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如同Alan Shore 在对校长限制播出广播节目的陈词中提到的,现在的媒体不过是商业运作,这部片子也不过是商业的运作,即便在美国也不可能什么案子都有陪审团,什么案子的法官都会让律师那么激昂,英美法系的法庭里的沉闷也许只有去真正听审过才知道;而且片子里面充满了对美国的人道主义的宣扬,对上帝的信仰,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
什么阐述方式能够不带任何价值取向?
就是因为对人心底善念的渴望,就是因为那些处于不断需要在法律规则与自认为的实质正义之间的游弋和选择的挣扎着的法律人,我不可救药的喜欢上了这个片子让自己大客户的员工为了公众利益而反戈?
装扮成医生而告发带有危险的病患?
为获取信息而刑讯逼供的人辩护?
为同性恋人的孤单而利用民众的情绪?
为自由的吃红肉而利用法官的恋母情节?
Alan Shore & Denny Crane 是要迷失的我们的救命稻草吗?
他们那看似玩世不恭的态度,可每当夜晚降临,在那个城市高楼中的露台上,啜着美酒时那自省的、骄傲的或者略带感伤的脸,那是选择之后的平静吗?
毕业的时候没有选择作律师,觉得那种战斗的职业不适合自己,害怕自己为了当事人会不断和曾有的原则妥协,最后迷失。
没有当上法官,也稍有庆幸,以为自己可以不必为了是否收当事人的红包,是否要同流合污而焦灼。
其实,生活都是一样的,因为生活着的社会是一样的,无论如何逃避,都要作出选择。
我们会牺牲自己的工作,冒丢掉“执照”的风险,为了别人或者说为了心里的信念争斗吗?
不断的,不断的,用妥协是一种艺术来安慰自己,确一点也没有掌握妥协的艺术,只是不断的在妥协中迷失。
多么羡慕Alan Shore的游刃有余!
也只有他可以毫无顾忌的嘲笑那些道德禁忌吧,因为他实际上那样的纯真,即便偶尔是懦弱的五十步笑百步的典故,如同紧箍咒,对于质上不同的追求让我不得不不断的鄙视自己,如同半生不熟、一知半解的苦痛一样,是不是该放下了,就为每天一点一点的可能的进步法律的思辨也同样是激荡人心的一个意思换个说法,就会有那么不同!
想起《律政俏佳人》里,对亚里士多德那句“the law is the reson, free from the passion”的反思了,是的,无论什么,包括法律,都需要激情!
优秀的法律人,需要传教士的风范,因为都需要说服别人,带着对法律的信仰,因为只有信仰,才有激情
自从欧洲殖民者在美洲发现了烟草之后,这一魔力十足的植物就开始风靡全球,成为今日处处可见的香烟。
在给人带来销魂体验的同时,烟草中所含的有毒物质也极大的损害着人类的健康,包括烟民和非烟民。
在法治的社会,产生纠纷之处必然会有诉讼,烟草行业自然也不例外。
Boston Legal第5季以一场烟草诉讼案开局,的确给自己设定了一个较高的起点。
在先前的剧集中出现过的Bethany再次现身,代理一位已去世的烟民的女儿起诉烟草公司,她们与被告纠缠了6年,而且一位年老体迈的医生专家证人被法院传唤作证了13次,直到一命呜呼了案件仍无结果。
Bethany无望,求助Alan,于是一场精彩的烟草诉讼大战开始。
但是,包括神奇的Alan在内的众多所内律师都认为这是一场艰难的诉讼,即使是Crane,Poole & Schmidt这样的律所也难以把官司打下去。
烟草公司并非不可诉,而是难以起诉:时间很忙长,花费巨高昂,赢的希望很渺茫。
因此,烟草公司几乎不可诉。
总的来说,针对烟草公司的民事诉讼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困难:首先是如何证明吸烟行为和健康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
烟草是有毒的,但烟民健康受损却可以由许许多多的原因导致,而非仅仅因为吸烟。
正如Boston LegalS5E1中的案件所展示的,烟草公司的律师可以列举无数导致烟民健康受损的可能:家族遗传、工作环境、房屋可能含有的氡气、硅、铬等微量元素等等。
烟草公司的律师可以将布兰代斯诉讼法运用得如行云流水一般,如果原告难以证明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这类起诉甚至连诉前准备一关都过不了。
烟草诉讼的另一难点是诉讼双方的实力差距极大。
烟草是一个暴利行业,也是少有的公司股价和盈利同法律诉讼直接相关的行业,因此烟草公司心甘情愿的从巨额的利润中抽取很大一部分专门用于应付烟民提起的诉讼。
烟草公司可以聘请最出色的辩护律师为自己辩护,可以用金钱支持那些有利于它们的科学研究并作为自己的诉讼证据,它们想方设法将案子无限期拖延下去直至拖垮原告。
相对而言,单个的消费者的力量可以说是微乎其微,很少有人能够承受得了漫长的诉讼大战。
美国法律赋予烟民提起集体诉讼的权利,目的就在于把分散的消费者团结起来共同对付力量庞大的烟草公司,同时还利用巨额的惩罚性赔偿制度给予胜诉的消费者物质上的补偿。
剧中Alan在closing时曾经向陪审团发出强有力的质问:每个人都知道烟草是剧毒的物质,它们的作用等同于毒品,这种物质怎么能够成为合法的商品呢?
烟草公司也都在香烟的包装上印上“吸烟有害健康”的警示标语,可是香烟依然在市面上畅通无阻。
面对这一怪状,政府何在?
法律何在?
美国政府也想禁烟,曾经的烟民克林顿就有过将烟草公司斩尽杀绝的想法,可是没有法律将烟草等同于毒品,所以对这个存在了数百年的行业政府也无可奈何,这也说明烟草公司的游说政策是很有效果的。
不过美国政府并没有善罢甘休,由于政府在宣传禁烟以及应付烟草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时耗资巨大,所以美国政府想让烟草公司掏这些钱。
1999年,美国政府对烟草公司提起诉讼,要求追讨2800亿美元不法利润,并指责烟草公司有意向公众隐瞒吸烟有害的真相。
这起诉讼也拖了很多年,但最终还是仅以烟草公司支付1.6亿美元和解费了事。
当然,也有政府自己不愿意禁烟。
在目前无法彻底根除烟草行业的情况下,许多国家都通过立法强迫烟草公司在香烟包装上印刷警示标语及宣传图片,并且规定这些警示性的内容应超过包装总面积的一定比例,让消费者在购买香烟时感到恐惧。
根据全球《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规定烟草公司要“用清晰、醒目的健康警示语或图片,告知吸烟者“烟草使用的有害后果”,警示标识占据烟盒可见部分50%以上”。
中国政府是《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缔约国,理应履行条约义务。
但国家烟草专卖局却在《境内卷烟包装标识的规定》对这些条约义务视而不见,根本不加规定,直接降低了对包装的要求。
烟草局这一规定一公布就遭到了多方的反对,9月份北京的一个研讨会上各路专家一致“炮轰”这个新规定,国际控烟组织近日也向中国政府表达了反对的意见。
另外,由于各国都通过各种手段控制烟草进口,因此为了掠取利润,烟草公司鼓励走私甚至亲自组织走私已经是业内皆知的“新闻”。
2006年7月18日,英国《公共图书科学》杂志发表了《未来的关键:英美烟草公司以及中国的香烟走私》一文。
伦敦卫生及热带医学院的Kelley Lee博士和爱丁堡大学Jeff Collin博士,在分析大量英美烟草公司内部文件后认为,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英美烟草公司一直通过控制供应链(代理商和中间人)和价格来操纵向中国等地区走私香烟市场,运作方式包括设立英国的离岸公司、新加坡的保税仓库等。
据估计,世界第二大烟草商英美烟草公司每年在中国销售的香烟只有5.4%是通过合法渠道进口的,其余的都是通过走私渠道非法进入中国市场的。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香港曾经查获一笔85亿港元的香烟走私案,英美烟草(香港)有限公司出口部总裁吕健康涉嫌收受瀚国有限公司巨额商业贿赂,使用伪造的文件,将价值85亿港元的香烟走私销往中国内地和台湾等地。
但答应为政府作证的著名走私香烟分销商徐道仁却在开庭前被黑社会在新加坡杀死扔入大海之中,此案至今仍无结果。
是选择数额巨大但浑身都流淌着罪恶血液的烟草税收,还是选择无数公民的身体健康?
接下来就要看号称“企业家要流着道德的血液”的政府如何在二者之间做抉择了。
控烟、除烟之路漫漫,途中各方角力反复无常,但另外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还在于烟民自身的自我控制。
Alan刚刚还在法庭上慷慨激昂地陈述烟草的危害并声讨烟草公司的罪恶,出了法庭后,二人回到熟悉的balcony,又照常和Denny夹起精致的雪茄烟,侃侃而谈,以此结束一天劳累的工作(这个镜头很不符合禁烟的要求)。
“我们都喜欢抽这些只能在室外享受的芬芳的癌症棒,这真是个悲剧。
”
我对老人有无限的崇敬,他们智慧而平静,宽容大度,深邃似水。
有一次听周其仁演讲,如坐春风,醍醐灌顶,对身心都是极大的滋润;我喜欢看季羡林的文章,平静得就像缓缓流水,而心就浸泡在这水里,所有的感受过滤在心里,表面却没有一丝波纹。
坐在公交,或走在大街上,都可以观察到一些老人,他们雍容平淡,镇定自若,享受着生命里最后的好时光。
对于他们,美好的、苦难的都已经历,一切早已云淡风清 。
常感觉老人就该这样,空洞无物却又包罗万象。
然而,Denny Crane(美剧Boston Legal的男主角)不一样,he is old and crazy。
他执着。
他经历过最美好的,他深信自己还是这样美好;他坚持自己的原则,即便在最好的朋友面前也不求全;他纵情声色,却又痴迷于一个充满魅力的old lady--Shirley。
他癫狂。
他拿着枪到处乱跑,成天在嘴里念叨着自己的名字;他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对他们的评价熟视无睹,只要他知道——自己是对的,我还是那样优秀的Denny Crane。
然而,不管怎样,他是一个老人。
轻微的老年痴呆,逐渐吞噬着他的智慧,但他不甘心,他在杰出与癫狂之间挣扎,他与自己抗争,与年龄抗争,他要说:"The best is yet to come."将一个内心丰富,如此传奇的老人写透彻,着实是一件难事,爱之越深,越难下笔描绘,斟酌再三,姑且尝试之。
【1】A Great Lawer.Denny 作为一个律师,打赢过六千多场官司,未输一场;他是波士顿和美国律师界的传奇,铁杆的共和党人。
看Denny打官司是种享受,远比Alan长篇大段的closing要轻松得多。
Alan的close更多的是出于对美国社会现实、human nature中阴暗的揭露和摈弃,所以他需要长篇累牍来联系、渲染、夸张;而Denny对法律体系、社会大众以及当事人内心的把握,远远胜过Alan,能够不动声色扭转乾坤。
某种意义上说,Alan是个法律体系的挑战者,他总试图指责这个体系存在问题;而Denny则是操纵者,他点住法律的罩门,让它顺从自己的意愿,如庖丁解牛,四两拨千斤。
比如那两兄弟被控谋杀的案子,当所有的证据都指向兄弟俩时,Denny巧妙布局,让兄弟俩相互指控,给了陪审团reasonable doubt,判定兄弟俩中任何一人有罪,都变成了mission impossible.还有那场利用传媒的力量,Denny把他私自乱拉电网,电伤小偷的当事人,打造成当代美国的“家园守护者”,将jury pool全都洗脑,从而不战而胜。
Denny的close正如我以前所说的那样,简短而穿彻人心,这来源于生活的积累和对人性的了解。
说服别人是门艺术,相信自己则是一种拿起这门艺术的前提。
当Denny成功为那位用铁铲抡死丈夫的女士辩护完时,他撑住桌子,半天没有出去见记者。
真正的强者,总要时刻表现出自信、果敢、无畏,然而内心的脆弱、犹豫、自我怀疑,只有他们自己明白。
【2】A Lovable Man.Denny 结过六次婚,几乎每次都是一场灾难。
然而他还是那么渴望爱情,怦然心动的时候,会豪不犹豫说“Marry me".最让我感动的是,当他已经探知Bev为钱和他结婚,依然毫不犹豫地与她一起,因为他确信这些爱的感觉就如同他砰砰的心跳,真切而让人沉醉。
当Denny和Bev最后分手的时候,Bev欢迎他到夏威夷的海边山上做客,Denny说:Denny Crane就是一座山。
我被深深地震撼——即便在这个时候,他依然留恋Bev,身影又如此巍峨。
一位好友对我说:爱情没有输赢。
这句话,我最近才明白。
总有人希望自己在爱情中付出少些,这样受到的伤害就会少些,或许失去了也可以爽快地说“我不在乎!
”可这样的爱情,太多算计,太多犹豫,哪里还有敞开心扉、单纯简单的快乐?
但像Denny这样的男人不一样,一颗强大自信的心,能让他爱得惊天动地,无畏付出,即便遇人不淑,潸然离去,背影同样从容不迫,令人回味。
真男人,莫不理应如此!
当我们在感情中受到如此多的挫折,还能够这样不计回报,不顾世俗眼光,try our best,哪怕失败,也无怨无悔么?
【3】A Respectable Personage.Denny身上有些个人不能接受的毛病,他蔑视穷人,远离homosexual,sex过于随便;但这并不影响,我用另外的眼光,欣赏他身上那些可敬的优点。
他热爱自己的国家,坚持自己的信仰。
他穿上独立战争时的军装,为枪支辩护;他身着海军护卫队的制服,反对国家分裂;当他叙述老一代美国人,在二次大战的时候,如何忐忑不安,担心自己的国家灭亡,我的心也一点点被感动。
他珍惜友谊。
他不在乎其他所有人的眼光,但他care Alan。
他珍惜每天和Alan在阳台上喝whisky,品雪茄的时光;结婚的时候,他真诚希望Alan理解他爱的冲动;当别人都怀疑他是否依然杰出,他如此急切地需要Alan的信任。
事业上的成功,使得Denny如此受人尊重;生活中的小性子,则让他更为可爱。
他可以毫不犹豫地把彩蛋射向厌恶的环保主义者;他每天拿着枪,叫嚣乎南北;他为了展现sensitive的一面,在自己的面颊接上细水管,装作姗姗落泪……总觉这世上,最强大的又最脆弱的,莫不过于自己的内心——强大之处,在于他使你无所畏惧,不在乎世俗,只要自己确定;脆弱之处,在于永远敌不过那一小块温柔,被触动的时候,无处可逃。
或许老人,看多了,经历多了,越来越自我了解,自我承认,内心越来越强大,一切云淡风清。
但Denny不是,他永远有脆弱的那一小块,永远期待着下一次的美好与挑战。
当他被怀疑、遇到爱情、信仰受到动摇的时候,他会尽自己的一切力量,抓住爱情、捍卫理想;即便失败,依然巍峨雄伟——这样的温柔原本就需要极其强大的内心来支撑。
人生的乐趣,对我而言,莫过于此!
S01E01Head Cases开篇一、故事场景发生地1.Crane,Poole & schmidt律所(后文简称CPS律所)1)会议室:内部讨论、客户沟通等2)各主角办公室:客户沟通、主角间对话&balabalabalala3)走廊、休息室4)阳台2.法庭(含电梯出口至法庭的路程):当庭辩论,争取听证会、法官裁决或者评审团裁决3.其他:酒吧、度假地、各人居所等等BL以法律实践为取材内容,在场景选择上最主要是律所和法庭,基本上比较精彩的结案陈词和个性碰撞也都发生在这两个地方。
其中Denny和Alan的阳台夜话,香槟和雪茄,作为每一集的收场,亮点不断,可谓是本剧的最大的特色,没有之一。
二、本集主线开篇第一集,讲了三个案子,全部在本集内讲完,也就是都有了结果,其中两个上庭。
1.黑人女童能否在舞台剧安妮中扮演白人小女孩安妮案Alan辩护,和Brad就这个案子展开第一次较劲。
这个案子的矛盾在,私人投资方有权根据剧本要求和自己的喜好选择小演员,而按此标准黑人小女孩sarah其实连面试的机会都不该有,这个面试机会对投资方来说类似我们说的又要做婊子又要立牌坊,一早已决定小丫头不会入选,如sarah的母亲所说有面试机会而不能入选,小丫头会对自己的实力产生怀疑,而经法庭判定,入选的小姑娘实力相当,其中并无暗箱操作之嫌。
这个案子的看点在,天下的爸妈都是一样的,米国的母亲一样望女成凤到不计代价,而有一个强势母亲但心里很有主意小姑娘也都是一样的,她对alan从挑战到信任到完全满意,全部浓缩在三个表情里。
当然,本案的亮点是名人牧师的当庭演讲,米国真是一个崇拜个人演讲的国家,一场成功的演讲可以代替思考直接决定事情的走向。
这也是后来alan利用同一位名人做另一场演讲的出发点。
在这一场里我们看到米国社会对于“出其不意”(pull the rabbit out of the hat)的宽容甚至是热爱。
2.离婚丈夫阻止妻子携子移居案然后我们在这个案子里看到了米国法律的无奈。
夫妻之间承诺互供对方念完大学课程,可是丈夫在毕业找到工作之后抛妻弃子,妻子一边供自己念书一边抚养两个孩子,四年后毕业,得到的工作在另一个州,妻子想带着孩子移居但是丈夫以父亲探视权的名义阻止。
这个丈夫形象的设置,像编剧对“企业成功人士”的一个反讽,他四处留情,看见漂亮姑娘言行不经,招妓,完全不在乎自己儿子的心灵伤害,道德堪称卑劣,却不妨碍事业成功。
他没事找事,做的是损人不利己白开心干的事儿,损的还是他曾经爱过的女子。
可是,他会在法庭上掉一滴眼泪,成功让法官的同情站在他这一边。
宣判后丈夫看着绝望的妻子然后擦眼角的这个动作,对比强烈。
让我们把这个案子最为亮点的戏剧化的收场留给下文alan的人物介绍:)3.Ernie Dell要求私人侦探案这个案子穿插在剧集里,除了人物性格和故事本身以外,Ernie和Edwin一样,起到一个反衬的人物作用,衬的是Denny。
首先,Ernie不愿意别的律师哪怕是相熟多年的lori讲到底发生了什么,可见他与Denny感情之深信任之重,然后,Ernie被Denny一番真诚说辞打动,再然后,Ernie仍然不死心自己找了私家侦探得知了真相,他需要与Denny做一个决断,于是我们看到了两个Mr.Big之间的对手戏。
这个案子的看点在Denny面对Ernie两次的表现,你可以说这个老家伙很无赖,但你永远不能否认他自圆其说的本领和超强的气场,这在之后的剧集里会有强烈的呼应,Denny在说案子的时候说就算你错了你也要认为自己是对的,并且不断地说直到全世界都认为这是对的,这样你就能赢,赢就是全部。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因为感情受伤这回事,在米国,与年龄没有必然的关系。
恩哼,在之后的剧情里我们会看到Denny的受伤。
三、本集人物1.主亮相BL第一集开局如此之精彩,竟在一集的空间里完全讲清楚了主角复杂的性格和行为表现,人物之间相互映衬不断推进。
可见编剧在一开始写人物分析时对主角已经有了十分清晰地把握,每一集的故事都只是不断在验证、推进并秀出这一性格。
Denny Crane:有钱有势的胖老头,一亮相就跟性感不沾边,脑子看起来不好使,疯疯癫癫却喜欢管事儿,喜欢把sex挂在嘴边也就算了,却是真真的管不好他家老二,作为命名合伙人跟公司最大的客户的老婆上床。
与alan的酒吧谈话,与Ernie的两次交锋,侧面安排名人牧师出场,和最后的阳台夜话。
他的精明的生活哲学,可以没有理由,但是气场一定要强,直面问题,不追求意义,活在当下。
这个人物的有趣在,无论是他自己还是Alan还是剧中同事还是观众,都不能分辨他到底是真糊涂还是假糊涂;什么时候真愚又什么时候是大智若愚全权掌控;他常常荒唐莫名但是又能出其不意;他害怕衰老但是常常气场强大到你觉不出来他的害怕;他会有困惑但是总能从纠结里解放自己。
2.次亮相所谓次亮相就是,大概讲出了他们性格中的一点到两点,但是之后的剧情里会有更多。
Alan Shore:反复又看了两次之后,我认为这一集讲Alan还是应该放到次亮相里来。
首先,他的法律技巧包括他精彩的长篇结案,没有得到发挥;其次,其他性格特征只是点到为止,没有反复论证和扩展。
这些性格特征包括:在黑人女童里他表现出一种民主观,与brad打赌时有调皮和对金钱的无谓,与sally酒吧聊天时对人性的直觉把握,活学活用“rabbit” 典故的聪明等。
反复看了几遍之后,我忽然有了一种奇怪的想法,即alan用妓女勒索的法子解决上文第二个败诉的案件并非出于某种高尚的道德观,当然更不是出于对Sally的爱护,应该是同sally在酒吧一回头,看到这个坏丈夫正是在CPS律所前台出言挑衅Tara的男子,于是他出手了。
所以BL剧的精彩也在,从并不伪装什么高尚,很多事情只是出于“我高兴”,而带来的正面结果,大多只是因为顺便。
Tara:借lori的口,说出Tara的Hot,而且是nasty hot,与Ernie调情一段,验证了这一论点。
但是Tara的律师能力和气场,在这一集还没有得到发挥。
Lori:知性,可依赖。
但是在她找tara的那一节,你会看到这个漂亮的金发女律师对不按常理出牌有一种天然的偏爱,这暗伏了她爱alan的理由,以及一直不曾被正面描写的她的过去。
Brad:代表一切正面的东西,自律、行伍背景、健身、良好的职业素养等等,但在剧里有趣的作为反面出现,事实上,他不喜欢alan因为他这么努力,看起来这么好,可是姑娘们都喜欢alan更多,打赌还是较劲,出自于小男孩的嫉妒心和虚荣心。
Paul:管理者,作为Denny的威胁存在。
Sally:在本剧里工作场合,几乎所有的女律师都以深色制服为主要穿着,唯有Sally一直相对花哨,这第一反映出她的俏丽,第二也说明她与这个行业match度不够,从而说明这姑娘作为律师气场不足,但是她非常善良,她爱alan爱的更是纠结。
她更像邻家女孩而不是职业律师。
有趣的是,这些一开始看起来有些讨厌的人,慢慢都会为俺所爱上,并且理由充分。
3.反衬人物Edwin&Ernie:开篇就拍命名合伙人被逼疯,而且以一种如此戏剧化的方式,一下点出律师行业的高压,本集alan与Denny酒吧戏和阳台戏里,都提到Edwin,一个崩溃的成功律师,和Denny一样成功。
对此Denny的解释是,他没事总爱怀疑人生,所以他崩溃,咱不怀疑,咱活在当下,所以没必要害怕。
Denny害怕过吗?
他说服Ernie关于骄傲的那一段,其实是在说服自己。
四、主角感情纠葛线Alan和Sally在交往,Sally爱Alan也知道他的性格里有很多自己把握不到的地方,但是Sally完全是个偏感性的女子,她看得到与Alan的感情开局并不如意,她还是要固执的走下去,哪怕后来会伤害到自己,其实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sally在众律师中偏弱。
Brad是Sally的旧情人,他曾经离开她然后现在也不喜欢看到旧情人与别人在一起,尤其这个人他很不喜欢。
Tara在这个剧里是情商很高的女子,Alan对她的迷恋从第一集就开始了,并且也为Lori和Sally看出。
Alan看出Brad和Sally之间有过去的笑容表情,直接叫我想起他后来知道Tara跟前男友之间的纠葛的反应,同一个男人对不同的女人的感情真的是不同的啊,心寒心寒。。。
Alan和Denny的感情,俺不说友情,因为感情在这里更合适:)这两个人有一种同类的认同,然而在表现上明明大相径庭,一个是彻头彻尾的民主党,一个是坚定不移的共和党。
Alan与Denny酒吧谈话首先确认了彼此的认同,Denny通过安排名人牧师扭转Alan的案子维护他,而Alan活学活用“rabbit”典故,也恰恰说明他对Denny行为的肯定模仿与升华。
你一定要相信我本集阳台夜话时Alan说“Denny Crane”时看向Denny的眼神,不仅仅是崇敬。
五、本集闪点1.Alan第一句台词是喊Tara2.Sally听到Brad名字表情很不自然3.brad将“对不起,我们不是来这里争这一点东西”这句台词还给Alan4.坏丈夫到CPS律所前台见到Tara,Alan插嘴5.坏丈夫在法庭宣判后擦眼角的动作6.Sally将Brad带到角落想问他为什么离开7.lori与Denny阳台对话8.名人牧师演讲之后在alan耳边说“Denny Crane”9.Denny第二次与Ernie交锋说了句go ahead10.Brad在阳台夜话时出现肯定alan时脸上展的一个笑容11.Denny初见brad与之拥抱与最后阳台时完全不看brad投向他的眼神六、语言趣点1.lock and load2.hunky dory3.schmuck非常6+1,阳台夜话tomorrow,这个词是本集的中心词,Edwin没有明天,Ernie恐惧明天,黑人小女孩歌唱明天,Denny和Alan讨论明天。
这一集的阳台完全是Denny的。
终于还是忍不住将BL的大结局看了!
对于太喜欢的东西咱通常得通过适当远离欣赏的方法来永远保持其在心中无限美好与回味无穷的感觉,同时避免失望失落厌烦等一系列伴随审美疲劳而必然产生的复杂的消极情绪的萦绕!
不过还是忍不住!
曾经一度觉得第四季结尾两个老胖子穿着背带裤一起go fishing就很好了,灯火辉煌下拖曳的两个摇摇晃晃的身影,感觉这种理想的生活方式无限延伸,Denny不会继续英雄迟暮,Alan永远舌战滔滔!
属于他们的传奇永恒不倒!
排斥为了有个ending而特意去做个回归主流价值观的俗套结尾,好在Denny和Alan为逃税和免责而进行的同性间的异性恋的开放性的婚姻(这个形容词好奇怪,像女人的裹脚布又臭又长啊!
)多少还是给了咱不小的惊喜,再次惊世骇俗地挑战着我们的世俗观念,不由得要祝福这对真心相爱的soul mate!
还能有比这更好的结局吗?
给不羁的Alan任何再完美的女人去结合在我看来都是可惜的,张爱玲的名言应该改成:世上最大的悲剧莫过于一个天才的女人或男人结了婚!
可正如Denny所说,只有金钱是永恒的!
如此般的修成正果,接受得五体投地。
当然这个结尾让很多脆弱的中国人崩溃,让Denny枪击,让Shirley因恐惧而攻击,让Alan吃不下饭地讲,讲,讲!
呵呵,感觉好荣幸阿,编剧太抬举中国人了!
相比之下不由得再次佩服老美的心理素质与宽容,被调侃了整五季才将其砍掉,什么大小社会问题被攻击了个遍,也没有像咱似的在片头强烈建议不要看,羞愤哪!
当然还是有遗憾,一直热切盼望Alan和Shirley这样精彩的男人和精彩的女人怎么地至少也得搞上一两回,要不女王蜂的头衔就有点小小的名不副实拉!!
算了,万事皆全何所乐!
好事哪能让Alan都占了呢?!
嫁给了无比富有的心灵伴侣,再有个永远可望不可及的yy对象,对精神生活也许更完美呢?
偷不着的乐,呵呵。
总得来说,结尾编得要比想象中好太多。
BL这样牛X轰轰的片子是自老友记以来唯一一部让我时不时有冲动要买一套碟珍藏的美剧,也是极为少数能常看常新,充满着智慧的闪光点,值得温故回味的好东东。
记得当初一路嬉笑怒骂地跟着这帮人,不断体会着思辨的乐趣,暗叹着原来高尚的品格未必要配合虚伪的高大全形象,惊艳于价值观原来可以这样聪明地输出与颠覆,只能说心服口服。
一直到S4E17,跟着Alan的思路想到Denny终将被阿兹海默夺走,眼泪那叫一个哗哗地流,突然一震,完了,居然动感情了!
再一想,可不是早动感情了,在赞叹Alan的宅心仁厚,Denny的宽容智慧的时候,在艳羡阳台时光的时候,在封Shirley做偶像的时候!
曾经为了更好地理解,去阅读美国历史政治文化的相关书籍,也开始关注艾美奖,还把James spade 的老片阿采访阿一顿狂翻,真是帅到不行阿!
最高兴的是,看前传The Practice时发现居然可以不用字幕也能懂个七七八八了!
林林总总,为这个片儿能做的真是史无前例了,如今终于赶在还没有彻底厌倦之前完美地自我结束了,怎能让人不百感交集呢!
特此废话几句,以兹纪念!
每集末尾,Denny Crane和Alan Shore结束一天的折腾,总会衣冠楚楚地在阳台小聚,左手威士忌右手雪茄,脑子里横陈着Shirley Schmidt,分享这浮光掠影的一刻。
终于第四季的某一天,他俩若无其事地告诉我们,第五季将是最后一季了。
虽然之前听过很多传闻,可毕竟Boston Legal的剧本和演员相得益彰,要收视率有收视率,要艾美奖有艾美奖,观众缘和专业影评都很旺,怎么说砍就砍了。
据说克林顿最喜欢的两部美剧都是ABC出品,一部是Grey’s Anatomy,另一部就是Boston Legal。
震惊是徒劳的。
以后看不到Denny Crane了。
Denny Crane出场时,已经英雄迟暮,不败纪录的光环笼罩下,是个状况百出的疯老头。
结过七次婚,真爱却过尽千帆皆不是;没有子嗣,手中仅剩大把钞票和为数不多的时间。
他肆无忌惮地我行我素,不合时宜地大放厥词,竭力使一生累积的盛名变得岌岌可危,然后让别人力挽狂澜。
他支持捕杀野生鲟鱼,不理会枪支管制,打伤过三个人,只有一次是正当防卫,光因为招妓就三次坐上了被告席(有一次是被冤枉的),一把年纪还拉上Alan去报名参加海岸警卫队(可能是怀念在海军陆战队的时光),Alan明明不会游泳,头脑一热也跟着下了水……这样的人生,可以概括为荒诞。
按照惯例,功成名就之后我们应该小心呵护,或许盛名能使我们不朽。
再加上年事已高,更应该自我麻醉,假装淡定是本色。
人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还有比死亡更可怕的失忆,总要做出徒劳的反抗,可是像Denny这样用颠覆过去来成全现在,似乎得不偿失。
或者干脆把自己当做行尸走肉,是不是更稳妥。
Denny喜欢搬出疯牛病来解释所有失态之举。
医生的权威解释是,这是阿尔茨海默症,还补充说,阿尔茨海默症将会在六年内夺走Denny仅剩的理智,不过好在他抽烟酗酒纵欲,不一定能活到那个时候。
这种病又叫做老年痴呆,一针见血。
你想反抗,但是面对看不见的对手,只能束手就擒。
衰老远比陪审团和法官更难搞定,即使是打赢过六千多场官司的Denny Crane,也找不出完美的结案陈词。
何况他的思维能力在减退中。
Denny Crane七十六岁了。
他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而他不肯在荣耀里沉睡,非要证明自己能强壮到底。
孔子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既能从心所欲,又不会触到法度的雷区,那是多么自由自在的状态。
但那只是圣贤的境界。
凡人却在挣扎,沉沦,强颜欢笑中,厚着脸皮跟隔门的死神叫板。
有人说是不自量力,有人却坚信这疯狂就是对生命的极端热爱。
缺少热爱,怎能撑过一生的纷繁嘈杂,何况其中欢欣与团圆本就不多。
如果人比命运强大,战胜命运有什么可赞美的。
就是因为人性的善变与软弱,才让蚍蜉撼树的一幕如此生动,才让每一分痛苦都鲜明,可歌可泣。
阳台一直都在,传奇的Denny Crane却将一去不返。
所以,如果曾经嘉宾满座,觥筹交错,千万记得人生得意须尽欢。
最俗套的,也最经年不忘。
这样的人生,可以概括为丰盛。
至于死生契阔,我们怎么做得了主。
最初是看这部剧认识Alan的,然后又为了Alan追这部剧,越陷越深,开始寻觅Alan的过去。
无可否认,Boston Legal是一部很讨巧的片子,融合种种元素,法律、搞笑、社会现实、以及各类文化,当然,Alan更是一个很成功的角色,不完美但绝对让人喜欢,他有他的正义,有他的方法,有他特立独行的人生观。
直到看了The Practice,才真正认识到Alan不仅是一个善良并有些手段的天才律师。
或者说编剧在The Practice里想展现的不是一场喜剧,而是一种人生。
除去演员的外表和角色的个性,虽然喜欢Alan,但在看Boston Legal的时候绝不会把Alan和某些宗教形象相联系。
然而看了The Practice,(声明,这部剧几乎没有喜剧元素,与Boston Legal完全不同),Alan给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堕落的天使,或者也可以形容为徘徊在善恶边缘的魔鬼,他眼底终年不曾散去的迷雾使得这个角色充满了不为人知的神秘,让人忍不住想要看下去,想要更了解他一些。
Boston Legal里的Alan是敞亮办公室里的鬼才律师,行事即使不羁,但至少他是有所把握的,他可以很好的控制局势发展,可能这也和这部剧的轻松定位有关,尽管话题多样化,但并不沉重;而The Practice的整个基调就偏向暗色,鲜有笑容,更别想见到耍宝的台词,除去Alan的一些表现性格的台词外,不具喜剧元素,当然,注明一下,我只看过第八季,所以评论和前七季无关,值得注意的是,这部剧Alan也许戏份不是特别多,但绝对是一大亮点,比Boston Legal有过之无不及,他所表现出来的人性的矛盾是极其深邃的。
无论什么时候,哪怕微笑,Alan总有一丝阴郁藏在视线后,仿佛他能够看透别人的心,读懂一切,甚至我相信,他只需一眼就可以判断委托人的善恶,然后用他自己的天平来裁断。
他是无惧的,放肆的,不顾一切的,并非不能,而是The Practice里的他根本不想控制局面,不择手段达到目的,他不计后果,无论将要付出什么,似乎Alan从来都不曾顾忌。
相比之下,Boston Legal里的他要保守的多,或许是Denny的友谊让他有所牵绊,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地是,The Practice里的Alan是疯狂的,病态的,他渴望感情但害怕被人理解,寂寞却逃避人群,像极了迷失在凡间的天使,换了规则的世界他猝不及防,也像极追逐正义的魔鬼,善与恶在心底撕扯,难以找到一个绝对的平衡点。
James Spader不愧是靠大荧幕成名的影帝,把一部电视剧诠释得意义非凡,就凭这点,艾美奖绝对非他莫属。
这一集赢都赢在结案陈词,很精彩。
印象比较深刻Sally在Closing时讲的一个故事:大约是十五岁的时候,有一天我在厨房,我的狗狗Fred跑进来,嘴里叼着一只死兔子,邻居的宠物,我以为是Fred闯的祸。
如果被知道它杀了他们的宠物,动物管制就会来人把它捉走。
于是我拿走兔子,在水槽里冲洗干净,用吹风机吹干,让它看起来白白的,毛绒绒的,然后我偷偷溜进邻居后院,把它放回笼里,希望他们觉得兔子是自然死亡。
那天晚上,我父母来到我房间,他们告诉我邻居的兔子三天前死了,他们把它埋在树丛里,居然有个疯子把兔子挖出来,洗干净又放回笼子里去了。
我当时就觉得,真相可以比虚构更离奇,让人难以置信。
这个case,一个有抢劫和入室行窃前科的人抢走过路妇人钱包,被现场拍了照证据确凿,但他说当时误以为那个钱包是自己的,并拿出自己与之完全一样的钱包来作证。
陪审团本来没有谁相信这是个匪夷所思的误会,于是Sally说了那个很funny的故事,引得陪审团一笑,最后商定合理置疑,无罪释放。
Boston Legal里就充满了许多这样有意思的结局。
当然,这个closing是Allen教给她的,在她毫无头绪和把握的时候。
Pull the rabbit out of your hat..“从帽子里掏出只兔子来”,英文寓意另辟蹊径,出其不意,无中生有。
在毫无希望的情况下,对陪审团讲故事,不管什么故事,有趣就好,只要逗乐陪审团,等到够火候的时候,就把故事和案子联系起来,不管多牵强多可笑,然后请求陪审团放人,for god knows what reason, 他们往往真会照办。
A good story may be your rabbit(机会)。
所幸这一招她用得真好,若是给我,我不晓得怎么用。
Sally 是新人,这是她接的第一个案子。
在庭上她紧张,生硬,犹豫,并且,一点也不强硬自信,该反对的时候不知道如何反应,回击,对接下来怎样打也毫无头绪。
让我想起Tara 的第一场官司也是这样(The Practice. S8E10),有点赶鸭子上架般被动,漏洞百出。
她甚至在证人作证时忍不住笑场,之后又无比抱歉。
最后她们仍然打赢了官司,很专业。
谁都有第一次,从新手做起,都有站上一个新舞台的怯场慌张,缺乏信心经验。
有没有人给你机会,有没有人教你技巧,自己又是否能战胜恐惧?
职业女性的tough和aggressive原来都是这么修炼来的,有时候,你不容自己感情作祟。
一个“炼”字,万般精彩风光,背后冷暖自知。
But I still don’t know if I have conquered the fear in my heart after years.Allen的那个案子是关于职场中的性骚扰,美国人很较真,离职后那么久,还要为此对簿公堂,要个清清白白。
Sexual harassment,现在很普遍了,好像也都有专为保护女性的法规,不过在我们这儿为此大动干戈的例子甚少。
身边有不少女朋友也有此遭遇,不胜其烦顶多咬牙切齿却敢怒不敢言,若是真的闹去打官司,我不知道会是怎样的结果?
一个法律的灰色地带,不好介定。
这里Allen看似赢了,赔偿却比预计差好远,他的对手并不很强大,是个精神自控有问题的前女友。
他心软,不肯针对她的弱点击败她,留有余地,反被她占了上风。
最后她充满挑衅地扬眉一笑。
谁能把委托人的利益放在高于其它,谁不留情,谁理智专业,谁就赢了。
很可惜,Allen天性对女人和弱势人怜香惜玉,“Out of compulsive curiosity, I always befriend my most colorful ex-girlfriends.”总不肯雪上加霜落井下石,输给她,倒觉得自己做了件善事。
但不可否认,她的结案陈词咄咄逼人,很有水准。
Allen: - Some people simply cannot let go. You love a person so desperately, you perhaps, lose sight of reason, and you begin to act unreasonably, perhaps out of control, even. It's possible Daniel Ralston have no control over his behavior. Maybe he truly couldn't stop pursuing Wendy Moore. Maybe he had to keep calling, had to schedule those lunches, had to seemingly stalk her, if you will. He was in love with her. People in love lose their grip. But what's at issue here is her state of mind, her mental state. Not Mr. Ralston's state of mind, but Wendy's. Was she reasonably upset by this relentless pursuit? She's a married woman with a family trying to salvage her marriage, and her boss keeps calling, keeps coming, and keeps propositioning her. The fact that she once loved this man only makes it worse, more difficult. What choice did she really have but to leave? Maybe that was his plan all the time. He knew he couldn't fire her. Maybe that was his psychological game, where the only thing that she could really do in the end was get in her car and drive off. He created a hostile working environment with repeated, unwelcomed sexual advances, ladies and gentlemen. That is prima facie classic sexual harassment. 这就是最典型的,证据确凿的性骚扰。
Council: -Love happens in the workplace all the time. In fact, it's where most affairs start, most relationships. It happens. So do breakups. As a woman, I am offended by the onslaught of these lawsuits. As neutral as the language may be, sexual harassment law is gender biased it exists to protect women. It feeds into the perception that women are weaker than. It goes all the way back to common law, where women were denied the right to enter into contracts because we lacked mental capacity. Today's harassment law is designed to protect us from sexual banter in the workplace because we just can't take it. I can take it. Can you? Can you? Do we really need to cleanse the workplace of all sexual expression, so it'll be safe for us? These laws treat us as if we were either psychologically or emotionally impaired, and I'm sick of it. Are some cases legitimate? Absolutely. But here, this woman is a grownup. She entered into an adult, consensual relationship with her boss. It ended, perhaps bumpy. He's hurt, he's still in love, so she sues. She wasn't fired. She's a college-educated vice-president of a brokerage firm. She's 34 years old. She's a professional. She's here today to tell you that she can't stick up for herself. She is here today trying to take advantage of a law, that declares women to be the weaker sex. Not for me, ladies and gentlemen. I wouldn't have gotten in my car and driven off. I'd have sooner driven over him. Let's treat these people, both of them... as if they were grownups.谁打动陪审团,谁就赢了,好像法官一般不会推翻陪审团的裁决。
中国现在好像正在试行陪审团制度,不知什么时候,我们国家才会有这么好玩,人性化的庭审。
Besides,Denny的案子不值一提,出场了他的儿子,just not in blood。
值得一提的是,Denny是一个除了有趣并且伟峨的男人,温柔智慧强大。
这样的老人,我不曾见过。
原谅我词穷。
两位男主人公分别来自两党,坚持各自的人生观和信仰,对社会问题有着各自的理解,甚至在一些问题上水火不容,但是依然不妨碍他们互相支持并终结连理。
美国式的幽默,喜剧结尾又透着一点点哀伤。
老祖宗说“徒法不足以自行”,本剧以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为支撑,却不局限于法律,它所透露的信息,让我窥视了整个美国社会的一角,真实的人性与生活。
我见识了繁华社会里的穷人,饥饿而麻木的啃噬同伴遗骸的乞丐;挣扎虚伪的富人,为了子女考入名校不择手段;心理崩溃的职场人,含冤几十年的复仇者,信仰各异的人们……繁杂的看不清真与伪,善与恶。
而主人公亦穷其一生探讨思考,即便答案可能无解。
比起某些动不动搬出白宫、华盛顿的美剧,此剧不过是“地方戏”,而三人律所再牛,最后也逃不过红楼梦式的结尾,引人唏嘘。
翻来覆去的来看,《BL》还是深深打动了我,一个囿于国内某法学院一方天井的我,这才是真实的美国,英美法的实际运行。
alan与mad cow,几乎是美国政治和社会生活的缩影,而不仅仅是法律界。
alan代表着年轻的新生贵族,对这个国家的制度和运行有自己的怀疑和思考,而不仅仅是无条件的拥护,即使他对很多问题依然困惑而无力。
他同情弱势群体,反感政府的一味强硬,具有儒雅而非暴力的处世态度,雅痞式的生活格调,在很多时候尽管力图掩饰还是感到无奈和孤独,对denny有如对师长的依恋和掏心置腹的友谊;而denny透露出时光洗脸而经久不衰的“联邦党人”习气,自豪而乐天知命,很多时候不经意间给予了alan最需要的安全感和支持,精神上和案件的法律技术上。
denny更加传统,爱国而激进,说话做事不考虑后果,因为在他看来一切后果都能轻易收拾。
可以说,denny在一切事情上都是极度自信的,除了一件事mad cow问题,他的死穴啊。
这种友谊,不是如胶似漆的密不可分,而是由两个独立体紧靠在一起,中间有个窄窄的距离,——大概就是阳台上两个沙发之间的那个距离,是二人对彼此不同信仰的尊重,但是同样是那两个雷打不动的沙发,保证了他们依旧是世界上距离最近的朋友。
美国式的友谊,理性与感性交织在一起,互相支持甚或激辩但不生分,近在咫尺也不失自我的一种微妙境界。
爱国激进而支持战争、枪械、死刑,说话不忌口种族性别等各种“禁区”的denny,一个典型的共和党老铁杆,虽然自大但是还是很man很man,透出宝刀不老的硬汉味道;而民主党人alan,是个反战而崇尚自由蔑视权贵的新一代雅痞。
言不由衷的他,总是被他的眼睛出卖。
我一直以为看一个人要看他的眼睛,denny的眼中除了自信就是对mad cow的恐惧,还有看到美女就色色的变心心眼,无他;而alan的眼中游移着太多太多情愫,质疑政府和它的官员没商量,质疑司法制度本身和正义之所在,质疑爱与感情,思索什么是友谊,追求与逃避,困惑与忧虑……太多太多杂七杂八的想法在他脑中转动,只有在和denny阳台对话时才有孩子气的平静。
两党之迥异,但让我怀疑在美国的巨大政治舞台上,根本就是一出大戏,甲胜乙败,只是一种策略或者大的“表演”,从未殊死斗争过,你方唱罢我登场,二者之间有一个安全距离,但至少这个距离比他们离世界上其他任何力量都更近,仍是最近的“朋友”,而这种矛盾的交融,就形成了美国。
To be honest,James Spader在前传The practice里面比在Boston Legal里面漂亮多了……怎么说呢,虽然确实比以前明显老了,但至少没有胖成个球,BL(Boston Legal)到了Season 5James胖的那简直是红果果的杯具……William Shatner同志,乃负有一定的责任啊……I stray from the point……就算如此,我还是认为Alan Shore在BL里面比在TP(The practice)里幸福多了……Let‘s start from beginning.《波士顿法律》(Boston Legal)是ABC剧集《The Practice》的衍生剧集,主要内容乃是讲诉Alan Shore在Crane,Poole&Schmidt事务所工作期间经历的各式各样的古怪离奇却又无比现实的案子and由这些案子所带出的律师道德,人类社会道德与法律的冲突、整合,这部片所指出的问题边缘而主流重要的是十分尖锐,直指矛盾的中心,但在某种程度上这部片却又无比的理想主义,那些与现实的擦边球有时打出的不同结果让人能够感受到主创编剧David E•Kelley大魔王对现实的调戏,而这些戏耍的桥段有更多是出于无奈(←和政治取向不同)。
当然,除了层出不穷的案子和政治言论,美剧里面少不了的乃是感情戏,主角Alan Shore和他最好的朋友也就是剧里男二号CPS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名字在墙上排第一的Denny Crane同学虽然因为性格原因两人表达方式不一,但两人都是不折不扣的大男子主义支持者,兴趣就是抽烟喝酒物化女人,所以两人都有不同时期的女友,最大不同应该是Alan的女友一般只能给他自己带来麻烦,Denny的却基本上都是能威胁到公司的颠覆性人物……本片最主要的感情线其实集中在Alan和Denny之间德友情上,这两个人物基本上可以说是本片最明显的政治标杆,Alan Shore的政治倾向在于民主党,而Denny Crane乃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共和党人。
虽然政治取向常常会让两人争执一番甚至大打出手(拿彩弹枪互射……不得不说那是Alan最出格的一次……Denny这个共和党倒是经常拿枪到处射人……),但并不影响两个人的感情,每集最后,Alan和Denny的阳台时间总是能让我们看到这两人对本集案子的一些看法和watch each other’s back的坚定感情。
说到这儿不免些题外话。
前面这几段着实把我憋惨了,我很少写文章没有用上腐的眼光,因为似我这种懒人也就只有巨大的爱才能将我对到写评论推荐片子的地步(何况这片还写了两次……前一次被网页吃掉了……),但在说到这两个人的感情的时候,我真的不想YY,不是YY有罪,而是这两个异性恋男人之间的爱着实已经超越了我所见过的所有爱情,让所有的BG、BL、GL都黯然失色,我意图告诉所有人这两个人的爱能够相濡以沫至死不渝,却又怕我解释不了他们的爱不是台湾电视剧里那些爱恨情仇。
他们能够把爱升华,不是腐,不是同人女的YY,是红果果的摆在那里的爱,但也无关爱情、也无关男男之爱,也不是简单的友情,对于他们来说那只是单纯的在他需要的时候站在对方身边就算是警察罪犯法官女人政治暴力疾病愤怒争执甚至是忘却甚至是神也不能动摇他站在他身边的信念,直到死亡把他们分开。
(←唉……我又穷摇了……)Alan Shore: Let no man tear asunder.Denny Crane: Till death do us apart.真的要对主创大魔王David E•Kelley致以敬意,不光感谢他创造了Boston Legal这部充满讽刺揶揄政治倾向大男子主义物化女性嘲笑政府无视规则鄙视生活才华横溢发人深思却又娱乐性极强(←会笑死人)的作品,还要谢谢他让我看到了什么叫做Noble的爱情。
饰演Alan Shore的James Spader和饰演Denny Crane的William Shatner都分别因为自己的角色获得了N次Emmy Awards,是唯二因为在不同剧集里面饰演同个角色而获得多次Emmy Awards的两人,除了看这两只活宝在剧里面插混打科,剧里面还有很多个性十足的角色,我最喜欢的女性是本剧的女王蜂,另一事务所创始合伙人Shirley Schmidt,女王殿下气势十足,是第一季时调来镇压Denny的,是Denny自称的“The One”,Alan和Denny还为了她举行摔跤比赛……(结果Alan被四秒秒杀……)可见女王十足,除了Shirley,第一季时与Alan一起从TP到BL的律师助理Sally也是我很喜欢的女性角色,她是少数能够触及到Alan内心深处的女性之一,可惜很快消失了。
(这也是BL一大特色……剧中人物经常无疾而终,谁让CPS事务所实在是太大了呢……)片中亮点很多,每季必有的化装舞会总是能surprise到所有人,Alan和Denny的火烈鸟装,Paul的爱因斯坦,Brad和Coho的Buzz实在搞笑到不行,细节中又流露出这个事务所的Geek固然多,但是Geek多到一个程度……嘛……那正常人才是怪人吧……2008年12月8日,Boston Legal结束了Season 5最后两集的播放,这部五季共101集的剧集在Fans不舍的注视下完结,令人欣慰的是Boston Legal没有像很多剧集一样没有结尾,这部在第五季开头就知道要被砍的剧集给了我们一个最完整的也是让所有人大跌眼镜却又发自内心微笑的结局,也是DEK大魔王在Boston Legal中给我们最后最好的礼物。
口才不错。第一季最后的死刑行刑吓到我了,遂不准备往下看。
四星半。很多时候看起来像穿了身西服嘴巴巨贱的流氓,但是人人都爱Alan Shore,他那条三寸不烂之舌真的可以扭转乾坤,偶尔正义感的样子魅力无极限。Lori是金发大美妞,从头到尾都喜欢。最后一集看的微难受但感觉很真实
因为辩论的缘故接触到这部剧,从此深深爱上。。。虽然那时已经认识到律师并不是想象中香港律政片里面的那样能够侃侃而谈为自由正义而战,但是仍不可避免地痴迷律师这一职业,也许也间接影响了我去读法双的决定吧。。。不知为何此剧结束后却再没见过两位主演的身影。。。
最好看的美剧 思维过山车
每集都很精彩,戛纳影帝詹姆斯·斯派德演技不是盖的
演得好做作
和傲骨贤妻,还有傲骨之战不是一个层次的。我是来看case和trial的,不是来看男主撩这个,撩那个的。
感觉这部剧没那么神。但是Alan放浪形骸,无情尖酸的背后,其实内心正直善良重情谊。很难说喜欢他,但是却容易被他吸引。其实很想看Brad的感情线啊,正经的有些可爱。最后一集结束的有些仓促啊。
Shore本来挺有意思的,后来越拍越意识形态化……
Allen:理想中的蓝颜知己。Shirley:我愿成为这样的女人。Brad:既见君子,云胡不喜。Sarah&Jerry Espenson:半成宝器。Danny:让人说他什么好呢。。。
看过几集,可能本人素质太差,看不下去。。。
精彩到无与伦比!做梦都想变成Alen Shore
老男人丹尼还真是真性情~~;Shirley还真是风华绝代~~;Alan还真是老辣~~
没怎么认真看 有点不负责
Alan迷人。至今看过最好的法律剧。
就还挺讨厌过于自我的法庭桥段,即使是在美国,这样上法庭也是要被法官乱棍打死的好吗。
前面真的好好笑,很多地方都被逗得笑出声。已经发福,脸肿成馒头的James spider...依旧让我疯狂心动。不那么专业的法律剧,感觉他们对待案子都像儿戏似的,但很多时候,在结案陈词时,或是交叉问询时,又能直观的感受到专业人士的魅力。但是这部剧真的非常男性向...很多地方真的很讽刺,这些律师一边帮客户处理职场性骚扰的案子,一边又实实在在的对身边的女同事做出各种行动和言语上的骚扰。
不管别人如何推崇这部剧,我还是感觉一般。倒不是说主角不精彩,而是说没有像样的绿叶来衬托。绿叶不可爱,鲜花再艳也枉然。
多年以前看的,看了不到一季,没有看下去~可能不是学这个专业的,实在不感兴趣吧。。。
女性角色各有特色,男的嘛-看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