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伦斯在长达35年的自我欺骗,自我厌恶中,终于被憋得快要死掉的时候,告诉了女友这个秘密。
坦白前后,劳伦斯经常去到墓地,静静坐着待着。
仿佛在和死最近的地方,人往往更能纯粹地直视内心。
第二天他们对峙的时候,居然在问有没有偷偷穿她胸罩。
劳伦斯先是否认,后面说:就一次,粉色的那件。
俩人还讨论了配的啥色的衬衫。
哈哈哈哈哈,女友又爱又气又觉得好笑。
回头想想自己,我好像也能接受…… 甚至可以陪他逛街挑女装,帮他化妆dress up,再一起挽着手像闺蜜一样出门。
女友逃避了一阵。
告诉他:我要回来了,我们一起面对吧……俩人on and off。
劳伦斯:你在哪,穿什么衣服,做那些事情。
每天醒来和睡前都会问一遍,后来有一天他很想知道答案。
找到了她的住址………(很喜欢这一段自白的剪辑,应该是接受采访的一段对话)劳伦斯新书出版,小弗才发现了劳伦斯一直窥视自己的生活,甚至把自己房子外面的一块砖画成了粉红色。
谁也没放下谁,小弗也难抑爱意,写信:你和我就隔着一扇门,不用我告诉你地址了吧。
劳伦斯又一次奔向她……分开多年后的热烈旧情复燃,有种宿命感。
争吵、现实、无力、挣扎、选择和爱,分开也和当初相遇一样饱满,像每部小说/电影该有的情节那样。
俩人突然释然,都分别做了自己的选择,没有最后的一声告别,消失在对方的生命里。
推开门,大风里落叶漫天,是释然,是复杂,但却很坚定。
我却很不舍……很多段的画面/镜头语言/音乐和剪辑很喜欢!
10年之后的今天,我们选择在2022年的结尾打开这部片子,巧的是这也是一个跨越了十年的故事,从1989-1999.它的英文名直译其实是各种劳伦斯,我更喜欢英文的名字。
劳伦斯是复杂的,他是男人,身体里住着女人,他爱着一个女人,甚至到最后他都保留了他性征上的男人。
无论是他重生的1989还是全球都激烈的LGBT运动的今天,劳伦斯都无疑是特别的甚至边缘的。
但看完整个近3h的作品后,我想劳伦斯的故事可能只是使一些更普遍的问题极端化的一个载体。
故事里的问题甚至会让我想到最近看的《花束般的恋爱》,现实与理想,脚踏实地和在天上飞……所以爱情和面包真的是矛盾的吗?
可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但找到关于自己的平和和身份的认同我想是每个人在成长路上都必须要攻克的难题。
理想与现实,两个人的分分合合,断断续续的激情与爱,最后落成了一句“脚踏实地”。
我想他们都曾经因为理想爱对方爱得死去活来,最后劳伦斯坚定的选择了自己,而弗雷德可能也在不断地摇摆和选择中,找不到真正的方向了。
我爱导演的先锋表达。
很难相信很多意识流的表现和先锋艺术性的镜头语言竟然至今仍能使我们惊叹。
很多的镜头截图就是艺术,狂放又细腻,这对于观众来说无疑是极大的视觉享受。
4:3的画幅配合一些人物的特写和导演特殊设计的场景,真的是让人想疯狂截图。
致勞倫斯與我目明與目盲 對你來說都相同狠狠張開雙眼 視網膜上下降的光斑才是你這齣獨幕劇的完美佈景耳聰與耳聾 對你來說都相同巨響停囂 腦中迴蕩起尖厲的嘶鳴便是你人生默片的最佳配樂你的手中沒有槍 卻扣動了生活的扳機給愛人致命一擊生與死對你來說都相同你只在乎復仇的瞬間 和進食黑巧一樣 人類美妙的自毀傾向那麼承認相愛嗎?
生命中的纏綿此刻成了難恕的湮沒用一頂假髮來自盡 用一通電話戕害他人然後呢?
各自私奔。
比如你飛上了天 而我潛入深海在無聲的冰冷水壓下 苦笑要承認相愛嗎?
在獨角戲中添置群眾演員:我們牽手 蹲坐在一廂情願的島嶼上在別人看來卻與大陸無異四月去拜一次佛 任天空裂帛接著在宣佈退出演藝圈時 假笑或者愛與不愛對你來說都相同你對苦痛上了癮對這生活的暴戾與溫存同時上癮無法捨棄孤獨和個人英雄主義只能將一切延長:選擇的期限,播映的時間...延長、延長,然後延長,無限延長......* 啊 我盡力了..
一口气看完的,一点也没觉得长。
第一次看多兰的电影,被多兰的美学华丽丽的惊艳了好吗。
沉醉在其中不要不要的。
化装舞会和去黑岛的那段从天而降的彩色衣服满天都是完全就像在拍杂志大片的感觉,华丽丽的,要爱上多兰了。
特别喜欢有几个镜头是从长镜头到特写的,运用的太好了。
那个配乐简直了,让我一直处于那个情景中。
只能不断的惊叹他的才华,他这种独特的处理影片的风格,他的镜头感真的很好,好多的小细节很细腻,人物的背景墙装饰的很讲究,很突出的那种。
他镜头下的人物表达总觉得有些象征和隐喻在里面。
嘴里吐出蝴蝶印象最深了。
镜头下人物的转换很快速的那种,好多特写。
有一点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劳伦斯那么像我国的严屹宽呢?
越看越像。
女主第一眼真不咋的,不过后来也就顺眼了。
觉得中文翻译双面劳伦斯并不怎么好,不过我也不知道,永恒的?
好像也不怎么样。
正常与边缘的界限到底是什么,是天空的距离还是十年的光阴?
每天早上起来我都会想,你在哪?
穿什么衣服,在干什么?
即使相爱也不能在一起的理由到底有多少。
也什么我们不再欢笑了,小佛说。
那盏灯真的很温馨。
劳伦斯和妈妈之间的感情也是他心中的一个结吧,看他打电话的时候那个心酸劲。
看到他们从酒吧出来的时候就想为什么这是一场无法直面的爱情,这是一个哲学问题。
在劳伦斯的课堂上他讲了这样一句话,是否有哪种文学能伟大到让我们去原谅一个排除异己并且让不同的人受害的作家,而换个时空,我们可能就是受害者。
这句话记得很深。
那个玫瑰🌹家族挺好玩的,玫瑰宝贝。
Laurence是从事文艺工作的老师,Fred是做导演方面工作的人员。
两人在片场相遇,彼此吸引以及相爱。
可是隐藏在Laurence内心深处的,是成为一个女人,而不是一个男人。
这让Fred被迫接受,最终还是离开了Laurence。
反对一直都存在,从家庭,从社会,从工作。
但Laurence依然存在,没有什么改变。
电影的核心其实是探讨接受的问题。
接受,意味着支持,即使不是完全的支持。
Laurence在追寻自己内心所想的过程中,确实遇到了许多的阻碍。
从家庭上,因为没有和母亲提前告知以及突然消失,母亲变得不太能接受他的巨变。
因此在数次Laurence想逃离社会,回家安慰的时候,母亲总是选择了拒绝。
Laurence的父亲,是一个不苟言笑的男性。
一直没有对Laurence选择过支持。
对自己的妻子,对自己的孩子,也是从一种大家长模式,居高临下的感觉。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Laurence的母亲逐渐接受了Laurence,无论是变装前,还是变装之后的。
毕竟不管怎样,Laurence是自己家的孩子。
母亲爱的是Laurence,而不加性别的定义。
所以母亲选择了支持,因为自己的孩子一直都是Laurence。
从社会层面,Laurence同样遇到了许多的阻碍。
从刚开始变装的时候,在街道上,在酒吧里,他总是遇到他人的冷眼和嘲笑,届时他会选择反击。
但是在遇到了志同道合的人以及对自己逐渐接受的过程中。
社会也变得开明,对这种社会现象也逐渐变得包容。
我们也可以看见,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这种现象不再抱以一种异样的眼光。
毕竟随着新千年的到来,人们张开了自己的胸怀,去接受一切可能的事物。
工作层面,Laurence接受了许多的不公。
因为变装,Laurence被家长联合起诉,赶出了学校,失去了自己的工作。
这使得Laurence只能以写作为生,间接导致了和自己的爱人Fred的破裂结局。
但是在电影的末尾,接近新千年之际,Laurence已经声名鹊起成为了一位小有名气的作家,接受了采访,在文坛活跃一时。
这也间接说明了,工作层面上对Laurence这种特殊现象的接受,而不是一昧的say no。
之于Laurence的爱人Fred来说,她遭遇了从反对-妥协-接受的过程,从刚开始的无言。
到认识到自己爱的是Laurence这个人,而不是他性别的特质。
但是Fred内心渴望的,是一个real man,而不是Laurence这种半路出家的女性。
不过随着Laurence逐渐深入对自己的探索,变装程度也逐渐加深,自己也只能选择妥协,因为她时隔数年,自己爱的仍然是Laurence本人。
虽然最后Fred依然选择了逃避,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之举。
Laurence生而为男,内心却住着一个女人。
不过Laurence的性取向依然是女生。
这也给人一种很奇怪的感觉。
因为对当时的人们而言,不要说同性恋了,他们就不能接受。
更不要说有着女人打扮的男人和女人在一起之事。
这对社会以及民众的认知,是一种巨大的挑战。
这也是他受到社会的冷艳的原因之一。
奇怪的根源在于,让人怀疑性取向。
男人的特色,是有雄性的特质。
但是Laurence服用激素,外形已经变为了一个女生。
有了乳房。
Fred发现的时候,也是特别的惊愕。
内心居住的女人,也可以说是Laurence长久压抑的欲望的代表。
Laurence的父亲极度具有大家长气质,是父权制的代表。
在家里对母亲颐指气使。
Laurence在这种氛围里面生活,自然也是和母亲站在了统一战线。
毕竟自己和父亲的关系,也不是特别的深入。
家庭内部的压迫,促使了Laurence内心女性角色的发展。
在教学岗位,面对老师,学生,以及社会的监督,想做自己的目的,变得更加难以实现。
社会是父权制的,这种凝视也是带有父权制意味的。
于此,家庭内部,社会外部,Laurence收到了内外的压力,内心的女性角色也变得更为强壮,自己想做自己,想做一位女生的欲望,也是愈加强烈。
Laurence虽然内心的女性角色被持久的压抑,但自己却是一个很男人的人。
和第二任女友在一起的时候,经常戴着耳机,而不去理会他人,不会照顾他人的情绪。
即使口口声声说,自己对他人抱以感情,是一种喜欢的情绪。
可是冷暴力,确实是处处可见。
不会照顾让人情绪的巨婴,需要女性的服务,这和Laurence的父亲如出一辙。
这也是Laurence变为真正女人的阻碍,因为自己从行为上已经在行男性事的后辙。
多兰的电影我到现在也没有看完,一部分是因为资源的原因,一部分因为时间。
但是我发现,多兰的电影里面一定涉及三个话题,自我的讨论,母子的关系,和对男权制度的反叛。
自我的讨论,主要体现在做自己上。
做自己包括,正视自己的性取向,正视自己内心所要,并且以追求。
从多诺万,母亲,以及这部电影我们都可以看出,主角都是在追寻内心所望,或性取向,或成功,或爱恋,都是在做自己。
母子的关系,是多兰电影的基调。
母子的关系再差,母亲也是对孩子有着无止尽的爱。
Laurence的母亲对Laurence也有着无止境的爱,在回答Laurence关于是否还爱自己的问题上,他的母亲也是坦言,自己爱儿子,而无关性别。
母性的光,在这一刻展现的淋漓尽致。
对父权制的反叛,主要体现在对家庭的摆脱以及接受自我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反叛。
或自己的身份,或者被绑架的感情,都是内部或者外部爹味太重的原因所导致的。
而逃离,则意味着一种形式的自我反抗。
回到这部电影,Laurence变了,确实变了。
外形,工作,对社会的看法,对工作的看法,工作地点,语调,容颜。
这些都产生了改变。
但是Laurence或许也没有改变,他还是母亲的儿子,还是Fred的爱人,It’s Laurence anyways, 他依然是劳伦斯。
“It's Laurence, anyways.”
《双面劳伦斯》看得真是很悲伤,女主在劳伦斯变性之后,强颜欢笑地撑过了一段时间,最后还是崩溃得一塌糊涂。
她害怕议论纷纷,害怕路人诧异的目光,她自己竭尽全力仍然接受不了。
这就好比发现爱人变了心情敌是男人一样,这种绝望,真是没有出口可寻。
女主带着自己的儿子远走他乡,她尝试积极生活,去成为party queen,跟人调情,或是在干净的家中和儿子玩曾经跟劳伦斯玩过无数次的游戏。
但她和我们都明白,这些,对于心里面的伤痛起不了一点作用。
她在洗澡的时候总要痛哭,悲伤压倒一切。
什么都填补不了不能跟深爱的人日夜相对的空虚,什么也比不上这份世界上最大最要命的空虚。
生命再如常,工作旅行做饭,看书恋爱结婚,若是怀揣着不能停止的痛感和热情,就无法真切地去拥抱所谓现实,也很难再感受到什么逾越一切的幸福了。
一天女主收到了劳伦斯寄来的书,他终于写出了一本书,而内容甚至全部都是关于他们曾经的日子。
电影的手法我太喜欢了。
女主坐在洁白一片的客厅,几乎颤抖着打开书开始阅读,然后水像瀑布一样从她身后的墙上倾泻下来,变成帘幕,变成猛兽洪水冲垮她所有假装如常的生活。
她写了信给劳伦斯:“你越过了我的生活边界,我的城市边界,我的街道边界,剩下的惟有我的正门。
”劳伦斯丢下他后来的女友,飞奔去另一个城市找她。
不管对错,但生活总需要一点不计后果的诚实,才会有点颜色不是吗?
人性的不可控,也就在这里了。
电影最后他们还是争吵、分开,劳伦斯说他们再没写过信,没有电话,他不再真的知道自己还期盼什么。
他这么想的时候,脸上在微笑。
后来还是再见了,两个人都在自己的人生轨迹里头熟练得得心应手,然后他们像朋友一样谈话——这真像大多数曾经深爱过的人的最后结局。
谈论梦和人生,说到爱情仍然要哭。
但其实,心怀着旷日持久不肯释怀的爱,结果并不坏,并不会想起来时全是抱怨伤痛。
为爱做过的一切,又有什么好后悔呢?
这个世界上真正叫我们不舍依恋的东西实在太少了,而就是这些少之又少,很可能造不成什么现实意义上的“结果”的东西,在支撑我们跋山涉水,走过最黑暗的地方,也不真的至于绝望。
-众生相电影中出现了许多的脸,无关情节。
开篇,一首“If I had a heart”响起便开始出现各种街上的人物的脸部,多年后的街头,劳伦斯只转身露出小半侧脸,她一身浅蓝西装裙,消失在烟雾中。
教室里,劳伦斯把别针夹在五指上静静观察讲台下学生的脸部。
劳伦斯生日这天,冒着雨回家路上经过粉色发廊几个烫发女人的脸部,以及避雨处婴儿少妇的脸部,以及生日派对上人们的脸部。
周六上午的餐厅,小佛爆发前爆发后用餐的人们的面部。
劳伦斯第一次穿女装走在学校走廊学生老师们的脸部。
变装舞会上的各种人物们的脸部(这里还有一幕多兰的出镜)。
也许这些都是劳伦斯的主观镜头,用形形色色的人脸和他们的面部表情来表达众生相,代表着大众的社会和被边缘化的人物,劳伦斯的害怕与渴望。
(虽然没什么关系)联想到卅一派对被下架的人头剪切画的海报/披头士的花椒军曹与寂寞芳心俱乐部。
-“我以你为荣”-“我以我们为荣”劳伦斯和小佛之间,电影将浪漫处浪漫到了极致,不管在劳伦斯改变前还是改变后。
他们在车上聊天的种种,以及两人走在漫天的彩色衣服的黑岛上,肆无忌惮携手和大笑的样子。
有一个镜头是小佛回过头来看接着劳伦斯回眸,接着两人再转回去画面中只留下一蓝一紫的背影,像是在和日常说再见,尤其是小佛,她的转身带着迟疑和不忍。
这一段真的美得惊人。
Juno有首歌《酷儿》,词是根据西方解构主义中的酷儿理论吧,歌词中“方知世上存在某种爱要够酷,诚实就可以,要是诞生唯有活一次”,仿佛在讲劳伦斯,也有这样一句像极了在描写小佛,“我愿陪着你挡今天的冷酷”。
小佛当然爱劳伦斯,不管是他改变前改变后,就像住在黑岛上那对情侣说的,小佛爱的是劳伦斯这个人。
可她害怕的是面对这个社会,害怕与改变后的劳伦斯站在一起去面对整个世界。
小佛说都怪夏洛特毁了这一切,这一段在孤岛上难得的远离社会与平凡的时光。
小佛对姐姐和母亲说,“我得在他身边醒来”。
小佛几近崩溃地对劳伦斯说,“我爱你胜过爱我自己的孩子”。
-Determined.劳伦斯很爱很爱小佛,在自己的书里写道小佛是一个“from A to Z” 的女人,她去偷窥小佛,在白砖墙上涂上一块红色的暗示,给小佛寄书。
可最终,也是劳伦斯先明白“我们成为边缘人前,就已在边缘”。
在一间餐厅里他们分手,当劳伦斯不再挽留而是张开嘴吐出一只黑蝴蝶来,当她眨眨眼的时候,也许注定了无法厮守。
改变后的劳伦斯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她心甘情愿远离这星球,并再也不要回到地面。
采访时的她是一种完全自信以及由心而生的优雅。
小佛也慢慢明白不再挣扎,她从窗里看着街上的丈夫儿子,也流露出满足的笑容。
即使无法厮守,小佛和劳伦斯的爱情就在那里,A.Z.自始自终。
-555-1987-你是我的女儿小佛的姐姐和劳伦斯的母亲,关于亲情的内容描写得也很饱满,而非脸谱化。
亲情是目前看过的每一部多兰都少不了的主题。
-It’s Laurence,anyways.故事的尾声也是故事的起点,不悲。
能让你扬起温暖的笑容。
如果要说这部片的genre,一定能算上爱情片。
越来越不习惯给一部电影的分类是同性或者是变性。
几个月前看的迷恋荷尔蒙好像是第一次给我一种感觉,这种感觉仿佛是,爱情不仅是男人与女人,男人与男人或女人与女人,更是人与人。
看到一半时 忽然间就想到自己洗澡时候想到的一句话:once people told you what is the truth and truth is what they wanna do,当Laurence决定要告诉Fredi真相的时候 其实他已经想好要怎么做然后他深爱着的这个女人却不理解他说这些事实他认定Fredi是soulmate,Fredi也自以为是他的soulmate结果现实面前 Fredi无法接受这样的真相她觉得被骗 觉得Laurence是gay她纠结了很久 骗自己可以接受这样的Laurence骗自己是最了解Laurence的女人其实她是最不了解Laurence的她介意别人的评论她介意Laurence的装扮她介意亲人的眼光她甚至介意餐厅侍应的玩笑而Laurence他喜欢的就是像Fredi这样的女生这个看起来狂野奔放却内心保守规矩的女人她了解Fredi 她愿意守护她尽管Fredi有很强的操纵欲 她甘心被操纵 被打理一切而一向自以为可以handle一切的Fredi却被这样一个不在预算范围内的真相彻底打翻了生活计划正如她说的:你闯进了我的生活 我的街道 我的城市她不愿意去面对 正如她无法真正了解真实的Laurence直到最后 Laurence告诉她 其实她一直很喜欢她拨头发的手势她甚至直言他在学她Fredi还是不明白 有些东西与性别无关Laurence是一个骨子里喜欢他认为美好东西的这么一个纯粹的人他喜欢浪漫 他喜欢文艺 他喜欢无所顾忌他喜欢不被理解 却总会有些人愿意听他喃喃自语所以他有了夏洛克这个最了解她的女人可惜他并不珍惜夏洛克 也不想去了解夏洛克正如Fredi不去了解Laurence故事还一直在渲染当时不被社会理解 甚至被歧视的氛围其实最讽刺的是自己深爱的人无法理解自己的一刻故事的最后Laurence告诉大家 做回他心中的自己 其实很美年迈的女记者问他 现在是否有足够的自信去做女人他告诉记者:自信 不是坚毅这个词一出现我就想到了Fredi结尾重播当年两人相遇片段呼应了这句话他只是爱上了像Fredi这样坚毅的女人他在Fredi身上找到了自己而Fredi却迷失了自己早已被社会被时间磨平了当年的锐气她跟Laurence说讨厌听他责怪社会的言论了但其实是她面对这个不公平世界连反抗的勇气都没了她一直觉得自己可以操纵的命运却不及Laurence坚持的自我她向社会妥协了所以 她迷失了Peace and love最后不得不提的是导演在捕捉演员眼神的几个小片段很绝还有当Laurence默默跟踪着Fredi的生活 Fredi带着孩子嬉戏时候播的完全走调的背景音乐这种违和感为整部片子增色不少
美丽相遇 说不清是哪里来的感觉 想要认识你 这里是结尾 也是开始 喜欢做的事情是 写清单 各种各样的清单 最讨厌事情的清单 最想做的事情的清单 他们俩个人一开始都是不羁的 他们都追求自由 他们很像 他们玩得来 他们在一起很久了 劳伦斯一开始告诉她这个秘密的时候 她有点吃惊愤怒 然后她想留在他身边 陪他 给他买假发 帮他准备 鼓励他 可是有一天受不了了 因为所处的社会 因为一些流言蜚语 因为担心他在外面会被怎样 她选择离开 过了清静的日子 他一直关注她 把自己的诗集寄给她 她忍不住了 所以叫他 他们又一次在一起了 但是又发生了冲突 然后他们有了一次很大的争吵 问题出在哪里 出在 劳伦斯想做女人 他觉得女人是真正的自己 即使他仍然爱她 而她呢 她也爱他 但是她无法接受他认可自己的女人身份 她尝试过 后来失败了 她开始觉得那样平凡的生活 是一种平衡 她爱他 但和他在一起 会失衡 这一次争吵后很久没联系 后来劳伦斯遇见了她的姐姐 姐姐告诉了劳伦斯 她的手机号 她的手机号的尾号 就是他们相遇的那一年 她还爱他 可有的时候你知道么 爱与生活 是不能并存的 最后一次见面 劳伦斯说 也许我们的关系 在我想要变成女人之前 就已经有裂痕了 他们的分歧越来越大了 劳伦斯说 社会 她说 别和我提什么社会 你能踏实一点么 劳伦斯很惊讶 他觉得这不该是她说出的话 在她去洗手间的时候 他走了 就是这样其实谁能说谁变了呢 不过是在各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然后有的人可以继续一起走 有的人不得不分开 这是与感情无关的 我们越来越像自己 即使之间还有感情 可是很多东西是化不掉的 它就在那里 像一块石头横亘在中间 无法视而不见 也许页无法释怀 只能俩相忘 只有两相忘 我不知道他们之间是一种什么感情 我不想说是爱情 这个世界上的感情不是只有亲情友情爱情三种而已 他们之间有一种羁绊 羁绊是一种很深的感情 它叫 放不下 可是很多事情 不是放不下就可以在一起的 在一起太难 我爱你简单多了 结尾 她剪了短发 俨然一副普通女人的模样 没有了肆意妄为 没有了无所畏惧 这没什么 她不过是长成了她自己的样子而已 劳伦斯 他说 我不是自信 我只是坚定 是阿 他真的很勇敢 真的真的很勇敢 还好他遇见了玫瑰一家人 他们是一样的人 他们是一样 愿意勇敢的做自己的人 还有那个女人说的 我不知道我是不是拉拉 我只知道谁是对的人 性别是肤浅的 管它是亚历山大 亚历琳 总会告别一些人 遇见另一些人 很多东西是不分时间先后的 人也是
我喜歡《雙面勞倫斯》不斷閃現「魚與熊掌難以兼得」的遺憾。
片尾,勞倫斯和Fred這對分分合合的戀人,多年後再度重逢,Fred問了勞倫斯一個問題:「妳後悔嗎?
」勞倫斯說:「後悔什麼?
用失去妳作為代價?
」「你/妳後悔嗎?
」的提問彷彿陣陣困惑回音,飄蕩在他們之間。
只要做出抉擇必定會有一方受傷,不是自己便是對方,世上沒有真正的兩全其美。
勞倫斯決定「做自己」的當下便有放棄Fred的心理準備;而Fred瞞著勞倫斯拿掉體內小生命一刻,也已道出她對兩人共同生活的未來感到質疑與徬徨。
勞倫斯問過Fred:「妳要什麼?
」,Fred回答他:「我要一個男人!
」Fred始終愛的是「男性勞倫斯」而非「想要成為女人的勞倫斯」;勞倫斯始終愛的是「想要成為女人的自己」,而非「想要我繼續當男人的Fred」。
「我愛你/妳勝過一切」畢竟是個過於理想的願望;這對戀人在糾纏十年後才聽見彼此心底最誠實的答案,只能放手、只能繼續前進。
很悲觀嗎?
不,我覺得這個答案才誠實。
我喜歡《雙面勞倫斯》一再強調眼神的重要性,不管是路上行人或餐廳客人或學校學生觀看扮妝後的勞倫斯時,眼光總是飄移、好奇與充滿不確定性。
電影尾聲,成為作家的勞倫斯接受一名女士訪問,兩人話不投機,語氣中多是針鋒相對。
女士對勞倫斯說:「妳太驕傲了。
」勞倫斯跟她說: 「妳難道不驕傲?
打從我們見面開始,妳就沒有正眼瞧過我。
」女士說:「正眼看著妳很重要嗎?
」,語畢,女士緩緩抬眼看著勞倫斯,她看著他/她微微笑開。
這一幕很美,說著只要「正視」那個與我們有著不同抉擇的陌生人,便會發現彼此外貌、性別或許不同,但內在情感卻是如此相似。
《雙面勞倫斯》真正打動我的主因,在於勞倫斯和Fred的雙生(對照)關係。
導演Xavier Dolan刻意凸顯勞倫斯和Fred的相似與相異性;一如勞倫斯幼時的憋氣故事象徵著他的壓抑,而Fred在讀到勞倫斯的詩集時也出現大水畫面(同樣象徵她的壓抑);一如勞倫斯與人發生爭執後,他急著打電話跟母親訴苦(母親拒絕了他的求救),Fred則在和勞倫斯出遊到黑島時,忽然對逃家行徑感到焦慮與不安,她趕忙打電話給丈夫只為聽見對方的聲音(丈夫因為發現Fred偷情而語氣冷淡);一如勞倫斯曾跟母親說:「妳不再愛我嗎?
」,Fred也問過丈夫:「你會討厭我嗎?
」;一如Fred的姐姐問她:「妳後悔結婚嗎?
」,而Fred亦問過勞倫斯:「妳後悔嗎?
」;一如勞倫斯對訪問他的女士說:「妳沒看著我的眼睛!
」,Fred也跟餐廳服務員說:「妳看著我的眼睛!
」;一如勞倫斯看見Fred撥頭髮時,他說:「我好喜歡妳撥頭髮的動作,我還偷偷學妳這個動作。
」,說完,他做了跟Fred一模一樣的動作。
勞倫斯和Fred既是彼此的靈魂伴侶,也可視為「一個人」。
勞倫斯就是Fred,Fred就是勞倫斯,他們是同一個人,是平行時空的兩樣人生抉擇。
勞倫斯選擇對抗世俗眼光,儘管遇到許多困難與挫折,卻是越挫越勇,直到結尾他對Fred說:「我已經走這麼遠了,不想再走回頭路。
」相反地,Fred選擇結婚生子,過著平凡且相對安穩的生活;她對無悔的勞倫斯說:「那你就繼續待在那裡吧。
」對我來說《雙面勞倫斯》不僅是一部關於愛情起落、包容與接受的影片,更是一部關於「我要成就怎樣人生」的電影;生命裡有著無數叉路,我們無法預知路的盡頭會有什麼,只能大膽下注做出選擇;途中難免對自己曾經做過的決定感到惶恐與不安,一如勞倫斯和Fred的黑島之旅,試圖從這條小徑(人生)逃向另一個可能性,卻發現自己依舊「習慣」原先的決定。
然後我憶起勞倫斯和Fred的最後結局,秋風大作的午後,勞倫斯和Fred一個朝左、一個朝右,永遠離開對方生命。
Q:小弗與勞倫斯深愛對方,卻難能共同偕老。
站在勞倫斯的角度,你會怎麼看小弗這個角色?
小弗無法忘懷的是勞倫斯男兒身的過去,也是她在這段感情中真正的眷戀,所以她對後來他們走的路充滿懷疑,她擔心勞倫斯變性後,也將慢慢改變態度和心意。
相較於小弗,勞倫斯一直都是最確定自己要什麼的那位。
自始至終,小弗就是他想要的的女人。
而且勞倫斯是非常擅於操縱人心的,譬如說久別後寄詩集給小弗、甚至將小弗家牆上的其中一塊白磚漆成充滿象徵意義的粉紅色,種種擾亂小弗心緒的感情策略,就是想把她再奪回來。
這部片向觀眾拋出的其中一個提問便是:「為了愛,我們願意犧牲多少?
願意走到哪一步?
」其實這兩個角色的反應都很人性化、很平衡也具有說服力,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理由與選擇,像在片子中那對離群索居的愛侶,在男方變性後依舊可以照常戀愛,但在小弗與勞倫斯的情況中,勞倫斯的不坦白,讓小弗感覺不被信任、也像被騙進了一樁非她所願的戀愛關係中。
當然我們都不知道當自己真正碰到這樣的情況時,會有什麼樣的反應?
也許我也無法接受吧!
所以雖然飾演勞倫斯,但我本身其實是比較同情小弗的。
Q: 無對白、抽離環境音、並搭上強烈配樂的慢動作畫面,似乎已成為導演札維耶杜蘭的簽名風格了。
請問在拍攝這樣的場景時,導演會怎樣帶領你們進入情緒呢?
看過導演之前的片子,就知道他很喜歡在電影中加入許多別出心裁的視覺效果,譬如片中從天而降的彩色衣物、天花板降下的水瀑等等。
拍攝這類特殊橋段時,導演一定會事先和演員討論過,尤其這種慢動作場景最忌張揚的演技,而特別要求內斂與細緻,否則動作一放慢就會變得很誇張。
拍攝時導演會在現場會播放強烈的音樂,讓大家邊看著monitor邊去看感受氛圍。
這是導演非常孩子氣的部分,他自己非常享受,大家也都一起都玩得很開心,就連團隊中一些年紀較大的工作人員也因為拍攝這樣的橋段而 high 得像小孩子一樣。
有時候有人提醒導演說:「欸,這個視覺特效在某部片可能出現過了喔!
」導演就會很任性地回說:「你給我閉嘴!
」「反正我沒看過那部片子,不管怎樣我就是要做我自己的!
」因為他認為就算是一個很棒的導演,也不一定看過所有電影,所以只要有想法、有能力就要盡力去創造。
相信自己的直覺,而不要過分自我省察與過度謹慎。
法国这样的题材电影太多了吧,但其实都没有拍的多么好。
终于看了!每当看到fred那上了年纪翻黄干枯皱纹横走胶原蛋白尽失的青筋绷了一薄脸(不管有妆无妆)和头发,和脸的描述一样的发质(及头发的颜色些),我就难受。
时而精彩时而琐碎,时而还有一些刻意。所谓张弛就是要懂得控制啊亲爱的,风格太过反而显得形式。But he certainly has a taste
一个男人,干了三十年女人,现在要反水。剧本牵强,无法有代入感,女主角丑的不忍直视,且无比絮絮叨叨,无代入感。每个人说话都是如此的絮叨,不及重点,每说一句都像是在套别人的话,让对方说出来,自己长嘴只是为了套出别人的话。。。。。
刨除性少数的题材其实是个很浅薄并且缺乏真实情感的爱情纠葛故事,性少数的部分也没有怎么挖掘,劳伦斯自己的身份认同讲得太少,重点还是Fred的反应,然后劳伦斯怎么努力让她感觉好受点。至于劳伦斯是怎么一步步更深入接受自己的,给出的刻画太少,如果只是“因为受了情伤所以更加坚强”,我会觉得牵强又烂俗。劳伦斯为什么这么执着喜欢Fred也交待得很少,仿佛只是因为“我们在一起很多年了我很爱她”片中很多矛盾爆发的场景我感觉非常僵硬,突然一下就吵起来了,不排除Fred真的有双极症。有些角色好像想表现出观点很edgy,很provocative,但是又不够立体,没有怎么刻画,看下来感觉很cringe。妆发道具我也觉得很粗糙,不知道是九十年代的时尚还是蒙特利尔的问题(可能我就是讨厌加拿大吧)。
小帅导总算不自己演了,可画面里似乎总藏着一个他。冗长,人物轨迹欠奉,太惜素材剪出了高时长,却没什么有效配比。最有感的居然是那场争吵戏,你来我往的指责,又附带着你推我搡的爱意。升格用得太滥,出戏罪魁。
双面性别者从男性蜕化为女性的十年之路,从被排斥的异类至迎来新千禧年改变。粉砖,叩活藕断丝连的眷恋。她,始终爱他,却无法爱没有它的她;灵魂吻合,躯体相斥,分道扬镳,人生若只如初见。洒脱飞扬,浪漫洋溢,真实触动,高度共鸣,以酣畅淋漓的怒喝宣泄尽情绪和内心。始终如一的绚烂色彩、晃镜慢镜、诗意幻象、意识流情节、透彻情感流露、犀利吐槽和聒噪争吵,音乐融入摇滚、合成器流行、Techno、古典等呈现出新高度,多兰原来还是个古典乐迷!天马行空、梦幻唯美、独树一帜的天才多兰美学目眩耳醉神迷!漫天彩衣倾洒配搭Moderat触电般Techno掀起浑身极乐和颅内高潮!多兰的帅脸惊鸿一瞥!和《妈咪》男主竟然有客串![2016.6.27在美国驻广州领事馆看的,2023.9.16影院重看重评并组成LGBT电影节,万万没想到竟然能在家门口大银幕看偶像多兰的片!TAT]
Dolan的野心和天才. 色彩一直惊人. ★★★☆
看了不到一个小时放弃了。套婊说得对惹,多兰的缪斯老女人真是观感奇差。又臭又长的能坚持三个小时的都是真汉子。
像丝绸一样明艳的多兰美学,镜头、画面和配乐都有黏稠流动的情调。做自己其实简单,难的是让你爱的人再爱上全新的你。故事讲述得很感人,然而实在太长了。如果我想知道一条河的湍急,我只需要伸出脚,多兰却是恨不得把你整个丢进河里。 果然自恋的导演都舍不得剪辑!
挚爱的89年生加拿大导演Xavier Dolan的第三部自编(自演)自导作品。《Laurence Anyways 》。除了一些标志性的大片镜头衔接还有些生硬外,Dolan最令我佩服的是对各种布景,服装,配乐,所展现出惊人的品位与修养。而主题永远是那主流社会无法接纳之爱中的互相折磨,较之安定的情爱更使得人成长,蜕变!
绝美之城实在该向此片学习下,我能接受gay,却不能接受变性人,两位主演,特别是女主赞一个╮(╯▽╰)╭
最后两人的仓皇而逃,让爱情变得苍白残酷。
当一对真爱过的情侣宁愿在落叶中各自离去,真的完了。P.S.配乐的电子乐部分是在太正点了!!!如果有独立OST就好了,强烈推荐~
这一次多兰没有继续自我下去,而是真正讲一个故事,可片段化的叙事还是另可看性大打折扣。视觉风格方面,天才少年已经得到过太多赞誉,我只能说初看惊艳再而腻三而烦,他的片子长度都控制在90分钟应该好一些。
太长了...虽然拍得很后现代和绚烂,分两天才看完,好累,以后再不轻易看法语片
大概每个gay在看完《夏天的故事》《时光驻留》后都会对梅尔维尔的意淫一番,我了解。也原谅你拍得差。
红色和发型变化作为线索贯穿始终、左耳的羽毛耳坠、为取悦她而戴假发之情感隐患、分手时餐馆爆发与口吐蝴蝶、母亲举起电视机、戴耳机写作隔绝新女友的沟通、千里迢迢过门不入漆一块粉砖、桃花源Isle of black裙衫从天而降、紫风衣背影。精致布景空虚内涵。So artificial. 凌晨令他空着我的星空裙。
夏洛蒂实惨,当了几年保姆,最后对方偷窥前女友啦!时长一年半呢!哈哈ndsl他指着自己说厌恶这具身体的时候他在厌恶什么?厌恶肌肉,还是生殖器?难道成为女人之后就没有肌肉了么,厌恶生殖器却没有做手术又是为什么呢劳伦斯想成为的不是天生的女人,而是后天社会规训下的女人。很可笑啊,女人还在争取摆脱这种规训的自由,男人却拥有成为“女人”的自由……女人不是裙装、胸罩、美妆、长发、精致打扮的标签集合体,这些是没有性别的标签,请不要强加在女人身上。我不理解男跨,因为我看到的男跨全都在加深刻板印象,除了创生力和器官构造,到底有什么是男人不能做而女人能做的?男人争取成为女人的自由×男人争取长发、化妆、取悦自己的自由✓(一星给镜头和音乐转场,镜头很美,构图和配色很漂亮)
看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