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你没看错,这竟然是一部励志动画片看名字是一部暗黑的电影,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去看了,然而,很失望。
在电影前半段,一家人卖各种各样的自杀药品、物品,压榨着寻死之人的最后一点财产。
也许是为了生意兴隆吧,全家平时都不笑的,连一对少年的儿女也整天垂头丧气的模样;毕竟,如果笑容满面的服务一个客户,多少会让客户减弱几分寻死的倾向吧;这半段真的可悲,也真的看的有点压抑。
随着小儿子的出生,一切开始变化了,这个傻小子似乎每天都那么欢乐,也给周围的人带来了欢乐。
他看着这么多人自杀很悲伤,就想营救这些自杀人,方法也很简单,把自己店铺的自杀装备全部震坏。
他成功了,店铺的物品都震坏了,姐姐也和一个来买自杀药品的帅哥相爱了,帅哥擅长做可丽饼,于是,此店改头换面,变成了一家可丽饼店,生意兴隆。
看完我头有点懵,这啥,这是一部励志片?
教育片?
说它是一部励志教育片吧,里面有些桥段着实不适合小孩子看。
比如,父亲为了让小儿子不再欢乐的放声笑,竟然主动给孩子点燃香烟,并告诉他可以一直抽下去?
这什么鬼?
为了电影也不能这样吧。。。
关键这暗黑的也不高级,也不好笑,看的人尴尬。
还有,为了凸显小儿子心中有爱,竟然呈现了这样的段子,趁姐姐生日,给姐姐送了一条薄纱丝巾和唱片,晚上,全家睡后,姐姐在家披着纱巾裸体跳舞,弟弟带着一帮小朋友在对过的墙头上观望姐姐的身影,一边说好美,这编剧是喝了什么药?
难道姐姐穿衣服的样子就不美了嘛?我知道一定有人说,弟弟的眼光不带任何涩情,可,不带涩情的眼光就欣赏不了姐姐的脸蛋,欣赏不了姐姐的心灵?
欣赏不了姐姐的人格?
只会欣赏她的裸体?
按说这是一部极好选题的电影,处理的好是极能感人的,我看前半段还指望后面能有高潮,但事实上后半段还不如前半段。
那么多想自杀的人走进这个店铺,每个人都有一身故事吧?
可看完整部片子,愣是没有一个人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所有人的故事浮在表面,前篇一律,绝望的人来买药,店主强装悲伤,把药卖出,买主回家死了,这有啥意思啊。。。。。
哪怕挑一个人,把他的故事写完整,肯定都能打动人。
小儿子这段表达得也不感人,说教意味太直白,显得整部电影没有感染力,干巴巴的,如果仅仅是为了鼓励人热爱生命,那干脆看小学课本得了,用电影的形式不就得通过一些情节,故事,表演打动人心嘛,完全没有做到。
总体的感觉是,导演志大才疏,想搞个宏大的主体,结果搞了个四不像。
6分鼓励下吧,给选题,给动画的制作师,每个演员的动画形象还是不错的,和人物的性格很贴合。
同样是一部动画,我觉得《心灵奇旅》要比此电影好太多了。
另外,真有自杀想法又想被鼓励的话看看日剧深夜食堂得了,深夜食堂可真经典,短短的一集40分钟,就能讲一个感人的故事。
首先,没看过书。
看电影之前先看了海报,觉得画风很美丽很精致小阴暗,觉得就是我的菜,结果看完此片当即有一种被骗的感脚。
我想说尼马哪儿黑暗了,完全是部红色电影,那个生活美好积极向上的主题自始自终扯着电影往上拔,拔的你完全有小时候看红色洗脑片的感脚。
在加上通篇大音效的唱段,大有励志歌舞片的穿越感。
我觉得之所以不讨巧的原因是,这年头你要么小清新,上来就积极向上没烦恼让人觉得生活很美好,要么就干脆彻底颓废,这样萝卜青菜各取所需。
但是夹在两者中间,不阴不阳立场不明,还不时透着教育片的气息,谁都会感觉别扭吧。
不过画面很美倒是真的。
自殺商店概念很好, 情節推進時, 歌聲響起時, 我差點睡著了, 氣氛太慶松了, 那個店里五彩繽紛本就象在慶祝什麼的, 陳列的雖然是殺人的干活, 卻聞不到一絲血腥味, 播演過一兩場死人情景, 仍沒有死亡的陰影, 最後的轉折形不成戲劇沖突, 很容易就突破了所謂家族生意, 沒有高潮的話, 余下動聽歌曲, 奇詭造型(惡心嘔吐程度都大輸給麥兜伴我心).這評論只能湊合著寫, 這種不過不失最沒可寫處, 大爛片反而能引起創作欲, 引爆全民創作, 請再拍多些爛片吧!!這無聊評,任何人均可转载或使用整体或任何部分的内容!!
三星太低,四星太高,果断三星半。
能不能早日开发个半星功能呢?
开头前十几分钟极其惊艳,惊艳到直逼二十一世纪经典动画的程度;中间逐渐迷惑,由不得思忖,这什么鬼剧情走向……然后结尾,直奔着迪士尼全家欢的歌舞片走向飞速跑去……开头和结尾简直就是两部电影。
后半段剧情乱七八糟,匆匆结尾。
父亲故意诱使孩子吸烟,还告诉孩子吸烟过肺这个情节,让我不适。
弟弟带着几个朋友看自己姐姐裸体跳舞,极度让我不适,分分钟想快进的程度。
哪怕导演把这个情节拍的再怎么天真无邪,只是想表达弟弟觉得姐姐美,我都不适应。
代入现实,我弟要这样,扯什么只是美,我会把他打一顿110报警走起。
主打黑色幽默的哥特风片,再最后落入俗套,选择了圆满欢乐人人happy的大结局,结尾试图用给一个客人提供毒药饼,来挽救已经ooc到非洲的电影核心,但也为时已晚,救不回来了。
按照原著拍一下结局不好吗?
姐姐人设还算完整,小男孩的人设从一开始就和整部电影格格不入。
感觉像是从皮克斯电影借来的特别出演的演员。
三岛爸爸的人设转折太生硬了,开头想办法给儿子吸烟、幻想杀死他,拿着砍刀一路砍,突然感悟心灵比谁都彻底。
其实爸爸人设转折的情节是很完整丰富的,但是人物感情的转折没拍好啊……深究之下,电影想表达的内核其实很好:一个不顾死活只管提供死亡服务的自杀专卖店,最后变成尽力挽救,实在救不回来就是想死的,也尊重祝福提供安乐死的店铺。
这样的生死观其实很好,在人世间我们就努力的活着。
如果实在找不到人生意义,没有人生的方向,活着也是麻木行走,倒还不如来个痛快。
我个人是很赞同安乐死的。
电影表述的这个内核其实很好啊,怎么拍出来就稀碎啊。
浪费了好开头了。
但吐槽归吐槽,感性告诉我,我其实很喜欢这个结尾,人总需要一点心灵鸡汤吗。
就让我暂时像个小孩子一样去看一看,欣赏欣赏吧,我愿意永远去听这种老套的故事,我愿意听他们一遍一遍告诉我,生活真美好。
然后试图让自己相信,再度前进,人生总要不停的走下去,所以,总需要一点安慰啊。
日渐灰败的城市,因自杀开出的死亡罚单,一对贩卖自杀的夫妇还有三个对仍生活怀有激情的孩子。
这座城里的人们过的压抑,他们想要寻找自己的解脱,于是自杀专卖店就有了存在的理由。
自杀专卖店要确保顾客能一步到位,于是三岛夫妇便有了确认自杀是否成功的必要。
而确认自杀成功与否,并不是孩子们想做的,第一个不反抗、第二个不反抗,但是忍受不会持续,于是阿伦开始了抗争。
自杀是自杀者的权力,所以三岛给了求死人氰化物可丽饼。
快乐地活着是阿伦的权力,所以他毁掉了自杀专卖店。
生活已经很荒诞了,怎样活着其实也无关他人想法了。
我们都在这座压抑的城里熬,熬成什么样取决于我们自己,可以肯定的是我们都已在城里熬了许久,而我们不会一股脑“醒悟”,死亡一直都在,黑暗一直都在,只不过它们都在光的背面。
向阳而生是一种勇敢,但是向黑暗无人处扎根更需要勇气。
其实,这座城里的任何人都已沉沦其中,感受着社会的荒诞与不公,我们都早已是城中人。
我们被带到这个世界上不是自己的选择,所以至少应该能有权利自己选择离开。
从这个角度,我认为自杀是合理的个人权利。
开一家自杀专卖店,卖给想自杀的人们各自喜欢的体面的或没有痛苦的死亡,何尝不是一个造福社会的事业?
但是,另一方面,死亡的重大和其不可撤销,使得自杀成为一个严肃的问题。
我认为真正想死的人有权利自杀,但是很多情况下想要自杀也只是一时冲动,为此丢了性命岂不可惜!
考虑到这一点,若我来开一家自杀专卖店,我的专卖店绝不会像影片中那样用阴暗消沉的气氛来鼓励顾客自杀。
相反,我要让店里充满希望和世间的美好,我要在店里放上花朵、挂着印象派的画作、播放sigur ros的歌曲,我要在雇佣充满朝气的女孩来当店员,我要让那些一时冲动的人意识到自己的想法是多么愚蠢并且感到羞愧。
你要是还想自杀,不好意思,还不能马上让你死,只能预约一个月后的死亡,随时可以放弃,全额退款。
要是我开一家自杀专卖店,就开一家这样的专卖店,绝对是业界良心亏本儿生意。
我们销售严肃正经的死亡,拒绝任何不认真的顾客。
很失望,很普通!
从片名看,这应该是一个灰暗的,利用反面故事,来说明生活苦难的?
尤其是在父亲给老头送药的那一段,达到了整篇的高潮点?
然而自此以后,整个故事的走向又落入俗套,善良感动了所有人,最后皆大欢喜?
让童话般的结局让人不满意!
现实不是童话,现实总是残酷的!
一个灰暗的故事,能让人感悟出人生的不易,珍惜当下,这才是成功的?
而且三儿子带领小伙伴,偷看姐姐的那段是什么意思?
暗示生命有美好的东西要去追求?
理想中的结局应该是,父亲在送药的时候,感受到自杀的人们的悲哀,自己被传染了,回家后也自杀了,然后家人们悲恸不已,试图拯救来店里自杀的人,寻求他们自杀的原因,爱笑的小男孩带头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改变这个社会的风气,但最终也失败了,他们也走向自杀的路了!
最终证明,自杀人们对生活失去希望,这件事情是不可改变的,是让人绝望的!
最后自杀店铺又重新营业,销售自杀的方法,才是对人们最大的救赎?
可能毕竟是动画片吧,主题不能太深刻,这个影片的受众,还是以小孩子为主,但自杀这个话题,你就真的是给小孩子看的吗?
这不是一部成人动画吗?
而他又不像是给成人看的?
因为任何一个成人都会看出来这是一个童话,我们需要的是对自杀这件事的深刻理解,发掘它的原因,从根源上解决自杀问题,而不是因为你转型成美食店,用美食的阻止别人自杀?
莫名其妙出现的一个男顾客,和姐姐看对眼了,然后就要结婚,男朋友使出魔法,把店铺打扫干净,就转变成了美食店?
然后就皆大欢喜,这是童话呀!
从片头开始,一直在以爱笑的小男孩,作为故事主线,让观众以为他会改变店铺,贩卖自杀方法的事情,或者说是有可能让人们放弃自杀?
但实际上故事的转折点,反而是在这个莫名其妙出现的姐姐男朋友身上!
他打扫了店铺,他带来了卷饼,他把店铺转型了,他把故事变成了童话?
爸爸发现他们在楼下野餐,然后因为听不清说话,把怒火全都转移到小男孩身上,却因为小男孩的假自杀,瞬间改变了情绪,接受了这个事情,这是多么的不合理?
片名起的叫自杀,这就拒绝了儿童观众,而且又有偷看姐姐跳舞的剧情,包含了色情元素,这也不能让小孩去看。
那么最后却来了一个童话般的大结局,这是给成人看的吗?
但是影片最后,爸爸不还是送了一个有毒的馅饼给顾客吗?
说明自杀这件事,并没有因此停止!
所以这部影片到底是拍给谁看的?
如果说导演是想把这部电影拍成僵尸新娘这种哥特风格的黑暗动画,那人物形象方面他们学的确实不错。
片中除了那个快乐的"the one",其他人都带着浓重的黑眼圈,神情颓废,四肢呈现出病态的瘦削。
场景做的也很棒,除此之外简直就是一坨屎。
开头十分钟是全片最棒的十分钟,非常引人入胜。
通过一只鸽子,短短几笔就勾勒出影片故事的背景。
未来的大都市里,灰暗拥挤的高楼一望无际,人口过剩,精神贫乏,经济危机,穷困和压抑的生活让许多人生不如死,自杀都成为了一件难事,在街上自杀都要被警察开发单。
自杀专卖店有琳琅满目的自杀用品,目的就是帮助想自杀的人快速有效的死亡。
店主夫妇生了个孩子,此子生来就是被choose的The One,天性善良乐观与其他家庭成员格格不入。
你被吊起胃口,等着看接下来发生的种种怪异幽默情节。
结果惊喜就此结束,剩下的一个多小时基本都没有发生过什么。
商店里来来回回的一些人,无非就是选购商品,介绍商品,买下来这几个步骤。
再穿插表现小男孩积极向上乐观豁达一些无关紧要的情节。
剧情过了一多半,母亲和父亲忽然良心发现,感觉自己兜售死亡有违道德。
从这里开始,各种转折显得十分突兀。
比如父亲去看神经科医生的情节根本没有任何必要。
小男孩用低音炮轰击商店,姐姐忽然与前来购买自杀用品的男青年坠入爱河,毫无阻碍的获得了母亲的支持,全家坐在店里开薄饼餐会的情节又傻又莫名其妙。
让人感到非常不舒服的两个情节1 父亲故意诱使儿子吸烟,阴险地告诉他要全吸进肺里。
此处是全片最让人毛骨悚然的地方。
2 弟弟带着几个朋友在房顶上津津有味地欣赏亲姐姐的裸体艳舞。
这个段落让人体会到的不是黑色幽默,而是肠胃不适。
总之这部电影完全不是给小孩看的,给成人看却又显得情节单薄。
尤其是后半段的剧情设计乱七八糟,给人一种匆匆结尾的感觉。
总结起来导演想在电影里表达很多东西,但最后什么也没表达好。
有些台词还是很亮,比如商品的包装袋上印着“你已经把生活搞砸了,就不要再错过死亡”这样的句子非常cool!
偶然间点开这部片子,像是开盲盒开到喜欢的玩具。
“贩卖自杀”听起来就很颓丧,但这家自杀专卖店却是整座死气沉沉的城市中,最多彩的一个角落。
承担他人的生命是一件很沉重的事情,不漠视生命,给予死者尊重可能是电影想传达的一个重要信息(氰化物可丽饼)。
探讨生死的片子有很多,涉及的职业有殡葬、入殓、临终关怀、医生等等,这个片子很黑色幽默,切入点是帮人自杀,家族生意最后却出了一个“小天使”。
悲伤会传染,快乐也会传染,艾伦的乐观善良救赎了整座城市。
表面笑嘻嘻的人可能内心更加抑郁,微笑抑郁大有人在。
细腻敏感的人往往更容易受伤。
"你为什么不能开心一点"“有那么多好玩的事情,你为什么就是开心不起来呢”这种话约等于二次伤害。
失去快乐的能力只是病了,像感冒发烧那样病了,自杀行为也不是可控的,怎么就不能多点理解呢。
其实大多数时候有自杀倾向的人(不是真的想死)只需要别人简单拉一把。
真心想死的人,阻拦对他反而是种折磨。
我们不会永远活在“深海”之中,但是需要自己浮上水面呼吸。
如果艾伦最后松手了,小天使陨落,结局未免太致郁,所幸导演给了一个更温暖的设计。
姐姐好美丽的。
结尾各种自杀方式的字幕表现力很强,创意十足。
活的太用力很可能会太累,不妨放平心态,不问过往,不畏将来。
生活灿烂美好,活着不必太用力。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愚者爱惜费,但为後世嗤。
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by.旸夜这部动漫让我感到很困惑。
关于电影的主要内容,别的影评里说了很多,其实不必赘述。
故事说来也很简单,加入了大量歌曲的表现方式让人有些不耐烦(比如我这样喜欢听人好好说话的观众),所以当我意识到歌曲似乎要贯穿全片的时候,我对它的好感度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
片名很有趣,点开的时候我在想,自杀专卖店能写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乐观的小男孩出生,是一个奇迹般的转折,一切从阴暗走向明亮。
这个家庭的压抑,是从店铺的压抑传染而来的,店铺的压抑,是因为每一位顾客带着离世的阴郁而来,带着绝望的心情离去。
整个城市灰蒙蒙,没有一点生机。
大转折出现之后,小男孩毁了店铺,将自杀专卖店改为食品店,但是结局是,男孩的父亲依旧把自杀品卖给了某个顾客。
在欢快的歌舞中,我们看到自杀者的幽灵,其中包括了最后死去的那个顾客。
我想那不会是最后一个自杀者,无论自杀专卖店存在与否,人们在对生活失去希望时,依旧会走上那条路,而方式并不重要。
那么问题来了,导演究竟想表达一种生机,还是生机之下,人们拼命掩盖也掩盖不了的,绝望?
我想是后者。
大概因为我处于这样一个阶段,没办法更加天真乐观,无论父亲如何对待我,都回以微笑。
但我也肯定,动漫中的姐姐很美,生活中,每个热爱生命的人都很美。
2015.8.7
和原著相差的实在太远了!
姐姐你的裸体伤害了我
看过的又一部精彩的法国动画 别小看它 并非传统二维动画 在经验的技术之外 审视生命的矛盾 让本作提上了一个台阶
噪人
看了前面两篇五星影评,可能是导演想要表达的东西实在太超前了,普通观众真是消受不起,倒胃口。
有點萌
又一个宣传正能量的傻片儿
我真不是小孩了么?
今天又看见一条为救自杀女而救人者死了的新闻,这才想到这部电影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告诉人们:让想死的人自由去死。尽管故事的结局意料之中的说教,但是店主依旧给客人提供了毒药饼,这才觉得没有完全烂故事。台词说,人生只能死一次所以必须重视。我们提供自杀用具,无效退款。不再见。
此类动画片有点不对胃口,开头看似有戏,可惜看完片子以后有种上当 受骗的感觉。还是非常平庸的题材,没有新意。也不好笑。可能唯一亮点在于法国歌舞片的演唱吧。
法国人还是不适合黑色幽默,更适合小清新或者含有twist的剧情。。
Un amalgame mièvre et nauséabond entre le macabre burtonnien et la comédie musicale disneyenne. Il vaut mieux vite le fermer, ce magasin peu inspiré avec ses pseudo fantasmagories appuyées par des chansons affreuses!
还挺有趣的……
好好讲话,不唱歌会死啊
姐姐的那抹粉色` 其实还挺写实的 如今这世道 碰见丁点儿问题就往针眼里钻的忒多 毒药还是可丽饼? 当然是可丽饼啊~
有点儿意思,画风很喜欢,马上想起了《疯狂约会美丽都》。不过这歌舞剧风格有点儿让我消化不良。曲风比较怪异(根据店主的名字,我猜是采用了法国人眼里的日本音乐)。再有就是语言障碍,看字幕听歌舞剧真难受。
片名忽悠的大烂片,说他烂是因为他怎么可以这么平庸,无聊致死,看了二十分钟之后产生一股那石头砸屏幕跟写炸弹信给导演的冲动
励志片!略重口。
如果是我导演的话 快乐的小子跳楼的时候就应该直接死掉。这画面我喜欢。
一般化 虽然是宣扬不要自杀的 但是全片都是诡异的气氛 这样就不好了 可以在转折的时候改变影片的色彩度 这样会好一些 其实人家也这么做的 但是感觉没有明显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