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菊与刀》,对日本的传统有些许了解。
日本人传统中的“各得其所”,各人处于各自的等级内行事,等级严明,父亲、长子等作为家族长者,需要自觉承担起一系列的责任,在本剧种问体现明显。
本剧中长儿媳作为家庭主妇,日夜操劳家务,在间隙休息时,小偷光顾,偷走了她的私房钱。
虽然损失的是这位家庭主妇的钱财,但是在丈夫回到家之后,他受到了丈夫的严厉批评,但在这个基础上,他还是向丈夫做出了道歉,这在中国文化中一定是不被理解的,因为这在中国文化中看来是一种“牺牲后的卑微”,其实,这在日本文化中是能够被理解的。
这位家庭主妇在家中的职责就是承担好她所要承担角色的职责,而这一份职责一旦没有被履行得体,她将会受到内心的谴责和羞愧,从而向丈夫理所应当地表现出歉意。
但是儿媳的内心也会有情绪,因此她选择离家出走。
可是为自己行为的失职道歉,这是她“情理”之中的事,她又不得不履行。
而据我的理解,长子也并不只是所谓的大男子主义。
他身为家庭的长子,在日本文化中,有义务照顾并安排好整个家庭,且他认为自己工作艰辛,这也的确是在阐明各自职责的实情,日本人不会把“情理”当中的事认为是一种牺牲。
很少会给电影评满分,这次犹豫之下,我还是给了5星好评。
究其原因,大概是这种温情电影竟然让我落泪了😭可见导演及演员功力之深厚。
这一部主线是劝爷爷驾照放弃驾照的故事,不过真正的内核是爷爷高中同学的去世😭
日本老龄化真的严重,大概是我们这一代人老掉时的写照吧。
一个孤寡老人,没有钱也没有亲人(女儿和弟弟都不赶来)在身旁,独自住在阴暗出租屋,他不是没有风光幸福过啊,但是世事弄人,最后他只能孤独死去。
所以是幸运吧,死在老友家,老友家恰好又是善良的一家人,最后有老友及老友家人告别,无论如何不算潦草。
其实想想即使亲人在旁风光大葬,又如何?
死人又不懂体面了,不过是活着的人的一种寄托。
这样子三五好友的告别也许就是我们普通大众最好的告别世界的方式。
最近很多触动,也突然有了想要组建家庭的想法,不过无论以何种方式生活,我都会尽力过得快乐自由。
这部剧之所以优秀,还在于其高超的幽默感,这样既不会陷入悲情,又真实自然,实在是高。
最后表白帅哥美女,此剧三观及五官代表
影片前面部分延续第一集的喜剧方式,围绕着不让父亲开车一事,一家子女也是费尽心思。
桥爪功饰演的平田周造老头带着红颜知己想去吃天妇罗的时候碰到了高中同学丸田先生,于是约之开同学会,三人再聚喝小酒,忆往昔峥嵘岁月,酣畅淋漓,深夜陪之回家就寝,第二天发现猝死在老头家中,本来想劝老头放弃开车而聚集在一起的一家子女突然变的凝重了。
固执的平田老头导演一贯的成熟场调,从丸田先生开始本片画风开始变的有点沉重。
从老头叙述中得知丸田人生起伏,也是大起大落,年轻时候世家大族,中年经营房地产遭遇房产泡沫危机而破产,妻子离婚,女儿失联,晚年独居一室,可谓落魄凄凉。
平田家族的人丁兴旺和丸田的老无所依,真是对比鲜明啊。
从平田的叙述中了解丸田年纪大了有个坏处,就是经历的事多,经历的痛苦也会多,如果无处发泄,深藏心里,唯有等时间消化吧。
倘若一生郁郁不得志,更兼之老无所依,就更觉凄凉了。
丸田先生此时遇到了平田老头,后者想方设法为丸田创造快乐,酒馆喝酒时叫老板给足银杏果,银杏果就酒,真是极大满足了多年不得志的丸田啊。
带点回光返照的内心艳羡心里很苦的人,只要一丝甜就能填满吧。
最后一餐能有如此相聚,死后还有好友全家送葬,还有这么多的银杏果,想来丸田先生的应该是很幸福的。
送殡时候,平田带来银杏果陪葬,在火化的时候噼噼啪啪爆了起来,这段带点戏谑的处理,有点调皮,反倒显得豁达。
火化时候的噼噼啪啪对日本的老年化问题和沉重的工作强度,导演几处镜头点到为止,比如儿媳的医院满是病患老人。
儿媳回家看望外婆,妈妈也是只有一人陪伴。
而在丸田猝死之后,平田感慨日本的制度就是让人工作到死啊!
其实是丸田为了尊严拒绝了低保生活,典型的日本人设:死都不给人填麻烦。
反问工作到死的社会私人以为这似乎是导演的意图吧。
劳动强度过大,工作到死似乎是当今日本的常态,导演借机反问一下,这样的社会正常吗?
【老无所依】年轻的时候我们有大把的时光去荒废,沉迷于游戏、酒精、赌博和金钱,死亡终究离我们太远。
随着步入中年(按联合国的定义),随着日渐增长的油腻和功利,随着身体各项功能的日渐下滑,发现死亡是随时会到来的。
这事不着急,到时候想躲也躲不开。
只是想想年轻时候太多的欲望太多的想法,到了未能如愿,晚年空有悔恨空有不如意,空有孤零零一人的悲凉郁闷,倒难免是让人后怕了。
众生皆苦,有时候我也会想,如果能在美梦中一睡而不再醒来,这大概也是一种恩赐。
【导演的小调皮】死亡是很沉重的事,但山田洋次用一种惯有的手法喜剧化了。
本片中最典型的是在丸田死后的那一段。
一家人先是失措,护士儿媳的确认,派出所片警的滑稽表现,救护车医护人员对家人的询查造成的错位冲突,邻居的观望,鳗鱼饭外卖小哥的夸张反应,这一段几个场景的错位表达中和了丸田死亡的沉重感,增添了不少喜剧化处理方式,真是让人笑中带泪。
导演真是调皮。
最戏谑的是最后一段,当丸田尸体送进去火花的时候,丸田为了逝去的纪念放了满满两大包的银杏果,结果火花的时候噼噼啪啪爆个不停,吓的火化工以为是恐怖袭击呢。
这种现实主义的滑稽桥段,在《家族之苦》第一集就表现的淋漓尽致了。
既不是无厘头似的爆笑,又带有日常生活的熟悉感,又不带特别烂俗的煽情方式,如果加点深度的故事情节,这样的手法就相当高级了。
年近九旬的山田洋次导演真是调皮啊。
没看过1或3,在六维上看到种子就下下来看。
一开始看老爷子的剧情真的莫名其妙,嫌弃老妻舔脸找酒馆老板娘,又倔强任性不听家人劝,后来知道第一部讲的是妻子想离婚有点明白了,难怪妻子那么佛系。
本人最受不了老人的剧情,基本上是有一次哭一次的…这次看了两遍去世老爷爷临终晚上的独白,有历经沧桑的感慨,有辛苦生活的卑微,也有对温馨家庭的渴望。
每次看到老人都让我想到姥姥姥爷和奶奶。
但是也没办法了,天人永隔,再见面就是下辈子了吧。
我不知道我现在的生活,到了老年会不会凄凉,也不知道到那时会不会后悔,会不会遗憾当年怎么没再辛苦一点,怎么不做那个选择做这个选择…谁知道呢,怎么样都是一辈子,人生本来就是充满了麻烦,慢慢走每一步吧,做现在能做的最不后悔的事情,慢慢变老吧。
(文/杨时旸)只要他愿意,86岁的山田洋次或许能将《家族之苦》这个系列一直拍摄下去,直到他生命的尽头。
《家族之苦2》和第一部有着一样的调子,生活默默延续和自我生长,故事也同样如是。
两位老人在那次离婚风波之后平息下来,日子照常行进。
这部电影之所以能够打动人,与其说是对于电影本体的驾驭,不如说是一个老导演对于生活本身的参悟。
他轻盈地从我们日常生活中随便切下一角,稍作打磨,就搬上了银幕,那些故事带着我们日常的温度,裹着真实的细屑,我们观看他们一家人的生活,我们也在凝视自己,每个人都带着的小毛病,小心思,小算计,但每个人又都善良,体贴,刀子嘴豆腐心,他们时常互相抱怨,但永远无法分离,那些抱怨其实也都是嗔怪,一种东方家庭中保持亲密的古怪方式。
不知道有多少中国影迷看着《家族之苦》系列会想起《我爱我家》,同样是一个家庭内部的无尽琐事,同样是几个家庭成员之间的摩擦和慰藉,同样都是嬉笑背后突如其来的感动,以及感动即将触到矫情边缘时,又被嬉闹及时救场的娴熟手段。
这些生活中的绵密针脚高于所有戏剧性的构建和反转。
《家族之苦2》的故事中没有什么矛盾冲突,无非就是年长的父亲还坚持着要开车,但精力不济,经常把车刮花,家人担心他的安全,想劝说这个固执的老头彻底交出钥匙。
儿女们顾及着老人的自尊,也忌惮于自己是否适合开口。
日子向前滚动,似乎无事发生,只是劝阻父亲的事一直悬而未决。
大家各自忙碌,工作,下班,喝点啤酒,吃块蛋糕,有人为老人操心,有人为子女烦扰,在这个炎热夏天,一切慢慢循环。
日常的运转里其实也潜藏着惊心动魄和命运斗转,老人偶遇了数十年未见的同学,一次尴尬的重逢,一场欢快的畅饮,还有,最终意想不到的死亡。
《家族之苦2》里有命运沧桑,但只不过都用对话粗线条带过,居酒屋里,几个人谈及那位老同学的经历,绸缎庄的富二代,年轻时风流倜傥,却中年落魄,娶了校花,又分道扬镳,家族里的人都断了联系,年过七旬还在工地谋生,这闲言碎语里粗粗的勾勒,就是一个人跌宕的一生,这些都没有被大张旗鼓地展开,而是默默缝补进了充满节制欲言又止的对话里,就着清酒含混略过,仔细琢磨也都是慨叹。
《家族之苦2》的故事中,家中的妈妈是缺席的,她去北欧看极光,圆年轻时的梦想,她抽身而去,在远方不可言说的光芒里回归年少之梦,老伴留在家里,面对着熟悉的环境和所有琐事,和儿女拌嘴,和老友重逢,和居酒屋的老板娘暧昧。
极光成为了一种精神意义上超脱的象征,这种在极寒之地才会出现的自然景观像神秘的感召,它和日本家中那些最俗常的碎屑形成了剧烈的对照,妈妈从挪威打来电话,说起那些犹如外星之光的景观,却瞬间让这一家人的不知所措更显现实荒诞。
而除此之外,还有那些更加切实的映照,死亡正式进入叙事,老一代人的谢幕已经开始,无论如何避免和躲闪,一切都终将发生。
儿女们对父亲驾驶权的褫夺成为了一种宣告,让他不得不开始面对终将到来的衰老。
而最小的儿子儿媳也开始计划着要一个宝宝。
家族的一切不过都隐喻在这衰老和新生之间。
人们都在处理各自琐琐碎碎的麻烦,寻找自己简简单单的快乐,家庭主妇从家务中脱身,认真穿上和服去与闺蜜看一场演出,老人们聚在居酒屋,唱起年轻时的歌,孙辈们无人管束时大口大口吃着披萨,生活有淡淡的烦忧,但也有快慰和清酒。
桥爪功饰演的平田到处发泄不满,但最后也深深慨叹自己家庭的幸福,神情忧郁的苍井优和表情自信的妻夫木聪演绎了家族中最清澈的一对,尚未被生活压垮,搅浑,笃定地面对生活。
这故事在嬉闹即将变得失控的当口,兜头降下一场孤独的死亡,在泪水即将夺眶而出的时刻,突然引发了恶趣味的玩笑,山田洋次操纵着所有人的情绪,告诉人们这就是苦乐兼半的人生,那一顿注定无法好好吃下的高级鳗鱼饭,那一堆在烈火中噼啪作响的银杏果,都是这生活中的苦涩与甜味。
终于把《家族之苦2》看了,盼了好久。
还是第一部的感觉,却比第一部更好。
山田洋次算是除是枝裕和以外目前最喜欢的日本导演,用一种接地气的搞笑幽默把死亡这件事讲得朴实平常,没有浓墨重彩却又让人印象深刻。
没有爱情又不愿分离的夫妇 开篇每个人的出场都被定格了一个表情,简单却又甚是喜欢。
两部都围绕着上图两个老人家的事情展开,一大家子聚集在一起开家庭会议,第一部是两个人想离婚,这一部是为了没收平田老爷子的驾照;两部中大媳妇都点了鳗鱼饭,却都因为突发事件没吃成;小孙子还是喜欢倒坐在楼梯杆上从二楼滑向客厅...都是小细节,却仿佛把人拉回第一部的故事中,看着熟悉又亲切。
Part 01想改变,却始终延续。
第一部里面老两口闹离婚,原因也很简单——两个人没有了爱情。
妻子富子性格平和,晚年爱上了写小说,整天和一群老太太混在一起;丈夫周造性格古怪,喜欢怼家人,要说有什么爱好的话,大概是爱在居酒屋喝酒聊天,当然居酒屋的老板娘佳代也是深解人意、深得他心。
二楼的房间里,摆着两张床,离婚不是因为佳代或任何人,而是因为富子再也受不了周造回到家中总是把臭袜子反面朝外的扔在床上,片末富子说她忍了他一辈子...两人最终没有离婚,大概有周造突然进医院差点死掉的原因。
第一部最后一个画面印象极其深刻“外面下着大雨,富子回到二楼房间,发现周造躺在椅子上睡着了,电视里播放着《东京物语》,富子默默的收走了床上依然翻着面的臭袜子。
” 以为经过死亡和离婚的事情,这一大家子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改变。
然后这一部告诉我们一切都一如往常,没有任何改变:
在佳代面前判若两人的老爷子-01-爱情没有对与不对,不爱了就是不爱了。
周造仍然古怪,并且总是喜欢去佳代的居酒屋。
开片就是老爷子为了去见佳代偷喷了大儿子的香水。
妻子和老太太们去欧洲看极光去了,周造马上高兴地在阳台给佳代打电话,邀请她共进晚餐,还笑说自己现在是单身贵族。
开车接到佳代,在车上两人有说有笑,因为开车经常擦挂,全家都反对周造开车,要求他上交驾照,佳代却一脸真诚的夸他车技好,于是周造一脸傲娇的说起自己人车合一的驾驶技术;途中遇到40多年没见的高中足球队老友丸田吟平,于是和佳代感叹丸田以前是绸缎厂老板的儿子,却家道中落,如今70多岁却要穿着施工工人的大褂子在道路施工现场挥舞着红棒子指挥交通,佳代又善解人意的让周造开车回去和丸田聚聚,自己打车回家。
我想这些就是老爷子喜欢去居酒屋喝酒的原因吧。
剧中还有两幕印象深刻,富子到达目的地之后,打电话回来报平安,周造拿起手机之前,满是期待,看到是妻子的电话一下子变回严肃脸。
妻子热情平常的跟周造说起旅途的新奇,周造一脸不耐烦,将手机扔在了属于妻子的那张床上。
另外一幕就是当大儿子幸之助告诉富子和其他家人说:看到老爷子喷了香水见一个性感的女人。
富子笑着说“难怪我闻到他身上有股怪味”,其他人也是当玩笑听听,表情和言语里没有妒忌和怨恨,倒像是一种经历世事后的无所谓,好似那个人是和她完全没关系的陌生人一般。
妻子没有哪里不好,也没犯任何错误。
但是爱情没有对与不对,不爱了就是不爱了。
面对爱人,没有了荷尔蒙和巴多安,虽然有诸多不满,但是仍然选择在一起生活,即便睡在两张床上,是责任,也是习惯。
突然也觉得老爷子晚年能遇到像佳代这样让自己安心、快乐的人也是一种幸福,他们之间没有性,或许也不叫爱,就是安心和舒服,这种距离的快乐和幸福也挺好。
-02-生活就是一家人在一起互怼和依靠。
周造和大儿子之间互相看不惯,但好笑的是:在三个儿女之中,大儿子是最像周造的一个,唠叨、固执以及不怎么招人喜欢,周造自己也说:“那个男人粗糙的不得了,大概是像他吧,连秃顶都和他一模一样”。
周造总是说“这个家什么时候变得冷冰冰的了”“这个家没有了家样”;一家人三代在楼下吃蛋糕,肆无忌惮说着老爷子的坏话,哈哈大笑,于是老爷子从二楼下来一脸说不出的表情,大喊着“这个家没救了”;周造说得铁石心肠,我却看到了幸福,毕竟一大家子要聚在一起开个玩笑,多难。
一家人可以为“不让父亲开车”这样的事,一个群发短信,就能聚齐开家庭聚会,多好。
一家人各自有不同的性格,打闹玩笑,多好。
一家人平日各自干着自己的事情:老爷子参加高中同学聚会,富子去欧洲旅游,大儿子加班,大儿媳去看歌舞伎,两个孙子打完棒球比赛,肆无忌惮的吃披萨...多好。
老爷子高中时代的同学丸田去世,老爷子请求大家去送他一程,除了小儿子一家,大家都搪塞着不去,最后却没经商量却又一个没少的站在灵堂,多好。
生活就是一家人在一起家长里短,互怼玩笑,却又彼此牵挂,互相扶持,这大概就是最平实的幸福。
Part 02 你的幸福总在别人的眼里 周造始终认为自己的家不幸福,或者只是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幸福。
他的幸福总在别人的眼里。
周造意外遇到了高中最球队队友丸田吟平,不苟言笑,却和校园时期的女神结婚,之后被抛弃,有一个女儿,却不知所踪。
七十岁还要在太阳下挥着红棒子工作,一间不大的就房间,没有床,有一家三口的合影,女儿小时候的兔子玩偶,年轻时的照片,当然还有彼岸花...专门上网查了下彼岸花的日本花语—悲伤的记忆。
看着丸田穿着西装参加同学聚会,好像看到了年轻时气壮笔挺的影子,整洁的西装却又真切的透漏着哀怜和不幸。
丸田宿醉在周造家里,看到周造家里的情况说:“你也算是儿孙饶膝,家族兴旺,有气质的老婆,温柔的儿媳,可爱的孙子”。
周造却习以为常的说:“儿媳很唠叨,孙子很任性,总在背后说他坏话,家快没个家样了。
” 丸田甚至羡慕周造每天在柔软的床铺上入睡,在我们看起来,丸田真是一个一无所有的可怜老头。
在丸田离世后,警察辗转联系到他的亲哥哥,却拒绝认领遗体。
邻居说“他喝着好喝的酒,在朋友家中的床上去世,比起在这个破公寓去世好”,当人们一无所有时,别人只要给予一点点,好像都是无比宏达的幸福。
还有三儿媳宪子的娘家也很清苦,母亲和父亲离婚后,一边干着保险的工作,一边照顾卧床不起的外婆,面对女儿女婿都是感恩,全然没有抱怨生活的不公平。
只是宪子和庄太离开后,当她一个人吃着泡面时,总能感觉到一种落寞、孤独和无奈。
所以这世上哪有什么绝对的幸与不幸呢,知足常乐,知足者最幸福。
但我们的幸福总在别人的眼里,自己觉得窸窣平常,别人却认为这是种不可求的幸福。
幸福没有可度量的维度,幸福就是自己觉得自己幸福。
所以能发现自己幸福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
Part 03纵然有再多的哀苦,总有温暖相伴 庄太担心宪子妈妈太辛苦撑不下去,让宪子的妈妈搬来和他们一起住,宪子说:“你真是体贴”。
最后丸田死了,彼岸花枯萎了...老爷子突然之间变得温柔了。
固执的老人好像第一次用请求的语气请大家去送丸田最后一程,当大儿子儿媳拒绝后,没有生气和不满,而是一种无奈,这种无奈让人看了心疼。
得知庄太和宪子主动要求去参加丸田的仪式,脸上满是惊喜和欣慰。
上楼的时候,小孙子在后面小心的搀着他,边佝偻的上楼梯边自顾自的说:“你们真是温柔,我也真是幸福。
”一时语塞... 素不相识的一家人,阔别三十余年的老友,陪丸田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带着他最爱吃的白果。
就连最后这样严肃的场面,导演山田洋次也不忘幽默,而这种幽默让人泪流满面。
周造和向井匆匆赶来送老友,两人将带来的白果洒在丸田身边,周造温柔的扒去掉在丸田脸上的两粒白果,说“丸田你在那边等着我们,我们很快就过来找你,到时我们三人再一起喝酒”,当周造不断的说着“丸田,永别了,永别了”,当向井做着他们年轻时候的动作,已经泪流满面。
白果在火里爆炸,我们看到丸田好似微笑的脸。
这是七十岁和七十岁的告别!
影片的最后,还是回归一家人的小阁楼,一家三代在楼下嬉笑,周造一个人在二楼看报纸,最后被小孙在推推搡搡着下楼加入到家长里短中。
小打小闹,摩擦拌嘴,又相互依赖的一个家族,和那个在大太阳的路边工地,独自挥舞指挥棒的老头成对比。
更加体现了一个家族兴旺的可贵之处。
家里的每个人,简单平凡,又各有性格,都有各自烦恼的事,也为这个家族的事费心费力。
为了让父亲上交驾照,还召开了家庭会议。
日本家庭真的很重视家人,家族荣誉,家里每个人都在扮演好自己的家人身份。
其实我挺羡慕有这样一个家庭,日子就像细水留长,缓缓沁人心田,有收拾得干干净净的双层木质楼房,关心自己的家人,不服老的老人,调皮的小孩,有点小气又乖张的亲人,可能还要还房贷,还要担心生老病死,但是这就是人生啊!
匆忙又短暂的几十年,家庭占了很大的比重,是活着的意义,精神的来源。
身处幸福中的人大部分是感觉不到幸福的,就像你问一个精神病人有精神病吗,得到的回答肯定是没有,幸福是一种唯心的、细碎的、慢慢沁润的、层层叠加的纯粹情感需求,是灵魂的温度欲求,同时也是易逝的,稍不留心就像拂过身体的清风转瞬不见,小日本的这种家庭电影一直都注重慢慢烘托这种细腻温润走心的感觉,影片通过一些不相干的但巧妙安排的故事情节,人物个性的冲突对立,构图的明亮色彩、有意思的人物对白慢慢融合成一个大的电影主题,观后让人有一种温暖的感觉。
说实话我是被苍井优这个演员吸引进来的,看了半天才发现和苍井空没什么关系,但电影还是挺好的。
影片开始于日本大家庭的一个早晨,老爷子也就是男主和大儿子一家生活在一起,还有一个二女儿和一个小儿子,也都结婚成家立业了,面对现代生活的各种压力,大家早起的早起、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大儿媳忙着做早饭照顾家人,老爷子忙着趁早上锻炼身体的时机泡妞,还喷香水,老太太忙着报旅行社到北极看极光,对老爷子无所谓,知道老爷子年龄大了,也干不了什么了,不服老而已。
大儿媳发现老爷子因为年龄大、反应慢又把车刮擦了,十分担心的告诉了大儿子,想让老爷子把驾照注销不要开车了,但由于怕惹老爷子不高兴谁都不敢说,于是决定让妹妹也就是二女儿劝说老爷子上交驾照。
二女儿和女婿商量了半天也不敢说,刚好弟弟也就是老爷子小儿子在家里修理钢琴,于是又把劝说的任务交给了小儿子和小儿媳。
不出意外果然受到了老爷子的强烈反对,一眼就看穿了几个儿子和儿媳的心思,并且坚定的表达了自己必须开车的意愿,还说家里亲情冷冰冰,事情到这也就僵在哪了。
老太太自己去北极旅游看极光,剩下老爷子一个人高兴了,可以无视小辈意见肆无忌惮喝酒、泡妞、会朋友了,开车拉着新结识的红颜高高兴兴去吃天妇罗,路上遇见了30多年没见的同学丸田,同学境遇不太好,70多岁了还在在工地干活,正在吹牛车技好的时候结果一分心出了追尾车祸,幸亏新结识的红颜比较机灵,用现金安抚对方司机并了结了事故。
老爷子通过同学会找到了丸田,拉着丸田在新结识的红颜店里喝酒,回忆过往心里非常高兴,酒也喝的尽兴,天也晚了同学也回不去了,于是邀请丸田在家里留宿,结果同学丸田心脏病发在幸福中死去。
吓坏了第二天要开家庭会劝说老爷子放弃开车的全家人,在如何处理死去的丸田期间又闹了很多笑话。
老爷子决定去殡仪馆料理丸田后事,觉得只有一个人去送行丸田很凄凉,商量来商量去只有小儿子和儿媳愿意陪同,在这一点上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日本人挺有意思,好像人的生存和死亡只是在世界上不同的环境罢了。
出乎意料的是第二天在殡仪馆大家庭的小辈却全都来了,影片至此把所有不相干事情全都汇集到了一个主题,通过在丸田的棺木中倒满白果,火化的时候噼啪乱响这种诙谐的情节安排,用欢乐去送别悲伤也是绝了。
观影结束后心里留下的淡淡温暖犹如冬日阳光。
挺好。
我看家族系列的顺序是:先看了家族之苦1,然后是2。
再然后才发现家族之苦1中出现的海报,是之前2013年还有的东京家族。
可以有了这个观赏顺序之后,才能发现打磨剧本的厉害。
家族之苦1-2实际上是对东京家族的一个提炼和段位的提升,人物相对东京家族更加鲜活和饱满。
因为除了大儿子家的孩子之外,基本保持了所有的演员团队,所以仔细观赏是能够看得出细节的区别的。
妻夫木聪和苍井优这对角色在家族之苦中相对在东京家族中更加讨观众的喜欢,毕竟颜值高就一定代表心美嘛!
而在早些的东京家族中,木聪的角色实际上是有一些玩世不恭和不靠谱的,苍井优的角色也没有这么完美和女神,更加接近人,时而有些生活家常的小顾虑。
另外一个非常明显的就是大儿子的角色,在东京家族中是一个医生的角色,冷静工作忙碌,但是轮廓不鲜明,但是到了家族之苦中变成了小自私又懦弱,处处要拜托父亲的影子但是却又其实最像父亲的普通白领之后,角色立刻鲜活了起来。
而父亲的角色在东京家族中有些过于沉默。
而在家族之苦中,结合着小心眼,小碎碎念,儿童般的大男子主义和一些古怪的臭脾气立刻变得鲜活起来了。
当然还有“吃软饭”的女婿,在家族之苦中也立刻形象了起来。
虽然这些都是非常细微的调节,但是有了这些微调之后,才能知道是否更加仔细打磨一个剧本,在同样的演员身上会产生巨大的差距。
也决定了家族之苦相比东京家族又高了一个境界。
当然有了这个对比之后,才能自知,能将白开水一样的平凡一家起居生活,拍摄得这么有意思,观影全程无拉进度条,背后的努力有多少。
另外,还有一部倒霉催的中国版的《麻烦家族》,完全是试图一模一样拷贝《家族之苦1》,但是真的是荒腔走板,完全失去了韵味,一点都不像样了。
第一部的故事聚焦在老两口的婚姻关系上,这一部聚焦在老年人的生活状态上。
第二部中,父亲六十多岁但依然开快车,而家人为了安全想尽办法要组织父亲开车,故事就这样展开了。
围绕着这一主要情节线索,捎带着描写了儿女们的生活,而着重表现了父亲周造的老年生活。
故事的最后,每个人物都发生了转变,家人之间再次和解。
这个转变和和解的过程过渡的非常自然,既有家庭剧的温馨感,同时也并不让观众觉得寻常和无聊。
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这部电影在情节上非常集中。
明线是劝阻周造开车,暗线则是作者对老年人的老年生活的同情。
很多情节的安排都是围绕着老年人甚至独居老人展开的。
从另一个层面上讲,这也是作者对于日本当下的社会问题,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关照。
在日本有很多继续工作的老年人,他们因为不想被社会抛弃,不想接受国家的补助而选择继续工作。
丸田正是如此,很具有日本老人的代表性(至少是我认知中的很多日本老人)。
周造开车开了三十年,但因为现在年龄大了开车总是小磕小碰,所以家人觉得危险便不让他开车了。
这是因为老年造成的。
但他不服,还要开车载着佳代去吃天妇罗,并在路上意外遇到了老同学丸田。
周造年轻时嫉妒英俊受欢迎的丸田,看到他老年落魄的境遇后,明着感慨,却暗地里嘲笑。
虽然如此,还是因为丸田会回忆年轻时的学生时光。
年轻时无论什么都是美好的。
宪子和庄太去看宪子的外婆,揭示除了宪子父母离婚又各自独居的生活现状。
因而,这部电影虽然看起来讲了很多人各自的故事,但其实都是围绕着老年人这一主题展开的。
尤其电影一开始,周造不想跟家人一起生活,甚至想租独身公寓出去住。
而同学丸田正是住在独身公寓里,孤独终老,死在周造家甚至还是更幸福的。
因为这件事,周造在电影结尾感慨自己是幸福的。
人物发生了转变。
因而,情节看上去散,但实际上是集中的。
有点像散文,形散而神不散。
故事上的跌宕起伏和出其不意。
影片没有刻意的描写家庭的温馨,而是有明确情节线的,在情节发展过程中表现人物关系。
虽然是家庭剧,但并不是描写寻常的家庭生活。
写作者自己可能会觉得很有意思,但看的人会觉得平平常常,或许还会觉得故作高深,无病呻吟。
人们走进影院是渴望看一个有意思的故事,一个不一样的人生。
所以,在情节的设置上,还是要新奇,要能吸引观众的观影兴趣。
这部电影就是如此。
其实单捋情节线,会发现故事还是有点狗血的。
一直在出轨边缘疯狂试探的六十多岁的老爸,突然死在自己家里的高中同学,非要去看极光的老妈等等。
这虽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会遇到,但并不代表这就不能表现生活。
首先要让观众爱看,然后才能传达价值观。
这部电影就做的很好。
情节单独看很狗血,但时不时用家庭中猝不及防的幽默打破情绪上的大起大落,并且再加上演员的表演,导演娓娓道来式的拍摄手法,以及有生活之感的画面,观众便会被带入到情景中去,愿意相信这就是家庭生活了,而且是温馨的家庭生活。
此外,细致的家庭生活的描写和人物情绪的捕捉也功不可没。
人物真实了,故事便真实了。
影片也没有让人物通过台词,或者通过闪回的方式来表现人物关系和过往矛盾,而都是在情节中展现出来。
随着情节发展,在人物看似有一搭没一搭的对话中,家庭关系,人物性格等都被表现了出来。
平滑过渡,毫不突兀。
相比之下,很多人会为了表现人物性格而可以安排情节,这样的情节往往是跟情节无关的,无聊的可能性居多。
在这部片子里,我认为也有这样的情节。
比如成子的女儿去买钢琴的一段,我便觉得有些多余。
人物都有弱点,但并没有用大开大合的情节来表现。
周造的出轨,对妻子的漠不关心;大儿子幸之助与父亲一脉相承的大男子主义等,都是角色身上的缺点。
在表现这些缺点时,通过情节的进展不动声色的表现了。
同时,人物的悔过也过渡的很自然而然,符合人物的性格。
而并不是很多剧里,一定要让人物失去个亲人才意识到亲人的重要。
但其实,整部电影里,人物孤光只在主角周造身上展现的最明显。
人物的对话很有戏剧性,并且没有废话。
看似平常的对话,但却非常戳人,很有戏剧性。
虽然是描写家庭生活的电影,但基本上没有水词儿。
即便是几处跟主要情节无关的对话,也让人觉得很温馨。
比如大嫂去看歌舞伎表演,幸之助跟两个儿子打电话抱怨的对话,跟情节无关,但很有趣味。
这也是这部电影不无聊的原因之一。
由此可见,即便是描写家庭的剧本,对话还是要用戏剧语言。
不能通篇的“你吃了吗?
”“我吃了”。
电影中还有一处处理我很喜欢——关于人物间发送信息的处理。
关于这一点很不好处理,因为人物就是低着头发信息,那能有什么看头呢?
这部电影中,在信息对话过程中,加入主人公工作的场景,这样既不枯燥,有不浪费镜头。
值得借鉴。
综上所述,这是一部很好的家庭电影,形散神不散,编剧技法在其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但因为带有浓烈的日本风格,无论是语言还是幽默之处,如果要改编,一定要适应中国的国情和语言环境,否则便会水土不服,不伦不类。
就像黄磊的《麻烦家族》一样。
由此可见,编剧的工作至关重要,改编更难,可不是简单的扒词那么简单。
日本人的生活大概已经走向真正的无聊了吧······
浮夸老套地摔倒看了很尴尬,导演老了
如果累了,不妨看这部家庭轻喜剧轻松一下,没有太核心的思想要灌输,只是简单平静地描绘一家人生活,顺便探讨下日本老年人的生活与工作。
4.5 虽没有第一部剧力集中,但涉及更多日本老龄问题,扩大了社会辐射面。比较高级的是将死亡轻松化的处理,尤其是银杏果噼噼啪啪炸满脸等梗的设计,令人在会心大笑的刹那又不禁背脊一凉。最心酸的,莫过于山田洋次向我们宣告:他已准备好再见。
不过瘾套路
不知道为何毫无感觉了
好差。大家真给面子。
这部少了前作家族内部强烈的矛盾冲突,用一个外来老人的离去来探讨生死的话题。依旧笑中带泪,白果的两段对话就是很妙的处理。即使晚年一人孤苦伶仃,但有朋友相送也不算一无所有。小七小优这对天使夫妻实在很美好。
有强烈拼凑感
最后的晚餐白果。吃饱,喝足,上路。幸哉。
就是喜欢不起来
⒈《家族之苦2》与《家族之苦1》好感度和满意度差距和《东京物语》与《东京家族》差不多;⒉上影节目前观看的最喜欢的新片,剧情编排更加生活、自然和有趣,全场观众好几次笑得直接鼓起掌来,表演也没像前作比较舞台式的夸张,后面甚至还把我催泪了几次,电影结束至片尾字幕完,大家先后鼓掌三次;……
不能再看第三部了
第一部不太喜欢,第二部倒是有点咂摸出味道了。生活的常态,就是很多问题无法一下子解决、交缠在一起的灰色混沌状态。把一个人的人生际遇也不加批判地淡淡地描绘了出来,把生死这么沉重的话题轻轻地带过,很有回味。
上次闹生离,这次话死别。我们太熟悉这家里的陈设,容易滑倒的台阶、存在感极强的门铃、总是不合时宜出现的外卖小哥。我们也太熟悉这个家族,大哥骂小弟呆头呆脑、二姐夫时不时爆出金句、总是恰好出现在楼梯顶端的老爷子。寂寞了一辈子的丸田,活得无声无息;白果在棺材里噼里啪啦,终于死得惊天动地。
[匹配电影音轨] 家族之苦.2.What.a.Wonderful.Family.II.2017.台配
...........这个系列居然还能拍三部,我都要怀疑我自己了,对我来说真的是太太太太太无聊了,,,浮夸又做作的剧情和人物关系,导致表演也都非常肤浅,虽然我很喜欢山田洋次导演的其他一些作品,但是这个系列实在不是我的菜,最后葬礼放进白果火化噼里啪啦响这个idea蛮好,但是也挽回不了100多分钟的无聊
非常失望的给下两星。山田洋次什么时候也变得这么水了,那些明显就能看出是故意制造出的洋相、误会足足撑过两个小时,所谓的家族之苦一直停留在表面,所有演员都努力饰演着剧中人该有的样子而非真的与角色融为一体。但观众也真的是好骗,生拗硬造的梗也可以笑的人仰马翻。
老爷子拿来的杂志上面细心的折了角,只这一个小细节就成功被拉近和电影的距离。与第一部对应的梗好好笑,又比第一部好看太多。一扫之前看安东尼奥尼的萎靡==
比第一部搞笑而且深刻,故事话题性不如第一集,但对老人形象和过去往事追忆的描写却更加自然和生活化,山田洋次的片子有一种蜜汁魅力,跟寅次郎的故事差不多,都是琐事和生活,但就是觉得好看,欲罢不能的感觉,片儿警、送外卖还有结尾老大戴帽子的情节笑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