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奏

Reprise,爱重奏(台),复工

主演:安德斯·丹尼尔森·李,伊斯潘·克劳曼-豪纳,维多利亚·温格,奥德-马格努斯·威廉森,Pål Stokka,克里斯蒂安·鲁贝克,Henrik Elvestad,亨里克·梅斯塔,Rebekka Karijor

类型:电影地区:挪威语言:挪威语年份:2006

《重奏》剧照

重奏 剧照 NO.1重奏 剧照 NO.2重奏 剧照 NO.3重奏 剧照 NO.4重奏 剧照 NO.5重奏 剧照 NO.6重奏 剧照 NO.13重奏 剧照 NO.14重奏 剧照 NO.15重奏 剧照 NO.16重奏 剧照 NO.17重奏 剧照 NO.18重奏 剧照 NO.19重奏 剧照 NO.20

《重奏》剧情介绍

重奏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艾瑞克(伊斯潘·克劳曼·豪纳 Espen Klouman-Høiner 饰)和菲利普(安德斯·丹尼尔森·李 Anders Danielsen Lie 饰)是相识多年的好友,两人的友情十分牢固。成为作家是两人共同的梦想,他们为了这个梦想不断的努力着。菲利普的初稿一经寄出就在文化圈引起了轩然大波,转瞬间他成为了圈内炙手可热的红人,而艾瑞克的初稿却石沉大海无人问津。 事业有成的菲利普在爱情上也一帆风顺,他和女友凯丽(维克多莉娅·温格 Viktoria Winge 饰)相约前往巴黎度假。没过多久,人生的空虚便打倒了菲利普的意志,在如此轻易获得的成功面前,菲利普患上了抑郁症入院治疗。在治疗期间,艾瑞克一直不离不弃的陪伴在好友的身边,在照看和鼓励好友的同时,他亦没有忘记自己的梦想。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活佛济公交响情人梦终曲为爱放手格萨尔藏戏床垫里的百万欧元甜蜜家园3正午显影致命选择人生有梦看不见的城市第二季21克標籤的重量恶床清潭国际高中爱是妥协破败工厂再见铁拳雄心幸福岛味道又是一年山林绿二十岁飙舞追梦彩虹俱乐部梦境谍影重重472个危险居住地同窗会爱的千丝万缕乘风少年空中救护第二季

《重奏》长篇影评

 1 ) 急性文化震撼症

急性文化震撼症电影不止有着独立的干净气息,更兼备海盗的洒脱质感。

”你终于重回公寓和电脑的怀抱,也许可以再开始写作。

”“销售攸关欲望、承诺和专业,还有最重要一点,不懂得推销自己,别想当销售。

来这之前就该抛开矜持,哎吆!

刚才矜持被压路机碾压。

”“她虽然觉得他帅,但直觉他是个同志。

”他的尖酸幽默,使她笑的岔不过气,他说,她的反应很无礼,结果她笑的更厉害了,她好爱看他凝视她的神情,他则爱她评论街头辣妹的模样。

“我们相遇是缘分不是巧合”“女生不酷,顶多是漂亮、可爱,最了不起性感,何况老爱减肥,有些笨但个性好,但谁在乎个性好。

你总希望交往的女生有内涵吧?

你可曾听闻哪个女生推荐过你不了解的音乐、书籍或是任何非主流的事物?

就算有,也是她哥哥或前男友说的,她们只会装懂。

有些爱自以为是,超级爱学大人教训人,有的却还有自知之明。

”和女生交往太久,男生会变逊脚,只是沉溺于连续剧、浪漫晚餐,阅读和听音乐的时间越来越少,后来甚至漠不关心,最后成为安逸的中产阶级白痴。

我真希望我们能够再一次相遇,抛开过去的一切。

记得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过“人生要用音符抒发,而不是文字。

”他们17岁时迷上了史达尔,午餐钱全砸在了买书和唱片上了。

粉丝太幼稚,叫书迷比较好。

“透漏受苦细节是一种八卦作风,巨细无遗描写每个悲剧,但那并非真的文学,不是吗?

”这都是命中注定,太多巧合了。

我们命运相系,我找到你了,对吗?

我爱你,让我们回到从前,好吗?

够了!

我无法再承受这些了。

 2 ) 木有文艺慧根的就看看帅哥

07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怎么就文艺成这样子。。。

文艺成这样,主人公神经质倾向,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让我想起前阵看的《挪威的森林》。

有过之无不及的是,导演的镜头把一切场景处理得冷暗到如同北欧的天气,以至于影片结束的时候我脑子里只沉淀下黑灰白的画面。

看文艺片一定要有耐性。

看文艺片一定要有悟性。

作为一个本质上没有文艺慧根的人,也就只好装模作样,看看北欧帅哥了。

好吧,演员都真的是很帅,个顶个的帅,又瘦又高又白又美手又笑容阳光。。。

帅到什么程度,,,用一句我对美男至高无上的评价就是:简直极大地激发了俺的母爱!

十分愉快的消磨了一个半小时的观影时间。

 3 ) 既然你在阅读,有些事情就会发生。

如果你从未生存过,你将不会读到这些。

而这一切也没有任何不同。

当你不再生存,就如同从未读到过这些,毫无异样。

但此刻,既然你在阅读,有些事情就会发生:它慢慢地吞噬了你的时间,如同一只微小却折磨人的野兽,披着一身遍布文字的皮毛,挡在你的这一秒和你的下一秒当中。

你将永远无法找回这些被吞噬的分分秒秒。

就是此刻,它正在全神贯注地咀嚼着时间里的微生物,但却永远填不饱自己的肚子。

你也一样。

——图尔·乌尔文 1片中的沉默寡言的老者作家原型是图尔·乌尔文(Tor Ulven),国内不知道有没有出过他的书,据说是八九十年代挪威最重要的诗人之一。

图尔·乌尔文于1995年在奥斯路自杀身亡;而导演约阿希姆·提尔的第二部长片、被罗杰·艾伯特列入有生之年的最后一张年度十佳榜单的片名就叫《奥斯陆,8月31日》。

纵观阿希姆已有的三部片子,都有共同的压抑氛围和自沉水底的情结。

我不知道图尔·乌尔文是不是跳河自杀的。

奥斯陆,8月31日 (2011)7.62011 / 挪威 丹麦 瑞典 / 剧情 / 约阿希姆·提尔 / 安德斯·丹尼尔森·李 玛琳·克雷平2没有找到太多关于图尔·乌尔文的中文信息,开篇的这句引言,来自挪威另一位作家, 犯罪小说家卡琳·佛森《圣烛下的暗影》中的开篇引用。

应该是,但我没看过这部小说,只是在搜索引擎中发现的这点关联。

盲视 (2014)7.42014 / 挪威 / 剧情 / 埃斯基尔·沃格特 / 艾伦·多丽特·彼得森 亨瑞克·拉斐尔森约阿希姆·提尔包括他的合作者埃斯基尔·沃格特(他的首部长篇为《盲视》),擅长通过剧中的叙事者来展开剧中剧,又进一步在在叙事的内部打破剧中剧间的第四堵墙。

我觉得我挺喜欢的电影 《无姓之人》 《绅士布朗科》 都是类似的套路;还有,自然就是今敏。

《盲视》可以说是一部真人版今敏电影的感觉了,相较而言,达伦·阿伦诺夫斯基只算是复刻罢了。

3文字,语言,可能是人类发明的最伟大的游戏。

我觉得它跟农药吃鸡没什么不同,只不过适用人群更广,就算是聋哑人,也有手语。

就像智能手机一样,普及后就像是一种病毒般的存在,现在不是你发明了它,而是反过来,你被它带着节奏走了。

它演化成了一种超然的生命体。

不知道有没有人像我一样,阅读的时候感到焦虑感的同时又确信自己确实能在其中挖掘到一个迥异的宇宙?

我觉得这种跟文字的关系,就像恋情一样。

 4 ) 亚细亚的孤儿

亚细亚的孤儿在风中哭泣黄色的脸孔有红色的污泥黑色的眼珠有白色的恐惧西风在东方唱着悲伤的歌曲亚细亚的孤儿在风中哭泣没有人要和你玩平等的游戏每个人都想要你心爱的玩具亲爱的孩子你为何哭泣多少人在追寻那解不开的问题多少人在深夜里无奈地叹息多少人的眼泪在无言中抹去亲爱的母亲这是什么道理亲爱的母亲这是什么真理

 5 ) Reprise

偷偷地坐过去同他合影,在公园的长椅上。

春寒料峭,那人连看都没看你一眼。

你的朋友帮你举着相机,按下快门。

但是忘记揭下镜头盖。

那一年你刚刚出院,你的朋友开车带你回家。

你们两个都很好看,你们站在一起的时候色相互为帮衬。

23岁,还是太年轻了。

又年轻又忧愁。

你刚刚出院,你妈妈撕掉了你女友的照片。

她长相酷似一名冰岛女歌手。

她曾经是摇滚明星的恋人。

但是她一早就开始打探你。

当时你更年轻一些,刚刚出了一本书,脸被印在杂志上。

当时才华和美貌团集于你一身,你接受所有人的注视,所以你不能分辨在瓢泼而来的视线里面参杂着一颗谨小慎微,温柔得不得了的水滴。

你在黑暗中倒数,你有预感10秒之后,她会回头看你。

“女生不酷,顶多是漂亮、可爱,最了不起性感,何况老爱减肥,有些笨但是个性好,但谁在乎个性好。

你总希望交往的女生有内涵吧?

你可曾听过那个女生推荐过你不了解的音乐、书或是……任何非主流的事物?

就算有,也是她前男友或哥哥说的。

她们只会装懂。

和女生交往太久,男生会变逊脚。

只沉溺于连续剧、浪漫晚餐。

阅读和听音乐的时间会越来越少。

后来甚至漠不关心,最后成为安逸的中产阶级白痴。

”你朋友要同他女友分手,因为他觉得她成为她追求梦想中的一个阻碍。

他有才华,他内心其实在嫉妒你。

他嫉妒你年少成名。

他接你出院,鼓励你继续写书又希望你永远写不出下一本书。

在冷灰的电影场景里面他鼓励你,在他人面前替你圆场。

在你写出新作的时候,他知道即使没那么好,他也会说好话给你听。

但是我就是知道你们心里暗暗叫着劲。

你们一起长大,一起去买书和cd。

你们喜欢同一个作家。

你们要忍受另一个同你们极端相似的人生存于世。

于是你的朋友在电话对别人讲,他要在趁你不在的时候赶紧写书。

你和你的女友一遍又一遍地重新开始爱情。

现在没有那么多人注视着你了。

但是你依然没有发现,她眼里那颗谨小慎微,温柔得不得了的水滴。

你只是闭上眼睛骑单车。

在黑暗中倒数。

你和你的好好先生朋友大吵一架。

他踢响沿街所有车的报警器。

你又重新入院,他远走他乡开始写作。

大概那里是法国,你和你同一个女友两次试图开始恋情的地方。

他成名以后回国,你们相遇。

你还是呆在同一个地方,和同一个女友在一起。

他和你坐在一起喝酒,讨论了你们喜欢的作家死去的消息。

你们开玩笑地说,这不什么大不了的消息,因为他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两个书迷。

 6 ) 奥斯陆的天才男友

看过《我的天才女友》之后回头看这片,似乎看到了很多类似的人物性格和塑造手法。

大概,两个性格各异又互相竞争,又有一点看不破的homoerotic tension的同性朋友,真的是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Philip毫无疑问是两人里面的“疯癫天才型”,起初光芒夺目。

但是,他痴迷型的浪漫主义性格和超群的想象力造就了他的才华,却也成为了他精神疾病的导火索。

因为车祸也好,其他原因也罢,几次病情反复之后他最终还是接受了药物治疗和同女友安稳甜蜜的小家生活,也就此停止了写作。

其实我们都很能理解他内心的争斗,像他这样的人大概没有心理干预的情况下很可能像SE Dahl一样走上自杀道路;最终的泯然众人,也是他自己几番权衡的选择。

而Erik则是两人里面更内向观察型的,起初的他对Philip充满羡慕和嫉妒,也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他无法离开有毒的男权癌朋友圈,被潜移默化想要和女友分手又纠结下不了决心,最后还是女友弃他而去。

儿时被霸凌的阴影导致他不太自信,但是他暗地里似乎又有一种黑暗能量,督促着他一步一步前进。

所以最终表面上看起来不太天才的他,经历了人生的触底反弹和出走,反而成为了小有名气的作家。

这两个人,都是同龄人里更加敏感聪慧的局外人,最后也无所谓谁的人生道路更正确;Philip泯灭了才华但收获了爱情,而Erik最终孤独却拥有他热爱的写作事业。

可能一切也不过是奥斯陆青年人生活的过眼云烟,无数平凡又不平凡的友情故事中最普通的一种而已。

 7 ) 凝视深渊过久 深渊将回以凝视

同样是关系心理的名片 同样是三部曲 同样是强烈北欧风 同样是姓Trier的导演 Joachim Trier的奥斯陆三部曲 和丹麦导演Lars von Trier相对更有名气的Melancholia三部曲一样 看起来都有毒 不宜独自观看 不宜心情沮丧时观看 看后不宜久思 就像尼采说的 凝视深渊过久 深渊将回以凝视 或借用一下Margin Call里的名言:You know, the feeling that people experience when they stand on the edge on top of a skyscraper isn't the fear of falling - it's the fear that they might jump.作为奥斯陆三部曲第一部 Reprise比起后两部来说 比较纷乱庞杂 画外音叙事是一个亮点 没看后两部的一定要看一下 第二部是Olso, August 31 第三部是The Worst Person in the World

 8 ) 看似痛苦与无聊的青春

但凡拿青春说事的作品,必然少不了激进思想之后的打击,和痛定之后的重生。

悲剧的结尾是没有重生,直接挂掉;喜剧的结尾就是重生获得成功,稍微耍点花招的就是在刚刚重生时戛然而止。

《Rsprise》这部电影的中文名真不好译。

我参考了几个,有叫“重奏”的,也有叫“爱重奏”的。

重奏本是音乐的一种表现形式,比如一首歌你以为唱完了,突然又蹦出副歌部分里的一句,这个旋律在脑子二次成型,你对这首曲子的印象就深了。

wikipedia对这个词的解释比较学术化,我就不在这里翻译了。

电影的主角是两个男生,一个叫Phillip,另一个叫Erik,都是年轻人,二十来岁。

两个同性主角的电影不算少,但不好拍,因为既要表现他们的价值观的不同,又要抓住他们仅有的相同点作为故事一条明线。

近期伍迪艾伦的《卡桑德拉之梦》就是一例,可惜拍得不咋地,可能是我期望太高了。

Phillip的形象很像当年拍《猜火车》中 Ewan McGregor扮演的Renton很像,都是有毛光头。

这个电影的故事性很弱,弱就弱在于把“激进思想”的意向仅仅作为内容新颖、超现代的书故事将书的出版定性为人物理想的成功。

当然书出版之后还有话题。

我这么想可能有些问题,因为我不知道导演和编剧的世界观,他们可能认为人的思想被出版商和读者认可就算理想了;而且好莱坞的美式编剧风格把我们脑子都洗坏了,即“但凡谈及理想,都要扯到政治、毒品、犯罪、性等敏感话题。

”对,电影拍成这样能赚到票房,观众会得到精神洗礼。

但是我觉得更广大的老百姓,就是我们自己,要是真的出本书,就算是什么“戏说三国”或者“歪说红楼”之类恶心到要死的题材也会令自己兴奋好一阵子(PS:我小学时就“谋划”过写一本类似《哈利波特》的奇幻小说)。

我们单说电影本身,理想定为“出版作品”有点弱,但是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嗯,很崇高啦。

朋友,有时也被隐形地和密切竞争对手划等号。

Phillip和Erik同时寄的书稿,结果Phillip的先出版了,你如果是Erik你会怎么想...没过多久,Phillip居然企图割脉自杀,他的精神出了问题,你如果又是Erik你又会怎么想...很亲密的朋友,从小长到大,生死之交那种,我相信你也一定有这样的朋友。

想一想,请想一想,ta比你优秀,或者成绩(很恶心的成绩)比你好,或者人长得靓、异性缘比你好,但其实在你眼中ta就是那么一个你知根知底的人。

在这样一个社会,朋友被犬儒主义者利用了,这一点我深感其痛。

好了,不说我的事,继续说片子。

嫉妒?

幸灾乐祸?

有一点负罪感?

谢谢你的诚实。

我们是人,恶心的人,有这种想法证明你是个普通人,注意,是 普通 人。

但故事中的Erik真是很靠谱的朋友,起码他帮助了Phillip从思想的漩涡中逃离,起码让他逃离得快了一些;同时他暗自努力,虽然有点幼稚,但是他做到了。

这一段讲的是爱好与爱情,都是些我不太懂的东西。

爱好什么呢?

文学,音乐,漂亮女生,有点钱的话再嗑点药,男生就是这样子,“臭男人”都一个德行。

爱好的东西可以支配你干一些疯狂的事情,比如出国采风,割脉,为爱情放弃工作等等。

爱情的话我就不方便说了,因为我不是那种把爱情奉为第一位的人,也不会用“倒数10个数,你就会爱上我”的浪漫骗骗女孩子。

所以对于电影里的一些爱情和性,我还是既向往又叹息。

向往自由和开放,叹息中国“估计要等一百多年才能到北欧那种状态了”。

好了,不谈政治,最后我会在博客里贴一段视频。

片子里还是把爱情和理想描写成冲突的两方了,这是几乎是所有谈论理想的片子里固定的话题。

03年有一部片子叫《紫蝴蝶》,娄烨拍的,讨论了这个问题,将爱国理想和爱情作冲突;《紫》这部电影拍得挺有想法的,但是挑到了政府和观影人的一些神经,所以搞的两头不讨好。

去年美国有一部我超喜欢的电影叫《Into The Wild》,中文名叫《荒野生存》(一译《荒野伴我心》),也是讲一个理想主义者,稍稍地提到了爱情,实际上可以说是性的冲动,但还是和理想作了冲突两方。

我也有一个理想,伟大的理想去西部,不知道会有什么样“荡气回肠”的爱情和它做冲突呢?

下面摘录一段《Rsprise》里的情节,挺有意思的。

“他学化学,是班上成绩最好的。

曾有美国大药厂要高薪聘请他,但他女友不愿相隔两地,说她不能没有他。

于是他辞了职,搬回了家。

几周后,女友却甩了他。

他没去成美国,现在跟他妈住。

”(那个人跑步经过Erik一伙人)一个人跟Erik说:“你也不和你妈住么?

”Erik干笑了一下,突然掏出手机。

“嗨,莉莉安!

(注:莉莉安是他女友)”然后起身离开座位...欢迎访问“杨癫峰”http://yangdianfeng.blogbus.com/logs/18586542.html

 9 ) 爱,重奏

平静的表演、热烈涌动的摇滚音乐、分开又交叠的故事线索,再加上两位典型“形”北欧帅哥。。。

于是有了这一部事关孤独、成长、宿命和冲破宿命的电影。

导演对故事的推动很赞,主人公的命运在那些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地方优美地转了弯。

谁不乐见这蓬勃的生命力?

爱,在两个年轻人心里,也是重重地奏响了。

 10 ) 重奏

每年都等年终惊喜地电影,到目前为止就这部了,很赞。

讲述两位年轻人Phillip和Erik的友谊、爱情和理想、现实。

想必导演一定是朋克乐的簇拥者,电影里充斥着大量朋克音乐,甚至在一个擦身而过的慢跑者身上穿着印有Joy division的closer的T恤,而这个人的耳塞里传出的就是Joy Division的New Dawn Fades。

还有一首前后出现两次的挪威乐队现场,歌名翻的很搞笑“操首相的逼”...看电影听音乐合二为一,莫大享受。

开篇,由两位好友在邮筒旁投递文稿,展开一段节奏感极强的虚线描写,再用音乐骤停和黑幕回到现实,顿感此片不俗。

中间故事有现实的真实残忍,又有如童话般的美好,发展流畅利落。

结尾似乎是小说虚构又像是真实发生,但快感和宣泄已经收到了,就不想再求个确切的结局。

两段戏的表现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段是作家之一的Phillip与Kari的感情描写。

对话是连续的,镜头却在林荫道和咖啡馆之间穿插,女孩儿的发稍、闪烁的眼神、有些微微颤抖的手,Phillip有些打结的话语不坚定的眼神...镜头飘忽在人物的肩头,把微妙的情绪氤氲抓的准确。

另外一段,Phillip与Erik说好与欣赏Phi的老作家Sten egil dahl见面,Erik充满了激动,而Phi却因为语塞临阵脱逃留下E一人。

后来,Erik穿过人群跟老作家搭上话后,却被赶上来插话的文艺男A打断(文艺男搭话的内容跟Erik相同),没说几句作家转身走人,Erik怅然所失,在少年至今的偶像面前,自己居然跟一个普通人没有区别。

而回到家的Phi,正独坐在沙发上电视声音开的震耳欲聋,Erik找到他(精彩的一段开始)友谊中间那种说不清楚的小纠葛、发脾气、欲言又止、迁就,展开又合上。

就像存在于我们身边的友谊,真刻体会到镜头里那些感情,感动到心里。

后一段,Erik被少年结怨的同学一拳打晕,坐在公园的凳子上又被狗扑翻,我正感叹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时,才发现,这狗主人可非一般,正是Erik渴求赞叹的偶像作家Sten egil dahl。

这一刻,就像童话一般。

后来老人坐在一缕阳光下说"我读了你的书"...不知道那时Erik的心是如何颤抖的。

里面人物除了Phi与Erik、Kari外,还有一群可爱的朋友,笑料百出,扒开记忆有这么一帮子朋友存在,真是幸福的。

身穿Joy Division - Closer T恤的慢跑者在片中也是亮点,关于他的故事Erik讲到,学习很好有机会去美国大公司,为了女友回到奥斯陆却被无情抛弃,现在跟妈妈生活在一起。

而后来Erik突然作了决定,离开奥斯陆,擦身而过的还是这哥们。

没有太多抑郁,没玩深沉,在电影里找到了一些自己想看的东西,很喜欢。

《重奏》短评

joy division粉無法抗拒

7分钟前
  • 蕉叁鱼
  • 推荐

提尔处女作,跳切,声画分离

9分钟前
  • 火山边缘
  • 还行

不装要死人吗?太文艺了,太没兴趣了。

13分钟前
  • 老李
  • 还行

挪威新浪潮;情节非线性,很散乱。

16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较差

四星半偏五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悄然卸下心防,一颗鲜活柔嫩的心脏被导演握在手中揉弄,每一个场景都深入人心,缓缓拨动心弦,轻轻地痛轻轻地笑。幻想与现实,过去与现在,常常不分彼此,同样重要。热恋的病,破碎的心,十秒倒数的魔咒,被一句话轰然击倒。回想起来,应该是,海边幻想里的亲近自在与现实的疏离尴尬那里,第一次被击中。期待导演,期待男主。

17分钟前
  • chao
  • 力荐

beautiful youth~i won't change myself to please ppl~still be a judgemental, mean, intellectual, innocent bitch~~art, life and love~

21分钟前
  • Han
  • 推荐

杂乱无章,虽然看着不太想无病呻吟,但绝对是现实生活的琐碎事物让这些闲的蛋疼的人有了一种释放或者抒发神马蛋疼情节的冲动,这种片子就是自娱自乐的,无关其他人的事,也许只是想分享一些自己的小发现,通过电影这个载体填充贩卖,有时候真像在这些另类的不成器的片子里淘到宝,谁知道腻?

22分钟前
  • TrentChi
  • 较差

剪辑很有个性,但我个人觉得有点扰乱时间线,中规中矩的一部文艺片吧。两个男主真的帅啊,忧郁王子和阳光金毛~

27分钟前
  • 言若二三
  • 还行

★★★☆

31分钟前
  • Nortown
  • 还行

奥斯陆青春

32分钟前
  • Yardkey
  • 推荐

北欧

35分钟前
  • 怀孕的蚂蚱
  • 推荐

主题不是不感兴趣,情感不是无法共情,但内容底色实在是太厌女了,没有任何一个女性角色有主体性,惊讶于这还是2006年的北欧,是the worst person导演的前作,时代和观念的确是在进步的。

38分钟前
  • yogurtking
  • 还行

安德斯·丹尼尔森·李究竟是如何做到将阳光又冰冷,坚强又脆弱 ,疏离又敏感,健康又病态的气质集于一身的?两位志同道合的好友,从相遇、平行再到相悖,这一路走来感慨又唏嘘,我想如果真的是15年前就看了这部,我一定不会有感触也不会喜欢,但放在今天才能体会其中那些微妙的情感变化。“奥斯陆三部曲”补成计划终于达成了。

41分钟前
  • 盲忙
  • 力荐

不知是产于挪威的情况下开始了Reprise的观影,起初觉得有点像是法国,因为瞅着都像是在饶这舌头说话,但是Erik和Phillip在内的这帮人又瞅着很具备英伦的范儿。这不,最后才恍然原来是挪威岛国的产物——电影不止有着独立的干净气息,更兼备海盗的洒脱质感。

44分钟前
  • 的云
  • 推荐

文青版“猜火车”

45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还行

对这种冷色调的北欧电影总是有莫名的好感。

47分钟前
  • Mayfly
  • 推荐

脑洞大开的挪威文青。

51分钟前
  • 黄小米
  • 还行

有点喜欢上男主了

55分钟前
  • 8.32
  • 还行

乐迷型导演作品,两件JoyDivision的Tee,两首JoyDivision的BGM,以及Ramones、Cramps、Clash、Nico、IggyPop、New Order、LeTigre……可惜在手法太意识流难以下咽。

59分钟前
  • Doublebitch
  • 还行

奥斯陆三部曲之第一。这三部每个的风格都不一样。这部剪的有意思,文本太无聊了吧

1小时前
  • 帮我编个名字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