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或长或短,其实大部分的时光都是自己度过的。
和别人相处需要智慧,和自己相处更需要智慧。
因为找出别人的缺点很容易,找到自己的缺点却很难,会被自己给绊住,对于自己的评价,有的人过于自负,有的人过于自卑,真正做到对自己客观的没有多少人。
我是哪种人呢,在这两种状态间反复横跳吧,高兴的时候觉得自己天下第一棒,沮丧的时候觉得自己最糟糕。
人的一生,能够获得爱或者勇敢去爱是幸福的。
我是个胆怯的人,哪怕没有爱也不会去爱,全身心地付出不一定会获得回报,我不喜欢做没有意义的事情,也不想浪费时间。
我是个自卑的人,我怕展露自己会让别人失望,只有我自己能够接纳我自己,其实,连我自己都不喜欢自己,我没有信心让别人喜欢。
远远的,大家保持这个状态就好。
究竟是我喜欢一个人生活还是我只能一个人生活呢,我也不知道了。
但是我应该没那么开心,因为我自己也觉得这样的生活像一潭死水,就这样过一辈子和立马死去都没有什么不同,甚至我觉得后者更好一点。
我不喜欢麻烦别人,也不喜欢别人麻烦我,但是当自己遇到困难时,还是会潜意识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我很自私吧。
最后,前事如烟不追不悔,过好眼下的每一天吧,不管一个人的生活是自己选择的抑或是被选择的,一个人也要开心地过日子啊!
为了和爸爸妈妈唱反调,一直以来我都在强调自己喜欢一个人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但工作之后,其实更加发现我没有那么强大到什么事情都一个人,我还是希望有人陪,有人爱,能被爱,所以如果自己内心渴望爱的话,应该勇敢去追求。
如果真正享受一人生活,那就不必去刻意证明,真正享受其中即可。
就像方佳莹所说,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找到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在两个人的互相配合中不会失去自我,一个人的时候,也不会只有自我。
看到第一集提到一个人吃麻辣锅,恰巧我就在定下人生第一套房子的下班后路过商场去吃了自助火锅烤肉,即一个人的火锅后面还有一个人过圣诞节,我也经历过一个人过年(元旦),我也经历过还有一个人的520,七夕,光棍节……都是一个人经历过即将我要搬家,有同事可帮忙,也有朋友可喊,我却有点尝试一个人搬家,会不会很心酸,累到难过……未来可能还有很多事需要一个人完成,快乐每一天吧
一個人要練習著學會一個人吃年夜飯,真讓人心疼。
該片非常貼近現實。
方佳瑩跟遠在美國的媽媽說了違心的話,跟她說她今年一年過得很好。
其實,她自己一年來過得怎麼樣,她心裡非常明白,一直一個人過,一個人參加前男友婚禮,一個人吃火鍋,一個人過聖誕節。
結果,在馬路上痛苦一場,讓人很心疼很心疼。
方佳莹在和男友分手一年后,不断成长,有些类似于纪录片的形式了,每集一个主题一个故事一个哲理,一个人吃火锅,一个人搬家,一个人做手术,一个人旅行,一个人过年⋯虽然我的人生平淡乏味,太热了不想出门,太冷了不想出门,下雨不想出门,下雪不想出门,拉开窗帘每日看一眼夕阳,拿起手机记录的那一刻,抬头的天空,望着自然里的一草一木,感慨时光飞逝。
去向大学前,最大的挫折就是中考填志愿填的不好,后来便是选择大学的地域只想离家近,接着便是研究生又是狭隘的视野,我想要的工作是想自己获得自我提升,而不是距离,父母手里的风筝啊,松手后又是无限制的拉回来拉回来,有多软弱,压的喘息不过来。
方佳莹这个角色,也许缺乏安全感,独自一个人在家乡,唯一的亲人在大洋彼岸。
她是幸运的,纵观上司、同事、友人,上司开明的不可思议,对于下属的生活照顾的都要没有界限感了,如果不是出差,她们一起吃团圆饭诶。
同事也是相处甚好,同事的女朋友,哦不是爱人,的表哥,哇唔,amazing,这不就真命天子悄然降临吗?
友人是从国中到大学到工作,二十九岁了姐姐,这段友谊真是宝贵。
纵观短短十集,一个人,爱人与被爱的能力,很有趣。
朋友: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失眠的夜里,忍不住发出疑问,“我会因为害怕孤独,因为不想一个人而委屈自己,迁就别人吗?
”在睡不着的夜晚,我一个人看了部台剧《若是一个人》,看完之后,我的感受是:居然很治愈。
治愈的原因很简单:一部小而美的台剧,让我找到了「怎样看待一个人的生活」的答案,它教会了我可以用别样的态度去对待生活。
如果你和某一刻的我一样,也害怕孤单一个人,面对生活也茫然不知所所措,不知道该怎么办,那么我推荐你,也去看看这部《若是一个人》,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
01成长意味着能够接受孤独全剧表面上看起来想讲述的是一个人的孤独体验,大多在叙述一个人生活很好,要学会战胜孤独十级云云。
当大多数观众将着眼的重点放置于“一个人”时,足够敏锐的你会得到额外的彩蛋——那就是该剧还想表述的另一个部分——“若是”。
“若是”,字面意思直译为“如果是”。
也就说,如果你被动一个人时。
全剧抛出的核心问题是:如果你遭遇一个人的情境,且并不是你主动的选择,而是生活、命运或者各种机缘巧合下,让你不得不面对“一个人生活”的状态,你该怎么面对?
比如:女主方佳莹,她因为男友抛弃了自己,母亲远在国外,父亲早逝,好友也不可能随时常伴左右,所以她需要去学会“若是一个人”的生活。
比如:男主丁志明,他是一个从小没有父亲陪伴,又被母亲抛弃,寄养在舅舅家的男人,所以他在很小的时候,就习惯了“若是一个人”的生活。
看起来,女主和男主一个人的状态是有差别的,女主是被动选择的一个人的状态,而男主是主动并享受一个人的状态,但实际上殊途同归,不论是女主还是男主,他们都是被生活逼到墙角「罚站」的不幸之子,都是被动的承受孤独。
小时候的丁志明,其实也不想离开妈妈,一个人生活。
失恋前的方佳莹,看到一个人吃麻辣锅的林心如,也会感慨一句好可怜。
(内心的潜台词:我不想像她那样一个人吃麻辣锅)。
然而生活的真相,往往是,一辈子这么长,总有一个人的时候,我们毕生无法躲开的一节成长必修课就是“如何接受孤独”。
剧中第1集的台词说:“我们都是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回去也一样,我们注定要孤单一个人,人生在世的几十年,我们都只是过客。
”我想补充的部分是,谁在谁的人生中,都是过客,总有一程路,需要学会自己去走。
男主丁志明说:“我很幸运,很早就了解,这个世界,从头到尾,就只有自己,没有别人,也不会有别人。
”所以,他早早的实践着一个人,一个人生活,一个人旅行,成为别人眼中的怪咖,成为看起来主动选择的那一个。
女主方佳莹说:“怀念那个还很单纯,像个孩子的自己,那个很怕孤独,想要有人陪在身边,什么事情都能委屈的自己。
但是,我必须跟过去的那个自己说再见。
”相较男主,女主更晚的学会一个人生活,她曾害怕过孤单,但一路来孤独十级的修炼,让她明白唯有跟那个害怕孤独的自己说再见,才能真正成长。
于是,她开始接受生活抛给她的孤独,虽然她暂时改变不了生活给予的孤独状态,但是至少她可以改变面对孤独时的心态。
在剧中,女主说:“人都是一个人来到这世界,也终究要一个人离开,但是有多少人,能真正坦然面对这件事。
如果有一天我能用平常心去接受,我们终将是一个人的事实,那就没什么好怕的,对吧?
”她已经从原本的“一直在练习自己一个人过日子,想要证明自己一个人也可以过得很好”,转变为“一个人生活没有什么好证明的,一个人或者是两个人都是一种感觉,比较喜欢哪一种,就过哪一种生活。
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找到自己最重要”。
在我看来,这一刻。
她才真正的接受孤独,真正的成长,蜕变成一个成熟的自我。
02成就感是抵御孤独的一剂良药那么,如何才能接受孤独并抵御孤独感带来的“丧感”呢?
剧中,其实也有给我们答案:成就感。
女主好友庆芬好像就是这么一个借助“成就感”成功抵御“孤独感”的人。
在剧中,编剧借女主好庆芬的嘴道出了,在他看来抵御孤独的方法。
《若是一个人》的第4集,围绕“你吃过一个人的年夜饭吗?
”这一主题铺开,女主的好友庆芬失恋N次,快过年了,因此被家人逼着相亲,庆芬自然不愿,因此想早早开溜,早日回到台北,而弟弟却一脸不情愿配合庆芬“回去后,初一就找借口回台北”的打算。
不过,作为姐姐的庆芬对付弟弟,自然有一套,一个新年红包,就收买了弟弟,不仅满口答应帮其打掩护,还主动将姐姐所有行李的搬运工作都全包了。
看着弟弟屁颠屁颠,喜笑眉梢的样子,庆芬的忍不住感慨:“成就感的力量好强大,让我第一次觉得,没有爱情也没关系,家人不在身边也没关系,人生还有很多种可能。
”而这一幕,像极了我身边的一位好友,她也有一个妹妹,也被父母逼着相亲,要不是逢年过节,不得不回家,她宁愿一个人在大城市孤独,当然漂泊的这些年,她早就找到了抵御孤独的门道。
她说,她能够抵御孤独,不害怕一个人的缘故是【随着她价值感的提升,好像变得不再在意别人的眼光,而且也是因为一心想着如何提升价值感,也就不会去想孤独这件事。
】
她说,【当内心是满的时候,空虚和寂寞就会自动消散】。
我想,好友说的价值感和编剧说的成就感,从某种个意义上看,也许是一回事。
当你满眼的关注不再是“害怕孤独”,而是着眼于如何提升自我价值感,从而获得成就感身上时,也许你就能看到人生的更多可能性,也许你就不再会为了害怕孤单而去委屈自己,迁就别人,这里的别人不论是恋人、家人亦或其他人。
所以,朋友,如果你害怕孤独,想要抵御孤独,那么不妨试着从“价值感”or“成就感”的角度切入,试试?
03修炼孤独的终点是“坦然”生活全剧伴随着一集集的深入,作为观众的我,跟随着女主方佳莹从“你敢不敢一个人吃麻辣锅?
”到“你敢不敢一个人动手术?
”这一级又一级的孤独修炼,发现孤独终点是“坦然”。
在我看来,《若是一个人》想表达的主题不止是孤独本身,而是探讨一个更宏观的命题“如何面对生活给予的一切”?
剧中,导演抛出灵魂拷问:“你享受一个人的孤单吗?
”
我猜,编剧最期待的回答,并不是你要学会享受孤独本身,而是期待你说跟着这部剧学会面对生活的坦然。
不论生活给予的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是孤独还是繁琐,是幸运还是不幸,都学着坦然的去接受命运给予的一切,哪怕一个人,也好好地活出精彩。
朋友,我想你可能会说,这怕不是你自己胡诌,想牵强附会的想拔高主题吧?
我想说的是,这,还真不是强行拔高。
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男女主在农场的对话:“这世上一定会有一个人,一个了解你的人,运气好的话,你会遇到。
”“如果运气不好,一直遇不到呢?
”“若是遇不到,就当做放一辈子的假。
”还有男女主谈论表妹秀欢夫妇的婚姻时,男主说的是:“危机就是转机,下一个转机就是危机的开始,祝福他们。
”
好像《若是一个人》的细节处,都藏着这样的哲思碎片:“两个人是幸运,一个人也是放假”啊,“有转机挺不错,但有危机也没事,因为是下一个转机的开始,不过有转机也别得意,因为也许早已深埋了危机”。
只要留心,你会发现全剧在多处,留下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淡然态度,留下了“一蓑烟雨任平生”坦然情怀。
这让我想到了当年红极一时的日剧《悠长假期》:在自己什么都做不好的时候,就当是上天赐给的一个长假,不要勉强,不要焦躁,更不要无谓的努力,将身心付诸于自然,不久一定会好起来的。
木村拓哉饰演的男主说:don't worry, be happy.修炼孤独的终极意义,并不是让你去追求孤独,证明自己能够享受孤独,而是让你能够在孤独或失意时,依然能够好好的生活。
—end—毕竟,这辈子还这么长,你还要在荒芜里,心碎很多次。
碎过了,再拼起,再可以拼出不同的裂痕,就算裂痕都一样,也还是可以感觉到新鲜的疼痛,流的眼泪也还是这么真。
所以,人生才有意思啊。
大概台剧的轻松,便是脱离生活琐碎,纯纯的感情成长与取舍吧,女主的人物选角挺舒适,不是或妖艳或个性或叱咤或娇弱的颜,似身边邻家的寻常人设,让普通人能更多代入感,但…租房如样板间宽敞,出国像遛弯,还能遇到男主待过的店,住院也能和潜在丈母娘同房交心,有关系很铁的闺蜜和同事,与男友恋爱着,还能被男友哥们情根深种无微不至关怀,搬家有新结实男生帮忙…不愧是主角的豪华配套(剧情需要不杠)。
大家的情感都像温室里的花朵般自在盛开,敢爱敢恨没有迷茫,可生活大多数情绪则是空白,并没有明确的方向与喜好需求。
也许是自己太独孤求败,剧中每一个故事若发生在身边,都会被自己内心白眼:这就承受不了了?
刚开始看表哥喜欢一个人旅行还蛮欣赏,虽然知道帅气主角通常难逃恋爱的狗粮光环,但还是期待孤独人设的独特光彩,尤其听表哥一再强调一个人的各种舒适自在,说一辈子单身就是给自己放长假,还有林心如一个人吃火锅,杨大和想一个人的分手托词,似乎孤独都是很治愈很个性的事。
可随着剧情推进,孤独的底色竟是被抛弃的原生家庭“受害者”论,原来表哥选择孤独不过是对亲密关系没信心的逃避方式,说着一人自在的杨大和也新交了女友,女主不断挑战各种一个人火锅、旅行、搬家、成长、过节、年夜饭、手术、看海…之后也吸引了男主。
所以全剧下来“一个人”还是一件“不得不”这样的无奈状态,应了早年“若能此生安稳,谁愿颠沛流离”的非主流签名,这点依然难逃流俗的传统观念,不过不那么深奥去上价值的情节,可能也更适合周末点缀生活的轻松主题吧。
看到“一个人参加前任婚礼”这个主题有点麻了,对于长时间叫嚣“一个人”的自己来说:前任是什么,能吃么?
至于一个人吃饭搬家看病这些事,真是家常便饭到多说都觉得矫情的地步,刚开始还有人试图安慰,久了发现我乐在其中难得清净后也不再多费口舌了。
记得大学寝室六人位,刚入学仅两人非单身,一年后除了我都脱单了,后来又更新了室友也还是只有我一个人,元旦跨年大家向窗外吼“2010年,我们一定要把xx嫁出去!
”那会儿我是真开心,不是因为口号承诺,而是我成了最特别的存在,一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过瘾。
十多年过去了,今年新年回老家中学同学聚会,大家一起合唱我点的《烟花易冷》,唱到“我听闻你始终一个人”,又不约而同指向我,我也在和谐友爱的氛围中笑成傻子,一个人,我挺好,有盔甲无软肋,没有无奈,满是期待。
有人推断我曾受情伤,有人劝我打开心门,有人怀疑我是拉拉,有人甚至觉得我有心理疾病而不自知…曾疑惑,独来独往就一定是有什么不为人知的难言之隐?
幸好时代进化,人们可以尽情享受更多的特别状态,“社恐”之类标签也脱离负面越发普及,成为潮牌。
一个人很好,没有女主空闺的独守凄凉,没有表哥的家人抛弃,没有闺蜜庆芳的情伤历史,没有kenji的同性恋伪装,没有博仔的暗恋默默付出,没有表哥母亲遭遇的父母阻挠…我,家庭完整、父母相敬、学业顺利、人际良好、成分清白、生活规律、心理健康…沉稳80后的末端,开明90后的开端,没有禁闭心门,享受自在独居,也欢迎爱光临。
你是一个人吗?
你害怕一个人吗?
如果你是一个人,并且你对自己当前的状态感到焦虑,就一定要看这部剧。
最近两年真的是台剧的崛起,从《我们与恶的距离》到《用九柑仔店》再到《俗女养成记》无不得到了很高的评价,每一部都值得一看。
但今天我要推荐的是一部比较小众的,叫《若是一个人》。
相信从剧名你就能看出来,故事主要围绕当代青年都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那就是一个人生活而展开。
🍁🍁故事的主角是都市单身女孩方佳莹,即将30的方佳莹,被迫,展开了“一个人”的幸福冒险。
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经历了种种。
也遇见了改变并且治愈自己,能够相互陪伴,一起成长的人,可以说是灵魂伴侣。
独立生活的方佳莹,从害怕一个人,到习惯一个人,再到享受一个人。
中间有过孤单、恐惧、难过,当然更多的是快乐、治愈和收获。
可以说经历了一切之后的方佳莹,到达了人生的一个新的阶段,生活也变得豁然开朗。
🍁🍁这是一部安安静静的台湾文艺片。
无论是场景、台词、剧情、音乐都非常得恰到好处。
这里要表白一下我非常喜欢的椅子乐队。
建议收看原汁原味的闽南语版本,比较有烟火气,更有一种亲切感。
故事每集围绕一个主题展开,例如“一个人吃火锅”、“一个人生病住院开刀”、“一个人搬家”、“一个人过年”、“一个人旅行”等,每一集看完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值得一提的是,男女主的感情线处理真的是深得我心。
本剧的男主角,是一位叫丁志明的男孩,个性独立且思想通透,长得也非常帅。
男女主之间的情感递进非常自然,两个人并不是抱着某种目的而接近对方。
最初,两人只是能够相互吐露心声的好友,三观也比较一致,相处时彼此舒服自在。
随着剧情的推进,两个人也带给了对方不一样的成长,佳莹可以独立生活,而志明也成为了一个有温度的人。
这是一段始于友情,互相陪伴,共同成长的亲密关系,是一步一步的灵魂契合。
这种既是恋人也是友人的相处方式,真的是我非常向往的爱情。
🍁🍁整部剧叙事平淡却又不失细节,温暖且有深度,非常有日剧的风格。
本剧标语是:在你根本不需要另一个人时,爱才有可能发生。
其实,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你肯定会有亲人、朋友,偶尔会遇到温暖的陌生人,这些一定能够给予你独自生活的力量。
无论你是不是一个人,去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这样,不管你在过着怎样的人生,内心也一定会是充实饱满的。
这样独立完整的你,才会遇见另外一个独立且温暖的他。
二刷还是很好看~最近感觉更喜欢刷以前的剧 有些情节忘记了,看的过程中也能发现以前忽略的一些细节、没看懂的细节。
很喜欢插曲 「爱到明仔载 」(虽然不知道歌名是个啥意思)
说实话,今年挺剧荒的,可能随着时间推移,我似乎变地更加挑剔,那些现实的都市剧,热门的家庭剧,职场剧,网络爱情剧,似乎都无引起我兴趣,激发共情。
就算是再靓丽的阵容可能也只能倍速偶尔消磨下时间,所以基本就看看电影和综艺了。
不过,前几天当我打开优酷,想找个剧,或者电影放空一下,来回划动的食指停留在了一个界面,清晰的五个字,映入我的眼帘,“若是一个人”。
瞬间,我的脑海就飘过无数的思绪,一个人,有点interesting,是讲单身吗,呼吁单身吗,还是叙述失恋,还是说其他的。。。
我也想起了网络的十级孤独,第一级:一个人去逛超市第二级:一个人去快餐厅第三级:一个人去咖啡厅第四级:一个人去看电影第五级:一个人吃火锅第六级:一个人去KTV第七级:一个人去看海第八级:一个人去游乐园第九级:一个人搬家第十级:一个人去做手术在这几年里,除了第五,七,八级和第十级没有经历,其他都已经体验了,我也算一个九级孤独者了,实话说一个人看电影,尤其是包场的时候,感觉还是很棒的,想笑就笑,座位任君选择。
一个的KTV也很嗨,唱到你嗓子沙哑,无人抢麦,无需介意是否跑调;一个人的咖啡很惬意,想闲坐多久就多久;一个人搬家,是真的累,还好现在有货啦啦;一个人去过医院,手忙脚乱吧,当时的内心想法是有人帮忙排队就好了。
回到剧中,里面的人物故事线也很清晰,一个集交代一个观点和事情,没有拖沓,一共10集。
女主是一个单亲家庭,男主从小妈妈带大,从没见过父亲,后面被妈妈寄养在舅舅家。
其实俩人的性格很反差,一个是因为一段3年的感情,被分手后想要学会怎么一个人过。
相反,男主是因为身世,从小就习惯了一个人。
剧中女主的前任,扮演者颜值很高,但是也是zha的很,分手原因:不是因为不爱,是他“想,一个人生活”,不过最后编剧也让他体会了一把,一个人,和后悔的感觉(很多评论表示很解气,😂),然而世界上很多事情是没有后悔药的。
编剧应该也是想传达, 珍惜眼前人的意思吧。
还有很多次线的剧情,关于爱情,家庭,友情的点点滴滴,感人真实,再配合慵懒闽南语背景音乐,很温暖。
此处不展开剧透,大家自己去探索。
再分享此剧里面,最让我泪奔的两场戏:第一场,女主的前任,在前几集,分手一年后回来,还邀请女主去参加他的生日趴,然后现任突然出现,尴尬的场面。
双方的朋友都不知道,朋友本来还想撮合他们复合,很gou,不过此处,也是女主放下的开始,在这一年里,女主可能不是放不下,只是留恋曾经的自己吧,也许也只是想要一个答案。
因为最后,她还问前任,分手那晚他是否有像别人说的那样哭得很伤心。
不过,前任的回答很让我迷惑,却也满意,回不去了,那就善意的谎言,就做一个坏人吧,至少,不会让对方心存一丝丝的幻想。
不知道我的理解对不对。
豆友们自己去观看理解吧。
第二场:在后面几集,男主的妈妈患癌重病,俩人几十年没有交集,不过在女主的帮助下,两人重新和好一起生活,男主才得已陪伴母亲度过最后的时光。
他妈妈担心,男主一直一个人,于是说,你有喜欢的人,想要关心的人是件好事,我们不能一直只是一个人的。
可是嘴上男主还是说,他喜欢一个人。
其实,此时此刻,男主的内心已经开始动摇了。
虽然貌似剧中他们一直好像到结尾才在一起。
其实,他们早就不是一个人了,从开始认识就一直相互传递着讯息。
精神上已经不再一个人了。
妈妈在自己快要离开的晚上,也透露了自己的心声,很戳人心,她说,自己做的最对的事情就是即使一个人,生下了男主(母爱真的好伟大~给所有妈妈们比心❤️❤️),也很后悔小时候放弃他,自己不够勇敢去争取和他一起生活,到现在才明白,原来可以爱人,和被爱是一件多好的事情。
因为我们都不是一个人,(此处点题了)男主也回应说,我们不是一个人,泪目了~,妈妈哼着小曲儿安静睡去~~镜头一切换,就第二天早上了,男主推门一看,只剩一张空空的病床,伴随着音乐,他却异常的平静,此处没有一滴眼泪。
另外一头男主的表妹却生了一个宝宝,也许这就是生命吧,不断地重复轮回。。。
最后,我分享另外几个感触颇深的台词:1-喜欢一个人,就是寂寞的开始。
2-生和死,是同一件事,只是发生的地方是从一个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
3-不是所有的前任,都可以成为好朋友的。
4-人生的路需要自己走,后果需要自己面对。
5-大部分的时候,我们都是一个人,两个人的时候也经常是一个人。
6-自己的垃圾自己扔,丢掉没有用的东西,这个动作本身就是一个疗愈的过程。
7-世界上一定会有一个人,一个了解你的人,运气好的话,你会遇到,遇不到的话,当是放一辈子的假。
第一次,这样认真的写剧评,东西太多了,只能挑重点传达。
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去亲自观看。
这两年的台剧都很好看
内容太空洞,像个喋喋不休的祥林嫂, 无病呻吟.
近十年来最矫情的剧!一个人这不好,那不好,在编剧看来拉屎也得两个人一起,不然好惨哦。人物个个极致,不论男女全员傻白甜,看似人畜无害又招人讨厌。张口闭口一些国际都市,实际剧情根本不用超出象牙山,乍看清新实则油腻不堪
六集弃,太过矫情,实在难以找到共鸣,配乐加一星!
看了两集尬尬的,看不下去
台剧真的牛,比日剧还要好看了
感觉我看这类型剧的时候真的很像一个情感障碍,在学习人类复杂的感情思路,学完了之后可以运用到一些生活场景中,例如朋友失恋后三个月还在地铁上大哭我该怎么安慰,但实际上我根本不能理解为什么三个月了还走不出来这件事。杨大和的结局看得我嘎嘎笑,真是很妙。
湾湾是拍剧还挺好看的(。・ω・。)ノ♡。剧情也好看,男女主长的也好。就是煽情的不太喜欢看。
闽南语听不懂所以看的国语配音,有一种看韩国偶像剧的感觉。确实,活在人群里,一个人的话,连吃饭都好尴尬。
看不进去,太假了,女主也不好看
除了最后一集毫无铺垫的同性线莫名其妙之外其实都还满意。最喜欢也觉得写得最好的是女主的转变。咄咄逼人的防卫姿态并不是真正一个人,能够体察、关心、接受自己的真实,眼睛里一定会闪烁温和的光亮。就好像男主说,这时候的女主“闪闪发光”一样。真到这种状态,一个人变成两个人,幸福会爆表吧?...也羡慕能匹配这种理想的社会环境就是了....丨“我的安宁,是因为我在思念。而一年之后我才发现,我的等待和思念都是在浪费时间。”...心有戚戚,隔着屏幕想抱抱女主,太有共鸣。拍得很稳当,期待后续。
个人感受是无病呻吟
片名是一个人,每一集的问题也是关于一个人的,为啥整部剧女主都不算是一个人生活呢?开刀有朋友来,去日本有人找过去,跟我反正是没有共鸣。真正的一个人不是这样的,感觉她只是在一段恋情和另一段恋情之间孤独的GAP期而已。
男主演的一脸便秘样,我在现实生活中绝对不会和这样的男的做朋友,自大孤僻还不回人消息
很有味道的一部剧
「這世界上一定會有一個人 一個了解你的人 若遇不到 就當放一輩子的假」劇情方面有點單薄,像在讀一本雞湯書,跟著問自己一樣的問題的時候,發現哪有什麼敢不敢,我已經在嘗試開始一個人生活了。
还蛮喜欢近几年的台剧,有种韩剧和日剧的结合体的感觉
若是一个人,也要闪闪发光!
如果一直遇不到对的人,就当作放一辈子的假,也挺好。
我好像是第二个男主 每个人其实都下意识的喜欢自己一个人吧 你问问自己的内心 但是即便我可以自己做所有的事 在自己过除夕的时候 还是会觉得有点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