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部电影只剩下特效的时候,那就肯定是一部烂片了。
这是我评价电影的一个标准,今天用来衡量这部《the last witch hunter》也完全可以。
个人比较喜欢玄幻类的电影的,如harry potter,the lord of the rings, hobbit,pirates of the Caribbean等等。
这类的电影总能给人无尽的想象,让人畅游在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中,这也是我看电影的一个原因之一。
夺人眼球的特效、光芒万丈的主人公、恢弘庞大的故事背景是这类电影共同的元素。
但是这类的电影一般是无法获得影评人特别是奥斯卡影评人的喜爱的,因为这一类的电影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缺点——剧情简单,一般来说都是正义历经千辛万苦最终战胜邪恶。
但是只要具有上述的三个优点,一般就能称得上是一部好电影了。
看完电影让我们记忆最深的一般就是主角了,如harry potter中的harry,指环王中帅气逼人的精灵国王和王子、白袍巫师甘道夫更不用说加勒比海盗中的杰克船长了。
但是看完这部电影我却对男主角没有什么印象,整部剧似乎只有在最后的时候笑了一下,其余都是板着脸。
这样的人物形象刻画有些失败。
我除了知道他活了800年之外,甚至不知道他有什么NB的技能。
个人觉得这是此电影最失败的地方。
其次就故事背景,个人觉得在电影中同时安排好现代社会与魔法社会是很难的,很容易产生突兀感,有些时候也逻辑不清。
我觉得对于这种情况把我最好的就是harry potter了,魔法社会与现实社会既有冲突也有联系,而且也很自然,但是这部电影看着就很让人费解。
而且很多东西没有解释清楚啊,如恶魔猎人是怎么来的?
巫师又是怎么产生的?
最后就是剧情了,对于最后第37任多兰的反水我表示很难理解。
完全没有必要,也没有对剧情产生任何的作用,而且逻辑有问题啊?
多兰拿一把枪就把一个巫师给控制住了,那还要巫师猎人干什么?
除此之外,剧中还掺了写盗墓空间的东西,男主角的妻子还孩子的出现也完全没有必要。
真的,这部电影只有特效了。
我坚持着看了80多分钟,实在忍不了了。
果断弃片。
剧情:开始的时候是大的争斗场面,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一阵乱七八糟的砍砍杀杀。
女巫的造型也是让人无力吐槽,那丑陋的样子,不是干尸吗…不是骷髅吗…不然也是鬼啊…跟心里的巫师模样差着十万八千里啊!
恶心、让人起鸡皮疙瘩倒是真的…有些情节转的硬、硬、硬!
除了硬还是硬!
不知道咋回事儿就突然转场了,可问题是,你转场可以,总有个剧情衔接、烘托气氛啥的吧,可是除了突然,还是突然,没什么内容可言。
在一些情节交代上,有些地方太笼统、笼统、笼统,这剧一不专心,就跟不上趟了…(懵B了,言多必失!
言多必失!
言多必失!
长点心吧!
写东西的心情全没了……)不写了。
这剧跟我八字不合……
说句实在话,别看这部电影在国外的风评一般,但个人还是比较期待,因为小弟对西方恶魔学、神秘传说这类作品是非常偏爱的,《最后的巫师猎人》是西方巫师为蓝本,并在片中塑造了一个类似独行侠般的主角,这个故事模式同样是俺喜欢的类型,比如《地狱神探》、《再生侠》、《范海辛》、《地狱男爵》等作品,都是在西方恶魔或传说体系之下,诞生的具有强大魅力的角色,是小弟比较中意的角色定位。
在此前提之下,也汇成了对《最后的巫师猎人》的期待。
而随着该片在国内的公映,下面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部电影是否值得推荐。
巫师、法师和女巫在西方的魔法体系中,巫师一直以来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提起巫师,很多人联系到女巫,其实是有点片面。
巫师英文名wizard或Sorcerer,其实就是施魔法的人的通称,其出现非常早,都是上古时代的人们对大自然和恐怖现象不甚了解的情况下诞生的职业。
巫师古代多为人祈福或祭祀,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巫师这个称谓也渐渐的随着巫术派系的分化被其他称谓所替代,比如中国古代源自道教的观星师——钦天监,西方德鲁伊教派的萨满,吉普赛文化中的占星师,埃及文化中的祭司等等,其实他们笼统的都可以称为巫师。
在如今,随着奇幻作品的兴盛,又出现了非常流行的魔法师或法师,其实本质也是一样的,都是源自各自文化特定的产物,与老祖先巫师也有不同的地方(比如法师就是单纯使用魔法,而巫师不仅仅会使用魔法,更会包括诅咒、祭祀等等多种技能),但都是一脉相承的。
总而言之,对于不太熟悉西方魔法体系的东方观众来说,会对本片产生差异化的理解,但《最后的巫师猎人》的英文名确确实实是The Last Witch Hunter,Witch特指女巫。
女巫特指那些使用黑魔法的女性巫师,是贬义词。
但在电影中,女巫大多只是作为最终BOSS出现,电影里其实塑造了一整套巫师体系,有正义也有邪恶之分,只是没有充分展开(据说本片要拍摄三部曲,不知道首部北美票房不佳能否令该片接着拍下去,以便可以将世界观构架更大一些)。
因此这部电影中文译名假如翻译成《最后的法师猎人》没准会更受关注,毕竟如今RPG游戏这么火,法师的知名度要比巫师高很多。
超自然原创世界观模板作为如今少有的原创世界观作品,本片没有任何原著或漫画IP作为支持,电影塑造了一个别出心裁的世界观,片中塑造了一个存在于世界阴暗面、不为人知的超自然巫师世界。
法力无边的巫师与人类签订停战协议,并遁身于当代世界和人类社会中,为了维护这个平衡体系,出现一个类似于人类与巫师之间的国际警察的机构的组织叫做圣斧会,用于保护巫师正当权利,惩罚邪恶巫师。
电影的故事如其他动作的模式相仿,从几起神秘犯罪事件作为开篇,一点一点循序渐进的牵扯出幕后的阴谋一个超强的BOSS准备复活征服世界。
这个设定有些眼熟,没错,正是《黑衣人》,本片只不过将外星人换成了巫师,圣斧会相当于黑超特警组织,而故事模式也与后者类似,其实西方不少涉及到神秘学或虚构人类社会与超自然力量共存中的作品中大多都是这类故事,比如《地狱男爵》《地狱神探》《黑夜传说》等等,故事模式都很类似。
因此而言,《最后的巫师猎人》这个故事并不新鲜,但属于一个“好瓶子”,正因为这个模式经典,才会源源不断的装入“新酒”。
且经历了这么多次的演练,故事体系对于好莱坞电影人来说也是轻车熟路,所以该片的故事俗套但讲的顺风顺水,毫不拖沓。
魅影奇侠类角色设定而且这些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点,各自都具备了一个非常有魅力的主角,用主角与众不同的特质来撑起整个世界观和故事构架,比如《黑衣人》中的嬉皮笑脸不守规矩的J,《地狱神探》中的颓废英雄康斯坦丁,《地狱男爵》里满嘴俏皮话随时会变成恶魔的地狱神探,本片也是如此,范·迪塞尔饰演的巫师猎人,一个存活了800多年的“老不死”。
该角色的魅力在于哪里呢?
并不是他永生不死,像金刚狼那样可以无线自愈,而是角色定位与演员自身形象定位之间的差异感。
众所周知,范·迪塞尔贵为动作片大咖,一身腱子肉,典型的硬汉形象。
但在片中这位却是个优柔寡断、立场不坚定的人。
造成他这般田地的都在于他的心魔。
孤独的活了几个世纪,空有一身本领,史上最强大的战士,却只能目睹妻儿被杀,这个噩梦随着他不死的生涯伴随至永远,导致了其柔弱的性格,虽然战斗力爆表,但抵挡不住敌人的心理战。
这就属于角色的魅力,但问题也出在这里,电影太倚重角色的个人效应了,反倒出现了差池。
因为范·迪塞尔本身就是个动作明星,打斗才是招牌,让他演这类低沉消极的角色,不至于大材小用,反正也是没有“因材施教”,而且其本身B级片属性太重,这个戏他撑不起来。
看看《地狱神探》什么样,就知道本片与后者的差距,完全在于角色这个flag没有“竖起来”,这里面有剧作对角色刻画的问题,也要演员定位的问题,没准换个人演就不是这样了可以参考独孤求败什么样,这位就是什么样。
但个人感觉,范·迪塞尔在片中更像ACT游戏《战神》里的奎托斯,一直希望《战神》出电影版,而当下影坛范·迪塞尔也是奎托斯的最佳扮演者(个人是这么觉得),没想到在《最后的巫师猎人》中,这个模式倒是先预演了一遍。
游戏二次元奎托斯至于电影的打斗场面,不再多说,且说道游戏,电影无论特效还是艺术指导,都很有游戏风格。
包括地牢中的大怪兽,大BOSS变身之后的形象,坏巫师类似回城卷轴一般的能力,在看片的时候,脑子里一直在过,这是《巫师3》的梗、这是《暗黑破坏神》的噱头,这段特别像《战神》等等,总之非常二次元。
同时还要说到设定方面,片中在巫师世界种种设定上并没有展开,这一点是非常遗憾的。
比如片中巫师的能力属性,其中有会操作金粉巫师,明显是炼金术师;也有使用奇幻植物为能力的女巫,明显是德鲁伊;最后大BOSS也是木系女巫,还有操作天气的元素系巫师,而女主角是精神控制系,在片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正好用来让主角摆脱心魔等等。
这些设定在片中有很多地方展示,但在片中没有进一步探究,甚为可惜。
因此假如该片有续集,希望在这方面能够强化一些。
综上,个人认为《最后的巫师猎人》绝非《第七子》、《十三浪人》、《屠魔武士》等不入流的奇幻片之样,而是一部值得一看的魔幻动作片。
推荐给那些喜欢孤胆奇侠类作品和西方神秘学文化的观众,片中有些口味比较重,在这个放寒假的时期,不太建议孩子们观看,大女巫的形象就够人喝一壶得了。
<图片1><图片2><图片3><图片4><图片5><图片6><图片7><图片8>
当初在影院看到电影海报,范儿爷的装束像极了著名游戏《巫师3》中的杰洛特。
由于之前给游戏杂志做过关于游戏改编电影的专题,《巫师3》大热之时还给游戏网站做过专门的《巫师3》专栏,加上早就在游戏中拜倒在杰洛特的疤痕、长剑和皮裤之下,看到这样的名字和海报还是忍不住期待了一下。
作为自己独特的观影小洁癖,一般在观影之前不会去搜集太多关于电影的资料。
除了面对某些电影铺天盖地的微博宣传或是微信软文推广,毕竟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很多时候人们都被迫接受着无数的碎片信息。
然而对比来看,《最后的巫师猎人》并没有采用铺天盖地的宣传方式,好在这样保住了我小心灵中的那一丢丢期待。
否则这样的片子除了范儿爷能作为噱头来吸引票房,还是非常容易被错过的。
看完片子,我只想大呼一句万万没想到,万星人们看到这一定忍不住想跟着哼一句世界真奇妙吧。
(哈哈,你中招了,奸笑脸。
)不过说来电影也很奇妙。
片中虽然与《巫师》游戏有诸多相似元素,比如装扮,比如女巫形象,比如片中不断提到以及男主使用的药粉之外,真是和游戏半点关系都没有。
整个片子贯穿了无数老梗,就像片中活了八百多年的男主一样老。
先说说男主活了八百多年这件事。
早在《这个男人来自地球》中就用过了。
如果说这个电影不算那么大众,当看到范儿爷这个中年大叔对着一个外表看起来比他大好多的老年人叫“kid”的时候,突然出现了都教授对着他的好友叫年轻人的既视感。
除了和都敏俊西这个小鲜肉比,范儿爷俨然是个中年大叔,可是还是忍不住会串戏到《来自星星的你》。
串来串去就会开始YY这个电影中到底会不会出现像千颂伊这样的暴力女友。
索性编剧还残存了一丝理智,毕竟像范儿爷这样的肌肉男,铁汉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想要再找个暴力女友即使铁汉再柔情画风也是会有一些不符的。
于是就出现了范儿爷在无数电影中所用的配搭那样的女孩子。
虽然起初看起来有些小太妹,预想两人也不太可能在一起。
然后范儿爷酷炫拽屌的说“我谁也不相信”。
万万没想到,奇幻电影中也是有霸道总裁的身影啊。
最后在妹子的死缠烂打和利用自己如精灵般的能力还是赢得了男神的心。
话说感情戏真是少之又少,也没什么可八。
再说故事主线剧情,也是明明看着不是傻白甜的英雄主角却被周围所有人欺骗,最后因为最亲密的好友出状况发现真相,奋起反击的故事,最后当然是功成身就,从此脱离背叛自己的组织,带上男友,女友自由飞翔。
片中反派的戏份实在是太少了,从头到尾都是俨然正气,导致矛盾冲突不够激烈。
也许是导演想从老套中找回一丝新意,或是在坚硬黑暗中找到一丝温暖小清新,片中反复出现梦境,而梦境的开始总是阳光下打着光晕的画面。
如果是自己在家快进看片儿一不小心直接跳到这一幕,会不自觉地以为是某个小清新的美拍视频。
还有一层一层的梦境,难道最近《盗梦空间》在圈儿里放出了要拍续集的消息?
近期这样的梗真是反复被用,同档期的《神探夏洛克》与该片不谋而合,真的不想看两次让人头晕的场面。
不过好在《最后的巫师猎人》整个故事架构要比夏洛克有逻辑也清晰许多。
片尾导演大概还是没有抵挡住范儿爷的《速7》魔法,补了一个飙车急转镜头,唉,又串戏了。
老归老,片子整个大杂烩在一起还算有些看头。
打斗场面、惊险镜头力度不够十足却也可圈可点。
最后说一句,范儿爷这样的肌肉猛男、中年大叔就安安静静的冷面就好,像傻白甜少年一样对着镜头傻笑还是算了吧,画面太美我不敢看。
《最后的巫师猎人》这个电影名,不是按中文习惯翻译的,所以容易被误读,以为是具有巫师身份的猎人,除非是特别熟悉欧洲史的人,但不能这么要求观众。
电影英文原名是The Last Witch Hunter,其中Witch是名词词性,翻成《最后的猎巫人》更好一点。
另一个问题,Witch指的是女巫,但因为传说中的女巫群体中不乏男性,所以以女巫传说为根基的这部电影里,Witch这个词可以不分男女。
“女巫”这个词,本身就蕴含着多重含义,可以是故事里邪恶的会用巫术的人,也指在科学不发达的时代,那些不被理解的有知识和技术的女性。
在欧洲历史上,就有过为了宗教服务,把魔幻与现实混为一谈的“女巫审判”,其实是基督教对异教徒的一种异端审问。
从1480年延续到1780年的迫害“女巫”恶潮,席卷欧洲300年。
良家妇女一旦被诬为“女巫”,立刻被斩首示众,然后焚烧尸体,刀下冤鬼多得难以统计,绝大多数被处死的所谓“女巫”都是无辜的女性。
这是欧洲中世纪历史以及人类文明史上黑暗的一章。
《最后的巫师猎人》里要猎杀的女巫指的是含义的第一层,邪恶的会用巫术的那拨人。
同类题材,以前也有过尼古拉斯.凯奇的《女巫季节》,虽然在国内有点影响,但最终也没有掀起太大风浪,只是记得有这么部影片而已,而范.迪塞尔演的《最后的巫师猎人》,精彩得让人起身叫好。
其实常看电影的观众都看出来,《最后的巫师猎人》的每一步都是好莱坞商业片经典套路,但不得不承认,这样的模式确实好看,尤其在特效、摄影、演技等各方面都到位的情况下。
影片一开始便出现猎人和女巫之间的冲突,为后面的故事情节展开做好铺垫,通过紧张刺激的开场吸引了观众的关注。
主线是一个历经800年生命长河的英雄(猎人),在科技发达的今天,独当一面,孤身与邪恶势力(女巫)展开殊死搏斗,最终拯救了世界。
在主要的剧情展开过程中,出现若干个小的冲突以丰富整个电影,比如小巫师的作乱,英雄(猎人)的心理波动,英雄(猎人)和邪恶势力(女巫)之间的悬疑情节,以及自己人的背叛,不可或缺的美女青睐,同时还有各种特异功能(魔法),甚至还隐含有都教授的时间跨越,阅尽人间百态,影片还特别透露,英雄(猎人)和拿破仑、希特勒、斯大林都是好朋友。
相比之前的巫师题材影视作品,《最后的巫师猎人》这样一个包含悬疑、动作、魔幻,甚至穿越等多种元素的电影,在想像空间上也大了很多,所以在内容上也会很容易吸引到观众。
整部电影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想像空间,可以让后期的续集更加精彩。
而且,现代科技的发展,同样也是提供了更强大和丰富的技术手段,只要你能够想得出来,就完全可以实现。
我们可以设想下一集是怎样的。
比如说,很多电影中的英雄总是要有一笔大的资金支持,才能够去购置各种炫酷的装备,去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而我们的英雄(猎人)经历了800年那么长的时间,随随便便买点地,留点拿破仑、希特勒或是斯大林的东西,这钱就花不完啊,起码地球得有一半有资产吧,资金支持还用说吗?
想在火星上和女巫来场生死决斗都没问题!
再有,800年的时间就是一种穿越,而本片中的女一号克洛伊还可以带人入梦,穿越中的穿越。
而现代意识和800年前意识的冲突及融合,也是可以继续发挥想象力的一个点。
当然,克洛伊的身份会不会让她被争夺或策反,也是个疑点。
各种魔法,没错,不管是放蛊、咒诅、秘密仪式、书符等黑魔法,还是塔罗、梦游、占星术,这也是各种想像力尽情发挥的空间,大招放出来不怕多。
最关键的,当然是一颗把猎人的生命与女巫的邪恶永久联结在一起的心脏,给了续集无限的想像空间,也必将是下一集争夺的核心。
《最后的巫师猎人》被高科技和魔幻同时武装了,如此提供的想象空间将比007和“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系列的科幻电影和《哈利波特》、《指环王》等魔幻电影更大。
现在的《最后的巫师猎人》,已经有迪塞尔这样的实力派名星,有令人震撼的电影特效,紧张刺激的情节,聪明善良的巫师美女……影片余震还在,观众已经开始期待下一集了,至少我是。
近几年来,好莱坞孜孜不倦地批量生产一部又一部奇幻片,每年总要有那么几部来刷刷脸。
可除了《指环王》、《哈利波特》、《霍比特人》等少数的比较成功之外,其他充斥在银幕上的魔幻片只有两种,一种是看了留不下什么印象,另一种就是根本不值得一看。
《最后的女巫猎人》属于前一种,因为看完这部电影,除了范·迪赛尔从《速度与激情》系列贯彻到这部影片的模式化的表演方式,我们实在记不得还有什么可以值得说道的。
美国制造了一个又一个假想敌,好莱坞也在虚构化的影像世界中意淫出来一个个敌人,于是他们杀吸血鬼,杀狼人。
吸血鬼和狼人被杀光以后,他们终于要向女巫下手了。
《最后的女巫猎人》只是一部平庸的奇幻电影,故事虽偶有波澜,总体上却是乏善可陈;画面质感不强,缺乏一种精致;特效中规中矩,尚且合格的流水线作业。
范·迪塞尔把赛车手的言行举止照搬照抄到了女巫猎人身上,虽无太大违和感,却也没什么新鲜感。
好的演员分为两种,一种是演什么像什么,一种是演什么都像自己,范·迪赛尔属于后一种。
当然,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还是不能混淆的,范·迪塞尔演什么都像自己,也并不说明他就是个优秀的演员,至少现在只是一个优秀的电影明星而已。
值得注意的是,《最后的女巫猎人》有湖南电广传媒的投资,再联想到去年同样是1月15日上映的《第七子:降魔之战》有中影的投资,不知道国内的影视公司为什么总是好这口,不知道是根本没有投资眼光,还是好项目人家好莱坞懒得理你,我情愿相信后者。
但不管怎样,这或许是我们唯一能够缩小和好莱坞差距的一条道路,因为我们已经开始向好莱坞输出烂片了。
在一个暴风骤雨即将到来的中午看了电影,看电影的时候满怀期待,以为会看到肌肉男对战各类邪恶女巫,铁与火与咒语满屏乱飞,震撼我全家。
看完之后,哈?
这就完了?
大女巫800年复活一回就是为了帮猎人找到真爱?
谢谢你啊,大女巫,给了我永生,再给我一个真心爱人······所以这个电影根本不是讲猎人和女巫的战争,而是一个活了800年的男人怎么把妹的恋爱故事。
这么一想,所有怒给电影打2星的人是不是心理平衡了?
我不平衡,我浪费我宝贵的人生中2小时,结果却看了一个披着猎巫皮的爱情电影······有点扫兴····
2016年1月4日,《最后的巫师猎人》即将上映。
要正确打开这部黑暗华丽掉星星的魔幻电影,一定要从范迪塞尔和时尚时尚最时尚的韩磊大叔那首“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说起来。
《向天再借五百年》唱得是雍正皇帝。
长生不老是一个美好的祈愿,如果知道屠魔可以再活五百年,他肯定会为了江山社稷把山海经里的神兽都从山里拖出来给屠了。
这首歌在《最后的巫师猎人》里变成了现实。
然而最初得到不死之身,Kaulder是不接受的。
这种无可奈何的自嘲感贯穿影片前半部分,形成一种老男人特有的味道。
范迪塞尔饰演的Kaulder出生在比雍正皇帝远古一百倍的年月,不仅丢了妻儿,还被女巫诅咒,你必须要带着伤痛永远在地球上开跑车,沉浸在痛苦里,永远都死不掉,不服气你来打我啊,说完女巫就假死了。
女巫做了一个绝顶聪明的选择,把自己的生命存放在正义一方的心脏里,并把敌人设置为不死之身,再也不用担心自己被杀掉。
而这么重要的事情,主角一定被蒙在鼓里。
这一下,战局就从对殴变成了持久战——没人希望可怜的Kaulder死,他也真的死不了,他死不了,巫婆自然就能继续活下去,不仅如此,还要放出一堆魔虫,把人类都干掉。
本片最大亮点就在大于等于500年这个时间跨度上,它始于巫婆的诡计,改变了揍巫婆这件事的套路,成就了人类现代城市与中古邪魔架构共存的视觉奇观。
正方Kaulder的不死人生活得精彩极了,为了控制人族和巫族的种族冲突,范迪塞尔陪着斧头帮这个外交组织行动了五百年不止,这导致他不仅会法术,有神器,还对人类的各种自然科学、应用科技弄得门清儿,从炼金时代的金木水火土到现代的气象学无缝对接,形同在看科学演进史,比魔幻更科幻。
反方巫族都是现代巫师,不穿黑袍,不用魔棒,身份也融入了人类的世界,害人的花样充满想象,两方对垒让人想起《黑衣人》里特警秘密潜入,满街去捉易容的偷渡外星人:法术不仅可以收拾不法巫师的蠕虫意面餐厅,也可以用来拯救坏天气里遭遇空难的飞机。
于此同时,死亡梦境行走也是本片一大亮点。
如果梦境中死亡,现实中也会得到一样的下场,这使得影片的危险升级。
dream walker的介入让影片再多一层视觉空间。
在梦境里,Kaulder直面自己的痛苦,也找到了事情的真相。
这两件事的影响下,Kaulder决心与邪恶同归于尽,完成使命,终结自己孤独的命运。
主题曲《paint it black》以沉吟的女中音铺垫出幽远神秘的气氛,沉稳的现代旋律又把时代感拉到近在咫尺,唱尽了阅尽繁华无归处的Kaulder内心的孤独痛苦,也道出了一个永生者对于世界的希望。
这部电影的情怀色彩升腾起来。
一身机车皮衣奔走在梦境里呼唤Kaulder的dream walk来自哥特范儿十足的异族酒吧,却在为了两个种族的和平而拯救敌人,最后还爱上他,有些追味摇滚时代爱与和平的气息。
不得不说我认为片头还是特别惊艳的,太过期待后续了。
有几个疑问吧,大女巫给了斯考特永生诅咒说是为了自己不死,她就不怕自己心脏被摧毁了么?
还有女巫复生在那树上在那杀不死斯考特么?
难道是因为斯考特手里有枪?
那枪连个卫兵都解决不了。
新上任这个多兰怎么感觉好搞笑。
最后更是,费劲吧啦女巫复活了,死的太简单了,她手下都还折腾挺久呢,没见她使什么厉害的巫术。
还有就是西方奇幻和中国古代那个观念一样,就是认为人的意志思想都在心脏上。
后半截有些差,应该到不了四星。
我就是想知道女巫的心脏最后有没有妥善的处理了?感觉好像没有,因为还有第二部!
「You breed like rats. You put stone on top of stone and then live in your own filth. You are trespassers on our world. This is why I created the Plague.」
演员阵容很不错,只是电影综合质量太差,扑了。……扑到什么程度呢,除了2个主演,什么剧情都不记得了。
奇幻版的速度与激情!我说迪塞尔你演个奇幻还开跑车作甚,中间其实有段质量还可以,最后给人的感觉就像经费不足草草收尾一样,蛇头蛇尾,演技主要靠阿尔弗雷德)
hjj
年度烂片呵呵嗒
唉。聲音很好~~~故事太弱了。
看到女主的脸就想说you know nothing Jon Snow...
特效不错,音乐不错,老范不错,女孩子很可爱。一个本来可以养三五年粉丝不成问题的电视剧剧本大纲,为了老范的文艺追求做成了一小时四十来分钟的大片。
挺好看啊,怎么分这么低?感觉跟第一次看黑衣人一样,很愉快~区别是剧情简单,节奏超级快,期待有续集!
有我偶像就是好电影~更何况是巫师题材~之前的科幻系列就很赞~
范·迪塞尔表现依然坚挺,整个电影节奏非常紧凑,女主角也不错,不明白为什么分数这么低
拍那么细 完全可以拍长片
面瘫的演技,莫名的反转,菜鸟的boss,真是一团大别扭
虽然是爆米花片,但巫女题材我还蛮喜欢的。
比星际传奇差远
演员太烂
恶心 一分钟弃
一次又一次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动作片夜景不能太多
不行不行,太恶心太恐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