉得行了,我发自内心的愉快了,因为我看见老郭看见德云社那一帮人了。
喜欢电影的,维护电影的自尊拥护电影的神圣的人继续嘲笑这片子吧。
这确实不是个好电影,我这个钢丝要求没那么高,听老郭说说话其实就挺知足了。
但是还请各位口下留情,您都看完了,也花了那么长时间,要是烦老郭,一开始别去看就是了,干嘛给自己找不痛快。
宽容点,老郭真没说要拯救中国电影,他不是教授也不是专家啊。
提个小建议,骂电影不高尚不纯粹,骂剧本,骂情节,但别动不动就老郭强奸中国电影了。
反抗才构成强奸呢,这电影都拍成了反抗个屁啊,这叫顺奸哎顺奸。
最后说一句,老郭,加油!
凭借舞台艺术搞笑功底而大放异彩的笑星,能否成功转型成大银幕上具有同等号召力的影星?
好莱坞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Yes”,金凯瑞、亚当·桑德勒、罗宾·威廉姆斯等好莱坞千万片酬俱乐部的巨星们,早年都是“美国单口相声”——脱口秀的知名笑星,投身大银幕让他们的喜剧天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而华语影坛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基本是“NO”,遥想上世纪80年代,马季、姜昆、侯耀文等叱咤全国的十大笑星,虽然也拍过一些电影,但大部分都是玩票和客串的性质,难以称得上是真正的演员。
也就是他们的后辈冯巩有些出息,凭借在《埋伏》、《站直喽别趴下》、《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等影片中扮演一系列草根气息浓郁的小人物,从而摘得了一系列表演奖项,但票房号召力基本为零。
再说近些年风生水起的相声和小品艺人,赵本山够大牌了吧,电影也几乎一年一部地拍了十年,却几乎没有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和角色,雄心勃勃的《落叶归根》出击2007年贺岁档,也只落得个票房口碑双败的凄惨结局,完全无法跟他在小品界和电视圈如日中天的地位相比。
小沈阳纵然凭借春晚一跃而成全国人民的宠儿,但出演《三枪拍案惊奇》还是让人感觉失色不少。
郭德纲跟赵本山一样热衷影视剧,却比赵本山明显落了一个档次,电视剧倒腾了不少,一个有响动的都没有,出演电影多为客串,捧一把场就走,观众冲着他发笑完全不是因为角色而是他的本色。
照此趋势观之,郭德纲担纲主演《三笑之才子佳人》,杯具的气氛就显得格外浓烈。
为什么中外笑星触电的差异会如此巨大?
其实倒不是说中外笑星在搞笑水准上有多么大的优劣之分,而是中外电影产业有如鸿沟般的巨大差异所致,好莱坞完善的电影工业流程,能够为这些笑星量身打造剧本,配上颇具水准的导演,再加上专业水准一流的服化道摄录美等技术团队,笑星们自然可以在如此坚实的基础之上尽情发挥自己的搞笑天赋。
而中国的电影产业跟好莱坞相比大部分还处于草台班子级别,笑星由于名气更大,反倒超越导演编剧成为电影的主导,毫无电影专业知识却要带领整个团队完成一件电影作品,能出精品那才是老天瞎了狗眼。
由郭德纲担任总导演的《三笑之才子佳人》则堪称是“如何拍出一部烂片”的经典反面教材,充分体现出主创人员对电影艺术的自大与无知。
整部影片连电影所必须的基本的技术水准都不具备,摄影没有任何画面美感,剪接也体现不出任何节奏感,简直比电视剧还更像电视剧,说它是电视剧都能把电视剧给羞愧死。
其他诸如动作设计、服装道具等环节也尽情散发着电视剧的浓郁味道。
虽说现在电影市道好,赚钱很容易,但郭德纲真的以为观众都白痴到对这种货色都会照单全收的地步,那真是太鄙视观众的智商了。
再说角色,看着《三笑之才子佳人》这个名字就来气,虽然原定女主角范冰冰跳票,但顶替者姚笛娇俏可人也还称得上“佳人”二字,但郭德纲那样子哪有半分像“才子”?
而且老郭当真自信心爆棚,出演角色在造型上一点也不做任何修饰,他在台上说相声什么样,在影片里演唐伯虎就什么样。
连模仿古代人蓄发带个头套都懒得去做,一摘帽子青皮油亮的大光头,后面的剧情里还老穿一身白色的大氅,不仅跟唐伯虎沾不上边,倒是跟和尚有九成像。
而且郭德纲也根本没觉得自己在演什么唐伯虎,就是在电影里展现相声舞台上的自己,从头到尾都是观众对他最熟悉的憨、傻、呆、俗的舞台印象,什么潇洒、风流、文采这些本该属于唐伯虎的角色特点,人家压根没当回事。
也许你要说了,人家郭大爷就是用这种恶搞的方法演绎演唐伯虎,不像就对了,像了还不好玩了呢。
请参照周星驰的《唐伯虎点秋香》,即便周星驰演绎的唐伯虎也极尽夸张恶搞之能事,但该展现风流倜傥、文采过人的一面时,周星驰也会让人感觉帅得冒泡。
而郭德纲整部影片都是那一副舅舅不疼、姥姥不爱的死相,还设计秋香、郡主等几个美女对他倒追不已,凭什么啊?
不是这几个女的有神经病,就是影片的编导有神经病!
郭德纲对唐伯虎这一形象的设计和塑造,还体现出同属恶搞喜剧,内地模式远逊于港片模式的无聊呆板之处。
港片恶搞喜剧的男主角,性格特点中总是脱不开一个“坏”字,透着社会底层一种油滑的可爱,而内地影片中其他角色可以尽情恶搞,主角的性格基调总是一本正经,甚至有呆傻的倾向,主角如此无味,剧情还怎么精彩得起来?
郭德纲演绎的唐伯虎就是这样要多无聊有多无聊,看完你都会忘了他在影片中都干了什么,即便有些许可笑之处,那么笑点来源也不是角色而是郭德纲的本色。
角色精彩之处遍寻不见,雷人的地方倒是一大堆。
郭德纲坐在房梁上跟姚笛玩烟花,无比装嫩地手拿烟花晃来晃去,嘴里还一边说着:“哦,放烟花喽!
”还把烟花往天空一扔,对姚笛说:“看,流星!
”借用一句广告语形容笔者当时的心情,“这一刻,我吐了起来!
” 还有一个雷人的场景是姚笛嘴对嘴给郭德纲喂解药,看到此处心想不会真吻吧,没想到姚笛真的一嘴吻下去夺走了郭大爷的“银幕初吻”,接下来的镜头却是俯拍姚笛后脑勺的借位吻戏。
不禁让人纳闷,既然借位,干脆第一个镜头就别真吻呗,又吻又借位,真搞不清是想回避吻戏的尴尬还是想拿此当噱头,导演思路的混乱可见一斑!
有人说于谦演的华夫人不错,笔者也不认同,于谦最多是在塑造角色的分寸上比片里德云社其他那些人强,但心态依然是玩票性质,也没太当回事。
证据就是港片中的同类男演员反串老太太的情况,演员至少在腔调和姿态上拿捏一下,向女性特色靠拢一些,而于谦根本没在说话声调上有任何设计,也是说相声的声调什么样,影片里的声调就什么样。
即便说他比郭德纲演得好些,那也只是五十步笑百步的差别。
说起黄健翔、高圆圆、刘蓓等在片中亮相的客串明星,也只是出来打了一圈酱油就走,观众看到的只是明星,而不是角色。
如果要列个最失败的明星客串影片名单的话,本片当居前三。
至于剧情,整体框架和一些细节桥段完全是偷懒地照搬周星驰的《唐伯虎点秋香》,但是周星驰的电影尚且有尊重传统故事的“三笑”情节,而郭德纲的电影空有“三笑”之名,该学人家尊重传统的地方却不学了,其他情节倒是抄了个够。
稍有不同的是给唐伯虎设计了个失忆的情节,不是他追秋香,而是秋香倒追他而已,基本上可以看做抄袭之作,周星驰可以找郭德纲要版权费了。
影片中春夏秋冬四香俱全,华夫人还是华府的主心骨,石榴姐依然是既脱线又强悍,宁王还然是大反派,最后照例是文采比拼,这下可让影片主创的智商彻底露了馅,拼来斗去结果让人发现比的不是文采,而是谁比谁更白痴,胡拍乱演的程度登峰造极。
观众看到这里,应该会恍然大悟谁才是真正的白痴吧。
(文/列文)
没别的,就为了昨七夕看的,多他妈有意义啊
我就是来看看郭德纲
为了郭德纲才看的
于谦你好棒。
剧情不是很完整,剪了不少,不过好笑是最重要的,哈哈!
钢丝嘛 一定会喜欢哒~~
我就是喜欢郭德纲
就当是郭德纲的加长版小品得了……
虽然但是,已经算是郭老师最成型的一部电影了……后面都拍的跟行政单位诗朗诵似的
呃~~
多欢乐啊。都不知道在骂什么,国产片你们还想怎么样
挺无厘头的电影,尤其是郭德纲倒地之前还得吹一吹。时间证明这部电影不适合在电影院看,花钱去看太亏了,但是如果在家看,这部电影的故事倒不那么讨人厌。翻看最近对这部电影的高分评价,都认为本片和当下热映电影相比,水平属上乘,会不会十年,二十年后,再回过头来看如今热映电影,又有相同感受?并且还引用了当年热梗“拆迁办”“囧”等,魔改歌曲杰克逊的《Beat it》、《新年好》。
其实还可以更烂
四星是给几乎完美的摄影,道具,调度,尽管故事弱智程度在国产奇葩中都是一朵奇葩
这片很神奇 能把女的都拍得奇丑 包括高圆圆
有点意思~~
哈哈,至少看到老郭那张脸 笑了
笑
去新疆飞机上放了两遍…
五星只因为我是钢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