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看<<基督山伯爵>>,发现名著牛掰果然是有他的道理的,大仲马的构思太棒了。
全片无尿点,高潮迭起,是“不起的盖茨比”“肖申克的救赎”“悲惨世界”的联合加强本。
观影时,情不自禁想到宗教以及各种宗教相同点,无论是佛教还是基督教,都教会人要有信仰,要以德报怨,或是看淡恩仇,四大皆空,或是用爱来感化一切,冤冤相报何时了啊。
但知易行难。
若是你在被坑被出卖的场景,你会如何处理,会淡然坦然以德报怨么?
电影结尾,基督山伯爵也放弃了仇恨。
那一个坚强有力的拥抱,也阐述了完美人生的几大要素,幸福的家人,你爱的人爱你,一个忠诚无比的兄弟,淡然的心境还有知识,就够了。
从一系列角色中,我突然发现,人生选择多多,交友则是谨慎为好。
而生活,多点顺其自然,少点名利场的追求,反而更有安全感。
被冤枉而又不内心充满仇恨的人真是了不起,我仿佛突然明白了唾面自干的伟大。
拥有知识也是伟大的,正如牧师在电影里所说“自由可以被剥夺,但是知识永远属于自己。
”拥有知识,眼前得失也就淡然,人终究浩瀚宇宙中的小小尘埃。
拥有气势也是必须的,正如基督山伯爵和盖茨比的酷绚出场震惊到了一群人,成功树立了威信。
但这些毕竟是生活手段而不是本质,终究是面子工程,浮夸了点。
正如有些事情,知道就好,不必太放在心上。
看完电影,有一个疑问一直萦绕心头:如果没有遇上全能可爱的牧师老头,爱德蒙还能成为基督山伯爵么?
这样看来,冥冥之中好像真的有命运的安排。
牧师说,就算你不相信上帝的存在,你也应该用所得到的钱财来做些善事,不是用来仇恨复仇上。
牧师也说,“I am a priest ,not a saint.”突然想起小时候每逢考试完,爹妈都说尽力就好,无所谓结果。
现在想来,很多事情,对的起自己就好。
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不会说谎,你对他笑,他就对你笑。
爱比恨好,情绪释放比憋着好,微笑比瘪嘴好。
摘录下牧师说的两句话:“In return for your help, I offer something priceless...——My freedom? Freedom can be taken away. As you well know, I offer you knowledge, everything I have learned, I will teach you economics, mathematics, philosophy, science... ——To read and write? ——Of course... ”“m a priest, not a saint.”
看开头的时候简直没有勇气继续,人物性格怎么都改成那样了?
呆弱呆弱的男主是傻啊还是傻啊?
这么傻就算狱友给地图找到基督山钱都搬不出去吧。
随后我想,嗯,这是平行宇宙里的另一个故事,于是就愉快地接受了。
看得很欢乐,空中降下华丽丽的伯爵的画面还是很美好的。
继续往下看,她一眼就认出了他。
这可怎么办呢?
她已经嫁给仇敌啦要按原著的话要复仇哟勿忘初心恨恨恨才对。
或者改编成误会加回忆之何以笙箫默也绝对能撑够二十集。
可是。
女主跑他家就问:你咋回事呢?
这么多年不来找我?
想死么?
跪搓板吧。
男主沉痛地说:我……被陷害关在黑牢里十几年。
于是……于是女主居然毫不犹豫地问:那出来以后呢?
嗯?
还敢狡辩?
出来以后怎么没立即来找我呢嗯?
这么多年没回家要跪多少年搓板你自己算吧,我为什么嫁人?
你还有脸问我?
要不是你这么多年不回来我能嫁别人?
来吧先让我把你推倒吧。
然后就是大团圆啦。
棒棒哒。
2002美国剧情片《新基督山伯爵》,根据大仲马同名小说改编,全球累计票房7539万美元,定级PG-13,豆瓣评分7.2,时光网评分7.3。
在看本片之前,没以为片名中的“新”字有什么特别的意味,只觉得是一个新版本的名著改编电影,但看过后才发现,本片确实不能叫做《基督山伯爵》,确实应该叫做《新基督山伯爵》,有对原著故事的很多改编和改变。
本片的味道和1961法国版明显不同,法国版忠于原著,是对原著小说的电影化呈现,而本片更像是一部商业电影,由于导演是动作片导演而加入了多段动作戏,所以使得这一剧情片框架的电影甚至可以称为动作片。
1961法国版和2002美国版虽然基本故事框架没变,但有着太多太多的不同——美国版中出卖男主的好友角色,在法国版中没有,法国版中是一个和男主并无交集的爱慕女主的警察。
美国版如何改编,显然是为了增强戏剧冲突,将原著故事格局设法缩编在2小时的片长中。
法国版几乎没有动作戏,动作戏点到为止,是标准的剧情片模式,而本片则可以称作是动作戏挺多的剧情片,或动作戏不算很多的动作片。
男主为了和仇家儿子相遇相识,法国版中男主救仇家儿子是骑马,而美国版则是男主雇人劫持仇家儿子、然后自己假装营救。
陷害男主的书信,在法国版中影片开始一段时间后才出现书信,而美国版则开门见山,一开篇就是拿破仑将书信交给了男主。
法国版的越狱戏份不多,狱中剧情不多,男主的痛苦描绘不多,而美国版则加大了监狱戏份,增加了监狱长对男主的折磨,加大了越狱挖地道戏份。
男主的跟班,法国版是男主越狱后救其命的渔夫,而美国版的该角色变化为被男主所救的海盗。
美国版中的海盗角色是法国版中完全没有的。
法国版中男主漂洋过海被渔夫所救,而美国版男主漂上陆地后看到的一群海盗。
法国版男主入狱17年,而美国版减少到了13年。
法国版忠于原著,但拍得较平,中规中矩。
而美国版胆子很大,大刀阔斧做了改编,不受约束,剧情随心所欲,因此节奏紧凑感要强于平缓的法国版。
法国版的故事格局大于美国版,法国版展现了拿破仑王朝时期的社会动荡,涉及到了对司法体系的批判,而美国版虽然也以此为背景,但为了紧凑集中叙事而缩小了原著故事格局。
我在法国版影评中就提到了法国版的角色化妆不理想,男主前后容貌差别小,只是多了胡子,亲友无法辨认的可信度低,此问题也同样存在于美国版中。
值得吐槽的是,本片中没出现基督山,然后男主就自称为基督山伯爵了,这很奇怪。
而在1961法国版中,男主找寻宝藏的那座山叫做基督山,而美国版中男主是在水底找到宝藏的。
结局的设计非常狗血,令人失望,亲生非亲生、生父养父反转、一家人面对面一脸懵逼这样的肥皂剧俗套剧情让影片大煞风景,我认为改编得面目全非的角色命运结局是本片的最大败笔。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片中儿子的饰演者是如今当红的“超人”饰演者亨利·卡维尔,我在看本片之前并不知道亨利·卡维尔出演角色,在影片中越看越想超人,后来查了演职人员表才发现果然是亨利·卡维尔,出演本片时他才19岁,既不算高也很魁梧,而如今亨利·卡维尔已经是人高马大的彪形大汉了。
制作比之前看的旧版好,可是复仇和结尾改编的我太不喜欢了!
莫雷尔,瓦朗蒂娜,海黛没有就算了,神秘岛上的奢华没有就算了,各种复杂关系不说就算了,可是对他们的死亡处理的太草率了吧?
唐格拉尔间接饿死他妈妈,于是被惩罚在山洞里禁受饿的折磨,费尔南多抢走他的妻子因而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维尔福也是家破人亡。
结局竟然是和梅赛德斯阿尔法大团圆?
别搞笑了,伯爵不可能和梅在一起了。
把大仲马整个格局都low掉了,人家是要等待和希望!
你讲完一个简单的杀人偿命的复仇故事后就完了,失望!
内容严重偏离原著只是因为原著的铺垫和背景过于复杂 电影为了使情节变得简单易懂简化了大部分的内容 新增加的内容也乏善可陈 人物性格刻画得一塌糊涂 故事发生在法国 却用英文 使得整个故事都很假 这部片子我都没有看完整 跳啊跳啊 就看完了 实在没有看的必要 总之 在我看来 这部新基督山伯爵的电影没有原著的一半好看 如果还没看书打算看电影的朋友 我建议只需看原著即可
演员演技很棒,尤其是监狱那段,很辛苦演得很好。
大体上值得肯定的,单排除演员,这剧本写的一坨乱七八糟的东西,改的有些地方也太恶心了。
最看不下去就是结局跟梅塞苔丝在一起,疯了真的。
伯爵原著得到海蒂的救赎带着宠姬远走高飞,阿尔贝也的确是费尔南多的儿子,为了结局跟梅塞苔丝在一起还强行把费尔南多给绿了。
搞不懂为什么一定要强行改编成和梅塞苔丝在一起,在我心里这个女人永远比不上海蒂小天使一半。
同样是说没了伯爵就会死,海蒂不会离开伯爵,永远跟随他,站在他身边陪伴梅塞苔丝也是口口声声没了埃德蒙就会死,转眼嫁给费尔南多生了儿子,凭什么说原谅就原谅,说破镜重圆就破镜重圆?
这段改编莫名其妙,也不到位,复仇完全被淡化,最后搞得全成了导演为了满足自我强行梅塞苔丝结局的同人,主旨偏了,详略轻重不分,结局瞎改,女主删除,叫一个绝。
中间还有几个地方。
1莫雷尔给伯爵升职船长一句谢谢没有,一点喜悦不见,丝毫不是原著的礼貌的好孩子形象,2典狱长莫名的鞭打,原作埃德蒙复仇绝对不会直接取人性命,这段加的莫名其妙也毁了伯爵形象,直接拽下悬崖还不够拖到海里淹死,直接犯罪。
3神父的改编,本来是一直念叨自己有一大笔财产的疯神父,没有怎么着手描写,财宝揭露也很强行,原作死之前病发作两次,埃德蒙尽力救人等等……各种。
这版感觉很毁伯爵形象,人物形象不丰富,伯爵的品质被害,费尔南多一破产梅塞苔丝就跟了伯爵,结局强行,梅塞苔丝被从原作坚强不肯接受伯爵额外资助除了最开始共同存下的一笔小钱的刚强母亲形象改成了不要脸的女人,说贴就贴,让嫁谁就嫁,光速在一起,伯爵忽然也不介意,诸如此类过于奇葩。
一直以来都觉得名著改编成电影非常的难,特别是人们熟知的,有分量的名著.电影毕竟是一个有时间限制的东西,不可能每个细节都尽善尽美的表现出来,于是很多时候,改编成电影就必须要对故事进行删减,但是这种看似合情合理的做法在很多时候就变成了受人抨击的对象.<基督山伯爵>就是一个很好的典型失败案例.自从我初中看过<基督山伯爵>以后,便一直把他当作精彩的剧情小说来欣赏,对于书中的很多场面,也都已经在阅读时非常理想化的"思维还原"过.于是很正常的,在看到电影以后,我几乎就是完全失望.且不说该详尽的地方没有详尽,人物删减了很多,关系也进行了更改.在许多场景还原的方面,导演的想像力实在是差得可以,府邸的辉煌其实可以通过细节来表现,用不着铺张浪费的宣扬,但是在牢里的场景几乎就是粗略带过.13年的时光在电影里几乎不到10分钟.虽然说复仇是主要,但是前提准备也不能少这么多啊.也怪不了导演,故事本身需要讲述的内容太丰富,使用直叙的方法来表现太过勉强.时间根本就是紧到不能再紧.加上又不是什么大手笔的电影.........故事将很多戏剧化的因素结合在一起,反而使得这样的MIX太杂乱,失去了本来戏剧的张力,看起来平淡无味.没看到脸色苍白的伯爵已经很失望了,居然连绝世美女海伦也不知去向,让唐太德和美赛又在一起.虽然我在看小说的时候巴不得有这样的结局,可是看到电影真的这样安排却莫名的觉得不满意.大概就是由于内容变得单薄,主人公的感情转变没有足够的过度而使这个结局很突兀吧.但是阿尔贝变成了伯爵的儿子这个安排至少为电影自圆其说,如此的改动我还是可以接受.表面华丽,中间则是空虚.故事中的线索过少,可能是为了让没看过的人更好理解,但是原著的精髓也随之淡去.可能人物关系再复杂一点,复仇与报答再平衡一点,这样对于观众接受和理解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也可以有进一步的帮助,至少不要让伯爵成为不明就里的人眼中的"恶富".
我几乎是在刚刚读完原著之后的下一分钟就接着就看了这部《新基督山伯爵》,还没有看这部电影之前我非常的期待基督山伯爵会以什么具体的形象出现。
(毕竟在书里阅读到的只是模糊的形象。
)在一开始人物的塑造上就与原版有了很大的区别,而且这种区别我觉得改的非常不好。
首先说说唐格拉尔这个人物,唐格拉尔在原著里是法老号船上的会计,是典型的阴沉惟利是图暗地泼坏水的人物,在《新基督山伯爵里》唐格拉尔变成船上的大副,性格也由笑里藏刀转为大咧咧流氓一般的人物了。
而且我觉得唐格拉尔在原著中最出彩的一幕就是接近结尾时他被强盗关进牢房里一只童子鸡要收他十万法郎,他身上所携带的五百多万法郎活生生就被这么被一顿顿掏走的时候。
我还记得当时佩皮诺说:“您口袋里有五百零五万法郎,阁下,这等于五十只每只十万法郎的小鸡和半只值五万法郎的小鸡。
”这是对一名视钱如命的人最好的惩罚,即诙谐又让人觉得恰到好处。
而《新基督山伯爵》,唐格拉尔出场机会很少,最后敷衍的死于与基督山伯爵在船上的决斗中。
不用我多说,两种孰优孰劣一眼便知。
再说说梅尔塞苔丝,梅尔塞苔丝一出来就是坐着马车一脸兴奋的遥望港口,说实话,刚开始我一点儿都没有想到这个女人就是梅尔塞苔丝,在原著一开头对梅尔塞苔丝的描写是把她写的纯洁而美丽的渔人之女,这个出场的梅尔塞苔丝丝毫让人联想不起她和渔人有什么关系,相反像是一名中产阶级的少女,只是到了影片后来略微在费尔南的嘴里提过一次,当时梅尔塞苔丝和费尔南争执,费尔南轻蔑的说,是我把你从渔夫的位置提上来的。
梅尔塞苔丝其他的就不多说了,最后指出一点,在原著梅尔塞苔丝是苦苦等了一年半之后才迫不得已跟了费尔南,在电影里一个月就嫁了(让人感觉也太不忠贞了。。。
)费尔南这个人物其实被改的很无语,原著中他和梅尔塞苔丝一样是穷渔夫之子,在电影里摇身一变一开始就是伯爵之子。
仔细想想费尔南真的很好笑,第一、他既然是伯爵之子而且也不穷,(基督山为了躲掉士兵的追捕跑到过他家里寻求他的帮助,家里环境好的很。
)他为什么要跟唐泰斯一起上船做水手?
职位好像还比基督山低,因为影片一开头法老号船长是奄奄一息需要救治,唐格拉尔是大副,基督山是二副……他有钱有地位,有什么好嫉妒穷小子基督山的?
当时是很讲究地位与身份的,贵族们根本就不屑与平民交流,从很多当时的文学小说就可以看出这点。
以他的身份地位根本就不可能与当时还是愣头青的基督山成为朋友更别提在他手底下工作了。
检察官维勒福倒是改动的不大,也就不多说了。
重头戏是基督山伯爵这名传奇人物。
基督山伯爵在书里给人感觉是很神秘高贵犹如一名吸血鬼一样的人物,(作者大仲马也借了几个人的嘴说出了这点。
)他学识渊博,非常有品味,服装以及生活习惯具有浓厚的东方气息。
电影里好容易等到基督山伯爵找到宝藏发迹了之后,我万分期待着他的第一次出场。
豪宅宽广的草坪上聚满宾客抬头朝天空望去。
烟花绚烂的天空一个硕大的热气球缓缓而落,在降下来之前还分别从热气球的吊蓝伸出的四跟绳子滑下来四个杂耍演员。
于是有钱了的基督山伯爵就正式登场了。
我真想骂人,我怀疑导演有没有看过原著?
在电影里基督山的排场都是大的吓人,住的地方大的离谱,导演想通过‘大’这个字来充分的体现出基督山伯爵如何如何的富有。
殊不知这点正好就把基督山伯爵所具有的最重要的一点——神秘,给打破了。
只看要过原著的人都知道,基督山伯爵虽然有钱,但是他并不求大,更注重的相反是精致,不论是从穿的服装还是住所的描写都可以看出这点。
这部电影里的基督山更像是一名暴发户。
钱多的没处花了到处乱撒。
而且基督山伯爵在处理主仆关系上是很严谨的,仆人们个个与其说是怕他不如说是敬重崇拜他。
这点从原著没有舌头的阿里到管家贝尔图乔就可以很好的看出。
在这部电影里,显得有点儿主次不分,那个雅各布单独和基督山伯爵相处的时候就是坐没坐像站没站像。
另外基督山伯爵在原著里没有亲手杀过一个人,在电影里倒是毫不留情的大开杀戒了,连续手刃了几个仇人。
这也违背了原著中基督山伯爵的善良,一本书读下来,从水手唐泰斯到基督山伯爵他一直都是一名善良的人,只不过是水手的时候善良流露于外,被关了好几年还是通过牧师法利亚的提点才想到是何人出卖他,真可以用托斯托耶夫斯基的‘白痴’(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痴’一词是指心灵单纯善良的近乎白痴的这么一种人)来定位唐泰斯。
而被迫害了十四年之后,唐泰斯依旧善良;只是这种善良隐藏在心灵的深处,后来他还一度的因为间接害死仇人维勒福妻子的孩子而对自己的做法产生怀疑与谴责。
(并且那也怨不得他,他什么都没做只是给维勒福的妻子一点点小小的装作漫不经心的暗示,最终造成悲剧的还是他妻子本人。
)我们基督山伯爵的在牢里的启蒙恩师法利亚,在电影里也是够惨,光教基督山伯爵知识就算了,一大把年纪了还要教他剑术,看着两人练剑时基督山毫不犹豫刺出的一剑我都要为这个老头捏一把汗。
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人物卡德鲁斯导演则直接把他给删掉了,估计是怕加入了他电影的时间会变长,而且这个人基督山不好杀,没犯啥大错误,就是性格阴暗了一点。
呵呵。
或许是区区两个小时时间不足以完全把这本书的精髓表现出来,但是该说的还是要说,不好的地方就是不好。
说句实话这本《基督山恩仇录》本来就是属于通俗小说,就是靠情节吸引人,导演不能为了拍电影而拍电影,为了在两个小时结局而不加思考的进行令人乏味的修改。
对这部电影有兴趣的朋友,我建议还是看看原著吧,(最好是读全译本。
)你会从书里得到比这部电影更多的乐趣。
至少我是很喜欢基督山伯爵这个人物的,电影里的那个基督山伯爵的魅力与原著差的太远了。
由于原著实在太精彩了,所以让导演在短短的两个多小时里面完整而生动地展示这个神奇地故事,却是是强人所难了,这部由好莱坞导演于2002年拍摄的《新基督山伯爵》尽可能的将故事讲得紧凑,将原著中的很多配角都略去了,将复仇计划的实现简化了。
为了增加影片的可看性,导演也增加了三到四场的打斗戏,但是给人的感觉就是---没有了精巧的情节的设计,基督山伯爵缺少了苍白的脸色,这还是《基督山伯爵》吗?
然而导演也帮我完成了一个心愿,让阿贝尔这个率直尔真诚的男孩子成为爱德蒙的儿子。
这给了我稍许的慰藉。
这个版本的改编最让我接受不了的就是把阿尔贝改编成了伯爵的儿子,,而且就算是伯爵的儿子,阿尔贝和弗尔南多生活了这么多年,就算不是亲生父子,也有父子感情了吧,可是伯爵把弗尔南多杀死之后,阿尔贝笑得很开心!
可能是囿于时长的缘故,这个电影的改编删去了很多的人物和情节,叙事性的确变得够强,但是却缺少了内涵。
而且,弗尔南多和美塞苔丝在唐泰斯从莫雷尔处回来时在海崖上的一句对话"和我做爱你后悔么"真是让我精神抖擞但是说实话,两个人决斗的时候,确实让人热血沸腾。
年轻的李四叔真是唇红齿白粉嫩粉嫩的……这是个多么适合双线叙事或者平行蒙太奇的故事啊,居然拍成这样!复仇的部分实在不过瘾啊!(本来对白夹杂点法文就很奇怪……中文字幕还渣成那样ORZ)
太喜欢大仲马这个故事了,畅快淋漓的复仇之路感觉怎么拍都很难讨厌起来,尽管改编淡化了最精彩的复仇的努力而戏剧化了言情部分,这大概是好莱坞做名著改编的通病吧。哎,要是不说英语就好了。
像是卡拉瓦乔用笔画出的,五官太过精致的19岁少年,还动不动就眼泪汪汪的。
两个多小时还是太短了,只是一部名著的纲要。应该说还是书要好看得多,以为纪念。
娘的 一共拍了多少版本啊
#晶晶儿就爱看电影#没看过原著,觉得剧情好棒!!觉得男主像贝尔!
明显有胡子时候比较帅。
老电影在情节的处理上总是显得有些粗糙,但胜在情感真挚
08.11.22这片子刚开始不久后吸引我的是反派角色那谁,因为自从那什么片子以来我就特喜欢他,他就是我喜欢的长相和身材。。。之一。。。啊!!!这片子让我满意的部分是,埃德蒙娶了原来的恋人,大鼻子那版里所谓的与新的人相爱,只不过是满足了一种男人的梦想,一种无心无肺又低劣的男人的梦想,我一直很鄙视。这个片子让我不满意的是,十几年后大家都没怎么变老,考,驻颜有术啊!
复仇拍得不给力,缺少原著里那股悠游的感觉,太重。男主在蒸气浴室里应该菊爆维尔福才解恨。
看过书的东西真的没必要再看电影了,但这个拍的真不错
这不是基督山伯爵,改编的太大了,而且剧情硬伤很多。总体算中等之作。
是不如原著好看,但也足够精彩。不过可能没看过原著的,会不太明白其中一些
好无聊,亨利卖着萌打完了大约5分钟的酱油。
胡子伯爵很大叔,很有型!胡子一剔,瞬间就奶油了……
小说太精彩,不适合压缩成电影。居然还给安上了个一家三口大团圆的结局……
高中时同学推荐去把书看了,感觉好看得不得了。这本电影就复仇桥段来说处理得太草率了
看小说很久了...但总觉得拍的好像和小说内容差很多...许多熟人....
revenge is mine.
不得不说要以一部电影来把复仇交代清楚是勉为其难了,因此我们看到的只是复仇被压缩、被简化,也没有了原著丰满的故事情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