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矛盾,具体来说是家庭分工问题;上下问题,具体来说是工作职责不分问题;左右问题,具体来说是解决矛盾的路径问题,这些纷繁的表象,始终在迷惑着我们。
这部剧反映出的人第一个问题是农村年轻人的结构性失业,壮劳力过剩,无法纳入正常生产生活的年轻男性,逐渐转变为职业罪犯。
在一次次试探法网过程中,学会了钻漏洞,会被抓,但少数就可以滋扰一方。
第二个问题是夫妻家庭内部分工。
警察这个职业意味着公共性大于家庭,很多时候要牺牲小家为大家。
在一次次地被舍弃下,这确实不能说是幸福。
这个问题可以异变出更多问题,简单如子女教育问题,起跑线当然是伪命题,但谁又愿意接受自己孩子的失败呢。
无解。
第三个问题是上下问题。
同事问题是这一问题的另一层面。
上下不意味着贵贱,但却实打实地显示了你的工作回报。
无效工作不就是你一辈子都是个普通警察吗。
我知道这不对,但社会只看你的身份。
通过职介将你再次划分,你被横着切歌分为上中下,又被睡着切歌,分为左中右,还不够细,再斜着切两刀,你是偏见,他是偏爱。
这里面常胜和新来的博士是同事,站长和小站员是同事,师傅徒弟和常胜也是同事,还有村支书,村老师,错综复杂的关系网,几乎把这个人围困起来。
我们无法认同常胜,因为他是现实本身,只是反应了现实。
复杂的表象,带来的是有趣的剧情,但本质上,还是在尝试解题,尽管越来越没耐心解题了。
以前一直以为警察是一份很光荣、很高大上、很英雄的职业,然而脱下警服的背后,是和我们一样平凡人,喝着老干部水杯、也会为孩子上学的事头疼、也要时不时哄哄老婆、也想着能升升小官。
穿上警服,便是城与乡的中流砥柱,处理着老百姓遇到的难题,秉公执法之下也有着温暖的人情味。
法律与人情从来不是对立的,常胜十三年的基层工作经验很好地展现了执法人员的原则和人文关怀。
在面对孩子上学找关系时,常胜始终坚持着自己的原则;跟人吃饭也会付掉自己的一份饭钱。
相比之下的张彦斌像个初出茅庐的新兵蛋子,乡人拿着斧子去城里务工,却因为铁路刀具管制而被张彦斌拦下,后在同事口中得知可以将乡人的工具用邮寄的方式给他,渐渐地,一板一眼的张彦斌也在基层的工作中不断有了变化。
基层工作从来不是一件容易事儿,不少老百姓的认知是有限的,不懂那么多东西,民警与老百姓打交道,需要灵活变通,在不违规的情况下解决,这是实践出来的经验。
当乡人买了烟花却没有办法带上火车,安全的条例不能打破但常胜后来再遇到乡人时,却把烟花的钱补给了他;当常胜面对发小涉嫌盗卖车辆时,也并没有因为兄弟一般的感情徇私舞弊,这或许便是《驻站》的魅力,将法的双重性质体现得淋漓尽致。
小站警务室更是充满了烟火气,重新做人的广田、改邪归正的小齐、渐渐接受常胜的村民,修护网、填涵洞、防货盗、想致富……法不容情亦有情,警察与百姓鱼水相依,驻站小故事就像过日子,非常喜欢。
全电视剧,除了主角,全员神经病女主:警察家属又是送礼又是走后门,一心想上四中,一心想离婚。
老公受伤不管,老公驻站不管,角色这么扁平莫名其妙。
女二:一出场就大喊大叫,跟警察起冲突,后面动不动就起冲突,无理取闹,后面又爱上了,莫名其妙。
还是个老师,三观不正的老师?
孙艺洲:莫名其妙,是博士不是傻子,是非对错还得认吧,为了塑造一个读书读傻的博士警察,愣是把人塑造成傻子所长,所长的领导:太随便了吧,太随便了吧,骨干去驻站,你知不知道公安培养骨干要花多少精力,一会儿是个要提副所长的,一会儿就下放驻站了,会不会太离谱了,就算孙艺洲来接替副所长之位,那也是骨干啊,花个几年培养人,然后扔掉,有毛病?
村主任:一个村主任的格局就是个流动红旗?
几个街溜子:冲突起的莫名其妙这部剧本来看郭京飞的几个片段还以为很好看,结果,啥玩意儿,莫名其妙,浪费时间
用3周多时间看完全集,讲家庭,讲案件。
常胜没什么大本事坚守本分,郑义却没能守住底线,贪欲将他一步一步拽向深渊。
这部剧把道理通过常胜娓娓道来。
周颖深爱着老公常胜,因为孩子教育问题、常胜工作晋升上不满意,出现家庭矛盾,导致她焦虑、抑郁、自我怀疑。
我想对周颖说你很好很好,对老公爱着,对孩子负责着,对老人照顾着,独独对自己,所有的生活痕迹里没有自己,多希望她能对自己好点。
很多人都会问婚姻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为什么不问问我给这段婚姻带来了什么?
明明她爱常胜,说出离婚的是她,明明关心他吃不好穿不暖,常胜回家却把他往外赶。
所有人对自己好点可以吗?
既然爱就接受,不吝惜表达,面对真实的自己,孩子是要被父母托举到更高的地方,前提是经营母子关系难道不是一个更美好的事嘛?
一起生活一起笑一起玩,不管以后如何,人活这一辈子,孩子也只有这一段短短的童年,珍惜眼前吧!
老公常胜亦如此,人奋斗年轻也就这十几年,不要为了那些虚无的东西浪费感情浪费时间,好好珍惜现在拥有的美好当下。
冬雨这条线我真的笑了,这么强行加剧情,好败好感啊,加了那么多猛女追直男的戏码,我差点就信了冬雨最后会跟常胜在一块,最后周颖接纳了常胜突然就来了东寨站,有了常胜救妻看得我挺尬,编的真挺突然啊。
知道他俩会和好没想和的这么草率,哎!!!
很平庸的剧!!!
把女性拍的都跟神经病似的,跟女的有仇啊?
拍警察剧就好好拍,搞些乱七八糟的家长里短。
现实中当个警察有这么窝囊吗?
谁都能怼他两句,一个小混混敢砸警察住所,编剧有脑子吗?
郭京飞怎么老是演这种窝囊角色,媳妇离婚,工作不顺,接不到别的戏了吗?
…………………………………………………………
《驻站》的原剧名叫《小站警事》,私以为现在的这个名字更贴切,把镜头对准了驻站这一场景。
在这个容易被忽略的地方,涌动着一种不平凡的职业精神。
火车站小警事不小,南来北往的旅客在他们的守护下安全出行,来来往往的日常背后是日复一日的坚守。
看到主演郭京飞,大家会对角色有个刻板印象:靠谱的,又是狡黠的,平时嬉皮笑脸没个正形,关键时刻又迸发出反差的魅力。
但这次的主角常胜,跟郭京飞以往给人的感觉不一样。
常胜是疲惫的,有点丧的中年人。
很多次他想对着操蛋的生活比一个中指,却最终只得深呼吸一口,咽下所有一言难尽的不顺。
若是理想彻底死了也好,但常胜又不甘心,还是想做一个对得起自己良心的人。
于是夹在中间,进退维谷。
在工作上,常胜是经验丰富的老练民警。
多年基层历练下,他目光老辣,一眼就能看出火车站里小偷集团的角色分工。
谁是虚晃一枪吸引注意,谁是真正下手的,谁又是幕后主使老大。
但他不会打草惊蛇,看一眼对形势了然于胸。
之后他勾住集团小弟脖子假装热络,让老大起了疑心,事后老大揪着小弟审问时,再擒贼擒王一网打尽。
上面派来的警务督查说他这样不符合流程,常胜哑然失笑,实操得来的经验证明了这样有用,但实用派败给了理论派。
加上此前抓小偷时被人断章取义“警察打人事件”造成的影响,副所长晋升无望。
即使不看功利目的,火车站里的工作也不是时时刻刻都能大展身手完美结案。
有小偷小摸、卖假矿泉水这样的小事,也有人贩子在他们眼皮下拐走儿童这样的大事。
人贩子那边也非常狡猾,抱走小孩后飞速到厕所里剃头、换衣服,这样丢失时家长报案的信息就都失去作用,给侦破造成干扰。
追捕嫌疑人时只有一步之遥,但最终还是擦肩而过。
事后复盘常胜内心充满自责,自己有儿子所以更能共情家长的痛苦,但自愿被处罚也填补不了家长内心的痛。
在生活里,常胜也不知道为什么逐渐就走进了婚姻的死胡同。
陈数饰演的妻子,是个鸡娃的“虎妈”,但也尽心照顾老人、照料一家日常琐碎操碎了心。
儿子正在小升初阶段,她费尽心力想让孩子上好学校,却不知为何好像只有自己一个人在努力,丈夫甩手掌柜,儿子也不理解她的苦心。
常胜这边也有苦难言。
妻子希望他为了儿子上学去尽可能走走关系,但他心里清楚,吃饭托人办事,都是人情的互相交换。
但自己是警察,找上自己来“帮忙”的大多是违法的事,那自己到时该怎么办?
如果主动递出软肋,到时候人家真有求于自己,难道执法者要知法犯法吗?
生活里桩桩件件的事,似乎谁都没有错,可不知为何走向了这样的结果。
常胜一方面心中有一杆秤,不想打破自己对公平正义的坚守。
一方面又没有勇气用大道理去跟妻子解释,毕竟家庭生活中妻子付出很多,他作为工作繁忙的警察是有亏欠感的。
于是他仿佛回避型人格一般,只得不断回避矛盾核心,对着妻子又急又气两头和稀泥。
甚至想出用妻子给的“请客活动经费”去和同事们聚餐,以应付逼问交差了事。
直到事情败露,妻子失望透顶提出离婚。
恰逢工作上也处处不顺,常胜不再“常胜”,迎来天崩开局。
而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促成常胜来到偏僻小站东寨“自我放逐”,则是因为师父老孙的死亡。
刘佩琦饰演的老孙,为维护小站治安兢兢业业付出了一辈子。
原本身体就不好,但常胜劝师父退休前站好最后一班岗,最终间接导致老孙心脏病殉职在夜间无人的站台上。
之前工作上的不顺、家庭中的压力,在失去师父骤然的空洞中,化为无言的难过、悲愤、不甘。
对着空气挥出拳头什么都没有,只能怅然若失。
故事的前三集,便是欲扬先抑,不断在加深常胜的憋屈压抑。
之后他来到小站东寨,便是全新的环境和起点,故事的基调也许会变得轻松一些。
但在东寨与村民斗智斗勇的日常中,也有一位“宿敌”作为主线,就是莽村李宏伟……不对,是东寨张莱西。
上过披哥后的阿如那仿佛更立体了,不再是那个嚣张的脸谱化反派。
在张莱西这个角色中,他也注入了更多自身的性格特质,比如带点神经质的冷幽默。
张莱西出场的第一场戏,气定神闲仿佛高手出山,一问却是“深圳进修归来高级人才”。
让人忍不住想问你是去富士康交流访问了,还是去华强北参观进修了,亦或是跟三和大神探讨经验了。
他教训小弟们以后不要用管制刀具,要用木制短棍这样不违法。
一边犹如叶问附身一个打十个,一边高呼“我不做违法的事啊!
我是守法公民!
”,让人想把《守法公民张莱西》打在弹幕上。
之后他给自己整个座驾,问老板能不能把车漆成全黑色,买的却是——农用车。
得到老板一顿白眼后也不气馁,自己敢想敢干,自己刷完漆就骑着三轮爱车得意兜风,仿佛农业重金属版乡村霸总。
在前几集中,你看不透张莱西是个什么人。
他好像和车站货盗水壶失窃案有关系,但又像滑不溜秋的泥鳅一样,让人抓不到他的把柄。
常胜怀疑他,让他拿出购买发票,他也气定神闲拿出来,整个行为就像“逗你玩”。
而最可疑的一场戏,是老孙去世那一晚。
老孙是追捕一位黑衣人,那人不断引诱他往前跑,跑到心脏病犯后故意拿走他的药,等老孙咽气后还伪造现场,整了一处故意谋杀完美犯罪。
黑衣人是张莱西吗?
他这么做有何目的?
如果不是的话,张莱西和黑衣人又有什么关联?
常胜之后跟他的交手又有什么样的精彩?
这一切后续,都要期待之后的剧情揭晓。
这个傻der王冬雨到底对于这部剧起到什么作用了???
除了跟个智障一样毫无理由的怼人,没有刻画出来任何人物性格,而且怼的还是个在正常履行职责的警察,为什么会有这么恶心而毫无意义的角色啊,单纯就是为了恶心观众的??????
好好的一个剧,本来挺有意思的,现在因为女二要被劝退了。
导演🧠是不是秀逗了???
非得喂观众一口屎?
后悔早下定论给了三星,应该一星的。
本来是冲着郭京飞看的,看之前也做好了被说教的准备,但是没想到开播第一天就给了我惊喜。
剧里并没有任何说教,剧情非常接地气,故事的发展预料之外但是又在情理之中。
最让我惊喜的是演员的演技,目前出场的所有人演技都非常在线。
另外一些重要的人物也悉数登场,剧情线和悬疑线都已经埋好,紧张故事后续发展的同时,我也是真的为师傅的牺牲流了一大把眼泪。
这不是一个传统的讲述人民警察的故事,如果不是看了这部剧,我都不知道还有驻站警察这回事。
从师傅的身上真实感受到了驻站警察的辛苦,感受到了基层人民警察的不易。
看似是简单的工作内容,实际上需要日复一日重复枯燥又单调的日常工作,以及警惕隐藏的危机——货盗。
常胜和周颖的夫妻感情线也非常真实,真实到每次看到有他俩吵架的剧情,我都感觉我是他俩的孩子,隔着屏幕的我大气不敢喘。
从未想过郭京飞和陈数搭档演夫妻会这么有花火,无疑为这部剧增添了一些看点。
虽然现在“爸爸妈妈”还属于要离婚的阶段,但是我坚信他们后面会和好的。
提起“驻站警”,许多人一定觉得这个名词很陌生,可若是要提到火车站,提到无边的乡野,提到抓捕大山里的匪盗,或许你就会瞬间明白,“驻站警”是一份棘手的工作。
以往的影视作品里最常出现的是刑警、特警或者辖区片警,但《驻站》颇具创新意识的将视角聚焦在了驻站警这一特殊群体上。
所谓的驻站警,是指派出所在警力难及、不具备建立派出所条件的车站派驻的公安民警,他们不仅要在铁路沿线巡逻巡线,还要担负车站周边治安环境的管理。
我家中有人在铁路系统工作,跑工程时经常一去几个月不回家,而驻站警的工作同样也是孤独与辛苦的,在那些偏僻的小站,很多地方常常只有一两名警察在那儿常年驻守。
生活流温情叙事,多线并行,张弛有度《驻站》从开篇就呈现出一种看似平淡清新,实则十分用心的气质。
开头,一段京剧《挑滑车》的引用十分惊艳,寥寥几句唱词就将全片气质展露出来——“看前面,黑洞洞,定是那,贼巢穴,待俺,杀上前去,杀他个干干净净。
”第一集,驻站民警孙二勇接到村民的匿名举报,说是夜里会有人到火车上盗货,警察因此设下埋伏,但等到真正清算逮捕人数时,又发现和举报里说的人数对不上。
这是一个引子,讲述了东寨村形势的复杂,而故事也由此开始,向着四面八方延伸。
在整体的结构上,剧是一个多线并行的模式。
按照人物线走,主角是郭京飞饰演的常胜。
别看他名字叫常胜,其实他生活里一点儿也不顺。
一边是复杂辛苦的工作,一边是儿子的升学问题,常胜被夹在里头,很难做人。
妻子要求他拿下副所长的职务,好以此增加自己家庭的人脉底气,让儿子可以升入名校。
可偏偏这个当口,常胜和一个人贩子擦身而过,没有抓到人。
常胜因此愧疚不已,因此当被告知升职暂缓时,他完全接受。
常胜人没抓到,妻子准备的饭局他也没参加。
一边是工作上的失误带来的挫败感,一边是在爆发边缘徘徊的婚姻危机,这让观众产生了强烈的代入感,好像陪着常胜在面对着生活的艰难险阻。
双重打击已经够可怕了,常胜的师父也在这时因追捕匪徒离世,在局里的决议下,常胜踏上了真正属于自己的驻站生活。
一地鸡毛VS人间温情,就爱看常胜的生活小日常这几年,生活流叙事大行其道,这说明,在郑重其事的交代剧情外,其实观众也很喜欢看一些日常生活里的“闲笔”。
在《驻站》中,有关常胜的生活与职场闲笔,可是看得我津津有味。
比如他和儿子你来我往的插科打诨。
常胜之前逮捕匪徒的时候“打了人”,结果视频误传了,搞得沸沸扬扬,害得常胜的儿子在学校里跟人打架。
儿子本来觉得被人打了,眼睛肿成熊猫,不好意思去学校,常胜就用妻子的眼影盘,给自己也画了个熊猫眼。
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来,常胜其实是一个不拘小节的人,但常胜的妻子周颖却跟他截然相反。
周颖在一个做移民中介的公司工作,日常接触的都是较为富裕的群体,她自己也因此生出鸡娃之心,想着让自己的孩子去最好的学校。
两个人一个太用心,一个不用心,导致最后劲使不到一处去,产生了巨大的夫妻矛盾。
在工作中,常胜是一个富有经验,极擅于跟人打交道的基层民警。
在一次车站抓捕小偷的工作里,他遇到了调派来的警察张彦斌,博士毕业,做事有板有眼,质问常胜为何放走了小偷。
而常胜反手抓住了真正的小偷,并从其身上搜出了皮夹子。
张彦斌是典型的学院派,身上有着浓浓的理论气息,而对比下来,常胜则是一个精于实践,更有松弛感的老道民警。
郭京飞很善于揣摩这类小人物的心理,把这个角色演得活灵活现。
常胜的台词常常可以把我逗乐,他跟同事之间那种幽默的日常,总让人感到如沐春风。
尽管剧中出现了一些十分严肃的元素,包括车站偷盗,儿童被拐等,但整体上来说,基调不是悲苦型,而是轻喜剧型,强调了一种有苦有乐的生活氛围。
全员演技在线,人物伏笔一大堆这部剧的结构挺有意思的,从很早就埋下了伏笔,告诉我们,阿如那饰演的张莱西会“搞事情”。
张莱西一出场就霸气十足,说自己从深圳回来如何如何,一副不将他人放在眼里的架势,目前我看了六集,还不确定未来这个人究竟会干出什么事。
但由于事先知道了他有可能犯案,我反而更期待接下来的剧情,想看到他与常胜的正面对垒。
《驻站》里,脸熟的演员挺多的,老戏骨也多,每个角色都很贴脸。
郭京飞的表演颇有分寸,拿捏得很到位,刻画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基层驻站警形象。
他说台词的时候我就感觉他就是生活在那里的人物,毫无违和感。
阿如那扮演的张莱西,自带匪气,看两眼都让人觉得害怕。
不过,我觉得他在演绎这个人物的时候还是很有层次感的,这个人身上并不是那么的莽撞,他其实挺有头脑和自己的分寸的,他现在属于捏着一张半明牌,接下来他的剧情如何走,我还挺期待的。
格外值得一说的是刘佩琦饰演的孙二勇,因为整部剧第一个近景镜头就是给他的,所以他的面部表情和人物故事格外的感染人。
他是一个常年驻站的警察形象,经常需要一个人守在办公室里,他演出了那份朴实与忠诚。
在最后追捕匪徒的环节,看得让人很揪心,不忍看他倒下。
林永健饰演的村主任王喜柱也挺有意思,他表面和善,内心复杂,并不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好人和坏人。
常胜在接下来的工作里应该还会经常和他打交道,且看常胜见招拆招了。
总体而言,《驻站》既有钩子伏笔,又有轻松幽默的基调氛围,非常适合一家人一起看。
最近跟父母一起追剧的时候,还能坐一起交流剧情,可以说是传说中的下饭剧了。
《驻站》讲述了驻站警察常胜工作和生活上的故事,同时也包含了他作为基层工作人员,在职业上升迁之路的不易。
常胜虽然经验丰富、机智过人,但是因种种缘由错失了不少应有的晋升,其中的艰辛和遗憾也不免让观众共情。
看到最新一集,更有了渐入佳境的感觉,郭京飞真的把常胜这角色演生动了,从常胜一开始来到东寨,到现在。
作为一个驻地民警,他实地实干,从一开始的被刁难,到后面寻求到了与村民们之间的互相理解和相处之道,相信观众也从气得要乳腺增生到跟着豁然开朗起来。
包括想到用野刺槐当防护栏这事儿,谁都看得出他是真心为东寨着想。
再后来还建议村民做自己的土特产品牌,各种找门路帮忙促成,都是想从根儿上帮忙解决村里的困难。
作为一名民警,他对这个地方来说,真的做得太好了。
只是也特别心酸,兢兢业业了十几年,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却因为意外错失了晋升机会,还被空降过来的同事“捡了便宜”。
讽刺的是,就算大家都知道他有能力,也只会敷衍一句”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委屈他继续等下去。
而在他怒吼完这一切的不公平之后,最后他还是选择继续坚守小站,这也侧面地揭示了基层工作者的不易。
如何在追求效率与人才时候,给予基层工作者关注和尊重,形成一个公平的职场生态,也是我们普通人所关心的吧。
至于家庭的部分,人的爱、人的心、人的精力本来就很难均分,有时候为了工作付出了大爱,就难免在生活上有所疏忽。
不过看到第19集,了解了常胜的一些过去,才发现他对爆炸的PTSD事出有因,而这些他可能从来都没有对人提及过。
在家时,他其实也会默默地修理水龙头,收拾卫生,给妻子留言。
这些细节让我觉得,他在家里跟他身在东寨时一样负责。
只是在不同的事情上,人的想法会因为立场和身份有所不同,人无完人,的确没有人能在每一方面都做到十全十美。
而且就剧中常胜周颖夫妻俩关于孩子升学的分歧,其实也各有各的道理。
作为母亲,望子成龙无可厚非,周颖自己达不到的高度,她希望孩子能完成,这不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情况吗?
而常胜作为民警,是不能接受用自己的职务便利去与人攀关系,做利益交换的,风险太大且不符合他处事的原则。
夫妻俩人有各自的立场和观点,无法统一想法,反而说明了他俩各自的独立,以及这剧所体现出的真实生活质感。
接下来的剧情,感觉常胜又有挑战了,周桦鹏伤人匿藏在东寨村,他会带来什么新的危险?
以及潜藏在背后的大boss也浮出水面了。
原本以为《驻站》只是一部讲述民警日常的、有着轻喜风格的公安题材剧,然而随着剧情的层层推进,我愈发感受到它深刻揭示了真实生活的复杂面貌。
因此,每当观看这样的生活剧时,我都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更多的社会性问题。
它不仅仅是一部电视剧,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社会的种种现状。
通过《驻站》,我们或许能更深刻地理解生活的艰辛与不易,也能在面对困境时找到更多的勇气与力量。
和黄雀同样的问题 人物不讨喜 剧情太单薄 演员再真情实感地表演悲伤 没有剧本支撑也是白搭
《驻站》通过多线并行的叙事结构,巧妙地将驻站民警的工作与生活穿插融合,去展现他们面对复杂形势时的智慧与勇气,让人物呈现得更加丰富多面。郭京飞的表演真挚而深刻,让观众在感受剧情张力的同时,也对驻站民警这一职业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尊重。整体来说,这部剧很好地拿捏了驻站民警在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冲突与平衡,把我们熟悉的家庭矛盾和陌生的驻站工作诠释得温情与幽默并存。常胜面临的问题也是那个时代家庭&社会话题的缩影,套用到今天依然能跟我们的日常接轨,看得很有代入感。
郭京飞挺不错的,适合这种角色。那个煤气罐老师能不能闭嘴?
编剧的脑子不知道在想什么
那些骂妻子人设的,不是这剧辱女是你们辱女。你们不能理解剧中时代(2014年)背景(三线小城市)阶级(普通工薪阶层)一个母亲对孩子的高期望和甘愿付出一切的托举。男主的教育观没错,妻子的也没错,错的是你们这帮扣帽子的二极管。嫌“慢”嫌“套路”的就去刷你的快手短剧,那个量大管饱。现实题材怎么死的?一群没脑子没耐心没审美的二极管逼死的。
村长女儿这叫性格泼辣?不对吧?这不就是暴躁的泼妇吗?
孩子就非得读四中?师傅就非得去驻站并且死在岗位上?王冬雨这个角色在演什么?
编剧一定是男的吧,不然怎么再窝囊废的男主也能娶到陈数这样的老婆,还有年轻貌美的小姑娘上杆子为男主挡刀子(字面意思),更别提对女性的刻板印象……
人物的台词,很不错,其他没了
陪婆婆看的
驻站好好看啊 有些点搞笑的很自然上班了发现特别能理解常胜的处境倒是第一次看见铁路警察这个方面挺新颖的
阿如那求求你演部好人吧 !
国产编剧什么时候能够放弃这种用脚趾头写出来的人物形象?父亲就非得放飞孩子 母亲就非得对孩子严厉 孩子就非得天真无邪怕妈妈 父子二人非得与妈妈作对 这种剧情真的非常无脑且弱智 全中国到底那一家是这样的???看的这种剧情不是十年前的吗??2025还能看见这种剧情 我是穿越了吗?
写驻站就写驻站的事呗,非加一些无聊的东西。暴躁鸡娃的妈,随心所欲的爸,聪明就是不学的娃。真的太套路了,有人爱看这些吗
王冬雨那个演员什么来路的加塞咖,演得疯疯癫癫,她和常胜这条线本来就很难看了。分数低全赖这条线!
郭京飞演技真的很生活化,台词也很好,剧也很轻松,搞笑向,他也应该值得一个奖杯的,无论搭档对手怎么样,他演技都很出彩!
陪爸妈看,意外的挺有意思,就是开局丑化美女老婆还得安排女大喜欢个四十多老头儿有点恶心,老老实实拍驻站扶贫民警日常不是挺好吗,非得意淫一下真有病
郭京飞在里面真的是个宝藏男孩,唱戏打拳都不在话下
在抽象犯贱发疯领域郭京飞没有对手 这也是让我第一次对他产生想法的剧哈哈哈
温馨又可爱的小短剧,有笑有泪有热血,好看爱看。今年春节跟妈妈一起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