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与爱情·泰·2022】一部爱情动作大片。
不要想歪了!
“爱情”两层含义,一是男主一生至爱的竞速叠杯,二是小公母十年恩爱的情长路更长。
“运动”指伦家正经是一部正式国际赛事的体育电影,男主为保千分之一秒的冠军优势,与群狼环伺的竞手们缠磨恶斗了十年!
“大片”则是电影华丽丽的超英外壳。
一部严格按照超英电影操作手册拍摄的电影,孤独受命的苦主英雄,反差悬殊的各种配角——反派、大师加帮手,起伏跌宕的故事,荡气回肠的配乐,包括赛博朋克的字幕条都如假包换,而它与超英的巨大落差,才是电影的趣点、笑点、槽点和泪点。
当超英们伴着恢弘的BGM在高速摄影的慢镜头烘托下所经历的生死挑战和慷慨赴死,被替换成巨婴男主一道道闯关打怪地煎鸡蛋、倒牛奶、换床单、冲地漏和洗内内,观众爆笑,一再经历看泰式广告心情如坐过山车似的错位、颠覆、反转与渗透。
导演纳瓦彭·坦荣瓜塔纳利的文艺片功力与修为没有让电影止步于情绪快感,而是发轫出成长哲学、女性话题,甚至机会困境等多样议题。
当然他赠予普通观众的仍是钻透超英与常人的次元壁后的那层省悟,原来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麻烦,就是我的超能力。
每个梦想都值得尊重,持不同梦想者,也要彼此成就。
当超英们伴着恢弘的BGM在高速摄影的慢镜头烘托下所经历的生死挑战和慷慨赴死,被替换成巨婴男主一道道闯关打怪地煎鸡蛋、倒牛奶、换床单、冲地漏和洗内内,观众爆笑,一再经历看泰式广告心情如坐过山车似的错位、颠覆、反转与渗透。
导演纳瓦彭·坦荣瓜塔纳利的文艺片功力与修为没有让电影止步于情绪快感,而是发轫出成长哲学、女性话题,甚至机会困境等多样议题。
当然他赠予普通观众的仍是钻透超英与常人的次元壁后的那层省悟,原来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麻烦,就是我的超能力。
每个梦想都值得尊重,持不同梦想者,也要彼此成就。
二刷是在影院,值得去。
在大银幕上换个视角体察生活的琐屑,触目惊心。
导演真是恋物,彩蛋中镜头在阿高和小婕空无一人的家中游走,你才发现,他们的甜蜜、分歧、争执、经历与回忆原来一直默默地堆积于此,从未消失。
「哈姆雷特害怕做梦,我害怕生活。
」 ——契诃夫《普拉东诺夫》广深两地刚举办的泰国影展上,纳瓦彭一人,就播映有三部片子(《盗版大师》、《恋爱诊疗中》、《死于明日》)。
与此同时,他最新的片子,《速度与爱情》也出来了。
从玩概念的《36》开始,创作时间不过十年,泰国导演纳瓦彭践行着他艺术与商业并举,为求生存闪躲腾挪,还有“见微知著”的一贯电影主题。
而他更吸引中国影迷或一部分业内人士的,是他更善于和社交网络世代,共同感知迭代嬗变的人类命运,被我们疏忽的,遗忘的,或者漠视的。
这类主题从不同角度被表现,反复练习。
像《时光机》(港译《无痛断舍离》、陆译《就爱断舍离》),就是一个案例,却不巧会被最终译名,带偏去到了生活实用技能层面进行评价。
但事实上,《时光机》是一次检讨照片为代表的往日旧物,它们除了作为被删除、丢弃和遗忘,究竟还可以代表了什么。
新作《速度与爱情》,同样如是。
无人赏识也近乎无快不破的叠杯竞技运动,它对于男主人公,是一个梦想。
女主人公自认没有梦想,也支持爱人去实践这一梦想,日夜陪伴,默默付出。
但梦想化作了流逝的,真实的时间,作用在他们身上,却是不一样的速率(流逝速度)。
男主人公仿佛只能感知到0.001秒的喜悦——机器注视下的打破世界纪录,挑战超级赛亚人之手速,而女主人公却突然意识到十年时间过去了,她作为女人或者一个妻子和伴侣,已经来了人生的断崖边上。
《时光机》或《速度与爱情》,按照纳瓦彭自己的谱系分析,一个偏艺术,一个靠商业(他在电影里抑制不住地自嘲了起来)。
它们共同的特质,是揣摩人物内心的一丝风吹草动,围绕小动作,微表情,抠细节,觅重点,以生命的始末,情感的有无,在“许许多多的不可名状”之中做文章。
而本质上,这并非泰国电影、小清新或佛系的任何一共同面相,而是纳瓦彭的作者特征——近乎十年时间,所孕育造就的感官综合征。
上世纪末,港片最繁荣的黄金时代,但凡有好莱坞大片火了,爆了。
它会迅速被周星驰或王晶等,摘抄揶揄调侃指渋,迅速本地俚俗化,如《整蛊专家》、《破坏之王》与《国产凌凌漆》。
打破讯息流通周期的影像同步,彰显了香港作为娱乐之都与电影宝地的时代特性,纳瓦彭此番的《速度与爱情》,形式上是一回事,虚张声势的场面不断,既有《速度与激情》,也有《寄生虫》,但电影还是表里不一,内在藏着的,还是他的小心思,小玩味,小确幸。
好莱坞娱乐片依赖技术场面,强调完美人设,沉迷虚张声势、大开大合,语不惊人死不休。
到了纳瓦彭把玩的《速度与爱情》,它们无一例外,全部成了小孩子的早慧游戏。
与此并举的,是纳瓦彭的迷影趣味,《寄生虫》之类的角色桥段乱入。
好莱坞娱乐片依赖技术场面,强调完美人设,沉迷虚张声势、大开大合,语不惊人死不休。
到了纳瓦彭把玩的《速度与爱情》,它们无一例外,全部成了小孩子讲大话的早慧游戏,专业术语,就叫:解构。
与此并举的,是纳瓦彭的迷影趣味,穿插《寄生虫》之类的角色桥段乱入。
可眼见的,是他过于倾心,不惜给奉俊昊加戏,讨好影迷。
叠杯竞技作为动作片的一类题材,依然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纳瓦彭在《速度与爱情》中,分植了潜心训练、害怕生活(因日常生活意味着麻烦状况不断)的大高,还有拳怕少壮的迷影调侃、故作深沉好莱坞大片场面调度戏仿(如哥伦比亚少年娃的背影和电话),肆意自我揶揄嘲笑,放任中二激情不灭。
作为世界纪录保持者的Kao,他并没有遇见真正的反派敌手,而是对抗潜藏自己体内的另一人格面相——“害怕生活”的大魔王。
在相生相克的挑战敌人过程中,纳瓦彭把日常生活中,寻常人会遇到,对于不少人却被无限放大的购物选择恐惧症、推销陷阱、地漏毛发、缴纳水电费、绿植浇水、家务噪音等生活细节,一再放大。
一点麻烦都不能忍受,也不想应付的Kao,只为提升人类感知无法察觉、完全由机器说话的0.001秒,却漠视了真实流逝的十年人生——作为妻子的Jay,平时要应付的一切。
Kao很难被定义为成大事者,他似乎沉浸在他的0.001秒之中。
他因为梦想,把自己打造成了一台梦想机器,练习、锻造和冲击梦想,除此以外,他就什么都不是了。
两小时的相衡下,与一般电影的最大不同出现了,纳瓦彭并没有移造和否定主人公的梦想目标,而是让他继续他的路,正如支持Jay走她的路——同时也支持Kao继续他的路。
可如此一来,作为实体的,具象的那个家,纯粹作为了遗址纪念物而存在,但事实上,那些细节意味着分歧堆积,而非填充了两人共同经历和美好回忆的场所。
导演选择了善良,让观众去思考,不顾一切追逐梦想,哪怕行大运,到底会产生何等后果。
这种良善,也导致电影的结尾少了什么东西,就好比Kao在比赛之前或者结束,深深吸入或呼出的那口气。
0.001秒,除了是0.001秒,以及无法感知之外,它,还能代表什么呢。
或许,它等于可忽略不计的变异株,或是一道眼角的细纹,总而言之,生活中有许多完全不值一提的东西,却会被放大到超乎一切想象,导致不仅自己在冲刺跑,还有周围人跟着陪跑。
Kao所漠视的十年,并非单纯时间意义上的十年,更深层的悲剧,是他并非靠叠杯,叠出来了一个家,而是那个家,给了他叠杯的空间,给了他可以叠杯的十年。
ps.《非必要清单》两年前的最初案名,是《36》/《时光机》。
最后尽管没采用,还是感谢纳瓦彭提供的灵感。
少了那最后一口气
风格真的很王大锤非常王大锤然后还有点DC风还有点瞬息全宇宙的感觉感觉应该致敬了好几部电影但我只认出了寄生虫哈哈哈哈xsl他这bgm虽然改了但一放我就想到了再是管家司机家教水蜜桃[doge]很不错“绝境出奇迹”带着大家悟人生的喜剧电影风格特异但真的挺好看华哥好帅!!
官方吐槽
我也准备好了!
这真的不是以爱德妈的面馆吗?
瞬间梦回!
速度与爱情 เร็วโหด..เหมือนโกรธเธอ作者:Kinyuan“我学着看。
”(里尔克)“原来这片儿和《天才枪手》不是一个导演啊,我还纳闷导演怎么退步这么多。
”一起去看的朋友同我吐槽道。
的确,在提前愤然离场的他错过的片尾彩蛋里,在这组静谧的空镜头序列里,我们才直观地重逢熟悉的纳瓦彭:还记得在《36》里,女主角带着她的卡片式数码相机寻觅充满过往的地点;在《就爱断舍离》里,承载着记忆与旧情的物件是女主角艰难“断舍离”过程中的对象;而在《速度与爱情》的彩蛋中,摄影机对准空无一人的房间,Kao和Jay二人的记忆徘徊在空间和小物件(最激烈的、显眼的是地毯上的烧痕)之上——照相、记忆/怀旧、恋物癖是他风格的关键词。
《速度与爱情》剧照正如其片名所示,《速度与爱情》一反他昔日影片中的慢与静,聚焦竞技叠杯这项小众运动项目,以商业喜剧片式的快节奏跟随男主角在事业与感情之路上的成长。
然而纳瓦彭并不甘于制作一部标准的竞技运动电影,而穿插对类型片和好莱坞大片的戏仿:被引用和调侃的影片包括《速度与激情》《蝙蝠侠:黑暗骑士》《星球大战》《复仇者联盟》《疾速追杀》乃至于中国武侠功夫片(《叶问》《卧虎藏龙》)等等,影片更是还原和恶搞了《寄生虫》中的几个经典段落。
实际上,纳瓦彭之前的作品就不乏迷影“梗”。
例如,在《玛丽真快乐,玛丽真快乐》里,他不仅找人扮演戈达尔只为让女主角用蹩脚的法语对他说一句“你好戈达尔先生,我很喜欢你的电影。
”还盗用《花样年华》的经典配乐Yumeji’s Theme并戏仿了王家卫招牌的低帧率影像。
《速度与爱情》剧照然而《速度与爱情》在形式上的问题,化用纳瓦彭致敬过的戈达尔的话,即在于它反套路的方式非常老套(“as an anti-convention it was too conventional”)。
影片的喜剧效果十分依赖于戛然而止和突兀转折的剪辑风格。
一面是众多经典大片贡献的“神话修辞术”,一面是男主角身边的世俗日常。
二者之间的高度差,赋予影片以喜剧势能:一个包袱总是起始于某种大片的语气(主要通过配乐和声效),然后迅速下坠到日常琐事之中,解构上一个镜头的一本正经;有时是一段温馨动人的配乐,旋即话锋一转,打断煽情(“我们就不能有个伤感的结尾吗?
”)。
影片就这样在单调重复的快速充气与泄气之中消耗观众的耐心和新奇感。
反观《玛丽》一片,并无意密集地向外指涉,所有的喜剧/荒诞都内含并散落在日常之中,与怀旧感伤完美调配,串成苦乐参半的青春物语。
《速度与爱情》剧照尽管尝试了不同的风格,《速度与爱情》延续了《就爱断舍离》的主题:如何告别/分手。
而Kao和Jay二人关系的开始、两人缘何互相喜欢则被一笔带过。
女主角Jay自认为是个庸常的普通人,只拥有“毕业工作结婚生子买房”的普通梦想。
她被男主角Kao不同寻常的热爱所吸引,认为自己的价值在于帮助他实现价值:“当你成为某件非凡之物的一部分,你会感到自己也变得独特。
他的世界在我眼中如此美丽,我想见证它成长。
”二人在一起的十年间,Jay一直在默默牺牲自我。
她不忍干扰Kao对专注力的严苛要求(后者以此为由拒绝倾听),主动提出将他们新房的那间儿童卧室用作Kao的训练室:她一直以来的家庭梦让位于他再快0.001秒的事业梦。
Jay的成长正在于她意识到“人们可以有普通的梦想”,并不低人一等。
倘若彼此的梦想冲突,不如潇洒地分道扬镳。
《速度与爱情》剧照影片虽然关注到了女性为家庭未被看见的牺牲,但无法被称为是女性主义的,因为巨婴男主角的成长才是影片的焦点,而他身边的女性,从老到少,似乎都为此沦为工具人。
首当其冲是Jay,在正式放手之前,她大发慈悲地决定教会Kao基本的生活技能。
也正是因为Kao欠缺这些基本常识,所有的日常(购物、打扫卫生、交水电费等)对他来说像特工任务一般,影片便夸张反差来制造喜剧。
在Jay离开后,另外四名女性——Kao的母亲、管家、经纪人、学生——以戏仿《复仇者联盟》的方式集结在一起,帮助Kao清除障碍、挑战世界纪录。
《速度与爱情》剧照正因如此,Jay的那句“不如如何,那是我生命中一段美好的时光,我不后悔”显得如此没有说服力:既当保姆又当妈的这十年里,她到底快乐在哪里?
影片几乎没有展示。
我们看到的只是她平凡的梦想被持续地搁置、轻视,最终收获了一个“要为自己而活”的教训,相比Kao的事业和生活上的丰收就显得有些讽刺。
《速度与爱情》剧照回到影片刚开始的一个场景,Kao和Jay在教室里相遇。
二人互报名字之后,Kao开始了一次叠杯的计时。
8秒156,“可恶,你让我分心了,我原本可以更快。
”这句台词或许无意间点出了速度与爱情之间的关系:这拖慢他、令他分神的才是萌发的爱意。
爱是时间速率的曲折、是无限放大的瞬间。
而当Kao叠杯的速度越来越快,他和Jay之间的情感却越来越疏离。
我原本兴奋地误以为纳瓦彭会在这溜走的时间上做文章,谁知背景中渐强的大片式配乐,宣告了影片将转向不那么好笑的戏仿好莱坞游戏。
- FIN -
用荒谬的设定讲了个很真诚的故事哎。
成年人的生活就是烦心事很多,通往梦想的道路上狗血轮番上演,充满了换洗床单、记得交电费、购买理财和堵住浴室出水口的碎发。
恰好我今天也是趁着假期又天气好换洗床单,但又真的觉得换洗床单好麻烦好不想动啊!
讲的是成年人的成长,但是却把速叠杯的对手、教练、观众都设定的是小孩子。
男主戴的是红色的帽子,对手黑人小男孩也是戴红色的帽子,其实是说女友像妈妈一样照顾男主吧。
男女主谈恋爱和分手都蛮成熟的,不狗血不拖泥带水,放手对方过想要的生活。
迷影小桥段们很可爱,首先片名就是仿《速度与激情》啦,在男女主的车分开开走的镜头还故意用一首很像see you again的BGM;司机和英语家教是《寄生虫》桥段;吐槽小女孩教练看《疾速追凶》和《星球大战》;说有哲理的话像叶问和李小龙;男主自己打破第四面墙,吐槽剧情进展。
男主比我好得地方是他真心实意训练,不想被打扰。
而我需要除了处理工作和生活的烦心事之外,我还玩手机(狗头)题外话:泰国原来可以不用结婚就房产共同所有哎。
以及男主戴帽子挺像Adam Driver.
【原载公众号:看电影看到死】当好莱坞超级英雄电影在我们这一代人之中变得耳熟能详的时候,俨然,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取代灰姑娘和白雪公主,成为了新的理想、新的童话。
我们期望自己拥有超能力,能用自己的力量战胜生活中不正义的事情,最重要的,是可以让人生变得更加容易。
我们或多或少忽略了他们在获得超能力之前所历经的苦难——父母双亡、疾病缠身、被做人体实验……一方面,是好莱坞并不擅长将苦难示人,另一方面,制造幻梦本是此类电影的使命,使得我们能够沉浸在获得力量、享用力量的快感之中。
然而,我们之所以可以沉浸、选择“相信”,有着一个根本的原因,即:他们中的许多人,在最初也同我们一样平平无奇。
他们的“咸鱼翻身”,让我们看到了改变的希望。
这是“童话”的魅力,叫我们对未知的明天充满期待。
可与此同时,由于片中所传达的人生教益都建立在超能力的获得之上,我们难免产生一种错觉,似乎顺心的生活只与超能力划上等号,而不是创作者做期望的、将“超能力”视为一种象征(如果有的话)。
于是,到头来,超英电影终究关于英雄的,而非普通的凡人、银幕前的我们。
我们为英雄们呐喊助威,不愿灯亮,因为走出影院,将有一堆琐事等着我们去处理。
我们会幻想:如果自己有超能力该有多好,那么这些琐事将不再是问题。
可是,我们当然明白,超能力永不会降临在自己身上,那不过是一场精心制造的美梦。
因此,当我们面对问题时,便觉得烦躁又多了几分——这确是“童话”的诅咒。
也就是在这时候,泰国电影《速度与爱情》横空出世,博得众彩。
它所做的事情,就是让“童话”回归凡间。
故事很简单,甚至有些过于简单了:一个竞技叠杯运动员为了提高手速刻苦训练,却忽视了给予女友应有的关心与爱,在两人分手后,他必须学习如何独立生活——一个放在当下的电影市场里,可谓无甚卖点的故事。
然而,当我们把目光移向海报,就会注意到这部影片散发着一股浓厚的“戏仿”味道:从片名到字体设计再到人物站位,无不叫人想到著名的《速度与激情》系列,可细看每位人物的形象和他们手里的道具,却发现《速激》正剧的严肃性与(越发离奇的)个人英雄主义都被统统解构,滑稽效果呼之欲出。
对超英电影乃至一切英雄行为的解构所产生的笑点,是本片最大的特色,也是它得以后欢迎的原因之一。
片中,出现了大量的史诗般的恢弘配乐,这在超英电影里屡见不鲜,可在这里,与其相配的动作往往显得过于“鸡毛蒜皮”了:比如主人公练习叠杯,刷新了纪录,背景中的音乐却仿佛是他拯救了全人类。
利用音乐的主观感受和观众的观影经验,通过声画之间的强烈反差,数量众多的笑点就被制造了出来,且屡试不爽。
与之类似,超英电影必备的、具有机械感的字幕也时常出现在画面左下角,用以标识地点和时间,这种做法,一般都出于使复杂叙事变得更简练的考虑,而且也能够增加影片的史诗气质,但在本片中,我们看不到任何有必要如此运用的原因——除了制造笑料以外。
人物设计同样全盘参考了超英电影,却也全然实现了对它的解构,“反派”、“大师”、“帮手”的角色无一例外不是出乎意料的,可他们的表演与功能,加上镜头语言的运用又都在把观众向超英电影的思维上靠拢,就连主人公也在镜头前戏谑地疑惑道:“天呐,这真的是一部讲竞技叠杯的电影吗?
”好的形式拥有自己的生命,但更要服务于内容。
创作者在形式上对超英电影进行解构,目的仅仅是为了搞笑吗?
可以肯定,绝非如此。
正如上文所说,本片是一次让“‘童话’回到凡间”的成功尝试,也就是说,它旨在让观众看到,超级英雄的故事并不只会发生在那些不存在的“幸运儿”或“倒霉蛋”的身上,相反,他们可能是我们每一个人,我们每个人都有成为超级英雄的潜质。
面对繁杂的家务活,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主人公必须从头学起,直面一项又一项挑战。
超英电影中的挑战,是事关生死的决斗,而在这里,则是换床单、洗衣服、擦百叶窗、修抽水泵,这些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麻烦。
戏仿的手法成为一座沟通两种电影的桥梁,让二者的精神变得互通、意义变得浮动,在这个过程里,新的阐释应运而生,主人公的行动竟也如超级英雄一般帅气。
从他的身上,我们惊觉,原来生活中的麻烦,其实并不比超级英雄们遭遇的“低级”;顺利解决这些麻烦,就是我们的超能力。
可以说,这是一首献给平凡人的赞歌。
由此延伸,片中还涉及到关于梦想的讨论。
总有一些梦想被视为对人生的浪费,就像开片的那位老师,要对其加以“纠正”。
超英电影讨喜的一点在于,它给予了观众对自身“不平凡”的畅想,可是,纵使我们平凡,那又如何呢?
对于片中的两位主人公,创作者有意让一位从事一项鲜有人听说的冷门运动,另一位只想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意图极致地呈现出两个“最平凡的”梦想。
尽管他们最终没能一起走到最后,但拆散他们的,并不是梦想本身,而是实现梦想的人,因为太执着于将梦想“变现”而忽视了对身边人应尽的爱。
暂且不论如何平衡事业与生活的问题,影片至少告诉我们,人生的价值并不取决于梦想的大小,只要能在一方领域中不断努力,就可以活出价值。
超级英雄拯救了地球,主人公买下了房屋,两者体会的快乐,大抵相似。
平凡不等于平庸。
做一个平凡人,挺好。
男主最终成绩是4.589″,排名第一夺冠小男孩最终成绩4.456″,比赛结束最后时刻放弃了和偶像竞争,没上传成绩小女孩的成绩是3.876″,被男主拜师了,是最快的,一直就没有参加比赛的想法不知道电影要表达的真正思想是什么,难道这就是成人和孩子的区别?
女主真的是好善良,付出那么多,教会了男主那么多,没能在一起
真不觉得是喜剧片,好笑在哪里了?
从男的说觉得自己家不安静影响练习要买房,两个人各承担一半房贷我就开始觉得RNM了。
女的给你解决一切问题,给你的事业打辅助,但是花费上要一人一半,最后你有的荣誉还是你自己的。
去你的奥。
后面很多个节点我都在想 不会要包饺子搞HE吧,还好没有。
PS,他选择把那房子自己买下来,其实就还是懒,不想买新房懒得重新装修重新适应,没别的。
PS2:中国人神话故事经常是黄粱一梦,内地影视剧讲究个建国后不能成精所以恐怖片快结束的时候也是一场梦境。
本片很多个节点我倒希望最后是一场梦境,他俩只是从来没有聊过天的普通同学。
有句话叫 人生若只如初见,对于他俩来说,从来没有聊过天就是最合适的。
从他俩第一次聊天的时候女的就提出来不要叫她外国佬,吵架的时候这男的还外国佬外国佬叫个不停。
全片从头到尾,这男的气人的地方不计其数,从头到尾都是一个怕麻烦,不想解决问题,不敢面对问题的人。
就哪怕不以男友的角度来要求他,以社畜的角度来看他都是非常不合格的。
卖房的时候,佣人主动介绍他家里的智能应用,能连接智能应用去交水费电费买基金什么的。
你女友跟你摊牌的时候你没听进去,要卖房的时候佣人比你还清楚,那佣人说这些的时候你也不带耳朵听不带脑子么,他明明说过房子里的智能应用可以干这些事情的,结果后来欠费停电了要买基金了你还是跑来跑去,不记得你可以利用高科技交么?
当时佣人给他们讲的时候你明明在旁边的,你当时就是个家具么?
带耳朵带脑子的话正常应该问问怎么用啊,就算当时没好好学但是耳朵听过就应该有印象的事儿就那么快就忘了?
尼玛真是想到单位的不长脑子脑回路清奇的同事了。
猛一看影名以为是《速度与激情》,心想泰国也准备拍速激系列吗,再仔细一看是《速度与爱情》,笑死自己的眼神了😝。
点映场看了,真的还不错。
之前看过许多泰国的广告视频,觉得挺好玩也挺有创意的。
这部电影里就有泰国这种梗和笑料,影厅里笑声此起彼伏。
听说男主是人气演员,演的不错,而且叠杯都是自己亲自完成,厉害。
准备在家练练这个老少皆宜的游戏,哈哈。
平时泰国的电影我们这里真的不太多,这部电影值得看一下。
本片确实有点《花束般的恋爱》的感觉,甚至比前者有更多更具体的成年人的生活琐碎和不容易。
“竞技叠杯”这个题材相也是当的冷门,能被拍的这么有趣也不容易。
我很喜欢本片的剧本,可以入选我的年度十佳,各种大大小小的反套路,还有自我吐槽的打破第四面墙,吐槽预告骗很棒。
上升价值的角度也很特别,麻烦也能成为使人进步动力。
本片恶搞、致敬了很多电影,有些甚至不是某部电影,而是模仿了好莱坞大片的套路的镜头设计,比如小男孩给主角打电话的时候从背后拍摄,一副大佬做派,音乐也变得紧张。
模仿了《飓风营救》里男主打电话、仆人司机英语老师恶搞了《寄生虫》,《复仇者联盟4》的集结片段(后院帮手集结,配乐也很像),片名模仿《速度与激情》,自然在剧情上也有致敬,片尾两个人的车子驶向相反方向,显然是致敬了速7,甚至配乐也是前面抒情,后面rap,什么叫做致敬,看看这个就懂了,明显能看出模仿了,但是也能明显的看出不同。
此外,还有一些台词直接提及的,比如叶问、疾速追杀、卧虎藏龙,DC,星战等。
我估计不少人会反感女主的无限付出和想要生孩子,这太不“女权”了,但是其实女主性格非常果敢和有执行力,完全不纠结。
不过,本片的一个缺点就是女主的动力有些站不住。
叠叠杯手速的故事,演绎的很一般
疯狂玩梗,《速度与激情》、《疾速追杀》、《寄生虫》,有点突兀的悬疑惊悚配乐,或许会让一般人看的莫名其妙,但是影迷直呼有意思
´д`
不是很欣赏纳瓦彭创作思路上的转变(也许是商业野心驱使),表面上叛逆地挣脱类型的框架,却更接近被某种情感套路所规训。像是流连于一个巨型的仓库,极客艺术家肆意地调取工具、技术和流行元素对母题进行纷繁的装点,却不再如容器般敞开与他者交流的通道。剪辑上突发的断裂——从超现实的灯光音效氛围拽回自然光环境音——用多了也挺没劲的。能想象那种感觉吗?无数超跑围着你转,却只想去搭末班公交。
有些像性转版花束般的恋爱,就像那间原本是婴儿房的练习室,她一直希望可以变回婴儿房,但他一直习惯于做练习室,一个尝试move on,一个只想stay in,两个人到底变成了陌路人。可惜类型定位还是有问题,速度和爱情都不够,最好玩的点还是打破第四面墙的那段自嘲,说好的动作戏呢
#th12BJIFF#这真的不是啥爱情片,甚至都没有男女主关于“爱”的描写。只是一个废物男发现一直照顾自己的女友离家出走,自己找不到人剥削才想找回女友,痛苦自己为什么没有人可以为自己免费剥削了。成长也就只在于学会那些本该就应该会做的生活技能。整个视听都是小题大作的拍法,你的事件根本就没有那么扣人心弦,再夸张,借用武侠动作等类型片手法也是虚张声势。只有调侃寄生虫、官方吐槽自己这部电影还有点意思。另外了解了世界上还有个竞技叠杯的运动。
结局几个人的处理有点意思
人物的设定和行为都显得突兀,速叠杯的独立性、重要性也没有被体现,主人公的各种情感亦没有太动人的地方。两星。
纠正错误的记忆:不是《天才枪手》导演的作品!!别看错了。感觉创作者完全是短视频思维,无法驾驭长片,节奏又乱又单薄,片名都出来10分钟了似乎依然没有进入主线,给人一种:“不会吧,真的要讲个叠叠杯故事吗?看起来并不像是要讲这个但是到底要讲啥啊?”的感觉。片中对女性的态度总是让人觉得有点拧巴,给女性一些自由又不给多,给女性一些思想但又不能很先进,给女性一些权力,让她们【显得】是这个生活不能自理的男性的主宰,但其实都围着这个宝贝儿团团转,有种老式家庭祖孙三代姐姐妹妹供着一根独苗出人头地的“热血激情”,真的很别扭。用到一些电影梗,又不多也很浅,不过好在是跟剧情还能融合起来的。看完让人觉得特别黏腻,各种解决方式透出一种不成熟的人看待世界的感觉。就行吧,浪费了我这么久。幸亏没有去影院看。
竟然还有叠杯比赛,而且叠杯还能忽悠到女朋友保姆般的照顾。爱了个白痴,啥都不会,都是女友掼的。其实可以正常练习,正常干家务结婚生子。最后竟然没有复合。
不只是爱情片,运镜致敬都很有想法,梗实在太多。好的爱情,就是陪伴对方成长,成为人生路上重要的一部分。
戏谑掩面吐露真情,每场节拍都反节奏反高潮。通篇这么玩,观感就不顺。
梗实在太多,笑的不行。寄生虫、星战、疾速追杀、see you again,偶尔的打破第四面墙。能把竞技叠杯拍的这么刺激,真的是牛。而对于爱情与付出这一块也诠释的很好,最后的结局不是传统大团圆,但是不走老路何尝不是一种成长呢。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叠杯竞技动作片面相上,纳瓦彭分植了潜心训练、害怕生活(因日常生活意味着麻烦状况不断)的大高,还有拳怕少壮的迷影调侃、故作深沉好莱坞大片场面调度戏仿、自我揶揄嘲笑,中二激情不灭。作为世界纪录保持者的Kao,并没有遇见真正的反派敌手,而是对抗自己另一面相——害怕生活大魔王。相生相克的挑战过程中,纳瓦彭把日常生活的购物选择恐惧症、地漏毛发、缴纳水电费、家务噪音之类细节放大,如同为了提升人类感知无法察觉的0.001秒,主人公却漠视了真实流逝的十年人生。两小时的相衡下,纳瓦彭也没有移造主人公的梦想目标,而是让他继续他的路,正如支持小JAY走她的路。但如此一来,作为实体、具象的家,纯粹作为了遗址纪念物而存在,导演选择了善良,导致结尾少了什么东西——就好比让人深深吸入或呼出的那口气。
形式上堪称90年代港片精神借尸还魂🤣。男主对社会生活的困扰真和我如出一辙…说不了太多,口琴吹得很动听
好无聊,倍速看也无聊。不懂女主看上神经病男主什么了。
不愧是泰國戈達爾。跟一次性吃了太多好吃的東西的一樣,花活看多了還蠻想嘔的(無貶
3.4 深奥且有门槛的电影,得看过不少千篇一律的商业动作巨制阿。
有谁能想到,这样一部低成本泰国电影竟然能够玩出漫威+DC的莫名爽感,而且还是全方位戏谑好莱坞商业大片的方式。而最为出人意料的是,其间还穿插了一段对《寄生虫》的恶搞式致敬,那也是全场笑得最欢的时刻。
em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