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这一主题贯穿了整部剧,剧中那条鉴河,是家的河流、亲情的河流,割舍不断,血浓于水,它是苦涩也是甘甜……当我看到结尾,有一种漠然的苦涩与平静,陆保良一直苦苦追寻的亲情、团聚,到最后也没能抓住,最后挣扎来的结局是他一生最爱的两个女人的骨灰合在了一起,都融入了鉴河。
也许悲剧的开始是公义与道义的拉锯,是一个父亲不近人情地将自己奉献于公义,断送了亲情,而后来悲剧的延续是保良执着地追逐亲情,他越是追逐,却越是失去。
都说亲情是避风港,是家,是一个人的根,也同样,它是羁绊,是桎梏,又或许正是保良的性格才会使他走向一条苦涩的道路,他对亲情的这一份执著,甘愿受其牵绊也离不开家庭环境对他性格和行为上的影响,严厉的父亲让他的性格温驯内敛,从而内心偏向从姐姐和母亲这两个极具母性光环的女性角色中寻求温暖,典型的中国式家庭。
但影片的时候并不让人感到冰冷,望着夕阳照耀下的河流,他有他的侄子,又一个小家,尽管前途茫茫,但保良还是抓住了最后一丝亲情,找到了那份平静。
我想亲情是一份内心的安稳,就像血管里流淌的血液,感受不到它的存在却无时无刻温暖着身体,滋养着心脏,不至于空洞。
只是主角在追逐亲情的那份无力、无奈,似乎在诉说命运无常并非是一份过于执着的选择而是亲情本身就包含了残酷的一面,我们选择不了家庭,却要被血缘束缚在一起,似一条如血的河流,有温度,却也是血淋淋的壮烈,而在尝过这一份血缘的苦涩与残酷之后依旧奔赴其中的陆保良,我想在历经风雨后仍爱着这道河流的他,不失为一种壮烈和勇敢。
我是看了B站CUT找全篇看的,看过全剧以后我觉得男主很多落泪场面单剪出来很美,放在剧情里很无奈。
简单来说:父权压迫重男轻女思想以及缺乏沟通的家庭环境下崩溃的一家人。
男主固然是个好人,但是真的是个一事无成的好人,一个优柔寡断的好人,面对感情关系的处理和沟通都是稀碎的,除了找他姐,你看不到一点他的个人爱好,看不到他做成了任何一件事,这也源于他爹对他的压迫式教育。
他爹,为公安机关付出一生自然值得赞扬,但是面对家庭完全是一副封建大家长的嘴脸,对姐姐“你是个女孩,我不求你有多大出息”,对男主“你是男孩,男孩是我们家耀祖光宗的希望,你一定要考上公安学院,子承父业,爸爸立了一个一等功,你要立两个、三个,超过爸爸”(想你儿子死就直说……)。
在发现姐姐和卧底对象儿子的恋情时,选择一刀切的方式,不去询问为什么女儿如此着急结婚,不去开导女儿,最后还要说自己尽力了。
试问如果喜欢上对面的是男主,父亲是否会更加上心几分?
面对儿子,只有十年如一日的把自己的事业和荣耀寄托在儿子身上,丝毫不论儿子的个人喜好和心里创伤。
面对妻子,全片这位母亲百分之九十的镜头都是在厨房这真的不夸张,出事后妻子三年不和自己说话直到去世,他只会跟男主哭诉自己过得有多难,并且马上续弦……完全以自己的想法来办事,一个经典的封建家长,一个只要自己心情不好就能让全家风声鹤唳的角色。
这种完全不顾儿女个人想法的教育方式以及重男轻女的思想导致了家庭的分崩离析,造成了姐姐“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感情观与婚姻观。
也造成了男主这种啥也干不成,优柔寡断,毫无爱好被社会牵着走的性格。
全剧有很多重男轻女的台词和长辈式教育,但是并不会觉得这是编剧在认可这种观念,他只是在叙述一个有这样或者那样,再平常不过的问题的家庭,因为各种机缘巧合这些本来在很多普通家庭里可以共存的矛盾最终爆发导致崩溃的故事。
他会让我觉得这些我所不认可的台词从角色嘴里说出来是自洽的,会让我觉得这是真的会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人,每个角色都在自己的立场上逻辑自洽。
除了脸之外,没什么闪光点,没什么人格魅力的男主,真的是个普通人,现在的观众可能很难容忍这样的窝囊废男主了……有时候觉得现在大家对主角有太多完美要求了其实也没必要。
剧本塑造的每个人物都不是平面化的,并且拍出了很多“微妙的”瞬间,在友情里、爱情里、亲情里,当一段关系双方发生变化时,互相的态度,那些对接近于人性真实瞬间的描绘,我觉得制作团队是有认真观察生活的。
3-4星,可看,全片有一种莫名的悲伤基调,另外就算是拿来当世纪初人文风貌欣赏片也可以,我这种很喜欢老旧建筑的人看过瘾了。
另外虽然男主没啥人格魅力,但是真的是个好人,有一点我还是很佩服的,他真的不在乎钱,很多人嘴上经常说不在乎,其实并不是真的不在乎,他从来没说过,但是确实不在乎。
而且男主眼里属于是真有活哈哈哈哈哈,看着他一路都觉得累,才二十岁。
男主虽然蠢但罪不至此,编剧从亲情到友情到爱情,从人格从自尊从经济,全方位蹂躏男主,真的还是很惨的。
王丽坤演技很好,看着这个角色都觉得累,情绪起伏太大了,处于一个间歇式爆发情绪持续性自我内耗,看到这个角色奄奄一息活着的样子就觉得嗓子疼的状态。
男主……男主的台词功底真的太差了!
一路吃螺丝演到结尾,这一点真的得吐槽一下。
《金耳环》其实就是一个并不算复杂的寻亲故事。
少年陆保良为了完成妈妈临终的嘱托而寻找离家出走的姐姐,踏上了一条漫漫的艰辛的寻找之路。
其中没有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却充满韵味,真实感人,将人间最真切的亲情呈现。
剧中将悬疑、惊险等情节淡化处理,而更多地将家庭、亲情融会于精彩跌宕的故事中。
《金耳环》(又名《河流如血》)没有层出不穷的案情,而是着眼于呈现细腻、富于情感的生活细节,更加拉近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将比以往的海岩剧更能打动人。
这样一个反映家庭亲情、社会和谐、正义的主题,相较于远离现实生活的谍战戏、或是胡编乱造、写尽人间丑恶、权钱交易、公正失衡的情感题材电视剧而言,剧情自然更加吸引观众。
我为什么没有在十年前看到这部剧啊。
保良的爸爸,太典型了,老婆死了三个月就找新老婆。。。
果然,一个家只要没了女主人家就散了;只要有了后妈,就能立马亲爸变后爸。
海岩的剧对生活是有点观察的,只是年轻的时候看到还不懂。
等人能够看懂的时候,就不年轻了。
说实话这个世界上值得信任的男人不多,连亲爸有时候都不一定真的爱你。
电视剧的名字叫《金耳环》,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广电总局觉得片名太血腥怕观众误会是恐怖片而要求改的。
总之改的很没创意。
当时我处在一种巨大的压力下,每天脑子里都莫名其妙出现《国际歌》的调调,而且还是唐朝翻的那种摇滚腔。
但是看这部连续剧的时候,是平静的,也许剧中男主角的很多情绪切合了我的情绪,所以那时有种感同身受的切肤之痛。
因为这是一部悲剧。
主线是什么?
我看到的是一种执念毁了一个家庭,毁了所有人。
但这种执念有错吗?
爱没有错,职责也没有错。
就是这种无奈导致的悲剧让人的悲伤无处发泄,只好随着空气飘荡。
很淡,却总是挥之不去。
女儿爱上罪犯的儿子,而父亲是警察,又和罪犯是结义兄弟。
情感与职责的对立,对于一个正义感强的人来说肯定选择职责。
最后罪犯被抓了,女儿选择了丈夫,不认父亲,而母亲也因此责怪父亲,导致郁郁而终。
够惨了吗?
成年后的主人公才正式登场,片中的儿子。
这是一个新人,叫黄明,长的很帅,让我想起黄晓明,可面相上看他的年纪不可能超过后者,所以应该不会是晓明的哥哥叫做明。
这个儿子本可以顺利成长,毕竟过去的事情总会过去,但母亲的临终遗愿有寻找姐姐。
所以他为了这一执念再次摧毁了重新组建的家庭,也毁了自己可能美好的人生。
虽然他不是有意的,可现实是残酷的。
好像一切的源头都是姐姐,但她只不过在错误的时间爱上了一个人,也可以说成是爱错了人。
可她爱的时候什么都不知道,父亲因为职责不可能把一切真相都告诉她,他只能用常人无法理解的方式阻挠这段感情,可压迫越厉害往往反抗也对应着变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等姐姐明白时一切已变成事实,生米煮成熟饭,尘埃落定。
她的执念是爱了,就义无反顾。
弟弟为了寻找姐姐,自己被大学开除,导致继母和继母的孩子被枪杀,父亲和他决裂。
从前途无量掉到一无所有。
够惨了吗?
他就在这样的状态下经历了自己的感情生活。
和他有感情纠葛的有三个女人。
一个很朦胧,学校学姐,话都没说过几句,可是从眼神中可以看出爱意和关切。
弟弟在整部连续剧中都没说过喜欢这个学姐,但每次两人有所交汇时都可以看出那是一种相互吸引。
可惜很快两人地位就天上天下了,学姐依然关切,只不过爱意变成了平行线。
第二个女孩是那种很爱很爱弟弟的死缠烂打型。
可以说为了弟弟能够付出一切,但爱这个东西就是不能勉强。
你掏心掏肺的,不爱就是不爱。
况且这也是个不幸的孩子,贫穷导致的生活所迫让她心里爱一个人,可是没有物质供她坚持。
她和弟弟算是缘最长的一个,但总是被物质引发的窘迫事纠结着,没有浪漫温馨,只有纠缠不清。
自始至终,弟弟也没有爱过她。
最后一个女孩让人看了都会喜欢,是个理想中的伴侣。
漂亮、家境好、事业有成、性格温柔、单纯,最重要的是有追求纯洁爱情的理想,不像是这个物质社会的女孩。
如果弟弟没被开除,顺利的当上一个警察再认识此女孩,那绝对变成琼瑶阿姨的小说了。
可惜命运多舛的弟弟在失去所有的亲人后还是没能得到一个相爱的理想对象。
你说老天公平吗?
其实这个女孩的出现拷问的是出身背景对爱情的影响。
从她俩在一起,就不停的有人出来提醒她门当户对的重要。
条件太好就容易对条件不好的心存怀疑,老怀疑自然性格中就有了多疑。
多疑后有点风吹草动就能弄出信任危机。
说来说去,沾上物质感情就不纯粹,可你人活着就离不开基本的物质。
多矛盾呀!
我本将心向明月,可惜明月要我证明的时候,我却无可奈何。
看他们的这段感情实际是很气愤的,弟弟咋就那么没出息,人家怕什么你就非要干什么,而且好像还不是为了自己的事。
但仔细想想就发现,人不在那种温饱都解决的不彻底的环境下是无法理解那时的行为的。
超越门第之分,超越物质的爱情不是没有,但那需要一种机缘巧合和双方一致的包容耐性。
女孩父亲说要证明相信一个人,只有时间,别无他法。
可时间会消磨掉很多东西,你不知道自己要为了证明所经历的时间是长是短,有那么强烈的爱支撑吗?
爱其实是脆弱的,很多微妙的心理变化就能摧毁她。
所以,这段感情没有结果。
她没等到他摆脱钱的束缚就放弃了。
当惊涛骇浪过后,总会迎来平静。
弟弟找到了姐姐,可是她和姐夫都要进监狱。
他承担了舅舅的责任,抚养姐姐的孩子。
接着短暂的平静过后,姐姐因为患重病保外就医。
又一次面临缺钱的考验,艰难的活着等到父亲送来了钱,可姐姐还是死了。
同时,还经历了小外甥被坏人的威胁。
够惨了吗?
最后一个镜头,弟弟拉着孩子的手站在山头望向儿时成长的河流。
生活还会继续,我们却只是从中得到一种体验,本身并没有意义。
(写于2009-03-28)
像看所有海岩的故事一样,我极度压抑的看着“金耳环”,虽然当时看书版《河流如血》的时候没有感觉非常触动,至少没有《永不瞑目》那么让人心痛,但是这部电视剧,和这几个演员,在波澜不惊中演绎这一段故事之后,让我看到的,是平静的毁灭。
亲情的消蚀、友情的亵渎、爱情的变故、生命的消逝,和人性的摧残。
我不想对警察的奉献、无奈和痛苦做任何评价,在海岩的故事里,我们已经看多了这些。
是生活真的如此无奈,还是海岩一定要把这种无奈描写到极致。
父亲是爱女儿的,但是警察的职责让他无法明白的告诉女儿,她的选择将让她面临怎样的未来,于是,他变成一个不近人情的父亲,想尽办法阻止女儿走错路,可是,事情的发展没有想象的顺利,女儿不顾一切的选择了爱情,即使在知道父亲的良苦用心之后,仍然没有回头。
亲情,被毁灭了。
父亲是真的爱着女儿的,搬家前最后一眼,父亲看的是女儿的布娃娃。
母亲无法忍受失去女儿的痛苦,也不理解丈夫的无情,压抑的生活夺走了她的生命,亲情,被毁灭了。
做出这一系列选择的父亲,尽管一时功成名就,却失去了妻子、女儿,和后半生的幸福希望,一生都活在压抑和毁灭的折磨下。
人性,被摧残了。
至于友情,和所谓的义气,被二伯铺成赚取钱财的道路,被保良父亲变成获得荣誉的阶梯,被李臣和刘存亮践踏。
爱情,是所有故事发生的诱因,也是所有故事的牺牲品。
海岩故事里的男主人公无一例外的懦弱,想要得到一切,最终却失去一切;无一例外的被命运摆布,无法抗拒。
心情不好的时候看海岩的故事,会被摧残、压抑致死。
人生那么苦,那么绝望,尝尽了颠沛流浪,依然执着的拼凑已经破碎的家,付出了那么多,得到了幸福么?
而这一切又是谁造下的孽?
让陆保良一个善良无辜的人来承受?
过去的就过去了,过分的缅怀执着于过去的小幸福小团圆,就有点病态了,最终谁也得不到幸福,人要向前走,前面谁知道就没有幸福呢?
陆保良是一个善良深情的人,但也是一个性柔弱但决绝的人,幼年时父亲的高压教育和母亲的悲情阴影造成了他的这种性格缺陷,姐姐自然成了家庭温暖的符号象征,放弃了所有,并不顾一切得找寻姐姐,希望重建家庭。
家庭的人物,不是他幸福的来源,反而成为了他的精神枷锁精神鸦片。
岁月蹉跎,当他执着于此的前半生,是没有幸福和安宁可言的,而当他生命中的这些人物都一个个死光了时,当他带上小外甥时,我才依稀看到了他的人生开始迎来了新的曙光,是的,当他执着的那个家已经不存在重建的可能性了时,他才有可能去新建一个家。
祝福善良的保良不再苦情,不再颠沛。
在我妈的推荐下,我终于强制自己看完了这本书。
书的最开始,给我一种寡淡的感觉。
可能是语言风格发生了变化,我对海岩笔下这种轻描淡写、并没有强大冲击力的语言,不很感冒。
但读着读着,我已经被故事的情节所吸引。
我开始被保良的命运所牵动,我想看最后他命运的天平到底倾斜在哪一个方向。
最后保良的姐姐保珍死了之后,我的眼泪终于掉了下来。
只觉得每个人都太悲惨,都活得不尽人意。
但是说实在的,生活中又能有多少事情真的让我们满意呢?
小说又有太多现实的东西,读完整篇,仿佛自己对每个人都不太满意。
菲菲自甘堕落、保良又有点懦弱无能、姐姐执着不悟、权虎凶狠残暴……但仔细想想,生活就是在玻璃渣里找糖吃。
菲菲能给保良完整的爱,保良一步步勇敢地去追逐他想要的亲情,姐姐跟权虎之间的爱情又有让人动容的地方……其他一些灰色角色,如小乖、权三枪等,也都一直挣扎在命运的漩涡里。
命运仿佛就是明天,明天会发生什么,我们永远不会知道。
我们是去做一个平凡的人,或者是做一个伟大的人,去夺取荣耀和名誉,我们有时也不能自己做决定。
仿佛我们每个人都会被命运推着走。
似乎每个人都不太能够理解保良的爸爸。
我很心疼爸爸,他为他热爱的事业几乎付出了他生活的一切。
他忠诚、不善言辞,他为他所爱的人付出但终于不得善果,从某个层面,我觉得他是伟大的。
一个人是平凡或是伟大,我至今也不太能明白。
可是我总觉得每个人都不是平凡的,也许他不能够建立功业,但是,在他生命的旅途中,他能够为别人付出,能够给别人带来快乐和帮助,能够用心尽力地活着,能够不愧于自己,那么我认为他也算是伟大的。
太压抑了,看完这部剧,我在问自己,换做是我是陆家姐弟的父亲或者是他的儿女,我会如何?
毫无疑问,对于国家,对于党,他们确实是功臣,大功臣!
但对家人而言他们的父亲就是十足的罪人,个个都看着保良和保珍这对姐弟,认为他们可怜,可悲,但最可悲的还是全虎,只是没人在意而已,保珍的悲剧很大原因是自己造成的,这也不能全怪父亲如何!
父亲也确实可怜,真正的是大义灭亲,有苦难言!
有谁知我心!
但在我个人看来,这一切真的值得吗?
为了这个“一等功”当了这个功臣,牺牲太大了,不单单是整个家都散了,连亲情,道义和自小结拜的感情都没了,这份所谓的“荣誉”带给儿女的又有什么呢?
只能是灾难和憎恨,就算是保良的录取照顾的优待,最后也让保良想找回亲情找亲人给弄没了,虽然不是可笑,但这里面也有因果吧!
老天真的给他们家人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包括保良把全三枪招到家里来,虽说是保良的愚蠢,但这里面其实就是这份“一等功”带来的灾难!
如果真可以和剧里的角色对话,我真想问他的父亲:这一切就真的值得吗?
您就当真不后悔当年揭发他二哥一家?
为了一份荣誉,把自己能失去的一切的一切都失去了,叩心自问!
为了国家真的值得?
😩️菲菲还挺惨的
太苦了,很揪心,心痛到骨子里的一部剧,看完眼睛肿胀好几天!
我只是冲着你那脸去的,老实说剧情真把我给雷晕了。。
剧中人面对命运时的无力感特别强烈。镇远好风光。
找姐姐找到家破人亡的故事!
黃明姐姐你紅不了了
看第一集是读初中吗?至今无法忘记那些镜头,还有名字,河流如血,金耳环!
还得是老剧!
海岩对男主角的审美真的没话说,确实帅又有脆弱感
世间大事,无过于悲
男主角很符合小说中的描写
看的时候不叫河流如血叫金耳环,地方台06年晚上10点多偷播,我高三十点放学了就偷看,一集不落的竟然看完了,看过的唯一一部海岩剧,里面有黄宥明袁文康李倩王莎莎张俪王媛可姚笛,今天发现导演也是汪俊,也不知道他们在拍如懿传的时候会不会在片场聊起这部戏。是部好戏,还是青年的保良短短几年就像过了一生。当年看着时常气闷,保良父亲的自私母亲懦弱姐姐单纯而保良自己因为环境因为亲人朋友因为找姐姐遇到的人事从而被迫成长,不过是个普通人罢了,想过平静的生活却是跌宕起伏一直被动。无力又无奈。结局不好不坏,确是让我这个观众终于松了口气。这样一记好多年,如懿传聚集了三个这部戏的人,也是惊喜。
“爱情和生存相比,永远是第二位的”(男主说完“我要为钱去做不要脸的事儿了”,结果是上街乞讨了,海岩还挺幽默呢)这剧没火原因很多,制作没那么精致,有些镜头开始用抠图了。男主人设经历像刘川龙小羽潘玉龙的结合体,比较隐晦的厌女,女性角色的集体扁平。最大亮点是齐秦的片尾曲。
回忆向。海岩剧又一高峰,地方台播的时候叫《金耳环》,小说原名《河流如血》。保良的人生很坎坷,社会现实太残忍太迷乱,亲情不再,爱情友情太骨感,一切都不复温情模样。ps,主角黄明好帅。齐秦那首《河流如血》就像小说一样悲凉,循环着听,入心。
陆宝良让我从同情到厌恶这个角色,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这个角色又有不同的看法。此剧让我看了四遍,确实很好看,因为剧情对社会的描写实在太真实!还有,海岩总把主角,怎么惨怎么来!
有点捞
奇怪的好感。可能我的心里也有和陆保良一样的渴望、一样的懦弱吧
懦弱,自私,无能,窝囊的男主。
刚看到第四集,极度反感陆保良父亲。这老头不会表达,不会说话,在处理女儿恋爱婚姻的问题上简单粗暴,缺乏智慧,导致悲剧的发生。结拜兄弟倒台之后,女儿拘留期间,居然还美滋滋的给老婆买了双皮鞋,卧槽,老头还有没有一点人性。在招待所和女儿谈话时感受不到一点温情,说话语气完全是上级对下级的口气。当然了,老头不仅对亲闺女毫无感情,对儿子也是缺乏交流,天天只会检查作业,同情小陆保良在这么压抑的家庭氛围中生活,成长,这个父亲,完全就是个不负责任的父亲
海岩的原著小说我看完了,电视剧我是断断续续看的,海岩的剧一贯是将美好打破,让你看一个悲伤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