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节:潜罪犯

Laughing Gor之潛罪犯,潜行狙击 电影版,Laughing Gor之潜罪犯,Turning Point 2

主演:谢天华,吴镇宇,黄宗泽,杜汶泽 Chapman To,惠英红,徐子珊,文咏珊,廖启智,麦长青,林雪,金刚,欧阳靖,蒋志光,刘兆铭,朱晨丽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香港语言:粤语,缅甸语年份:2011

《变节:潜罪犯》剧照

变节:潜罪犯 剧照 NO.1变节:潜罪犯 剧照 NO.2变节:潜罪犯 剧照 NO.3变节:潜罪犯 剧照 NO.4变节:潜罪犯 剧照 NO.5变节:潜罪犯 剧照 NO.6变节:潜罪犯 剧照 NO.13变节:潜罪犯 剧照 NO.14变节:潜罪犯 剧照 NO.15变节:潜罪犯 剧照 NO.16变节:潜罪犯 剧照 NO.17变节:潜罪犯 剧照 NO.18变节:潜罪犯 剧照 NO.19变节:潜罪犯 剧照 NO.20

《变节:潜罪犯》剧情介绍

变节:潜罪犯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承接《潜行狙击》电视剧结局,梁笑棠Laughing(谢天华饰)谋杀苏星柏(黄宗泽饰)罪名成立,判处无期徒刑;梁笑棠在狱中结识大学教授霍天任(吴镇宇饰),教授外表斯文,与世无争,但却能以心理陷阱收服穷凶极恶的 “巨川”(林雪饰)。其实教授是高智商的犯罪心理学家,擅用冷读法,可以洞悉对方心理活动和秘密,于无声中掌控他人。 神秘女子(文咏珊饰)到狱中探望梁笑棠,其隶属比警队更高层次的保安局,原来,梁笑棠入狱是再次担当卧底角色。当日,杀苏星柏是另有其人,保安局副局长(麦长青饰)怀疑整件事跟潜藏警队中的黑警团伙有关,所以借势令梁笑棠入狱展开调查。 梁笑棠亦步亦趋主动接触狱中目标人物前毒品调查科警长“大切”(杜汶泽饰)在将要取得进展时,发现教授亦同时以心理治疗法,令“大切”多次精神错乱,直至向“大切”发出了死亡暗示。 一场敌友难分、正义与邪恶的生死对决在实力极不...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美男高校地球防卫部LOVE芳心终结者浴火重生魔物娘的同居日常OAD陷爱独狼科幻大师盗梦空间派对搭讪秘诀十二宫骑士:圣斗士星矢第二季Part2永不放弃毒窝青春动霸chua心理追凶第一季醉拳不要嘲笑我们的性西游伏妖篇模仿决味厨神恐怖巨兽大决战!超奥特曼八兄弟温暖的抱抱野蛮人罗纳尔笑着回家达子的春天摩托教父蒙面的毁伤者东京风潮雪中血刀行T台爱的另一半

《变节:潜罪犯》长篇影评

 1 ) 你是高墙,我是鸡蛋

在此,先引用村上春树在耶路撒冷文学奖获奖的演讲村上春树:“高墙与鸡蛋”——耶路撒冷文学奖获奖演讲[日]村上春树 林少华译[按:此文是依据村上春树在日本《文艺春秋》杂志(四月号)发表的日语原文翻译的]我作为一个小说家,换句话说,作为以巧妙说谎为职业的人来到这里、来到耶路撒冷市。

  当然,说谎的不都是小说家。

诸位知道,政治家屡屡说谎,外交官和军人说谎,二手车推销员和肉铺和建筑业者也说谎。

但小说家说谎和他们说谎的不同之处在于:小说家说谎不受道义上的谴责。

莫如说谎说得越大越高明,小说家越能得到人们的赞赏和好评。

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小说家能够通过巧妙说谎、通过栩栩如生的虚构而将真相拽到另一场所投以另一光照。

以其固有的形式捕捉真相并予以准确描述在许多情况下是不可能的。

惟其如此,我们才要把真相引诱出来移去虚构地带,通过将其置换为虚构形式来抓住真相的尾巴。

但为此必须首先在自己心底明确真相的所在,这是巧妙说谎所需要的重要资格。

  可是今天我不准备说谎,打算尽可能说实话。

一年之中我也有几天不说谎,今天恰好是其中的一天。

实话实说好了。

关于此次来以色列接受耶路撒冷文学奖,不少人劝我最好拒绝。

甚至警告说如果前来,将开展不买我的书的运动。

无须说,理由在于加沙地区的激战。

迄今为止,已不止一千人在被封锁的城区丧生,据联合国报告,大多数是儿童、老人等手无寸铁的平民。

  接到获奖通知以来,我本人也一再自问:这种时候来以色列接受文学奖果真是妥当的行为吗?

不会给人以支持作为纷争当事者一方、拥有占绝对优势的军事力量并积极行使的国家及其方针的印象吗?

那当然不是我所希望的。

我不认可任何战争,不支持任何国家。

同时,自不待言,我的书在书店被人拒买也不是我所希求的。

  然而,经过深思熟虑,我重新坚定了来这里的决心。

原因之一,就在于有那么多人劝我最好别来。

或许我有一种大部分小说家都有的“犟脾气”——别人叫我“别去那里”、“别干那个”、尤其那样警告我的时候,我就偏偏想去或想干,此乃小说家的nature(天性)。

为什么呢?

因为小说家属于这样一种人:无论刮怎样的逆风,也只能相信自己实际目睹、自己实际手摸的东西。

  正因如此,我才出现在这里。

较之不来,选择了来;较之什么也不看,选择了看点儿什么;较之什么也不说,选择了向诸位说点儿什么。

  有一句话(message)请允许我说出来,一句个人性质的话。

这句话在我写小说时总在我脑袋里挥之不去。

它并非写在纸上贴在墙壁,而是刻于我的脑壁。

那是这样一句话:  假如这里有坚固的高墙和撞墙破碎的鸡蛋,我总是站在鸡蛋一边。

  是的,无论高墙多么正确和鸡蛋多么错误,我也还是站在鸡蛋一边。

正确不正确是由别人决定的,或是由时间和历史决定的。

假如小说家站在高墙一边写作——不管出于何种理由——那个作家又有多大价值呢?

  那么,这一隐喻到底意味什么呢?

在某种情况下它是简单明了的。

轰炸机、坦克、火箭、白燐弹、机关枪是坚硬的高墙。

被其摧毁、烧毁、击穿的非武装平民是鸡蛋。

这是这一隐喻的一个含义。

  但不仅仅是这个,还有更深的含义。

请这样设想好了:我们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分别是一个鸡蛋,是具有无可替代的灵魂和包拢它的脆弱外壳的鸡蛋。

我是,你们也是。

再假如我们或多或少面对之于每一个人的坚硬的高墙。

高墙有个名称,叫作体制(System)。

体制本应是保护我们的,而它有时候却自行其是地杀害我们和让我们杀人,冷酷地、高效地、而且系统性地(Systematiclly)。

  我写小说的理由,归根结底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让个人灵魂的尊严浮现出来,将光线投在上面。

经常投以光线,敲响警钟,以免我们的灵魂被体制纠缠和贬损。

这正是故事的职责,对此我深信不疑。

不断试图通过写生与死的故事、写爱的故事来让人哭泣、让人惧怕、让人欢笑,以此证明每个灵魂的无可替代性——这就是小说家的工作。

我们为此而日复一日地认真编造故事。

  我的父亲去年夏天去世了,活了九十岁。

他是个退休教师,也是个兼职佛教僧侣。

在研究生院就读期间被征召入伍,参加了中国大陆的战斗。

我小的时候,他每天早上都在饭前向佛坛献上长长的深深的祈祷。

一次我问父亲为什么祈祷,他回答为了在战场死去的人,为了在那里——无论友方敌方——失去性命的人。

每次看见父亲祈祷的身姿,我都觉得那里似乎漂浮着死亡的阴影。

  父亲去世了,其记忆——还没等我搞清是怎样的记忆——也彻底消失了。

但是,那里漂浮的死亡气息仍留在我的记忆中。

那是我从父亲身上继承的少数然而宝贵的事项之一。

  我在这里想向诸位传达的只有一点:我们都是超越国籍、种族和宗教的一个一个的人,都是面对体制这堵高墙的一个一个的蛋。

看上去我们毫无获胜的希望。

墙是那么高那么硬,那么冰冷。

假如我们有类似获胜希望那样的东西,那只能来自我们相信自己和他人的灵魂的无可替代性并将其温煦聚拢在一起。

请这样想想看。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以拿在手中的活的灵魂,体制则没有。

不能让体制利用我们,不能让体制自行其是。

不是体制创造了我们,而是我们创造了体制。

  我想对诸位说的仅此一点。

  荣获耶路撒冷奖,我很感谢。

感谢世界很多地方都有看我书的人。

我要向耶路撒冷的每一位读者致以谢意。

毕竟是因了你们的力量我才出现在这里的。

但愿我们能够共同拥有什么——非常有意义的什么。

我很高兴得以来此向诸位讲话。

———————————————————————————————今天《潜罪犯》总算出了完整的BD版,给我感触很深。

作为中国的鸡蛋,一直在体制大山下挣扎。

过去,有《三傻大闹宝莱坞》控诉教育制度、有《V字仇杀队》咆哮体制,而今天,吼出政府之悲哀的竟是来自香港的《潜罪犯》。

电视剧《潜行狙击》我没有看过,但肯定无非是警方与恶间的PK。

而《潜罪犯》的视点则放在恶之根源的挖掘上,即教授语:“他只能用犯法去拿回自己要的东西”。

假如人人有饭开,生活富足,谁会真的冒着生命危险去犯法?

——除了如教授般的无私System改革者。

有人说社会理想、世界大同,俨如拉风哥一般满脑子光明,那么结局里的种种大字报该用什么来解释?

拉风哥在整片都是充当着建制的打手,所维护的法纪也是人之法,不让别人走的也是“犯法”之路。

其中,没有犯罪。

他的一头热,在理无法理解,但可以作为邱礼涛的艺术标签。

他=虚伪的正义。

有人说这部电影没有结尾。

但实际上,这一段子留白才是暗涌。

廖启智饰演的角色,是为了权才与教授勾结的。

教授清楚明白,才因此找方法去牵制他。

他是唯一能HOLD住全场的人。

可悲的是,盲目的拉风将其干掉,自己也被建制、法所杀死。

而暗黑之源:腐败,仍在背后张牙舞爪。

真正的恶并没有死,而且还将立在警方的巅峰。

正如我们的现实生活,一个接一个的教授都在所谓的正义中灰飞烟灭,而恶却仍在滋生,恶还在把握着权力,恶还在披着人皮呼吁收空气税、拖着长刀捅死一个接一个的张妙。

但我们却都迎来不了一个勇敢的教授。

因为正义在国人脑子里一热,比什么都可怕。

——————————————————————————PS:看到有人说教授什么都没干,光是想着破坏。

但实际上,真的如此?

附文。

教授要做的事情还没有开始,他一直在奠基,包括把拉风哥收入帐内,他的终极目标就是“进入建制、然后拆散建制”。

而首先就是要控制警方——让廖启智成为“警队一哥”。

教授真的光是想破坏?

不,在过去,他就已经与警方连成一线,让毒品不能再为祸香港。

他让制毒集团、警队、贩毒集团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原本,贩毒集团是由制毒集团制造并供应毒品的,但教授让警方给制度集团提供“收缴回来的毒品”,使得制毒集团(惠英红为首)不再制毒并让缅甸方不种鸦片仍能保障生计。

同时,还可以让警方通过“缉毒”来逮捕真正的罪恶——即贩毒集团。

这是教授利用铁三角间的“毒品流通”来遏制毒品在香港的发展。

是一种良性循环。

同时,他还利用这种循环,让廖启智不断升官,最终达到控制警队的目的。

接下来,才是“拆除建制”——而廖启智本身是有异心的,因此教授才用“廖启智与惠英红交换毒品的片子”来牵制住他,同时能控制警队。

可悲的是,这一切都被自以为正义的拉风哥给破坏了——俨如惠英红老爹的“无知”,破坏了整个循环。

教授希望拉风哥可以加入拆除建制的行动,让法律变得真正合理。

因为他知道,廖启智的正义是假的——只为获取利益,但拉风哥的正义却是杠杠的。

正如教授一开始所言:他们的目的是一致的。

他们都是正义的,只是一个人守法(甚至盲目),另一个人却是违法。

所以最后教授之死,让真正的恶登上了权力之巅峰,说明世界之黑暗仍在蔓延,映射了如今的社会,光明尚未到来。

补充一个朋友对教授的“循环”的解释:教授领导下,警察缉毒,没收充公的毒品再卖给毒贩,毒贩就不必再生产新毒品也能有饭吃。

警察在毒品下一次流通交易的时候再抓捕坏人,没收毒品。

循环往复。

整个流程除了坏人,大家都得了好处。

经济学在此都失效了,我们不面临权衡取舍,我们鱼与熊掌兼得。

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什么是循环经济呢?

这就是循环经济。

 2 ) 政治电影

邱礼涛这位绝对的愤青导演,这次真把其理念充分发挥了一把,这都不算普通警匪片了,台词极度有内涵,很有政治寓意,吴镇宇表演非常精彩,这么多年在国产片里那位演技稀烂的人看不到了,当年那位演绎精湛的演员又回归了,当然,他得需要这样好的角色和剧本才行,谢天华完全被弱化了,可以忽略。。。

后半段的尾不好,还有各种细节交代也不够,不过21个工作日的电影能拍成这样,邱礼涛这位影坛快手真是名不虚传。。。

 3 ) Laughing哥宇宙,超全故事时间线整理

梁笑棠,警员编号PC66715,江湖人称Laughing哥,2010年前后红得发紫的风云人物。

邵氏和TVB一共用4部作品讲述了他的故事,组成了一个电视与电影联动的“Laughing哥宇宙”。

美中不足,由于不是一开始就有做规划,要把所有事情串联起来,有些环节说不太通。

比如《Laughing Gor之变节》(下称《变节》)结尾,决定重新做卧底的Laughing说要接近孝哥,指的应该就是《学警狙击》(下称《学警》)里的江世孝。

然而根据《学警》中Laughing卧底日志的描述,他最先接近的应该是杜亦天,天哥才对。

另外,《潜行狙击》(下称《潜行》)中描述Laughing第一次杀人,对象是光头老大。

但《变节》应当是他的首次卧底任务,那才是首次杀人,前后产生了矛盾。

然后《潜行》和《Laughing Gor之潜罪犯》(下称《潜罪犯》)统一口径说他一共进行了4次卧底任务。

如果《变节》算一次,《学警》算一次,《潜行》开头装哑巴的一次,闪回片段杀死光头老大一次,最终潜入义丰社一次,加起来却共有五次。

种种疑点,要如何解释?

有必要捋下时间线。

标志性的97年版5元港币,《变节》交代了来历。

还在便利店里打工的Laughing遇见正兴社大哥“一哥”黎天一,一哥不想白拿一个打火机,于是送了那个5元硬币给Laughing。

时间是1997年,1974年出生的Laughing23岁,年纪对得上。

不久后一哥让Laughing去考警察,没想到警察那边的冼Sir让Laughing去一哥身边做卧底。

剧情摆明拷贝《无间道》,卡司还是从《无间道》里拿来的,数个月就完成拍摄制作的《变节》,示范了什么叫电影界的拿来主义。

同时身为警察和混混的Laughing,必须做出一个抉择。

是趁机会改邪归正,还是一不做二不休,争取上位做老大?

女友Karen之死应该是影响他选择的关键,只有成为警察,他才能更好地保护身边的人不受伤害;当古惑仔,类似的事情有可能再次发生。

可惜《变节》并没有讲得很明白罢了。

《学警》里Laughing的卧底日志记录了《变节》后的详细时间线。

2000年1月3日,他潜入进兴社3个月,也就是说1999年10月就已经正式开始行动。

认识一哥是1997年,然后考警队是7月5日开始,至少要点时间,那《变节》主剧情可能是发生在1998年。

选择做警察后,新任务就是准备去进兴社,这都说得过去。

2000年4月10日,Laughing为进兴大哥杜亦天挡下关键一刀。

杜亦天乘机铲除敌对势力,成为了进兴社坐馆。

不过Laughing并未成为杜亦天的得力助手,只是混了个小头目。

一直到2005年,他仍然只是进兴的中层管理。

《变节》片尾彩蛋安排了Laughing和《学警》系列的两位男主钟立文和韦柏翘碰面,好把两部作品连接起来。

《学警雄心》在2005年播出,故事时间应该就是对应2005年,《变节》彩蛋应当是来到了这个时间点。

Laughing成为了进兴小头目,所以他有了一群小跟班,这时钟立文和韦柏翘刚刚出来当警察,乳臭未干被Laughing欺负了一番。

至于《变节》最后一句台词,Laughing说要去见孝哥,后面再做解释。

2005年7月25日,Laughing利用警力帮助,取代了进兴的大头目任哥,但未能涉及到核心的毒品生意。

2008年3月10日,在台湾坐了十年牢的江世孝回归进兴,Laughing帮助杜亦天挫其锐气,成功取得信任,终于参与进了毒品生意。

5月3日,Laughing提供关键情报,帮助警察逮捕杜亦天。

杜亦天倒台,江世孝乘机接管进兴,Laughing不得不继续进行任务。

《变节》的编剧可能没怎么看剧,只听说boss是江世孝,所以就写了“去见孝哥”来做联动。

这样也只能是把这句话理解成是杜亦天倒台之后才说的,而挖掘Laughing的冼Sir一直是联络员。

经常派卧底的冼Sir应该是专门负责情报的CIB部门,而钟立文那边是不同部门,没记错是O记?

不同部门存在行动不统一的情况,所以钟立文的介入令到Laughing和冼Sir措手不及。

后来Laughing知道钟立文也是卧底,自己的形势又相当不利,于是将计就计,助攻钟立文一波。

他应该是和冼Sir商量好了撤退计策,所以中枪后冼Sir来得及接应,而他手里的那支是假枪,连钟立文也骗了。

时间长达约10年的第二次卧底行动,虽然未能亲自解决江世孝,但也算是功成身退了。

假死后,冼Sir卸任,巩Sir接班,Laughing被派往内地,潜入罗胜的粤港跨境犯罪集团。

来到《潜行》第一集,故事时间对应剧集播出的2011年。

完成了时间大约为两年的第三次卧底任务后,Laughing回到CIB担任教官,并结识相貌神似《变节》里的女友Karen的上司周望晴。

一段全新的冒险展开,Laughing不得不开展第四次卧底行动,混入义丰社,捣毁莫一烈的犯罪集团。

这次行动是成功的,同时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

再无牵挂的Laughing决定进行他的第五次卧底行动。

接着就是早早预谋要拍的《潜罪犯》。

回到《潜行》第12集,游戏机厅老板求叔对周望晴所说的,Laughing曾有一次杀死自己老大的行动,那是他第一次杀人,惊吓中开了很多枪。

但回顾前面所有剧情,Laughing离开一哥后,就直接去了进兴,中间如果还有一次行动,那他在《潜行》结局的陈词应该是执行了5次卧底任务才对。

那该怎么解释?

可能《潜行》编剧没认真看《变节》,只听说Laughing曾经杀过一手带大自己的老大,然后为了角色塑造加入了杀死光头老大的情节。

强行解释只能是说,求叔那晚喝醉酒听得不清楚,而且时间过了这么久,记得不太详细,自己添油加醋说了一点。

总之他所讲述的其实就是《变节》的结局部分。

这是一则不太准确的二手信息,所以不能说是Laughing的真实经历。

《潜罪犯》是Laughing哥的终极一战,他要面临的大魔王霍天任由吴镇宇扮演。

没错,就是《变节》里演坐头哥的那个吴镇宇。

出现这种不同角色撞脸的情况,只能怪TVB真的找不到人了。

《潜罪犯》的剧本是有野心的,编剧由《潜行》的两位和叶天成担任。

片中的坏人终于不是见怪不怪的古惑仔,而是一个超高智商,梦想要改变世界的知识分子。

如此一个复杂的角色,没吴镇宇这种级别很难驾驭,纵观整个香港影坛,也大概只有吴镇宇最为合适,梁家辉也行,只是要找顶级演员,并不是钱就能够解决的问题。

刚好只有吴镇宇有空,趁着《潜行》的热度还没消退,立马开拍挣钱才是TVB最想做的事。

反正角色撞脸这事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学警》中饰演进兴叔父泰叔的余子明,在《潜行》中变成了Laughing的好友求叔,根据求叔回忆他一直在做游戏机厅老板,所以两个角色不是同一人。

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使徒行者》系列中。

《使徒行者》系列是TVB继《学警》、《潜行》系列后有机会打造成电影剧集联动宇宙的IP。

只是电影《使徒行者2》选择重启,宣布断绝与电视剧的联系,新剧《使徒行者3》也没考虑电影那边的剧情,宇宙走向撕裂。

也许TVB真没有制作出宏大系列的能力,无论是台前还是幕后,人才缺失的局限始终是致命伤,《雷霆扫毒》和《飞虎》的联动更多也只是昙花一现。

随着Laughing谢天华的合约到期离开,《学警》系列的终结,Laughing哥宇宙在短短3年内走到了尽头。

其实从《潜罪犯》的极端结局就可以看出,TVB无意再把版图扩大,能把一个角色的价值榨干净,已经足够。

 4 ) Laughing已逝,Laughing未死

本来准备给三星,作为一部电影来说,实在是只有三星以下的水准,故事的流畅性和叙事的逻辑性以及影片剪辑都很一般,由此可见,TVB还是更擅长拍电视剧。

但最终还是给了四星,不能否认,有一部分是因为laughing。

一个理想国,是几千年前就一直有人致力于去建立的。

那里,没有高低贵贱,没有贫富差距,所有人都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

几千年来,这样的理想从未实现,但是人们去一直在追求它的路上。

这样的理想为什么无法实现?

因为人性的劣根性。

这种劣根性可以通过教育文化信仰和物质生活的提高来改变么?

我想答案昭然若揭。

教授说的有道理,很多时候,我甚至也忍不住赞同,可是却总觉得有些不对劲,哪儿不对劲?

当教授授意杀死Co的时候,我才突然反应过来!

教授反对法律反对既定规则,因为在这个规则下他不是掌权者,但是他并不反对建立法律和规则,而他要建立的正是他自己的法律规则!

他认为他做的一切都是对的,是正义的,因此他可以为他的世界创立规则进行审判执行裁决!

很多人认为这部片子毁了laughing,甚至以前的粉丝也纷纷倒戈,认为laughing是愚忠。

我倒认为他是真正的英雄。

什么是被洗脑,什么是愚忠?

他为了他信仰的公平和正义在做卧底的时候多次踩界,在做警察的时候不畏强权不怕牺牲,到最后他也没想过要杀了教授,还跟可可抢枪阻止她杀教授。

大门被冲开的那一刻,还未来得及宣判,那些警察就用手中的特权结束了英雄的生命。

可悲么?

可悲,可悲的不是他用生命去维护的权利结束了他的生命,可悲的是,在拥有权力的时候,我们最先想到的是使用它。

所有人都是这样,不论黑白。

这是人性,神也无法拯救的人的劣根性。

可是一个真正追求公平正义的人,会不断的跟这种劣根性做斗争,会努力去压制与生俱来的的恶魔,会尽量用善和真去为这个肮脏的世界填一点色彩。

这个世界很脏,因为它是由很多脏的人组成,想要这个世界变干净,何不从让自己干净开始。

Laughing已逝,Laughing未死。

我信奉他所追求的,我支持他所信仰的,我坚信他所期望的。

他一直在做的,不过是越狱里Mike墓志铭上的那段话:To be the change you want to see in the world.

 5 ) 黑,不一定是黑;白,不一定是白

警方抓到了一个疑似恐怖分子的人,并怀疑他弄了一个计时炸弹再威胁着几百人的性命,可是这个人不承认自己是恐怖分子,也不肯说出计时炸弹的密码,眼看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警方是否应该对这个人使用严刑逼供,让他说出密码来救回几百人的性命呢?

很典型的“电车式难题”。

教授在问出这段话之前说,根据美国犯罪情报科研究,大部分严刑逼供的正确率都很低,所以如果真的对罪犯进行严刑逼供,得到的很可能会是一个错误的密码,而不对罪犯进行严刑逼供,就根本得不到密码,其实我觉得在这种危急关头,严刑逼供至少能得到一个答案,那严刑逼供在这种情况下还是违法的吗?

严刑逼供是一种暴力执法,这部电影无处不是暴力执法。

教授为了实现自己的正义,牺牲了那么多人,容忍了那么多别的恶。

高层为了“大局”,牺牲了多少基层警员的人生、生命,这不也是披着合法外衣的暴力执法吗?

laughing自己何尝不是以暴制暴呢,当一个jc自己也联合黑社会,游走在法律的边缘,就算是为了正义,这样的行为是否就是正当的呢?

最可怕的是,梁笑棠在扮演匪徒的过程中,逐渐被这个身份同化,他的行事作风、价值观念都在悄然改变。

看完电影之后印象深刻的基本都是教授的话,当跛co质问教授为什么拒绝他的申请的时候,教授说:你学法律干嘛?

你学了就能帮自己翻身了吗?

别傻了,这个世界有一样东西叫“标签理论”,一天是囚犯,一辈子都是囚犯。

标签理论在生活中见怪不怪了,如果你偷过东西,当再有失窃的事情发生,你会是首要怀疑对象,警方办案的时候不也会查询到嫌疑人是否犯过法吗?

电影的最后laughing被击杀,不就是“标签理论”的最好印证吗,因为他身上有罪犯的标签,所以大家都会下意识认为人是他杀的。

他是精神病,看你怎么看咯。

这个世界你顺从权力你就是正常,不配合主流社会的要求就是有病。

教授说这段话的时候说的也是自己吧。

可能是因为电影篇幅原因,我感觉很多事情没交代明白,有些人物就没有那么立体了。

但教授的角色塑造还是很饱满的,一开始我以为就是一个说得冠冕堂皇的坏人,但是后来发现教授会同情弱者,会觉得我们是一样的人,没必要牺牲别人。

 6 ) 教授的理论太无稽

请问教授,怎样算是公平的法律?

如果你认为公平的法律,别人觉得不公平,是不是他也有权起来推翻你?

最终你的理想就是塑造一个自己说公平才公平的法律体系?

那跟现在的法律体系有啥区别?

所以最后laughing在警察礼堂说的没错,教授你丫就是一神经病,范儿特别装逼,其实背后的理论一团浆糊。

其实这里头最可怜的还是教授自己,对自己的理念深信不疑,但是很明显卓景全只是利用他上位一哥(在警察礼堂问他愿不愿意为了理想献身,他犹豫了),真当了一哥铁定杀他灭口,而他洗脑成功的就是几个底层小警察,掀不起什么大浪。

 7 ) 潜罪犯之惠英红

很多人都说吴镇宇的教授演的如何的出神入化 不可否认但是 于我而言红姐的演技也是让人折服的红姐和瘸子在船上的那一段戏镜头多次给了红姐眼镜的特写毒辣 凶狠 愤怒 “这是个什么世界 这个世界只会帮你们这些资本主义吸干我们劳动人民的血汗!

”这句台词在我看来 也算是很出彩很痛快的一句了

 8 ) TVB创造了Laughing,TVB毁了Laughing

我第一次认识梁笑棠,是在电影《LAUGHING GOR 之变节》里。

其实当时并没有怎么喜欢这个人物。

后来偶然看到关于LAUGHING的资料,才知道这竟然是个风云角色,于是特意找来《学警狙击》看,也终于明白了为何这个角色会如此火。

《学警》里的LAUGHING,乖张中有着细腻,起伏的人生被谢天华演绎地淋漓尽致,听闻WENDY死讯后的悲怆,带着一股邪劲的微笑,作为一个警察的正义凛然,都给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然后再看《变节》,却着实看不明白,那么正气的警长,竟然是个双重卧底,还曾经很是迷惘。

然后《潜行狙击》播出,LAUGHING热潮再起,可是却从来没有提及与《学警》的关系,LAUGHING不死之谜更没有解开,只在结尾时提了一句:做了四次卧底。

我是有强迫症的,只能编些理由来说服自己。

但到了《潜罪犯》,我是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了。

LAUGHING已经不再是那个LAUGING了,他只是一部制作不怎么精良的电影里一个生硬的角色。

没了大气,没了潇洒,只剩下被这剧情蒸腾的皮囊。

《潜行》时,我只希望LAUGHING能有个圆满的结局,他一直在悲剧,他应该再四次卧底任务后退居二线,可是TVB没有这么做,为了钱,LAUGHING还得再做一次卧底,再死一次。

我心中的那个纯粹的LAUGHING,在《变节》中离去,在《潜行》中回来,又在《潜罪犯》中彻底走了。

TVB创造了LAUGHING,然后亲手毁了LAUGHING。

TVB创造了一个丰富的LAUGHING,却没有留给观众一个完整的LAUGHING。

 9 ) 埋下理想,栽种幻想

现在看到喜欢的电影豆瓣评分很低,都会想起这句话“(观众)他对艺术品的解读是自由而犀利的,而这正是艺术品令人雀跃的特质。

”说得很对,一部作品,得到各种不同的解读和评价,才合情合理嘛。

Laughing Sir最早出现在《学警狙击》中,谢天华饰演的卧底警官梁笑棠作为该剧配角,却出人意料的成为了该剧最受观众喜爱的角色,TVB也抓住了这个角色叫好的时机,开拍电影《Laughing Gor之变节》,之后又专门开剧《潜行狙击》,去年年底上映的《潜罪犯》算是终于为Laughing系列画上了句号。

我开始相信,不止人与人、人与书的相遇讲究时机。

人与电影的相遇也是啊,时候未到,怎么都遇不到。

2009年我大三,还是吴卓羲的NC粉,当年就看了《学警狙击》,那个时候,只顾着花痴吴的戏,对Laughing这个卧底警员的角色根本没太在意。

直到今年一口气看完《潜行狙击》,才开始中意 Laughing Sir,除了欣喜无线创造了这么棒的角色之外,对谢天华的演技也是赞叹地不知道用什么言语表达,适合这亦正亦邪角色的,无线的小生里还真挑不出更多。

表面嚣张跋扈,但内里心思细密的Laughing,虽然是卧底,但是经常会有一些踩过界的做法。

看完这部剧,一直没办法跳出戏外,赶紧补了两部关于Laughing的电影,还看了谢天华那期《志云饭局》。

第一遍看这部电影,只顾着沉浸在结局Laughing死掉的悲伤里,震惊于导演通过影片传递的思考,却误会了Laughing,还觉得电影里他是在死守法纪。

又看了一遍之后,总算比初看想明白了更多事儿。

这里的Laughing还是我崇拜的那个超级卧底,他不是死守法纪啊,他只是坚持自己相信的真理,用自己的方式在为改变世界做一点事。

吴震宇饰演的教授是一个妄图走进不满意的建制然后拆散它,改变世界,争取公平、正义的人。

他的很多想法都很有启发,不一定就相信他说的,但是听了确实和Laughing有一样的感觉:好感动。

比如那个犯法而不是犯罪的故事,当事人是在帮人,何错之有。

“不满意这个建制,就走进建制然后拆散它。

”“在这个世界,你顺从权利就是正常,不配和主流社会的要求就有病。

”“大部分的法律都是利益即得者订出来保障他们自己的。

”“历史上每一场革命,都是从犯法开始。

”电影看起来是在讲一个维护法纪的警察和一个疯狂的革命指挥家的战斗,其实更像是两种追求理想世界的力量在面对铜墙铁壁般的制度,做出的不同反应。

无论是Laughing还是教授都说过同样的话“铜墙铁壁同鸡蛋,我永远站在鸡蛋这边。

”“这个世界不应该是这样,也都可以不是这样。

”他们很像,目标也都是为了追求公正、公平。

不去比较他们在行动上,谁的做法更对,更有力量。

毕竟结局似乎也在告诉我们,鸡蛋果然都碎了。

而正确不正确是由人定的,同样毫无讨论的必要。

电影提出了问题,给出了两种改变的做法,但是导演应该不是让我们二择其一,而是更想传递对问题的思考吧:这个世界存在着各类问题、各种不公平,这么不完美,如何改变它?

电影结局时,提到“追求理想世界,未必需要流血。

”提到在牺牲了的Jodie(潜行狙击时Madan Jo执行任务牺牲)身上找到器官捐赠卡。

影片在尝试给出我们改变这个世界的第三种方法。

但是不论选择什么样的方法,影片都是选择了“站在鸡蛋这边”,也许想要告诉我们的只是:不迷信体制,信自己相信的真理,拥有独立的、活的灵魂,选择做什么样的鸡蛋不重要。

=============================================看这部电影还想起了今年看的一部TVB的剧《天与地》,想起了林夕填词的《六月飞霜》,林若宁填词的《天与地》片尾曲《年少无知》。

“我们每个人都被环境训练得像倒模出来似的,喜欢吃同一样东西,喜欢同一样电视节目,支持同一种政治立场,信奉同一种生老病死的生活方式。

The city is dying,you know?”“当所有人都说,我们的城市被边缘化之后,我们会觉得沮丧、失望、悲哀,但是我们从来都没有去想所谓的边缘化,是因为我们依附在一个主流的价值观里面,为什么我们不能有自己的一套价值观,为什么我们不能有自己一套关于生存意义的解释方法。

”“每一个追求和支持独立音乐的人,他们都代表着每一种独立和自主的做人方式。

这些并不是不和谐的表现,和谐不是一百个人说同一番话,和谐是一百个人有一百句不同的一番话之余,而又互相尊重。

”——天与地六月飞霜 个个笑得哀伤   谁又会鉴定谁正常 不知替哪个著想   欲求未满 剩下砒霜 当菜汁分享   犹如吞仙丹上月亮 谁有胆设想这世间下场   当 习惯附和大家讲的真理都得到奖赏   未惯十字路口挑选方向 离队要胆量 拒绝跳墙 ——《六月飞霜》年少多好 顽劣多好   不甘安於封建制度里   迷信上街真理会达到   旗帜高举 群众声讨   不惜牺牲一切去上诉   权贵的想法太俗套   只可惜生活是一堆挫折   只可惜生命是必须妥协 如果 命运能选择   十字街口你我踏出的每步更潇洒   如果 活着能坦白   旧日所相信价值不必接受时代的糟蹋 ——《年少无知》这些影视作品,这些歌词,没有想要倡导什么,只是在引发思考,人生,怎么选择好?

选择拥有独立精神,自由思想,还是继续依附主流价值观?

 10 ) laughing的公义

“你们以太会做过什么,随便做个中介,就可以赚那么多,帮资本主义吸附劳动人民的汗水,一百赚九十九就算了,剩下那一块,为什么还不给,这是什么世界”“其实犯法与犯罪,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因为在合法途径,他得不到世界的公平对待,只能用非法手段,去拿本应得之物,所以公平公义,是这个世界上非常重要之事物”--延用的倒是上一部几乎相同的班底,承接的也是结局的故事,熟悉感是足了,可还是拍的乱糟糟,几句台词就可以表达完的剧本主题,要这些人物表演有何用,又浪费了一波laughing的名头

《变节:潜罪犯》短评

个世界对你唔公平,就要企出来同距抗争。不满意个建制,就行入去建制里面然后拆散距。“在這個世界,你顺從權力就是正常,不配合主流社會的要求就是有病。”

5分钟前
  • Song³
  • 还行

这个……感觉电影想说的东西很多 可是 这结局 好吧 laughing也死了 也算是完结了

8分钟前
  • 炜丶
  • 推荐

“我需要你,一起来改变这个世界。”真系好多明星,个个都有款啊!!!

13分钟前
  • 成见是一座大山
  • 力荐

内容方面确实不会在内地上映的

15分钟前
  • 仙人掌
  • 力荐

深奥了

18分钟前
  • AIR
  • 推荐

什么白痴教授的狗屁理念,居然还这么多人追随,是不是太牵强了!本来以为虽然也不会太好看,至少是个加长版电视剧,没想到,作为电影居然远没有电视剧有逻辑。

23分钟前
  • MARS
  • 较差

革命是需要流血的 :(

26分钟前
  • Crystal
  • 还行

有野心的导演是好的,但可惜的是心有了,活儿没到。摊子想铺大做深,无奈实际效果做作又小气。为了迎合剧粉口味采用过多关联,使影片更加不能独立为故事,比之第一部变节更加不如。最可惜的就是把laughing的死那么大的噱头浪费在如此劣质的剧本中。

30分钟前
  • Alfie
  • 较差

这个世界只能这样,而且还必将这样下去。

34分钟前
  • DANTE
  • 还行

1.这种想改变世界,变态但是又说不出哪变态的教授角色我一直很喜欢。就像电锯惊魂里的老头一样。2.黄宗泽好帅!3.犯法不等于犯罪,人们犯法是因为在法律条件下没有办法得到应有的公平。世界对你不公平就要站出来同它抗争。不满意这个建制,就走进建制然后拆散它…历史上每一场革命都是从犯法开始!

37分钟前
  • 樂少爺不戴花
  • 推荐

一百块钱你们赚99快 我忍了。剩下的一快钱为什么不给我。。。好熟悉的台词

39分钟前
  • 苍之木叶
  • 推荐

影片一开始还是给我很多很多期待的,可惜到底还是烂尾了,不仅烂尾,而且完全降低了整个片子的档次。好在吴镇宇的表演依然叫好。

42分钟前
  • 李每
  • 推荐

該片情节緊湊,絶無冷場,教授提出的理念發人深思,在當今社會公平與公義是很重要的,不仅是導演的課題也是我們所要面對的現实這部片中帶出的好與坏,黑與白的概念雖不是最新觀點,但編剧及導演用自己的方式演繹出動人的情节,教授的無私與狡黠,拉风的勇氣與原則,co嫂的痴情與怨念,小紅姐對這個社會的控訴。

45分钟前
  • 旋律
  • 力荐

Laughing哥死了。。。

46分钟前
  • 肥仔强
  • 较差

导演有很大的包袱企图让我们明白,电影如果拍的再长点或许更加好,理念太大,就显得片子有点仓促。拉风哥我是坚定相信最后的结尾他是活着的,啥米臆想的理想世界那是太伤害玻璃心的有没有。徐子珊我依然蛮喜欢的,强势女人颜。教授没话说,眼睛永远润润的,好像一直怜悯世人的模样 = =

50分钟前
  • 丸子猫
  • 推荐

思想之混乱令人发指,不过香港人想要思考,这一事实本身就极度搞笑有木有,咕咕

53分钟前
  • 庄常飞
  • 较差

又是TVB局的拉长剧情版,虽然有吴镇宇压台、多个名角做绿叶陪衬,还是难以撑起单薄的剧情、混乱的逻辑,而吴镇宇玩心理的演技也有过火之嫌。追星、追TVB的就不说了,要是跟吴镇宇和杜、廖、林等几个金牌绿叶来的,就别看了,浪费时间

55分钟前
  • 书中的虫子
  • 较差

有了吴镇宇干嘛要沿着电视剧走

60分钟前
  • 米字路口
  • 还行

电影要说得太多,但时间不够,到最后hold不住了,重点没了,laughing也完了

1小时前
  • 还行

终于都死光了,完成任务。

1小时前
  • luc1en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