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鑫亮这里军烨CP时隔十多年再聚首,儿女已能打酱油,腐女们把生僻的《蓝宇》当作看下一季《爸爸去哪儿》的预习,更是《爸爸去哪儿3》的超长预告片;那里《爸爸去哪儿2》的两位爸爸依旧没有走下历史舞台,一个孩子的疤痕成了两个家庭的心伤,从吴镇宇电影发布会怒摔话筒,再到芒果台高层及时“灭火”,接着吴镇宇表示已与芒果台和解,另一个爸爸曹格跳将出来,数条微博发了删,删了发,要向芒果台讨清白,这一碗水能端平,可两个爸可难等高,尤其是原本两个爸就有身高差距。
吴镇宇的儿子费曼的眼角伤痕可谓人尽皆知,节目里也曾播出费曼包扎着纱布的眼睛,只是节目里一直没有说伤口是不是永久性的,直到吴镇宇将此公之于众,网友们义愤填膺,其中有网友把造成费曼受伤的原因指向曹格的儿女,这的确让曹格的儿女饱受煎熬和网友的谩骂,直到昨晚曹格微博的发声,只是曹格一开始说好人吴大哥当,坏人由他来当,接着又说这是他与吴大哥一起给外界开的玩笑,迄今这两条微博都被删,曹格的微博只留下了四条微博:第一条是让大家去问费曼爸爸(请注意曹格对吴镇宇的称谓)他儿子是怎么受伤的,也祝吴镇宇新电影票房大卖;第二条曹格的小孩从去年都现在都被网友黑、骂;第三条是#只求清白,不要赔偿#,第四条是声明,呼吁共同抵制抹黑言论,散发正能量。
这四条没有被曹格删掉的微博都表示了要清白,此时的曹格真可谓像于谦诗里所说的“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之前大家都看到了曹格和芒果台之间的亲密无间,去年接连上两档芒果台的强势综艺节目,让瓶颈期的曹格往上蹿升,可最近的曹格微博像是换了一个人,不仅微博的口吻与他之前的微博判若两人,也颠覆了网友心目里那个谨言慎行甚至有点唯唯诺诺的真人秀里的曹格。
我认为这样的曹格才是真正的曹格,怒摔话筒的吴镇宇也是真实的吴镇宇,这既是对于真人秀里的自己的一次纠偏,你也可以看成是《爸爸去哪里2》迟到的彩蛋。
亲子类节目已经播出了两季,与旅行类真人秀的团队成员之间随时都会产生矛盾相比,亲子类真人秀的各位奶爸们都是没有脾气的“猫爸”。
我们一再看到了他们之间的忍让和谦逊,即使互开玩笑也是不痛不痒,自己的小孩与别人的小孩发生争执都是先赔礼道歉数落自己小孩的不是。
固然这样的奶爸形象是整体的一部分,但这只是戴着墨镜的奶爸们的样子,当他们把墨镜摘下,我们才看得到他们的怒目相向。
野外的环境、游戏竞技的胜负和孩子天真无邪说出的各位奶爸的强弱,这都会刺激奶爸骨子里作为一个男人的争强好斗的本性,像节目里输了游戏也嘻嘻哈哈只是强忍着屈辱的苦笑。
男人之间的“秀肌肉”是无时不刻的,这里的肌肉既包括你的江湖地位、住什么别墅开什么豪车,倘若都比不过对手,怎么着也要撕开衣服露出腱子肉,再怎么着此时此刻约架你必是手下败将,小时候被小伙伴欺负嘴边恐吓对方的一定是“让我爸来揍你”,可《爸爸去哪儿》里的奶爸看不到他们的“野蛮其体魄”,只看到了他们身上更多母性光辉的散发,这只能是他们作为演员的扮演和内心强压的怒火,而这把火隔了一年被放了出来。
想到去年节目播出之时五位奶爸同进退发的微博静默的申明就好笑,当时节目播出的时候他们的孩子被网友黑,他们选择以沉默的方式来回应和对抗,五个人以一个大家庭的名义,开始沉默,暂停更新微博,重开之时,我们还会一起。
这纯粹是一次矫情又失败的行为艺术,亲子秀里的奶爸只要表达对自己孩子的爱就足矣,什么相亲相爱、都是一家人更像是一场戏,戏里亲密,戏外谁也不认识谁。
除非如胡军和刘烨演过《蓝宇》,戏里恍如生活,《爸爸去哪儿3》里他们眼睛里的彼此是什么样的都不会令人意外,从吴镇宇和曹格的隔空呛声,让我们懂得了《爸爸去哪儿》第三季是多么需要胡军和刘烨。
虽然谈不上期待,但是今年还是陪着家人去看了《爸爸去哪儿2》大电影。
截止到21日,票房累计收入1.04亿,虽然谈不上亮眼,但是考虑到其制作成本,这个成绩已经足以令人羡慕了。
从电影类型上来说,《爸爸去哪儿》开创了一个新名词——综艺电影。
不同于之前综艺节目的人员拍摄的故事片,此类影片不过是将综艺节目换了一个地方重新播出一集罢了。
当然很多人并不同意这一说法,在他们看来,这样的内容根本是称不上“电影”的。
在《爸爸去哪儿2》上映前,同一类型的《奔跑吧兄弟》还引起了电影人之间的激烈论证。
其实这样的论证并不少见,其本质还是那个争论已久的问题:电影的本质是艺术还是商品。
如果电影需要强调的是艺术属性,那么电影人首先要对自己的作品负责,影片是交由历史去评判的;而如果电影需要强调的是商品属性,那么电影人首先要对投资方负责,影片是交由市场去评判的。
近年来电影商品化愈演愈烈,也难怪很多电影人痛心疾首。
就说回春节档,2014年春节档是历年来票房最高的春节档,同时也是口碑最差的一年春节档。
15年的春节档刚刚过半,就已经刷新了去年的记录,钱赚的越来越多,口碑如何就只能等春节档结束之后再来评判了。
只要春节的时候去电影院凑个热闹,这样的现象就不难理解。
电影院在春节期间几乎全都是爆满状态,甚至出现了买座难的状况。
银幕的普及,影片曝光度的增加,各大购票网站不计血本的价格战,以及最重要的,中国人在春季期间日益匮乏的娱乐生活。
都催生着电影成为了春节期间继春晚之后的另一个刚性需求。
既然观众本事只是图个热闹,也就不能怪众多导演只是想捞笔热钱就走了。
然而爸爸去哪儿的经典在于,它不仅仅是电影属性的争论,在这个风口它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大银幕是用来干什么的。
在影片的结尾,爸爸和孩子走进斐济的一家电影院,用大银幕播放了几次旅行的点点滴滴。
在我看来这是无比有趣的一个设定,他们没有用影院的银幕放电影,而影院外很多电影人在争论他们拍出来的这货到底算不算电影。
如果是我,我就大大方方的承认这部作品就不是电影,我们只是富裕了影院银幕一个新的使用价值——播放综艺节目。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影片内容的获取难度已经越来越低,现在的上映影片大多开始在视听方面下工夫。
3D、IMAX、杜比立体声、4K甚至4D,这些都成为了影片的附加价值,吸引观众选择来到影院而非在网络上观看影片。
这些视听技术本是增加影片体验的工具,但随着形式的逐步优化,他们已经跳脱出工具的束缚成为商品本身。
打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很多商场都有4D体验区,这些体验区一般都不会播放电影片段,而是播放一些专门为4D效果制作的短片,换而言之,就是形式大于内容,甚至由形式在主导内容。
如果接受了这一点,那么进一步,为什么这样的设备和形式不能作为一种社会公共资源开放出来,让更多需要使用影院银幕的人或者机构来使用?
我希望我的综艺节目能有更好的效果,所以选择在电影院放映,大家如果希望看到更优质的综艺效果,就进影院来付费观看。
按照这种思路看,《爸爸去哪儿》也未尝不能登上银幕,毕竟好多影院的银幕还能租赁出去当个求婚工具使呢。
互联网的价值就在于,让闲散的资源被整合,让单一用途的工具焕发新的活力。
有意思的是,《爸爸去哪儿2》和《爸爸的假期》同步上映,前者是彻头彻尾的综艺节目,后者是综艺节目改编的电影作品。
观众对于哪个的接受程度更高,春节档之后立马能见分晓。
如果综艺节目的大银幕化真的能走通,这未尝不是电影院的一条新的致富之路。
电影人也不用急于高呼这类影片的危害,我们压根可以不把他当做电影看,但如果今年《我是歌手》的决赛能在电影院用杜比环绕立体声播出,我想我是一定会买票去看的。
其实湖南台的综艺节目,做的还是蛮好的,不管是后期剪辑,还是所谓模范的心意,但是这部电影真的是不敢恭维。
第二季的孩子里,只有Feynman还算喜欢,不矫情不做作,不像Joe成天就知道哭,也不像姐姐就知道要爸爸,更不会像多多那样故作成熟,可是,为什么没有他!!!
整部片子都是一些玩烂的梗啊,跳伞,饼干,橄榄球,包饺子,敢不敢有点创新!
实在是没新想法了么?
那就别拍这个片子啊!
看完了才反应过来,同档期还上映了一部王岳伦导演由一群第一季的爸爸们主演的片!
所以这算什么?
共同激励互相成长?
片子里还有各种广告植入什么的,特别是蓝月亮啊想到了冲上云霄,现在的广告商果真是很厉害呐。
对这片子的印象太差,甚至不如第一季的大电影,打着亲情牌和各种噱头,矫揉造作的厉害。
如果你还没看这片,建议不要看了,会失去你对这个综艺节目本身的兴趣。
良心上说,爸爸去哪儿的综艺还是不错的。
在看《爸爸去哪儿2》之前,曾怀有莫名“敌意”的,这种抵触情绪源自先入为主的对“综艺电影”的排斥,也曾一度批评这种基于综艺节目的“电影”对电影产业甚至传统电影人伤害,但其实,即使在这个节目最火的时候,都没有看过哪怕超过三分钟,因为不觉得哭哭啼啼的孩子有什么吸引力,甚至基于对罪案片、动作片的谙熟,发现爸爸们有些时候有点惺惺作态。
坐进影院,也是带着批判的眼光去看待影片的,毕竟,要拒绝一种类型电影是需要“证据”的,有观感才有口实。
所以当赵忠祥老师熟悉的声音缓缓迈进动物世界的时候,一个鄙夷的声音在心底嘀咕:这种逗笑观众手段有些太过时了吧,影片果然只有这么low呀,根本起不到搞笑效果啊。
然后继续冷眼旁观。
在多多说出“把我们当成你的爸比”来安慰一直哭泣的姐姐以后,发现自己竟然笑了起来,“可你们长的并不像我爸比啊。
”多多说——那种童言无忌带来的新鲜感迎面袭来,让意想不到的欣喜得以继续,然后,再次惊诧于多多的英语水平,以及会说出“即使我们很爱自己的爸爸但也不是会一直都在一起”这么有道理的话,因为这个时候,我也开始在心里试图安慰姐姐,想象着如果自己也带着这样一个孩子,在她哭泣的时候说些什么——发现竟无言以对。
“我觉得自己并不那么幸福”当多多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再一次在心里问自己,怎么解决孩子的这个问题?
黄磊绝对是几个人之中最懂得教育孩子的家长,他只用了几个有理有据的事实就让孩子转变了心境,对于一个准爸爸而言,简直崇拜的五体投地——是的,我暴露了自己喜欢这部影片的根本原因——因为我的宝宝也将要来到这个世界上,该如何和一个陌生的家伙一起成长生活,我很迷茫。
而这部“影片”给我以最真实的案例。
但在当时,还并未想的如此遥远,只是感叹沟通的魅力,我是一个喜欢沉默和发呆的愚钝之人,每一个可以和其他人顺利沟通的人,都能让我觉得无比佩服,也是因为,混蛋也有温柔和感性的一面——姐姐终于找到爸比,和joy钻到蚊帐里以后,开始不停的对哥哥说我爱你,每一次哥哥都冷淡的回我不爱你,但姐姐还是一直重复:我爱你——让我开始迫不及待的想看到自己的宝宝将来会如何对亲人对这个世界表达自己感情的。
喜欢一部电影完全是私人感情,说些题外话就是至今我也算跟过几个剧组,有些项目甚至从策划之初便参与其中,见证过多部电影或电视剧的诞生过程,和许多演员、导演也都有过接触沟通,关于票房如何、圈钱与否,每个身在其中的人都自有感触,无需赘言,不都得需要投资商一个交代么?
大环境本就如此。
国外有针对儿童观众成熟的类型片,中国每年拿给孩子看的影片能有几部?
现在影片在不分级的状态下,你带孩子进影院,谁知道会看到什么内容?
每年那么多烂片拍出来还堂而皇之,不都烂在剧情上么?
难道一部影片看完让你心生美好,有无限柔情蜜意涌现,都不能算是一部好电影?
纯粹是因为对萌爸萌宝喜欢而去看的消遣片,电影本身没什么可评论的,和看电视的感觉差不多,比预想的要好看些。
想说的是一些题外话:追了两季的《爸爸去哪儿》,还是看不厌,也觉得是有点教育意义的节目。
不过理性地来说,还是不大赞成这样把真人秀拍成电影的方式,感觉这样对待电影文化略显浮躁且不大严肃。
国产的电影档次已经不咋地了,如果这样的形式流行起来,估计整个国产电影的颜值又要被拉低了。
不过偶尔消遣还是可以的啦,笑笑开心下也没什么不好,只要不成为一种趋势就行。
以为又是一部商业到让人生厌的大电影,完全要依靠综艺节目的大火维持票房,但是随着电影进程的推进,电影里漫溢的温情让人不觉慢慢融化,到最后爸爸们用内心独白的方式向自己的宝贝真情告白,瞬间触发泪点,不知不觉,早已泪流满面,好久没有感动得这样酣畅了!
和孩子们共同经历共同成长,有欢笑兴奋,有坚持忍耐,有伤心失望,有顿悟明理……酸甜苦辣的所有堆砌起相处成长的每一分每一秒,值得用一生去见证和回味,但是孩子们终究会长大,拥有自己生活和空间,更让人伤感的是她们的生活和空间往往和爸爸妈妈的是不同的,这也常常不是靠一己之力可以左右操控的,注定要分离,而人世间最让人肝肠寸断的就是别离,爱却要离开,挣扎,折磨,让人怅然若失!!!
所以大家对自己的孩子包容一些吧!
在还能好好靠近她们的时候,珍藏和回味相处的每一个精彩时刻,因为那一次次美好的定格也许会成为你以后念想的绝大多数,占据你的情感,淹没你的回忆,泪湿你的衣襟……相信爸爸是superman ,不管怎么样,什么时候,爸爸都在……[可怜]
这次斐济之旅,去到那么一个偏僻的斐济岛,各方面投资应该不小,而且从剪辑制作上来看,看得出是想努力做得比第一部大电影要好,更努力做出有电影的感觉,所以说诚意有余。
精彩不足,首先说说爸爸方面,爸爸的任务是很大胆:跳伞,潜水,荒岛过夜,本应该是看点十足,但最后所呈现出来的力度不够,可能是剪辑的问题,感觉是记流水账,平平淡淡,没有起伏,唯独曹格的荒岛任务,还算让我印象深刻,该片段也呈现的较为完整。
而纵观宝贝们的亮点几乎为零,没有可爱的童颜童趣,也没有好玩的任务游戏,一大段的grace在那哭哭哭的画面不断重复,略微让人觉得烦躁。
最后结尾的煽情略显生硬。
总结,电影太侧重于爸爸们的任务,全是爸爸们的镜头,宝贝可爱的一面没有展现出来,爸爸与宝贝的互动太少,太没看点。
综艺节目出电影越来越成为中国国情了,小钢炮这两天气得不行,一个劲炮轰,不知道这样下去会不会搞毛这帮“电影人”纷纷开始搞电影的综艺节目版,于是我们就会看到大型综艺探案真人秀《n大名捕》登陆某某卫视,大型综艺真人秀《让xx飞》登陆某某卫视,大型选秀栏目《x步之遥》请来电影原班人马作为导师……等一下,忽然想起,貌似早在好几年之前就有电影的综艺版问世了,而且很火,连名字都懒得换……这么看来似乎也不能指责人家综艺节目出电影,对,我说的就是《非诚勿扰》
爸爸去哪儿第一季的时候室友都在追我没看,这次还是偶然看了快本才开始追的,没想到我居然能一路追下来,虽然费曼没来,但还是带着家人一起去看了大电影,说点小感想吧。
节目组选地点挺用心的,本初子午线啊小岛啊海滩啊什么的,应该是花了心思的。
姐姐太可爱了,头发也是real好,简直羡慕嫉妒恨......Joe还是一如既往的缺乏安全感,好在他还是跟薯条爸爸一起去荒岛了。
说起来,跳伞那环节明显是为曹格特意设置的,突破一下自我啊还能给孩子做榜样,挺好的。
好久没见到姐姐哭鼻子,在电影里看到还是蛮想念的,贝儿多多羊羊他们哄她的时候也好逗“我觉得这样应该不好”其他的印象不是特别深刻,黄老师还是一如既往的心灵鸡汤,哄孩子也很有一手
文/黄鑫亮原本这是一桌其乐融融的麻将,有人听牌、有人胡了,旁人是看不清这桌麻将的技术含量,直到打麻将的人出现了“五缺一”,《爸爸去哪儿2》大电影此番只有四位奶爸,这时是要无比佩服当时选择请曹格的前瞻选择,曹格两个娃,才保证了萌娃的数量相较第一部大电影没有减少。
可这一桌原本五个人打的麻将突然少了一个人,纵使你之前玩得多么爽,玩法不得不变,同时也让旁观者能看清他们这桌麻将有多少牌、有何底牌。
我认为《爸爸去哪儿2》真人秀的底牌是吴镇宇费曼父子,他们在第二季的位置相当于第一季的林志颖黑米,林志颖是容颜不老,吴镇宇是心态不老,而费曼与黑米更是有几分相像,他们的内心都有自己的小世界,不像其他萌娃一样喜怒形于色,他们在团队里也特别难搞定,绝非是哭了说几句好话给一颗糖就能搞定的。
从他们的身上也可以看到更多新生代的孩子的性格。
黑米和费曼娇嫩的长相都曾被误认为是女孩子,可他们的内心都是倔强和不妥协的,费曼经常会拉滑下的裤子,可他似乎宁愿拉裤子也不愿和大人们说;费曼的表情会突然从阴转暴雨,这只是他把以往的不悦都积于心底,直到吴镇宇露出了他饰演过的角色们的脸孔,费曼才能给自己的释放找到一个台阶;谁都不会忘了费曼掉入水塘里的一幕,换成其他小孩被捞上岸之时会惊恐未定,可费曼却会痴痴傻傻的笑,可能他自己都认为刚才掉进去的自己蛮可笑的,可当家门一关,看到吴镇宇之时,他才回到了一个小孩的反应。
费曼敏感而又真诚,对外界世界带着戒备又带着好奇,不喝心灵鸡汤,从费曼的身上可以颠覆不少人以往对于孩子们的陈见,《爸爸去哪儿2》就是两种类型的孩子,一种类型是费曼,另一种类型是费曼以外的孩子,其他的孩子们都是能连哄带骗,第二天又是不记仇的快乐的小孩,而费曼有时会让你看不懂,说实话我认为其他孩子都萌,唯独费曼不萌,这样的不妥协恰是当下的世界所缺乏的,看到一个陌生的女子就喊“美女”,看见一个小孩子撒个娇就喊“萌”,这就是典型的集体无意识,幸好有人是清醒的,而最清醒的又往往是小孩。
不过即使费曼参与大电影的拍摄,他也不能改变电影仍然是“完成任务”的真人秀模版,只不过是来到一个空气更为清新、海水更为湛蓝、人情更为淳朴的斐济,“碎片化”的情节也满足了不爱动脑的观众,萌娃的一撅嘴一蹙眉都能让他们沉浸其中好久。
此次吴镇宇和费曼没有参加大电影的拍摄,是不是能带给综艺电影一个变局,而不是让观众看完了一季的真人秀再去电影院排排坐看续集,这几个月的真人秀不会是这一部电影的彩蛋?
综艺电影是电影大森林里新发现的一个物种,作为物种本身而言本没有好看难看之分,更何况这是一个刚被认知的动物,不了解此类动物之时是不是就要迫不及待的把它们抓到动物园。
就像刚被发现的新动物一样,综艺电影没有所谓电影人士所说的那么强大,能拍综艺电影的真人秀屈指可数,综艺电影也是除动画片之外孩子们爱看的影片类型,怎么把综艺电影的脉络和情节理清,而不是简单的任务式的游戏,至于演员们也不需要拘泥于这一季的奶爸萌娃,可以请到不同季的,也可以请到其他优秀的演员。
真正能走入小孩子的内心的电影是多么稀缺,但愿未来的综艺电影能补上这一块缺憾。
综艺电影的底牌是同龄人之间隔着银幕交心的嬉戏。
比第一部还过分
我宇哥缺席,可是他拍的IP电影,我去影院看了真是烂啊。综艺电影,不过就是粉丝电影的一种……原著改编算不算?电视剧翻拍电影版算不算(tvb、咱们结婚吧)?连一首歌都能拍成电影了(同桌的你 | 栀子花开),一本散文鸡汤也能拍电影了(刘同著),不都是有粉丝嘛。本片质量一般但起码我哭了
考虑带领愤怒的人们众筹拍一部能看的电影。拍的不好,你们使劲骂。
综艺节目冒充电影打一星
古巨基唱主题曲诶怎么也给三星啦!
没有想象中那么差。“有饭吃所以要感谢这个世界啊。”
15影54。大人编不出小孩子的世界,每个孩子都是一部史诗。大人应该向孩子学,而不是相反。
别再讨论这是不是电影了,愿意掏钱进电影院看综艺,它就赢了。大人不分对错,只看利弊呀。但真心没有第一部好看,刻意的煽情忍不了。
银幕是做什么用的?
蛮好玩的~黄磊文采好好~曹格空中求婚虽然老土但是还是蛮好的
我居然看过。小孩子的童真再怎么也比一群大人作秀好看。
大型综艺MV!这是对文化的亵渎!这种烂**也敢上电影院,电影院是放电影的的地方,你这是电影吗!别玷污了电影院!
一枚综艺脑残粉该有的修养就是看在舅哥哥的面上就会给这片子打四星。至于剧情嘛,哈哈哈,都说了是脑残粉了,管毛剧情,哈哈哈,别闹。舅哥哥最棒!
求问黄磊跟着长的歌叫什么名字?就是刚到斐济选完房子,黄磊和多多进了学校,那些孩子们一起唱的那首歌,黄磊跟着合唱了。
过年适合阖家观赏的电影,图一乐呵,当然如果不去电影院电视迟早也会演~
亮点只有姐姐
特地来打一星
没有吴镇宇父子好像不习惯。鲨鱼那段好惊险啊。比起1来有点简短,不太饱满,可是有深意。黄磊教育宝贝们如何面对斐济学校宿舍时,这样的吃苦教育、感恩教育很有意义,可以教会孩子们从艰难的生活中寻找幸福和乐观。
摄影比TV版好很多,看见李锐刻意卖萌差点没恶心死我……
第一部看着还有趣,第二部虽有斐济的异域风情,但并没有特别出彩之处,而且与当地人明显融不进去。另,本片中导演煽情过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