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北京远郊农村人,电影中那些自然环境艰苦,房租建设简陋等的条件虽说没有经历过,但从小到大发生在我身边的变化,也是肉眼可见的。
从小时候三天两头停电,冬天防寒靠生扛,吃水要用压水机,到现在的农村家家户户安装了暖气,甚至每家厕所都用上了抽水马桶。
这是我亲眼见到的。
而在我没有见到的地方,这部电影就成了全国脱贫攻坚的缩影。
今年一直在说中国已经摆脱了绝对贫困,通过这部纪录片,多少也让我了解了国家的政策和方法。
而第一书记们,就是国家和百姓们的最基础的过度和纽带。
看之前知道是纪录片,可是没想到能看的这么有激情,好像从第一个镜头开始,就一直是高潮。
简直就是和平年代的抗战纪录片,而这次的敌人,是贫穷。
面对工作进展困难和群众的不理解,他们最常说的一句话好像都是:只要真心实意去为百姓做事,他们一定会明白的。
胜利的和牺牲了的第一书记们,也都是和平年代的英雄。
只可惜电影时长有限,影片太短,发生在中国各个角落的,千千万万的第一书记奋斗在“前线”的故事,意犹未尽。
有幸参加了盗梦观影团组织的电影《我们是第一书记》的首映礼 出品人兼制片人张苗、制片人魏骅、导演任杰以及尼辖宗措村驻村第一书记旺青罗布映后来到现场 与大家分享了这部新闻纪实电影任导说了这样一句话:“有人为我们遮风挡雨 有人为我们拼命 我们都不能把他记录下来 是我们的失责” 我想这应该就是这部影片的初心吧张苗总说:“这份初心我们对他有经济上的承担能力”任杰导演在被问及拍摄困难时这样说到:“今天我们不谈困难 谈一谈信念吧 因为困难是说不完的”问镜头下的真实性时他这样回答“大家是跟书记一起在战场上玩过命的”尼辖宗措的意思是:向着太阳生活 旺青罗布说:这是一段职责所在的工作经历最后的这句话:“山里的野花年年都开 它不是开给人看的 有人没人看它都会开”送给我们每一个暗自发光的平凡人吧
每次在电影院哭都会被官博捕捉到😂
R.I.P
这就是活生生的人啊,没有剧本,不用演技,更无需华丽的词藻,伟大自在其中……感谢他们以这样的身份播撒温暖、种植希望,让我明白知识的作用并非只是利己,也包含着美好的带动……百姓的善良淳朴必能感受到书记的善意,放眼望去,多么和谐,连风景都变得秀丽……不考虑金钱的作品真的很伟大,因为它全然的纯粹,丝毫不掺杂妥协……点滴日常让人感动、真情流露消融冰雪,原来净化心灵如此简单!
“去了才知道什么叫万水千山,干了才知道什么叫道阻且长。
”映后本片第一位书记旺青罗布坦言,本来只是想剪成一个类似于某抖音的片子,帮助提高销量,想不到就被搬上了大荧幕。
而导演也在说创作过程中会问能不能在融媒体的时代,把我们的新闻搬到大荧幕,能不能去真的为我们的父老乡亲做一些实事。
虽然片中穿插了很多音乐,但是片尾却没有音乐,让看完这些感人事迹的我们得意调整下自己的心态,思索自己能做些什么。
其实比较打动我的是本片将更多的镜头给了当地的脱贫攻坚的农民,而背景音是我们的一位位可亲可敬的第一书记。
在他们眼里,羊的事比天大、教育是斩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这些没有停留在口号上,而是真实得做出了实绩。
第三个故事里的第一书记说完“农民对土地是有感情的,这都不是钱的事儿”之后,俯身拿了粮食。
正是他们的舍小家为大家,牢记自己的初心使命,才能有我们更广大人民群众的好日子。
“如果有一天孩子问我们这些美好从何而来,我会给他讲这些奉献的故事。
”值得再刷一遍。
纪录片的方式来回顾这一代人的奉献,村子里有村长也有书记,但为什么凭书记的力量去推动这一些,支持他的是信仰的力量,笔者身边有任第一书记的,也有朋友的单位出镜,切身的体会更加深了对影片的理解。
在地域维度上、民族维度、内容维度上进行了选取,挑选了四个故事,从养殖扶贫、种植扶贫、教育扶贫、异地搬迁扶贫各种方式,人实现了最终的历史价值最后进行了升华,大大的讲话摆在最后。
可谓是前赴后继,更有直接牺牲在了岗位之上,教会了观众更多的做人的道理,并没有办法去实际亲临那个环境,没办法了解到所处的那个状态,纪录片的跟拍方式,所有人入镜之时全都佩戴了党徽,难能可贵,D的作用并不是停留在口号之上,新时代的战场,并不一定是宏伟的“大国重器”或者是激烈的“红海行动”、“长津湖”,脱贫攻坚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面对的敌人是自己也是恶劣的环境。
《我们是第一书记》是以新闻素材依托电影模式融合创作出的大作品,以"第一书记"为引,让我们看到了在奋斗在一线,脱贫攻坚的第一书记们的事迹!
据说这个影片耗时三年拍摄完成,幕后拍摄团队深入拍摄多个地点,其中就有海拔4300米西藏定日县旺青罗布为当地贫困分散的村名成立合作社,让大家都加入集体养高原最"壮"的羊,村名对于书记说事,都有着不同顾虑和质疑,书记都是耐心的答疑解惑,攻破村名的顾虑。
书记带领村民用凝聚团队的力量一一攻破平日里遇到问题,攻破难题后过渡成稳定发展,现村民都有保障的收入,不再是单打独斗个体!
每一个村名都展现出一张朴实无华,开心快乐,真挚的笑脸!
影片中还讲诉了四川的布拖县,那里的书记提到:村里的孩子教育是第一重点,对待逃学学生要零容忍,一定要孩子们好好读书,学到知识,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像这样奔赴在脱贫攻坚工作的书记们有很多,他们用实际出现在全国在帮需要脱贫的地方,用切身实际的行动脱贫,根据当地民生设定脱贫方案,解决贫困问题!
在一线做脱贫工作的基层领导们的事迹,我们只能看的到一小部分,在全国各地,许多大众看不到村落还有许多的"第一书记"正在攻破脱贫工作,致敬我们国的"第一书记们"!
希望大家在12月3日抽空去电影院支持这部正能量,让人民群众受益的电影!
导演任杰说:“山里的花不在乎你是否看它 是否欣赏它,明年春天也一定会如期开放”第一书记就是开在山里的花,在没有镜头没有人了解他们的时候,他们正在全国各地做出贡献,超过1800位第一书记牺牲,看到他们没法回家过年,看到他们为了留守儿童过生日却不能回家陪伴自己的孩子,看到母亲受伤也只能在窗外路过……他们是第一书记,是人民的书记,脱贫攻坚不是一句空话,而且他们用青春,用生命书写的奋斗出来的。
当片尾《奉献》出来时,真的眼泪一直往下掉,都是以凡人之躯比肩神明,“总有人为你而来”,很幸运我们有他们。
🎈前言这是一部没有演员、没有脚本、没有旁白、只有真实故事的影片,以叙事的方式讲述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英雄们。
可能影片的类型决定了它并不是合家欢电影,不是商业片,甚至可能上座率不高、票房没有达到预想,但今天看完这部电影,我真的认为这部电影值得一看!
一起走进那些脱贫英雄们的故事。
(含剧透)🎈泪点每一个故事都有泪点。
1⃣第一个故事,第一书记同村民与在外读书的村民女儿视频聊天报喜,那天正值父亲节,当村民女儿脱口而出的父亲节快乐,父亲泪蒙的双眼;2⃣第二个故事,彝族的孩子向大山呼喊自己的理想,第一书记不愿谈论母亲的“记不得”;3⃣第三个故事,盲人父亲说“我有两个女儿,我要为他们活下去”。
因搬迁至城里,有许多的不适,但为了孩子,他学习了盲人按摩并开了一家盲人按摩馆;4⃣第四个故事,长期在外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奋斗的母亲春节回家与孩子相聚,当孩子被问到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孩子说妈妈是脱贫工作,妈妈一下子泪崩。
(这里有个小彩蛋,在后续主创分享会有提到,之前摄制组一直有多次询问女儿“妈妈的工作是什么”,女儿一直不愿回答,或许女儿的心里有些许不理解与小小的抱怨,但春节的那句回答让妈妈知道女儿理解了她。
)5⃣对于我而言,最感动的反而是没有用大篇幅描述,仅在影片的ending提到的黄文秀书记。
在影片的开头,当我得知这部影片的背景是脱贫攻坚战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黄文秀书记。
犹记得当年看《榜样2》,她是唯一一位未出席的英雄,没人会想到在这么恶劣的天气下,她会开车去工作的地方,不幸在途中遇到山洪殉职。
当时那个视频给了我很大的震撼,而且黄文秀书记才年仅三十,可以说她的一生是献给了脱贫事业。
♥️小小感悟所有的第一书记真的是用他们的行动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做实事。
他们长久坚持下来的动力,我想源于他们的信仰。
正是这份信仰,凝聚了成千上万脱贫攻坚英雄们的血汗,故而打赢了脱贫攻坚战 。
♦️彩蛋影片ending的感谢名单中,共有1800+人。
但在🎥拍摄之初,仅1200+人的名单。
但随着🎥的拍摄,越来越多的名单送上来,经过筛选后,最终呈现了这1800+人的名单。
可以看到,有许许多多的名字上打了黑框,他们都是在脱贫攻坚战中付出鲜血的英雄们。
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有这么多黑框的名单。
最后,致信仰的强大💞
第一次看纪录片的首映,没有失望。
这部影片可以让更多的人关注山区和其他贫困地区真实的生活状态,更好的呼吁更多人的关注扶贫,启发更多的人: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力量让社会更好,让国家更好。
看的过程中就忍不住为第一书记们的机智与负责赞叹,很佩服他们能用自己的力量帮助并改变着贫困人的环境与人生,正能量的纪录片!
这个世界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我们的一切幸福生活的背后都是那些默默付出的平凡英雄在负重前行,我很喜欢这一类的作品。
致敬先辈烈士的英勇牺牲,也致敬现当代的时代楷模。
可能很多不太了解的人还不知道“第一书记”这个词的意思,第一书记,指从各级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后备干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优秀人员和以往因年龄原因从领导岗位上调整下来、尚未退休的干部中选派到村(一般为软弱涣散村和贫困村)担任党组织负责人的党员。
也就是说,第一书记都是在比较贫困,条件很艰苦的村庄工作的,他们的贡献对于我们全民脱贫奔小康的发展道路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这个纪录片,绝对值得一看。
象中的西藏是那种家家都有牦牛,然后住在暖和的房子里面的。但是看完西藏篇,书记为了大家的小羊西藏啊多冷穿着棉袄,守了一夜,怕小羊熬不住也怕狼了。这些看起来有点原始的画面,就像西藏给我的感觉一样,强烈而纯粹的美好。如村名的意思:向着太阳生活,有这样为他们而来为他们付出的书记,太阳的温暖会照耀在每个人身上吧。
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
用新闻式视角,带来一场不同于以往的观影体验,突然有种想去支教的冲动🧘🏻♀️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就是一部宣传片必须要给最低分儿。我理解不了你们为什么对他的评分那么高。如果说对这个事情有什么感动的话,只能说这个事儿是个人都会这么干,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一般人都会这么做。
蛮值得一看的...除去跟拍树典型这些因素,取材叙事蛮有技巧的...展示了贫困这个定义的多层次性,即使以经济角度来说也是...像第一个故事的藏区,城市几百块的一顿饭是对方一个月收入...再考虑后面省运费的5000块的事,这基本就是不财政补助倾斜就不可能的事情...易地扶贫的也是,注意里面叙述的一个细节,就是提到村民怕被骗不信任的的时候说了是因为以前工作没做好,这个能联想的就太多了...藏区开始的敌对拒绝意识也是另外一个方向的问题...整片其实也隐约提到了这个扶贫方式的可持续性问题,尤其在人员流动之后带来的落差/贫富差距可能是后面更主要要解决的..."所以有乡村振兴续集"...至于里面对人物个人家庭因素和宏大叙事矛盾的宣传角度问题..."换成西式个追求个人价值实现就没问题了"...
影像表达上很赞!!内容深度上囿于篇幅有所限制,但很动人!是一堂很生动的思政课!
抢救一下,捞一捞良心电影
死在这条路上可比为浪漫至死不渝浪漫多了。
My people my devotion 脱贫攻坚的精神力量很好通过电影传递了,小家与大家之间的权衡,总会有妥协 让步 与牺牲,黑白镜头,过去现在,贫困与希望,新华社的真实感也展示的挺好。
第一个故事的摄影是可以的
想先说说这部电影的出品人兼制片人,张苗苗总,圈内大佬,曾经在北文操盘过《战狼2》和《流浪地球》,还有像《你好,李焕英》《我不是药神》,再早之前还是索尼的中国区高级总监引进发行了007系列,《功夫》等,可以说是站在行业顶端的狩猎者。如今北文没落,拉着团队出来成立精彩影业单干,上来推出的这部主旋律电影实在让我有些大跌眼镜,所谓新闻纪录片,也太新闻了,而且背景音乐也太满太吵了,好好的故事完全无法共情,找的导演也是一个广告导演,完全没有电影长片的经验,整个呈现简直可以用灾难形容,映后交流也是一副比较装逼的样子,不讨喜。不过最近苗总的另外一部则异常火爆,《雄狮少年》简直要截胡《误杀2》的感觉,和这部电影比起来,真的是一个天一个地。很好奇苗总这样携顶级制片宣发资源的人离开大公司后会有怎样的后续表现。
首先先感谢B站的活动让我能有幸赶上全国首映。导演是个很真诚的人,包括出品人,那些为了脱贫攻坚战一线的书记们工作人员们,甚至献上生命的那些可爱的可敬的人们,你们很棒很伟大,感谢。
其实片子取材内容没有那么突出主题,就好像把一篇信息稿拍出来而已。
致敬🫡
做书记真不是件容易事
只是对电影的评价,与片中辛苦的人无关
看了前两个故事挺好的,后面就有点煽情和凑合了。不过倒是真的因为这个片子了解了什么是第一书记,之前不太明白,也不知道是干啥的。我最开始想看的原因是前段时间看TVB那个《无穷之路》,对扶贫题材感兴趣……只不过对比一下,这个就差点意思了。
乡村扶贫纪实节目,四个地方:西藏定日、四川布拖、黑龙江拜泉、贵州望谟。
脱贫攻坚工作永远不是一句空话,不是靠说努力啊奋斗啊实现的,而且用深度思考、身心参与、长期关注,用心智能力和责任感以及所有人所有资源共同努力的结果,不容易,真不容易!向第一书记们致敬!他们是新时代的英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