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时每个人都在一艘夹杂酸楚和甜蜜的成长小船上,寻找着外界的灯塔。
电影《小白船》围绕着两个青春期的女孩展开,以刘娴和明美的成长为线索,呈现了丰富多彩的青春世界。
刘娴是一个相对晚熟、内向的小女孩,而明美则是一个勇敢、独立的姐姐形象。
两人的关系温暖而真实,彼此成为彼此的灯塔,让彼此卸下包袱,感受女性之间的温暖和安慰。
电影中的亲吻镜头,不仅展现了青春期的探索,更是对青春期的不确定性和这个夏天的描绘。
刘娴融入周围的世界,观察着生活的多样性,而她的成长也在观察中不断发生。
电影中刘娴并没有过多地困扰于自我身份的定位,她更多地看到了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看到了别人,也看到了自己。
整个故事展现了女性的多样性和真实性,呈现了一个温暖而真实的世界。
这是电影《小白船》中的精彩片段。
电影通过色彩、角色塑造和情节安排,打造出一幅青春期少女们成长的画卷,展现了她们寻找灯塔的旅程。
电影希望传达的是,每个人在青春期都面临着不确定性和迷茫,但通过彼此的支持和理解,我们能够在茫茫人海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和归属。
记者&采访:编号104编辑:杨发财责编:刘小黛策划:抛开书本编辑部抛开书本:这部片子的美术设计非常棒,电影中出现红色和蓝色,想请问您这里的设计?
耿子涵:其实从色彩角度上来讲,还是会回归到两个人物。
刘娴代表蓝色,明美代表红色。
整个片子是刘娴的第一视角出发,明美的红色就是一笔浓重的色彩进入到了刘娴纯净的蓝色生活中。
抛开书本:两个人物是如何设计的呢?
耿子涵:我觉得刘娴是一个小女孩,她更单纯,她也挺晚熟的。
她是相当于一直跟妈妈生活,被妈妈保护得很好,没有建立太多属于自己的特点或者特色的一个状态。
明美就是其实已经开始闯荡社会了,有自己的一套处事风格,她面对很多人能展现出不同的面。
比如她面对她的老男友,她就会彰显出一个小女孩可爱的一面;面对喜欢她的那个朝鲜族男孩,她会像哥们一样与他相处,我知道你喜欢我,但是我们继续维系哥们的关系。
反倒明美在刘娴面前反而是最放松的,不需要一直去扮演某种社会角色,没有什么目的性。
这样两个女孩的关系是非常温暖的,是能让她们彼此卸下包袱,或者说让明美卸下包袱,有一种女性互相的安慰在。
抛开书本:那请问导演最初是如何处理明美和刘娴的人物或者感情设定的?
耿子涵:其实我会把一切都归结于青春的不确定和这个夏天。
因为这个夏天刘娴来到爸爸的照相馆,这个环境对她来说是陌生的,并且爸爸对于刘娴来说是有点怪异的。
其实明美的出现对于刘娴来说,现在出现了一个漂亮的姐姐,好像我在爸爸的照相馆的生活能过得有趣一点,至少不会那么痛苦。
她们相处的时间渐渐变多,刘娴对明美的了解越来越多,然后了解到明美的多面。
比如说她的父亲,她的过往。
她们不断的靠近,都是在激发刘娴的成长。
那对于她俩关系而言,我觉得在我的角度最珍贵的是在于女性之间的一种温暖。
并且刘娴在这个故事里有很多的冲动,这是我心中属于青春时期的冲动,是一股劲儿。
而且我觉得刘娴她看似是一个文静的有点不善言辞的一个女孩,但她其实心里有股劲,还挺倔强的,一个是属于她,一个是属于青春的。
抛开书本:那刘娴和周围的世界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耿子涵:对于我来说刘娴是一点点的在融入这个世界,就像她离开她妈妈,去到照相馆,看到朝鲜族的文化,看到各种各样的东西。
刘娴是一个相对封闭的性格,她可能总会把自己隔绝开,她更多的时候在群体当中像一个观察者。
抛开书本:您在构思这两个角色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她们对于自我身份的一个定位?
耿子涵:我觉得站在我的角度,我在创作过程中没有刻意考虑刘娴的自我认同。
原因是我始终会把刘娴理解为一个眼睛,她看到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看到了一个生活在别处的女孩。
我不觉得刘娴有这方面的困惑,就是我怎么认知我自己,我觉得她反倒是在看别人,她看到了更多,所以她成长。
她更多的是对明美这类人先是感到好奇,然后会有真正的注视,但这个注视背后的情感可能有对明美的怜悯,也有对明美的期望,也有对明美离开的不舍等等。
抛开书本:影片的后面有一些角色之间的情愫,那她是一种青春期的探索,还是对自我产生怀疑?
耿子涵:刘娴没有太怀疑过自己,因为拿刘娴的成长环境来讲,她更多的时间跟妈妈待在一起,爸爸是相对缺席的状态,女性天然地对刘娴来说可能更安全更亲近,她会觉得女性是更温暖的。
抛开书本:刘娴会不会代表身边的一类群体呢?
耿子涵:现在新的一代孩子可能也会面临父母离异或者单亲家庭的问题,我觉得越来越多年轻的小孩好像感觉自己很孤独,这是我在这个时代观察到的一个特点。
抛开书本:电影的最后,明美出走,刘娴她还是继续过这样的生活,你是如何设定这个结局的呢?
耿子涵:我觉得对于我来说刘娴一定成长了,在这个夏天她脱离了她妈给她那个保温箱,去接触外部世界,认识了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明美,又经历了明美的离开。
那她对她对自己的认知或者说她到底有有什么改变,更多的在于她的生活的态度。
就像她的父亲也失恋,可能在这个故事里很多人的感情都以失败而告终,但其实她未必是纯粹的伤感,反倒是一种生活还得继续过的状态,我不觉得这是一件很伤心的事,反倒是刘娴有了能力和力量来面对这个事情,是她最大的成长。
抛开书本:那你会创造怎样的女性视角或者说你希望在这样一个环境里面看到怎样的女性形象或者女性表达呢?
耿子涵:我是希望看到多样的女性形象,我喜欢明美这个角色,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女孩”,但是她很真实,有令人心疼的一面,也有特别坚强的一面,我希望能看见更多真实的女性。
抛开书本:结尾你是给予明美什么样的期待的呢?
耿子涵:明美这个人物,她做所有事情的动机其实都是她想离开她的那个家,她不喜欢跟妈妈一起生活地捉襟见肘、狼狈、吃力。
所以她想要去当空姐也好,或者找个有钱人结婚也好,她都是想要离开那一亩三分地,离开她睡在客厅的床,她也在寻找她自己的人生的可能性。
戛纳现场照抛开书本:影片中有许多运用黑柔处理镜头,也有一些过曝的处理,你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处理方式呢?
影片的摄影风格你有哪些尝试呢?
耿子涵:我们在前期拍摄的时候,运用了黑柔的一些处理,然后在后期调色的时候还把它扩大化了。
因为我觉得《小白船》对我来说,它更像是一种对过去回忆的回望,我把我对回忆的理解做了影像化地处理,有点模糊,没那么确切,但是情感确实是非常深刻的。
我也非常喜欢刘娴和明美这两个人物,所以在构思拍摄的时候,我总希望摄影机离她俩更近一点,我特别想去捕捉她们的表情,捕捉她们的感受,再加上我觉得整个故事是一个少女的第一视角,刘娴的情绪是每个镜头的支点,她的开心与不开心都是使影片流畅的扣子,所以我觉得镜头一定要捕捉到这些。
抛开书本:那在拍摄中和演员的合作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呢?
耿子涵:合作地很愉快,她们都在极力的把自己贴近角色。
首先周美君我是通过《嘉年华》知道的,我觉得她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演员,她自身就是有一种魅力,她在镜头前好像就是剧中的人物,她非常的自然,又特别准确,她不会错失掉任何一个细节,所以我觉得周美君的表演非常棒。
黄子琪和我是多年好友,我们很熟悉彼此,但她为这个角色也付出了很多努力,比如提前学习朝鲜语等等。
包括拍摄的时候,黄子琪也进入到了金明美人物的痛苦之中,最终把这个复杂多面的角色呈现的很好,在银幕上令人难忘。
抛开书本:里面有俄罗斯、朝鲜、韩国等的元素,有一种民族杂糅的感觉,为什么要考虑把部分融合进一个载体?
耿子涵:整个故事是刘娴的成长,她想要看到更多。
并且像哈尔滨有俄罗斯、苏联的遗留的建筑,也有少数民族,哈尔滨本来我觉得也是一个很多元化的环境,所以《小白船》是想借用城市来展示成长的多元化。
抛开书本:在拍完电影之后,有没有自己遗憾的地方呢?
耿子涵:比如说在拍摄的过程中,每个镜头都想追求极致的好,可能有些小遗憾留存。
但越往后,后期制作后,比如声音的加入、调色的加入、剪辑的不断休整,其实它变得相对的完整,原先觉得很遗憾的地方,现在好像觉得又没那么重要了,我每个时期关注的不太一样。
但也因为有出品公司七印象的支持和梁静老师的指导,在创作和制作阶段我少走了很多弯路。
筹备阶段,静姐作为监制给了很多意见和建议,在演员选择及团队搭建上给了很大帮助;包括静姐出演“刘娴妈妈”一角,在拍摄现场分享了很多她的工作经验,静姐的指导让我在工作中安心许多,是我非常重要的支柱。
抛开书本:最后想问一下为什么要用《小白船》这首歌呢?
耿子涵:选择《小白船》的原因一是因为对于我成长环境来说这是首家喻户晓的歌曲,二是它本来是一首朝鲜的童谣,它让朝鲜族和汉族能超越不同的语言却运用同一首旋律来搭建起情感沟通的桥梁。
《小白船》的英文片名是A Song Sung Blue,我们想保留唱一首悲伤的歌的概念,刘娴原本生活的一切都伴随着这个夏天的结束变了一幅模样,她在这个夏天飞速成长。
成长是痛的,《小白船》为所有人的成长唱一首悲伤的歌。
左右滑动查看【抛开书本在戛纳】
《小白船》是导演耿子涵的第一部电影长片,提名了第76届戛纳电影节(2023)金摄影机奖,可以说是很高的起点。
编剧刘亦宁,制片人郑菁,监制梁静,全女性的主创阵容成功打造了这部少女成长故事。
故事发生在哈尔滨,十五岁女孩刘娴(周美君 饰)放了暑假,已离婚的母亲(梁静 饰)需要参与援非任务,将她暂送到父亲(梁龙 饰)那里一起生活。
父亲经营着一家每况愈下的照相馆,他和朝鲜族前台(刘莲姬 饰)有暧昧关系,她十八岁的女儿金明美(黄子琪 饰)正在技校学空姐,经常帮店里做模特拍照。
故事就发生在刘娴和金明美之间。
刘娴见到金明美的第一面就是听到她在打电话,很不开心,挂了电话就说:“男人都是这样。
”虽然只差了三岁,金明美对于刘娴就像另一个世界的人,她成熟,性感,神秘,她会化妆染发,会弹钢琴,会穿着夸张的衣服摆着火辣的姿势,开韩餐店的男孩崔太雄(陆星 饰)默默追求她,但她却和一个中年男人张顺(朱宏嘉 饰)在一起,男人很有钱。
不只是光鲜的一面。
金明美父亲早逝,母女为了维持生活过得异常辛苦,也造成母女关系紧张。
张顺其实结过婚,金明美和他约会的时候还被他前妻打了。
在刘娴眼睛里,金明美大概一边发光,一边破碎。
当刘娴看着金明美肿胀的脸,又看到脖子上的“小草莓”,她的内心应该是心潮澎湃不知如何表达的,她突然拉过金明美的脸,轻轻一吻。
这一幕绝对是国产龙标电影里的“惊人一吻”。
但电影也没有就此大做文章,两个人什么都没说,生活一如往常。
电影大量使用手持摄影,过曝的画面把两个女孩笼罩在一片朦胧里。
刘娴的眼睛几乎时时刻刻放在金明美身上,也许这里既有对危险又迷人的气息的欣赏和羡慕,也有对自己能“拥有”她的欣慰和羞涩。
当刘娴看到父亲给金明美拍照让金明美“搔首弄姿”时,当刘娴坐在后排看见张顺和金明美亲热时,她的脸上分明带着不满和郁闷。
金明美说她将来的梦想是开店,启动资金需要三万。
刘娴决心帮金明美实现梦想,她先是偷卖相机被发现还连累了金明美被母亲怀疑,然后又“引诱”喜欢自己的少年宫同学并趁机借钱又被拒绝。
是什么让刘娴如此痴迷,如此疯狂?
是爱吗?
电影是以刘娴的视角展开故事,很多人很多事都有大量留白。
父母为什么离婚,父亲与明美妈妈的关系,金明美复杂的社交圈,她的梦想是真的还是只是随口一说,她真的爱那个中年男人还是为了钱,刘娴都像雾里看花。
对于刘娴,金明美太复杂了,对于金明美,刘娴像一张白纸。
但她们都不过是还没长大的孩子。
金明美曾说,我知道你喜欢我,很多人都喜欢我,我很幸福。
刘娴问,你真的幸福吗?
这是在问她,也是在问自己吧。
痛不痛苦自己知道,开不开心别人知道。
俄式建筑,朝鲜民俗,多元文化混杂的城市,艳俗绚丽的照相馆,也是巨大的隐喻,刘娴被突然放到一个万花筒中,猝不及防,被动成长。
耿子涵导演在各种采访中都说,这是刘娴“开眼看世界的过程”,而关于刘娴对金明美的情感,导演“把一切都归结于青春的不确定和这个夏天”。
这可以当做策略性的欲言又止,也可以看做为可能性留出更多空间。
说不清,道不明,梦幻是一场不明所以。
所有的夏天都会结束。
张顺突然被人打进ICU,这段感情戛然而止,不久金明美也消失了,据父亲说,她去当空姐了,母亲也不在照相馆做前台了。
父女俩同时经历了分别。
冬天,金明美突然出现在刘娴面前,邀请她去参加母亲的婚礼,母亲嫁给一个韩国人,她们要一起去韩国了。
单从剧情和人物来讲,电影有太多刻意甚至悬空感的设计,好在两个女孩流动的情愫微妙真切,会吸引住所有的视线。
金明美之前看过刘娴表演合唱《小白船》,这次金明美也唱了一首朝鲜语版《小白船》。
《小白船》本来是一首朝鲜童谣,后来逐渐有了中文版,不同的语言传达着相同的心境,就像本片的英文片名,A Song Sung Blue,一首忧伤的歌。
唱完这首歌,我们各奔东西,所有明媚和伤悲,都会随着夏天离去。
很显然《小白船》想吸引的并不是像远叔叔这种人近中年的男性影迷,但我仍然能非常明确地感受到它专温柔的表达气质,是很有魅力的,而且很包容。
它就像是一潭平静的湖水,时不时泛起涟漪,它会让你不自觉的就沉浸其中,甚至无法自拔,你就静静看着这波涟漪越来越远,然后你甚至都会忘记那涟漪是怎么产生,到底是一片树叶落到水上还是一颗石子深入水底...非常细腻,非常温柔,非常清澈,非常纯粹。
的确《小白船》表现出的某种纯粹质感,是当下院线电影中稀缺的,很珍贵,它一方面是一个女性导演创作首部作品的巨大的表达力量,或者是表达欲望推动呈现的,另一方面,我觉得还是跟作品的本身的核心情感有非常大的关系。
而在这种所谓纯粹的表达以及温柔细腻的质感之下,我们看到的貌似是人生中某一段关键经历的回忆,又像是没那么关键的一段往事的碎片复原,而如果站在更高维度观察,这是一个女孩长大成人的一个很重要的关键节点,远叔叔经常讲,男人的成长是一辈子,而女性的成长在几个很短时间就实现了,而这其中就包括十几岁青春期,一方面是荷尔蒙使然的情窦初开,是有关情感的认识升级,另一方面是外在的变化导致的她们敏感地感知生活当中的所有人以及所有行为,电影中的这个感知是模糊的,不能简单用某种概念去框定的,所以就显得这部作品格外浪漫。
再加上它用虚实结合以及特写近景画面表达情绪,你会觉得它有类似青春写真集的样貌,有怀旧感,香气很独特——芳草香中的青春味道。
我已经能够想象这部电影在上映之后,在影迷群体,特别是年轻的女性影迷群体当中掀起的巨大波澜了。
关于服装的美学设计:因为刘娴的妈妈是医生所以想让她身上有消毒水的感觉所以开头是浅蓝色的衣服,而且比较像婴儿一样干净。
而明美是闯入刘娴生活的明艳的所以是红色。
而后面在和明美的相处下,刘娴的服装也由浅蓝变深或者多了斑点花纹。
关于开场吃花生酱:其实一开始在剧本里是在妈妈要出差的时候刘娴为了阻止她故意让自己过敏,但在剪辑的时候把她放在了开头,变成了女主明明知道自己会过敏却不知道过敏是什么感觉,想尝试的行为。
体现了她青春期的渴望探索。
关于为什么是东北但是夏天:主要是体现青春燥热的萌动?
关于爸爸拉着刘娴穿过街头后摄像馆里各式各样拍照的人:主要是体现刘娴见识到了各式各样的人,融入到了新环境中。
关于明美对刘娴的感情和人物形象:导演说有一点喜欢和暧昧,也感受到了刘娴对她的感情,但无法实际发生什么。
带她去跟男朋友吃饭实际上有点让刘娴知难而退的意味在。
而婚礼上的小白船是对刘娴的一种告别。
想不到了,想到再写。。。。
或者在场的补充下!
第七届平遥国际电影展接近尾声时,一艘“小白船”伴随着几位年轻的女性电影人进入影迷们的视野。
在戏里,这是一个讲述两位少女相遇相知、互相陪伴,共同走过酸涩青春的成长故事;在戏外,这是一个前辈与后辈、女性彼此亲密无间的“好友型”剧组。
最终,耿子涵导演凭借电影《小白船》惊喜斩获费穆荣誉·最佳导演,成为该奖项自设立以来首位获此殊荣的女性导演。
授奖词如下:“她以女性的目光,为青春、为情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她和她的角色一样如此勇敢、倾尽全力,真诚地面对自己,真诚地对待世界。
”而实属难能可贵的是,这还是一部全员女性班底的电影。
吕克·贝松为耿子涵颁奖耿子涵导演在发表获奖感言时说,完全没想到自己能拿奖,她希望未来能够继续将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做好,也能有更多观众看到这部电影。
而在谈到本片的出品人、监制、特别主演梁静时,耿子涵导演坦言,静姐一路陪伴着《小白船》坚持走到今天,自己从她的身上学到很多。
影片《小白船》是第五届青葱计划的前五强影片,制作完成后便先后入围第7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第28届釜山国际电影节”亚洲之窗“单元等。
平遥获奖后,还将亮相第36届东京国际电影节Youth单元进行展映。
这部弥足珍贵的青春片,以其独有的方式,向整个世界影坛发出来自中国女性创作者的声音。
正如海外媒体所言,影片“呈现出在中国青春片里所罕见的多层次与新锐视角”。
独家专访导演耿子涵、主演周美君采访|黄摸鱼看死君:导演好,电影《小白船》这个片名的灵感源自哪里?
耿子涵:影片《小白船》是关于两个女孩的青春故事,它是发生在一个汉族女孩和一个朝鲜族女孩之间的故事。
而《小白船》这首歌,对于汉族和朝鲜族都是耳熟能详的童谣,这首歌伴随着两种不同的文化。
所以,我们便以此作为片名。
看死君:为何会选择周美君作为影片的女主角,她身上有什么样的特质吸引你?
耿子涵:电影《嘉年华》让我第一次认识了周美君,她的表演非常真实、非常准确,也非常有力量,以至于我觉得她就像是活在电影镜头当中。
电影《嘉年华》中的周美君看死君:影片《小白船》讲述的是一个少女成长的故事,那你们认为成长的标志是什么?
周美君:我觉得,我成长的标志应该是从喝美式开始。
突然就有那么一个瞬间,我不再想喝拿铁,我开始学会喝美式了,这应该算是标志之一。
另一个是,我开始学会藏一些自己的情绪,比如说会藏一些自己的紧张和激动,包括沮丧时,都会把它藏起来。
耿子涵:其实在《小白船》这部电影中就有解答,也有谈到过类似话题。
梁龙老师为我们唱过一首歌,其中有一句歌词叫“什么是痛的感觉,你知不知道”;我觉得,也许“痛”这种感触就代表着你在成长。
看死君:整个创作过程中,导演是如何用电影化的手法,来雕刻我们刚刚所讲的这种成长呢?
耿子涵:电影《小白船》是一个以周美君饰演的刘娴这个角色的主观视角所展开的故事。
所以,无论是视听语言也好,还是其他任何创作手法也好,其实都是在突出刘娴这个人物的主观感受。
看死君:身份认同,是不是这部电影中的重要主题?
耿子涵:对于成长这个话题,往往离不开身份认同,或者说寻找自我。
但最为关键的是,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到底遇到的是什么人,这个人到底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改变,我觉得它是相对广义的一个范畴。
我相信,每一位观众都能从中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答案。
看死君:影片的两位少女有很频繁的对手戏,导演在调度上有什么特别的设计吗?
美君在演对手戏时,是如何跟导演和另一位演员沟通的呢?
耿子涵:举个例子,刘娴和金明美第一次相遇的那场戏,我在镜头的调度上想达到的是一种金明美闯入刘娴的世界的感觉,是往这个方向去设计的。
周美君:我跟饰演金明美的黄子琪之间的每场对手戏,都演得特别舒服自然,好像不需要有太多去设计和沟通的,就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感觉。
包括当时拍摄的时候,我们私下还会经常一起导戏啥的,大家都很有默契。
然后跟导演也是在开拍之前就已经彼此认识,她还来我家里住过一晚,那天晚上她就跟我讲她自己从小到大的事情,我因此特别信任她。
这也就促成了我们在拍摄的时候互相信任,慢慢达到磨合得非常好的这样一个状态。
看死君:梁静老师作为本片的出品人和监制,她在创作层面所给予的最大的帮助是什么?
耿子涵:首先是在青葱计划的创投时期,梁静老师发现了我们的剧本,当时对我来说是一个特别大的鼓舞。
我发现,原来我们写的故事是会被人理解的、是会被人欣赏的。
然后,静姐一直都觉得《小白船》这个故事能让她回想起青春时期的某些生命体验。
所以,静姐一直对我们都很信任,也很支持我们。
然后在表演上,尤其是在选角上,因为静姐是演员出身,给了我们很多的建议和帮助,也因此才找到了美君。
看死君:这届平遥电影展中,有许多跟你们年龄相仿的新生代导演和演员。
你们认为当下的新生代电影人在创作上有什么样的偏好吗?
周美君:其实我觉得,在当下的年轻群体当中,爱电影的人其实都是很包容的。
他们不再是局限于某一种题材或者某一种类型的情感,而更多的可能是跟每个人自己能够产生情感共鸣的题材和电影,他们就会觉得是好电影,就是他们想看的内容。
耿子涵:换种方式讲,其实是希望寻找自我,希望能在电影中看到自己。
所以,很多青年创作者都在讲属于自己或者自己深有体会的那些故事。
看死君:如果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你眼中的新生代电影人,你们会选择什么?
耿子涵:我觉得一个是自我,一个是他者,永远是在权衡自己和别人的关系,包括创作者自身和观众的关系,或者是导演和演员的关系,或者是你和角色的关系等等,好像都是在自己和别人之间找一个平衡。
美君来说第三个词吧!
周美君:生命力。
看死君:就像导演刚才所说,可能现在的新生代导演都非常关注私人的情感体验。
那么在你看来,身份的变化、私密的成长这些看起来很“个体化”的内容,该如何通过影像传递给公众从而形成一个共鸣呢?
耿子涵:其实,电影本身的魅力就是在于把一些非文字的东西转述出来,或者说是把文字转换成影像去表达,可能通过演员们的表演,通过声音,通过摄影。
但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你想把感受怎样以最大化方式直击观众的心灵。
这也是导演创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电影《小白船》剧组看死君:顺着话题,我想再问一个更深入的创作问题。
在不同的电影中,镜头往往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有的电影里,镜头可能更像角色那样深入故事;有的电影里,镜头可能只是个窗口,客观地去呈现镜头前这些人的故事。
那么你认为《小白船》中的镜头语言在叙事中是作为一个单独的角色存在,还是一个客观呈现故事的窗口呢?
耿子涵:其实我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我觉得,我更希望的是镜头不存在。
我想要的是观众们都意识不到镜头的存在,就好像那是一个藏在这个角色眼睛里的主观的东西,它也不是一个角色,但那就是它。
看死君:有观众把《小白船》跟前些年一部同样讲述女性成长的韩国电影《蜂鸟》做对比,您对他们的讨论有什么看法?
耿子涵:我有思考,也有反思。
我在想,为什么有观众会觉得有些像,是不是因为演员带来的感觉都是处于同样的年龄段,同样是关于青春。
但其实,我觉得这部电影也许更像别的电影,都有可能。
可能也因为《小白船》中一些朝鲜族文化跟《蜂鸟》有某种相似之处吧。
看死君:从戛纳到釜山再到平遥,整个剧组跟随《小白船》这部电影一起在成长。
走到今天,你们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周美君:我自己最大的感受是,喜欢电影和拍电影简直是太幸福的事情。
平时看电影时,电影可以带我看不同的世界,了解不同的人,体会不同的情感。
而我在拍电影时,我又完全可以沉浸到比如《小白船》刘娴的情感中,去尝试体悟她的世界。
电影出来后,我们去了戛纳,然后现在来到平遥,我又可以看到世界上这些不同的地方,这感觉让我觉得很美好、很梦幻。
耿子涵:对我来说,肯定觉得自己很幸运,能一步一步地去到戛纳、釜山、平遥,未来还有东京电影节,等等。
我觉得自己做电影的过程中,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难题,但是一步步地走过来,真的是怀着一种很复杂的心情,可能并不是简单两句话就能够概括的。
看死君:导演目前对下一部电影的创作有所构想吗?
耿子涵:疫情时期我就有在写新故事,也是一个从女性视角出发的故事,但它是一个比较激烈的爱情故事。
当然,其中肯定也有很多细微的感受是我想去讨论的。
看死君:目前《小白船》还没有跟全国观众见面,如果让两位跟还没看过电影的观众们来推荐一下,你们会怎么说?
耿子涵:像一个slogan,哈哈。
我觉得,每个人的青春期,都会有一个人陪伴你走过一段时间,这个时间可能长、可能短,但应该都是很难忘记的。
周美君:因为我饰演的刘娴其实是一个比较内向,然后接触到陌生环境的时候比较害怕的这样一个角色。
而金明美的出现就相当于带她闯入了一个新的世界,就像是有一束光照耀到她的生活当中。
其实正如导演所说的,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可能都会有这样一束光的存在,都会有这样一个引路人。
我希望大家看这部电影的时候,都能回忆起当初给自己带来曙光的那个引路人。
看死君:可以说,我们这部电影是一个适合I人和E人一起来看的电影,对吧?
耿子涵:对,有I有E,是适合任何体质的宝宝。
采访| 黄摸鱼;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24.04.05|HKIFF48| PE太有靈氣——我從頭至尾的最大感受。
看得到影片想表現青春期少女對「情」和「性」的雙重探索,以及導演有在表現金的性格與經歷對劉產生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例如她會對「戀愛關係」和「男性」產生好奇和一探究竟的心理。
但,很遺憾的是,影片沒有在劉對異性、對兩性關係的探索上深入挖掘——在我看來,這一點其實應該是和劉對金的情感互相纏繞、息息相關的,它們注定深刻地影響著彼此,並共同影響青春期少女的成長。
結尾的事件和人物的走向也都很真實,但當我看到劉依然和那個男孩子保持著一種曖昧的關係待在一起時,我疑惑:為什麼影片對此沒有更多的筆墨?
這種感情上注定的衝突給人物的心理和精神世界帶來的衝擊是否應該讓觀眾看到?
為什麼人物對此的思考和掙扎沒有更具體的交代和表現?
個人認為,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這個世界上還存在比性緣更深刻的親密關係,且當我們經歷這種親密關係時,也許都在劉嫻這個年紀,未必有可以區分的能力,也未必已經有過一段浪漫關係。
所以,私以為劉嫻的人物關係,並沒有處理好——這也使得這部美麗動人又可愛的片子(在我這兒)究竟是否可以被稱之為「LGBTQ題材」,而帶上了爭議。
男性角色成為工具人,在當今受眾裡或許討巧,於我看來卻是迴避了最尖銳的矛盾本身。
青春期少女有關sexual 更有關「自我」的啟蒙,本該是本片最值得討論的點之一。
今天欣赏了这部在戛纳和平遥都备受赞誉的《小白船》,导演真的不要太会拍青春期少女之间那种纯粹的感情了!!!
里面的几个镜头美的几度令我落泪。
导演把青春期迷茫与缺少爱和关怀的少女拍的那么细腻动人。
相信所有人看完都会理解为什么15岁的刘娴会喜欢上明媚又破碎的金明美了。
明美在这里真的将自己的美丽完全释放出来了!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是在哈尔滨拍的。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哈尔滨女孩观看这部电影时的感觉简直叠buff了🥹~——道外靖宇大街的老鼎丰、松花江的码头与灯塔、那些老建筑们…都存在于我的生活里。
已有龙标,有望今年上映🏳️🌈!!
😎所有人到时候都去看吧!
残夏标题很俗套,但随着两人的故事发展自然就想到了这个词。
作者就是只要展现一个青春期的片段,不过在哈尔滨这样一个以寒冷著称的城市还是以夏日这样的气候来呈现多少有些缺乏亮点和新意。
仅是一件衣服就可以把我们的社会属性单纯的划分为男/女,仅是一副皮囊就可以决定我们喜欢的是男/女吗。
角色的设定很简单粗暴,作为中产家庭的乖乖女(刘娴)和底层家庭的野孩子(金明美),两极相吸这样的设定俗套但不一定不真实。
野孩子向往的安定感和乖孩子缺乏的叛逆她们都在对方身上找寻到。
导演给到刘娴的是额头满布青春痘、留着地味学生头、穿着朴素衬衫的这样一个放在学生堆里就会被淹没的形象。
明美对刘娴来说大概就和她的名字一样是明媚、充满色彩的。
有人觉得刘娴对明美的喜欢来得太突然、太简单。
可青春期的孩子不就这样,会轻易的喜欢上与众不同的、美丽的事物,毕竟明美可是能说出“我知道你喜欢我,可好多人都喜欢我。
”这样美丽的女孩儿啊。
这位染着橘黄色头发,身着花哨背心的女孩总说着“我知道你喜欢我,可好多人都喜欢我。
”代表什么呢,代表需要很多爱,也不拒绝别人的爱,但她不能以相等的方式反馈给对方。
让人揪心的就是,明美自始至终都没有表现出对刘娴特别的关注,似乎刘娴只是她众多追随者中普普通通的一个。
她最多只是以各种方式“好意”传达给刘娴“我有男人,你以后也会有男人”。
是不是很多酷儿在青春期都遇到过这么一个人,把自己摘出去,“理智”的告诉你未来会是怎样。
明明自己和她都知道有那样的情愫,却要把它放置到一边,当做它不存在。
和喜欢她的男孩儿玩花牌,和她的中年男友一起吃饭。
她只能已“妹妹”的身份存在于她的世界。
这种无力感无不显示着她的卑微。
有趣的一个场景,刘娴在吻过明美后,明美却是去擦刘娴的嘴唇而不是自己的。
如果她对此举感到厌恶,合理的看应该擦拭自己的嘴唇才对。
虽然本部作品还有很多不足,比如莫名其妙的男同学支线,局促收线的中年男友。
但以私体验来说,我很喜欢这种东拉西扯、无头无尾的青春恋情。
希望能在国内上映,到时候再去支持。
一直念念不忘《小白船》就是俩原因:真到心坎儿里去了;完成了“成长”这个课题的诠释。
整部片子里没有一个吻但是这恰恰是最诚实的还原。
十五六岁的年纪,有点沉默又有点倔强的你在生日那天被一个特别张扬而美丽的人在耳边庆祝“生日快乐”。
那个潮湿逼仄的厕所里,暗黄的柔光打在她的鼻尖,目光对视永远都是暧昧的触发点。
她带你认识朋友,带你玩游戏,带你听朝鲜语,带你吃东西,带你看到更多声色,带你拓宽世界的边沿,又带你走进她的隐痛。
你与她,最最亲近。
于是你想要拯救她,正如同她曾牵起过你的手,在茫茫然的时刻。
你心疼她,心疼她脸上被打出的青紫,心疼她嘴角渗出的血,心疼她落泪时仍然高昂的姿态……所以当她说想开个小店时,你在心里默默盘算要怎么得到三万块,实现她的愿望。
你也深深恨着她,恨她缱绻在别人的怀抱里,恨她不再对你更炙热一点,恨不能吻上她,……所以你用力扯住听诊器让她跌向你,逼她直视你对她的爱和占有欲。
你终于还是要看她结婚,你绝不会错过她的人生大事。
她说想看你穿上美丽的嫁衣,你的一颗心要被拧碎成七零八落,却仍然平静笑笑“那太遥远了。
先让我看看你有多美吧。
”你对她就是永远有着无穷尽的温情和柔意。
她会在某一天离开你,从此以后再也没有金色的发尾拂过你。
你会经历一段缠绵的阴雨天一样的悲伤时期。
但你终会将自己渡到对岸,像她发现你那样去发现更多人更多生命更多体验。
你们也许会再次见面,也许不会。
但她真的让你成长了,感知到爱和真实的世界,已然十足宝贵。
我始终相信,情动让每个不想逃的人都陷落过,哪怕程度不一哪怕时间不同。
所以,刘娴的每一次心颤,金明美未尝不是如此。
纵许爱发生,终究是因为爱。
2024.03.06 阿姆斯特丹亚洲电影节。
写上日期才发觉现在已经三月了啊。
在阿姆是寒气未消的初春,在电影里是青涩的盛夏。
刘娴和明美好像两块固执的磁铁,总是把相似的两极朝向对方,却因此再也无法靠近了。
— 我透过玻璃看日常训练的你;我拿着花扑看着和朋友打牌的你;我隔着红酒杯看着与男人拥抱的你。
这些都是你,可都不完全是你。
你在众人面前遗失的一部分,是在昏暗的灯光下、在唇边的伤口里、在深夜的相机店里补齐的。
而我想这些,都与我有关。
— 最后只剩下一首回赠给你的小白船。
我看到你突然凑近的眼睛;看到你在台上目光游移;看到你在雪地笑得放肆。
我没有千言万语,我只有一首你唱过的小白船,用我的语言也唱给你听。
你的台下有众多听众,而我只愿你听完这曲。
还有很喜欢的片段,摄像馆里众人来访,人们各自独立生活,但共享喜怒哀乐。
无论经历了什么,在镜头面前只有“笑一个吧”。
还有花衬衫男孩讲到第一次遇到明美。
她的父亲刚过世,被问到名字,羞涩地小小声说“明美,是明美啊”。
明美曾经,也与年少的刘娴重合过吧。
原本作为梦境制作场地的照相馆对刘娴而言却是现实到露骨的凄凉地,父亲的出场和母亲的离场一样,并没有让情感出现波澜般的眩晕,反而让刘娴的情感更清晰地指向了明美,这也让开场就被营造出的被包裹的泡泡感更强烈了。但随着电影对地理位置的指向性越发明确,这段本应被存在于另一层空间(甚至是想象空间)的叙事被戳破了。就像最后那场婚礼一样,她们必须在匆忙之中学习面对祝福,面对离别,面对成长。
周美君很有潜力,这样的光影和色调在国产片中真少见,每个人都有一个难忘的夏天
虚假的置景,悬浮的人物,演员动用一切方法表演想象中的青春疼痛,摄影机和演员同样迷茫,根本不清楚自己需要捕捉/呈现什么,只能在拍摄场所中来回转圈。
托住你手肘的时候,没顾着担心相机镜头还能不能修好,只顾着要你轻松点。
#HKIFF48 10火鸟竞赛#纯真恬静的蓝遇上热情洋溢的红,在以寒冷闻名的北国冰城,在这个平平无奇的夏日,炙热的感情让人热得冒汗。姬魂熊熊燃烧~
明美推门离开后、刘娴亲自己手腕的那个镜头,是属于刘娴自己的吴哥窟树洞。
戛纳首映结束的时候,导演环住其他女性工作者的时刻,伟大的想哭;所有的人物都是活的,让故事变成活的电影
大学毕业作品,多一星支持大陆同性电影
有些学生气,但还是好不错啊。情绪纤细地柔软地酸楚地溢满了屏幕,这种时候好像青涩也成了她自己的味道。
7th PYIFF 在精准计算之后按部就班的影像呈现,可惜细节化处理上依然出现很多有点功利的取舍。所有的朦胧失落与憧憬,来的都很及时,却反而少了青春期的动荡不安与初入成人世界的不甘。
2024.09.21 中国电影资料馆小西天 | 好奇剧本怎么过审的,成片又是怎么过审的,全女主创团队令人好感爆棚,但是台词里面仍有几句令人极度不适,难道羞辱女性就只会用这些话语和词汇了吗?
除了刻意还是刻意
【平遥电影宫小城之春厅】
它只是在讲述对青春的探索和不确定的朦胧的爱意,特别特别喜欢。映后的女生们也都很好,主持人说到处女作,有人立刻指出是首作。
#7th PYIFF 场刊 3.5/5 : 很漂亮又舒服的电影,处理很轻/ 文本视角很好但该讨论地方却浅尝辄止,让人觉得胆小/ 平遥的观众真的好爹,没人想听你那么长的评价/ 小白船起的真好 / 女主角塑造的拉拉拉的有点男性爹味儿
如果说龙标的惊喜,评分给尺度的话,这个credit难道要给到审核员?电影本身有些线缺乏发展,比如一开头吃花生酱,对应的是母亲这条线太单薄,而且母亲对她也显得过于冷淡,让人无法理解。青春疼痛文学,但是母亲一年的出国变成了短短一个夏天,也让这显得并不那么疼痛,而像放假。可能是我距离这个年纪和体验都远了,没有太多感受的相通和触达,但是能感受到演员的确的不错。一星给选题取材,一星给演员表现,一星给阿姆斯特丹看到这部片子。
2.5 一种小红书氛围感电影,在以情绪为核心的影响之下,找不到任何真实的根基,仅有感性且虚浮的情绪。
好青春的表达方式,干干净净,热火朝天,词不达意,力道生猛,好像一颗脆绿的青梅,看着饱满,咬开来满嘴的酸。清纯的小鹿,你终究要学会长大的,只是希望你长大的痛感不要把你压垮,你们都去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吧。特别喜欢这个温柔的结尾,原来是妈妈结了婚,而不是明美,太温柔了,只有女性才明白的温柔,我们都是明美和刘娴,我们也不是明美和刘娴,我们随时都会长大
作为年轻导演的作品,剧情设定细节足够细腻,难得的作品,眼前一亮!
好美的钕铜片,好暧昧的互动,小白船从此成了一首伤感的情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