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金

Tolkien,J.R.R. Tolkien,A Light in the Darkness

主演:尼古拉斯·霍尔特,莉莉·柯林斯,吉娜薇·欧瑞丽,帕姆·费里斯,米米·基恩,科尔姆·米尼,德里克·雅各比,克雷格·罗伯兹,帕特里克·吉布森,劳拉·唐奈里,安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9

《托尔金》剧照

托尔金 剧照 NO.1托尔金 剧照 NO.2托尔金 剧照 NO.3托尔金 剧照 NO.4托尔金 剧照 NO.5托尔金 剧照 NO.6托尔金 剧照 NO.13托尔金 剧照 NO.14托尔金 剧照 NO.15托尔金 剧照 NO.16托尔金 剧照 NO.17托尔金 剧照 NO.18托尔金 剧照 NO.19托尔金 剧照 NO.20

《托尔金》剧情介绍

托尔金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托尔金(尼古拉斯·霍尔特 Nicholas Hoult 饰)和弟弟在很小的时候就被亲人抛弃了,善良的神父弗朗西斯(科尔姆·米尼 Colm Meaney 饰)收留了无家可归的兄弟两人,他们从此便浸淫在浓厚的天主教文化之中。 长大后的托尔金凭借自己的努力进入了一所贵族学校就读,在那里,他遇见了罗伯特(帕特里克·吉布森 Patrick Gibson 饰)、杰弗里(安东尼·鲍伊 Anthony Boyle 饰)和怀斯曼(泰·田纳特 Ty Tennant 饰)等同龄人,对于文学和艺术的热情让他们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与此同时,托尔金还遇到了自己的伯乐约瑟夫教授(德里克·雅各比 Derek Jacobi 饰),他在托尔金的身上看到了无穷无尽的可能性。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枕边有张脸2新绿野仙踪协奏曲大雨将至今天不上班放手和你在一起殊死一搏寄生魔偶形影不离福星盈门孤女侠灵搜查会议在客厅再来一碗爱疯了哲仁王后印度式救援镇妖提刑司诊所惊魂笑傲江湖帅哥不可以真心想让你幸福灵臆事件致命伤害反击第四季超人:钢铁之躯纸牌屋第一季爱的就是你玩命毒师低于零度心远

《托尔金》长篇影评

 1 ) 《托尔金》影评 “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

“事物并不美丽,因为它们听起来很美,他们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们的意义”托尔金-现代奇幻文学之父。

大名鼎鼎的《霍比特人》《魔戒三部曲》的原著作者。

一个拯救英国电影业的英雄。

本片讲述的是托尔金(尼古拉斯·霍尔特饰)的生平故事的传记片。

从他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起点,在战壕里开始他人生的回忆录……当托尔金还是孩子的时候父亲去世的早于是托尔金和他的弟弟随母亲离开了家乡移居伯明翰国王希斯区祖母家中居住。

进入圣菲利普文法学校读书,在此过程中结交了3位同学好友,他们英俊帅气,才华横溢,性格迥异,但有着共同的爱好,每天都会结伴去一家茶馆“吟诗作对”,互相学习,一起成长,成为茶馆里最靓丽的风景线,四人结拜为兄弟简写成“TCBS”,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岁月如梭转眼来到了1909年,四个大男孩已经成大为学院派的绅士。

托尔金也开始了他与伊迪丝·布拉特(莉莉·柯林斯饰)的爱情。

伊迪丝·布拉特同样热爱文学艺术,两人情投意合。

托尔金的梦想是牛津大学而在那年他并没有通过牛津大学的入学考试,从而被迫与伊迪丝·布拉特分开,10年秋天,托尔金二度参加牛津剑桥入学考试顺利通过,并获得埃克塞特学院奖学金,13年与伊迪丝重逢并计划结婚。

一切看起来似乎那么圆满,但是好景不长,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托尔金随英国军队开往前线,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而在战争中他失去了两位挚友,这是他触动极大,为以后的巨作埋下了伏笔。

11月托尔金因患战壕热而被用船送回英国,与家人团聚,但他失去兄弟的伤痛无法抹去。

之后托尔金与爱妻生下了三儿一女,幸福的家庭,影片最后托尔金提笔《霍比特人》……

剧情非常平淡,缺少激情,叙事缓慢,有点粗糙,不精致。

但是影片中那些小小少年们成为了亮点,他们风度翩翩,个个颜值爆表,在加上尼古拉斯·霍尔特和柯林斯的出演简直无法抵挡。

电影着重讲述了托尔金年轻时的兄弟情,爱情,以及求学之路。

本来拥有美好前程的他因为一场战争改变了他对生命的看法。

开始思考生存的意义,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写下来史诗般的巨作。

如果他没有经历过战争的失去就不会写出伟大的作品。

托尔金的创造力是惊人的,《魔界三部曲》正是描绘了关于冒险、旅程、爱、友谊、魔幻的故事。

托尔金对于生命的看法是截然不同的“生命的短暂反而使得人类能够不受衰落的世界的束缚,得以从变成负担的时间中解脱出来”。

 2 ) 为什么编故事还要造语言

语言来自历史,故事来自人生!

电影,成为经典的很多,但是能够震撼人心的并不多。

《魔戒》和《黑客帝国》都是神一般的存在。

而托尔金就是《魔戒》《霍比特人》的原作者,这部电影是他的传记。

老实说,这部电影拍得很是平庸,但是就冲着托尔金,它也必然成为电影爱好者浅斟细酌的对象。

当初看《魔戒》只是源自于那些人类本性就存在的原始迷信(万物有灵),然后被各种复杂的线索所牵引,被各种恩怨情仇所带领,最终沉浸于“阅大战于涿鹿”的释放。

当初也迷恋(至今仍然最喜欢)《May it be》这首主题歌,甚至还特意查过那几个不清不楚的单词,才知道这几个词,是学着《魔戒》的原作者,创造的“语言”。

惊叹咋舌的我,当时还查阅了托尔金的资料,知道了他不仅是牛津的语言学教授,而且他在原著中,就是为不同的人种创造了不同的语言。

简单地说,就好像我们中国人,你说闽南话,他说白话,我说潮州话,但是我们彼此都能够用普通话沟通,也能够大概地半猜半悟,根据语言的规律,去理解彼此的话。

为什么要创造一种语言呢?

我记得一个故事(忘记出处了):一个孤独的老人,因为孤独,所以为自己创造了一门语言,大概就是把桌子叫做面包,把面包叫做盘子,把盘子叫做桌子。

当然最后他疯了,因为他更加无法与外人沟通。

所以自己创造一门语言本来就是一种愚蠢的事。

但是作为语言学家的托尔金,为什么要为他创造的故事世界,创造语言呢?

首先,他喜欢创造。

创造一个故事,创造一个世界,那么为什么不创造一种语言。

托尔金创造了一个“中土世界”,一个人类、精灵、矮人、半兽人乃至亡灵共存的世界,那么要够真实的话,他们都必须有自己的语言。

因为语言必须有其背后的文化和历史。

同理,有其文化和历史,必须有其语言。

托尔金,从小接受母亲的教育,很明显他的母亲是一个语言学家(或者说语言爱好者,精通多门语言),所以当他和弟弟成为孤儿,需要寄人篱下时,神父推荐说:他们的母亲在家里给他们上课,他们现在流利掌握了多门语言。

而且从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母亲的教材就是那些古老的故事,这些故事因为古老,所以其语言同样古老(正如我们所了解的英语,其实也历经变化,而且变化很大)。

而且这些古老的语言就和那些神话捆绑在一起(想像一下,一个家长整天和自己的孩子用古汉语、古方言讲古代的神话)所以托尔金心中一直就活着一个古老的神话世界。

所以,当托尔金被学校开除(理由是他没有研究人文科学的天分)后,他转而向教哥特语的莱特教授求助,想加入他的班学语言学。

他这样和莱特说:从小时候起,我就一直被语言深深吸引,为此而痴迷,我发明了自己的语言,完整全面的语言,请看。

这是,一切。

来自Breost-hord,我的心。

内心中的珍宝。

(这些画是?

)我编了故事、传说。

毕竟,语言的目的是什么?

它不只是对事物进行命名,对吗?

它是一种文化和一个民族的命脉。

这话就是对托尔金创作故事同时为之创造语言的完整理解。

当然,如何理解语言是文化命脉,影片给出了生动形象的描述。

为了让观众理解编剧导演对托尔金语言的研究和理解,他们设计了两次对话,逐层深入地为我们展开。

其一是托尔金和心上人伊迪斯对话时。

托尔金就炫耀了自己创造的语言:托尔金:……(托尔金絮絮叨叨说了一段话)伊迪斯:什么意思?

托尔金:都是胡诌,是关于一个老人,他注视着一个不幸的青蛙,它无法轻轻着陆,最后被狗吃掉了。

伊迪斯:是你发明的吗?

托尔金:是的。

伊迪斯:整个语言都是吗?

托尔金:动词结构、词汇、一切!

然后,伊迪斯通过实践证明了语言更重要的东西,不是发言而是内涵。

伊迪斯:手,这或许是个美丽的词。

托尔金:的确。

伊迪斯:但是与我们产生的联想相结合,它的含义才变得更加深远,触碰(用自己的手触及了托尔金的手,我们能够理解这对于陷入初恋的托尔金是怎样的感受)。

美好的词并不是因为发音而美好,而是因为它们的含义。

其二是借助莱特教授对托尔金的引导和托尔金的领悟来展开。

莱特教授这样说:小孩指物,被教会一个词——树。

之后,他学会将这种树,与其它树区分,他学到这种树的特定名称。

他在树下玩耍,围绕树跳舞,站在树枝下遮阳避雨;他在树下亲吻,在树下睡觉,在树下结婚;他在上战场的路上昂扬行过,又在回家的路上蹒跚走过。

据说有个国王躲在树中,或许有个幽灵住在树皮下,这种独特的树叶,被刻在他的地主的坟墓或纪念碑上,这种木材可能建造了拯救他的祖先免遭侵略的大帆船。

所有这些普遍的和特殊的,国家的和个人的,所有这些他知道的事、体验的感觉、振作的精神,尽管微弱模糊却莫名地都能通过一个单音来表达:橡树Oak!

撒克逊词汇,原始日耳曼语,古北欧语里的同源词:Eik。

语言从来不是无意义的,语言充满意蕴,充满历史,层层叠叠。

一个没有意义的词算什么呢?

只是个发音而已。

而后,托尔金觉悟了,他说:我一直在想“橡树”这个词,它的象征意义,守护神之树、变化的预兆。

语言,不仅仅是表面的“发音”和背后的“语法”规则。

还有其历史和源流,有真切的人生体验感悟和人际交流互动。

其次,他迷恋音韵。

第一天上中学,他就纠正语言老师对自己名字发言的错误。

他第一次约伊迪斯谈自己的努力方向:我的下一种语言会更加悦耳,公认的发音悦耳的词——地窖门(Cellar door),音调的下沉感,嘴唇的弧度,地窖门,如果你一遍遍地重复,听起来就会变得……有魔力。

很明显这体现了他对音韵的兴趣。

正如魔戒中的“甘道夫(刚铎)”,我们怎么都觉得这样的名字好怪,但是现在想想,当初创造这个词时,托尔金肯定是感到了十分的满意,充满魔法的意蕴,就像我们唤李白做李太白时,仙气骤增。

就像梁惠王和孟子的对话,梁惠王一开始就来了一句:“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比我们现代汉语“我对于这个国家也是尽心了。

”字数居然几乎没差。

但是“寡人于国尽心”多了好几个虚字,也只有国王才能说出这样雍容华贵的话,也只有在一开始对于儒家思想并不感冒的情况下才会冒出这样不屑的语气。

音韵的长短、高低、清涩都蕴藏着不同的思想和情感。

所以,当托尔金因为被退学而愤愤不平,半夜喝酒然后骂人,也让半个牛津都听到了一种新的语言。

而后就这次酗酒骂街,他和莱特教授有了这样一番对话:托尔金:我为精灵创造的一种语言。

莱特:我好像听出了一些芬兰语。

托尔金:是的,我偷了不少芬兰语。

莱特:不是偷,不是语言从来不偷。

人类的语言如此,那么精灵的语言呢?

矮人的语言呢?

半兽人的语言呢?

虽然都是语言,但正如古代英语被正统的拉丁语认为是粗鄙的语言一样,虽然同样是欧洲的语言,有的语言显得清晰,有的显得含糊,有的显得粗糙,有的显得细腻,就像潮汕地区有这样的说法“好甲潮州人厮骂,孬甲潮阳人呾话(宁可和潮州人吵架,也不要和潮阳人说话)”,就是因为潮州人说潮州话比较轻比较温和,潮阳人说潮州话比较重比较生硬(当然其实按照考证,潮阳人说的潮州话更符合古代潮州话的正统)。

很明显,芬兰语比较轻,比较细腻,符合精灵族类的特点,所以托尔金的精灵语“偷”了不少芬兰语。

再联系上面,我们可以听出橡树的Oak和Eik,欧克和欸克两个发音明显就浊清不同。

如果是半兽人肯定得说欧克,精灵族自然得说欸克了。

虽然我们平时没有注意,但是事实上如果半兽人和精灵族说同样的话,那么真的是除了外貌没有灵魂的对白了。

最后,我们可以清楚地理解托尔金故事的来源。

其实那些“龙”,那些“英雄”,那些“魔法”,那些关于“藏宝与诅咒”的故事,一开始就在于他母亲讲的故事,还有听的歌舞剧,那本来就是欧洲的古代文化,托尔金不过是做了个集大成。

至于故事的内核,早年丧夫丧母,寄人篱下,遇到心上人,遇到三个好朋友。

大家追寻彼此的理想(有的热爱诗歌,有的热爱绘画,有的热爱作曲,而他热爱语言和故事,心上人喜欢钢琴演奏),但是大家似乎并不能够走自己想走的路(父母不喜欢孩子从事这些“艺术”)。

大家彼此用友谊,相互支撑来度过快乐的时光。

他对伊迪斯的沉迷,以及神父对他学业的敦促,迫使他为了学业而暂时放下爱情,这也让伊迪斯对他产生怀疑,甚至接受他人的求婚(当然,这也可能一直是伊迪斯的谎言),让托尔金接受了足够多的情感折磨。

而后,学业上的波折,被学校开除,又因为巧遇莱特教授转而找到自己的感兴趣又能施展才华的语言学。

再后来,又因为二战,他和朋友们都上了战场,而其中两位都为国牺牲。

他和另一个好友幸存下来,但是从此对人生都有了不同的影响,好友基本不再创作,而托尔金却用创作了来展示自己心中的世界和人生的体验。

所以,我们也可以这样说,真正的经典就是历久弥新,经典艺术作品为什么能够达到其他人难以达到的境界,就是因为苦心孤诣,只有苦心才能孤诣。

而苦心来自于真诚的感受,也因为那些感受刻骨铭心,所以让人愿意花一辈子的心思去完美展示,就像托尔金愿意写一个关于冒险、友谊、爱情的故事,更愿意为其中的人物创造语言一样。

因为那样值得!

19.8.18

电影X学公众号

《语文的道与术》现已全面上市!

 3 ) 一部拍给书迷的电影

算不上多完美的电影,很多事情想要讲述,但却没讲述的太明白。

说得好听叫留白,说得难听就是电影时长太短了,毕竟《魔戒》电影都拍了整整三部,还是在大量删减后才把原著的内容讲了个大概。

作为书的作者,托佬的人生应该是厚于他的作品的。

我为什么给四星呢,可能是因为我是个书迷吧。

托佬最著名的作品应该是《魔戒》和《哈比人》,由于两部作品的电影版太过出名(虽然我觉得原著已经很出名了),还是有很多人只看过电影没读过原著。

而没读过原著,或者说没读过托佬大部分的书,你很难完全get到剧中的一些点。

最典型的就是,如果你没读过《贝伦与露西恩》,你只会觉得电影讲述了一个有些曲折但还是蛮普通的爱情故事,冰川之下的,托老巨大而无比深沉的爱,观影的人很难感受得到。

不过电影女主实在是美,确实演出了努提维儿“夜莺”在林间舞蹈的样子。

如果没读过《魔戒》原著,不会清楚女主有关“牢笼”的论述被托佬放在了洛汗王女伊欧玟身上;开头母亲有关斩杀恶龙的故事更像是图林斩杀格劳龙的原型;战场上收割的黑骑士是北方战争时的安格马巫王,而喷吐火焰的恶龙既可以看作是史矛革焚烧长湖镇也可以看作是格劳龙在焚烧纳国斯隆德;焚烧的场景或许是刚多林陷落的灵感来源;还有警卫员忠诚的“你没办法一个人找到他”,是山姆的原话……凡此种种都是书迷才能发现的细节。

《哈比人》和《魔戒》是著名的,但《精灵宝钻》、《贝伦与露西恩》、《胡林的子女》、《刚多林的陷落》也是托老非常非常重要的作品,甚至可以说,有些作品的构思时间远长于《魔戒》。

从这个角度看,这部电影就好像兴致满满的我说了个朋友根本不知道的梗,他不是不想接,而是根本接不上,气氛自然变得有些尴尬了。

 4 ) 谁能不爱这个用艺术改变世界的男人呢?

当工业革命把人类从蛮荒拽进了文明,当“科技改变生活”已经成了实实在在的口号,当理科的实用成了不言自明的信仰……我们是否还会相信,艺术也能改变世界?

文学,是艺术的分支。

而任何类型的文学,都具有彻底革新的力量。

英国作家托尔金(1892—1973),虽然不是魔幻文学的先驱者,但其笔下创造的中土世界,特别是《霍比特人》和《指环王》系列,引导了一股从上世纪30年代席卷至今而经久不衰的魔幻热潮。

它摧毁了地域的囹圄,语言的桎梏,想象的偏狭,革新了一种文学类型,点燃了一代又一代读者对于冒险,勇气,牺牲,忠诚的内心火焰。

它在我们所生活的现实世界之上,悬置了一个前路更加凶险,幸福更加圆满,生灵更加鲜活的魔幻世界。

这个魔幻世界虽然拥有着现实中所不会出现的一切,却与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互为镜像,折射着我们关于毫无隐瞒的爱的理想。

当我们累了,乏了,厌恶了真实的嘴脸,我们需要这样一个对于我们纯真的原初理想更加契合的完整世界,也许来逃避,更多的是用来追寻,净化,即使它是虚构的。

托尔金的作品在21世纪初期被成功地搬上大荧幕,让无数托粉美梦成真,更让无数新时代的读者由影像开始了解这个魔幻世界,而今,躲在纸张背后,创造这一切的人的故事,终于被拭去灰尘,呈现在大荧幕上。

在即将进入夏天的美国,我们终于看见了这个拥有“魔法”的男人。

《托尔金》一开始就有着中土的味道,烫金的片名大字背后是影影绰绰的驭着骏马的骑士,吞吐着火焰的巨龙,和从胸腔鸣发的呐喊。

幻象逝去,是一战的残酷战场。

故事从托尔金(尼古拉斯·霍尔特 饰)滞留在一战战场上开始,以插叙的手法穿插着他从童年,少年至成年求学的经历,以及私人感情生活。

最大的笔墨着重在少年至成年与三位好友在伯明翰及牛津大学求学的生活。

在那里,他接触到了更加系统的精英教育,涉及哲学,语言学,文学写作,历史,音乐。

更为可贵的是,他遇见了一群虽生在传统上层绅士家庭,却拥有自由灵魂,相信艺术能改变世界的好兄弟们。

影片本身正像一本拥有古色古香烫金标题封面,装帧精美而极能引起阅读欲的精装书,翻开它,阅读它,仿佛就能理解这个世界形成的原理。

中土世界的起源是母亲生动的模仿腔调。

在托尔金幼时,母亲每晚都会给他和弟弟阅读故事书,并伴着微弱却意外有情调的烛火,为他们演示故事里的情境。

母亲的肢体动作被烛光投射到墙壁上,在托尔金眼里,化身为了精灵的兵将和人类的首领。

中土世界的催化是伙伴们智力的激荡。

他们成立了这个具有艺术属性的小组织,每周在伯明翰最有名的茶馆里间正中,倚靠着上等的皮沙发,让言语的猛兽自由驰骋在思想的原野。

他们有人对诗歌有着遮遮掩掩却毫无疑问的才能,有人对音乐有着奔放狂野的爱。

而我们的主人公托尔金,也正是在这皮沙发所围着的四方空间内,不断被其他的艺术形式所启发,丰富了他所固有的文学写作能力。

中土世界的完善是爱情的苦尽甘来。

伊迪丝(莉莉·柯林斯 饰)与托尔金同为孤儿,在同一所房子里相伴长大,他们一度经历误会,分离,最终确定了彼此为终身的伴侣。

与伊迪丝之间爱情的巨大能量与创造力,是中土世界真挚感情的积淀。

如果你喜欢《模仿游戏》和《万物理论》,你也会喜欢这部同样能勾起英式情结的传记片。

它用精妙的年代美工和男女主角甚至配角的颜值,满足了一部分观众对“养眼”的高要求。

尤其提及配乐,十几人的配乐团队谱出了一曲曲真正打动人心的魔幻乐章,私心希望这个团队能在奖项上有所斩获。

但不可避免的是,身在偶像咖位的尼古拉斯·霍尔特及莉莉·柯林斯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影片朝着严肃传记的方向前进。

两人略带片面的诠释,使得男女主人公一个木讷笨拙,缺少隐藏在漂亮皮囊下的文学智慧,一个显得像典型的善解人意的偶像女主。

事实又证明,影片成片的效果及首周无视“颜值效应”而惨淡的票房,让制作公司启用年轻偶像演员来带动年轻书迷影迷及各自粉丝群体的算盘落了空。

除此之外,更多影响托尔金写作这些史诗魔幻小说的因素及更全面的个人背景没有被描绘出来,整部影片的叙事太过保守。

也许未来,我们能期待更好看的托尔金传记。

 5 ) 很美的一个片子

【9/10】电影结束,与我一同包场的两位白发老太太慢慢起身离场,我没有动。

一是公交车还没来,二是实在哭得太丑,没法走到灯光下。

想了好久该怎么形容这部电影:"beautiful"。

真的是一个很美的片子,美到每一帧里,美到场景画面,人物台词,节奏韵律,爱情友情,还有他和她的眼睛。

欣赏这样一个故事,像是在欣赏着绘画、音乐、和诗歌。

能理解有人会觉得不好看,它不是一部激烈的电影,没有跌宕起伏,没有燃点泪点。

但就在这平静细微之下,埋藏着的那些汹涌激荡的情感,对语言、韵律、故事、友情、爱情。

强烈到仿佛他的心脏和血液就在你的胸膛里跳动、在你的血管里奔流。

小时候觉得传记片无聊,现在渐渐无法自拔。

就像穿越了时间空间信仰阅历,一个灵魂触摸到了另一个灵魂的回响。

——————————尼子眼睛真的太好看了,我沉沦。

小托尔金的演员选得真好,真的没有血缘关系吗?

长大之后大概会和尼子一模一样吧……兄弟情比爱情描写得好。

TCBS的每个场景都让我想落泪,太美了,太美了。

英国男孩是全人类的宝藏。

 6 ) 失败的剧本——聚焦于观众并不关心的托尔金写作之前的青少年时代

2019美国传记片《托尔金》,全球累计票房909万美元,定级PG-13,豆瓣评分6.9,时光网评分7.1。

低于预期、较为平淡的传记片。

我在重温了《指环王》三部曲后,对原著作者托尔金的生平很好奇,很想知道托尔金是如何构思和构建《霍比特人》《指环王》的庞大世界观的,所以才关注到了本片,想从本片中获取答案,但实际令人失望。

我相信绝大多数观众观看本片的目的和我是一样的。

本片主要聚焦于托尔金高中时代的四人组同学友谊和爱情故事,对托尔金的文学造诣的笔墨极小,只是在后半段提及了托尔金大学期间在语言文学上的深造,然后剧情直接跳到身为人父的托尔金动笔开写《霍比特人》,正在观影期待的部分来临时,影片却结束了。

我想本片的失败在于剧本的失败,托尔金广为人知显然是《霍比特人》和《指环王》,那么剧本就应当截取托尔金人生最为光辉灿烂的创作阶段作为着眼点,这才是观众所期待和期望的,观众并不关心和关注托尔金在学生时代和谁是铁哥们。

本片的剧本我可以形容为避重就轻、本末倒置、主次不分。

就算抛开编剧没有着眼于托尔金人生的辉煌期,单就描写托尔金的青少年经历而言,也没什么可圈可点之处,戏剧张力不足,整体平铺直叙,没什么波澜起伏,不够引人入胜。

 7 ) 《托尔金》影评:这样的青春谁不想要啊

多姆·卡如库斯基的电影讲述了一段从战壕到夏尔的旅程。

考虑到他的文化足迹的规模,托尔·金传记片的奇迹直到现在才出现。

一个提示是,这部电影没有得到家族信托的授权,尽管任何希望看到色情揭露的人最终都会失望。

这给我们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即使是最狂热的粉丝也很难在一个以学院派生活著称的人的大部分生活中发现戏剧性。

如果一个关键人物的最后一句话是:“你收到我的邮票了吗?”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这部电影巧妙地关注了主人公的早年,在他们身上找到了三个宏大的故事——与爱人伊迪丝·布拉特的爱情,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创伤,以及最终导致霍比特人的创造性起源故事。

如果这些影响是多种多样的——北欧传奇、乔叟、瓦格纳——那么这部电影也将是大卫·科波菲尔、汤姆·布朗的《学生时代》和《青春誓言》的大杂烩,再加上一些《公民凯恩》的影子,这就说得通了。

玫瑰花蕾是伯明翰,年轻的JRR——最初由哈里·吉尔比饰演,后来由尼古拉斯·霍尔特饰演——在父亲去世后被派往西米德兰兹郡,此后陷入相对贫困的境地。

但他有伊迪丝,还有一所私立学校的奖学金,这让他有了深厚的友谊——你也可以说是奖学金——这种友谊一直持续到牛津。

然后是索姆河的深渊。

导演多姆·卡如库斯基明智地低估了从大屠杀到满是兽人的战场之间的界限,尽管优秀的演员克雷格·罗伯茨被选为工人阶级的原型——引导托尔·金穿越战壕的比尔博。

影片的力量在于铺垫——影片中最有力的一幕是,宣布开战时,大学校园里爆发出慢镜头般的欢乐。

小插曲是托尔·金自己,他的内心倾向并没有因为霍尔特10岁而不能扮演一个参加入学考试的男孩而有所帮助。

战前的英国是一个蛋糕店的世外桃源——灯光永远都是斑驳的。

By: Danny Leigh

 8 ) 用《托尔金与世界大战》告诉你为什么这部《托尔金》是失败之作

人们试图通过传记电影来获得传记人物形象化的“历史”,如果拒绝用事实考证订正的话,那么这种“历史”也无非是过度演绎了的、想象中的“历史”。

对不关心事实细节的多数电影观众而言,传记人物的行为行动往往只需要遵循电影内部的叙事逻辑和百科上的生平简介就可以过关;而如果你真的想了解传记人物的事实,那么即便再优秀的传记电影,比如《美丽心灵》,都会在哪怕是玑衡这个段位的事实罗列和罕见的当事人现身说法(“ 那部电影挺好的,我很喜欢,他们把我塑造的像骇客帝国里的史密斯 ”——约翰纳什)面前,变得千疮百孔,更不要说使电影本身都显得平庸可笑的,两位主人公耄耋之年因车祸双双辞世的离奇结局了。

人们不难对传记电影与事实间的差距做好心理准备,但这并不意味着为了照顾电影的叙事逻辑就能歪曲传记人物的事实;而这,正是电影《托尔金》中所发生的的事情。

虽然《托尔金与世界大战》这本书的译者陈灼给予这部电影好评,但有趣并且有些讽刺(这个词百分之一万与陈灼老师无关,而仅与这部电影有关)的是,我是彻底读完了《托尔金与世界大战》这本书,才明白了这部电影为何是一部失败之作,以及使之失败的细节究竟在哪里。

本片的结构其实很简单:在一战索姆河战役中罹患战壕热的托尔金在高烧造成的幻觉里回顾其青少年时代的友情与爱情。

我们姑且不谈论托尔金几乎被完全省略的后半生;本片对托尔金前半生的演绎,特别是对托尔金与妻子伊迪丝爱情的演绎几乎都是不符事实的,而且这些不符事实的演绎仅仅是为了满足电影自身的叙事逻辑,而已。

尽管托尔金的战前生活并非《托尔金与世界大战》这本书的重点,然而本书所提及的事实已足以证明电影的多数情节均属虚妄。

电影情节中最歪曲事实的一点,就是“托尔金因沉湎于与伊迪丝的爱情而荒废学业,以致在牛津大学时曾申请奖学金失败,在监护人弗朗西斯神父劝说下二人暂时分手”的段落。

任何一本托尔金传记的读者都知道托尔金监护人弗朗西斯神父禁止托尔金成年前与伊迪丝交往以专心学业的事实;托尔金曾申请牛津大学奖学金失败也是事实;但二者的组合却是无比荒谬的,或者说,这是为了满足电影叙事逻辑而对传记人物进行歪曲乃至抹黑的经典例证——影片中的这一情节,把托尔金归结为一个受制于环境、完全被周遭环境所推动乃至所决定的,随波逐流式的人物;而这,与现实中的托尔金是完全相悖的。

这里应该得到澄清的事实是:托尔金与伊迪丝的第一段交往,是仅在1909年一年内发生的事情,随后即被弗朗西斯神父禁止。

读者尽可以幻想,这跟他1910年申请牛津大学奖学金失败(第二年,也就是1911年第二次申请成功)是否有关系;但可以确定的是,这和影片里所展现的“托尔金在牛津大学时曾申请奖学金失败”完完全全是两回事。

托尔金在牛津大学就读的1913年确实曾经有过奖学金危机——然而,对电影来说非常讽刺,同时就事实来讲也非常感人的是,那是他主动追寻的结果。

就在这一年,已满21周岁,被允许自由恋爱的托尔金与伊迪丝恢复了联系,却发现已三年不通音讯的伊迪丝无奈之下正准备与别人订婚。

于是“托尔金(离开牛津)立即奔赴伊迪丝身边,并在一周之内说服她嫁给自己”,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

而他的“荒废学业”,其实是他有一整年脱离了他的本专业古典学(拉丁语和希腊语),而沉湎于古日耳曼语的世界;他对后者的造诣和展现的四溢才气,足以使他开明的古典学恩师网开一面,不仅帮他保住了奖学金,还帮他转系转到了影片中出现的、托尔金从中学时代就仰慕的赖特教授门下,并在校方特许之下“不碰莎士比亚之后的英语”,从此精心研X!古英语与古代日耳曼语的历史联系。

也就是说,影片中托尔金“荒废学业而造成的奖学金危机”,究其事实,本应是托尔金本人选择忠于爱情和他所热爱的事业的结果——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在电影叙事逻辑之下,事实被裁切和移花接木,歪曲到了何等境地。

如果读者至此还未感觉情节令人作呕的话,我可以补充一下,电影里的托尔金和伊迪丝是在剧院地下偷听瓦格纳《指环》时正式定情的——这简直可以恶心托尔金本人和他最忠实的爱子克里斯托弗父子两代人了。

即便不谈爱情,《托尔金》这部影片对友情的呈现又如何呢?

不提TCBS(“饮茶俱乐部与巴罗人社”的缩写)实际不止四个人的事实(其中一位重要成员因体弱多病在上大学前就去世),影片对托尔金与TCBS挚友社团生活的展现,并未超过描绘过英国公学校园生活的各类电影的平均范畴(有兴趣者可以比较HP电影里亲世代掠夺者四人和TCBS四人究竟有多大差异);对TCBS成员谈笑时的青春活力刻画有余,才情、智慧与潜力却显得远远不足。

无论是吉尔森、怀斯曼还是G.B.史密斯,如果没有世界大战,以他们的志向和功底,都是和托尔金一样有能力在文学史或艺术史上留下名字的人物。

但纵观全片,观众看不出TCBS四人在爱德华国王学院与剑桥牛津的校园生活里,在他们爱好并擅长的语文领域是如何鹤立鸡群、卓尔不凡;能令托尔金回味终生的,挚友间灵光四射、机锋百出的争论交锋,也付之厥如;托尔金本人如何对萨迦、埃达、贝奥武甫和卡勒瓦拉等北方神话史诗产生兴趣,并在朋友影响下开始最早的文学艺术创作乃至为《精灵宝钻》所作的设定积累,这一关键历程也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唯一比较有分量却肤浅的情节,却是国王学院校长公子吉尔森如何在朋友支持下与父亲平等对话。

更大煞风景的是爱情线的乱入:伊迪丝(!

)居然闯入了TCBS,要知道事实上直到她与托尔金订婚时,托尔金才战战兢兢地略带着“重色轻友”的“负罪感”将未婚妻介绍给朋友。

总的来看,友情线只能说是及格水平,但这种及格水平远远无法解释现实中TCBS挚友殒命一战带给托尔金的伤痛,也使得影片中托尔金在一战中寻找朋友的行为,与其说是友情,更不如说是战壕热中的谵妄。

但就连作为电影叙事大背景与高潮所在的一战,影片的处理仍是草率而敷衍。

以另一个令人作呕的场景为起始:托尔金在上船前往西线战场前与伊迪丝通过拥吻告别复合。

真实场景则无限接近护戒远征前夕在瑞文戴尔互诉衷肠的阿尔玟与阿拉贡,却更加令人心碎:1916年3月22日托尔金与伊迪丝成婚,二人皆是凡人,是世界大战的海啸中微不足道的芸芸众生。

婚后不到一个月,伊迪丝亲手将夫君送向军营和战场。

在军营受训期间,埃勒迪尔的传说和昆雅语在托尔金脑中渐渐成形;TCBS此生不再有机会重聚,但在索姆河的战壕里,哪怕是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们之间仍然相互传递着诗歌,相互诉说着心中的恐惧与安慰(没有希望)。

影片里的一战场景,用三流的视觉特效完美回避了上述所有细节,然后让一个叫山姆的士兵救下了托尔金。

编剧企图通过这种耍小聪明的方式提醒观众,这仍是一部关于《指环王》作者的传记电影;然而尊重托尔金原著与生平的爱好者对此难免嗤之以鼻,在天堂与父亲团聚不久的克里斯托弗甚至不会有任何对父母及其好友提起它的兴趣。

最后要针对事关托尔金人生的一个重要情节,然而在影片中却被处理成一个无足轻重的镜头片段发表评论。

在这部电影上映之前,我的“想看”里作出了以下承诺:莉莉饰演的伊迪丝不林中起舞,直接一星。

在广播里我给出了完全出于直觉的理由(“ 因为这件事太重要了,就跟霍金在楼梯上突然跌倒一样 ”),并且因为影片中出现了这个情节,我会履行我的承诺不给这部电影一星。

这里想要说明的是:《托尔金与世界大战》的记叙印证了我的直觉,也就是此事在托尔金个人生命中的分量。

在伊迪丝去世后,托尔金生命中的最后日子里,他在信中亲口对儿子克里斯托弗提及此事:“当初,她发泽乌黑,皮肤光滑,载歌载舞,眼神明亮,你从未见过。

”而此事发生的时刻,根本不是他初识伊迪丝之时。

这绝不是电影里,少男少女之间轻飘飘的罗曼蒂克式爱恋。

那是在1917年的春天,托尔金因反复高烧终于被遣送回国,在注入北海的亨伯河口服预备役。

劫后余生的他,与伊迪丝终于团聚,二人常在附近的树林里散步。

就在这树荫下,毒芹的白花在春天怒放;就在这花海里,伊迪丝唱起歌谣,翩翩起舞。

让我们来到托尔金的视角,来看这一切:他失去了父亲,他失去了母亲,他得到了朋友,而在大战之后,他又失去了朋友,他们永远年轻,只有他不再年轻。

除了他的爱人,像森林中的女神一样,用美丽的舞蹈迎接着从战场漂泊流浪归来的他,此刻他已一无所有。

尽管没有任何只言片语表明,伊迪丝对托尔金所创造的那个世界有过什么样的理解(也许这属于托尔金家族永远的秘密),但我相信伊迪丝知道她自己就是托尔金最珍爱的那个故事的起始,也是托尔金所创造的Eucatastrophe(在《指环王与哲学》中译为“善灾”)那个词的起始:贝伦失去了一只手,但证明了他的勇气和对露西恩的爱;托尔金在战争中失去了几乎所有朋友(仅存的怀斯曼也身心受创,此后与托尔金少有交流),但伊迪丝的舞蹈重新唤醒了他的生命。

此刻,他虽一无所有,但他永远不是孤独之人。

 9 ) 《托尔金》:《魔戒》的由来

看这部电影时,不禁回想起大学时对《指环王》的热爱,就像你们现在追漫威电影一样狂热。

而且讲真,至今为止,没有电影超越《指环王》三部曲在我心中的地位。

这与托尔金本身的著作也有很大关系。

是什么样的背景让他写出这个伟大的故事?

显然是伤痛、离别、战争。。。

一群有才华、前途似锦的青年本来美好的人生,却因为一场战争被打断。

大战后,很多人牺牲,而托尔金是幸存者,他回到了家乡,娶了心爱的女孩儿,但他的朋友们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听起来有点像最近常说的某人的故事哈。

但对托尔金来说,他并不觉这是他应得的幸福结局,反而让他意识到生存的意义,并且因为这场经历,写成了改变世界的《魔戒》系列。

太多名著都是悲剧和创伤启发而生,有时,越是残缺和不完美的人生,才会激发出最好的灵感。

这绝对是真理。

影片前面部分我还以为会很闷,毕竟大部分是回忆托尔金儿时、长大及参战的经历,但好在四个风度翩翩美少年加Lily Colins出演的美女,让整部电影还是比较提神,看到最后也会被这些年轻人各自的人生起伏感到唏嘘。

《指环王》三部曲电影对我的影响是重大的,说它改变了我的人生一点也不夸张。

在我最低潮的时候,是这个系列电影让我重新快乐起来,找到了人生的新目标,也是它们让我真正成为了影迷,甚至出国留学,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也是这个系列让我意识到魔幻电影并非只是特效大片,其背后的深意才是最打动人的地方。

托尔金自己也说,这是一个关于冒险、旅程、爱、友谊、魔幻的故事。

而且故事中有着十分不同种族、形态的人物,却讲述了人们共通的内容。

看过本片就会了解,这场世界大战实实在在启发了中土战争,如果托尔金只是个牛津大学的学生,过着平凡的生活,没有失去过爱人与朋友,那么也不会有这部杰作。

虽然演员、场景设计和摄影及配乐都很优秀,但看本片时,会让人感觉有点难集中经历于主人公身上,更多映射在脑海里的反而是他笔下的中土人物。

说着说着我又想重温魔戒了无论是复联3、4还是权力游戏,我感觉大战场面之所以比不过《指环王2、3》里的大战,主要是因为反派角色特别弱,而且很单一。

相反,《指环王》三部曲里有很多有趣的生灵和怪兽,而且每个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不是以数量取胜,哗啦一下扑面而来。

很多动作设计、大战前的情绪铺垫也依然难有人超越。

相比之下,记得《复联4》的最后大战,反派本来从外星飞船上牵下大只的外星怪兽,我还兴奋了一下,结果除了那一个镜头就再也不见了。

而那些外星狗大部分时候都看不清楚它们。

我们看到的都是英雄,除了灭霸,其他反派完全没有特色。

PJ虽然在魔幻片上有其功绩,但其实说到底,还是原著写的好。

有的人说这是西方西游记,其实并不是,它讲述的不仅是一个冒险之旅,更多的还有正邪之战,牺牲与友谊。

希望看过本片让你能理解是什么样的生活经历让托尔金有了这些创造力。

 10 ) 《托尔金》

很喜欢《魔界》和《霍比特人》。

但其实一直没有认真的看完托尔金的原著小说。

记得一个朋友很喜欢他的小说。

我觉得对于一个不了解托尔金的人,这部电影还算及格的。

至少让我了解了他的大致的一个创作经历,而且画面也很美,我很喜欢那种带有一丝魔幻现实的色调。

当然剧情有些迷,特别是托尔金作为一名军官,不带武器的穿越枪林弹雨去寻找自己的朋友。

这是不是有些超乎现实了。

不过托尔金和她喜欢的姑娘在剧院的后台的那个长镜头真的很美,

《托尔金》短评

托尔金的故事很值得一拍,但这部电影并没有体现出来,友情线与爱情线都不够丰满,结局也来得仓促,只让人感受到了一丝托尔金的痕迹,草草带过便了事了。电影两星,卡司加一星。

6分钟前
  • uncannyblue
  • 还行

故事弱 但男女主角都很美

9分钟前
  • 入松
  • 较差

形太散,什么都想表现出来太难了~

12分钟前
  • H.C.McTang
  • 还行

對真實人物沒什麼了解的人覺得還挺好看的啊。又是WWI背景,看得好難過⋯ Fellowship太有愛了。

14分钟前
  • De Ajacied
  • 推荐

惊了我感觉这不算传记片

19分钟前
  • Silencer
  • 较差

我是为了看脸

23分钟前
  • 麦子麦子酱
  • 还行

个人觉得是最近最好的类纪录片了,经历过英国古典文学熏陶的认知下,这确实是一个很浪漫主义情怀的散文,架构非常工整,巧思行云流水,很多很具体写实的手法,但又夹杂很多写意和随性

27分钟前
  • Silas
  • 力荐

AKL-PVG 应景选片,Edith塑造得比托尔金讨喜多了…

31分钟前
  • 言。
  • 还行

有很有趣的部分,但大多无聊,无聊在哪里呢?有趣的事可以发生在普通人身上,有趣的人身上也能发生普通的事,你选择前者还是后者?我选择有趣的事发生在有趣的人身上,只选择这么多。这就是我给低评分的原因。

35分钟前
  • 纯Jun
  • 较差

战争是不幸的,因为有无数像托尔金这样的天才白白抛弃掉了生命;战争又是幸运的,因为没有铁与火的洗礼也不会有完美的魔戒作品。男女主的颜增色!6

39分钟前
  • 巴士底的猫
  • 还行

不能把这部电影当纪录片看,但是时光回溯感和少年感塑造得非常动人,甚至连“用艺术改变世界”的口号没那么可笑了。在电影里看到了炎魔、戒灵、影疾和灰港。说托尔金感性吧,他实在是克制而自律;说他理性吧,他创造了整个中土…当初看五军之战的时候,索林质问巴德为什么要把自己血战换来的财产分给河谷镇难民,巴德说,因为你答应过。那是一个词语本身就拥有力量的世界…语言是民族文化的无数层积淀,这话不假。然而在今天,上下嘴皮一碰就完了。

42分钟前
  • 白驹在空谷
  • 推荐

似乎是改编自《托尔金与世界大战》,一开头就是不打(球)不相识的TCBS,加重了爱情戏的分量。回头把书读完。

47分钟前
  • 丛林宜歌
  • 推荐

很差么?有那么差么??

48分钟前
  • 凶兆
  • 推荐

流水账啊流水账

50分钟前
  • 侃侃而谈
  • 还行

没有精彩没有感动,中规中矩的人物传记,为魔戒而看。

51分钟前
  • Alpha
  • 还行

典型的英国电影配了个美国制片~我爱小尼,but托尔金的故事这么讲真的很尴尬

56分钟前
  • daisy
  • 推荐

Nic Hoult和Lily Collins长得太漂亮了,演技又比较着急,感觉像李易峰和Angelababy演了一个鲁迅和许广平的传记片。坐我们后排的一个傻逼男全程大声对身旁女士点评里面的中土梗,感觉喜欢这种奇幻题材的男的都不怎么行,生活里是nerd,懂一点东西就迫不及待要炫耀。🤷♀️

60分钟前
  • 铎奇
  • 还行

6.8 虽然没有完全按照真实的经历拍 但这个画面还是下了功夫

1小时前
  • 沐樱
  • 还行

「Things aren't beautiful because of how they sound. They're beautiful because of what they mean.」「To love someone, who, for whatever reason, cannot return your feelings is painful. But if you listen to the poets, perhaps there's a kind if beauty to that love. It burns. Bright. And it's never tainted by reality or by overuse.」

1小时前
  • Q·ian·Sivan
  • 还行

大谈友情、爱情,还有大学生活,却对一个文学巨匠的文学创作几乎没有什么深入的描述,差分!

1小时前
  • Greta Garbo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