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李志蔷
主演:张睿家,金士杰,赖琳恩,吴中天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台湾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1
简介:老榮民趙學平 (金士傑飾演) 以及高中夜校生阿宏 (張睿家飾演),各自在台北市裡晃蕩,度過奇異的一天。這看似不相干的兩個人,生命裡卻不時有似有若無的交集,直到夕陽西下,他們終於在城市裡的角落裡相遇,激盪出懸疑震撼的火花,帶出一段埋藏了半世紀以上的淒美愛情。详细 >
何苦来着~
这种老无所依的无力感,没想到竟能让我这个年龄都有所感触。那些蹩脚的普通话口音,所有模式化的场景,约定的话语,甚至背景音乐,不会让这部片子失色分毫。思绪紊乱的老人家,对上了回忆里的那个十七岁少年。我错失你了,然后再也找不回你了。
挺悲伤的🤕
大时代下的爱情悲剧。被金士杰老师的演技折服:地铁上贴着张睿家的后背,渴求而非淫荡;在影院门口的呐喊,演绎出了孤独与绝望;回乡后在母亲墓前的哭嚎,以及影片最后将画撕得粉碎撒向天空的决绝。与他相比,张睿家的演技真是太花瓶了。但这也许就是角色上的对应——一人经历过时代,而另一人是空白。
金士杰的角色一定借鉴了《魂断威尼斯》,把它移植到台湾显得有点不伦不类。整部电影几乎都充满了音乐,虽然很明显的能知道导演的意图,但是没有必要。把这样一种乡愁家国情怀初恋情节以及历史伤痛结合在一起,虽然看着很复杂很高级,但是实际完成的并不好。金士杰的表演在一些小地方还是很细腻的,但有些时候过于凝重有些惊悚。如果仅当做历史反思题材还是可以的,但要看同性元素(虽然单场戏很不错)还是算了吧
淡淡的忧伤啊
乡愁+离愁。二二八里盘根错节的大树简直回忆杀!讲真金士杰不太适合这角色。ps,前一个小时完全不造在讲什么弹幕乱糟糟的,后面就慢慢安静了。哎最近泪点太低惹……(台北)
他不是我的阿丁,我的阿丁不会记不得我们之间的承诺的。 从17号码头到17号影院门口,一辈子就这样过去了
他等了他一辈子。想了他一辈子。直到生命的尾声。终于清醒他不会再回来。放下他后。余下孤独的生命。
挺闷的
台湾公视人生剧展 感人
你把它設定在山東,這也太離譜了
节奏实在太慢,淡淡的忧伤不是靠拖沓的节奏来展现,两条线割裂感太重,重合起来过于生硬,只有金士杰的表演可看,但也很难挽救这个糟糕的剧本。
2011/09/18公視。如同鄉民推文說的,什麼都想講結構就太鬆散,我完全同意。家國、子女、愛人的失去,力道還是要分清楚,不然如何在年輕人身上找到這些老人的定位。但因為有捷運上從金士傑頭髮上流下的墨黑汗珠,戲院裡錯愛的幾幕,還有媽媽聲嘶立竭喊了一句「學平」,這部戲還是使人難忘。
坑爹年代的坑爹故事。我们的命运都和时代相连。
岁月流逝,但那些曾经的伤痛,经年累月,却永难消逝。。。
冲着张睿家去的。很美的爱情。喜欢台湾电影的语气跟色调。全片都靠金士杰一个人撑起。
前面的铺垫使两人的相遇那么强烈,导演和编剧好手段。60年,爱情太过凄美,看的好无奈呀
台式剧情文艺片,慢慢讲述一个老兵60年的同志爱,又是一个等待60年的苦情,惶惑地等待你出现明年今日 未见你一面谁舍得改变 离开你六十年但愿能认得出你的子女临别亦听得到你讲再见人总需要勇敢生存
失去爱人几十年,相似的人不是轮回,而是求而不得。金士杰演技太好了,撑起来整部戏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何苦来着~
这种老无所依的无力感,没想到竟能让我这个年龄都有所感触。那些蹩脚的普通话口音,所有模式化的场景,约定的话语,甚至背景音乐,不会让这部片子失色分毫。思绪紊乱的老人家,对上了回忆里的那个十七岁少年。我错失你了,然后再也找不回你了。
挺悲伤的🤕
大时代下的爱情悲剧。被金士杰老师的演技折服:地铁上贴着张睿家的后背,渴求而非淫荡;在影院门口的呐喊,演绎出了孤独与绝望;回乡后在母亲墓前的哭嚎,以及影片最后将画撕得粉碎撒向天空的决绝。与他相比,张睿家的演技真是太花瓶了。但这也许就是角色上的对应——一人经历过时代,而另一人是空白。
金士杰的角色一定借鉴了《魂断威尼斯》,把它移植到台湾显得有点不伦不类。整部电影几乎都充满了音乐,虽然很明显的能知道导演的意图,但是没有必要。把这样一种乡愁家国情怀初恋情节以及历史伤痛结合在一起,虽然看着很复杂很高级,但是实际完成的并不好。金士杰的表演在一些小地方还是很细腻的,但有些时候过于凝重有些惊悚。如果仅当做历史反思题材还是可以的,但要看同性元素(虽然单场戏很不错)还是算了吧
淡淡的忧伤啊
乡愁+离愁。二二八里盘根错节的大树简直回忆杀!讲真金士杰不太适合这角色。ps,前一个小时完全不造在讲什么弹幕乱糟糟的,后面就慢慢安静了。哎最近泪点太低惹……(台北)
他不是我的阿丁,我的阿丁不会记不得我们之间的承诺的。 从17号码头到17号影院门口,一辈子就这样过去了
他等了他一辈子。想了他一辈子。直到生命的尾声。终于清醒他不会再回来。放下他后。余下孤独的生命。
挺闷的
台湾公视人生剧展 感人
你把它設定在山東,這也太離譜了
节奏实在太慢,淡淡的忧伤不是靠拖沓的节奏来展现,两条线割裂感太重,重合起来过于生硬,只有金士杰的表演可看,但也很难挽救这个糟糕的剧本。
2011/09/18公視。如同鄉民推文說的,什麼都想講結構就太鬆散,我完全同意。家國、子女、愛人的失去,力道還是要分清楚,不然如何在年輕人身上找到這些老人的定位。但因為有捷運上從金士傑頭髮上流下的墨黑汗珠,戲院裡錯愛的幾幕,還有媽媽聲嘶立竭喊了一句「學平」,這部戲還是使人難忘。
坑爹年代的坑爹故事。我们的命运都和时代相连。
岁月流逝,但那些曾经的伤痛,经年累月,却永难消逝。。。
冲着张睿家去的。很美的爱情。喜欢台湾电影的语气跟色调。全片都靠金士杰一个人撑起。
前面的铺垫使两人的相遇那么强烈,导演和编剧好手段。60年,爱情太过凄美,看的好无奈呀
台式剧情文艺片,慢慢讲述一个老兵60年的同志爱,又是一个等待60年的苦情,惶惑地等待你出现明年今日 未见你一面谁舍得改变 离开你六十年但愿能认得出你的子女临别亦听得到你讲再见人总需要勇敢生存
失去爱人几十年,相似的人不是轮回,而是求而不得。金士杰演技太好了,撑起来整部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