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un grips the Earth Takes a bite, Spits the Moon into the sky, We sink our teeth into the ground, And suck it dry, SHIT THE WORLD A FAT GOODBYE! ! ! !
听片名,你以为这是一部文艺小清新电影,大概会讲一个青涩的小少年和摇滚酷女孩之间的青春爱情,这是一部充斥的暴内容的朋克电影。
导演用了一种很朋克的方式讲了一个朋克故事,大量快镜头和摇滚乐,在感官上给人很躁的体验,广角镜头表现梦境,又显得奇异。
电影中,朋克与科幻结合的最好的地方是小朋克与外星妹的摇滚演出,这对小情侣在朋克精神中找到共鸣,在朋克音乐中灵魂相合 。
整部影片充斥着不满与反叛的故事,但导演以戏谑的方式很巧妙的消解了反抗的严肃性,比如外星妹接吻时吐了,大战外星人时掐对方乳头,朋克教母拿音响来震死外星人。
吵吵闹闹之外,影片还有着深刻的内涵,导演用外星人“吃人”的陋习,来暗讽保守主义对年轻力量的制约,又借外星女孩的出现与离去,妙喻了朋克文化的发展: “就像一颗炽热的流星一闪而过。
”
朋克遭遇外星人版的“罗密欧与茱丽叶”,如果理性去分析剧本显然失去乐趣,但即便细思,影片的做梗与填坑还是足够令人满意。
爱与自由!
你能真切的从创作者身上感受到那份最简单的激情之所。
类型片混搭之翘楚,所有形式又都是点到为止,极具格调且不觉刻意。
一种永不过时的“过时”之感,多年后看起来仍旧会意趣盎然。
最重要是美妙而难忘的影院经历,独自一人观看定体验不到,相信经历过都还会反复回味。
那些此起彼伏的影院笑声是释放与自嘲的复杂结合,“因为我是艺术家!
”大家甚至拍手叫绝。
以朋克的名义,来了段外星人和地球非主流青年的恋爱,其实是不同的文化交流冲突,也有反思“思想控制”(洗脑)。
前面的朋克段落很疯狂,有《地狱摇滚》的赶脚。
但摇滚不一定要这样颓废末日,其实像迷笛那样开开火车跳跳水Pogo下,喝喝啤酒泡泡妞,就差不多了。
嗑药打架群P什么的就不要了吧?
中间的恋爱有点小清新,小趣味,喜欢女主和男主妈妈的对手戏。
可惜结尾,原本可以更煽情,要么是《人鬼情未了》,要么是《命运规划局》。
本文首发于公号「电影审片官」(dianyingspg) 去年的戛纳红毯上,妮可·基德曼和艾丽·范宁两位仙女的合影,实力承包了地表最美组合的称呼。
因为她们,我就顺带关心了一下这部当时参展的新片——《派对搭讪秘诀》How to Talk to Girls at Parties
本以为两位仙女的这次合体,造型应该是仙仙美美哒,起码也像她们在《牡丹花下》里那样。
没想到,我还是太年轻...我端庄优雅、妩媚惊艳的妮可,本来长这样——
变成这样——
是美貌,阻挡了我体内朋克灵魂的爆发!
我轻灵可爱、年轻无敌的范宁妹砸,本来是这样——
发展成这样——
外星人竟然也化烟熏妆...后来我才发现,原来那张惊艳四座的红毯美照,如果拉远一点看的话,真相是这样——
朋克风+哥特妆+乳胶衣...在下输了!
并没有顿悟这种群魔乱舞的炫酷...《派对搭讪秘诀》是一部融科幻+黑色幽默+朋克喜剧的爱情片。
故事讲的是,一个来自地球的朋克小伙稀里糊涂闯进了外星人举办的派对,然后看上了一个外星人小妹儿...简单来说,这就是一部朋克版的《来自星星的老妹儿》。
但你绝不能把它当韩剧去看,否则就等着心脏报废掉吧...故事改编自“奇幻文学大神”尼尔·盖曼(那个写过《睡魔》和《美国众神》的英国男人)的短篇小说《给男生的派对搭讪指南》,一部青春气息浓郁的作品。
主角是一个胆小怯懦的少年,对女孩子们充满了又爱又怕又好奇的复杂心理。
派对上,少年总显得局促不安。
姑娘美如天仙,在他眼里却犹如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外星人。
小说中有点可爱又有点荒诞的气氛,到了电影里,被放大到了极致。
少男的情窦初开变成了最叛逆的朋克,男女懵懂的爱也被夸张成星球大碰撞一般的可怕。
总之,你还是依稀认得出原故事的骨骼,但血肉已经面目全非。
就像两位仙女的形象一样,在颠覆的路上绝尘而去...
导演是执导过《摇滚芭比》《兔子洞》等影片的约翰·卡梅隆·米切尔。
他本人就是一个放飞自我无极限的怪咖鬼才,经他处理的故事,无不带有浓郁先锋气息的艺术感。
这次也不例外。
男主角Enn从一个羞涩少年,浮夸成了朋克杀马特。
和他葬爱家族的其他小伙伴们(沙浩、马军、冷特),终日成群结伴,游荡在乡间的小路上。
日常生活是怼天、怼地、怼世界。
商业唱片公司、英国王室、美国快餐文化...都在他们常怼目标的清单里。
但一遇到了女孩纸,他们就立刻暴露了怂软男孩的本质。
外表叛逆,内心绵软。
有一天,三个人误入了一个派对,里面充满了奇奇怪怪的人,气氛一度很诡异。
跟熟悉的地下朋克派对不同,这群人统统穿着鲜艳风骚的紧身皮衣,跳起舞来也hin另类...
虽然不知道他们是在干啥,但好像很炫酷的样子。
杀马特男孩们很快就在派对上找到了快乐。
除了Enn...第N次撩妹失败的Enn,意外遇见了一个奇怪的女孩。
她对着镜子正在剪自己的裙子,样子看上去很美很朋克。
Enn感觉自己遇到了爱情!
虽然俩人根本知不道对方在说啥,但一点不耽误他们一拍即合。
俩人很快就决定私奔!
但女孩要融入人类生活,并不简单。
她对所有事物,充满好奇。
“你的丁丁像玫瑰花蕾…”“啊,变大了…”——真是个求知欲旺盛的女孩子呢!
导演明显很喜欢外星人和地球人相处之间,那种信息不对称的荒诞感,并进行了毫无节制的脑洞放大。
比如接吻时吐一嘴,这种满满的恶趣味。
还有想进一步发展关系,得先得到她胳肢窝的认可的骚操作。
Enn和女孩正沉浸在爱情美好的萌动期,自然是想融入彼此的生活。
于是,Enn带着女孩来到了心目中真正的"朋克圣殿"——老妈开的地下酒吧。
妮可饰演的老妈,是比Enn更加资深的朋克选手。
一头飞扬的银色等离子发,配上歇斯底里的怒吼,也是real放纵。
妮可把范宁打造成了自己心中完美儿媳的模样,化上烟熏妆,抽起烟喝起酒,扯着嗓子燥起来。
这才是一个好女孩应该有的样子?!
对朋克一无所知的范宁,在怒吼中感受到了自由的畅快,彻底爱上了地球的生活。
然后向Enn吐露了心声,原来她是一个外星人,如果她继续和人类在一起,就会被族群的长辈们吃掉。
但,她却真的很享受在地球生活的感觉,自由、真实。
最后结局如何,感兴趣的还是自己去看吧,这里就不先剧透了。
整部电影看下来,感觉很迷幻。
无处不在的朋克元素,偶尔cult级别的刺激画面,以及神经病一样的欢脱的剧情,都让人怀疑导演是不是磕了药才拍的。
官姐并不清楚这电影算什么级别的朋克,但绝对算得上是有毒!
建议戴耳机观看。
欢迎关注
六个群体 分别代表的是人体的脉轮 依次为海底轮(红色群体的杂技稳固性)脐轮 (橙色群体的性表现)太阳轮(黄色群体的冒险和反叛)喉轮(蓝色群体的鲸鱼尖叫) 三眼轮(紫色群体的敏感)顶轮(白色群体的老大);当然里面除了对于女主黄色群体的冒险能力刻画过多外其余基本都是一笔带过了,但是从所作所为里都能看出来导演是很迷恋脉轮的。
至于最后怀孕出现的第七个群体则是代表爱的心轮,刚好心轮的颜色也是绿色。
嗯 就先科普这么多了 ....
这是我在南昌四天来第一次做梦,或说第一次醒来后记得自己做过梦。
来自一个和彭彭的午休,五点二十几到六点十几。
我梦见我和一个像是吴霜的女孩在山村间蜿蜒的路上赶着要去一个地方,南方的,下着雾雨的天气,我们从较高处俯瞰接下来要走的曲折盘旋的山道,像是四川,或是日本,我们像是有一双不大不小的翅膀,使得我们可以冲锋后在空中滑行一段距离,像鸡鸭那样,这并不会更快吧,但是我们一直都在冲锋和滑行,飞翔的快感。
我们赶到另一个村子,那里有个即将对村民进行表演的摇滚乐队正在等着我们,我们并不是乐队成员,我们可能是乐队成员的朋友,或者是和这场演出有关系的人,总之我们赶到后他们才开始演出。
是一个朋克乐队,没有一个标准的舞台,演出时乐队在屋子里横冲直撞,他们似乎有个多余的带架子的话筒,应该是一个像是带着架子的话筒的杆子,但它的末端也就是话筒处更大些,像是漫画化的放大了的话筒,乐队撕心裂肺唱着歌,同时还拿着这跟杆子逼问某个人,可能是某个听众,我似乎也在中间一段歌词时被这根杆子逼到墙角,乐队成员们在我对面聚合成像是要向我扑来的海潮,主唱唱着即兴的歌词,共享着只有我们知道的秘密,确切地说是我的秘密,我感到一种找到共谋不再独自承担负罪感的甜蜜,或许根本没有负罪感只有孤独感,这还不够确切,还有一种自己所做的犯罪如一件艺术品被观众欣赏的满足感,我的智力/能力/品味得到了一次表达,同时又惯例抽离地想他们(乐队)不必搞这么夸张的。
梦的结尾是主唱把那根杆子指向了我旁边的一个人,他也在舞台上,和我一样被指得跌坐在墙角,他们在审问他,质询他,他是个留着短寸身体厚实的男生,短袖袖口被强壮的胳膊撑着,他干净黝黑的脸其实挺好看的,此时写满了惊慌无助与恐惧,我就坐在他旁边,远远地看着。
这个周末,莉娅的朋友圈为了今年戛纳的竞赛片《燃烧》都快打起来了!
然而,我却因为这部去年的戛纳非竞赛片嗨了两天—— 《派对搭讪秘诀》
本片首映于去年的戛纳,据说现场光排队就排了3个小时。
而它之所以这么吸引人,是因为它的小说作者和导演是两个大神级怪咖!
《派对搭讪秘诀》改编自尼尔·盖曼的同名短篇小说,这位大神多次荣获雨果奖、星云奖,代表作之一《美国众神》还被改编为美剧。
尼尔·盖曼的作品风格诡异荒诞,所以能驾驭他小说的人,也必定不是凡人。
约翰·卡梅隆·米切尔,导演中的怪才,他在二次元还有一个更知名的身份:漫画《冰上的尤里》中维克托的外形原型。
米切尔一共执导了四部长片,前三部是《摇滚芭比》、《性爱巴士》、《兔子洞》,一部比一部生猛。
、01派对上如何正确撩妹?
本片的故事发生在1977年的伦敦,这一年,一个叛逆、疯狂的乐队创作了一首英国国歌同名单曲“送”给登基25周年的英女王,《God Save the Queen》。
你以为它是为了拍女王马屁就大错特错了,这首歌把女王比作法西斯的政权,高唱着:没有未来!
没有你们的未来!
这个乐队就是伊丽莎白女王的噩梦——性手枪乐队。
随即,这首歌在英国遭到禁播。
但官方封杀也无法阻止它在全球的风靡,《God Save the Queen》成为当年最受欢迎的单曲,也定义了朋克音乐。
全世界无数中二少年被这首歌的叛逆精神所影响,住在伦敦郊区的Enn就是其中一个。
Enn受离家出走的父亲影响,从小就痴迷朋克,相关唱片和海报堆得满屋都是,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唱片机,跟着The Damned的音乐摇头晃脑。
Enn有两个同样爱好朋克的好基友,John(胖子)和Vic(非主流)。
这三个基友白天挤着一辆破自行车上满大街的惹是生非,高呼“和国家机器斗争到底”,在小区的女王生日庆典上对着大人比中指,呐喊“法西斯政权”,满嘴生殖器官。
晚上就混迹于当地的地下酒吧,嗨歌、撩妹、约炮,向当地的朋克教母推销他们的自创杂志,就是这位画着烟熏妆、染着杀马特爆炸头的女王。
是的,你没看错,她就是澳大利亚仙女妮可基德曼。
这天,还没玩过瘾的三人决定换个地方继续嗨。
不成想,这仨哥们还真的顺着音乐就找到了一座正在举行party的豪华别墅。
门一开,没见过大世面的三人彻底震惊了!
这哪儿是派对?
分明是邪教本教!
别墅里全是比他们这群朋克打扮还奇怪的人,他们分别穿着六种颜色的紧身皮衣,白色、红色、紫色、蓝色、黄色、橘黄色,非常后现代。
并且伴随着未来主义的迷幻音乐,一个个眼神空洞地做着高难度的瑜伽动作,傻了吧唧的三人由此断定这些邪教人士一定来自美国加州。
非主流第一个勾搭上穿着橙色皮衣的小姐姐,找了个空房间,小姐姐主动为他扌鲁一发。
就在他高潮了一脸时,睁眼一开,这TM从哪儿多出来了第三只手?!
本年度最诡异的3P现场就这么诞生了——小姐姐的后面钻出了一个抚摸着Vic的橙色皮衣小哥哥,吓得他当场就萎了!
在大厅蹦迪的胖子倒是既来之则安之,抱着“来呀,快活呀”的念头,仿佛嗨大了一般半裸着和皮衣们一起跳着高难度瑜伽舞。
胆小又害羞的Enn早就被这个诡异的场面吓尿了,四处乱窜撞见了Zan,一个金发的纯情少女。
Zan正拿起剪刀把黄色长裙剪超,壮起胆子搭讪的Enn走上前,指着她说,“这才是朋克!
”
Zan对Enn所说的朋克产生了兴趣,决定和他私奔,见识一下什么是朋克。
对Zan一见钟情的Enn,以为她是误入邪教的单纯少女,毫不犹豫地把她领回了家。
Enn带着她一起在公园里乱窜,在后花园里分着吃新鲜的番茄,在唱片店听着《AngryUniverse》,一起去教母开的地下朋克酒吧。
Enn希望在酒吧里为Zan表演一次,但教母却相中了Zan,决定给他们一个登台表演的机会。
扎着丸子头的纯情女孩经过教母的改造,瞬间变成了画着浓妆的朋克少女。
没有歌词、没有排练,临时被推上台的Zan和Enn一起,伴随着足下掀翻屋顶的贝斯声,对着台上的观众开始嘶吼“将我生吞,把我活剥”,Zan即兴编出愤世嫉俗的歌词,述说了一个关于食人族的吃人故事,整个场子立马就炸了!
更疯狂的是,Zan和Enn在演唱中仿佛突然飘进了异时空,两个人的身体变成五彩的透明体,在真空中透视、分解、融合,仿佛达到了生命的大和谐。
原来,Zan是一个外星人!
严格来说,她甚至不是一个人,她是一颗矮星!
从Zan跟着Enn私奔开始,她只有48小时可以活,当她再回到别墅后,就会按照他们族群的习俗,被族群的长老吃掉!
已经爱上Enn的Zan,必须做出一个艰难的选择:是保护自己的族群,还是留在Enn的身边?
02 什么是朋克精神?
事实上,原著小说在Enn逃离别墅就结束了,而导演约翰·卡梅隆·米切尔,这个摇滚老炮儿对小说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编,大胆地加入朋克元素,把原著从成长青春片就变成了朋克音乐大战外星迷幻的跨物种爱情片!
所以,与其说它是一部科幻片,不如说是导演在缅怀那个自由叛逆的朋克年代。
而其中最精彩的一段,是对朋克一无所知的Zan被台下观众的嘘声激怒,愤怒的她第一次嘶吼着,控诉他们族群食人的恶行。
1977年的英女王登基25周年纪念日,性手枪在泰晤士河上的一艘游轮上,单曲循环地唱着“上帝保佑女王,她不是人类……”,直到英国警方逮捕了他们。
《派对搭讪秘诀》所追求的,就是朋克精神的反叛和无畏:他们反主流、反集体、反政府,反对一切。
正如片中Zan所唱的那首食人歌——他们将我们生吞,就像巨人吞食神明他们将我们活剥,就像朋克吞并摩登对这个该死的世界,说句再见曾几何时,朋克被世人误解和唾弃,随着1978年性手枪乐队的解散和贝斯手席德的被控谋杀,愤怒、叛逆、暴力,都变成了朋克的代名词。
然而,到底什么才是“朋克精神”呢?
至少导演米切尔的理解不是负面的,从Zan和Enn身上可以看到,朋友是每一次呼吸都是独特的,是每个我都是鲜活的。
这才是真正的朋克。
这个社会有太多的人,活着活着就忘记了愤怒和反抗,他们在权利下低头、在习惯中顺从,变成了集体中沉默的大多数。
然而还有一类人,画着烟熏妆、穿着破烂的牛仔裤,他们看不惯这个世界的操蛋规则,横冲直闯地与之对抗,选择破坏秩序,追求自由。
这类人也许很麻烦,但他们就像一盆加满了冰的冷水,只有这种刺骨的寒冷,才能浇醒正在麻木、腐朽的我们。
但是除了愤怒和反对,朋克精神应该还有下半句,那就是觉醒和成长。
是Zan面对种族吃人行为的反抗,是她选择迎难而上的勇气;是教母扛着音箱,带着一众朋克青年,以音乐对抗外星人;是Enn终于藉由音乐认识自己,把青春期的磨难转化为对抗社会的武器。
只有反抗,才能生存!
所以骚年们,趁年轻,燥起来吧!
-FIN -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黄老师电影院],ID:huangfilm夹叙夹议,特别介意被剧透的,建议先看过影片。
伊坂幸太郎有本畅销书叫《一首朋克救地球》,在这部片子里,朋克,救了宇宙。
1977年,英国正值经济危机,年轻人开始对政府产生怀疑,闷在心底的政治诉求需要出口发泄。
讽刺的是,愤懑的情绪偏偏赶上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登基25周年,举国一片欢庆氛围。
地下乐队“性手枪”就在这个时候发了一首歌怼政府,《God Save the Queen》,和英国国歌同名。
对比听听: *此处插入歌曲:God Save the Queen (两个版本)*公众号里有最完整文章排版除了名字相同,这两首歌的音乐完全是不同风格。
非国歌的这首,歌词更是惊世骇俗,将女王和法西斯政权联系到一起、反复地念叨“没未来、没未来、没未来”,“我们是垃圾桶里的烂花儿”什么的。
这么消极又反政府,国家当然要禁,但这支歌却通过年轻人间口耳相传,最终登上了排行榜,它所代表的朋克文化也从英格兰岛爆发开来。
◐有次我坐在咖啡馆窗边,邻座一对儿男中学生,两个人就要了一杯饮料,脑袋碰着脑袋、埋头研究手机里的女同学,一边刷,一边讨论样子和上垒的可能性,开开心心地聊了半个小时后走了。
无论时代,正值青春期的男生如何破处,已成了欧美青春片的一大主题。
这部片的片名——《派对搭讪秘诀》,和开头也是往这个方向走。
伊恩和他的两个朋友是热爱朋克文化的中学生。
这三名少年私下一直在纠结怎么跟派对上的女孩子搭讪,以继续进行一些他们想做的事……
作为新手,面对喜欢的对象总是手足无措。
像是伊恩对瞄中的女孩儿借装熟的烂梗说,“我们以前参加过同一个合唱团诶。
” 女孩儿不动声色地回,“是吗?
我忘了,我们唱的什么来着?
”急迫想唤起她记忆的伊恩,直接唱了起来。
你知道,少年合唱团唱的都是那种童音美声。
而他们所在的是一个地下朋克派对……好死不死,相信你也有过类似的经验,本来吵闹的环境,就在那一刻,恰巧安静。
伊恩自然得到了一番嘲笑。
◐派对上毫无“斩获”,所以三位少年打算转战after party。
走着走着却迷了路,他们追随着神秘音乐,来到一个灯火通明的别墅。
别墅里也是派对。
但里面的人很奇怪。
他们穿着各种鲜艳的紧身橡胶衣,说着男孩儿们听不懂的话,行动异于常人。
“这么时髦,肯定是美国加州来的。
”男孩儿们想。
◐除去怪,泡姑娘的事儿,却进展得很顺利。
伊恩的帅朋友一进屋就和性感女人对上了眼儿,被带去一间play room。
直奔主题。
伊恩的胖朋友则在舞者间找到了乐趣。
他陶醉在实验音乐里,自拧乳头,与一众人兴奋起舞。
伊恩自己则发现了一个离群的怪怪美少女,两人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
◐随着伊恩的帅朋友发现自己被一个“男人”莫名其妙地上了,诡异漩涡开始加速旋转。
三个少年逃出别墅。
“带我去朋克”,女孩儿说。
◐伊恩把女孩儿带回家,两人有了彼此探索的机会。
女孩儿的表现却与伊恩的期待有着巨大偏差。
她抓着伊恩的手摸腋下、像观察蚂蚁一样观察伊恩的下体,还抬起脚来踹他的鼻子!
女孩儿的种种行为都不太符合日常行为认知,像孩子、又像动物。
两个人的对话也总搭不上,像是在演滑稽小品。
“大概是在封闭环境呆久了,被洗脑了”,伊恩想,“我得帮她从邪教组织里逃出来。
”◐作为一个英格兰的少女,居然不知道朋克。
女孩儿的纯真和与生俱来的酷,打动了接触她的所有人。
她仰着小脸问“到底什么是朋克?
”朋克教母怜爱地帮她上了妆,推上了舞台。
开始她并没有进入状态,她平铺直叙地念叨着只有自己才懂的事情。
观众开始焦躁,伊恩在旁边指点,“你得喊出来”。
◐是的,什么是朋克?
朋克的主旨就是强有力的宣泄、硬而快的演奏和呐喊式的演唱。
不喊出来怎么行?
朋克圈只认破喉咙。
◐在这场将影片推上高潮的live演出中,伊恩与怪怪女直升进了宇宙神交,怪怪女就这样受了孕。
EAT ME ALIVE DADDY DADDYThe Sun grips the Earth Takes a bite, Spits the Moon into the sky, We sink our teeth into the ground, And suck it dry, SHIT THE WORLD A FAT GOODBYE! ! ! !◐文章看到这里,你会不会露出黑人问号脸,想,这到底是个什么故事???
其实当看到影片,更会有这样的感觉:一边看,一边禁不住有停下来问问自己的欲望。
对这样的怪片子,观众也自然站成了两极分化的阵营。
有人哈哈大笑、跟着一个接一个的脑洞躁,爽上天;有人骂拍得乱七八糟,完全是朋克族的自我陶醉。
是啊,这部30天就拍成的杰作,有着青春、外星人、SM、双性人3P、吃孩子、乱伦,宇宙多出一颗星……光看这些标签,脑子就要炸了。
好在这迷之混合体的"父母"是 尼尔·盖曼 和 约翰·卡梅隆·米切尔。
作家尼尔·盖曼的短篇小说是影片故事的灵感来源。
前一段大火的电视剧《美国众神》也是他的代表作。
他被《文学传记辞典》誉为十大后现代作家之一。
导演约翰·卡梅隆·米切尔则拍过好评如潮的电影《摇滚芭比》和《性爱巴士》,同样令人拍案叫绝。
还是那句话,想玩儿花招,先得夯实基础。
都觉得毕加索的抽象画“我也能画啊”,又有多少人研究过他的蓝色、粉红色和黑人时期?
总之,有这么好的基因作保,这部片绝对不是那种哗众取宠的装逼“飞”片,所以真诚地推荐给大家。
◐另外,多嘴说一下为什么很多人总觉得看不懂。
其实,看似混乱的影片,是有其内部秩序的。
而这种秩序的维系,靠的是对大众来说略有门槛的语言。
所以,如果你不懂这套语言,就真的可能错怪一部好片,还毁了心情。
(点击可放大)以《派对搭讪秘诀》为例,如果你看到鸡冠头、皮衣,只想到QQ时代的非主流,那真的就浪费了刚刚的观影时间。
镜子上的符号
这个代指无政府主义的“圈A”符号,其实存在于“朋克时代”之前,含义是反对包括政府在内的一切统治阶级和权威,提倡个体之间的自助关系,关注个体的自由和平等。
因为这一政治理想,恰好是朋克音乐内容的立足点。
朋克们就把它演变成了自己族群的印章。
他们按照朋克文化的特质,将原本规则的对称几何图形,改成了潦草的书写风格。
线条也从圆润,变得尖锐和粗糙,内部的线条更是被拉长到圆圈之外。
(女主Elle Fanning参加活动时肚子上的涂鸦)久而久之,这个符号就成了朋克文化的一个“公章”。
妮可·基德曼饰演的朋克教主
虽然在影片里,这个角色diss了朋克时装界的祖母级人物 Vivienne Westwood。
但我认为这个角色的设置灵感很大部分还是来源于早期的Vivienne,包括设计服装、组地下朋克局、孵化地下乐队进唱片公司。
从改造二手衣起步的Vivienne,后来开始涉足更高端的服装产业,并将品牌变成了奢侈品。
自此,她也就不那么受真正的朋克族们尊敬了。
大概情形可以参照21世纪“花儿乐队”与大张伟的故事。
*此处插入歌曲:花儿乐队 - 破灭*公众号里有最完整文章排版最近在微博看到爱马仕狂打的新广告,在打“朋克”牌,也是觉得……何苦。
顺便提一句,文章开头说的“性手枪”乐队,就是当年Vivienne Westwood和她男友一起孵化的。
后来参与这场“朋克革命”的还有日后建立了庞大企业帝国的亿万富翁 Richard Branson(Virgin的老板)。
70年代,在“性手枪”被官媒禁到走投无路时,Richard Branson 签了他们。
朋克 V.S. 嬉皮男女主角上台前亲吻,妮可·基德曼咧嘴嫌弃,“喔,这太嬉皮了……!
”
(70年代朋克歌曲精选集:Never Trust a Hippie)60年代的嬉皮运动,以“和平与爱”为口号,是二战后的年轻一代对自身、对社会、对父辈的集体思考。
而70年代的朋克,完全不是“Make Love, Not War”的类型,他们要的就是war!
朋克完全摒弃了嬉皮文化中迷幻音乐的逃避现实感,代之以急速、短促、直接的表达,强调青春的躁动与朝气,冲击不满意的现状。
所以,你可以将这句台词理解为:别唧唧歪歪了,快TM躁起来!
嬉皮过时,朋克当道。
自制出版物因为朋克文化的基础是通过否定一切、破坏一切的方式来表达对现实的抗议,自然自动归属了“地下”。
信息主要以地下发行、私印杂志等方式来传播,族群也依此而建立。
由于没有商业规则的束缚,地下出版物的内容更激进、更先锋。
像片中的伊恩就在“兼职”做杂志。
鉴于喜欢朋克文化的多是基于劳工阶层的青少年,漫画也是快速传播思想的利器之一。
例如当时的黑旗乐队(Black Flag)在名为“警察故事”的巡演中,张贴了一系列丑化警察形象的宣传海报,讽刺当时美国警察圈中泛滥的腐败和滥用职权现象,重击了所谓的“传统”、“权威”。
片中的男主伊恩也是画了一系列关于“病毒”的漫画隐喻朋克思潮的传播。
另外,在反消费主义的DIY精神倡导下,朋克们更主张对现有物品的再创造,例如改造二手衣,或剪贴出版物等。
(看伊恩房间的墙)首任朋克
“第一任朋克是个女性”,这句话不是乱说的。
第一任朋克就是她:
节奏有人说影片的后半部不那么躁了,其实是导演有意识地将朋克节奏慢下来,加入了更多的反思。
其实这种内省从影片开头就已经初见端倪:伊恩向庆祝女王登基25周年的妈妈请求预支零花钱,又跟朋克朋友们耍着态度离开。
旁边的大叔揶揄道,“哎呦,这是一场基于跟妈妈要钱的革命啊!
” 还有,外星女孩儿看到伊恩的病毒传播漫画时也曾说,“所以解决’服从’的办法,就是强制播种、殖民?
这和你在宣导的自由矛盾啊!
”以上都是需要了解朋克文化才懂的小细节。
不管怎样,只有知道了密码的建构过程,才可能解码。
说这么多,只为增加大家看片的乐趣,得到更丰富的体验。
◐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冲着片名《派对搭讪秘诀》,在片中猛找把妹秘籍。
想必到了片尾,立志成为把妹达人的观众才能勉强得到两条建议。
这两条建议还偏哲学,并不怎么简单易行。
带dead-line的恋爱,从经典电影《罗马假日》,到“爱在”三部曲系列,不胜枚举。
而从认识到怀孕,48小时内完成也算破纪录。
没办法,外星人嘛。
在这里不剧透影片的结尾,但也许会让你感动落泪。
不知道这样算不算happy ending。
(点击可放大。
片尾字幕的搞怪:没有外星人在这部影片中受到伤害)◐全文参考资料:◆霍文杰:朋克音乐推广中的平面设计语言 如果你觉得此文有用,请帮我点个“有用”~如果你觉得此文有用,请帮我点个“有用”~如果你觉得此文有用,请帮我点个“有用”~原创:黄老师公众号:黄老师电影院(huangfilm)您的转发和关注,将给我更多动力继续下去。
长按识别关注
从上周末开始,一年一度的上海电影节抢票大战刷爆了社交媒体。
作为国内唯一的A类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即将于今年迎来自己的20周年。
每年的展映开票日,几乎都成为影迷最疯狂的日子,去年甚至出现网络购票平台被挤爆的现象。
而在今年,根据票务平台的数据显示,开票当日1分钟之内售出5万多张票,5分钟内售出票数突破15万张,线上抢票2小时后,票池里热门票几乎抢光。
更有甚者,一些特别热门的电影更是被黄牛炒上了天价。
比如今年戛纳获得金棕榈大奖的《小偷家族》,就衍生出了各种段子:手握一张《小偷家族》的电影票,就拥有了一套内环地铁房。
迷影君的朋友圈也是有人欢喜有人愁,千言万语汇成了一句——朋友,抢到票子了伐?
对长三角的影迷来说,上影节固然是一场电影饕餮盛宴。
但对于身处于偏远地区的影迷来说,却只能默默围观。
虽然去不了上海,但是贴心的迷影君今天就为大家推荐一部今年上海电影节展映的热门影片——派对搭讪秘诀How to Talk to Girls at Parties
乍一看片名,或许会以为这是一部讲述撩妹套路的校园喜剧。
但其实片这是一部脑洞大开的科幻喜剧,它讲述的是一段朋克青年爱上外星女号的跨物种爱情故事。
电影根据著名幻想文学作家尼尔·盖曼的同名小说改编,原著曾经获得过雨果奖最佳短篇小说的提名。
尼尔·盖曼的作品和一般的畅销小说相比有着迥然不同的风格,既有脑洞大开的想象力,也有光怪陆离的奇幻设定,而且他的小说向来经常充斥着大量的宗教和社会符号。
著名的恐怖文学作家斯蒂芬·金就曾经盛赞他为——装满了故事的宝库。
尼尔·盖曼的作品也被多次搬上银幕或荧屏,并创造过不少经典《鬼妈妈》、《星尘》等。
最近一次是邪典重口神剧《美国众神》,还记得那个下体吃人的高能场面吗?
所以这部根据尼尔·盖曼小说改编的《派对搭讪秘诀》也不是什么爱情攻略,而是一部把喜剧、科幻、音乐等元素糅合在一起的反类型青春电影。
影片的导演是美国著名的“文艺怪咖”——导演约翰·卡梅隆·米切尔。
这位导演作品不多,但却收获了不少文青影迷拥趸,在此之前他的《兔子洞》、《摇滚芭比》和《性爱巴士》等作品,无一不是又酷又飞的名作。
米切尔的作品里总是充满了各种光怪陆离的风格化美学,又带有一种奇异的梦幻感。
而这些风格都被延续在了这部新作里,甚至玩得很嗨,以至于有观众把这部电影的观感形容为——最朋克的嗑药神作!
故事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的伦敦街区,此时正是英国朋克摇滚崛起的年代。
什么是朋克?
朋克最初是一种摇滚乐的音乐形式,但随着当时的一批朋克乐队的风靡,逐渐让朋克成为一种亚文化。
在这种风潮之下,又催生了朋克群体——他们反主流、反威权、反秩序、甚至反政府。
在当时,大批的伦敦的青年对社会和未来感到无望,他们消极反叛的对待着一切,四处发泄着自己过剩的精力,向世界宣泄怒吼。
电影的主角便是三个痴迷朋克音乐的底层少年,整日流连于伦敦的各个地下朋克俱乐部。
三个人每天幻想着能够参与一场朋克革命,嘴里总是哼着性手枪乐队的名曲“God Save the Queen”(《天佑女王》)。
这首歌里唱出了三个叛逆青年的心声:女王不是人类!
英国梦中没有未来!
三个人总是流连于各类摇滚迷的聚会派对,可主角Enn却苦于始终撩不到妹。
这一次他们又试图溜到当地的朋克教母所举办的摇滚派对,想要趁机搭讪把妹。
饰演这位摇滚教母的是与导演米切尔二度合作的奥斯卡影后妮可·基德曼,在这部电影里女神彻底放飞自我,颠覆出演一位造型夸张的朋克女王。
Enn在派对上积极搭讪,可不管怎么努力,最终都只换来女神的一句“呵呵”。
这让Enn倍受打击,被赶出来的三人组游荡在大街上的时候,却意外一栋神秘的别墅当中。
别墅里正在举办一场奇怪的派对——所有的派对参与者都穿着色彩鲜艳的紧身皮衣,肢体和动作也都很诡异。
他们分别穿着六种颜色的紧身皮衣,白色、红色、紫色、蓝色、黄色、橘黄色,非常后现代。
并且伴随着未来主义的迷幻音乐,一个个眼神空洞地做着高难度的瑜伽动作……
这哪里像是派对,更像是一种邪教组织的行为艺术!
可三个颓废叛逆少年却压根不在乎,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在派对上搭讪撩妹,一尝青春性爱初体验。
可计划很美好,但现实却是这场派对并不简单——派对其实是外星人活动群聚地。
三人组中,有人率先搭讪成功,于是立刻进了房间,准备和女神来场深入交流。
但他没能想到的是,他不仅没能啪上妹子,而且还差点被爆菊——这个外星妹子居然是雌雄同体!
而与此同时,男主角Enn却意外遇邂逅了一个叫Zan(艾丽·范宁饰)的女孩。
她一出场就是怒怼族群里的大家长,然后愤怒的拿起剪刀把长裙剪断,裁成超短裙。
这一幕离开吸引了朋克少年的目光,Enn情不自禁地说:这才是真正的朋克!
呆萌少女对Enn所说的朋克产生了兴趣,决定和他私奔,见识一下什么是朋克。
而Enn也对女孩一见钟情,以为她是误入邪教的单纯少女,毫不犹豫地把她领回了家。
可事情并不简单,这个这看似很容易亲近的女孩其实来自外星的神秘种族。
更重要的是,她在地球只有48个小时可以活——按照他们的习俗,之后就要被族群的长老吃掉。
已经爱上Enn的Zan,必须做出一个艰难的选择:是保护自己的族群,还是留在Enn的身边?
而随着隐藏在仪式背后的黑暗秘密逐渐显露,两个来自不同星球的年轻人还要经历更大考验,双方生存的星球也将不复原样
故事听起来很扯,但是看上去真的相当迷幻,这就是导演约翰·卡梅隆·米切尔的风格。
导演显然并不满足讲一个烂俗的与外星女孩相爱的故事,而是在这部另类摇滚科幻喜剧中加入了大量的英国历史和文化的隐喻。
比如,电影中紧身衣外星人的形象非常接近与库布里克的名作《发条橙》的造型。
而妮可·基德曼饰演的朋克女王的造型则明显致敬了著名摇滚巨匠David Bowie1986年的电影《魔幻迷宫》里的造型。
从风格上来说,电影像是导演的前作《摇滚芭比》的癫狂与躁动混搭了《猜火车》的青春与怀旧感。
但是该片的青春更为奇幻,它和硬核科幻本质毫不沾边,更像是一个少年眼中这个世界的狂热投影。
后现代主义的屋内装饰,外星人身着的夸张服饰,大胆的撞色处理分外夺目。
几乎无处不在给观众造成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初看雷人,细看却不得不惊叹于这种风格化的美学。
除了朋克之外,《派对搭讪秘诀》最大的亮点是cult。
迷影君印象最深刻的是电影的结尾,本来的终结对决,却衍变成了一场颓废朋克大战中二外星人的荒诞戏码。
使用的武器是音响,绝招不过是一招抓奶龙抓手。
不仅如此,电影中的台词也英式幽默横行,不少台词更是堪称金句:朋克是忧郁燃尽后的产物。
我没有性生活,性生活已经过时了。
这种另类的恶趣味就是导演所追求的朋克精神,让所有观众跟随着导演一起享受嗑药般的快感。
这样的电影固然会造成一定的观影门槛,喜欢的人很喜欢,不喜欢的人说“WTF”。
不过即使你对摇滚乐并不了解,也不会妨碍影片的观影体验。
毕竟看这部电影的本身,就是在经历一场先锋的艺术体验。
本文发表于公众号【迷影映画】(ID:miying1994)
音乐尚可,紧身衣造型不错,其他一般,艾丽·范宁童花头奇丑,妮可·基德曼毫无摇滚气质,长脸男主角是按“The Who”乐队主唱Roger Daltrey的样子找的吗?
“我是搞艺术的”
尼尔盖曼的本子太难拍了,他想象力太强,也不要遵从剧本结构。片子朋克风太重所以欣赏不能
这么cult/punk的设定,落脚主题竟然是love,就是嗑药版/直人版/外星人版的《周末时光》,还是稍微“世俗”了点。punk是丑人的福音?还是更喜欢妮可给的那个定义:是“忧郁燃尽的产物”。北影节午夜场让学术严肃的资料馆短暂化身夜店,五百来号人伴着摇滚爆笑不断,看嗨了!
欧盟影展在尤伦斯的观影氛围太棒,全程爆笑嗨上天。外星人类比邪教梗笑哭!大爱浮夸到吐的造型!整个剧组大概也磕嗨了,脑洞大开简直刹不住车。朋克+科幻版的Sing Street,骨子里其实是个青春片,可惜结尾老土太泄气。ps: 妮可演的朋克教母一直在怼西太后是有什么大仇><
5.6 资料馆升级一下音响好不好?低频都被吃了?“像不像王力宏?”哈哈哈哈……Leehom feat.Amit『A.I.爱 remix 你想干什么』
虎头蛇尾。这么有想象力这么青春澎湃的一部片子,竟然结尾恶俗不堪各种俗套,可惜了。推荐观看,因为2/3的全片实在是精彩,朋克演唱会高潮迭起,直追低俗小说的对舞。
欧盟影展捡漏看的,3.5;改编自尼尔•盖曼短篇小说,诡异的外星举止和自黑的幽默感特别欢乐,男主痴迷漫画和结尾签售(睡魔植入)很见盖曼初心了;当朋克遇见外星人,概念扯、拍得躁,中间一段迷幻MV很有嗑嗨感;整个就像把《发条橙》的未来主义和朋克内核质壁分离,爱与繁殖是宇宙终极的答案。
因为从尼尔盖曼的《讲故事的艺术》知道了他有一个短片改编成电影叫how to talk to girls at parties ,专门找来看,故事又好笑又感人,男女主简直浑然天成进入这个奇怪的故事而毫不违和,外星人和爱情,司空见惯的元素+调转90度的方向支撑起一个100%真实感的故事。五星好评里是不是有尼尔盖曼的光环呢,我不知道我必须五星。我ps.找了很久资源发现爱奇艺就有谁能想到中文翻译居然叫《闪光女孩撞地球》?!
也算好看啦(但原作是一首图像诗啊!
到处橡胶,字母圈重度宣传片,所有画面一秒变AV。看得我只能想到直男小男孩给女孩看AV嗑药以得到机会强奸对方的新闻桥段。导演充分说明了对十六岁儿童脑袋保护的必要性。未成年妈妈怀孕拯救文明?所谓朋克就是出位求出名?男孩要求与少女做爱,理由是“病毒有爱”?祝编导和盖曼本人由此彻底糊墙。
尴尬癌发作。
唔...欣赏不了
我说过他很特别的!对,我是搞艺术的!
48个小时,足以让一个稚气未脱的少年因为光年间的爱恋蜕变。朋克,摇滚,cult,躁动,荷尔蒙都在一瞬间归于宁静。他们,遇到了爱情。
试图成为Cult经典都是不够Cult,另外能不能不看范宁和妮可阿姨了,一想到这两人在今年电影节各自有三部作品都快哭了。
Hmm…别人眼中的朋克Vs朋克眼中的自己。
不知道说什么好了,这个邪教组织一见到朋克大姐就破功了2333男女主两人合唱那里到后面其实画面挺恶心的,审美无能。想知道最后几个意思,真的期待越大失望越大
今年看过最好玩的片子,气氛极好多次全场爆笑,甚至有几位一直在夸张的笑也不烦。导演米切尔这恶趣味,无厘头怪力乱神还一本正经的科幻后现代艺术混搭怀旧玩音乐。片名标题党,其实就是朋克大战外星人嘛,范宁这样的天降女友太满足,演员都很好妮可惊人,反复砸的梗台词的吐槽也很到位。欧盟影展尤伦斯
“我坚信,所感即所实” 阁楼里的世界太令人不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