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拖延症晚期患者张生。
今天我垂死病中惊坐起,终于看完了本季度(也有可能是上季度)大热的《紫罗兰永恒花园》,特来做一点推荐。
以下内容没有关键性剧透,请放心食用《紫罗兰》长处非常明显,那就是画面效果过于爆炸。
虽然只是一部TV动画,但是我认为已经能代表当前业界最高水准了。
关于这一点,无需我文字多说,你只要登录B站,点开第一集,然后渣渣辉的名言就会成为现实:挤需体验三番钟,里造会干我一样,爱象节款作品其次,《紫罗兰》的音乐既没有尴尬突兀,也没有喧宾夺主,可以说和画面配合默契。
到底有多默契呢?
我家妹子看完说,《紫罗兰》的OP和ED她一次都舍不得跳过。
我想这样的评价,应该很能说明问题了《紫罗兰》公认的最大问题在剧情上。
不过好在剧情本质上没有崩坏,也没有烂尾,更没有向什么令人不适的方向发展。
追番的过程中,很多人因为原著小说的历史问题,一度对京紫剧情的走向表达过担忧。
我没有看过原著,仅从动画的表现来说,《紫罗兰》是成功着陆的豆瓣上热爱军事和科幻的朋友有一些关于细节的吐槽,比如说动画中类似一战的科技水平,却能做出比肩钢炼的义肢,以及关于战斗场景的描写显小家子气等等。
对我来说,这倒不是多么重要的问题。
毕竟《紫罗兰》第一集就开宗明义了:这是一个在战争中受到伤害、且不懂人心的少女最终感悟到什么是爱的故事。
就像我们不需要批评武侠小说中的六脉神剑违反了众多物理化学定律一样,这种煽情治愈系的作品,追着科技设定和战争细节的漏洞不放也没有多大意义要我说,《紫罗兰》剧情上的主要遗憾,是一种资源分配上的错误:单元剧的形式,13集的篇幅,能讲的东西是其实是有限的,然而制作组意图鱼和熊掌兼得,结果可想而知首先,单元剧这个形式在动画界是出过众多神作的。
比如说《虫师》和《冰菓》。
《虫师》《冰菓》《紫罗兰》从某个角度来说是惊人的相似:他们都有当时最高水准的画面,以及相得益彰的音乐。
之所以《虫师》《冰菓》是神作而《紫罗兰》仍有缺憾,关键在于前者做出了取舍比如说,《虫师》为了讲好每个故事,基本上放弃了对主人公的刻画。
银古虽然是名义上的男主,但基本没有喜怒哀乐,也看不出喜好追求。
有个容易得罪部分粉丝、但确实是事实的情况是,银古这个角色是完全可以被替代的,比如说把他换成工藤新一(当然了,需要阿笠博士发明一套能看虫和处理虫子的装备),这个故事也能大差不差的发展下去。
说到底,《虫师》之所以有银古的存在,只是需要有这么一个人方便串联剧情而已《冰菓》则是走了另一条路,为了刻画主人公,放弃了对每个故事的渲染。
《冰菓》中的每一个谜题存在的意义和月老的红绳差不多,只是为了让折棒太郎和好奇宝宝能更加走近一步。
在二人联手解谜的过程中,千反田的身世、性情、喜好、特长愈发清晰,而折棒太郎也逐渐被千反田感化。
最后俩人情投意合树下告白,我等阿宅自然是露出老父的微笑,挥下慈母的眼泪,然后捧起满满的狗粮一饮而尽了反观《紫罗兰》,它既想让每一个小故事足够煽情,又想让女主角薇尔莉特完成心灵上的成长,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薇尔莉特心路历程的转变缺少足够的铺垫,读者很难产生共鸣。
我经常看着看着就怀疑起了人生:卧槽,怎么少佐突然就爱上她了?
卧槽,怎么她突然就爱上少佐了??
卧槽,怎么她突然就文曲星附身,一夜之间学成出师了?
卧槽,怎么她突然就化身基拉大神,立志干翻全场的同时不杀一人了??
当然,其实这些也不能全怪剧情,也有画面和音乐的锅一个学生,语文60分,数学60分,英语70分,大家会说他英语考的不错一个学生,语文95分,数学95分,英语70分,大家会说他英语考砸了《紫罗兰》就是后面这种情况,因为画面和音乐实在是过于出色了,大家自然而然希望它的剧情也是顶级的水准综上,我的结论就是,《紫罗兰》瑕不掩瑜,是值得一看,应该说是推荐必看的优秀作品最后还有一个坏消息,B站不知道在想什么,目前除了第一集以外,《紫罗兰》已经不能免费观看了→_→当然了,都混了这么多年了,我想这点困难压根难不倒大家,23333————题外话的分割线————到底有没有作品能鱼和熊掌兼得呢?
答案是有的,那就是这个单元剧要足够长,长到足够刻画每一个故事的同时,把主人公也塑造的足够立体。
比如说《名侦探柯南》和《多啦A梦》。
不过这种作品嘛,首先完结是有生之年,其次像我这样的拖延症患者,看完更是有生之年了。。。
全是夸的,也许我很挑,但我还是发表一下我的看法?
嗯。。
制作很精良,很用心,看的我也很瞌睡。
京阿尼真的不要再讲故事了,一个战后少女,失去了喜欢的上司,找了份邮差工作,劳资就是能给你讲二十分钟。
配乐很一般,场景运用不合适,镜头转换过多,一个对话的分镜,能给你换十个镜头,我现在极度讨厌京阿尼过分展示细节的行为。
说实话,除去画面,看的出你砸了大钱,目前这故事我也就给你三星,没有看过原作求不喷,继续观望(〜 ̄△ ̄)〜然后我说一说镜头语言的应用,也不专业,个人理解。
对话镜头的话,最好尽可能的集中在人的面部,让人才能有带入感,面对着人脸,好像在对着你说话你一样,但这部霸权怎么做的,不停切换游离于人的头发,半身,背后,全身,完全让人无法集中精神在对话内容上,看到的只是,哇,细节好棒,京阿尼好用心噢,然后完全记不得说了什么╮( ̄▽ ̄)╭静下心来讲故事,不等于不会讲故事,随便举个例子,去年隔壁少女终末旅行,今年宇宙(我非常看好这部,画面真的不比京紫差),静么,这无关于剧情,只在于监督,脚本,以及动画公司讲故事的能力,也许是京都花了太多在精力在画面上,所以有了太多纯粹为了炫耀画面的分镜,必然压榨了讲故事的时间,所以这才是问题所在继续更新,第二话已阅,依然没看到什么亮点,反正原作党也说了,这集就是平静,下集才有亮点,行吧,也快到三集定律的时候了。
说说剧情上的东西,violet,你脱手套一定要嘴咬吗,这个分镜不知道给了多少个,你现在不是用手打字都很熟练吗,用另一只手脱手套都做不到?
还是监督纯粹的恶趣味觉得这样很性感?
那做多了也真没意思了。
还有京阿尼的一点人物表情我一定要提一下,太多了,就是脸突然微晃,发出一声,阿,的迷之声音,我不知道京蜜是不是就喜欢这种神情,所谓的细节,但我看的是真做作终于看完了十一话,突然想起了一个京阿尼的习惯,一定要记下来。
这就是看声之形中相同的感受。
京会讲的故事一定是很温馨很感动的故事,可能一些情绪化的人比较容易被影响,但我觉得他并没有深度,仅仅是表面而已,因为就是普通的套路故事,只是为了引出主角的成长,而并不是注重讲这个故事本身的内涵,而且有些时候甚至会用一些表面上的感动扭曲事情本身的事实,参见声之形。
大概因为这样才让我越来越不喜欢京阿尼了吧
紫罗兰永恒花园这个片名,一开始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原来这是人名VIOLET EVERGARDEN的意译。
居然跟名著“简.爱”有异曲同工之妙。
故事讲述了一位名叫Violet的少女,从战场上回归社会,成为了一名代写信件的自动人偶,通过与不同的人交流,逐渐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心情,寻找自己存在的意义的故事。
这部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充分展现了人们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生死离别,以及对未来的希望。
Violet的成长过程,让我感受到了她的坚强,勇敢,善良,和温柔。
她虽然身体上有伤痕,但是她的心灵却是纯洁的,她用自己的行动,帮助到了许多人,也从中找寻到了自己生存的意义,她不再需要为“命令”而活,而是为自己而活。
动画的主题是“爱与和平”,它告诉我们,战争是残酷的,它会夺走人们的生命,也会给人们留下无法磨灭的创伤。
但是,战争并不能消灭人们的内心深处的善良,人们仍然可以用爱来治愈自己和他人,用信件来传递自己的思念和祝福。
儿戏般的战斗场景。
女主无论上一集结尾的情感宣泄和语音语调多么像正常人,下一集还是机器人声线扑克脸。
(冷静克制和毫无情感波动是两回事谢谢)高空落地也就算了,敌方你们拿着的枪是摆设吗,怎么变得和本集男主一样智障了。
敌方狙击手毫无铺垫的心慈手软就和第九集一样让人目瞪口呆,你们都不是来打仗的,是来慢动作感叹人生赞美人性的吧。
高空坠地毫发无损,走位比子弹快,不怕冷不怕热,不吃东西也能持续工作,去训练班前这也不会那也不会,却懂得编发套裙,女主给大家萌去吧,我受够了。
二次元里漂亮的身世坎坷的女性角色的多的去了,我从没想过要挑挑捡捡小桑或是间桐樱,单纯是不喜欢紫罗兰这种科技树长歪的伪机器人属性女主而已。
原作中少佐和violet战后都没死,少佐断了一只手,废了一只眼睛。
violet失去双臂。
少佐在医院先醒来的,霍金斯当时就在场。
violet作为人形的兵器,想让她不再被召回军队是很难的,所以少佐动用所有的资源。
1.首先把她托付给evergarden家族当养女,这是军方也不能轻易插手的门第。
她的很多教养都是在这个家里习得的。
并不像动画那样简单地去上了个课←_←2.然后是委托霍金斯告诉violet自己已经死了,为了让她相信,拿了狗牌出来。
(一种自嘲的说法,是用来核定战死士兵身份的铭牌)3.少佐认为是自己的过错让她的人生变得支离破碎,让她成了杀人的道具,所以这一次决定彻底抽离自己的存在。
关于这一点霍金斯极力反对,认为他无视violet真正的心情,为此与他冷战数年。
与此同时少佐努力升职【×】因为只有越升上高位,才可能保证violet永远不被召回军队。
4.原作中有一段非常有趣的飞信信纸的描写。
这是一个将从民间那里收集的“给予得到信纸的某人以鼓励的信”由陆海军之中选出精锐的飞行员从空中撒下。
是参加者将鼓励送给捡到信的素不相识的人,自己又得到他人鼓励的浪漫活动。
(我直接截取了翻译)也是大陆上唯一会从天空中降下信纸的庆典。
【其实当初看pv我超期待来着……】在这次庆典上violet追上了少佐的哥哥,那个海军大佐,在被各种恶言相向之后【×】violet问少佐是否还活着。
因为大佐没有正面回答,violet确信少佐一定还活着。
【以及violet认为如果少佐真的死了大佐一定会杀了她】5.救援被劫持火车那段,全是少佐指挥他的部队干的,和大佐半毛钱关系都没有……两人得以再次相见。
让我们一起来赏析动漫《紫罗兰永恒花园》的这一个结局。
你可能因为错误的解读了片尾或者没有成功发现其中的细节,仔细阅读里面所使用的一些手法和理解其中的暗示导致误以为制作组的这个结局不是团圆结局。
虽然说结尾是开放式结局(其实也不能算结局,因为明明还有第二季,严格来说只是一个段落。
),但实际上是偏团圆向的。
第一季结尾处遇到的是男主可以从以下的几个细节或者要点看出:
首先,创作角度。
女主走的是不断成长的路线,那么一定是会遇见少佐的。
因为艺术故事和现实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艺术故事必须要有冲突。
如果少佐不再出现,那么整个剧情就是单纯向上,而没有目的。
整个剧情也就会没了重心。
举个例子就好比一个游戏不断练级却没有boss。
假若没有boss,那练级干嘛。
无非就变成了无意义的不断提升等级。
所以这个故事的整体已经很明显。
简化来看,故事的模版就是少女不断成长后遇到了心爱的人。
如果把后面的这个“心爱的人”换成省略号,整个句子就没了重心。
当然如果是完全从零开始设计结局,那么剧情的走向有可能是1.女主爱上了其他人;2.女主自杀了;3.女主遇见了一直爱着的人。
然后在剧情中我们得知,Violet不会愿意舍弃掉自己的生命,因为少佐宁愿牺牲自己也要Violet活着。
这样的自己的性命,她不能舍弃。
Violet并不是没人喜欢她,只是她一心一意只在少佐身上。
考虑到前面的所有铺垫,那么则可以确定故事只能是遇到了少佐。
第二,她的项链。
在十二集的时候她短暂的丢失了她的项链。
项链是一个很直白的意象,是象征性的存在,也是一个伏笔。
这个项链既象征着少佐,也象征着少佐传达给她的爱,还象征着她对少佐的爱。
从剧情上来看,这些象征都是很明显的,先是说项链里的宝石像少佐的眼睛,然后再到少佐少了一颗眼睛,接着又到Violet视这条项链高于生命。
如果项链丢了,就等于她一无所有了,这些成长(对于剧情来说)也毫无意义了。
正是为了理解爱她和她爱的人说的一句话,才有这一段旅途和故事。
在十三集的时候,这个项链回到了Violet手上,此为带起伏笔,暗示少佐回到她身边。
细心的观众应该能发现,第一集时出现的第一个画面便是少佐和Violet一起,然后和这条项链相遇的故事。
换句话来说就是少佐、Violet和项链三个事物在一起的场景。
结尾则又是同一个场景,这次是和“项链”相遇的故事。
所以结尾这里是名副其实的首尾呼应。
然而当时的Violet还只是个不懂得感情的“人偶”,所以也是鲜明的对比。
还有那一份飘扬的信,也是一个鲜亮的意象和伏笔。
与片尾Violet只打了开头的信相呼应。
毕竟“每一份信都会送达的”,不是吗。
第三,对应人物。
仔细总结的观众们应该会发现,这部作品里基本每一集都会本集中心,也都会有对应人物。
基本每一集都会对应一个或者多个人物。
例如第十二集对应的就是少佐的哥哥。
如果说第一集对应的是Violet,这个被称之为自动手记人偶的女孩。
那么最后一集对应的是什么?
我们不难就能推理出,最后一集对应的就是 ’爱‘ 这个人物,也就是少佐。
第四,表情和对话。
在第十三集结尾处,Violet应要求去会见客人。
至于说这个见面地点的距离远近不得而知。
在说到“只要客人有意向,不论身在何处,都能上门服务后”,Violet抬起了头。
然后又说了句“自动手记人偶服务”。
这一句话很重要,是响应伏笔,和下面第五点里要说到的内容是相关联的。
这时镜头给到她的面部特写。
Violet先是惊讶,然后再是脸泛红光,害羞和高兴。
所以说这起码是一个熟人,而且是一个没法想象会出现的熟人,还是一个会让她害羞和高兴的熟人。
然后Violet沉默了几秒,然后先是慢慢张开口,再说出了她的名字“Violet Evergraden”。
这里所要营造的一个气氛和感觉就是她很想让对方知道她的名字。
千言万语此刻都浓缩成了这么一个名字。
兴奋和高兴得先沉默再迸发。
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她会那么想要把自己的名字传达给对方?
没错,正是给予她这个名字的人,正是教给她这个名字含意的人。
在她刚获得这个名字时,她当时并不知道这一个名字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和爱。
她现在懂了,所以想要传达回去给对方。
然而不光如此。
选择在此时,这个镜头,在故事最结尾的时候(第一季的最后一个画面和最后一句对白)说出这个名字是有特别的用意的。
这个名字在此时出现,既是首尾照应,又是前后对比,点出中心,表明思想,作麒麟之角和点睛之笔之功用。
为什么要说出“Violet Evergraden”这个名字?
因为整个故事的线索和核心就是Violet不断去成长,去懂得爱是什么。
从一开始她只是一个工具,被转交给少佐。
她给了少佐爱的情感,少佐给了她名字并希望把这一种情感传达回给她。
少佐希望她能成为一个人,而不是作为一个工具活着。
在少佐心中Violet是活生生的人,不是道具。
所以整个故事的中心句便是“你将不再是道具,而是名副其实的人”。
所以此时说出这个名字,正是整个故事对这一句话的回应,正是Violet对少佐这一句话的回应。
所以这一句话的正确解读应该是“(少佐,我已不再是道具,而是(名副其实的))Violet Evergarden”。
我在看到这里的时候,“Violet Evergraden”这个名字在我心里不断回响。
我想对于每一个观众来说都会是这样的。
她,真的是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人。
已不再是人偶。
第五,结尾标语。
结尾标语是《紫罗兰永恒花园》的一个特色。
《紫罗兰永恒花园》是使用的单元剧这样的剧情推进方式。
具体推进动力是Violet的不断成长。
基本上来说,每集的结尾标语既是对本集故事内容的一个总结,也是Violet的感悟和成长的内容或者说是灵魂的填充物,同时也是作者(包含动漫制作者)想要传达之物。
把十三个结尾标语串起来便是整个故事的经过,便是Violet的心路历程。
简单的来说便是故事的超级缩减版(其实比较机灵的朋友们在我说到这里就应该能猜到我接下来要说的是什么了)。
当然,第一集和最后一集所要承担的作用就会更多些。
正如我们写作文一样,最标准的格式就是开头点出中心、展出画卷,结尾再回应中心、收起画卷。
形成首尾呼应、前后回响这么一个格局。
所以第一集和最后一集的标语不仅要对该集内容进行总结,还得对整个故事进行总结,点出中心思想。
所以第十三集出现的标语还蕴含的意义和隐藏的暗示就很明显了。
进行解读的最好参照物便是第一集结束时的标语。
唯一不同就是两个标语里的主语宾语进行了互换。
也就是标语里两个事物的位置进行了调换。
不记得了的观众可以回头去重温一下第一集和最后一集。
为了方便害怕麻烦的观众,我在这里就直接给出两个标语。
第一集是:“ ‘爱’ 与 自动手记人偶”。
第十三集的标语是“ 自动手记人偶 与 ‘爱’ ”。
要解读第十三集的标语,我们首先要解读第一集的标语。
要解读第一集的标语,那么就需要根据第一集的内容进行考据。
而且我们从上述第三和第四点可以得知,这部作品是很喜欢每集对应的。
自动手记人偶这个不难理解。
我想每一个观众都能知道这指代的是Violet。
‘爱’ 这个字表面上说的就是爱的这种情感。
但是实际上是一语双关。
从精神方面来看,指的是一种情感。
而从物质方面来看,指的是一个人。
喜欢的写作文的观众应该不难看出这一点。
其实如果你以Violet的内心独白,这个角度来理解这些标语的话,就更容易明白 ‘爱’ 指的是什么了。
对于Violet,‘爱’这个字指代的人应该是不言而喻的。
而且这个 ‘爱’ 字是加了引号的,如果说的只是一种情感是不需要加引号的。
这也从侧面证明了,这个 ‘爱’ 字是一语双关。
至于说 ‘爱’ 字指的是谁,我们从第一集的内容就可以推断出来了。
第一集说的是少佐与Violet的故事,是他们的羁绊。
所以这个 ‘爱’ 作为人物时,指的就是少佐。
所以结尾处出现的应该就是他。
标语出现的方式,其实里边也大有故事。
第一集出现标语时,标语的主语和宾语是同时出现的。
在其他的集数里也都是这样的。
而唯独在第十三集里是不一样的出现方式。
注意在第十三集结尾标语部分,先是出现了标语前半部分,顿了一下后才出现标语的后半部分。
也就是先出现的主语,再出现宾语。
由于最终集的结尾要总结整个故事。
所以此时标语以这种方式出现,是相当妙的。
这个标语和其出现的方式,既是总结了整个故事和Violet的心路历程——先是孤单一人,然后经历了这么多事情后,慢慢获得了情感,明白了喜和悲,最后懂得了爱;又是暗示着在结尾的最后,‘爱’会出现,与自动手记人偶,即Violet,在一起;还暗示了将会有续作(虽然好像也不用暗示)和续作的内容。
所以这一个标语是一语三关的。
所以综合以上的各点,我很有理由相信,结尾处Violet遇到的就是少佐。
哪怕结尾处遇到的不是少佐,第二季的故事里也一定会遇到。
一些题外话。
既然都说了这么多,就不如再多说点。
第一集的标语是“ ‘爱’ 与 自动手记人偶”。
最后一集的标语是“ 自动手记人偶 与 ‘爱’ ”。
为什么这两个“事物”的位置颠倒了?
为什么主语宾语进行了置换?
正如上面所提的‘爱’是一语双关,既是指情感也是指人。
在第一集时,身为“人偶”的Violet并没有情感,不懂得什么是爱。
当少佐对她说了那番话后,一切故事从这开始。
所以 ‘爱’ 在前头。
又因为是少佐把‘爱’这一种情感,或者说这颗种子,传达给了Violet,所以 ‘爱’ 在前。
那时少佐是主语,Violet是宾语,所以如此位置。
故事结尾时,Violet是主语,少佐是宾语,所以如此位置。
此时,经历了这一切后,Violet已经懂得了爱的这种情感,所以 ‘爱’ 在后。
此时,Violet已经感受到了喜怒哀乐,这颗种子已经发芽长大,‘爱’ 这种情感已经成功传达给了Violet,所以 ‘爱’ 在后。
(第一季的)故事终于自动手记人偶最后再次遇到了‘爱’,所以,‘爱’留在最后。
这部动漫给了我很大的感动和启发,剧场版更是采用了很高明的叙事手法,观看时感觉满满时代感的同时又好像是在品一段跨越时间、有年代的伟大爱情故事。
虽然信笺永远成为了那个浪漫年代的回忆,但人们之间动人的爱永远延续。
爱从不仅仅局限于爱情,紫罗兰描绘了人与人之间最纯洁、最朴实不加修饰而又最让人感到内心震颤的人间真情。
紫罗兰带领每一个读者探寻了深埋心底的一方净土,进行了一次跨越光年的浪漫之旅。
紫罗兰永恒花园,这部动画算是现象级的怪物了,在开播前仅靠几个PV就未演先轰动了好久,在中文网络上,B站买入独家版权之后也是一阵狂推.可是现在播出7集之后,客观来说,和预期"人类圣经"一类的吹爆相差甚远,后面的观看数下滑很厉害,在网上还引起了一定的争议.直接说吧,在现在国家队和京紫的霸权之争中,我是站国家队的.骂国家队媚宅还好,胆敢贬京紫的话恐怕还得冒一定的风险,有些人把京紫捧到"京紫元年"的地步,似乎这部作品开创了新时代,代表了未来的新趋势什么的.京紫的问题主要出在人物和剧情上.影视作品的编剧工作,都是有一定定式的,动画当然也不例外,成功的剧本中,人物的原型,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结束都是要按照基本法来的,从荷马的古希腊时代流传下来的讲故事技巧到今天仍然通用.人类学家施特劳斯在探访研究了各国古代神话后发现各国的经典神话有惊人的相似性,即使是地理上非常隔绝的两国之间也是一样(不要以为灰姑娘的故事只在德国有哦).这里可以做两个假定:1 文化的传播渗透力比想象的要强,特别是一些形成思想定式了的剧本提纲的传播2 这个是施特劳斯华丽的假说:人类的故事的背景各异,但核心剧本提纲的数目是有限的,不同地区的人在时间的大河之中最终都会淘出相同的故事和人物核心来.现在还有人根据这种理论创作剧本,即创作是针对有限经典原型的重组(经典人物原型45种 (豆瓣)),国家队也是按经典动漫套路制作的片子.我并不认为施特劳斯的假说完全正确,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人性和故事应该也都会被挖掘出来,但我们看京紫的剧本则实在说不上有多少新意,这是一个典型的"拥有"--"失去"--"找回" 的原型.如果对这种原型很陌生,可以回想一下星爷的电影,大多数都是这个路数.京紫中薇尔莉特一开始作为战争机器而存在,没有接触过正常的人性温暖,因为没有学习模仿的对象与环境,使之对基本的人情世故完全无知无觉.战争结束后其走进正常的人类生活,从代笔写信的工作中感受人性,在与不同人的交往中领悟爱是什么,虽然平淡了点,但这个故事作为文艺片题材完全没问题.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注意这个故事原型要成立的前提是主人翁本身应该是能够做到"拥有"的,要不然也就谈不上"找回".星爷的电影一般会把"拥有"--"失去"--"找回" 三个阶段都完整的展示出来,而京紫主要表现的是"找回"这一个阶段,但另外两个阶段作为水面以下的底座性存在是必须要有的.京阿尼在表现薇尔莉特的"拥有"的能力的地方出了问题,使得这部戏的戏根空了.我们来看一下另一个著名的三无形象绫波丽是怎么塑造的.凌波的无口无心是她真的不会表达,因为作为克隆人培养完全没有正常的人类家庭和社会经验,她受伤的时候会痛,得救的时候会感激(但不知道用什么方式来表达),绝望的困境中有求生欲,临死的时候会掉泪.总之她的身体是正常的,就像一粒种子,不发芽是因为落在石头堆里,如果环境适宜,她的人性自然会成长起来.病态的不是她,而是她所处的环境.薇尔莉特就不一样了,对她来讲,人性好像真的是可以从上到下单方面学习来的,她本身不但无知无觉,甚至好像没有身体的感觉.要知道,无论什么高尚的感情和想法,起点来源都是我们身体的感官,如果一个人连寂寞的感受都没有,那当她问起"寂寞是什么"这个问题的时候,谁都无法回答.可以学习来的只是表达力,感受力如果都不拥有的话则很难形成可代入共鸣的人物形象.而且薇尔莉特所处的环境和绫波丽完全不同,和平时期的大陆并不存在扭曲人性的环境.这就像虽然有很好的培养槽,但如果观众感觉落进去的不是种子而是一个小石子的话,最后人性从中长出且开花结果就有点缺乏说服力了.为什么第五话好评最多,除了剧情甜蜜,还因为这话薇尔莉特显得正常合理的多,而第六七话又有点缺乏感受力的味道了(或者说感受力游离,和我们大部分人不一样,给人的感觉就是不接地气).这里是举例说明的分割线举几个例子吧,第六集薇尔莉特和里昂一起看彗星的时候,里昂问薇尔莉特和少佐分开后是否觉得寂寞,薇尔莉特的回答是:"寂寞,是种怎样的心情,我无法理解,即便知道那是种怎样的心情,也不清楚自己是否怀有这种心情".虽然后面她承认自己会想念少佐,里昂告诉她这就是寂寞,但给人的感觉是薇尔莉特对于感情的学习是纯粹外来的,缺少自发的感觉.其实不论"爱","寂寞"还是"悲伤"等词语只不过是语言符号,他们里头包含的人类感情是天生就有无法学习的,能学会的只不过是把事务本身和语言概念联系起来从而更好的经营自己的感情生活而已.如果本身就是空的,只从语言概念等形而上的方向入手,无论怎么学习爱,这个形象最后都不可能坚实的立起来.绫波丽的空是外在的,而薇尔莉特这个形象最重要的问题是好像她真的里头挺空的,再举个最近第七集的例子,当剧作家说完女儿的事时,薇尔莉特是这样说的:"和珍惜的人分离,再也见不到她,原来是这么寂寞,是这么难受啊".注意她说的是"原来是这么难受啊",而不是"听到你的故事我好难受啊",她的难受似乎是被别人引导而引发出来的,由于缺少主体性,虽然这集她流泪了,但让人觉得她和剧作家并没有什么深刻的交流,剧作家也不过把她当成女儿的替代品,始终都没有走出自己的小世界.A 剧作家和拥有主体性的薇尔莉特这个人交流了B 剧作家和披着薇尔莉特的皮的自己想象中的女儿交流了这道题你选择哪个?:)除了缺少主体性显得空以外,薇尔莉特的自发感情还经常来的很莫名,再举个第七集的例子,在回去的船上那一段"没在烧","还在烧"的台词实在是很突兀,她似乎是想到了自己曾经的罪过(战场上杀了很多人)而内疚自责,但这段感情小宇宙的爆发完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观众很难产生共鸣,只会觉得这种感情凭空而来,人物不着地气.京紫作为京阿尼下大力气制作的一部动画,画面是真的棒,有些画面场景直接是拿世界名画cos的,但动画作为以时间为第一属性的影视类作品(画画是空间的艺术),人物的塑造,情节的起伏,叙述的节奏是压过画面而更重要的,在这些方面(核心是人物塑造),京紫显然不是很成功,当然也没有那么差,只是和起初的万众期待有一定落差.她是一部用经典套路制作但用的不是太好的作品一定要说元年的话,一月难道不是pop子和pipi美元年么 :)?她真的带来了新东西,比如这是我第一部只看粤语版不看原版的动画233333想了一下还是加上这段吧.这里拿京紫和星爷电影相比是指大的剧情结构相似,小的局部细节还是很不同的."拥有"--"失去"--"找回" 的原型在星爷作品里,失去往往是主动的,后面的找回是改正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带有救赎性质,而在京紫和EVA中,失去是环境导致的必然,后面的找回是人性自然而然的表现,不具有救赎性.另外,星爷电影里一开始的拥有是真的拥有(虽然本人当时可能并不自知),京紫和EVA中的拥有则只是一种可能性,由于环境不予,它一直处于折叠状态没有展开,并不是完全的拥有.
如果满分100分,画面我给120分,剧情50分。
这部画面给了我多大的惊喜,情节就给了我多大的失望。
女主人设其实非常有趣,估计作者也十分满意,特别是“自动人偶”的设定。
然而,少佐的“爱”、女主的改变、“自动人偶”这个职业的存在根本经不起推敲。
每一集剧情都俗套得撑不起“反战”这个大主题。
少佐的“我真心爱着你”没有说服力。
女主从最初的“战斗工具”变到最后的“不想再杀任何人(包括敌人)的圣母”实在太极端了。
“自动人偶”这个职业槽点多到无法吐。
最离谱的是女主从业没多久就替公主写信,然后成为有名的“自动人偶”。
完全是为了设定而设定。
剧情在偷懒,或者是没有足够的才能去编写一个更好的故事。
仿佛只要“遇到温暖的人或事,你就能学会做一个温柔(各种好)的人”,所以每一集都是在讲“哎呀你看看人类拥有这么美好的感情啊”,而没有更好地刻画女主的挣扎。
然而,每一集的故事也乏善可陈,强行煽情的套路。
我怀疑我是不是年纪大了不那么容易感动_(:з」∠)_但是我看《四月是你的谎言》依旧很伤感,煽情、套路也照吃不误。
对比一下,感觉是这个剧的套路太明显,铺垫不够,就是为了表达“爱”而表达“爱”(比如父亲对亡女之“爱”,孩子与即将逝世的母亲之间的“爱”等等),太浅显了。
说实话这个剧情……要不是画面美人设美,我真的坚持不下来。
画面太美啦啦啦啦啦。
精致到心服口服,我感觉没有崩过1秒。
还有BGM,op和ed我有点无感,但剧中各种插曲太棒了。
不过剧情真的令我味如嚼蜡。
唉。
初看只是因为由依的缘故,想在别的地方看能不能找到三笠的影子。
而且挺喜欢看轻柔风格、治愈系的番,葬送的芙莉莲很多人说吹过头,但是看完后余味悠长,在个人评价里能跟进巨相比。
紫罗兰则是看第一集就被深深吸引,还是第一次刚看就能完全看进去的,哪怕简介都没翻过,也丝毫不影响薇尔莉特的个人魅力。
一个毕生都在苦难中生活的人,一个不知温情为何物的人,一个只会机械式执行少佐命令的14岁少女,一个失去双手的并且在残酷的战场上奋战多年的小女孩。
由依还真是不愧女武神角色专用户。
看的番其实不算太多,这是看的第一部这样的人设作为主角的番。
前面几集的时候,一直都蔓延着淡淡的哀伤,比我还孤独的女孩,但是比我强大太多了,强大的让人怜爱。
但是薇尔莉特开始出差那几集,其实有点刻意煽情了,着墨点都放在了一个个跟薇尔莉特无关的角色身上,能理解导演是想展现薇尔莉特逐渐褪去机械成色的找到真我的过程,而且眼泪是真的赚足了。
最后几集薇尔莉特得知少佐已经死去的时候,最后还能走出漩涡,继续前行,已经是强大意志的极致体现了。
特别是最后一集她说出“我已经不需要命令了”的时候,这个世界已经没有人能伤害到她了。
拥有了爱的人,难道真的仿似戴上了盔甲。
动画中的高中优秀作文,差不多这样了吧。
不喜这种忧伤明媚的气质
最把薇尔利特当工具的人,是作者。年幼(甚至还是儿童),貌美,单纯,绝对服从,绝对信任,绝对忠诚,像武器一样强大可以利用,未经世事,在一种绝对的极端环境里把唯一稍微正常对待她的人当作唯一的精神支柱和存在的理由。这个角色的存在、经历、说的话,似乎都是作者对ta理想女性形象的一种意淫。残忍但是又是善良的,不懂感情却对少佐暗生情愫,一直被当作工具却可以有绝对忠诚。所有的这些都不符合人性,矛盾且不合逻辑,更不可能在现实里产生。所有的这些包装在了对“人与人羁绊”“战争的残酷”“反战”“寻找爱的定义”这些伪主题里。再精良优秀的制作,再优秀的叙事和音乐,也无法掩盖在人物设定上散发的恶臭。如果是真的想要通过角色的成长和经历来刻画爱,这样的经历和性格设定是应该遭受质疑的,有讨好市场的嫌疑。
起初的感觉,是从语言的角度探讨爱,后又涉及如何处理创伤,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爱)是最能支持人不断走下去的事物。除了画风美,题材上招人喜欢,最好的是成功塑造了一个会被人一直记住的角色,大约有三四集做的很好,其余(尤其是开头)流于少女漫华而不实的动作情绪。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两种经常出现的意象,不断燃烧的火,和温柔流逝的水,最后水滴的中心闪耀火光,滚落在紫罗兰花瓣上。
画面真的好,但也只有画面好了,剧情空洞的过分,看了7集实在坚持不下去了
画面之王啊,但除了画面真没什么好吹的,兵器少女不懂爱,退伍老兵再就业的剧情淡如水,也不看好单元剧的展开,圣经只是伪经而已。
某几集单元剧真的是看到我老泪纵横,书信这东西真是有一种魔力
画面很好,感情塑造的也很细腻,可是剧情和逻辑就像屎一样(根本就没有吧)。火车那一段是最大的败笔,高跟鞋杂技草草收场尬的不行。对于战争的叙述总是违和感强烈,所谓“心”的论述真是太不知所云了——一个披着精美外衣的儿童故事。
以女性的观看视角,一往无前地学习爱的薇尔莉特是完美的。我依旧相信爱是人赖以生存的目标和原因,对的爱人会成为彼此生命的灯塔。
从剧本开始,京都似乎就被自己绑架起来了,每一集都是挤出来的“职业假笑”式表情,全程陷入了眼中有泪,心中有光,一路错到对的陶醉。
5555555信,有时候比电话更能表达感情吧?
第十集找回了以前看《Clannad》的感觉,11集也不错,其他无感。制作极佳,可惜要表达的东西过于单薄,人偶少女寻找自我和情感这类剧情过于俗套了
作画绝美,仅论作画完全可以满分胜出。受不了那种在一些小事上无限放大吞吞吐吐反反复复地探索情绪和尊严的日式煽情郑重其事,一整集看下来它就没说多少事,全是情绪输出角色鸡汤。治愈番?或许公主仙女爱心泛滥看了会觉得温暖,我这种真有精神创伤的看了觉得血压高,如此在道德品性人情欲望上过度美颜抹去毛孔的故事和世界,整个剧情仅仅架构在主角有认知障碍和一个“不知情为何物”的母题上大书特书,比那些虚无主义者内心的虚无更虚无。同样是笨拙士兵,竟觉得许三多比女主可爱,我可是lsp…大概不是笨拙的问题,感觉再过几年的AI都比她更有类人逻辑。每次问答环节都要提一下我想知道少佐说的我爱你是什么意思,什么叙事手法啊,一集一个导编?
战后金属手少女,代写书信学习爱。作画漂亮,剧情温吞,2话半弃
我……我只在乎木内叔叔有几集戏份ヽ(;▽;)ノ。
有皮无肉无骨,可惜了精致的皮,原著底子烂而不自觉,京阿尼魔改也未见多成功,偶有佳回,三星半。还有,茅原实里你能不能不扯着嗓子唱歌啊,开口见鸡皮。
一星给画面,其他还有啥?真的还有啥?设定尬的我扣脚,剧情烂的我痛苦面具,立马退出播放.......其余那个番不比这个好看?导演不如卖4k壁纸包吧,真的强烈建议
可能我真的……不太喜欢治愈番
怎么能 这么 难看
意向极佳。在这个世道,大多数人已经不相信有“圣经”,所以当她真正出现在眼前时,他们就像面对火焰的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