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说好?!
镜头晃的难受,取景也不好,使用了老港片的手法,我开始以为这是90年代的片,那样就说通了,因为他可能是开山篇。
可他偏偏是09年的,在江湖片“古惑仔”十多年之后。
如果你说他是精神病片吧他也比刘青云的“神探”之后,没有对比没有伤害啊。
很多人说中国电影是刚起步阶段需要包容,但是包容到现在19年了还是没丝毫气色啊,港剧还越来越爱卖情怀了。
就像人家法国姆巴佩都主力得世界杯了,咱们还在保护u23一样,就剩期待了。
唉……
終於把下載許久的《旺角監獄》看完了。
可惜,是國語配音,如果是粵語配音,應該更好吧。
沒有看任何人的評價,就個人看來,我覺得,王晶在導演上,是一種改變和突破吧。
還有,覺得飾演小鳳的那個女演員演的蠻好的,可惜我到最後都沒能看清她的樣子,也不知道扮演者是誰。
輝爺什麽地方都挺好,又有飾演精神分裂的經驗(不對,上次好像是人格分裂吧?
),所以應該是正常水平發揮下了,沒有什麽突破,也沒有什麽出彩的地方。
當然了,不可能指望他每一部戲都像《證人》中有那麼精彩的表演么。
不過,他的那個鬍子,會不會有些假啊?
感覺沒錯的話,貌似是粘上去的哦。
再就是,演佳仔的那個男生,雖然不是我喜歡的那一型,感覺還蠻帥的喔。
喜欢张家辉,看了两遍~觉得这部剧好黑暗、好现实,也看不懂这电影表达的是什么!
有几个疑问一直想不明白~1、最大的疑问,最终是全程腹黑攻心计的披特成为赢家?
披特跟箭猪争老大,最后利用一篇报道借刀杀人促进剧情发展,箭猪最终得到报应死了~幕后黑手披特顺理成章成了赢家!
2、箭猪的幕后推手,那些老辈也一个都没事?
3、大凤,这个妓女两天性格大转变成贤妻良母?
4、佳仔还有蛋挞是什么样的设定存在?
另外,最终的受害者就是小凤了,全程无辜啊😂小辉说的对,好人只有被欺负!
如果没有那些人一再逼迫,小辉又怎么会再次走上~有些命案,背后总是有那么多憋屈和无可奈何啊
很少写香港电影,这一次就当练笔吧。
旺角对于香港人来说,有太多不可名状的情感。
这里是全世界人口密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香港最大的商铺聚集地,也是香港最大的贫民区;这里的所有人都是忙碌的:忙着上班,忙着结婚,忙着养家,忙着享受,忙着得到,忙着失去,忙着爱与被爱,忙着恨与被恨,忙着生,忙着死——似乎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里发生的事情都同样地会在这里发生。
这样的地方总会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因而,香港几乎所有的电影人都已习惯性地把这块土地当做自己电影的故事发生之地。
其实这块土地并不神秘,只是它太过复杂,以至于每位导演在此地讲述的故事都是不同的;这次拍《旺角监狱》,讲故事的人是王晶。
我从前以为,对于旺角,刘伟强和庄文强应该是最权威的叙述者。
他们电影中的那股黑色气质和狂热迷乱的情绪都很好地诠释了旺角的绝望与癫狂;直到现在,看懂了点许鞍华,看多了点王晶,看……了点王家卫,我才明白任何人对于旺角,都只是它的过客,而旺角对于任何人,都只是他们心中的影子而已。
而对于王晶,旺角是监狱。
如果说要评选谁是香港最著名的电影玩家,那么或许王晶会是绝大多数人心中的第一名。
很遗憾的是,他一直没有一部真正像是电影玩家拍出来的电影,直到《旺角监狱》的出现。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很兴奋地看到这一次王晶终于拍了一部cult片[注]:漫画式的闪回镜头、手持摄影与升格特写并用、倾斜的摄影角度、电影主题的阴郁性、杂耍蒙太奇和快切剪辑的大量运用、乱序叙事,等等cult片的标签式特点在影片中随处可见。
更可贵的是,影片主题的模糊性使得影片中的各种隐喻有了更广阔的理解空间,同时这种模糊性又是有度的,即主题是可以被理解的,只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更进一步思考的可能。
王晶本身在香港导演中饱受争议,这部电影更像是一次自嘲与讽刺的结合体——一方面,王晶在传达着这样一种思考角度:既然我的电影不会有很多的思想性,那就让观众自己创造思想吧;另一方面,王晶在片中借角色之口说出“香港电影死了”这句很少有人有勇气说出的话,无论正确与否,我们确实看到了王晶对香港电影的浓厚感情与对香港所谓的“香港电影导演”的嘲讽。
这句话夹杂着淡淡的感伤融入到这部本就十分悲壮的电影里,犹如傍晚时天涯的一只振翅的孤雁,无端地多出了一丝冷冽与怅惋。
我不想太认真地分析影片的主旨,因为影片本身是非常情绪化的,连《旺角监狱》这个看似客观的片名都是对于“旺角”的一种隐喻。
而这种隐喻又太过残忍,人的无助、孤独、疯狂、彷徨都在这看似熙来攘往的旺角之中,犹如关进“监狱”一般牢牢地禁锢着,只要不死就永远无法解脱。
这样的主题与《无间道》有些异曲同工,所不同的仅仅是《无间道》优有意将这一主旨提升到宗教层面,而在《旺角监狱》中,这一主旨则在cult的外衣下被逐渐消解了——这同样是王晶,和他眼中的香港电影应该拥有的特色。
[注]:cult片:一个在影迷中流传的极为复杂的概念,指掺杂了黑色电影、喜剧电影、音乐剧电影、动画电影的表现手段,主题多带有阴郁、晦涩、消极等等色彩,多使用升格、降格、倾斜角度、手持摄影等不常用的拍摄手段,镜头多表现暴力、性爱、凶杀等刺激性的段落,多为电影玩家创作的低成本电影。
但是,近年来这个概念本就极广的覆盖面又被影迷不断地扩大,比如耗费极大经费、镜头及主题都不甚晦涩、在文艺与商业领域都获得巨大成功的《魔戒》系列也被当成是cult片——这样混乱的分类方法其实是并不可取的,因此cult片也并不能被确切地算作是一个片种,只是一种电影的表现形式。
完全是冲着影帝才去看这部片,张家辉的片子就数千王之王和证人最喜欢,虽然是扮演不同的角色,显然觉得他扮演喜角更有前途,有星爷的影子,很少看这种港式黑社会片子,没想到却认识到另外一位身材这么正的莫小奇,双重人格的经典题材片,黑白两道之间的明枪暗战,感觉一切还好,对王晶的片子没有多大印象,只知道其中必有biggirl看,也就算没白看了,一星给影帝,一星给大凤姐....
港警,影片让我看到了一贯类似影片,不一样的状态!
警察也是人!
我觉得更加人性了一些!
我喜欢!
当然是香港的警察!
大陆警察?
……………………我无语!!
如果让我打,我打4星,因为我不确定我看懂没,在我不一定看懂的情况下,我觉得不还不错。
我喜欢片子监狱的概念。
“走得出赤柱这个监狱,你又走不出旺角这座监狱?”而走不走的出只有自己知道。
牢笼是自己设下的套,唯有放下才是出路。
阿辉在监狱里二十九年十一个月三天十九个小时,依旧在看蓝气球。
蓝气球代表自由吧。
张家辉代表好人阿辉,细辉代表坏人阿辉(也是阿辉的爸爸吧),还有一个小孩阿辉(最真实的阿辉),最后坏人辉跪倒了,好人辉跪倒了,小孩辉拿着蓝气球走出旺角监狱,而跪倒在街上的阿辉才是阿辉真实的样子吧,一个沧桑颓废的胖子(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做了三十年牢好人辉还才三十加)。
而阿辉的分裂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我想是中弹后吧。
不然阿辉如果最初就有精神病也没必要做这么多年牢了。
那么是谁分裂了谁呢?
张家辉和细辉都代表过去,小孩代表未来,小孩走出去了。
过去就过去了,旺角已经不是原来的旺角了。
很多惆怅来自于对过去的纠缠,于是分不清楚现实与虚构。
阿辉一个,丁家一个,小凤一个。
一个疯的,一个老人痴呆,一个弱智。
但是平常人又分的清楚吗?
枪王余不就是最好的例子。
不过自欺欺人永远是个笑话。
于是,丁家回光返照了,枪王余还债了,胖子爆发了,大小凤离开了,阿辉解脱了。
扯电影:《旺角监狱 (2009)看得出来,王晶是想把这部片子拍得比自己以往的作品更有深度,可惜香港黑帮的题材实在是太烂大街了。
不禁为王晶遗憾:要是这部电影是在10年拍前出来的,王晶就能顺利转型了。
张家辉的表演是成熟多了,整部电影的亮点,除了大小凤的惹火身材,就数阿辉那深邃又迷茫的眼睛了。
第四部。
从这四部电影可以看得出,我究竟被长途机折磨得有多厉害:最后一部直接跳成港片了。
主要是因为在学校看过它试映会的poster,如果不是估计我也不会有兴趣。
故事编的很奇异,拍的更是满是幻觉。
但始终还是港片,看得出来制作费并不高,有点山寨的感觉。
虽然有张家辉这个新科影帝撑场,但并没有超越期望。
其实,故事开场就已经很文艺。
张家辉牢底坐穿,终于等到了保释的机会。
然而,张家辉却在感慨,到外面有什么分别呢?
无非是换了一个大的牢笼。
这大概是故事的基调,王胖子没藏着掖着。
再看片名《旺角监狱》,总是会让人联想到《旺角卡门》,甚至连电源的色调都有些类似。
出狱后的张家辉,身不由己的陷入江湖纷争。
此时的老大已死,有能力的谭耀文和没能力但命好的黑二代正为了老大的位置各显神通。
谭耀文认为,既然是选举,就得公平,凭能力说话。
其实,在故事里头,谭耀文的角色还是很鲜活的,也没玩什么手段,至多,就是有点恃才放旷的意思,对老前辈不太尊重。
这一点,大概是“江湖”上最忌讳的,一个能力太强的候选人,会导致幕后大叔说话没有分量。
于其如此,还不如扶一个听话的,没能力的二百五。
这个二百五正好又是上任老大的宝贝儿子,不是正好么。
说出来有义气,背地里有实惠。
这帮大叔,算盘打得可精明了。
社团争老大,当年立下赫赫战功的张家辉自然成了双方争取的对象。
廖叔如今人已不在了。
在故事里头演技在线,这个问题警察被廖叔演得活灵活现。
他和张家辉之间的恩怨,源自于当年张家辉立功时背后开的一枪。
虽然当年廖叔也是刚出道小警员一枚,经验欠奉,但张家辉械斗后想逃跑,背后开枪有什么问题呢,一直没搞懂。
整个故事一直在拿这一枪说事儿,有点糊里糊涂的。
廖叔做错的,大概是写了份“差不多”的报告,而这份报告,也是被上司“差不多”的认可了的啊。
王胖子这次也是亲自上阵,底层小人物,王胖子拿捏得还是蛮到位的。
他和张家辉产生交集,是因为一对苦命的姐妹。
这里又不得不吐槽一下那个扶不起的黑二代了,张家辉在办葬礼呢,在葬礼上把张家辉的弱智“小姨子”给开了,是个人也干不出这种事儿啊。
其实,张家辉始终不认为这姐姐是自己的马子,因为张家辉心里头还“住”着个人,这个人就是当年打打杀杀的自己,文艺的张家辉和暴躁的自己,角色不断切换,张家辉只想做个文艺青年,可惜暴躁的自己却经常跳出。
不过,王胖子在故事里头也是夹带着私货的。
当年,“港片已死”的传言已经慢慢变得不那么“传言”,港人在制作电影时,已经是一片迷茫,王胖子能坚持“开工”,养活一大批电影人,实属不易。
只是,在那个大环境下,即便是王胖子自诩能把握市场命脉,也心里没底。
在故事里头,文艺青年张家辉经常的感慨大概具有代表性。
前阵子看到莫言说的一段话,大致的意思是,当两人发生争执,“主持公道”的总是会劝说善良的一方息事宁人,因为善良的一方“好欺负”,不会闹事儿,如果反过来,这事儿没完没了。
莫言对此比较疑惑,长此以往,这不是倒逼着人“不善良”吗?
这么“有身份”的人也搞不懂这样的问题,常人又能奈何。
故事的最后,张家辉始终没能走出旺角。
这个结局,不仅谭耀文喜欢。
王胖子难得文艺,虽然有点炒冷饭,但是喜欢。
为什么王晶片总容易虎头蛇尾?让人又爱又恨地从5分逐步跌到3分?有时觉得只是差那么一两步的继续深入,但那一两步的差距,是他浸淫商业环境N年来养成的固有习性了。
心理的那扇监狱门,要用正义去打开
永远都出不去啊。开篇的色彩用的很好~~蓝色的气球红色的血。
张家辉没刘青云好命,一直没碰到特别好的剧本,张家辉领衔,排后面的自然都是弱票、、btw,王晶=13、莫小奇=大胸、
看完以后,脑海里第一反应是,咦,这不是便宜了谭耀文?
相对于王晶的其他烂片,这部已经很够意思了!几位实力派的表现都不错;莫小奇着实让人流口水,就是妓女演得夸张了点。
哪里不好了?
还算挺逗的,尤其是那箭猪!
王晶 都是些烂片
唉,王晶....
很王晶,大胸mm,亲自出演,最重要的是台词:杜你老妈琪峰
从此以后就没有香港电影了。。。
又见莫小奇~~~~~~~
难得王晶能拍出这样的片子
看片名和导演名字就知道剧情,但是是我喜欢的类型片张家辉,从演配角,很久的配角,然后影帝,然后很多主角,演技很扎实。可以和刘青云演的那个精神分裂侦探比较抗衡
典型的王晶风格,他可以用他的灵感和敏锐找到最好的题材,同时也会用他的商业和功利拍成一部最烂的电影。
简直不知道这样的电影居然能造就一个影帝,香港电影真是在走下坡路啊!
总是让人感到不舒服…
黑社会也转型了
就还记得孟瑶那个大胸傻妹(我怎么怎么俗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