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年龄的我看来《老友有钱》太可怕了。
Jane婚前用500多种洗发水,她对洗发水着迷,因为那可以使她变得更漂亮。
婚后Jane几乎不洗头,她突然觉得生活没有任何美好憧憬,她厌倦了洗头并且变得疯狂易怒。
但影片的结尾让我感动,Jane的丈夫说她很美丽。
这不知为何又让我觉得有几分尴尬,因为之后的Jane还要继续疯狂,继续不洗头。
大概生活就是这样苦中帯甜。
Franny是四个老友中生活最富足的,在我看来也是最可悲的,因为她在幸福中丧失了自我。
Olivia向她借钱的片段无疑是她可悲的集中体现。
我想Franny应该感谢上帝给了她一个好老公,她无法自食其力,在中国这样的女人往往等着男人把她养成个黄脸婆后扔了。
而像Franny这样的女人就是导致女人始终从属于男人的根本原因。
她甚至让我感到耻辱。
Christine与老公的交流在争吵中进行。
影片的结尾当Christine还在办公桌上喋喋不休时,她突然意识到对面的桌子已是人去楼空。
当听到女佣的一声问候时,我想她一定开始怀念丈夫。
她与丈夫的关系带有一种藕断丝连的微妙。
也许正应了豆瓣上一位朋友的话:“婚姻,一定要是一场建立在理智基础上的疯狂。
”我想不少看《老友有钱》的朋友都是冲着Olivia来的,Jennifer Aniston的表现也没有让我失望。
Olivia是剧中的中心人物,她很穷,但穷的有味道,呵呵。
她的混账男友像她借钱的片段堪称经典。
我最喜欢的镜头是她拼命挤用光的化妆品,从这里足以看出Olivia生活的窘困,却很有勇气。
Olivia遭受的是很可怕的东西:同情。
而好友们的功成名就无疑激发了她对金钱的向往。
最终Olivia也成为了有钱一族,婚后她将成为谁?
Jane?
Franny?
Christine?四个女人的生活有喜有悲,可笑的是,她们都觉得只有自己过的才是生活。
我给了《老友有钱》五颗星,它不是经典,但让我懂了很多东西。
大人们也许不会看好这部片子,但它对于我是婚姻的启蒙课。
四个女人都不是特别爱彼此,但她们依旧是好朋友。
因为生活不允许她们玩矫情,不允许她们把重心放在别人身上。
她们要生存。
她们和我们这些少年不同。
人们最终都要为了生活而忘却少年的情怀。
益早不益晚。
这样当真正面对社会时大概就不会显得太惊慌。
谢谢你带给我最大的幸运是心意——《老友有钱》如果说郭敬明笔下的时代姐妹花是一种派系的现代中式友谊,那美式友情的故事总是脱离不了《欲望都市》的影子。
人们总是会不经意地与他人纵向比较,哪怕是朋友之间,也多少充斥着一些较劲意味儿。
奥利维亚好像过的并没有其他三个好友那般如意,中年危机附带的一系列问题把她压榨的近乎癫狂;丢了工作、常年单身,她确实陷入了一个常人难以同时拥有的窘境。
然而美式友情总是伴随着明晃晃的陪伴力量,老友们正竭尽全力的帮助她摆脱困境。
可是,我们很难在感到低人一等的时候摆放好自己的心态,自我意识过剩的焦虑使得友情好像也随之变了味儿。
比经济危机更可怕的,是被岁月腐蚀后的老友危机;就像是放在冰箱里的全脂牛奶一样,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它正悄悄的变酸,但同时似乎也变得比从前更凝聚而牢固...... 奥利维亚正做着清洁钟点工的工作,她没敢张扬。
但在简的生日聚会上,简还是提起了她做着打扫屋子工作的这件事。
简是一个有名的设计师,但她的丈夫却总被老友们私下猜测其真实取向。
镜头一转,从餐桌到了克里斯汀的车上,她再也忍不住表示简的老公是如此的不同,或许是她不理解为什么他会对展销会上的山羊绒衣服如此着迷。
克里斯汀是一位作家,她正准备和丈夫大卫购置一套新房子,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们的关系好似变得貌合神离了;近一年没有的亲密接触成了简和丈夫闲聊时的谈资。
弗兰妮是老友当中最有钱的人,但这也使得她拥有一点不自知的距离感。
在回家的车上,她问起丈夫是否应该将一些计划性的捐款给到正在做女佣的奥利维亚,丈夫的清醒打断了她。
也许是因为原生家庭的优渥使得弗兰妮多了一些对世俗破碎情绪感知的钝感力,但她本质上是极其善良的。
开头这一幕聚会的戏,不仅将主要人物一一介绍给我们,同时暗藏在聚会里或大或小的矛盾也给了观众一丝冲击。
看似平淡而温馨的老友聚会,却是由每一个参与者过剩的思绪所交织而成的大网,他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考虑。
如果就这样保持着平稳而安全的状态,好像确实不错。
但只要有一丝的动弹,则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奥利维亚的窘迫是表现在非常内里的,她已经完全支付不起一瓶正装的护肤品,那不堪入目的洗漱柜里是她竭尽全力弄来的成堆的小样。
克里斯汀还沉浸在自我麻醉里,她的想法早已与丈夫背道而驰。
因为无法做到真正的避而不谈,丈夫只能伸手将浴室门轻轻关上,但心里却如同这扇紧闭的浴室门,在他和克里斯汀之间筑起了高墙。
原来看起来最困难的奥利维亚并不是过的最糟的,在这群老友之间。
每个人都遇到了时间流逝而产生的人际关系后遗症,这不是中年危机一个词语就能概括的困境。
爱、金钱、信仰,常常需要我们花费毕生的时间去学习与更新。
在弗兰妮的介绍下,奥利维亚开始和她的健身教练约会。
奇妙的是,这个男人好像满脑子只有sex,。
这样一种冲击让奥利维亚好像找到了一个情绪漏洞,这个漏洞是健身教练将其撕开的,在她快要爆炸的情绪气球里。
就这样他们开始频繁的约会,与其说是约会不如说是频繁的享受sex。
因为健身教练总是想要在奥利维亚工作的时候寻找刺激,他们开始在雇主的房子里做着快乐的事情,渐渐地这样的约会变得习以为常,奥利维亚也变得更加大胆。
在电影开头的聚餐时,曾有人问她是否会在工作时乱动雇主的抽屉。
是的,奥利维亚确实会这样做。
但她的内心这一丝丝的邪恶,从未被老友们觉察且包容。
健身教练的进入,不仅撕开了她情绪气球的口子,更是将她的小邪恶放大,奥利维亚开始变得大胆起来。
克里斯汀的烦恼却不那么容易宽慰。
她和丈夫正式开始冷战,在他们所谓的我只是不想去伤害你的情况下,互相用最冰冷的语言对抗着。
她来到了简的家,开始需求一些安慰和逃避。
就像许多人都会做的那样,当两个老友单独聚在一起时,总是没办法做到不去背地里讨论第三个人。
在简和克里斯汀眼里,弗兰妮过的最幸福。
她们不能承认也不敢承认,但她们各自都有羡慕弗兰妮的地方。
免不了的,她们与弗兰妮之间有了一道看不见的隔阂,而仅仅只是有关sex的话题,又再一次的让克里斯汀多了心。
于是乎,将矛头指向弗兰妮老公抽烟的问题是当下自我安慰的最佳解决公式。
两个各自怀揣心事的女人,在同一所屋子里吐露着。
我们总是免不了在各种人际关系里找到自己的认同感,在这样一个庞大的共同体社会里,当我们感到失望和难过时,想想别人那些同样令人反感的问题会让我们好受一点。
原来这样的友情,哪怕到了中年也还是会像学生时代一样,如同双刃剑般刺伤彼此。
在一点点的崩溃下,四位老友之间的关系开始变得微妙。
简在超市购物结账时遇到了不公平对待,路人将她看成一个疯子一样,她索性就发了疯,最后鼻子撞上了玻璃门将自己送去了医院。
简的事情再一次将老友们聚集在一起。
在医院里她们之间的矛盾被拉扯而放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恼,但每个人都无法感同身受互相的烦恼;“饱汉不知饿汉饥”,她们就这样互相伤害着,在本应该能够治愈人们的医院里。
就这样,奥利维亚的情绪烦恼达到了顶点。
她还是没办法忘记那个让她无脑执着的“一夜情”对象,哪怕她和健身教练已经拥有了无数次亲密接触。
终于,她大声喊叫了起来,向着无情的生活呐喊。
简也向着不公平的生活暴怒着,克里斯汀也没法再好好和丈夫相处,决定与其分开;而弗兰妮,烦恼好像也没有像克里斯汀口中那样少一些。
这部电影的矛盾好像显得很零碎,但却又总是一点点的环环相扣着,我们被迫在一幕幕的碎片中频繁又多次的被敲打着。
“这是我的心意”,简的一句话最终道出了一切问题的答案。
简将她们召集在一起,试穿的她刚设计制作完成的新系列衣服。
就像这些衣服一样,她们看似剪裁材质款式各不相同,但放在一起却又是同样的风格。
仅仅只是因为一个心意,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许多问题背后的东西。
弗兰妮对奥利维亚的质疑其实是出于自我角度的关心,并不像奥利维亚所不能理解的那样,只是有钱人行事的逻辑风格。
心意是一个可以包容很多未知的词语,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费尽心思去理解,包容的力量会承载所有的与众不同。
后来,弗兰妮不再去纠结于奥利维亚为什么会那样做,她知道即使她们不一样,但她们还是能成为朋友。
奥利维亚也开始放下过去,看见了眼前实实在在的人;克里斯汀也找到了自己;简开始打算洗头了,变得似乎正常了一点。
最后,大家都选择了和解,这是比心意更加远大的词语。
它没有心意那么的直接让人感到温暖,但却多了很多坚毅与成长,是更加牢固的存在。
在面对各种危机困难时,很多时候人们会变得怯生生,勇气在当下其实是最好的武器。
但在一起,才是最后的杀手锏。
我们总是会花很多时间在人生课题里,但又很容易忽略友情这一小类。
其实友情的陪伴从来没有少于其他感情,但就像我们苦心经营爱情一样,友情也需要我们费点心思;在不断变化的生活里,人际关系的和谐稳定也不是绝对存在的事情,就像是喜欢吃的东西有一天会变得讨厌,不喜欢的东西有一天会很感兴趣;或许只有不停地去更新我们的系统,才能更好地运转友情这个程序。
当然,我们的目光也应该满怀心意,去面对本身就很温暖的东西,才能收获自己的幸运。
相比伴娘和皮帕李的私人生活,既没有前者的喜剧闹腾也没有后者的文艺精致,就是这样赤裸裸得没有高潮,通篇废话,无聊到像是去商场闲晃,回家之后也不记得什么。
真的是太生活化了,普通人的生活化。
到了中年也没什么转变的余地,结了婚的离婚,没结婚的换个伴。
朋友和自己的丈夫讨论她为什么还没结婚,一方说她只是还没遇到那个人。
这是她后来碰到贱人还将就了一段时间的原因吗?
做着没有之前那份体面的工作,她看上去不痛不痒,面对外人没有什么反对意见,好像都可以容忍,这是麻木,妥协还是无所谓?
这部剧类型说是爱情,里面一点爱情也没有,整部剧的沉闷也只是早在平日里司空见惯。
我烫到手你怎么也不关心一声;我也不明白我和她怎么会成为朋友的,友谊成了鸡肋;什么时候我们的观念变得这么不一样;你到底有什么好生气的,不要一天到晚怒气冲冲好吗,我的新朋友在这;讨论的话题永远是这几个。
要是年轻的时候就会想说,这个家伙一直在消费我的时间,以后尽量少和她出来,做绝的人终究还是少数。
所以,电影里大多数是四人聚在一起多,两人见面通常是有事情。
只是认识多年而已,和朋友没有关系。
所以当他们总是要顾忌到安妮斯顿的时候总是有点纠结,这段不能回报自己任何东西的感情还让自己烦心。
假装不介意终究只是假装,可是人生已经如此得艰难,有些虚情就不要拆穿,况且我们还认识一场。
人物的设置让男女关系和朋友之间处于同一境地,消费时间。
所以安妮斯顿带着那个贱人一起去打扫的地方,也给了对方工钱。
他们的关系还没达到免费阶段。
没有憧憬,所有情绪留在表面,对自己恼怒,怎么自己当初努力争取的东西现在变得可有可无?
但只是焦虑愤怒而已,四人中只有一位离了婚,因为她选择了直话直说,你有口臭。
你怎么可以说我胖了呢,我一直顾忌你的感受没说你口臭呢。
她还一直强调对方是个不顾他人感受的人,而她是。
她越表现这一点是希望丈夫也能像她这样体谅自己,可是对方从来不是,所以即使你当上了为别人考虑的全国楷模,他也不会觉得什么。
看看结尾两位丈夫对他们的妻子说你是今天晚上最美的,她们有多开心,谁在乎你爱不爱我,这时候说我爱你哪里有这个效果,说她们穿着你设计的衣服真美属于隔层赞美,需要思考下,他的意思是想赞美你的才能,你的原因她们才漂亮的。
所以女方不会觉得你是在夸奖她,是在夸奖她们。
所以,既然都虚情假意了,那就说得直接点,不用担心她们会戳穿你,她们只会高兴得微笑受用。
人到中年,记忆力伴随着细胞老化而衰退,仿佛走到如今这步过着这样的生活是件莫名其妙的事。
所以才要纪念日什么的,不然我们还有相见的必要吗?
我们谈论什么呢,我对我们之前相处的日子都没什么印象。
骨质疏松的问题无论你有钱没钱都逃不掉,在这个年纪钱的作用是让自己觉得还好有钱可以花钱打发时间,所以才有那个捐助会而不是直接把钱捐掉。
最后引用张爱玲的话,世界上没有哪段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
你我之间不过是消费彼此时间的关系而已,所以不用太过伤心。
有没有钱还是很重要的,毕竟伸手问对方拿零用钱是极大的考验。
这种可以离间一切感情的东西还是少提比较好。
I like the movie. 虽然不是通常我喜欢的那种电影类型,而且剧情也显得很琐碎,但是有了一些人生阅历以后再看会觉得导演把人物的心理把握的这么准,在很多电影展现的美好梦境之下,有时候我们也会经历电影里那些莫名的愤怒、委屈和生活的失控感。
尤其是在美国呆了三年经历了美国文化,更能懂得电影表达的很多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问题。
现实很多时候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不过也没有想象的那么糟。
看见olivia用那瓶偷来的面霜昂贵面霜擦脚的时候,突然明白了她的苦楚。
在这样的沉重生活的夹缝中,寻找一点内心的平衡。
首先,我身边没有有钱的好友。
所以,在这一点上,胡扯自己跟女主有共鸣,那就真的太胡扯了。
不过,影片似乎并没有围绕着钱展开话题,或者说钱虽然是背后主线,但是在电影里,并没有太多关于钱的情景化描写。
但是话又说回来,钱还是很重要的,所以钱在电影里的作用就跟钱在现实中的作用一样,很重要。
女主对初恋念念不忘,没有找到白马王子,是四个好友中唯一单身的,而其她三个好友都是有钱且已婚。
所以,影片围绕给女主介绍对象展开,但是一个好友介绍的健身教练并不是个好选择。
按照我的标准来看,不择不扣的渣男。
简直侮辱了健身这个行业,人们关于练体育的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错误观念就是这类蠢货造成的。
在跟健身教练约会中,电影剧情慢慢铺开,大概说了两件事,一件就是健身教练是渣男,详细的我不想多说,说多了都浪费我力气,总结一下就是女主遇到渣男了。
第二件就是女主的闺蜜好友各自有各自的烦恼,她们的婚姻似乎都有缺陷。
只有其中一对夫妻是感情和睦的,按照我的理解,和睦夫妻跟其他两对不和睦夫妻最重要的区别在于,相处和睦的夫妻,彼此会赞美对方。
我想这就是电影要传达的东西,赞美,或者说欣赏对方,是婚 姻最好的润滑剂。
女主之前是一名老师,由于受不了贵族学校的有钱学生对穷人的看法(学生表示要帮助她,但是女主不能接受——女主闺蜜说的,具体没详细摊开讲述),于是选择做了女佣,帮人收拾房间的那种,并由此结识了后来的白马王子(跟女生理想中的白马王子有很大出入)。
女主是个相当节省的人,因为护肤品很多都是专柜拿的赠品。
后来还偷了主顾的一瓶润肤霜,用来擦脚趾。
这个桥段,我想应该是导演想试图说明人无完人这个梗,而且在每个出演的角色当中,都能找到这个缺点。
但是,我实在得说,这个桥段对女主形象真的很丢分。
女主能够结识到最后的白马王子,实在是天意造化了。
白马王子没工作,房间一团糟,于是雇了女主打扫房间,还在价钱上跟女主压价。
女主居然同意了,后来解释是看在白马王子生活这么糟糕的情况下,才愿意接受报价的。
这绝对的积攒人品啊,白马王子对女主由此产生好感,后来在超市遇到,女主对白马王子打招呼的行为还不理不睬,差一点就错过姻缘了。
还好,最后女主在打电话辞工的时候,白马王子还是邀约了女主共进晚餐。
后来通过了解,原来穷苦潦倒的白马王子是个继承亿万家产的富翁。
最后说一句,其实女主遇上白马王子,用瞎猫碰到死耗子来形容也不为过。
但是,就感情而言,我们都更想听到上天注定这类的解释。
所以呢,缘分啊,缘分
如果很多女人会在一堆大制作,噱头十足的电影介绍中一下子把这部电影一下子挑出来,那是因为这不是一部关于他们或者关于我们和他们的故事,而是关于我们的故事。
我们,女人们,我们从小一起成长的姐妹,从小姑娘,到为人妻,为人母,我们共同关爱,相依为命,但也会彼此嫉妒,互相竞争,甚至说彼此的坏话,男人们总是不理解。
但是这的确就是女人的方式,以前电影里对男人们的友谊那种完美的诠释让我们羡慕,但是现在我们都知道其实那也不过是一种谎言而已。
阶级,地位,金钱,这种种的差别谁能真的就此逾越?
相比之下,《老友有钱》这样的故事,虽然充满了女人的虚荣,世俗的种种,却远比那些乌托邦式的男人式的友情来得更真实,更亲切,最重要的是,它很理直气壮。
友谊也需要接受金钱的考验,四个从前的朋友,三个名利双收一个穷困潦倒,穷困潦倒的那个一边嫉妒一边要抖足了精神保护自己的虚荣心,名利双收的朋友们一个顶着个鸡窝头到处和人吵架,一个睿智过了头,婚姻生活里就是学不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最后一个则是有钱又有闲,幸福得到了人神共愤得地步,再加上老喜欢一针见血,于是每天要听各种风凉话,生活在没人理解的压力之中。
没钱是完完不能的,可有钱也并非就能解决一切问题。
女人的中年危机并不比男人的来得轻松,这个时候,也许我们就更加需要女朋友的陪伴。
因为无论你年轻的时候是怎样的完人迷,当你青春不在的时候,你会知道,最懂女人的,永远是女人。
坦率的说,这不是给男人看的片子,从导演到演员清一色的都是女人,所有的男人都是摆设,虽然有一两个灵光一闪,增添了一些喜剧效果,但是也都是微不足道的。
因此上,把这样的一部被分类为轻喜剧/爱情剧情的电影定义为彻头彻尾的女性主义电影也并不为过,因为她从形式上到内容上都把男人刨除在外,摆出一副女人的事情男人管不了的架势,这比那些把男人当做敌人去挑战的电影来得更加的彻底。
难怪很多男人看了电影都说不好看,可是女人们个个都很赞。
因为它没有摆出一点点讨好男人的姿态。
坦白講。
沒有看懂。
難道因為我不到40歲,沒有錢,沒有房子,沒有結婚,不關心服飾和虛假的籌款公益活動,但還關心所謂愛情和我的頭發。
So desperate. So depressed.我不希望自己40歲的時候有這樣的friends with money.也不希望自己成為誰的某friend with money.他們甚至不真的在乎對方。
婚姻問題。
脆弱心腸。
害怕老去。
渴望真愛。
自我意識。
易受傷害。
好像大家的青春期都晚來了20年。
過了躁動的年紀再匪夷所思的對生活滿腹牢騷不是很可悲?
不愛洗頭的姐姐說的是,好像在等死。
我不想一直抱怨抱怨,害人害己,傷神傷身。
難道這就是傳說中恐怖的更年期?
終於在快要結束的時候每個男人都對女人說--你是今晚最漂亮的。
然後女人都露出滿心微笑。
真理是就算有錢有朋友,但是常常只差那麼一句話。
亂言。
有评论说他们看不懂这部电影,说情节有点乱,也许用影片中的一句台词来说,就是它不是用来让人懂的,"you are not supposed get it, it is deliberately confusing." 因为这就是生活,四个女人的生活,在一部不到一百分钟的电影里体现出来,大家说要正二八经“懂得”这部电影,有点不现实吧。
其实,看完后,想想,电影有时候不需要观众懂得,哪怕有些许的想法也不错。
夫妻之间,朋友之间,邻里之间,男女朋友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真是又复杂又微妙,生活中让你心烦意乱的事情多了去了,但不论如何,还是经常憧憬一个fabulous life吧,也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可以和他/她共享那一生的人。
:)
从《老友记》里面的公主甜妹,到《老友有钱》里的落魄穷友。
40岁的女朋友们活成了什么样。
《老友有钱》是2006年的电影,主演詹妮弗安妮斯顿。
《老友记》里面的公主甜妹。
这个电影里的落魄穷友。
编剧曾参与过《Sex and the city》,这个片子的设定也是四个女性友人。
这个片子是从安妮斯顿视角出发,四个40多岁的闺蜜,一个嫁入豪门,做起全职贵妇;一个跟老公在家做编剧,打算加盖二楼;一个著名服装设计师,设计的服装价格不菲,受众很广;而且他们三个都有家庭,钱更不少;只有安妮斯顿,没钱、没成家、四处做女佣。
贫穷、孤独、不体面,说不出哪个伤更致命,但是哪个都让人不快乐,振作不起来。
现实中这样四个人会不会维持长期友谊我不敢妄论,但是我觉得能把这种关系和各自琐碎生活讲得一点也不出离,导演、编剧、演员全都太在状态了。
哪个人也不夸张,哪个人也不多余,他们是四个类型,他们又是每个人,是一个人,40岁左右的女人可能会感受到他们每个人的感受。
服装设计师
事业有成的服装设计师,曾经拥有几百瓶洗发水的爱美的设计师,嫁给了大家都看得出的gay,她最早发现生活中的沉闷与无趣,无处也无法排解,她嫌弃周遭一切,变得愤世嫉俗,开始不洗头,顶着油头四处抱怨,从服务员的怠慢服务,到超市的有人插队,最终在玻璃门上撞得头破血流,而讽刺的是,她的体贴老公此时在跟刚相识的同性友人看电影(这个同性友人就是《摩登家庭》里的Phil演的,好适合哈哈哈)。
从放弃洗头开始,是她再也找不到生活中火花的开始,是她再也等不来创作源泉,等不来快乐的开始。
编剧
准备加盖二层的编剧,每天与同行丈夫面对面在书房进行创作,故事开篇建筑师就在为他们展示加盖后的房子模型,帮他们描绘看得到海的卧室。
这个憧憬给她以希望,给她等待的理由。
施工的噪音、邻居的白眼让她毛躁不安,。
她敏感善意,担心伤到别人,然而在家中行动时总是磕磕碰碰伤到自己,她的工作室就在家中,几乎所有的日常活动都发生在这个时时刻刻给自己磕磕碰碰的房子里,“不合适”在日常的每一处。
她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不理解为什么邻居对她恶意的态度,发现原来是加盖的二楼遮挡了邻居的景观,丈夫对于别人的感受并不在意,一如对于自己太太的一切。
她终于说出自己一早就发现的,丈夫并不在意别人,包括作为妻子的自己,提出分居后,面临的不光是丈夫的缺失,也有工作伙伴的缺位。
但是再次从家中的工位上站起磕到膝盖后,听到了来自保姆的问候“你没事吧”。
她要的,可能就是这一句。
全职太太
四个人里面最有钱,也是看起来最顺的是名副其实的富婆,全职太太,自认为自己的事业就是家庭,养育孩子,安妮斯顿指出,你连这些都有助手(保姆)代劳。
她有保姆,有私人健身指导,丈夫事业有成,还有性生活。
她知足而善良,唯一不足可能就是安妮斯顿在找她借钱不得时候说的她没有工作和对钱不能做主这一句。
但是这之外,剩下那些不知道另外三个有多羡慕呢。
尤其他们在片尾的募捐会之后回去路上,她丈夫对她说的“你是这里面最美的”,而且她的丈夫不是gay。
落魄女佣
安妮斯顿,甜妹小公主,在这里演表面最落魄的老友,曾经是贵族学校的老师,受不了富二代们在经济上对她的奚落辞职,为了生计去做小时工,为人打扫卫生。
一段错误的感情,爱上有妇之夫,男人快速抽身,她却再也无法自拔。
朋友介绍男友给她,却不小心介绍了渣男,计较懒惰并且不在乎她,但是也说出大家的心声“你这样的怎么会单身”,“是啊,你去问我的前男友”。
遇人不淑又深陷不能自拔,她也在期待转机,但是能有什么转机呢,年华流逝,自己什么也没存下,想抓住的留不住,不想得的爬上额头,是不是因为皱纹呢?
昂贵的面霜只能靠去各个专柜索要试用装得来,最后一点也要挤到挤不出为止。
然而雇主家这样的面霜总是一整瓶又一整瓶。
她不止一次从雇主家顺走昂贵的整瓶面霜,报复一样,一大块一大块的用在自己的脚上,雇主也是有钱老友介绍的,老友之间恐怕也早就知道,就像知道她的贫穷一样一清二楚。
他们互相珍爱,又互相在对方身上找平衡。
最终安妮斯顿貌似钓到金龟,不是喜欢的类型,从形象到性格并且还是富贵的小气鬼,但是他们能说到一起,是不是也是中年之后的各取所需与退而求其次或者是权衡呢。
总之最后看起来安妮斯顿就要什么都有了,不过长镜头好几秒的安妮斯顿的若有所思,欲说无言,又好像说了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一个都不是我们,每一个都是我们。
中年的逐渐看清人生真相,明白自己终究很多不能,自己的力不从心,永远的时不我待,各种无可奈何,各种等不来,各种放弃和认命。
逐渐看清自己就是鱼肉,做不了刀俎,不会像电影小说一样等来转机,我们能做的是自我麻痹,假装沉醉于“你是最美的”;或者破釜沉舟,放弃生活与事业的伴侣,迎来更大的自由,给自己更多自爱;再或者迎头撞上玻璃墙,然后继续顶着油头抱怨生活中的不公平。
但是更知道,时来运转,偶然就遇到金龟或者改变自己命运的时机,真的不太可能。
得到稳固的终身伴侣不是成功的标志,丧失生命的热情与火花才是衰老的开始。
发表于个人公众号 鹅鹅鹅又鹅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kyNDM4MjY3NQ==&mid=2247483709&idx=1&sn=3d2e4f9b8dc0ed8405557c782a1738f4&chksm=c1d7e581f6a06c9757cc242830334aeb85a8190f9713d7cdf1e3336eff75141f8e116059dcea#rd
披着老友记外壳的烂片。
琼·库萨克是一个很有味道的女人,虽然她不红,没有安妮斯顿红,可是就是看着舒服。这个故事是关于,我们的友谊,我们的闺蜜,在很多时光的冲蚀中,在终究被爱情割裂的过程里,能否一如往昔。喜欢那句,you were the prettiest one there。
无聊
我发现 对于女性心理剖析 尤其是 中年的 我看不懂
奇怪的阵容,错误的片名,不错的演技。看完之后只觉得难以形容,看之前期待的是一部跟老友记至少有点关系的傻喜剧,结果似是而非。
挺好 整部电影很多细节琢磨 生活这些琐事
JenniferAniston
看的时候年纪小,没看懂
乱七八糟没头没尾
其实一般,剧情散
Nicole Holofcener拍的中产中年女丧片,永远充斥着各种戳人痛处的同理心。前半金句频出,后半收尾不利,四条线平衡起来还是太难。但浪漫轻喜的配乐一出,JA那样想当然地一settle,简奥斯汀式的永恒物质宣言仍然掷地有声。
不同阶级和中年夫妻两个课题,双重不同的境遇碰到一起,做对比,无需答案,只是现象,相当于提前体验一下,当你分别到达中年和不同境遇时会遇上的问题,富人阶级担心的是后代,中产阶级家庭和睦但是担忧的是自己的未来处境,另一种是家庭纷争,最后人财两空的境遇……
阵容不错,四位优秀的女演员。故事本身吧,好像谈了很多东西,又好像什么都没谈。
整部电影就像是一个更年期妇女对生活和社会的不断抱怨。根本没有把主题表达清楚,制作水平和美剧相差无几。jennifer aniston永远还是那个rachel,这是老友记的成功,还是她本人的失败?!
无趣沉闷,尽管我坚持看完了...
可惜看得是中文版。安妮斯顿几百年都不变样的,真奇怪。
平淡但不无聊,以一个舒服的节奏讲述朋友间独立又有关的故事。结局亦是如此的理想化,但能给人带有希望和期待,又有什么不好呢
这么棒的cast演了这么一部不痛不痒什么都想碰却什么也没讲明白的流水账。中年中产的无病呻吟不是靠洒脱、理解甚至幸运就能解决的。开放式的结局本应该令人有所想,却变成了戛然而止的失望。至于到底怎么办,等我先变成有大house的中年中产再说吧哈哈哈。
……安妮斯顿请别在拍这种无聊的片了
2007-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