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为止只有两部剧我是从头到尾看下来中间连水都不喝的,一部是《美国罪案故事》(第一季),另一部就是《怪奇物语》(第一季)。
经典的影视作品必须要有一个好的精神内核,通俗的说就是让观众看完之后得感受到点什么,喜剧也好悲剧也好,能让观众沉思就行。
恐怖片在这方面先天就有劣势,毕竟如果一个人一惊一乍的给你讲故事,你就很难再去关注这个故事本身了。
我当年在我表哥的撺掇下第一次看完《山村老尸》以后也没有想什么“真爱无敌,爱能战胜一切”这样的事,而是两天晚上没睡着觉,为这事我姨还打了我表哥一顿。
所以恐怖类型作品的讲述手法和方式,会极大的弱化观众对它精神内核的印象,你看经典恐怖片多么?
从《诺斯费拉图》《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到《罗斯玛丽的婴儿》《闪灵》,再到《异形》《电锯惊魂》……诶好像也不少…但是,这些都不妨碍恐怖片成为类型电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需求就有市场,达菲兄弟就宣称是看着斯皮尔伯格、史蒂芬金等人的作品长大的。
这在《怪奇物语》里提现的非常明显,首先剧情就设定在80年代,《大白鲨》海报、路面上跳皮筋的小女孩……好的细节不一定就会成就一部作品,但一部好的作品一定会有好的细节,细节做足了氛围就起来了。
剧里的情节线大概分三条,小屁孩一条,年轻人一条,成年人一条,主线肯定是小屁孩那条。
拿小孩当主角是个挺讨喜的设定,首先代入感就强,虽然我们周围很少有小的时候聚在一起玩《龙与地下城》的,但是中二的阶段谁都有过,你看人家剧里不光跟小伙伴组队打怪去了(打的还是真怪),还能找一个有超能力的小女朋友帮着打怪,怎么样,羡慕不?
相对的年轻人的线和成年人的线没有那么惊艳,但处理的也很好了,演员选的也很到位,这里面最大的腕儿就是薇诺娜赖德了,剩下的钱可以都用在制作上,这样挺好,值得一提的是警长大卫哈伯,这哥们在新闻编辑室里三季加起来出场不到半个小时,没想到人家其实挺能演的。
这部剧最牛逼的还是情节设置,首先你能看见无数经典恐怖片的影子,从《异形》、《猛鬼街》,到《x档案》甚至《寂静岭》,在完美融入剧情的同时还能做的如此紧凑如此有张力,三条线分分合合也一点没感觉乱,这就已经很不容易了,而且这里面其实还加进了点政治隐喻,仔细看看就能看出来。
当然第二季就理所当然的不如前作了,加入的一对兄妹从人物设置上来讲感觉可有可无,感觉像是为了推动剧情硬塞进来的NPC,剧情上张力也不够了。
第三季就更散了,硬科幻的元素过多让这部剧本身的年代印记失色了不少。
但就算这样,这部剧的水平也就是从9.0跌倒8.5而已,还是同类型中绝对的翘楚。
1.威尔吐出的幼虫卵,是会在现实世界中存活下来的怪物嘛?
2.威尔脑海里闪现的两个世界,会让他在第二季里能够自由穿梭在上下世界嘛?
成为下一个EL?
3.HOP局长在黑夜被谁带走了?
圣诞夜,在树林里放置的食物,是为了祭奠他的女儿?
他女儿的病情,第二季应该会有个交代吧~4.异形怪物肯定不止一个,一类,有好多种啊~5.最最想知道关于EL,她去哪里了(>_<)第二季出现会不会再次燃爆大家!
6.最后表示,童年时光有一群小伙伴一起玩《龙与地下城》这样的游戏,真的是好羡慕~他们的感情,撑起了一部剧,希望第二季快点出来,还想看你们玩~😂😂😂
当然,如果80年代已经有911,我像我跟will对话会是这样:911: hello, what's your emergency?
will:我迷路了,有个怪物在追我。
911:好的,will,麻烦告诉我这个怪物长什么样will:它没有脸,有四肢,头上像开了朵食人花911: 非常好,他在你附近吗?
will:我不知道,好像没在911:是他经常外出吗will:是的,它外出就会带来一个新人,然后吃掉911: 你见过新人吗,他们还像你一样或者吗?
will:没见过,我怕被发现,我一直藏起来了911: 好的,will,请一直藏起来。
我们现在安排了三个小队去找你,一对是你妈妈,但首先你要先去联系她,告诉她你在哪里。
第二对是你的好朋友们,但是他们太弱了,所以安排了一个外挂。
第三对是你哥哥,因为整个过程太闷了,所以他会跟你好朋友的姐姐南希有点感情戏,但是你放心不会影响对你的拯救活动。
will:好的,我还要等多久,这里好冷911:说真的,will,我并不知道。
缘分到了他们就会聚在一起,你要做的就是等待,好吗?
答应我will:对方不想个你说话,并像你扔来了一个电灯泡。
几乎有四五年没有看过这样能让人一口气刷完的片,畅快淋漓。
安利指数满分。
相比于美剧,《怪奇物语》更有一种电影的既视感。
因为你几乎能找到和它相媲美的,都是多年前的Cult经典,比如Donnie Darko,比如Silent Hill1等等。
多年前还在读研究生时,一口气刷完了IMDB上的高分邪典电影,最后以库布里克的发条橙告别了那段最后的学生党岁月。
其后很多年,看过无数光影斑驳然而没有再遇到这种类型片,直到怪奇物语上线。
那种感受,和当年的donnie darko神似。
以至于没看到导演前我以为理查德凯利重新福至心灵。
不可否认剧情有许多逻辑难以自洽之处,比如小学的小孩子们是如何理解空间和时间的概念、比如他们为什么可以深夜在野树林里骑自行车、比如Nancy找到树洞时哪来的勇气钻到树洞里去,比如最后可怜的芭芭拉怎么样了……但是逻辑上偶尔的小bug起码没有影响我的观影感受。
因为这样的作品,与其说是一个需要逻辑自洽的悬疑故事,不如说是一部自证与他证的成长觉醒。
况且,从童年到成年的过度,本身就充满了逻辑上的不自恰。
儿童组:黑天鹅11的选角太到位,小姑娘的演技不输当年《黑天鹅》里的娜塔莉波特曼。
从她的轨迹我们能看到儿童组与其说是一部实际的探险,不如说是一段波折的隐喻。
以11为例,其实所谓异次元的怪兽,更像是11性格中的黑暗之花。
所谓的中情局和政府的实验只是一个幌子,天赋异禀、幽闭恐惧,面对所谓的papa持续的折磨依然能够温柔以对,更像是在成长中遭遇了家庭不幸的小孩,与Mike的接触是她展现善的一面。
而她内心的仇恨,隐喻成为异次元的怪兽,这也就能够解释,为什么第一季最后,11和怪物,能够以融合的方式互毁从而实现救赎。
少年组:死亡幻觉关于青春期成长的思辨,没有比Donnie darko更经典,最初成为吉伦哈尔的迷妹就从Donnie开始。
淡然,怪奇物语也不错,但是毕竟三组线索同时推进,这一组相对儿童组塑造就要轻薄一些。
看到好多骂Nancy绿茶婊,觉得用绿茶婊来苛责有些过分了。
Nancy在里面被称为完美小公主,成绩好,家境好,长得美,无可挑剔。
但是即使这样,少年时哪个姑娘不会为那个耀眼的校草心动啊,Nancy为什么要例外?
而且南希的选择其实恰恰准确表现了一个成长于小中产家庭的乖乖女的叛逆表达,除非出于处女情结,否则我实在没看出来婊在何处。
关于友谊、爱情、亲情,基本都是通过Nancy来表达成长的困顿,里面的隐喻同样出色。
看到有一篇影评写,芭芭拉的受难,隐喻着Nancy处女的失去。
这种蒙太奇的手法处理我给32个赞,早恋本身就是一场性觉醒与世界的冲突争斗,首当其冲的必然是以往形影不离的闺蜜友情。
很久以后,那些少女们才会慢慢发现一个事实,你无法抵抗一步步沦陷在生活的泥潭里,曾经的闺蜜逐渐去了不同的世界,而你无可奈何。
不过相比之下,死亡幻觉的镜头语言更漂亮。
到现在都忘不了Donnie醒在空无一人的清晨乡间公路上的迷茫,那种孤独简直深入骨髓。
成年组:寂静岭成年组是对寂静岭的直接致敬。
拯救孩子的父亲角色的警长和母亲角色的乔伊,对抗异次元的怪兽。
以及异次元怪兽飘散的雪花状的飘絮。
几乎让人秒回寂静岭。
当然其实多年后来看,这些元素已经非常落入俗套,但是这种致敬本身就够让cult片爱好者激动了。
其实无论是寂静岭还是如今的怪奇物语,用异次元和异世界来隐喻也是再好不过的方式。
当WILL直接回答他的母亲right here的时候确实被震撼到,我就在你面前,而你看不到我内心的危机。
其实本片的异次元若影若现,更多的还是像是不同年龄阶段人们心理的投射。
更不要说整个剧集充满了80年代的元素,若影若现的苏联角色,美苏之间的对抗,基层公务员比如警长对于政府的不信任,人们的恐惧,中产阶级的麻木和绝望,几乎每一帧画面都元素满满。
所以,这样的作品,单纯用讲故事的逻辑来苛求没必要。
难道你会要求昆汀或是大卫林奇给你讲一个平淡圆满故事吗?
期待第二季。
1983年印第安纳州的一个小镇上,有个小男孩神秘失踪了,同时又有一个神秘的小女孩出现在了镇子里,然后围绕着失踪的男孩和新来的女孩,孩子们、青春期少男少女、心碎的母亲、中年警长、老师,几乎整个镇子上的居民都被裹挟进了这桩事件中,同时,似乎有某种不属于地球的生物侵入了小镇,而镇子附近一个跟美国政府相关的秘密机构也逐渐浮出水面,一切都表明,这些神秘的事件都跟这个机构相关……短短八集,已经让我觉得这部《怪奇物语》是网飞(Netflix)最出色的剧集(超过《纸牌屋》),全剧中几乎每一个元素桥段都是老哏,但奇妙的组合在一起,居然又散发出最迷人的创新光芒——陈寅恪先生著述,讲究“无一字无来处”;本雅明说,他的梦想是写一本“全部由引文构成的书”,当然《怪奇物语》的艺术成就达不到那个层次,但剧集的美学气质,确实又是每一个镜头、每一句台词都“有来处”、“全是引文”。
首先是剧集的复古气质,《怪奇物语》几乎原样复活了1983年的印第安纳风物,那个年代正处在前网络时代的尾声,电脑芯片刚用上286,iPhone、谷歌、Facebook都还没有诞生,剧集里的孩子们热衷玩《龙与地下城》的桌游,拿着上映没多久的《星球大战》角色手办,配乐也是随身听时代的流行曲——整部剧集“修旧如旧”,除非鸡蛋里挑骨头,不然是发现不了有什么破绽的。
故事也“全是引文”,可以说处处都是老掉牙的桥段和元素,往好听里说,这叫“致敬”,不过编导也不可能真的处处想着通过致敬来拍戏,故事是原创的,但绝对Déjà vu——在国内益发浮躁的影视创作环境里,《怪奇物语》倒是一反常态的拾起了老掉牙的设定,就连视觉特效也没有刻意“出新”炫耀,“全是套路”,但就是引人入胜,某种意义上,这也说明了经典的影视创作规律还是有效,空谈什么IP、明星、特效都是本末倒置,编剧也不要动不动聊什么“互联网+”、90后、碎片化,就这么个“过气”的老气横秋故事,《怪奇物语》照样现象级。
1983年,冷战已近尾声,这显然是剧集最重要的时代背景。
事实上,影片的核心设定紧密联系着冷战格局——所有的一切,都是被镇子旁那个冠以“美国能源部”的神秘机构引起的,小男孩失踪是因为误入“能源部”禁区;而横空出世的神秘小女孩,则是“能源部”秘密实验制造出来的超能战士——一个会意念制动、精神杀人甚至打开“异空间”的特异功能达人。
小女孩的身世很可怜,剧集中明确提及了“MK Ultra”计划,这个计划据说是美国中情局搞的“大脑控制”实验,小女孩的母亲在怀有身孕的情况下参与了类似的实验计划,然后诞下了小女孩(她因手腕上烙有“11”的字样而被国内观众称为“一一”)。
跟MK Ultra类似,冷战时期其实有大量的所谓“特异功能”研究,美苏双方都希望造出一批拥有特异功能的“超能战士”来消灭对方,一一就是个中产物。
这绝非空穴来风,事实上美苏双方都组建了“通灵部队”(剧集中就有一一在异空间里看到一个人说俄语的桥段),耗费巨资搞起了“特异功能”研究,美国的“精神特工小组”据说就一直延续到了1994年(冷战结束后不久),当年在美国就流传过“特异功能小女孩杀手”的都市传说,估计这些东西给《怪奇物语》的编导也留下了深刻印象,并成为他们的创作素材(就像另一部著名美剧《真探》,也是编导听闻的真实教派虐杀事件刺激了其创作灵感)。
小女孩不仅能通过意念控制物体(就跟时下的漫画超级英雄一样),还能打开一个存在着食人怪兽的异空间,怪兽有时入侵小镇,也进一步烘托了剧集的神秘色彩。
至于特异功能研究为什么会在冷战中盛极一时,应当跟当时核阴云笼罩下的时局相关——核武器的大规模发展,使得美苏双方达到了冷战的平衡,但核技术又像《三体》中的外星人一样,“锁死”了双方的科技,因为核武器的威力太大,谁都不敢轻举妄动,而其他的科技领域还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网络时代的来临则打开了这把科技之“锁”),故尔想着通过旁门左道来打击对方。
随着时间的推演,这种“特异功能”迷狂肯定会愈演愈烈,特别是失败前夕,几乎会丧心病狂(就像纳粹在失败前疯狂研究“黑魔法”一样),所以事实上苏联比美国在这方面做得更过分,不过美剧素来有“政府阴谋论”的传统,所以第一季《怪奇物语》还是把矛头指向了美国政府(但后面怎么编就不一定了)。
再者,从北美大众文化而言,这种夹杂着科技、魔法、“特异功能”的大杂烩在1980年代也越来越兴盛,其实《星球大战》也是这种文化的产物——所谓“原力”,就是银河间的“特异功能”嘛,纵使有飞船激光满宇宙乱跑,还是抵不过以“原力”为武器的绝地武士们(还有各式各样的怪异外星人,整体气质几乎就是《怪奇物语》的同类)。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在1980年代也有同样的社会文化特质,“气功热”、“特异功能热”一时甚嚣尘上,甚至连军方都有涉及这方面研究的秘密机构(参阅《九层妖塔》和该片导演的相关访谈),而所谓的气功大师、特异功能人士也层出不穷(其流毒“XX功”一直祸害到现世),一方面这有中国特殊国情、历史的原因,另一方面,恐怕也跟整个冷战时期的大环境相关。
当然,甭管故事背景怎么设定,情感的重要性永远颠扑不破,某种意义上,我们也可以把《怪奇物语》里受难的小男孩小女孩遭遇看作是他们破碎家庭的隐喻——由此我们也可以把剧集指向过度解读为对传统家庭价值的回归,某种特朗普式的共和党保守价值观书写。
【刊载于《国际先驱导报》】
一天之类刷完的,很紧凑精彩,看了一集后,想看下一集的欲望很强,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功,难得的是,剧中致敬了很多经典,光是史蒂芬•金就有好多,设置的很合理,暗夜色调容易给人以紧张感,很喜欢薇诺娜,很棒,Joyce全剧算是智商天花板了吧,所有人也没有给人一种很捉急的感觉,怂逼小分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作用,友情,亲情让这部剧没有了其他惊悚片的压抑,不会很沉重。
El真的很漂亮啊,最后她应该是被霍玻偷偷藏起来照顾了吧,还好没有死去或困在异世界。
比较可惜的是芭芭拉,第二季应该会围绕展开吧,毕竟是疑点很多,第一季太惨了,只有nancy记得他,所有人都在为will着急,为will的归来开心,可是没有人记得她也是孤独的死去了。
正在看第二季,看完评
剧透警报。
剧透警报。
剧透警报。
看到第7集,总是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看到第8集,怪物在没有血迹指引还被枪声所惊吓的情况下竟然毫不费力地找到了Mike他们几个藏身的教室,我知道要完了,Eleven是注定要领便当了。
为了救人而牺牲自己,这么老套的升华人物的情节,我却仍然看得鼻头酸涩,老泪纵横。
如果说怪奇物语整体上说还算是一个HE的剧,小11Eleven无疑是里面最悲剧的一个点。
这个拥有如X-MAN一般超能力的小女孩,似乎非常强大,却无时无刻不自带着一种悲情气息。
别的角色的悲剧是生活中的一个部分,El的悲剧却自出生而始,贯穿始终,远远看不到尽头。
一出生就被从亲生母亲身边夺走,如果说EL的母亲是自愿参加实验,被夺走孩子颇有些自作孽的意味,那Eleven一出生就没有过任何选择权。
她的超能力就是导致她遭受虐待的原罪。
她拥有一个不正常的名字Eleven,那是如同集中营囚犯一样烙印在手上的011,一个号码。
当她第二次出现,偷吃了餐馆老板的食物,被老板发现手上的刺青并被问是什么意思,怯怯地用手指指着自己说“me”时,我已经开始觉得锥心。
记得不久前看过一个新闻,一个儿科医生一天巡查时,叫一个孩子的床号,孩子睁着大眼睛看着她:“阿姨,能别再叫我7床了吗?
叫我的名字吧。
”医生于是醒悟称呼名字是了解和尊重一个人最基本的东西,名字的背后是一个独立而丰富的个人。
号码是一个拒绝了人本身含义与沟通的代号。
而对于布雷纳博士而言,El只是一个实验品,没有必要拥有一个名字。
她生于实验室,那就终生为实验而活。
她从来就不被当成”人”而存在。
于是El被剃去了头发,整天穿着病号服,叫着一个千方百计哄骗利用她的人“PAPA”,被像拖拽犯人一样毫无尊严地拖进小黑屋中关着——那种密不透光的房间,压抑,黑暗,对于任何孩子而言都是彻头彻尾的噩梦。
而她的社会化也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的,她意识不到布雷纳博士对待她的方式有什么不对,还用绚丽的色彩画出了PAPA和她,还有一只小熊的图画,图画上大家都温和地微笑着。
我真的好奇怪,这样的环境下培养出的El,为什么竟能够如此的善良和温和,看见自己伤害了猫咪会流泪,会全身心地相信她的PAPA,刚从实验室出来时偷吃了食物被发现第一反应是跑而不是伤害别人。
这个人设也有一点太不符合人格形成规律了吧?
也许是因为布雷纳博士很会哄骗孩子。
但很明显,畸形的童年经历给EL的阴影是巨大的,精神崩溃时怒杀警卫,误伤LUCAS,在衣柜里藏着时的哭泣都显现了这一点。
可能是布雷纳博士又做了什么让她难以忍受的实验,她打开了异世界(upside down)的入口(the gate),逃离了实验室,也酿成了致使异世界的怪物进入人类世界的大祸。
这个构图很像《惊魂记》里经典的浴室谋杀某个画面 刚逃出实验室的El卑怯,彷徨,对外面的世界无所适从。
所幸她遇见了MIKE。
但是幸其实也是不幸的根源。
如果没有遇见MIKE,即使El被抓回实验室,也有可能会继续之前的生活,恐惧,不安,但也渐渐习惯。
但遇见了MIKE,和MIKE以及他的朋友们一起经历了外面的世界,她看见了MIKE姐姐的童年照片,美丽的、穿着裙子与家人一起笑着的女孩,这是El从未有过的经历,她从来没有拥有过的童年。
她再一次通过盐水通灵时,WILL的妈妈告诉她如果她感到不舒服,一定要告诉大家,而在此之前她的"PAPA"告诉她的是看到怪物也不能逃走;MIKE许诺给她一个新的家,有比华夫饼更正常的食物——在此之前,她吃的都是什么?
这些东西都意味着,El再也回不去了,她开始感受到被爱着关心着的感觉,也就留意味着她即使被抓回实验室,也再也无法像之前一样懵懂地承受一切冰冷与严酷。
爱是力量,也同样会让人学会痛苦。
不得不说,怪奇物语对于情节的细节BUG很多,但对于人物塑造细节做得简直令人叹服。
这也必须归功于小演员的演技。
第一次玩躺椅的担心,第二次自己偷偷玩的小得意与开心,吃东西的狼吞虎咽,看着NANCY童年照片的好奇与憧憬,告别MIKE时的不舍,都被表现得恰到好处。
每次El的出现都使得我们更了解这个无依无靠的小女孩,(必须吐槽一下隔壁权力的游戏现在人物出来就只是为了推动情节和LET HIM DIE)她的所谓怪异的举止行动都有了理由,她的超能力与她的脆弱无助成正比。
一个出色的人物很容易牵着我们随着她的故事走。
我喜欢El,所以每次看到这个小女孩为了同伴一次又一次运用她的超能力,直至流血晕厥,都觉得无比的心疼。
Eleven不是超人,她的超能力会伤害自己,但她还是为了朋友一次又一次地动用它;她几乎为寻找WILL透支了自己,却在最后关头被警长出卖放弃(虽然警长这么做情有可原,也是在那种境况下唯一的选择,但我还是觉得不可原谅);眼看就可以拥有一个温暖的家和爱她的人,却还是要走向毁灭自己的结局。
所谓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打碎给人看,这是鲁迅先生的话,而有些东西,则是美好得令人心碎。
即使Eleven一出场,就觉得这样一个角色的存在,就是为了推动故事。
这样的异能与单纯,不属于现实世界,相比被抓回实验室过完没有希望的一生,与怪兽一起消失简直是一种仁慈的HE。
但结局还是狠狠虐到了我,连看到警长在森林里放的华夫饼都忍不住泪目。
还好官方已经透露第二季依然有小El的身影。
希望多一点糖,请多一点像第一季MIKE偷亲El那一段那样又苏又甜的情节吧(其实这段我还是觉得有点微虐,和两分钟后的Goodbye MIKE放一起虐死人不偿命)毕竟没有11还怎么打怪兽啊(O(∩_∩)O
像1984里一样能任意篡改事实的政府,伪善而邪恶至极的国家机器,还有异次元的大魔王,都十分可怕。
但在险境当中显露出的人性的善更加让人动容。
Will的妈妈虽然婚姻失败又很穷,还有些神经质,但是非常爱她儿子,并且在关键时刻总是很理智。
几个主角小男孩平时打打闹闹,但好友遇难时最担心的还是他们几个,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救朋友。
一开始漠不关心的小镇警长当发现事情的蹊跷之后开始独立调查政府的秘密实验,因为失踪的小男孩和小女孩让他想起他年幼去世的女儿。
前面几集是紧张刺激的大冒险,而最后一集让人觉得,人类之间的爱真的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
即使你婚姻失败,中年危机,即使你不受同学欢迎,被认为是个书呆子,但总会有家人和朋友一直爱着你。
这种爱无关事业,无关成绩,而是因为你这个人本身。
只要你还被人爱着,只要你还有爱人的能力,你的存在就是有价值的,你就没有白活这一生。
只是感慨,不算甚麼心得,甚至也無雷。
Netflix 新劇《怪奇物語》(Stranger Things)的構成元素:四個小死黨→電影《站在我這邊》(Stand by Me, 1986),史蒂芬金原作,River Phoenix等主演找失蹤小孩的母親、會抓小孩的怪物→恐怖片經典橋段平靜鄉村的詭異事件→不勝枚舉,近年電視劇中法國《Les Revenants》、英國《In the Flesh》都算……總之,乍看之下老梗連發,但IMDb為什麼有9.3?
為什麼大家看起來覺得很舒服?
除開懸疑線得當,愚以為在於這片以一種極其生活化的場景與不花俏的運鏡,喚起觀眾對舊時代單純美好的回憶:四年來最大的事件,就是女孩的頭被貓頭鷹當鳥巢的鄉村,看電視之前要弄一下天線,小朋友玩的是爛爛的對講機,高中生談個戀愛要巴著電話筒,村民彼此之間不耍賤,小孩子偶爾想玩但都還是乖乖讀書……反正這種年代回不去啦(也未必是80年代的寫實呈現),只有在影視作品中尋找。
(不要會錯意,我不是指你必須有相關回憶,而是這樣鄰里互助、小朋友組團的時代,存在於虛構的、比現在美好的舊時代。
)重點在於老美媒體從上個月開始就強力宣傳這是Winona Ryder的回歸大作啦。
Winona 80年代末期出道,90年代真是美得不可方物,當年奧斯卡紅毯最佳穿著都是她,小時候村長總覺得她是仙女,還有一大疊她的剪報。
2002年竊盜事件後Winona才比較少接片,不過她也沒有淡出銀幕,轉成接獨立製片為主,在票房大作大多演配角了。
看這部最大的感慨就是,年過四十以後,Winona終於可以演「平凡」的角色——有兩個兒子,忙於工作,穿著隨便的單親媽媽!
這真是轉型大突破啊,畢竟她之前在HBO《黑色烏托邦》(Show Me the Hero)或BBC的《Turks & Caicos》都還是走美艷路線。
80年代的怪怪美少女、90年代的時尚符號,現在在一部80年代背景的作品,洗盡鉛華演平凡中年婦女,而且還挺有說服力的,Winona你贏了,這一步並不容易。
三个小男孩,是失踪的男孩威尔的朋友,在图片下方倒着的哪辆自行1.这竟然是由一群小孩子主演的科幻片。
在这之前,我从来没有看过由小孩子主演的科幻片。
甚至,在打算看这部剧之前,当我看到是一群小孩子主演的时候,我的内心是拒绝的。
我对这一类型保持着偏见,总觉得,如果主角是孩子,故事要么偏低龄化,要么偏无理化。
然而我错了。
这是一部智商完全在线,但是一点也不超纲的科幻惊悚片。
准确地说,这部片,除了第一集的开头,几乎没有比较吓人的地方。
更应该归类于冒险片。
而这一部片的主创,都是我不认识的。
我是到后来才知道,原来那个消失的小男孩的妈妈,是薇诺娜·瑞德扮演的。
但是,里面每一个人的演技都非常棒。
与国产片不同的是,美剧无论是知名演员还是不出名的演员,他们的演技都绝对保持在合格线上。
2.《怪奇物语》由三条线组成。
一条线是几个小孩子。
一条线是警察局长和失踪孩子的母亲。
一条线是失踪孩子的哥哥和一个女生。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四个小伙伴中颜值最高的小男孩离奇失踪。
为了找回小男孩,他的母亲、他的小伙伴和他的哥哥分别组成三队开始寻找,而他们又各自与本地警长、从政府秘密实验中逃出的超能力女孩以及小伙伴的姐姐组队,进一步发现异时空的存在。
三条线彼此推进,直到第七集才汇合到一起。
而这部剧棒就棒在,虽然这三条线的人彼此都互相认识,成员基本上由两个家庭组成,但在前期三条线彼此的独立做得非常合理。
每一个人都有不能把自己经历过的奇幻的、吓人的、匪夷所思的事情告诉别人。
不会让我们产生“他们会为什么不说啊这个傻逼”的吐槽念头。
青蛙脸的妈妈最让我感慨的是里面每一个人都是真正的人。
争吵,道歉,错误,改正,等等……每一个人的人物形象都特别鲜明深刻。
有些怯懦的、但是对科学保持热情的青蛙脸,他正义、善良,但是,却有一颗敏感的心,在11用意念将黑小子打倒后,恼羞成怒地对11发了脾气。
我知道,会有很多人看到这里骂:“她明明是为你帮你,你还对她发脾气”。
可是回想一下,我们的小时候,发脾气的缘由,根本不像现在这么有理有据的。
很多时候,我们明明上一秒还在对A生气,下一秒,就因为B伤害了A而原谅A,转而对B生气,即使B是为了帮我们。
孩子的世界是非黑即白的。
青蛙脸的姐姐是一个很漂亮的女生。
但又不是那种仙气飘飘的漂亮。
非常符合乡村女孩的设定。
她独立,努力,有主见,在有了一个不爱学习、看上去吊儿郎当的男朋友Steve之后,试图融入他的朋友圈,但最终还是离开。
她不像中国小说电视里的女神,有缺点,而且缺点是那种大众的缺点。
有着青春期的叛逆,有着反抗父母的心,不愿意和关心自己的母亲说自己的事情,会把别人的好意当做恶意。
但是,她勇敢、正义、善良,她有责任心。
这一切在面对未知的恐惧的时候,纷纷在她的身上显现出来。
薇诺娜饰演的失踪孩子的母亲,有些疯狂,有着很多像疯子一样不为人理解的行径。
中间,她一度因为离开多年的丈夫回来,而接受自己孩子已经死了的事实。
但在发现丈夫只是为了获得孩子死后得到的赔偿金,她终于幡然醒悟。
她对孩子的爱和所有的母亲一样,疯狂而歇斯底里。
即使全世界都站在她的对立面,她也从不放弃。
在面对警察局长的质疑时,她压抑着嗓子,说道:“难道一个母亲还听不出自己孩子的呼吸声吗?
”在看到那个怪物的时候,她惊吓地跑出去,但终于因为想要拯救自己的孩子,她又鼓起勇气回到屋子里面。
所有的勇气都不是天生的,是在面对恐惧那一刻,被爱和坚持激发出来的。
失踪男孩的妈妈
青蛙脸的姐姐
失踪男孩的妈妈和哥哥3.最后,警察局长为了能够保护大家的安全,帮助母亲找到自己的孩子,他与那些科研人员达成协议,告诉了他们那个有着超能力的女孩的位置。
而那三个孩子,即使面对着威胁和枪支,他们也敢勇敢地站在11面前,说:“要想带走她,从我们身上踏过去。
”两个不同的选择,昭示出大人和孩子最根本的区别。
两种选择都无可厚非。
前者,警察局长为了保护更多的人,牺牲小女孩一个。
后者,无论怎么样,他们也要保护住小女孩。
前者守护的一种更偏向秩序和理智的平衡。
后者守护的是自己最真实的内心。
而第一季的最后,小女孩为了保护这三个男孩,她牺牲(或者也不是,第二季还会回来?
)了自己,打死了最后的那个怪物。
她完成了从一个因为从小被关在科研室里,不知道“朋友”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的孤僻女孩,到为了守护朋友愿意牺牲自己的转变。
11在异世界搜寻失踪的男孩
11在研究中心遭受痛苦4.这部剧最棒的一点就在于,误解与矛盾的冲突安排得恰到好处,而几个小孩子之间的感情也描述得不煽情又不小白,里面充满了像《E.T》那样大段大段的孩子之间相处的段落,从争执到和解。
很多时间人们不肯相信孩子说的话,而实际上,孩子才是最不会说假话的人。
此外,片中还有众多向经典恐怖片致敬的镜头,被誉为“恐怖大师”、“B级片大师”约翰·卡朋特1982年的经典作品《怪形》就是主要致敬对象。
剧中不但出现了《怪形》的海报,还出现了《怪形》的电影画面,甚至《怪奇物语》(Stranger Things)的剧名也与《怪形》(The Thing)相似。
此外,还有斯皮尔伯格导演的《大白鲨》(1975年)和《ET》(1982年)、山姆·雷米导演的《鬼玩人》(1981年),都被《怪奇物语》直接借鉴;而《X档案》中的政府进行人体实验的阴谋论和超能力小孩、《异形》里的寄生怪物、《寂静岭》的平行空间怪物等老梗,也被照搬不误。
除了老画面、老音乐、老剧情等“表面文章”做到极致之外,该剧连思想内核都玩起了复古。
剧中的一些重口味镜头,都颇受这些上世纪80年代的邪典电影(拍摄手法独特、题材诡异、风格异常、富有争议性,通常是低成本制作,不以市场为主导的影片)影响,而骨子里却继承了斯蒂芬·金的神秘主义和心理惊悚。
斯蒂芬·金关注的是人心之中的黑暗与光明。
他的作品常常以一些无法解释、惊世骇俗的灵异现象作为推动情节的因素,灵异现象的成因并不是重点,它对人造成了哪些影响才是。
《怪奇物语》亦然,“怪兽”这个超自然现象只是个引子,它牵出的,是一个小镇芸芸众生的人性百态。
只有芭芭拉受伤的世界产生了
点开之前没想到这么离谱且厌女
很拖沓,恐怖氛围总是靠声音来营造,关于梦蒙淘克的实验内容只是擦了一下边,3星都浪费!太失望了!估计应该也是有关更多蒙淘克的无法被写进剧本导致。
無人在意Barb的死活,這個角色也太慘了!
怀旧的另一个说法就是老套,三十年前的风格正好在一个陈旧和经典之间的尴尬期。这个题材这个风格这个选角,一开始我是抗拒的,不过忍过两集以后还挺好看。只有一点不满,死了两个人都是很亲民的长相和性格,说好的放荡女和富二代先死呢?说好的黑人第二个死呢?美国还有没有基本法了?
终于知道为什么主角是小孩了,因为只有小孩才会相信有逆世界的存在
说不定我们身处的才是upside down world,而上面还有一个更正常的世界
结尾部分圆得很聪明
复古味很浓,套路略深,小演员的表现很精彩,但我真的超级超级超级不喜欢eleven,每次看到她都想拖进度条,神烦
除了第一集和最后一集,其他集有啥可看的?。。。这片子的怪物是生化危机的跑串场到寂静岭了吗?
低配版寂静岭,八集水六集。。。不管是儿童组还是青少年组都没有鸡皮疙瘩或冒险小虎队的那种紧凑默契和惊悚趣味,可能是我期待过过过过过过过过过过过过高了。。。。。
Will妈妈总在崩溃……人设能有点变化吗
无聊的儿童打怪科幻剧
前期悬疑流很无聊,后期发力
不是不好,只是担不起这么高分,拉一下吧
真的无聊
不知道看点到底在哪……真的觉得很无聊,不知道情怀剧迷是不是太情怀了点。
一个七八岁的小孩碰到怪物第一反应不是往外跑而是冲进杂物间抓起霰弹枪就开始填装,昆汀都不敢这么拍。过于训练有素了噢。你是007的私生子吗?研究所的人来抓小孩,进门一枪就把不明真相的群众爆了头。这有必要吗?杀个人难道只是一个子弹的成本吗?不会带来别的连锁反应的吗?哥哥带着相机去树林拍弟弟的失踪现场,拍着拍着就拍起AV来了。挺逗的。等到怪物出来的时候又自顾低头换胶卷,可以。
薇若娜现已加入美剧大妈豪华套餐了。
如此俗套的故事竟然能够毫无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