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知道简.奥斯汀是个隐藏的妖孽!
和世间妖孽一样脑子快、嘴巴毒,只是她迅速地将“毒舌”化作晶晶亮的糖霜,才引得人们至今追随。
15岁的她尚不知隐藏天机,才有了苏珊夫人这样一号她作品中绝无仅有的、妖气冲天的人物。
电影很一般,美国导演有点伍迪艾伦式用“话语流”来带动节奏的意思,用话语中的狡黠和趣味制造亮点,可惜不太成功。
运镜太平淡了,我能想到的快切、主观镜头这类有趣的渲染手法都没有。
凯特.贝金赛尔本就不妩媚,这样就更一脸随时披挂上阵的样子,哪里是一贯谈笑退敌的奥斯汀啊。
奥斯汀比她的继承者们比如王尔德还是温暖多了,无论过程如何,永远是peace&love, 所有人都获得快乐结局。
其实,奥斯汀的其他女主都是“越级上位者”,只不过手段主流。
象苏珊夫人这样正面开战、公然不把上流社会所有男人放在眼里的,是唯一一位。
聪明绝顶的女人是可怕的,对男人的脉搏尽在掌握,可以几分几秒地算定他们闹过脾气什么时候爬回来。
和贵族帅哥Reginald情投意合,也不妨碍她将其他人作备选,还疑惑“丈夫人选的智商是否必备?
”,并闲闲议论闺蜜丈夫“太老难以掌控,又太小离死还早” 。
时下女性爽文的制胜秘籍是“不爱”,将自杀当自慰。
而苏珊夫人的“魔力”来自看透,看得清男人高大威猛下并无例外的“小”,爱情美好背后的脆弱。
所以当看到前爱人和自己女儿在众人面前琴瑟和谐,她站在人群中怡然微笑。
母女易嫁,她嫁的“科林斯先生”式的贵族很完美,年轻富有,她让他幸福不费吹灰之力,她则获得一切,从此不用殚精竭虑。
显性妖孽的王尔德在《痴男怨女》中也给了同样玩转上流社会的艾琳夫人善良结局,富翁Toby理解她游戏人生只因所遇不幸。
全上流社会的女人都当苏珊夫人是蛇蝎、如临大敌,自然不会自省是她们的愚蠢、狭隘导致她们的丈夫轻而易举地受这个晶莹剔透的美人吸引,当然也不会过问在她们的偏见和敌意中,一个女人失去庇护后过着怎样踩钢丝的生活,既拼命不让自己掉下去,还要保持尊严。
苏珊夫人的女儿不喜欢可笑的“科林斯先生”,多有钱有地位也不喜欢。
和王尔德剧中的年轻女主一样,她们都得到了真心相爱的高富帅丈夫,始终纯洁、光明。
“何不食肉糜”这句话残忍与否是分受众的。
苏珊夫人的魅力一部分来自于她聪明绝顶,懂得世道人心。
但我相信,如果可以让她选择,她宁愿作个善良如初的美人,对有些事,到老都不懂。
对于女人来说,无论任何时代,美貌都是第一位的,毫无例外。
天生能够洞穿男性的需求,然后转为适应自己的有利因素。
她美丽,开朗,睿智, 真正是一位优秀的女性。
她凭借对人性的深刻理解,不仅是自己也是别人人生的操盘手。
她既找到了优质饭票,又拥有养眼的粉丝,更有爱情。
她得到了一切,财产,地位,丈夫和情人。
即使把爱情放在首位,也得不到。
只有她不想要,没有她做不到!
没有丝毫疲劳感,只感觉美好的时光过得太快。
陷入到爱情之中原本就会盲目。
人人求而不得的幸福,置身其中的人却往往因为习惯于此而变得麻痹。
爱和欲望从来都像山火一样,来势汹汹无法闪躲。
爱从来也不是可以理智起来的感情。
美人依旧,大家都喜欢白莲花。
她的生活就像植物,不争不闹,永远美丽静好。
顽强的像一株生在荆棘丛中的杂草,奋力向世界展示自己放纵不羁的颓废美。
一场惊艳的烟火表演。
唯有女性之内,方可见女性之秘。
苏珊夫人,犹如伊甸园中的蛇,诱人且危险,独立且功利。
她的魅力令女人嫉妒,她的智慧令男人痴迷。
苏珊夫人,聪慧、美丽、致命,堪称公关之典范。
然而,这位利己主义的风流寡妇,却在简·奥斯汀的笔下,走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路,获得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完美结局。
因为她,让人无法抗拒,甚至有些渴望成为她那样清醒、自知、目标明确的人。
改编自她未曾发表的书信体小说《苏珊》,电影如同一幅幅油画般展现在眼前,尤其是音乐,恰到好处地流淌。
台词在优雅中透露着美式的幽默,让人会心一笑。
另一位主角弗农夫人,与苏珊夫人形成鲜明对比。
作为母亲和妻子,她外表得体,内心善良,关爱父母,体恤丈夫,呵护子女,她是传统意义上的贤妻良母。
讽刺的是,无论何时,“苏珊”们总能过得风生水起。
真是应了那句话:真心可贵,套路得人心
依然是奔着凯特·贝金赛尔去看的,本片有一个挺帅的小伙子,但都不是很知名,至少没有我熟悉的。
我想对比一下2016年的凯特·贝金赛尔和2001年珍珠港里的她变化有多大。
从外形看,没有很显老,不过剧情她却是一个年轻女孩的妈妈啦。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看点就是这是根据著名作家简·奥斯汀的作品改编而成,算是世界名著改编了。
至于剧情,参照那些类似的影片比如《理智与情感》等,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习俗和那个阶层的心理和活动。
有些见怪不怪了,无惊喜也不失望。
办别人的事,顺便解决自己的事,挺好。
品Austen精髓在语言,翻Austen的精髓也在语言。
隔了很久很久才觉得自己又爱上了奥斯丁。
跟无数姑娘们一样从小就深受PP和所有其他Austen“找老公”系列爱情小说的“荼毒”,大了之后等终于知道“找老公”系列的大作家最后还是没有嫁出去,以及自己被动卷入这个被上升成社会问题后的话题的时代后,就觉得当众还承认我还热爱着奥斯丁就有点羞愧难当,肤浅啊Shallow。
再等会儿才明白,你可以爱狄更斯恢弘的时代感和批判性,你可以爱勃朗特姐妹无边肆意的想象力,我还是可以爱奥斯丁诙谐趣致轻快的语言,哪怕话题在当今的孩子们面前是多么俗不可耐。
这应该是奥斯丁翻拍作品的最新的一部,小说也是最后才发表的一部。
平心而论,奥斯丁的其他长篇要改编都不算太难,毕竟大作家给了戏剧创作者足够的情节素材,起承转合的镜头切换场景,非常不无聊的台词以及鲜明立体的人物去打底,导演只要本本份份地拍出来就能保证一部合家欢了,主创人员万一想象力花边了点,反而容易弄巧成拙。
但《Lady Susan》这本确是个书信体,字才万把,场景屈指可数也没有太多我们熟知的奥斯丁著名要素:吃饭、聚会、跳舞、牧师、军官等等其他戏剧元素。
Whit Stillman 真不赖,自己改本子结果台词诙谐辛辣的劲儿感觉跟奥斯汀如出一辙。
片子至少应该有1/2的场景和台词都不完全照奥斯丁的原著,最后1/5甚至不是奥斯汀原本子里有迹可循的情节,结果他的扩展和衍生完全保留了奥斯汀的文字里闪透的慧黠和戏谑,还很有分寸得加入我们熟悉的牧师、舞会、奇怪愚蠢的男子等奥斯丁保留元素,既满足了我等原著粉,又给普罗大众来了场合家欢。
精巧的台词譬如书里说Lady Susan在给闺蜜信中评价自己闺蜜食古不化的老公是“just old enough to be formal, ungovernable, and to have the gout; too old to be agreeable, too young to die”, 电影里需要更浓缩对立辛辣的效果,就直接缩短变成“too old to be governable, too young to die” (你想驾驭你老公呀,他又太老了,你说等他先死吧,他现在又正当年);譬如书里Mrs Vernon 转述给她妈妈Lady Susan形容自己弟弟这样的年轻人鲁莽冲动,情绪变化快是“Young men are often hasty in thier resolutions, and not more sudden in forming than unsteady in keeping them", 电影台词加得更口语化(“He is like other young men, hasty in making resolutions, just as quick to unmake them”,再配上演员的表情,更有戏剧效果...这样细微但别有匠心的改编比比皆是。
这个感觉就好像我已经洋洋洒洒写好了一篇很有文学感的personal statement准备投出去高校招考办,临前给了新东方(或是其他教育机构的写手)帮我改改语法什么的,结果碰到个高手,妙笔生花,锦上添花了把PS又打扮了一番,令招考办老师在读我的PS的时候就像她在电影院里看电影一样。
添加的场景譬如Lady Susan跟男主角形容自己为人父母的心态(当然,她显然不是慈母型)“我们欢欢喜喜满心希望地把小盆友们生下来,结果过不了多久他们就对我们评头论足、恶语相待。
生小孩是我们最梦寐已久的愿望,结果都生出来最尖锐的批评家,多么地自相矛盾,而这种自相矛盾又是我们自己造成的...“, 懵懂的男主角还在青年,哪里听得懂这般深刻的剖析,只能欣赏女主的幽默感,但跟观众一般经历婚姻和孩子的妈妈和爸爸们以及丁克们可是都听懂了,指不定多少捶胸顿足地共鸣,也侧面解释了她为何对自己闺女百般不待见。
譬如书里面只有星星点点侧面描写Sir James Martin的愚蠢,书里各种场景堆砌他的笨蛋老好人属性,第一次见面就不停地尬聊Churchill,“我怎么没看到church跟hill”,“喔,是要念成丘吉尔啊”,“结婚第二天她就告诉我有宝宝了,多么愉快”,舞会上兴奋得手舞足蹈(导演不声不响地把群众喜闻乐见的舞会元素加进去了)...,所有人都在白眼嫌弃他的愚蠢,但Tom Bennett竟然是把他演成了萌蠢型忠犬,反正书里没写,我作为观众对他至少不像对PP里面Mr. Colins那么反感,甚至挺有喜感(他最后还靠这个角色拿奖了真的一点也不过分,英国人果然是冷幽默)。
譬如书里可没提闺蜜是美国人,导演给她安插了个美国流亡人士身份,也能侧面解释怎么全书/片除了她以外都是不耻Lady Susan这个名声不好、对男人耍心机耍手段迷得团团转的道德派(导演,您这到底是在揶揄美国人还是打赏刚去开发新大陆的人民啊?
)导演种种的小心思很有看头和嚼劲,自己编出来的既毫不过分地参杂了自己对原素的理解,又帮没看过原著的看客们去铺垫情节,使非书迷们也看得流畅,Whit Stillman太用心良苦。
还有配乐配乐配乐,用歌剧咏叹调配情绪也不是不常见,不过细心地话留意一下片头,都是跟着鼓点和音乐点出字幕的。
说老实话,整个片子让我觉得跟想象出处最大反而的是Kate的Lady Susan。
总觉得书里的她妆容应该更华丽、神情更傲气自信,情绪更沉稳。
可能是书里从Mrs Vernon的侧写里,无论她心里多么不待见Lady Susan,还是不得不承认Lady Susan 在各种情况下都能展现的美丽、迷人、迷惑、分寸感、处变不惊地优雅。
Kate已然是演Lady Susan的不二人选,可能有些收着收着演,但手上的动作又有些多,让第三者看来这个Lady Susan也并不是那么永远自信能拿捏得住别人。
一半是天赋,一半是经验,造就了男人眼中的尤物,女性心中的公敌——Lady Susan,我把她称为老司机式的女人。
对于女人来说,无论任何时代,美貌都是第一位的,毫无例外。
你能想象如果Lady Susan不是生得端庄美丽,举止得体大方,那些男性会被她耍得团团转么?
但美丽女人并不少见,不是各个都能像Susan这样魅惑人心,这不得不说美丽的加分项——逻辑。
逻辑很难称为智慧,但是逻辑让你屹立不倒,Susan的对话每一句都十分精妙,都让人可以记下来反复揣摩,你要是与人谈话能如此这般,那可以制霸任何对话,并且扭转任何不利形势。
这是一种天赋,天生能够洞穿男性的需求,然后转为适应自己的有利因素。
这一点让多少女性都嫉妒,女人都会拿捏,但是拿捏的尺寸却往往把握不住,像Susan这样恰到好处,给自己找到几处归宿的并不容易。
Austin显然不待见这样的女人,让她嫁给Sir James,而且怀着Mainwaring的孩子,这是本片最大的讥讽,“机关算尽太聪明”,Susan仿佛落得悲剧下场,但其实我觉得她不完全算输家,毕竟有人心甘情愿给她钱花,甚至给她养孩子,这并不算太坏,只不过道德立场上为人所诟病。
我其实想知道Susan逝去的老公是什么样的?
像Susan这样的女人是什么样的出身?
这关系到她的经验判断和价值取向,她费尽心思要得到的是一个有钱的老公候选,她对男人的渴望远不如金钱更迫切,当然,两全其美更好。
她最可怜的一处,其实是她并不能付出真心给男人,永远是算计后果,她眼中的男人都是“物化”的,按照爱情片的套路,不能付出真心的人,必然得不到真心对待。
这是一个完全恪守“利己主义”的人,哪怕是面对自己的亲生女儿,反复想的都是自己的好处,但我觉得这是Austin的一厢情愿,女性作家笔下,对于这样的角色越刻薄,你越难以相信其实老司机式的女性在社会上有多么如鱼得水。
如果你欣赏作者的态度,对于Susan极尽鄙夷,那么多少在社会上与男人交往要碰壁的,到时候才会深深后悔,原来作者“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理,大抵也要准备如作者一样,信奉自己才是聪明人,可以不用待价而沽,独自走过一生。
这个聪明的女人在男人之间游刃有余,周围的女人一眼就能看穿她,可笑男人们却意识不到。
她的择偶标准不是爱,是利益,是金钱的保障,所以她不会对人动情,正是如此才能使她将男人们玩弄于股掌之中,无往不利。
苏珊夫人有很多金句。
对于她闺蜜的丈夫,她直言不讳:你嫁给他真是大错特错,想驾驭他吧,他太老了;想等他死吧,他又太年轻了!
对于闺蜜丈夫对她们见面也横加阻拦,并威胁要将妻子送到异国他乡居住,她们只好暗暗盼望他下次痛风发作得更严重点。
苏珊夫人得到了一切,财产,地位,丈夫和情人。
虽说她的丈夫太傻了一些,不过这样掌控起来更轻松不是吗?
还是在百事通看的,片名《夫人寻婚记》。
看着英国式的服装和庄园就点开了,没想到是根据简奥斯汀的《苏珊夫人》改编,我在豆瓣阅读还买了这部作品,书信体的早期作品。
就是还没看。
故事像英国版的《危险关系》,再想想也像王尔德的调调。
中年寡妇玩弄几线男人给自己和女儿找归宿。
一群女人洞若观火,聪明睿智,一群男人真真假假,大智若愚,非常热闹。
看得津津有味。
主角苏珊夫人太机智了,不管在哪里在什么时候都是人才,凯特贝金赛尔饰,她以前还演过奥斯汀的艾玛。
这回出演灵活睿智的风流寡妇游刃有余,越是这样的女子越是大方淡定,处变不惊,不管遇到什么乱子什么危机,都凭三寸不烂之舌摆平,深谙各种人心理,说着为我所用的言语,太令人佩服了。
当然这么说三观不稳,但是活到这把年纪实在站不到道德的高点上指责什么人了,在屏幕上欣赏这样的妙人,乐不可支。
苏珊夫人搅乱兰福德的曼德琳一家后来到邱吉尔庄园,这里是她已故丈夫的哥哥家,在这里她遇到了嫂子的弟弟,另一个古老家族的继承人,年轻人随即被苏珊夫人吸引,苏珊夫人美丽睿智,偶尔还让让步,这个年轻多金的年轻人很快陷入其中。
这时候女儿被学校赶了出来,苏珊夫人给女儿准备的追求者马丁爵士也追了过来,马丁先生有大笔进账,憨直脑子不灵,被女儿厌弃。
在女儿被逐出学校的时候,苏珊夫人说:他们欺负我这个穷寡妇,但是他们忘了她是姓名弗农的”随便一句话大伯查尔斯就冲上去把侄女接回来了。
曼德琳先生与老婆分居追到伦敦,苏珊夫人在朋友的点拨下认识到还是马丁更合适自己,可以自己自由支配金钱,因此自己嫁给了马丁,曼德琳先生住到他们庄园里。
而外表小白兔的女儿一直外表温柔和顺,也顺利搭上了她伯母的弟弟,那个年轻多金的继承人,还得到整家人的欢喜,最深藏不露的应该是她合格的女儿啊。
每人得其所哉,幸福生活,只有曼德琳夫人傻乎乎的乱哭乱叫,没有分寸,女人不为自己打算是没有出路的,即使有依靠也不行啊。
炸叔 弗雷饰演苏珊夫人女朋友的丈夫,非常有趣的约翰逊先生。
他被苏珊夫人说:你那个老公啊,年纪有点尴尬,驾驭不动;可是说他老,又不会马上死。
” 他是曼德琳夫人的监护人,所以他要忍受她的哭闹。
当《最初的印象》换名为《傲慢与偏见》当《埃莉诺与玛丽安》换名为《理智与情感》简·奥斯汀的小说穿越了世纪,从BBC的电视剧改编开始,她的作品再一次受到大众追捧。
1995年李安导演的第一部英语长篇《理智与情感》,2005年令凯拉·奈特莉角逐奥斯卡影后的《傲慢与偏见》,2007年安妮·海瑟薇与詹姆斯·麦卡沃伊联袂主演的《成为简·奥斯汀》,除了把经典故事搬上大荧幕,更让我们窥探了这位早期英国女作家在现实中的情感挫折。
而此时正值北美档期上映,年初在圣丹斯独立电影节,颇受好评的《爱情与友谊》,又为我们带来一部,值得回味的,简·奥斯汀小姐年轻时期的妙笔。
<图片1>如果你从1995年、2005年的改编版本一路看下来,到了2007年,简·奥斯汀的传记电影,将会令你迫不及待的再次重温她的经典著作。
你会乐于寻找那些,来源于她英国乡村生活的蛛丝马迹,以及那些从她个人情感经历衍生出来的,对于爱情的憧憬和希望、现实和梦碎。
现实中,简·奥斯汀和姐姐两个人相依为伴,从错过挚爱到独守终老,这段姐妹情谊无不体现在她早期的作品里。
《傲慢与偏见》中的五姐妹,更像是戏剧性的放大,并囊括了当时更多的、年轻的、鲜活的女性形象。
而《理智与情感》中,则更佳细腻了刻画了两位姐妹的相知相伴。
正如《成为简·奥斯汀》中,姐姐问失意的简:“你在写什么?
”,简回答:“一个关于两个女孩儿的故事。
”姐姐又问:“是什么样的故事?
”,简回答:“故事一开始很糟糕,中间发生的事情更槽糕。
不过最终,她们都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
”,之后简提起笔,低头自言自语到:“希望不管怎样,其中还能剩下那么一点点幽默。
”。
这是简的写作基调,也是她笔下的田园爱情故事真实动人的地方。
她说女性们大多心比天高,而男性们往往坐拥着与他们品格并不相衬的财产。
在当时的英国贵族和乡绅之间,也许这一个普遍的现象。
就像现实中的富家子弟,未必博学多才,品味高雅。
而头脑灵光,见识渊博的才子,往往出身贫寒。
就像一心只想写作的简,只是一位牧师的女儿而已,良好的教育,却没有雄厚的家产与嫁妆。
但是正因为这支笔,令简不断思考,在每一个与众不同的人身上,在她有些世俗又可爱的母亲身上,在她清贫却又善良的父亲身上,在她坚贞又脆弱的姐姐身上。
她的早期作品从未离开家庭,从未离开想把女儿嫁入豪门的母亲。
而她笔下的女性,从不因为贫穷而自怜,反而充满了自省的意识。
对于富有阶级的偏见,对情感与现实的思考。
她反向的写出了,在金钱的外衣下,也有纯真的情感和高尚的品德;穷困的现实中,也需要对于情感的理智思考。
她总是能从矛盾的事情中,看清现实,找到真相。
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主题,让她的作品广受欢迎。
当然还有她每一次慷慨给出的,幸福大团圆结局。
<图片2>最平缓的,给人想象空间的《理智与情感》也许是失去家庭支柱后的达什伍德家庭,本就清贫。
影片没有华丽的室内装饰,两位姐妹也是素衣简饰,干净的构图和简明的节奏,让这部影片就连原声配乐,也毫不抢戏。
更多的是对话和人物情感的内敛表达。
这段姐妹情谊里,更多的是单向的表现了,姐姐的克制和妹妹的张扬。
就像凯特·温丝莱特饰演的妹妹玛丽安说:“我们之间的无话可谈,是因为我从不保留,而你却闭口不言。
”。
而这座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的重量,也来自于影像很好的脱离了文字的限制,让复杂的情感关系,变得可以触及。
<图片3>你简直无法相信,美貌与演技兼并的大姐的扮演者:艾玛·汤普森,也是这部电影的编剧。
出生于演绎家庭的她,落落大方,沉稳细腻,之后还曾参与了2005年《傲慢与偏见》的剧本创作。
在巴顿小屋的二层里,面对三栋紧闭的房门,她端着一杯已经凉了红茶,独自坐在楼梯台阶上的背影,这个俯拍的镜头,像一场戏剧一样,呈现了这个家庭,幼小、脆弱、情绪化的,小妹、玛丽安,以及母亲的性格特点。
同时也揭示出了,无奈又沉默的大姐的处境。
影片也完美的呈现了简作品中的幽默,被捏皱的报纸一角、访客屁股下面抽出的刺绣绷子。
在幽默之余,还有着先抑后扬情感累积和爆发。
最悠扬的,给人情感宣泄的《傲慢与偏见》从导演乔·赖特开篇的长镜头开始,跟随伊丽莎白从田园回到住所,在小桥、门庭、客厅穿梭的身影,几个姐妹和父母的清晨对话,在没有一剪刀的情况下,故事以舒展的方式打开。
而其整部影片都贯穿着这样,疏而不漏的镜头轨迹,抑或穿插剪辑。
最吵闹的舞会里,还会有一个镜头带到,错过手托佳酿的服务生的班纳特先生焦急的哀嚎。
而对于大景别的田园风光与日光的应用,让整部影片,不断的表达了伊丽莎白崇尚自然的天性,也衬托了她的心胸和美丽。
而两位爱人在朝阳下的相遇,怎么拍摄都不为过。
金色的日光,如同停滞了时间,让我们看到了爱情的颜色。
<图片4>最激昂的,给人深刻印象的《爱情与友谊》据说这部《Love and Friendship》是简·奥斯汀在她非常年轻的时候撰写的。
整部作品给人的感受,就像对于时下之风的报复一样。
对于那些金钱、偏见和自私的行为,给予了一次腹黑的展示。
也许越是受限于某些社会陋习,比如用财产衡量伴侣,这样的极端社会,才会造就极端恶劣的人品。
于是简笔下的寡妇苏珊女士,在上层社会游刃有余的施展着自己的大计划,最终将愚蠢的富人和无力的普通人,都玩转在自己的伎俩之中。
这就像是一次释放自我的创作,如果社会本就崩坏,那么心计叵测的人,未尝不难得逞。
<图片5>你可以看出故事里的戏剧张力和诡辩的人物对话,逃不出爱情与金钱的关系,男人与女人的情感纠葛。
即便狭隘,也不影响这个故事被改编成为电影的趣味性。
西方媒体更是在圣丹斯放映后扬言,终于有人找到简·奥斯汀有意思的作品来进行改编了。
而影片独幕剧的一样的开场与分段,通过鼓声和歌剧的配乐来完成。
同时也令我们看到,服饰最为华丽的简的改编作品,蕾丝和珠宝恰到好处,繁复的发型和层叠的裙摆,显露出上层社会贵妇的身份特点。
<图片6>本片人物的登场亮相,更是以定格画面下的字幕介绍出现。
不同的人物对话,在相同的景别里,用长镜头由远及近的连贯拍摄。
全片就像把一段老故事,用现代拍摄手法来呈现。
故事中的误会与欺骗,心计与利用,都变成了一连串突发事件,当你跟随剧情穿越回到上个世纪的英国,却发现影片是充满了现代幽默的话痨片,文艺又新潮。
更让你惊讶又捧腹的是,这些世俗的观念、情感的诱惑,几个世纪以来,从未变过。
<图片7>这部影片同样充满了作者型导演的魅力,惠特·斯蒂尔曼看到故事的可塑性,从而用现代的方式,拆解有着共通点的经典名著。
这就像《社交网络》和《史蒂夫·乔布斯》的编剧:艾伦·索金拆解长篇的人物传记题材一样,总是能给人以全新体验和感受。
这也是女演员:凯特·贝金赛尔,第二次出演简的文学改编电影,距离1996年的《爱玛》已经过去了20年。
你将看到一位翩翩淑女,蜕变成一位贵妇的阅历。
<图片8>而简的另一部作品《诺桑觉寺》在2007年也被搬上了大荧幕,与《爱玛》一样,都是讲述了爱幻想的心智单纯的女孩儿的故事。
同样反映了当时社会里的现象和令人担忧的现实。
就像影片里说的,现实中没有哥特小说里的吸血鬼和杀人拐骗,但是却依然充满了欺骗、背叛和复仇。
每天我们都经历着“爱情与友谊”、“傲慢与偏见”、并且在“理智与情感”里抉择。
而简带给我们最大的感动,莫过于对自己的诚实、对情感的诚实。
她没有嫁给生活、为金钱妥协,而是用笔杆真诚的书写了自己的人生和故事。
非常喜欢传记电影的命名,它不是《简·奥斯汀》,而是《成为简·奥斯汀》。
而她作品美好结局,就像她对未来寄予美好的希望一样给人温暖。
<图片9>相关影片1995年《理智与情感》1996年《爱玛》2005年《傲慢与偏见》2007年《诺桑觉寺》2007年《成为简·奥斯汀》2016年《爱情与友谊》2016年6月22日 多伦多 小玄儿记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在 B 站或 Youtube 关注「小玄儿的深夜聊碟」https://space.bilibili.com/1340064530每周五更新,目前可以观看 #日本电影大师蓝光套装系列#台湾电影大师蓝光收藏系列#新老电影混剪系列未来还有更多CC必收蓝光套装系列感谢小伙伴们的支持!
你们的每一个关注对我来说都弥足珍贵!
1.Susan:There's a certain pleasure in making a person pre-determined to dislike instead ackknowledge one's superiority.先让他讨厌再让他喜欢你.How delightful it will be to humble the pride of these pompous decourcys.能让这些华而不实的德寇家人变得谦卑.2.Alicia:So what's your verdict on young decourcy?Susan:He's not stupid and he has a great deal to say,but I can't help but look with a certain contempt on the fancies of a heart so doubting the reasonableness of its own emotions.蔑视.3.Predict:As beauty,truth and good.Truth is,uh,the perfect preceived by reason.Beauty by the senses and good by moral will.4.Susan:Mistrust does not bode well for any union.质疑没有容身之地.5.Catherine:That woman's a fiend.恶魔.Mother:What do you mean?Catherine:She has an uncanny understanding of men's natures.By forcing the rupture herself,she's engaged Reginald's pride.6.Mother:You speak as if your brother were not wise.I'm sure he is.Everyone comments on his lively understanding.Catherine:You're the best of mothers.But Reginald has just the sort of sincere nature most vunerable to a woman of her genius.被女人蒙蔽的天真本性.Mother:You think she's a genius?C:Diabollically so.邪恶的天赋.Like the serpent in Eden's garden.就像伊甸园里的蛇.Mother:Does this woman alwas get her away?没人能制她吗?Catherine:From what I understand,only clever tradesmen are astute enough to see through her stradegems.Sveral banded together to sent their agents to intercept her on Seymour Street obliging her to pawn the last of her jewels.7. Charles:"the heart has its strangeness".The heart is an instrument we possess but do not truly know.Human love partakes of the divine or,at least it has in my case.You'll find it in the writings of Rousseau."Julie,or the new heloise,I think."8.Reginald:Bless tho she is,with every human grace.The mien engaging and bewitching face.Martin:"Mien" appearance or counenance.外观和面貌.It;s from the French,I believe.法语的"风采".I can find you the citation.Reginald:Yes still on higher beauty is her care.Virtue,the charm that most adorns the fair.美德是仙气的仆从.9.Susan:A Vernon will never go hungry.10.Susan: though I detest imprudence and sincere emotions of all kinds,where Manwaring's concerned...(slightly smile)Alicia:and very qickly,he was in good humor?Alicia:I see what you mean,how flattery alters a man's spirits.It's delightful.11.St.James:You must be proud of Frederica.Susan:Well.I would not say proud.I'm glad I was able to attend to her education.My duaghter has shown herself to be cunning and manipulative.I couldn't be more pleased.A Vernon will never go hungry.
【7.6】节奏轻松舒缓的英式名著改编,典型的简奥斯汀式,诙谐轻松,乡村美景,绅士淑女间的社会交际,对话间透着无限的讽刺。kate这次演的是真的好,大段台词说的真心棒,把susan这个角色演绎的真好,绝对的今年最佳嘴炮之一,传销人才啊
这部小说真的不适合被改变为电影。书信体本来的特色都改没了,还出现了好多剧情上的bug。人设也乱改,情节也乱改。詹姆斯马丁的人设让人脚趾扣地,原著明明不是这样的,就很含蓄地介绍了他的特点。电影里直白得有些粗俗。还加了好多没意义的剧情。苏珊夫人不像原著里那么聪明,感觉挺自以为是、耍小聪明。也没有落落大方、滴水不漏的表面风度。整部电影的服化道都很辣眼睛。弗雷德丽卡的选角非常贴合,其他角色尤其是苏珊夫人,感觉不是很贴人设。全程台词太多,真的不会改编的话去整成广播剧算了,就听听英音
戏精
文本应该有意思,不太适合改编成电影。
这种风格的电影有点乱而嘈杂
B 情节并没有奥斯丁式的曲折,取而代之的是女主全程话唠所呈现的阳谋。不过有原作的智慧做靠山,&#34;Your husband...he is too old to be governable and too young to die&#34;这样的句子依然让人莞尔。女儿感情线处理得太简略。
一个自私、工于心计的女人将世界玩弄于股掌之间,完全不认同这片子的价值取向。
65/100 苏珊小姐就是个拜金主义+自恋型人格障碍综合体,但总有人觉得把男人玩弄于鼓掌之间的女子=独立自主的女性。贝金赛尔姐姐表演出色,金球提名也是很好的褒奖,片中她的好友其实比她更狠。
一个满脸乡土气息的女演员是怎么担的起这个女主人设的???是什么支撑我看完了这样一部纯属浪费时间、一塌糊涂的电影?!!
这就是一部电视剧……
实在叫人难以抗拒。
The Deadpool movie of Jane Austin world!!
刚才看到一个短评说,susan玩的那出她都看不懂,不配做女人。我很生气,怎么可以抢我台词????我真是看到后面一脸黑人问号+姚明流泪……
对英国古典爱情故事还是吃的,但是这部小说本身就挺言情的,说是英国的琼瑶不过分,比起傲慢与偏见的内涵还是差了几个档次。
简奥斯汀几乎所有的小说都忙着嫁女儿,谋出路,本片也是如此。除了贡献了苏珊夫人这一骨灰级女公关外,比较有意思的部分还是台词:“希望你老公头痛越来越严重,让我们一起祈祷吧”.....
竟然还有没看过的简奥斯汀
when a scheming, selfish widow with a daughter becomes Austen&#39;s female lead - simply fascinating
印象最深的是这句:What a mistake you made marrying him: too old to be governable, too young to die.
19世纪真痛苦。女人的生活就是变成植物,不争不闹,永远美丽静好。
《最后迪斯科》里纯良小姐妹20年后变身精明妇女,令人瞠目结舌。实用主义到苏珊夫人这个程度,谁见谁怕。真傻假傻的几个老爷们蛮逗的。片头一股脑标明那么多人唬得人一惊怕认不过来,末了顺当认清,剧本有功。服装配色相当好看,各种层次的绿。Chloe确实不太适合古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