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一個多兩個小時的MV,確是有點目瞪口呆了。
想不到MV還可以這樣拍法。
對於導演區雪兒,我其實印象不深。
人人爭相傳誦的那些關於王菲或誰誰誰的MV,其實我都不太在意。
是個人的一點偏見,歌,我是聽的,所以家中曾經有過MTV台,但我從不會靜靜地坐在電視機前看著一套又一套的MV不停播。
看《明明》,也是出於好奇。
到底一個據說MV界女王(?
)的人,執導的電影會是怎樣的?
看完,有一種好奇心達到滿意的愜意。
原來,是這樣的。
《明明》,是很MV的,如果說這是一齣電影的話。
全片幾乎都用上我無法理解的鏡頭剪接而成,這個鏡頭為甚麼這樣弄?
那個鏡頭為甚麼那樣弄?
兩個鏡頭之間為甚麼這樣弄?
一頭霧水看完,只記得那首主題曲還很不錯,散場後,K+說可借沒有黃耀明出場。
我說,是呀,該在駕著電單車的周迅後很型地探出頭來,對著鏡頭唱下去。
故事,據說是描述周迅飾的明明向大佬要五百萬,要與吳彥祖到哈爾濱;奪錢過程中,她把大佬的盒子一併帶走,並將五百萬交給阿土分頭逃離。
阿土與貌似明明,亦希望與吳彥祖一起到哈爾濱的娜娜一起出發,兩人並產生感情;吳彥祖想到哈爾濱,只是為了媽媽的一句話;大佬最後被發現,原來是變了性的吳彥祖媽媽……故事在說,到底你在追求些甚麼?
身世也好,愛情也好,秘密也好,看似三線交叉的影片,故事其實單薄得很,每一個故事都沒有細節可言與感情可言。
稍好的,是娜娜與阿土的那條線,也許是著墨較多吧,也有點味道。
鏡頭的多變,和從頭到尾幾乎沒有喘氣位的配樂(或我印象中沒有喘氣位),我在想,這還是一套MV,而且是史上最長的一套MV吧?
一开始 是吴彦祖的假发 难看到吸引了我所有的注意然后是苍白的周迅 细竹竿似的腿 迷离的电子音乐 喧闹的地下拳场干净的张信哲 找不出一点大哥的影子他纤细的嗓音 在那刻听来很是好笑虽然最后得到了正解还是让人不可置否那只是 只盒子而已吧如果硬说还有什么的话就是那段说给一百个人听起码有九十九个人的反应是“切”的故事真是故事 名副其实反正我不信 你呢明明只是只盒子而已嘛大张旗鼓 劳师动众莫名其妙明明只是个小女孩嘛苍白着脸 瘦弱着肩 却扮叛逆叼着烟明明还是什么呢明明 明明不知道在讲些什么黑衣的周迅甩完珠子 走了带假发的吴彦祖被甩完火柴棍 走了桔色头发的周迅拉着真正的爱人 也走了最后一幕居然是雪地里拉手离去的背影让人错觉是在看《情书》明明是本找不着北的片子竟然搞了个这么正常到温馨的结尾太不厚道了看完我的影评 明白我在说什么吗?
不明白!?
那就对了 因为我也不明白它到底在讲些什么明明是本现代片 却有那么多诡异的武打特技打从一开始就不正常了吧哦 原来这样啊于是那排字出现时,我大笑着差点没从椅子上掉下来“献给天下的母亲”所谓的囧片就是如此吧
把標題裡的書名號去掉也可以。
因為嫌這種話太粗魯了,我很少說別人裝13,子非魚,怎麼知道魚在裝呢,所以我一般都只說很做作,就算是比較嚴肅的批評了。
可是這部電影,“明明”就是太裝了。
導演是區雪兒,一個看上去非常像T,以前專門拍MTV的女人,針對這部電影曾經放話說“別人用過的我絕對不用”。
這話騙騙那些85年之後出生的香港無知青年也就可以了。
碰巧我這幾天還在流水線地複習三十年前的日本電影,雖然看到兩眼昏花,記憶力還沒有消失,“明明”聽到電影裡用到那麼有特色的音樂,暈染的創意也別告訴我說是妳獨創的,妳“明明”就是看過深作欣二的《黑玫瑰公寓》,以為這部電影冷門到中國的普羅大眾中不至於有人能跳出來揭穿妳,所以大模大樣地跑出來裝13.就這種態度,還力撐華語電影呢,我呸!
《黑玫瑰公寓》雖然在中國是很難尋的一部電影,就連盜版鋪子上都未必淘得到,但那麼不幸大小姐我手上就有,而且還很下功夫琢磨過(我指天發誓不完全是因為田村正和的緣故),所以難免對著區雪兒大搖其頭,無論是主題的創意還是畫面的創意,都是從人家那兒借的,妳還真有臉叫囂得嘴響。
新浪上那群把寫影評當高雅的人居然還挺她——本來就已經夠窩囊的電影,偏偏還調教出這麼窩囊的看客。
不過區雪兒很聰明,借鑒就是借鑒,只要臉皮夠厚,誰也不能把抄襲這條告到入罪。
《黑玫瑰公寓》裡讓dressing queen美輪明宏去扮演顛倒眾生的女主角,(以下劇透)《明明》裡就讓聲音很女性化的張信哲去扮演一個變性女人。
《黑玫瑰公寓》裡的玫瑰最後變紅了,相愛的人死了,《明明》裡的盒子最後也被打開了,相愛的人也死了。
再加上《明明》當中用到了松竹映畫的開場音樂,那些血紅和黑玫瑰的意像,當然也可以說我在胡思亂想,不過也因此我才說這部電影拍得很窩囊。
《黑玫瑰公寓》實在是太有趣的一部電影,關於其主題最好還是不要和這部電影擺在一起說,不應該被放在一個目錄下的東西。
但是“性別覺醒”這個主題無疑是很意思的,美國人拍起來總是很激烈的,要和社會啊法律啊人心啊扯上千絲萬縷的關係,東方人就比較晦澀講究一點。
在現在這種時代,又是這麼不想走尋常路的電影,完全可以讓這一層主題破繭而出的,結果既沒有美國人那麼直白,又沒有日本人那麼天馬行空的大膽——妳倒是有本事讓周迅把張信哲那個角色順手演了,也就徹底了——這可不是在裝嘛,一副我有主題,我很深沉的樣子,其實也就跟在腹肌的部位打點陰影,把頭一揚,衣服一撕開,擺張臭臉就自以為是酷是一樣的道理——畫虎不成反類犬。
我總說題材不能說明什麼問題,就好像在六月天穿皮風衣不代表就cool是一樣的道理,也有可能是傻,用極端的題材就會產生這樣兩種效果,反正沒有平常路可以用。
像這樣拖拖拉拉的鏡頭,慢慢悠悠的節奏,故作深沉的旁白,就把這麼有意思的主題埋沒在MTV的風格之下了。
王家衛以前是學平面設計的,怎麼不見在他在電影裡用定格畫面?
為什麼拍MTV出身的導演就一定堅持要把一部電影拍成一百分鐘不間斷的MTV?
難道是內心深處還是認為MTV比較高級?
那又何必要巴巴地來拍電影?
就算是為了表現漫畫風格吧,這一招根本也已經被韓國導演用到爛了,又不像Samurai's Fiction那樣真的能夠把傳統技藝和現代審美結合起來,反而充斥著為裝13而裝13,自以為很美實際上很廢的鏡頭,總之就是在挨著鐘點換到應該轉播自由搏擊比賽的電視台時突然發現一群初學者在做瑜珈。
這部《明明》話說是中國版的《娜娜》,其實除了造型和名字像之外,關係並不大。
Nana的主題是自我,所以中島美嘉在那裡面穿件黑衣服,畫個煙熏妝,擺擺pose就可以了,演技再爛照樣有人推。
原版的Nana就是一部很生硬的電影,受歡迎應該還是托了原版漫畫,電影音樂和現下流行的中性風的福。
而中國這個MTV版的,以我這種喜歡看怪人怪事怪電影的人來說,就完全看不出有什麼特別的。
Nana裡是一個女人換過一個角度去看自己,所以名字都要用迭字的,表現“一個自己和一個自己”的意圖,在《明明》裡雖然名字也迭字的,但除了喜歡同一個男人之外就沒什麼共同之處了,所以變成一個總是穿黑色的女人看一個長得很像自己但終日穿得很鮮艷的女人。
這個兩個女人都是周迅。
我看《明明》的動力也是周迅。
我喜歡迅哥兒,是第一眼的緣分,陳凱歌給這小丫頭片子一個鏡頭,我就喜歡上了,況且跟我家小小還有幾分相似,睹人思人也是可以的。
一般是男導演就會把周迅拍得很哀怨,女導演,尤其是有些les傾向的,喜歡把她拍得很個性,我想她在les圈中大概也是什麼夢中情人之類的吧,而迅哥兒給我的感覺,恰恰是天真,看到她笑的時候,想摸摸她的大腿,叫她把自己吃胖點,她大概會把原本就很圓的眼睛撐得更大,然後傻笑。
在這部電影裡的周迅用了中島美嘉的造型(不過據說《明明》籌劃得比Nana要早,所以我就不敢說這一條是借鑒的),沒人家來得cool,但比較漂亮,就算是“我本黑暗”,那也是加了四顆糖的咖啡。
這部戲整體來說也就只要她擺擺pose,說說旁白就可以了,沒人還會想討論一部MTV裡女主角的演技吧。
可惜區雪兒不是gay,所以不能像楊凡那個色老頭一樣把吳彥祖拍得鮮美可口也就罷了,還偏要把帥哥毀滅給人看未免就太沒有美學道德了,明知吳彥祖臉上最不雕塑的就是其鼻子的弧度,非要打無數側面的特寫,果然是不會欣賞美男子。
所以另一個有“同志情人”之稱,我一直認為深諳放電之訣竅,屬於“自來電”的楊佑寧被拍成個大傻冒也就不足為奇了。
不過至少阿土還有點追求,即使是很沒創意的追求,而那個阿D(其實應該叫阿B才對)就完全是找媽媽的小蝌蚪,其濫情,其固執,全都和這部電影裡拍筷子飛起,拍水花濺起的鏡頭一樣,是沒有必要的。
只不過需要他的帥來推動情節發展而已,非要把他弄成花花公子,最後讓Nana周迅在雪地裡質問他的愛情,再因這樣一個男人死掉,是很老土的做法——這正是裝13的典型,自以為時尚的外表,空空的大腦,浮於夢想的感情,在死去前還要說無數廢話。
這部戲裡最出色的是張信哲那個包袱。
一開始我還很奇怪為什麼會找到張信哲來演黑社會老大,到影片的最後謎底揭曉時,不禁啞然,看來張信哲娘得有目共睹啊。
但是我仍然認為,既然這部電影一定要拍成一個玩弄女性的男人為了尋找一個女人,利用愛他的女人從另一個男人那裡搶到錢,結果卻發現原來被搶去錢的那個男人正是他在尋找的那個女人,而愛他的女人愛他的那部分卻在這場戰役中犧牲,只剩下自愛的那部分把原本屬於死去的自己的橙紅色系上脖頸,不再為男人流浪而顧自去飛奔,一定要拍成這種形式的話,應該讓周迅去演張信哲那個角色的,而且Nana在死的時候也應該極盡血腥才對,雖然這樣會很怪異,可能不被人接受,但這才是這個主題應該呈現的東西。
現在這樣不痛不癢地在皮毛上擺只名叫“個性”的跳蚤,命它跳舞給人看,就叫做窩囊。
硬要把窩囊說成特別,就叫裝十三。
最后还要“獻給天下的母親”未免也太一廂情願了,你以為快要母親節了,天下的母親們就飢不擇食到什麼禮物都會收的嗎?
驚喜和驚嚇之間可不只隔了一條線。
BTW:不想用我的口水误导观众啊,如楼下诸位提出的,黄头发周迅最后是又站了起来,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的时候第一反应是死了又复活的,思维比较BT吧。
直到现在我仍然认为是死了又复活的,不然这一晕有什么意义吗?
后来黑头发周迅脖子上的丝巾有什么来路吗?
我看电影的时候一直在走神,其中可能有误会吧,不过没兴趣再把电影看一遍去追究了。
还有我是正宗的大陆妹子,不是什么港澳台胞,用正体是因为习惯了。
有人嫌字密,我能做的也只有把段分分开了。
看完《明明》我崩溃了!
电影里面,周迅一个人分饰两个角色,一开始就是黑头发周迅和吴彦祖在床上浴缸里翻滚,两个人累了之后,周询问吴彦祖他最想要的是什么,吴彦祖说,想要五百万到哈尔滨(“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的升级版本)。
然后黑头发周迅就拿了一个塑料提兜,到张信哲开的赌馆那里去拿钱。
张信哲很痛快地就给她了,但黑头发周迅临走的时候,拿走了一个桃木盒子,张信哲不干了,他手下的打手开始大打出手。
黑头发周迅竟然是个侠女,手使一把算盘珠子?
乱弹一气。
这珠子威力无比,人挡杀人佛档杀佛!
在打碎了桌上玻璃杯和啤酒瓶之后,放倒了所有小喽罗,然后把养鱼的水族箱打碎,水和鱼一起流淌下来,把杀手给冲倒了。
然后黑头发周迅就跑,张信哲的打手们就追。
张信哲很洒脱地说,钱可以拿走,但盒子一定要还给我。
黑头发周迅实在逃不脱了,就把装钱的包给了门口接应的小弟,分头逃跑。
这小弟跟橄榄球运动员一样,撞翻了所有的杀手喽罗,怀揣五百万一千元一张的港币,扬长而去。
在接头的时候,忙中出错,碰上了橘红色头发的周迅,抓起她的手就跑。
杀手喽罗们就追,黑头发周迅弹起一颗算盘珠子,一家伙就把一辆汽车的轮胎给打破咯,结果这辆车挡住了杀手喽罗们,橘红色头发的周迅和小弟拿着钱跑了。
他们找到了蛇头,从香港偷渡到了上海?
然后在上海闲极无聊,踏上了去哈尔滨的列车。
碰巧的是,黑头发周迅也在这辆列车上,吴彦祖也在这辆列车上,杀手也在这辆列车上(我顶导演个肺呀)!
吴彦祖找妈妈,怎么找也找不到,最后就凭记忆中的片段,到哈尔滨去(吴彦祖在这里跟杨恭如有段上海话对白,真TMD有够十三的!
)。
在火车上,张信哲派出的杀手喽罗又给了黑头发周迅一箱500万港币的钱,结果黑头发周迅打开箱子数钱的时候,一阵毒雾从钱中散发出来,黑头发周迅晕倒在地(我也晕倒了),很快当她醒来,杀手在看完手表之后,认为黑头发周迅已经中毒,于是开始在车厢中寻找她。
黑头发周迅违背了同黑社会老大张信哲的约定,私自打开了桃木盒子,发现了一个惊天秘密!
出于嫉妒恐惧,她把盒子里的东西烧了。
中了毒的黑头发周迅在火车里奔跑,一头窜进了一个车厢,竟然是橘红头发的周迅和她的小弟,然后黑头发周迅很不负责任地将桃木盒子塞进橘红色头发周迅的手里,然后他们就跑,杀手就追,他们一头跑进一个车厢,发现了吴彦祖!
吴彦祖就和杀手对打,杀手没影了。
世界清静了!
吴彦祖和橘红色头发的周迅以及她的小弟在两根铁轨上谈判,橘红色头发周迅扑向吴彦祖问他为什么不爱她?
(原来他们两个认识)。
最后三个人打得头破血流,吴彦祖很霸道地把桃木盒子给抢走了,橘红色头发的周迅和小弟从昏迷中醒来,抱头痛哭。
吴彦祖跑到偏僻的地方在大雪中打开了盒子,发现是个空盒子。
这时,一个令所有观众毛骨悚然的画外音响起,是张信哲在读这封信,张信哲在信中承认,他是吴彦祖的妈妈!!!
我当时就崩溃了!
张信哲最后竟然宣称他是吴彦祖的妈!
变性后成为香港黑社会老大!
影片最后最最令人崩溃的,是打出一行字幕:献给所有的母亲!
这个导演,该拖出去油炸!
我昨晚上看了这电影儿,耳目为之一新啊,世界观又得到了打开。
这个电影儿主要有5大精髓,下面总结:1、在剧情上,秉承了MTV的精髓,以让你看不懂为己任。
镜头闪回好像神行百变,飘忽来去,上一秒还要找红飞机,下一秒红飞机就在跟前晃。
你要指责人家没剧情你就土了吧,这叫意识流,据说特时尚。
2、在对白上,秉承了台湾乡土连续剧的精髓,主要表现为不说人话。
比如怨女周迅对冰男吴彦祖悲愤地控诉说:“你为什么不可以爱我?
”然后就捏着小粉拳儿狂捶吴的胸脯儿,此处还有粉拳的音效:“蹦蹦蹦蹦”,影院立体环绕声,听起来倍儿棒。
3、在人物上,秉承了伦理禁忌艺术的精髓,不求逻辑但求惊吓。
著名娘娘腔张信哲首度出演慈母一角,黑道大哥原来是变性人,为了正确的性别追求,不得不泪别爱子开创了一番黑道事业;著名花样美男吴彦祖首度出演童年受创浪子一角,到处放话给痴情女们要500万去哈尔滨,原来是为了童年时妈妈的一句话。
这样弱小的心灵难道不值得广大女青年爱怜?
浪子的真情流露难道不值得催人奶下?
啧啧,难道你敢说编剧没勇气?
4、在风格上,秉承了无极、十面埋伏等大片的精髓,到处都是武侠特技,不分对象,无论场合。
像周迅作为一个现代城市女青年,兰花指儿轻轻一弹,那弹出去的塑料珠能把汽车轮胎打个对穿都还是小儿科;连一个路人甲随便折个信纸,都幻起了四道纸影儿,哦,此处也伴有音效:“chuachuachuachua”,多么敢想敢干的导演啊。
5、在效果上,秉承了恶搞片的精髓,略逊馒头绝胜大电影,有望荣登本年度恶搞片榜首。
谢幕词更是点睛之笔:“献给天下的母亲”。
要我妈这样不能体会恶搞精神的观众看了,一准儿觉得在羞辱天下的母亲,没准儿要问候导演他母亲。
可见蓄意恶搞未必成事,无心插柳柳倒成荫。
像这个电影儿,存心往情色片路子上奔,不料上帝赠以恶搞片,酷。
补充一句,配乐还不错,这倒不是反话。
《明明》这部影片是2007年度毫无争议的烂片之王 作为一部商业上完全失败的电影 在艺术上也开创了新的烂片记录 如果以海平面作为平均水准的话 那么本片就是无底深渊 如果你认为它是爱情片,它却有打斗 如果你认为它是动作片,它却有科幻 如果你认为它是科幻片,它却有现实 如果你认为它是文艺片,可它看着还挺恐怖 最后你以为你明白了,因为看到了张信哲,觉得它是个MTV 可是你最后还是没有想到,张信哲演的却是一个变性人 这部电影就是这样一步步突破了观众的心理防线 让人们绝望的知道 原来烂片还可以这么烂
是一个拍三级片的高手,拍《明明》这种片简直是浪费人才。
当然,周迅nana对阿土仔杨佑宁说:“你不要以为对我好我就会喜欢你”片刻,又好像想打动观众,但这已经不新鲜。
是在三更半夜看的《明明》。
从别人盘里拿来的,质量不怎么好。
拷的时候也曾被告知,《明明》不好看。
只是无聊便打开了,看了。
明明爱上了阿D。
阿D说,五百万、哈尔滨。
然后明明拿走了猫哥的五百万还有一个奇怪的盒子。
阿D却去了上海。
一心要帮明明的啊土错把跟明明张得一模一样的娜娜带去了上海。
然后一大群人在找阿D。
一大群人在找明明。
阿D在找他的秘密。
最后谁也没找到他们想要找的。
其实没怎么看懂这电影,甚至可以说看得很头晕。
但是某些东西却印象深刻。
关于黑色的明明。
直到腰间的黑色长发,有黑色珠子垂下的黑色围巾,黑色的短裙,黑色的双眼。
全都是黑,寂寞的绝望的不顾一切的黑。
都说这是冷艳成熟的装束,可在周迅的脸上我却看到了孩童般的稚气。
如同幼童看到了糖果便会想要,那是最原始的冲动,不加修饰,不计后果。
她会因为阿D的一句话拿走猫歌500万。
她会故意让阿土带走娜娜然后躲起来看戏。
都只因为她想。
明明戏份不多,但她一身单薄点燃了香烟的镜头却总是挥之不去。
那双空灵也空洞的黑色瞳仁。
任意妄为如她,大概是因为寂寞吧。
关于一见钟情和日久生情。
一见钟情。
电影开头明明说:“我第一次见到阿D就知道他。
”然后喧哗中近乎定格的四目对视。
最后激烈的床戏。
宿命又致命的浪漫。
轰轰烈烈。
一直处于空白混沌状态的人生在一夜之间醒过来。
一直留空的位置得到了满足。
荒废多年的轮齿在一夜之间上了链,开始了前所未有的旋转。
日久生情。
娜娜阴差阳错地被阿土拉上了先是逃走后是寻找的旅途。
阿土爱的是明明,娜娜爱的是阿D。
似平行却又相交的爱情。
两个人莫名其妙地来到上海。
娜娜说要找阿D,阿土便陪她找阿D。
哪怕那个不是明明,哪怕他们都没钱了。
就这样相互依偎着流浪。
从不曾分开。
于是有了依赖的情愫,但与爱情无关。
关于迷失。
电影里的每一个人大抵都困在迷失当中。
明明困在了跟阿D闯荡了梦里。
娜娜困在了对阿D的不肯放手离。
阿土困在了对明明(娜娜)的迷恋里。
阿D困在了缺失的母爱里。
猫哥困在了对过去的逃避里。
因为迷失,所以才会有了寻找的希望。
以为找到了,一切就水落石出从此无牵无挂。
就像是溺水的人紧紧捉住救命稻草一般,死不松手。
殊不知寻找是个无底洞,越挖越深,越深越挖,迷失还是会一路跟随着你。
这是个迷失的世界,我们都是迷失的人。
不懂得怎么去评价一部电影。
亦很少认真地研究情节错漏或者人物演技或者拍摄手法。
只是单纯地想讲一下电影给我的感受。
嗯,就这么多了。
让我想到了《苏州河》,周迅同样一人扮演两个角色同样晦涩昏暗的基调,同样悠长缓慢的情节,同样混乱的人物关系但是,起码苏州河还是比较清楚的故事情节这片。。。
容俺无语下这样一部烂片,真委屈了周迅和小吴帅哥
刚出来时宣传得厉害,明星也多,就准备看,边吃晚饭边打开,刚开头不久就觉得倒胃口没再看下去今天无聊,边看网页边继续往下看,没什么好转的印象,常常出现浪费时间没有意义的光镜头,要表达的东西也不明确,最后“献给天下的母亲”的字幕觉得很莫名其妙。。。。
没剧情可言啊,悲哀
有几句台词确实唱出我心声,对于这样一个谜一样的男人,我深有感触,就像双食记里说的那样,真的非常刺心。。。。。
越睇越无奈~
双面伊人
烂片
演员美。。
只是为了养眼
肿么 我记得看完我挺喜欢的呢,口味又偏了
片子有点囧,但是冲周迅和彦祖,打4星。想起了《苏州河》
都市武侠 其实挺不错的
超长版的MV
装逼搞砸的案例
区雪儿还是拍MV好了
烂出了水平,烂出了风格,烂出了喜庆
装精的电影 我被张信哲雷到了
看在周迅的面子上给它一个4分
迅姐的演技一样的威武```
仅限视觉
无语
虽然D吴很帅,但猫哥是他妈,这结局也太扯了吧,
周迅。娜娜——我对这名字有好感,除了谢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