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见啊,鱼花塘

不要再见啊,鱼花塘,Virgin Blue

主演:叶子,郑圣芝,江禹葳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合肥方言年份:2021

《不要再见啊,鱼花塘》剧照

《不要再见啊,鱼花塘》剧情介绍

不要再见啊,鱼花塘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爷爷去世了,奶奶独居在家。屋子里充满了奶奶关于过去的记忆,这些记忆甚至固化成了物品、动物和人,有了自己的生命,而奶奶,则像是失忆了,在失忆的人面前,时间彻底失效。 叶子毕业回到家,过最后一个暑假,不断被家中神出鬼没的记忆骚扰。这些记忆有些像是爷爷、有些像是小时候的自己、有些谁也不是,是陌生人、一只猫或是一丛草。关于过去的记忆在万物之间流转,叶子从害怕到慢慢接受到爱,是接受伤心的童年、是爱爷爷到爱一切,用这样的方式和世界在一起,重新认识和爱这个世界。 家中的奶奶也得以和记忆中的故人们重逢,终于,在一个晚上,所有人一起迎来了一场盛大的告别。 可能并不是告别,这是奶奶的一场梦,在梦里,大家永远在一起了。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三尺魂神秘群岛千疮百孔天空战队人在星途黄金之地火线突围达尔文游戏充气娃娃之恋火蓝刀锋空之境界第一章俯瞰风景异界信号薄暮之光二捕出山潘多拉的秘密死去活来童话公主的罪与罚皇后的品格夏洛特的网无罪之凶童军手册之僵尸启示录那个时候~男子喧闹物语24小时袭击将军在上之时空恋人乐坛毒舌嗡嗡鸡第十二季友谊精神行尸走肉:存活之人104号房间第四季玩具总动员4

《不要再见啊,鱼花塘》长篇影评

 1 ) 请留下来

  影片讲述主人公的爷爷去世了,奶奶独居在家。

屋子里充满了奶奶关于过去的记忆,这些记忆甚至固化成了物品、动物和人,有了自己的生命,而奶奶,则像是失忆了,在失忆的人面前,时间彻底失效。

  电影在讨论我们如何面对死亡,面对告别。

曾经居住的房间成为记忆的容器,生命的化在空间中。

  观影的前半段睡着了,这是源于拍摄贴近于生活化人眼的视角:闲言碎语、午睡、纱窗、门、公园的雕塑、池塘,和鱼……粼粼的光闪烁着,那是悠长而无聊的日子,手指不是捏着一缕头发绕指头,便是托着腮帮发呆。

慵懒散漫得眯一下,醒来脸上印好了凉席的印子。

  从现场的互动环节了解到,影片投资来自导演的母亲,母亲帮助女儿实现讲述自己母亲(奶奶)的故事。

所以成片被导演处理得非常个人化、碎片化,毫不顾忌观众感受:使用大量带有炫光、明暗转换过快的画面、沉入个人主观的旁白。

  影片片尾所有演员合唱的歌曲唱得毫无技巧,但专注用力的样子,搭配简单直给的歌词,我非常喜欢。

请不要离开请你请你留下来请为我留下来就在这深夜有太多欢笑为何不留下来请不要离开不要不要离开为我留下来——《请你留下来》/原唱:黄贝玲/专辑:青春恋曲  2022年看的电影恰好一头一尾是两位女性导演各自的首部长篇院线电影:《爱情神话》和《不要再见啊,鱼花塘》,前者给了一年荒诞喜剧式的开篇,后者将整理情绪。

当春节回老家看到曾经奶奶经常坐的那个房间,翻书柜时发现夹在书本间奶奶留下的红包,默默然的感受着、面对着,静悄悄的。

 2 ) 童年,疾病与幻想

把幻想和现实的结合从影片的一开始从现实中引入现实当中,死亡,对于童年的回忆还有疾病交杂在一起,构成了现实。

然后整个故事开始更随着镜头跟随着雾气变得模糊起来,然后整个世界变成一个完全幻想的世界,在其中开始延伸出鱼花塘的怪物,于是成为一种童年的象意,而这部电影更像是一种一种导演对于自己童年的幻想写实的创作。

影评在描述的语气说是一个现实与幻想,神与鬼的结合,不如说是对于自己精神世界,童年缺失的一种不断地复原,不断的在自己和幻想中进行探索如同在积极的河流划船,在迷茫的雾气中探索。

而其中梦境中算命这一事项,却成为了通往现实的唯一的通道,开始与现实的发展一一接轨,仿佛又是作者开始找试着一切的回归现实,都是对命运的一种屈服。

在结尾时一场梦的幡然而行是在美妙中醒来的,这种美妙所伴随的,是孤寂的回响和镜头的晃动,于是二者交错着,带领着我们进入现实世界,与命运接轨。

影片不断的将为水生的敲击,动物的低语,还有童年的儿歌串联在一起,然后这种模糊的质感和长镜头相结合,荡漾在整个时空中,仿佛我们也同影片进入一种混混入睡的状态。

影片同时告诉了观众一种回忆的方式,通过一件件旧物,徘徊在回忆之河里,然后着一切的旧物,便是带着他们的故事,每一件物品都仿佛是在诉说,出现了一次又一次,是回忆和痛苦的提醒。

影片没有描述过多,有关于失去家庭的痛苦,阿尔兹海默症的痛苦,却用大片大片的笔墨镜头,描述一种幻想,我想这也是作者对于自己生活美好的一种追忆的方式,但同时通过这种方式,作为观众的我们,对其感受也变的更加的深刻起来,更加的巨想起来。

或许当一切美好被我们具象,现实的痛苦在变人的眼中,也开始变得无限的具象。

生活的开始,或许是从此刻,追忆快乐,而并非悲伤。

 3 ) 在梦境里永远不出去

有一个说法,从出生到十六岁,和十六岁到死,人感觉时间的长短是一样的昨天出去吃饭的时候,喝到一种大麦做的汤,自从小时候暑假在外婆家尝过,三十年没吃过了,入嘴的一刻恍如穿越夏天不爱睡午觉,表哥总把假寐的我拽起来,从外公开的小卖部里拿一根雪糕慢慢咬外婆说起来是重男轻女,但对我并不差,我骨折那年她照顾了三个月,哄我入睡的时候爱讲鬼怪故事,最后落点无非都是好人有好报,坏人有坏报,不孝顺的人最坏小学不知道几年级的时候,我感冒有点发烧,在奶奶家的床上睡得半梦半醒,朦胧中抱着个女孩,对我说:我叫乔安娜,别忘了我。

窗帘半开光线刺眼,醒来还似在梦里我坐月子的时候,奶奶弥留,临死前伸出四个手指,意思是有第四代了吧,我没见到最后一面,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乱梦纷纷年轻的导演害羞又温柔,她在见面会上说,时间如果是线性的,那未免太悲哀了,因此电影中的时间嵌套纷繁,这样相爱的人们就在其中,如进迷宫不得出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谢谢导演呀,你把我所有以为已经忘记的,都拍了出来

 4 ) 二女性

#TGC 全表达作品,感觉藏着一些可能会更好,映后嘉宾有说影片整体非常像阿彼察邦,只是性别议题上似乎略有不同,而影片给我的感觉不光是像阿彼察邦,更是像我去年看的一部罗伯特奥特曼的电影《三女性》,不过对比于《三》以弗洛伊德式的梦境对于社会,阶级,男性的嘲讽,本片整体的动因更加私密一些(其中梦境,宿命,女性,绘画等几个部分都有重合度),以两位女性的梦境交织出了一幅私密画卷,导演在QA中有人提及了影片与她的经历有关,但也并不完全相同。

视听上,感觉非常成熟。

镜头运动很棒,构图的压抑感结合那接近恐怖片的音效还是非常契合主题的。

整体的镜头运动倒是非常像映后提及的侯孝贤,环绕长镜头处理的非常棒,尤其是以光线变化展现出的时间变化。

梦境部分的呈现也挺不错的,尤其是多个梦交织出现,不过以两代人的梦境没有特别模糊,过于清晰,但与现实的处理倒是很不错。

阳光明媚有种导演所说“清醒梦”的质感,影片中不光导演的声音出现在了电影中,其实还有一幕在镜子反射中出现的制作团队,不过听了导演QA所做的预设也大概理解了这么做的用意。

不太喜欢的部分就是前面提到的不同人的梦境模糊感太弱了,略显刻意的台词有些尴尬和有些翻译似乎有很大的问题(不知道这个版本是谁翻译的,我很合理的怀疑是个广东人,因为开场没多久出现的方言所说的20xx我听不太懂,但发音非常像2013,但1在粤语中是贴近2这个发音,于是我就在字幕上看到2023这个年份,在之后似乎就没出现过,但让在开场本来信息就不多的情况下看不同时间线的我变得更加迷糊了)。

(导演说她拍之前没看过阿彼察邦,还挺想知道是哪部电影影响了她的创作的)

 5 ) 没必要学泰国片

我不理解为什么要向布米叔叔学习,说实话这就是我在看前半段的时候感受到的东西。

但是不同于布米叔叔的是我完全不知道它想表达什么,就布米叔叔尽管也是看的晕晕乎乎,你无法看懂故事是什么,但起码来说你能明白他试图传达的内容,而这个片子的前半段我完全不明白它想表达什么,而且中国也没有泰国的背景可以让他去用这种方式传递。

随着后半段去揭示主题,我会发现这片子确实不错,它的点非常不错,在我的理解里,乱入的拍摄场景可能是表达要工作的一面,而片子的大部分内容要表达的是她抗拒长大,希望永远停留在她构建的童话世界里。

这是一部很不错的成长的片子,把幻想实质化的点也非常棒,而且在这个点上要胜过悸动的心,在于它的幻想是由现实而来的。

但这么好的点,这么好的设定,真的有必要用前半段的偏悬疑的手法去折腾吗?

最后那个她突然意识到自己长大的那个凝视的镜头特别好,唱满江红总让我想到郊游。

那个像水一般摇晃摇晃摇晃,然后一下都烧纸的镜头特别有感觉,前半段阳光残影的移动还挺美的。

总的来说这是个很私人的片子,但是为了面向市场,为了让每个人看懂,在后半段又加上了解释,但我仍然觉得是不错的实验。

但是那些个漫画我完全无法理解。

2022-11-30看

 6 ) 青年电影人创作的真诚和梦幻表达。

看完之后 散步回家 在回来的路上 平时夜晚比较吓人的路都感觉充满了童趣 一切都好像特别可爱和明朗。

最终促使我来看这部电影的因素 还是因为爷爷在前几天的去世 我感觉确实有股无形的力量在推动着我来 可能真的神了 今天来参加放映的观众 都有爷爷奶奶推着我们来 可能我的爷爷真就在和我一起观影 我们确实一直都在讨论生死这个巨大的话题 亲人的离世我们总是免不了难过伤心 也害怕去面对 但是死亡这个话题 我知道 是每个人都必须要面对的 导演给出的答案就是亲人会一直在你身边。

导演是个爱笑的女孩 爱笑的女孩运气一定不会差!

导演说到合肥这座城市的特点就是 人们的休闲就是发呆 在观影过程中也感觉到影片中把生活用艺术的表达出来非常好。

映后主持人说似乎还没看到把长沙质感拍出来的电影 确实比较遗憾 但是也给了我一种想要表达的冲动 这部电影还挺给我力量的 给了我一种从另一个角度来进行表达的思路。

包括今天看的CODA 真的越来越觉得电影的真诚表达很重要了。

电影中真诚的一些情感流露 不做作 却有打动人心使人共鸣的力量。

最后夸一下影片的美术和灯光 画面简直太梦幻了 光影的运用很梦幻。

青年电影人 加油。

 7 )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鱼花塘”

在观看这部电影的间隙我有短暂的睡着,导致那段影像和我恍恍惚惚的梦境有过一段不分虚实的重叠,是一种奇妙而不可言说的体验。

整部电影的画质透露着90年代浓重而陈旧的粗糙颗粒感,挂在阳台上的CD影碟反射到屋内白墙上形成点点光斑,一年前过世的爷爷坐在沙发上静静观看他喜欢的电视节目,窗外的阳光明媚刺目,时间安详而静止。

女主叶子恍惚了一下再转过头去,思绪终于回归到现实,狂风骤起,暴雨将至。

很多时候我们不相信一个人早已离开,于是“鱼花塘”出现。

神秘的鱼花塘收留无家可归的“人”——无论是由于各种缘故导致无处可去的小妖精,还是徘徊在人间久久不愿离去的亲人。

类似这样的地方可能会存在于很多人童年的记忆中,或是大人为了管教而吓唬小孩的说辞,或是一些都市传说,亦或是自己内心的某种期待。

总要有这么一个地方,承载孩童天真的好奇心。

这部电影情绪颇多,导演对于童年记忆碎片的细腻捕捉容易让人产生共情。

整个故事结构被打碎后重新拼凑,鱼花塘的妖精牵着叶子的手,从真实的生活走进诡异虚幻的另一维度空间,重塑了回忆的质感。

昏昏欲睡的午后,似乎被某种神秘力量控制着的、停摆了的老式挂钟,逐渐失去时间感知力、喜欢看闯关节目的奶奶,变成大灰狼在深夜与叶子告别的爷爷。

或许你会感知到这种混乱中的有序——那些似曾相识的场景或是感受,早已触碰不到却知道那些零散情绪曾经真实存在,他们被你典当给了悠长岁月与成长,此刻被陌生人赎回。

成长即是交换。

走出电影院的时候夜色已深,感觉仿佛是做了很久的梦,我从梦境中走出来,回头只看见五岁的自己手里握着糖葫芦,被姥爷背在背上,渐行渐远。

 8 ) 童年

同样都是千禧年代,对于九零后和零零后来说也是不同的。

娄烨拍的的八零后九零后的千玺,那种充满生命力但又迷茫的青年时期,朝气蓬勃又沉默忧郁,千玺是我们的童年,一切都是模糊的,童真的幻想。

世界都是陌生好奇,高大,我的回忆里都是用一个低矮的儿童视角来观察世界。

江油、绵竹、绵阳、轻工厅,这些地方永远都是我童年的样子了。

我的肆意被溺爱的童年时光在我六岁那年就戛然而止了,妹妹的突然出生,让我的身份从家里的唯一女儿变成了姐姐,我就只是姐姐了,明明我也才六岁,我总觉得我实在很大了,看到当时和妹妹幼儿园的小孩一起去春游的照片,我总觉得那个时候我的年龄差距是一种羞耻,我都这么大了怎么还能坐摇摇车呢,怎么还能玩那些玩具呢,看了照片后发现,我也只是一个小孩子啊。

6-12实在是太痛苦了,我万幸我的性格没有变得扭曲,一个家庭永远都是围着新生儿转的,她最宝贵、最伟大,我要让着她。

但是我好珍惜我的童年啊,那些再也回不去的瞬间,随着我的成长越来越模糊的记忆,我好像一闭眼就回到那个年代再看看,我怎么就变成这么大的大人了,我从来没想过。

在小学、初中,我最喜欢想象的未来就是在高中班里学习的模样,大学怎么样,我实在不敢想象了,但是现在我已经快要把大学时代过完了,我已经早就是个大人了。

每次回到绵阳,我就觉得我还是个小孩子。

 9 ) 观影笔记

一部极度个人化的作品,也是最近看的影片中较少的叙事策略完全是非情节的一类影片,我能看出来的大概事件就是奶奶生了孩子之后看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孩子长大后结婚却又离婚,然后把叶子留在了她的身边,于是叶子成为了一个似乎留守儿童的孩子,从小一直和自己的奶奶长大,而后来前些年爷爷去世了,奶奶的老年痴呆症也越来越严重,而影片的主人公叶子也很多年没有谈恋爱,也许是因为受到父母和家庭关系的影响,这些是影片中所体现出的前史,影片的主体其实就是在这样的背景情况下,至于主体所呈现的内容,很难说,如果两个人我都存在的话,那就正如豆瓣简介中所说的是叶子过暑假回到了家和奶奶相处一段时间后对过去时光的某种和解与接受,但事实上从影片的呈现上来讲,似乎并没有这么简单,我们甚至没办法分辨哪个人物是真实存在的,而这也导致了我们很难去发现一个人物的视点,这导致我们很难将影片极具跳跃性的叙事结构很好的统一起来。

在我看来,该影片很有可能是以奶奶去世之后,导演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以导演视角讲述的一个站在奶奶视角出发去看待自己生活的故事,而在这个故事中,奶奶则是将自己想象成了孙女,也就是通过导演在影片中角色的视角来看待自己以及家中发生的一些事情,也就是说虽然躯体是孙女的形状,他的认知也是孙女,但实际上里面的人可能是奶奶。

但这个视角并不绝对,因为他也受到影片根本视角,也就是导演的场外视角的干预,导演有时候会像灵魂附身似的进入到自己的身体中,就比如影片最后一段小时候的叶子回家吃饭的戏,这里其实就是叶子本身的视角,而他在这段戏中有一个从沉溺于回忆到慢慢意识到回忆的非真实的过程,而这一点可能就与他作为导演的视角相关,也就是这个人物变化是因为导演在拍摄这部戏,所以沉迷于了梦幻之中,但是在越来越回忆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慢慢的到最后超出了自己的幻境,真正的勇于认识到了这些迷幻的所在,然后有了和这一切告别的勇气,所以其实本质上来讲这个影片的人物逻辑脉络在于导演作为一个回忆者自身的内心逻辑。

首先关于第一层作为呈现的具体形象的叶子与奶奶的关系,也就是影片故事中虚构的主要视角在我看来是奶奶的原因,也就说实际上这个叶子和奶奶是同一个人的原因在于叶子一直呈现出的很奇怪的走路姿势,虽然影片的一开始就是叶子在医院中检查身体,但是一些结节很显然难以造成她缓慢,迟钝,一瘸一拐的走路姿势,而在影片中所交代的信息可以看出奶奶她的一条腿的关节一直有问题,这是影片最明显的一处提示。

另外其他的地方在他进行表演设计的时候,也偶尔会体现出老年人迟缓,迟钝的样子,比如上厕所的时候,以及他一睡一整天的习惯,包括他在一些环境中看到的歌舞表演,都是呈现出老歌的质感,而造成这一切的生理原因在于奶奶的老年痴呆症,她经常会回忆,幻想出一些不存在的东西,根据这个我们可以做出一个猜测,可能是因为奶奶在爷爷去世之后一直是一个人住因此对于陪伴和亲情有着极强的渴望,这也催生了他对叶子的幻想。

另一方面就是导演自身视角在影片中的呈现,这一视角的明显标志是影片媒介自反性表现的直接体现,影片中有很多的镜头直接呈现出了影片是一个剧组在拍戏,从倒影中展现出了剧组中的灯光,相机以及录音师等等,而这有时候会让影片中的叶子回过神,发现这其实是一场戏,除了这些在倒影中的呈现,叶子在跟奶奶讨论尿毒症的时候,一方面在字幕中英语字幕直接打出了director:,也就是导演说什么什么什么,而这里所呈现的后面的两人的对话内容也是说奶奶不想再演戏了,而在一些空镜头过后,我们看到奶奶原本坐的地方空无一人,但是讨论声依旧存在,而桌子上却放着大力胶和场记板等。

这种对于戏中戏的直接呈现显然表明了影片具有一种客观性,也就是导演本身的视角在影片中的作用。

站在这样一个视角上,我们也许就更能看懂影片所要表现的内容,实际上正如上文所说,影片中人物逻辑实际上是导演作为一个回忆者的逻辑,事实上影片一开始的人物逻辑应该是一个刚开始准备回忆的,相对来说较为冷静的回忆者的内心,他进入了一个自己构建的回忆的场景,和回忆中的奶奶相互动,也许是直到奶奶说始终产生问题,第一次出现黑熊开始拨动钟表,然后进入幻境看到歌舞之后,导演开始越来越不能控制自己回忆的情绪,也越来越难以分辨自己和奶奶的关系以及现在时空与过去的关系,真实与幻觉的关系,当然在这之前影片已经展示了进入自己回忆幻境的导演看到一些能够唤起过去回忆性的事物之后对自己心境的影响,这也是对他作为一个回忆着内心变化的铺垫。

而后导演的主观情感以及奶奶一起附身在了叶子身上去感受和接受已经远去的有奶奶和爷爷和过去所勾织出的一个过去的回忆所组成的幻境,所以说与其说是以奶奶的视角看到了一些东西,不如说是作者主观上带着奶奶的视角再去看东西,是他想要通过奶奶的感受去体验那些过去的事物,以此更好的与奶奶和过去的事物做情感上的共鸣,或者说是告别,而这也是理解影片的核心,实际上就是导演尽力让自己沉浸于回忆的幻境之中,感受曾经这些回忆的美好以及他们已经流逝的恐惧,最终从梦中惊醒,也就是说从日神精神转换成了酒神精神,终于能够接受一切的逝去。

而实际上影片的故事的开始的实际事实应当是奶奶和爷爷全部都已经去世,爷爷去世在影片中的表现较为明显,而奶奶去世则是通过影片中的一些细枝末节以及最后他内心的独白和奶奶躺在床上的影像以及奶奶说自己已经不想演戏了,并且在那个段落中,原本坐着奶奶的椅子在空镜头之后空无一人再加上奶奶身患尿毒症却不去治愈,以及导演本身的视角选择等诸多细节所推断而出的。

所以其本质这个影片就是导演在失去奶奶之后对其进行了一番回忆,然后慢慢接受了这个事实的故事。

就影片的设计本身上来讲,该影片极具先锋性和巧思,也具有浓厚的情感,但但影片的最后只体现了情感以及导演个人的告别,并没有更明确地从中看到更加具有艺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对人类整体问题的呈现和讨论,这也是影片在主题的价值意义上的局限性。

同时该影片也具有比较高的观影门槛,这不是说影片就应该简单易懂,事实上如果体现复杂暧昧的情感,有时候高门槛是不可避免的,但该影片显然是由于导演技法和艺术设计的一些问题,增强了影片原本就复杂难懂的东西。

这不仅是由导演以极具个人情感意识为主导作为主要叙事脉络的原因(当然这是主要原因),还有影片在一些段落中叙事节奏缓慢的影响,事实上影片很多地方的剪辑完全可以更加干脆利落,而这不仅能使得影片的叙事节奏有更轻快的跃升,也能使得影片在表达上更加准确,另一方面所主要原因所导致的影片必须通过更加准确细腻的镜头语言,视听语言和表演语言来表现导演的所思所想,但是作为一个新导演,可能在这些地方还相对比较稚嫩,因此能够看得出他想要将自己内心最深处的情感所表现出来的热情和努力,但是从语言上来讲仍然不够成熟,包括他的叙事策略以及具体的蒙太奇长镜头的用法,似乎都不是最好的能够让观众所理解自己内心想表达事物的方式。

 10 ) 看完我心里也堵得慌

作为爷爷奶奶带大的孩子,有种类似的对于记忆和空间的画面想象,我们都曾想把童年时仅存的回忆记录下来,午后晃动的光斑、阴天风与树的呼吸声、爷爷奶奶看电视仔细交流情节的话语…看到一半有种被抓回了08年,回到了教育局大院家里的感觉,无敌喜欢最后出片尾字幕的方式,以后拍完片子也要带着剧组的家人们一起跳舞唱歌!

女主素人,但是自身所带的木讷的灵性、沉默、生活化与想象相互交织;奶奶演的好!

自然,随心所欲、可爱,“手机也会讲话,台灯也会催眠”喜欢。

虽然有很多借鉴的痕迹,但还是部有灵气的作品,能在电影院看见还是挺不错的。

但剪辑是大问题,让人很难看进去,节奏带不动观众。

很喜欢三段唱歌跳舞的梦境,千禧年儿童舞蹈的质感很抓人。

但总归一部100分钟的实验电影,内容太空了,纯粹的私人化表达,剧本叙事性弱、视听语言和美术直接没管,但它,每次我觉得有点无聊的时候又突然蹦出来段舞蹈,又忽然感觉有点意思,情感真挚影像垃圾的学生作业。

别人的实验影像全国放映,我的实验影像开不了机,鼓励!

导演说女主是不想长大的自己,我们又何尝不想留在小时候,永远不长大呢…还好有电影,能让我们幻想的去世的家人化为万物萦绕在我们身旁,能通过长镜头走回小时候…

《不要再见啊,鱼花塘》短评

补标:那些午后经常会不经意间重回脑海

7分钟前
  • 泥巴
  • 推荐

合肥梦电影,虽然午场确实催梦,但也真心喜欢。把怀旧和对过去时光不切实际的占有欲,以最梦幻的质感和最“自私”的安排,呈现出来。如果成长里一切身边人,能被以各种形态,留在鱼花塘,该多曼妙啊。感觉前半部分的现实色调比较“低质”,如传统资金不够的独立电影,但也许是导演为了和梦幻舞台区别开来?后半部分,现实和梦幻的影调则接近了,是因为观看习惯了,还是就想表达没差别的不舍?

12分钟前
  • seamouse
  • 推荐

我不想醒来,不想长大,我心里堵得慌,我想找人说话。不要再见啊!鱼花塘。

13分钟前
  • alice🐰
  • 力荐

叙事和超现实的部分竟对我如此不奏效,超惊讶啊。感觉还是本身有点木纳,但又跳脱。停滞本身是什么感觉我也没看清。就好像在全部都是水泥的城市中心忽然看一颗瘦窄的枯树,偶尔在月光下幻化成各种样子。于是观看的全程就不自觉在等这些瞬间。但全片本质还是那么异质,那么陌生。只是在等幻想偶然降临,但没有一处真正的光影的神迹和情感的闪光。不太喜欢。感觉时代和地区总有一处我没有对上。(又或者情感的缺口来自我从未经历过亲近长辈的离世)|但如果要从各种美学角度分析像谁又不像谁,艺术构想与奇幻的空间还是很独特的!

18分钟前
  • 六那个六
  • 还行

#66放映 好多自以为是的人拿着话筒让大家来听他的故事 很讨厌展映的这个环节。不过爷爷奶奶站起来这个故事还蛮有意思的

21分钟前
  • 橘橘
  • 推荐

讲梦像毕赣,讲记忆像布米叔叔,又比两者都差点,毕赣的梦如此动人,阿彼察邦的梦境光怪陆离又真实可信

23分钟前
  • 超威懒猫
  • 还行

2.5。片子最大的亮点在于女主角的选择。虽然是素人但是自身内涵了一股木讷和感性,沉默与灵动,朴素与幻想互相交织的气场,它撑起了影片的半边天。不断看到各种模仿痕迹,尤其是对蔡明亮《洞》的形式学习,女主缓慢又跛脚的移动也让人想起《不散》(虽然她移动的方式和性格特征结合的挺好)。我不知是不是看到了最终版,因为听说到了十一月还在改动,但剪辑应该造成了影片最大的观看障碍。它缺乏基本的内在视觉节奏调动配合意识,片段之间时而冗长重复时而琐碎突兀,很多完全不必要的画外音(尤其是导演的音轨)陡增了冗余文青气息。能理解影片展现童真在木然现实中不忍幻灭的意图,但貌似它只停留在了创造者自己的脑海里。

26分钟前
  • 九苍
  • 还行

各方面都有阿彼察邦深远影响的电影。

29分钟前
  • 迷宫中的站起来
  • 很差

模仿的痕迹有点重,但是难以掩盖闪光点,未来可期

34分钟前
  • Julien Sorel
  • 还行

昏昏欲睡,你滴任务完成啦!

39分钟前
  • Flipped
  • 还行

美好的东西就这样匆匆溜走,凝固的眼泪停留在湖里,滋养着长命百岁的黑鱼,所有现实和幻想都错乱纷杂,而记忆和往日的幽魂则顺着光斑回溯,谜底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被它们揭开。缺点是想象力缺失导致神秘感的不足,但还不算匠气,虽然灵气也微乎其微,不过还是很喜欢那个摇着头的镜头,个人的世界总是因自己的情绪震荡。

42分钟前
  • 匣中猫
  • 推荐

可以零颗星吗

47分钟前
  • evergreen
  • 很差

波谲云诡,如梦如幻,神叨怪念,晦涩迷人,在这潮湿闷热梅雨天。

52分钟前
  • 不良生
  • 较差

5+ day191 本土化从来不是问题,问题在于粗暴地嫁接形式同贫乏的文本完全割裂,所以只能不断地加些飘飘然的东西使之煞有介事。淡淡地拍个故事不好吗?时空关系完全乱了。名为鱼花塘实则困在小屋,二者的联系在哪儿呢?小空间调度的一塌糊涂,开场的三个镜头更是对这类影片最肤浅的理解。导演心里的成片应该是困在时间里的父亲和飞屋环游记

57分钟前
  • talkloudsaynot
  • 较差

很细腻的情感,很细腻的记忆回溯,导演将很私人化的情感记忆通过非常创新的形式,具现化地充满情感渲染力和艺术美感。虽然有着和蔡明亮,阿彼察邦相似的地方,但是也能看出很多独属于导演自身情感和专业经验转化出的影片能力,太温柔太美的片子了

59分钟前
  • 一树🌴
  • 推荐

2.5;阿彼察邦的影子很浓重,穿上熊外套很难不想起布米叔叔,包括对(几层)记忆的梳理和编排以及对声音的处理,这是构建于个人记忆的一场盛大怀念和告别(以想象中的“重历”祖辈来修复失去),动用时间轴的几次重组和跳跃、人物幻象的折射和对应,处处跃动着的光斑既是现实/想象标注的节点,也在光的氤氲迷梦中提前宣告了诉求;视听方面用了不少心思,结构上也用力了,片尾曲好听,不过比起繁复的套层,碎片式的叙事段落衔接仍显青涩。

1小时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7.5 由一场死亡撕开时间黑洞,把幻梦填进佚失的岁月,人物也回归到原始的迟钝状态。唯有具体的空间和器物尚且灵敏,用运行机制计算表意的可能性,直到非虚构的入口被敞开,创作者介入表演,情绪才找到某处倾泻点。邦片元素真的好满哈哈哈哈哈。

1小时前
  • ANTHONYWONG
  • 推荐

建议导演以后做一些公益影像,比如促进睡眠这方面。

1小时前
  • 皮肤君
  • 很差

非常无聊,故事都说不明白,100分钟稀巴烂,更不想提感受和技巧。还是送超短片单元做小范围播映吧

1小时前
  • isoukeye
  • 较差

如果不是今年看过蔡明亮影展,可能会对这部片子的实验性更有惊喜感,因为最大的亮点就是穿插其中的歌舞MV了。全片的打光非常美,准确地捕捉到了一个细腻的观察:是不是每个老人的屋子里,时光都仿佛慢半拍。理发匠的女儿变成了派发人参果的妖精,如果能含蓄一些,不用这么直白的台词,也许效果更好。不光此处,整部片子都可以更节制一点,现在整体偏慢了些。无论如何还是对这种“一辈子拍一部电影”的导演喜闻乐见——前有邱炯炯的乐山椒麻宇宙,后有牛小雨的合肥鱼花塘宇宙,都是用个人情感回忆把华语电影界润泽得更丰富、更美好。

1小时前
  • 时间是离弦的箭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