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
さようなら,莎哟娜啦(台),世界,永别,Sayonara
导演:深田晃司
主演:布莱耶丽·朗,Geminoid F,新井浩文,村田牧子,村上虹郎,伊莲娜·雅各布,杰罗姆·基尔舍,山本真理,诺米·娜凯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法国语言:日语,英语,法语年份:2015
简介:近未来,由于核电站爆炸,日本国土大半笼罩在重度核辐射的威胁之下。危急关头,日本政府被迫作出“弃国宣言”。与之相对,国际社会迅速制定了联合避难计划,日本国民按照名单的先后次序相继逃亡海外。作为难民的谭雅名次比较靠后,可她的身体情况又十分糟糕。在她的身边,童年时代的知心好友列欧娜也被留在这片绝望的土地上。人们一个一个..详细 >
最爱的末日电影,不定时想起
不再见不知孤独,再见和永别之间隔的是孤独。
另一种《鬼魅浮生》,节奏极慢,导演营造了漫长的时间,有那么一刻,我也会想到自己的生命。1无人的街道上,我大喊了一声傻瓜2机器人眼里,没有忘记的概念3尸骨腐烂,竹子开花。
生无可恋的直到死亡再到腐烂。当现实看到不希望,便只能将对美好的向往寄托在诗句中。
海之绀碧,独凄然否。与这个世界孤独而绝望的作别。印象最深的:1机器人在荒野读诗。2女主背对镜头站在家庭录像的投影里。3在阳光似乎永远缺席的家中女主一点点死去腐烂。4竹子开出橘色的花。
4.5,诗意化的末日救赎。前部确实有些乏味,但从畸变开始这电影就走向巅峰。最后看肉体慢慢褪成骷髅,就那一个镜头,便忍不住想打五星啊——
以前总以为说再见很难,后来发现很容易。以前总以为说了再见就还会再见,后来才发现,说了再见也会再也不见。
等死&诗歌
整整1分钟的静止长镜去表现尸体腐坏瘪塌太过奢侈 理解末日情节无尽哀伤 但总有点何不食肉糜的赋愁
机器人念兰波的诗,末日告别,竹子会开出花来。
比较怪的影片,想法不错,但表达欠佳。影片胜在最后,机器人的痴情与孤独,也是那么的刻骨铭心。
女主演是Bryerly Long
机器人的地老天荒,机器人的百年孤独,机器人的不说不懂不悲不喜,把自己活成你去看竹子花开。最后像极索库洛夫的《母与子》。顺便,又想看《繁花》了。
真的也只有日本人拍片就这种不死不活的,虽然有死有活的,但是看的心里闷。
这只AI只是静谧的坐着,目睹着人类的衰亡和毁灭,背叛与绝望。毫不惊讶。说着抱歉。
6/10。开头塔尼亚家电视机里直播了国外的避难状况,核反应堆火灾的新闻画面作为一种灾难性创伤,造成了情感伦理的危机:幼年塔尼亚和父母因南非种族隔离遭致屠杀而以难民身份来到日本,如今核灾害又重现了逃难记忆,她在家用投影仪播放父母陪自己玩耍的录像,站在投影仪前的坦尼亚用手抚摸影像中美好的回忆,银幕与身体的叠影构成了幽灵般的灾难记忆,冲进火堆自杀的好友佐野和遗弃她出国避难的男友敏志,对她而言都只是笼罩在生存焦虑下的匆匆过客,特别是她和男友的关系仅出于日籍外国人的情感认同上,立刻被死亡的恐惧所动摇,能够超越这一恐惧的只有塔尼亚拥有的机器人列奥娜,结尾塔尼亚死后数年,突然苏醒的列奥娜用手触摸塔尼亚的遗骨,独自外出寻找竹之花,它暗示塔尼亚以某种方式还魂到列奥娜身上,此种幽灵式复现象征着时隐时现的末日后遗症。
展开不够彻底,线索交代不够到位,风格太闷节奏略肉。往好了说是勇敢的尝试,往坏了说就是故弄玄虚装神弄鬼。压抑又晦涩的古典悲剧风格让观众共情程度几乎为0
机器人演员的概念还是很厉害的,算是福岛题材里比较出挑的一部了。有几分钟的倾斜镜头难道是致敬索科洛夫?
末世情怀,那种死亡气息寂静又绝望的可怕。人工智能比人类更靠谱,长久的陪伴,不离不弃,一直到竹子开花了。可就算是死亡也没办法阻挡永恒不变的孤独,有诗意和磅礴大气的荒凉感,可惜太致郁。
物哀风格,有一定美感,但不喜欢。还有,竹子开花哪有这么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