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伯与枝实子的婚姻并无多少激情。
最初的浪漫始于两人共同学艺的陶艺作坊,佐伯对色老头(指导老师)表现出的对枝实子的殷勤耿耿于怀,随后走到枝实子旁边,淡淡的说了一句:“叫梨惠好吗?
我们以后的孩子。
”枝实子抬头,佐伯看着她的眼睛,接着说道:“结婚吧?
我们”婚后的生活乏善可陈,枝实子做上了家庭主妇,佐伯则大部分时间忙于工作和应酬,忽略了身边最亲的人。
直到佐伯发现自己变得越来越健忘,总感觉身心疲惫,甚至会忽然忘记了公司同事的长相。
在枝实子的陪同下,佐伯去医院检查,却得到自己患上早老性痴呆症(阿尔茨海默氏症)的消息。
在记忆不断失落的可怕折磨中,枝实子始终温柔的支持着丈夫。
再辛苦也用微笑去面对,实在受不了也只是偷跑到外面去哭一会。
白天出去工作的她会在离家前在显眼的地方贴上各种各样提示的纸条,十点去散步,十二点吃饭,米饭加热几分钟。。。
佐伯对自己的无能感到痛苦不堪,甚至失手打了枝实子。
离家出走的佐伯仿佛又看到了枝实子年轻的身影,在他身边温柔地说:“我叫枝实子。
是爷爷给取得名,因为我出生在栗子结果实的季节。
”然而,当枝实子在两人初相识的陶艺作坊找到佐伯时,对面的男人已记不起她了,礼貌地问她:“你叫什么名字?
”枝实子答道:“我叫枝实子。
是爷爷给取得名,因为我出生在栗子结果实的季节。
”然后跟在男人的后面默默前行。
渡边谦的表演入木三分,可能与他本人曾经因急性骨髄性白血病的折磨数度息影的经历有关,初知病情时的绝望与愤怒,之后的无奈与迷惘,再到后来的平静接受,无不令人动容。
据说导演堤幸彦一般会提早半小时在八点半左右来到摄影棚,而他总是发现渡边已经在那里了,拿了剧本来和他讨论。
于是,堤改为八点到达,可渡边到得还要早。
俩人就这样不断提早再提早…… 而樋口可南子饰演的枝实子面对丈夫病情时的不离不弃更让我落泪。
即使这个男人在女儿中考落榜的晚上在夜总会留连整晚,即使女儿骑摩托车出车祸时他也不在身边,只有母女两人面对,即使她走在他身后而他已经忘记她,但他终归是自己的丈夫,他们是一家人。
既是一家人,就要不离不弃。
影片让我记忆最深的两个个镜头,一个是佐伯和枝实子在医院的楼梯间相互依偎痛哭失声,一个是在女儿的婚礼上,佐伯忘记了发言稿,枝实子在一边鼓励他,在他致辞的时候,两人的双手始终紧握。。。。。。
看过这部电影,我想我对婚姻,对家庭的理解有所改观,那是人类间最深沉的一种联系,一种可以维系终生,永远割舍不掉的情感。
故事从2010年秋开始,中年男子端坐在家中,妻子拿出贴满照片的木板,上面贴满了家人、同事的照片,每张照片都写着名字。
妻子轻声说“又有芽吹的新照片了。
”男子呆坐在椅中,面无表情。
2004年,佐伯还是意气风发的中年男子,领导器重、合作伙伴看重、女儿新婚、妻子温婉贤惠,无意中却发现自己记忆力越来越退化:开车错过路口;遗忘工作会晤;甚至在餐厅里找不到一起就餐的同事。
当他踉跄着从诊室冲出来的那一刹那,没人相信不足五十岁的他患上的竟然是老年痴呆。
或许陪着他的枝实子是更痛苦吧。
看着爱的人开始慢慢地遗忘,遗忘自己,遗忘一切。
枝实子说“我在,我一直在旁边。
即使你已经忘了我。
”突然想起婚礼上,司仪每每问到新娘的那句话“无论贫穷、富贵、生老病你都不会放弃他吗?
”为什么总是要女人去承担这一切?
佐伯策划的广告得到了合作伙伴的重视,在涉谷街头大街小巷展开了前所未有的宣传。
他却执意退出、退出自己的团队,甘心到公司的资料管理科,每天整理档案打发日子。
26年来,一直在这家公司工作,执着于自己的工作,突然发觉二十多年来一直冷落了的妻子和女儿是如此重要。
女儿梨惠新婚,佐伯丢了重要的发言稿。
他还是如此感谢,感谢孙女芽吹的即将诞生、感谢更多留给他的回忆。
原来知足是很重要的,老天爷会拿走你很多东西,这样,你就会更加珍惜余下的任何东西。
我们总以为喝了孟婆汤就可以忘记一切,忘记,会幸福吗?
忘了曾经爱过的人,做过的事,甚至付过的账单?
佐伯在开始遗忘的日子里,每天都去陶器作坊。
做一个杯子,写上枝实子的名字,画上果实,他说“我坚决不能忘”。
他想去他们曾经认识的地方,找回相爱时的回忆。
躺在野地里一觉醒来,佐伯的记忆已经回退到了相识之前。
枝实子找到佐伯的时候,佐伯小心翼翼揣着烧制好写好枝实子名字的杯子像陌生人一般,和枝实子对话“我叫佐伯雅行,你呢?
”完美的绿地、树林、吊桥,却又是一段回忆的结束,音乐悠悠地回响,我想我会因为一个叫做渡边谦的日本男人而崇敬、尊重我的父亲。
一直很难受,看到那些不能相知到永远的幸福。
可是更多时候,很多人都不知道到底什么才是近在咫尺的幸福。
所以,请你一定要珍惜。
在渡边谦最后一次离开公司时,所有人包括那位告密的后辈都来和他说再见,依次拥抱告别,当水川哽咽着把写有姓名的照片递给他,让他不要忘了我们,想不起来时就看看照片。。。
一位为了公司奋斗大半辈子的渡边以这种方式离开公司,水川的自然表演一直很打动人心❤️这段每次看都让人心里一紧,泪水不自觉流下来,好演员成就好电影,真的是这样,用心的一部电影
去年的时候,我读了荻原浩的小说《明日的记忆》,忧伤之感至今难忘。
昨天的时候,我看了渡边谦主演的同名电影,想把故事讲给你听。
他叫佐伯雄行,在一家广告公司打拼25年,以严苛勤奋主管一个小团队。
这个典型的日本大男子,讲求成就,对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一套独栋别墅,一辆奥迪轿车,依靠他努力拿下一个个甲方的项目,撑起一个三口之家。
然而,49岁那年,他开始忘记客户的约会时间,叫不清楚同事的名字,经常丢三落四。
直到神经内科医生确定地告诉他一个始料未及的名词:阿兹海默综合症。
无法接受现实的他跑上楼顶,咆哮苍天无情的打击。
阿兹海默综合症,俗称老年痴呆症,1907年由德国精神学家艾洛斯·阿兹海默首次报告病症,由此得名。
这是一种一经确诊,直至死亡不超过10年的无药之症,从健忘、失语、狂躁、生活完全无法自理直至并发症离世,带给患者和家人生理和心理的巨大痛苦和折磨,也堪称“世界上最昂贵的病”。
而医学界至今都无法完全解释这一神经系统病症的发病原因,更无谈有效的治疗。
不论什么年纪,一经确诊得病,抽到的注定是“最烂的牌”了。
妻子枝实子是典型的日本小女人,结婚那天起便放弃工作,全心照顾女儿和丈夫,即使常常被繁忙的丈夫忽略,也任劳任怨,总以微笑度过生活一个个关卡。
然而这次,上苍给了中年的她史无前例的巨大考验:无法工作的丈夫需要她去挣钱养家,无法自理的丈夫需要她准备一日三餐。
女儿的婚礼上,佐伯向所有来宾致感谢词,说道女儿奉子成婚,意外的惊喜让他能有更多美好的点滴回忆。
此时他的泪水,和内心的痛苦,只有妻子理解。
他的回忆,以能够计算的速度,迅速的消失,病魔以撕裂一切美好的方式折磨这个家。
今天能想起的一切,明天就可能消失。
记不得同事,记不得地址,记不得家人,最终连自己也记不得。
佐伯无法接受日益颓残的自己,常常无端狂躁甚至暴力相加。
然而,作为伴侣,枝实子从未放弃,从不哭泣,她发誓,永远陪伴左右,照顾终生。
最后,佐伯独自来到专收此类患者的疗养院,在那里,他看到了自己的结局。
也许,此刻的他已无所谓自己的生命,他不想再拖累深爱的妻子。
在遥远的小树林度过一夜后,他看到了妻子爬山涉水站在面前。
然而,他不记得她了。。。
我和枝实子一样,再也无法压抑,最坏的一刻还是那么快来临。。。
12年前,渡边谦看到了这本小说,当即决定筹拍成电影。
担纲主演的他,配上大岛满安静轻柔的配乐,电影获得史无前例的巨大成功。
其实,我知道,渡边谦演的是他自己。
正值事业顶峰的他突然被确诊为血癌,不得不放弃全部事业,经历密集而痛苦的治疗。
他和家人决心抗病,不曾放弃,就像佐伯和家人,即使是条绝路,也要把下滑的速度降到最低。
渡边后来痊愈了,再度复出,甚至进军好莱坞。
正如电影温暖而柔和的色调,最后的绿色森林和红色夕阳那样,希望在心间。
记忆,能够言说的记忆应该是人类最大的财富之一。
这样的记忆胜过照片和录影,给我们随时随地的美好和幸福。
闭上眼,能想起的人和事,好的坏的,都是珍贵的片段。
如果有一天,我记不得你,请记住所有过往的美好,静静地生活吧。
“一切过去了的都会变成亲切的怀念”。
在人们的一生中,失去的总是毫无来由地备显珍贵与美好,过往的记忆也是很多人活着的精神支柱。
而当一个人失去所有往日回忆又会怎样呢?
对此,电影《明日的记忆》便将这种人生境况真实地展现了出来。
片中男主事业有成,妻子高贵温柔,女儿也拥有幸福的归宿,但男主却在某天被确诊为早发性阿兹海默症。
随着男主记忆力日渐衰退,生活自理能力也慢慢下降。
为此,他曾几度陷入崩溃绝望的边缘。
《明日的记忆》改编自著名小说家荻原浩的同名小说。
该片上映后票房十分可观,并且在随后也斩获得了不少奖项。
单就制作层面来看,本片无论是叙事技巧还是摄影上都表现平平,从头至尾并没有太多深刻的记忆点,但它却凭借流淌其中细腻且真挚的情感打动了国内外成千上万的影迷。
总的来说,本片依旧是一部典型的日本电影。
细腻的情感表达,平淡却真实的镜头语言,看似冗长琐碎,却总在最后时刻让观众的情感防线在瞬间决堤。
同时,影片也通过男主佐伯的痛苦遭遇,透露出了日本国家的婚姻生活图景与对生命的独特理解。
这也因此让本片呈现出清晰可辨的日影风格。
当然,影片的看点也并不止于它的情感表达。
在片中,演员渡边谦贡献了令人十分信服的表演。
比如佐伯在医院被确诊的片段,他在了解自己的病情后,神情先是僵住了一般,随后眉头紧促,紧接着在医生平静的语调下,他心中的愤怒渐渐溢于言表。
这些极富层次的表情,都为他夺门而出的镜头积聚了相当的情感力量。
当佐伯离开公司部门同事为他送别时,只在短短的几秒里,他那百感交集的心情便被充分展现了出来。
当其中一个下属对佐伯说出鼓励的话语时,他本想体面地道别,但心中无法抑制的悲伤却让眼泪再次掉落下来。
这里的每一帧画面,渡边谦都生动且精确地将男主的复杂内心表现了出来。
随着病情的加重,他的记忆力衰退症状愈发严重,神情变得呆滞,对妻子枝实子的依赖越来越强,被抛弃的不安、猜忌心与愧疚感也由此滋生。
为了摆脱这种折磨与痛苦,佐伯决定主动入住养老院。
在片末,当佐伯从与枝实子初识的深山中走出时,恰好碰到迎面而来的妻子。
但他对眼前人却感到十分陌生,在迷茫地看了一眼枝实子后,他像面对陌生人般从枝实子的身旁若无其事地走了过去。
那一刻妻子把他叫住,佐伯更是满脸疑惑。
良久,他打量了枝实子一番,最终仍未能想起眼前人就是妻子。
接下来佐伯十分客气礼貌地回应着枝实子,俩人返回车站的路上,依稀可见他眉头紧锁,努力回想着自己的名字并再次向枝实子介绍了自己。
这一片段,渡边谦所演绎出的迷茫、困惑、沮丧、无助,都令人在不知不觉间深陷其中,一种辛酸与悲情感也不断从荧幕间流溢出来。
而渡边谦之所以能够真实而深刻地再现一个阿兹海默症患者的生活情状与所面对的精神困境,也许与他个人曾经长期与病魔搏斗的经历不无关系吧。
相比起演员的表现来说,导演堤幸彦对于此片的功与过似乎都不怎么明显,叙事手法和镜头语言都略显中庸。
然而,不得不承认,虽然本片并无太多拍摄技巧,但细腻的镜头与自然流畅的叙事,都与本片的内容主题相当契合,而影片最终所表达出的情感以及所蕴含的人生意味杀伤力都非同一般。
当然,好的剧本也是一部电影成功的关键。
电影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感染力,也少不了剧情精妙的设计。
片中佐伯患病后的职场境遇,新生儿的降生,四季的快速流转,疏离的父女关系,夫妻间早已变质的感情以及枝实子在婚姻中的隐忍与牺牲,都为电影的终极主题做了恰到好处的铺垫与补充,同时也为观众提供了更多元的解读空间。
因而,尽管电影讲述的是一个阿兹海默症患者所经历的折磨与痛苦,但其中留给观众的记忆流失、人情冷暖、背叛、新生、失去、衰老等相关的人生况味,都远比患病男主所表现出的困顿和痛楚更为深入人心。
另外,于2014年上映的美国电影《依然爱丽丝》,也是一部讲述阿兹海默症患者的剧情片。
它在故事框架上与《明日的记忆》有其相似之处,同样以患者角度拍摄,通过描述患者平淡而琐碎的生活点滴来刻画主题。
但相比之下,《明日的记忆》在视觉呈现或者整体艺术效果上,流露着一种特有的东方意境之美,对于生命里的各种境况更有着诗意的表达,因此也更能让国内观众代入其中。
2.7:《明日的记忆》★★★ 导演:堤辛彦。
主演:渡边谦、樋口可南子。
《明日的记忆》的剧情在东方影视,尤其是日韩影视中可谓是屡见不鲜,男女主人公,一方得了疾病,另一方执着守护,凄苦一番,最后勇敢的面对人生。
甚至在表现的手法上也并无多少特别,像在表现佐伯发病时,无非幻觉,快速摇镜,围主人公旋转移镜等等。
若说新鲜,最大的怕就是主人公佐伯与枝实子都已是年届天命的中年大叔大婶,而这种类型的影片更常见的则是些初尝爱情的少男少女。
但《明日的记忆》还是成功的,这从它获得第80回旬报年度十佳第8名和渡边谦获得最佳男主角就可以知道,看得出还是很多人被它感动了。
《明日的记忆》的成功在于干净清澈的画面和快速简洁的镜头,更在于导演将故事从王子公主的童话里剥离出来,放入更真实的生活中,以及对于主人公生活细致的考究,而这在有情饮水饱的悲情剧里是难得的,并且导演还通过佐伯生病后角色与妻子的互换,来表现那些多年来默默等候在家里的人被忽视了的感情,提醒那些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都市中忙碌的人们,工作和家庭那个更为重要。
影片最后,佐伯已不再为失忆而悲伤,因为已然失忆,被某种冥冥中的东西牵引到旧时与妻子相识的小瓷窑,欣然面对那些陌生的熟悉,甚至连妻子都已不记得了,但仍然记得去烧制一个茶杯。
最后,镜头转过,一个茶杯的特写,底部写着三个字,没有字幕,大概便是“枝实子”了。
当然渡边谦的表演也是影片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渡边谦是当今日本在好莱坞最有声望的演员之一,在此之前就参演过爱德华兹维格的《最后的武士》,并籍此获得奥斯卡最佳男配角,而去年也参加了好莱坞有章子怡参加演出的《艺妓回忆录》。
有着良好的外型固然是其成功的原因,但获得这样的成绩更重要是渡边谦过硬的表演功力。
而事实上早在拍摄《天与地》(角川春树导演)的时候,渡边谦就曾得过急性骨髓白血病,后来顽强的他不仅战胜了病魔,还陆续出演了许多大制作电影。
能够出演有类似经历的角色,渡边谦心中自然有不一样的感觉。
在《明日的记忆》里渡边谦循序渐进的表现人物生病前后的心理变化,从患得患失到悲伤情绪的爆发再到迷茫无助,最后坦然面对,渡边谦都能够准确的把握,像在起初觉得身体不适时的患得患失;在确诊患有老年痴呆症时的悲伤与失落;在觉得连累妻子而要求离婚时,渡边谦颤抖身体悲伤的痛哭;在发现陶吧的老板因他有老年痴呆健忘而骗他时的黯然离去;在主动去探访疗养院时的故作坦然,渡边谦都演绎的真假难分,十分到位。
并不是所有的事都能构成逻辑的,我们有时需要在理性之外寻觅答案。
明日的记忆,这是个不构成逻辑的标题,也是这本非常朴实的日本电影想要带给我们的思考。
当全世界都在用笛卡尔式的理性构筑着自己的人生和价值时,一种自然的生命感正渐渐地被我们疏远。
我们当中的绝大数,被这种肤浅的知性蒙蔽了眼睛。
当那些站在峰顶的精英们(牛顿,爱因斯坦)最终祈求上帝拯救人类的时候,我们这些自以为是的愚人还嘲笑他们的堕落。
但幸运的是,我们还存护着一种叫禅(ZEN)的文化,不管带着半信半疑的怀疑眼光还是似懂非懂的神秘观念,我们得承认,如这样一种文化固护着人类最后的那口井。
日本电影的持久魅力就在,对于一切凡尘事物,都能用一种清透纯净,如落花流水般质朴淡泊的禅的眼光来表现,且只需表现,无需解释,一切解释都是多余而落俗的。
很多时候,我们只需感受,任感性指引,任自然和生命圆融,放弃理性,逻辑和规则,一切便通明了。
生活本真也就是如此简单朴实。
但明日一词对于理性追求中的我们,含太多的期待而过于严肃和深邃,以至于此刻与过去皆在为明日而活。
曾今此时,都投射于对无限未来的憧憬中,有始无终。
那明天之于我们到底是什么?
电影的标题直接把这个问题抛给我们,而我们思索良苦也难回答,正如片中男主角的记忆障碍。
其实我们,都得了病。
现实是,我们无法保证自己拥有未来。
请伸出手腕,注视一下皮下青紫的脆弱地搏动血管,生命可以在任何一秒钟结束,谁也无法保证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世界记住的只有我们的过去和此刻。
理想呢?
有人会问。
美好的活着,或许更优雅点,享受生活,我们需要的生活的美好是亲人,朋友,自由和阳光,而这些我们皆已拥有,甚至在人生最初的那段岁月里就已曾享受,那么所有美好的愿望或我们所追求的明日皆已是我们的记忆,但这一点我们似乎不曾明了,更无所谓珍惜。
好电影的优秀之处在于它揭开了一切关于未知的神秘的面纱,暴露给我们最淳朴的真谛,让我们感怀,进而反省,从内心到外部都有所触动,哪怕是一点点。
主角渡边谦是我非常喜欢的日本演员,此片也是渡边谦第一次担当制片人,这样的一个冷门题材注定不能成为赚钱的商业大片,但这本电影的意义非凡。
渡边谦所演的男主人公是在现实社会下的企业中层,作为家庭的核心支柱,在不惑之年患上了阿尔兹海默症,因此他的社会地位,整个家庭和生活发生了彻底的改变,暴露了这个社会的种种丑恶,和人的社会地位的虚幻, 但同时,他也开始踏上了生命中的救赎之路,寻找真正的价值意义。
片中每每让人落泪的是与其妻之间的感情,再一次我不得不想起罗素曾说过爱情让人们活下去的动力 ,爱情之珍是说都说不完的。
电影最后自觉是本片的高潮,一段段宁静的长镜头刻画了一段意味深远,情意绵绵的回归之路。
导演带给我们的并非绝望,而似乎是新鲜的开始。
我们看到两人在吊桥上的一前一后,一回一望,一停一随,宛如青春年少般的情窦初开,与年轻时两人在林中相遇,挽手而入一般纯净美好。
这一段的回归路,也许是他“生命”中最后的记忆了,而我们所期待的明天也就是这般的幸福了。
还记得曾经嚷着要快点长大,却已经开始清晰地记得已经哀叹了无数次,老了,老了。
渐渐发现,老去与死亡是一件让人害怕的事。
大概也许永远学不来禅里那种于生命的淡然姿态。
电影在电脑里存在了许久,才想起来看。
此时看来,若是当时来看,必是没有今日的感受来到深来到强烈。
与自己,因为生活中的切身体会,才会如此的伤怀。
记得曾看到说,中年人在50—60之间生命是最脆弱的。
而影片中的主人公,以及我最爱的人,恰恰都是处于这个阶段。
不是没有联想的。
所以才会软弱。
那流淌的悲伤音乐,一点点地衬托着剧情,将生命的无助与恐惧,软弱与害怕透过故事渗透到你的骨髓里,你的全身都是哀声的分子。
阿兹海默症。
渐渐的忘记,忘记过去的回忆,忘去过去的爱人,忘去一切一切,连自己也渐渐地消失掉。
那种无望的窒息感铺面而来,掩埋掉自己。
大概,生命就是要经历这样的一个过程,就算是我们身体健康,也不可避免。
我们逃脱不了这些事。
那个医生说,面对这些,要尽力而为。
是尽力而为,因为我们还在过程,不在结局。
我们容不得自己提早谢幕。
只能这样。
佐伯还是幸运的。
因为有爱他的枝实子陪伴他。
这样看来,若是到了一定年龄还没有一个相依为命的人,是可怕的吧。
若是我们幸运的话,应该还会遇到吧。
我们想不起的爱情,就是爱情。
明日的记忆。
记忆原本是过去的,可是过去已不在,回忆已不在,只剩下明日。
记忆还可以经营。
若是可以,在我们还未老去,还未失去记忆的时候,好好的,好好的生活,好好地爱。
爱他们,也爱自己。
若是有一天,你是我的佐伯一般,枝实子便是我。
随着最后一幕,那刻着枝实子的陶艺茶杯寂静的呆在那里,音乐徐起,落下帷幕,一股股异样的暖流夺眶而出,那样的不离不弃,也只有五十岁左右的那一代人才能体味。
我总是对这样的温情片子,悲剧也好,戏剧也罢,与生俱来的无法抗拒,短发,朴素,简单,贤惠,这就是枝实子的真实写照,矛盾的情绪,为自己的丈夫坚守到最后一刻的勇气,我向往,也希望能遇见一个属于我的佐伯,而我愿做他的枝实子。
很久之前看过一本日本漫画.里面描述的"记忆"在人死后依然会存在.它飘进半空中一直等待.直到遇见一个与它相似的人.就会寄生到那人的脑袋里.这所谓的"记忆"大概就是人的"灵魂"吧.如果人的记忆真的会像这样一直存在的话大概也是件值得庆祝的事情呢."记忆"永远都是一个很好的描述对象."记忆"有好多面.有的既虚幻又煽情.有的却伤感得让人落泪.但.当你的记忆正在离开你时.又能做什么?明日の记忆.又一个关于"记忆"的故事.男主角才50岁就患上了老人痴呆症.为了挽留片刻都在流失的记忆.他时刻都在提醒自己.刚开始是自己最熟悉的街道.然后是亲戚.好友与同事的脸孔.最后.他连自己最爱的人的名字也忘记了."不要担心.你走的这条路没有错.我会跟着你一起走下去."这是电影中难主角最后一句跟妻子说的话.那时他已经不记得眼前这个红了眼框的女人是谁了.我感动的点很低.我看这电影时哭得没了人型.故事描述的不仅仅是记忆的流失.也是在诉说着人的生老病死的必然性.对这电影感兴趣并不是因为这故事本身.导演是"恋爱写真"的堤幸彦.男主角是因"最后的武士"荣获奥斯卡最佳男配角的渡边濂.还出现了"交响情人梦"里的三木清良MM(这才是重点!!).虽然幕后卡司很重要.但故事本身真的很不错.这充满温情又赚人热泪的电影.我这样矫情的人看.真的最适合不过了.
哭不了,音乐有点意思,没有刻意催泪,患有阿兹海默症的丈夫最后还是忘掉了妻子
我也很怕很怕记忆丧失
感人。
谦哥
默泪,渡边大叔的神演技啊。
跟那個橡皮擦比真的好得不知道多多少。
不知不觉已进入生命毁灭期..
一切伴着记忆、忘却。
3.5
看得好难过啊。痴呆症真可怕,无论对得病的人还是照料他的家人都是种漫长而折磨的煎熬。你看着记忆一点点消失,先是对不上人脸和名字、迷失于曾经熟悉的物理空间、接着忘记物品的使用方法,直到渐渐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期间狂躁易怒,伤人也自伤。除了死亡,唯一的解脱只能是等记忆彻底消失...太可怕了
xzd
555
好吧,太苦了。
CCTV6友情放映。此前看过一部叫《Iris》的电影。和这部情节有些相似。都是夫妻一方罹患阿兹海默症后,另一方始终陪伴,不愿离去。不同的是,一部展现大师们强大的内心空间和精神上的相互支持。一部则在生活的细微中令人感受相伴的幸福。
细腻,让观者身临其境的感受到这份真实,看似平淡却能深深的打动每一个人。或许有那么一天,生命并未停止但脑中的记忆却不再累积添加,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一个个熟悉的场景变成陌生的风景。或许不会怕死,但会不会害怕活下去呢?★★★★
阿兹海默症
关于阿兹海默症 煽情有点过了 渡边谦演技真好
影片前半段是典型的日本治愈系的调调,虽然有现实问题,但人物能找到生活的意义和方向;后半段随着男主居家退休生活的开始以及阿尔兹海默症的恶化,易怒、烦躁表象下夫妻之间错位微妙的关系更让人觉得真实,现实生活既有女儿结婚的欣慰,也有病患的孤独,随之而来的回忆既有与妻子相恋的美好、也有对家庭忽视导致的遗憾。清新淡然、不偏不倚、又在结尾给人以希望。
瞬间赶脚自己也老年痴呆了
日本人的电影真是都没勇气看第二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