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等

4등,快乐第四名(台),4th Place,Fourth Place

主演:朴解浚,刘宰尚,李杭娜,郑家蓝,李姃垠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15

《4等》剧照

《4等》长篇影评

 1 ) 期待,有时是毒

母亲没有自己,将希望寄托于他人身上,教练有天赋而自我放弃归因于小时候的教练不够严格,小孩背负于他人的期望,本来是一只鱼却变成了乌龟——请不要在他人身上实现自己的梦想。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尽管方式各异,鼓励、批评、与他人比较,都是父母期待的表现之一,用这份满心的期待浇灌着小树苗,希望收获累累硕果。

从心理学来讲,父母(或教师)的期待确实是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就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经做了一个实验:他和助手来到一所小学,声称要进行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测验”,并煞有介事地以赞赏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教师,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

其实他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完全是随机挑选出来的。

8个月后,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且各方面都很优秀。

显然,罗森塔尔的“权威性谎言”发生了作用,因为这个谎言对教师产生了暗示,坚信这部分学生就是最有发展潜力的;而教师又将自己的这一心理活动通过情绪、语言和行为传给了学生,使他们强烈地感受到来自教师发自内心的热爱和期待,变得更加自尊、自信,从而各方面得到了异乎寻常的进步。

图1

图2从这个角度讲,父母或者教师的期待(言语、行为、表情)是一种促发儿童努力学习或者积极拥有良好行为的“外在动机”,而这种“外在动机”有时可以转化为“内在动机”,如孩子因为这一次的进步,或者持续良好的行为,可能会有较高的自尊,会更加自信,敢于冒险,也更加有动力成就自己的梦想。

如图1中的小树苗尽管柔弱,但在温和的阳光中,茁壮成长;但图2就不同了,太阳的光芒显然过于强烈,强烈到几乎把树苗吞噬,把她的内在营养也榨取干涸了,这就好像父母或者教师的期待(言语、行为、表情)尽管是外在表达的表扬、鼓励或是支持,却变成压得孩子喘不上气的重负,变成阻碍孩子前进脚步的禁锢,这说明,期待只停留在了外在动机上,是父母或者教师的个人愿望过强,占据了孩子,而与孩子内在一点关系都没有。

看清楚期待的心理机制,做什么呢?

1、成就自己的梦想,而不要由孩子代为实现很多家长会有一些遗憾的事情未完成,比如想考大学因为贫穷没办法上,想当医生因为条件不允许,希望衣食无忧但生活确实坎坷等等,所以把所有美好的愿望都放在了孩子身上,甘愿为他们创造条件,可是,这不是很偷懒吗?

我恐高,所以让别人替我爬高。

有人反驳,不是因为我怕高,是过去没有梯子,我现在都给他准备好梯子了,梦想什么时候启程都不晚,与其看着别人乘风破浪,不如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远方。

对自己的人生有遗憾的父母可以试着为自己活,比如找自己的兴趣爱好,享受为自己完成一件事情的愉悦感。

2、鼓励孩子探索属于他的可能性高密度的期待是让孩子来不及探索可能性的,他的未来已经被固定了,来不及探索,只有一条命令。

我们鼓励小朋友尝试各种新鲜的事物。

如果不尝试,或许不知道,孩子除了喜欢水彩画,或许版画、沙画她也可以玩的不错;如果不尝试,或许不知道,孩子除了适合当老师,还可以选择很多很多的职业,只要他能在其中收获快乐,收获价值。

我们能够做的是,告诉他,外面有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等待着他。

3、不是避免挫败,而是从挫败中爬起很多家长为孩子准备好一切旅途中的行囊,尽量为他扫除成长途中一切的阻碍,但这样只会让小孩子不敢接受失败,会依赖于这种安全感。

适当的挫折可以磨练他的意志;当然挫折如果太多,很容易让他感到自我挫败,在这个时候,一方面,家长可以从旁协助让挫折在他能应对的,甚至稍稍高一点的地方;另一方面,我们讲究,生活无法避免挫折,但可以改变应对挫折的态度。

所以他遇到挫折很失落的时候,如果我们能够在旁边给以支持和鼓励,这种支持接纳的环境,更有利于他自己爬起。

曾经有个测试,考验孩子应对挫折的方式,是说让孩子画一幅有主题的画,如果中间画错了,看看孩子的反映,是撕掉重新画;还是用橡皮擦擦掉;还是哭闹着不再画了。

看到这个测试,很多家长心里有数,希望孩子的选择是哪一种,需思考的是,您的教育方式是否有利于孩子做这种选择呢?

相比于,直接帮孩子画画来说,培养孩子自己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他获得内在的控制感。

 2 ) 当废柴教练遇上后进少年

<图片1>极具天赋的少年游泳选手金俊浩,屡次参加比赛却只摘得第四名的成绩。

对他满怀期待的母亲通过介绍,找到了昔日成绩辉煌,却由于种种原因离开泳坛,如今身为游泳教练的金光洙。

在金光洙这位魔鬼教练的带领之下,俊浩史无前例赢得了第二名,在全家人满心欢喜的同时,胜负心不强的俊浩擅自决定止步于此不再游泳。

俊浩到底能否摆脱母亲期待的重压,接受教练光洙用心良苦的用心,全心全意为了自己而成为「第一名」,成为了影片最扣人心弦的悬念。

关于成长、关于名次、关于压力,全部承载在一名小小的游泳运动员身上,让人心疼并敬畏。

黑与白的残酷青春一段黑白镜头的闪回。

游泳队的天才少年金光洙以过人的天赋和优异的成绩,成为泳坛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原本作为种子选手再创佳绩的光洙却因为想要反抗教练简单粗暴的教学方式,临阵脱逃,错过重要受训时间从而受罚。

自暴自弃的光洙运动员生涯从此岌岌可危。

从天才选手到废柴教练16年后,金光洙成了泳池边的颓废教练。

一位母亲带着她的儿子——少年游泳运动员金俊浩,辗转找到光洙,想在他的训练下摆脱一直以来成绩都是「第四名」的怪圈。

起初并不上心的光洙在发现俊浩的过人天赋之后,打算认真认真起来。

凌晨四点的约定为了不受干扰,光洙和俊浩承包了每天凌晨的游泳池。

在一系列的“魔鬼训练”之后,虽然俊浩受到了各种体罚,却终于拿到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可光洙认为,俊浩不该就此满足,惩罚手段变本加厉。

失败的猫鼠游戏在光洙严酷的训练方式和冷暴力之下,俊浩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情绪崩溃之下向父亲求救,打算放弃游泳。

一心一意希望俊浩通过竞技体育走上人生巅峰的母亲失望之极,只好将全部心力转投在小儿子基浩身上。

「如果生活欺骗你」百无聊赖的俊浩读着普希金的诗终于明白,原来游泳并不是他自以为的“为了玩”,而是真的喜欢,不该因为母亲的期待和教练的粗暴而放弃。

俊浩找到光洙想继续训练,光洙却告诉他应该凭借一己之力完成心愿。

得第一是什么感觉永远「第四名」的俊浩终于带着使命感站上了跳台,在梦境与现实的冲击之下一举拿下了第一名。

当年他的疑问也终于得到了解答,原来第一名没有太多神秘和喜悦,这或许也正是竞技体育的魅力所在。

一个是当年被寄予厚望的种子选手,不堪教练暴力对待,自暴自弃结束运动生涯。

执教之后重拾当年未竟的体育精神,却苦于没有更好的表达方式重蹈覆辙,变成了当年自己憎恨的教练形象。

一个是没什么胜负心的贪玩儿少年。

在家人的期待和运动员身份的压力之下,总是处在「第四名」的成绩。

经历一系列反抗才明白,为了自己而成为更好的人的道理。

说了太多遍,这早就不是一个以成败论英雄的时代,就像俊浩努力追逐的不过是那道光。

希望这个读普希金的诗的游泳少年能坦然面对成败,早日把自己从第四名送上第一名的人生领奖台。

 3 ) 教练是教训,孩子是榜样!

一切都是以自身为出发点。

天赋也好,后天努力也罢, 你的初心是什么?

就是想拿冠军?

就是想享受身在其中的乐趣?

只能说是因人而异。

但不管什么样的出发点,每个人所做的一切都希望能得到众生的认可,而众生的认可,几乎都是以成绩来说话。

无论哪个领域,都有无数天赋异禀的天才,但真正出彩的,得到众生认可的,景仰的,寥寥无几!

因为大多数天才们,自己没有迫切感,没有欲望,所以只能泯然众人矣!

你可以为了成绩去努力,也可以为了享受去努力!

而成绩无止境,享受也何尝不是呢?

所以不管什么样的出发点,最终殊途同归,都需要努力!

 4 ) 不忘初心,勇敢追逐,就是胜利

7.4/10故事切入点标新立异。

为了得第一在所不惜的母亲、一门心思工作极少顾及家事的父亲、天性不羁自作自受传承打人恶习的教练… 唯独小男孩在这群非正常人中是那一抹阳光。

凭借兴趣学习并自然而然转变为工作,本身是一件幸事,但日后所承受的周遭及需要攀爬的等级,却成为沉重的负担。

还会有多少人记得当初那份单纯的热情?

结局非常规视角给予魔幻般的美好,不忘初心,勇敢追逐,就是胜利。

 5 ) 韩国 4等

韩国电影《4等》。

片中俊浩母亲的角色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片中母亲是个家庭主妇,她把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全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无论如何都想让孩子得冠军,俗话说‘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她日复一日的强迫孩子训练,孩子的精神受到了极大创伤。

没有人愿意被逼着去做什么事,就算是自己真的喜欢的事情,总有人在旁边指手画脚,早晚有一天也会不再喜欢它。

这个母亲和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一样,思想极端,不在乎孩子的感受,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强加在孩子身上。

片中的金光洙教练儿时仗着自己天赋异禀,眼过于顶,不学无术。

中年后悔,看到俊浩想到了当年的自己,恨铁不成钢,于是采取了暴力的方法,俊浩被夹在母亲与教练中间,被逼无奈选择放弃游泳。

片中最正面的一点就是俊浩并没有走金光洙教练的老路,虽然母亲对他冷暴力,教练经常打骂,但他仍然热爱游泳,而且他突破自我找到了自己最想要的得到的感觉最终夺得了冠军。

电影很贴近现实生活,反应出现实生活的畸形现象。

以上纯为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6 ) 触摸现实与虚幻的光波

周末带小伙伴们看了4等,我是二刷,突然感觉这片儿没有那么不堪,实际上还是一部可圈可点的佳作,更不乏几处神来之笔,可惜的是也有几处地方在我看来还是有点多余、拖沓,正好和小伙伴们讨论了一下,虽然值得理解但还是感到惋惜,这也许就是有所成就的导演还未通往大师之路的距离吧。

认真看此片儿就会发现其中要表现的问题相当之多,很多细节都反应了现代价值,我想也是为什么会入围韩国百想电影的原因,比较明朗的主题还是放在了主角金俊浩自我的意志逐步呈现的过程上,中间伴随着家庭关系与教练关系的两个主要冲突。

当然也夹杂着上一代游泳教育观与新一代游泳观念的思考。

从片名出发的话,4等,首先是强烈的功利感,其次让人深省的是现代社会的层次感,简单的说好比古时候将人分为三等,而这里隐射着当下的韩国社会阶层分化的问题(这是背景前提)。

其实如今的韩国相较中国社会问题更为严重,自韩国60年代经济改革之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国家形大企业大资本资产阶级迅速崛起,资源占有比重加剧,其核心资源牢固掌控在国家级企业三星、LG、SK、现代等手中,社会资源流动闭塞,造成阶级固化,根据经济水平划分为五个阶层上、中上、中、中下、下层。

根据韩国收入分配差距排名在经合组织(OECD)成员国中也比较,随着收入分配差距日益拉大,财富集中度也越来越高。

数据显示,2012年韩国上游1%阶层的收入为中等阶层的17.5倍。

亚洲开发银行(ADB)对28个亚洲国家基尼系数走势进行分析的结果显示,韩国基尼系数升幅位居第5。

其这种经济严重失衡、阶层固化导致的最严重的另一个社会问题就是,阶层上升渠道变得极为单一 再加上韩国有个社会热词“2030代汤匙阶级论”,是由家庭状况,把新生代年轻人分为了四个阶层:金汤匙、银汤匙、铜汤匙和土汤匙,这也很明显了代表了现代韩国新生代的起跑线与竞争力早在出生前就已经决定了,自然 不具备资本及社会资源的普通家庭新生代能够实现社会地位的稳健途径便是升学了。

因此片中关于金俊浩母亲的形象颇有中国家长的影子,由于成人自身的阶层定格及发展受阻(开的车、金爸工作从体育部到社会部),造成了对于未来的希望转向了对于孩子成就的堆砌,这种孤注一掷的堆砌如同视下一代为理想实现的“救命稻草”,带着这种强烈的执念催生了对于儿童成长中的普遍强迫性,即体现为强行灌输成人欲望的成功学反之也是强行压制儿童意愿。

片中金母说学游泳拿第一为了是可以有助上大学,这其实等同于实现社会地位、实现阶层上升的愿望;而拿到名次之后放弃游泳便是等同于闭塞了将有的阶层上升途径,从这里看金俊浩母亲爆发式的歇斯底里也变得情理之中了。

上面是社会环境造成的主角家庭关系的冲突,这种冲突体现在金妈疯了似的想让主角拿名次,而主角却总是漏出迷萌的眼神(特别是问过小哥拿第一名什么感觉时),因为处在儿童的角度,是感受不到名利带来的价值到底有何意义,反正还不如赛前买个冰激凌来的兴奋,更不如在水中自由快活;然后是教练与金俊浩的冲突体现在魔鬼训练及体罚方面,最初金俊浩是忍耐的,因为自己走神挨打似乎也是教练爱的一种方式,但随着夺取名次、与父亲出面警告教练之后,一切都让他无法理解,教练依然魔鬼依然打他,为什么拿了名次还要这样,为什么决定不再开小差也得不到认同(当然这主要还是教练与金爸之间的过节),还有当母亲听到不再游泳后的歇斯底里,让懵逼的主角陷入了沉思,此时全篇进入一个矛盾的高潮,导演借着弟弟的口读了普希金的名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说出了主角等一干人的心声。

这两方面的压力虽然让游泳变得不那么快乐,却没有打消他喜欢游泳的初心,甚至使其更坚定了,也使他继承了教练所说那种急迫渴望,并将这一切的磨炼与渴望注入了单纯的想要游泳的心。

所以我相信一个内心坚定且叛逆的英才是不会知难而退的,只会随着磨炼越挫越勇,就像阿加莎周末和我聊天提起的一个表弟,与生俱来的理解能力和任性造就了一个渴求知识的本能,这注定在将来会成为一个天赋异禀的人才,并在求知了路上驰心自如的成为令人不可捉摸的第一。

这就是为什么金俊浩在最后自己参加比赛时在奔放自由中便夺取了第一的原因。

(金俊浩自己去其实就没想过要拿第一,从始至终也都是如此,当他离开房间的时候故意没有拿走金光洙教练的破纪录泳镜的寓意即是如此,暗喻“不拿第一”)这种发自内心的剥离功利的人格最终也预示着一种全新的运动精神,既不是被动的,也不是勋欲勃勃的,而是一种坦然真切的犹如天赋一般执着的几近完美的去刷新记录,去影响改变整个时代。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导演在最后一个镜头停留在了扫把上面点明了一切,也可能是导演通过剧情推动想阐明的主旨,关于上一代教育人才的方式与如今更有自主意识的一代之间的思变。

导演之所以在片头用长达20多分钟这么长的时间去描写金光洙教练的过去,除了想表现他是天才型选手和强烈的个人性格外,更重要的是想以此展现过去粗糙的成长环境及棍棒施教造成的后果,虽然有了新成绩但很可能只是新的训练方法及国民身体素质的进步有关, 实际上并没有在个人主观上造就一种能够全身心投入运动的精神,若能全身心投入其结果也许不可估量,可惜金光洙教练作为历经的当事人是自暴自弃的受害者;而金俊浩爸爸作为过来人局外人实际上是记在心里的,所以一直主张孩子练习体育只为兴趣的出发点也是在于从金光洙教练身上看到的悲剧;他们两方之间就此构成的矛盾冲突演变成了当今社会值得思考的问题(导演没有给出答案却假输出金俊浩这种可能性)下面说说此片卓显功力的部分和感觉多余不足的部分(个人看法,有待导演采访的记录应正)

神来之笔的现实感片中最让我感到牛逼的地方是金俊浩第一次在池低触摸光波的镜头,表面上是在一连串看不到尽头伴随着紧张低沉的小提琴声中毫无预兆的的短暂逃避,但实际上是将那种人类潜意识中向往内心自由,本能的渴望内在美好的一面展现出来;就如同任何黑暗都阻挡不住内心渴求的阳光。

(绝对是神来之笔)还有就是片尾的处理,用主观视角显示主观意志,用梦幻般的水中遨游替代激烈的比赛,让人体会到主角自由奔放游泳的同时即刻抵达终点轻松夺取冠军的震撼。

上浮下潜都扎入水中的镜头连接完全体现了如鱼得水般的新奇体验。

另外一个值得提及的就是放弃游泳后百无聊赖的金俊浩学着教练抽打弟弟的时候,那种感觉就如同教练附体,感觉表现了主角体内完全灌注了教练的某些内在精神,相当的传神 哈哈感觉多余不足的部分后来金俊浩爸爸的同事给主角就为什么触摸光波说出了解释,其实感觉这个解释非常的低俗,仿佛是一种导演为了照顾看不懂的观众强加的说教信息,其实两次池低触摸光波已然可以造成构思,这里无论是半路杀出的同事还是什么宇宙的能量都极其的画蛇添足,不仅打断了观影的体验,还拉低了整个影片的逼格;还有一处就是 金俊浩晚上偷跑去游泳馆的时候卧室墙壁上有闪光球的光芒,再加上游泳馆前的背影和水中的部分营造出了一种似梦非梦的强烈梦幻感,这无疑也是非常出彩的情感倾诉,可导演却加上了金母找来的情节,如果说是为了交代母亲对孩子行为不解的对话剧情完全可以再找时机,可中间为什么还要加上几秒给游泳馆管理员塞东西的镜头呢?

唐突之余强行摧毁了观众对于电影内情感叙事合理性的判断,让人感到跳脱影片。

仅此两处比较强烈不适的看法。

最后想 说的是 主角在问及小哥拿第一是种什么感觉好在哪儿的时候,小哥却带上了耳机随着动感节奏左右一晃,用毫无优越感的自信展示了那种巅峰的虚幻。

现实赋予了导演这种本领,那么请尽情的挥洒自信吧。

 7 ) 4等:人生不是一场竞赛

大学三年级时,我曾在一家很知名的韩国企业实习。

面试到最后,韩方负责人看似随意地问了我一个问题:“你成绩怎么样?

在班里第几?

”那一年我在班里排第二,自觉成绩拿得出手,于是坦然作答。

结果,几个韩国考官听后表情微妙,其中一个人半开玩笑地转头对其他人说了一句:“为什么我们公司招到的总是第二呢?

”这件事已经过去了10年有余,我当时也拿到了实习机会,但那句话我一直都记得。

那一刻那种自觉受辱,说不清是尴尬、羞愧还是委屈的感觉,在看韩国电影《4等》时又重新浮上我的心头。

4等即是韩语中“第四名”的意思。

11岁的男孩俊浩练习游泳两年,参加比赛无数,从未得过奖牌。

他的妈妈为了培养他,殚精竭虑,穷尽心思,付出了全部心血。

但上天就像和他们开玩笑一样,每一次比赛,俊浩都不多不少,止步于第四名。

不甘心的妈妈想方设法,低声下气四处托关系,请动了据说能培养出第一名的金教练来负责俊浩的训练。

而金教练的秘诀就是“棍棒下面出成绩”。

带着一身伤痕,俊浩终于实现了突破,取得了第二名,但也因此决定退出训练。

伤心失望的妈妈转而去培养俊浩的弟弟,而俊浩则独自站到了游泳比赛的赛场上。

对专业运动员而言,第四名可能确实是个有点遗憾的成绩。

它意味着你在某个运动项目上具备相当实力和一定潜能,但又没有优秀到能够站上领奖台,接受众人的注目和欢呼。

你会觉得也许再努努力就能触及最高荣誉,但也很可能就此发现,触到的是个人能力的天花板。

其实又何止是第四名?

当俊浩终于获得第二名,看台上的妈妈激动地跳了起来。

让她欢呼雀跃的不是“终于拿到第二名”,而是“差一点拿到第一名”。

是的,在竞技体育的赛场上,备受瞩目的焦点只有第一名。

不要说第四名,就是第二、第三名,在众人眼中也不过是冠军身后的背板。

NBA巨星科比就曾一语道出真谛,和第一名相比,“第二名不过是头号输家” 。

第一的光环令人目眩。

“得第一是什么感觉?

”俊浩曾如此向前辈发问,后来也终于被后辈如此追问。

问出这个问题时,他们的脸上都写满了痴迷与渴望。

获胜后的俊浩在更衣室的拖把前驻足久久凝视。

金教练曾为了督促他训练,动辄抡起拖把狠狠打向他。

电影《4等》讲述的其实是两个游泳少年的故事——曾经总是得第一的少年金教练和当下总是得第四的少年俊浩。

金教练少时天资过人,是泳坛新星、教练宠儿。

他违反集训规定,抽烟喝酒,夜不归宿,却从未受罚,因为总能拿第一。

后因沉迷赌博,大赛在即不肯归队,被总教练体罚,愤而离队,体育之路断送,从此消沉度日。

“在你想逃跑时,抓住你、打你的人,才是真正对你好。

我因为经历过所以知道。

”每次动完手,他都会如此语重心长地对俊浩说。

一边是无论怎样都要得第一,即便动用暴力也在所不惜;一边是得了第一无论怎样都可以,就算品行有亏也只是“瑕不掩瑜”。

电影《4等》就这样把韩国的精英运动、英才教育,乃至整个社会价值观扭曲的一面揭示给我们。

但这当然不只是韩国独有的问题,日本记者斋藤茂男在其代表作《日本世相》系列中也曾描述过类似情况。

他认为:当社会主流价值观是单一的,人们普遍认为毕业于名牌大学、进入世界名企、有经济实力的那些人,是出类拔萃的人,是更有价值的人,于是执着于追求那些给别人看的外在价值,造成了20世纪80年代日本社会一片浮华背后,国民沦为“颠沛流离的时代囚徒”,出现了各种严重的生理心理问题。

而对于当下很多把“内卷”挂在嘴边、疯狂“鸡娃”的中国家长来说,这大概也是需要始终保持清醒认识,在育儿过程中时刻自我审视、自我警醒的。

电影《4等》有一个十分理想化的结局。

俊浩逃离了母亲的注视和教练的棍棒,偷偷去享受他所热爱的游泳。

笔直的泳道线在他的眼里盘旋成宇宙飞船的模样,阳光透过其中映到泳池底,令他忍不住伸手想要触摸,从中获取力量。

俊浩最终独自在比赛中赢得了第一。

在豆瓣电影评论区,仍有观众在苦苦追问:没有了家长激励、教练引领,“千年老四”俊浩真的能得第一吗?

对于这个问题,影片结尾那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广角镜头可以作答。

在激烈的比赛中,一直俯拍的镜头突然一转,改从深水底向上仰拍:碧蓝的水里,泳道线只浅浅浮在水面最表层,水中,8个少年正在以各异的泳姿,各自拼尽全力向终点冲击。

也许有一天,我们能达成共识:得不得第一并不真的那么重要。

因为生命的意义不在于竞技,而人生也不是赛场。

 8 ) 我他妈就要得第四名

讲讲我自己。

我现在大一,马上大二,会在闲暇时刻回想起高中的日子。

卷子,吹牛逼,暗恋,不抽烟不喝酒不叛逆。

班级是普通班级。

换句话讲,我们班里除了前几名都基本与稍微好一点的大学无缘。

而我总是七八名,好一点能上到三四名。

老师自然对我很关注,父母自然对我很关注,班级前几名自然对我很关注,我自然而然对自己很关注。

但是现在回想起来,那时能一直是班级的七八名是真他妈幸运啊,我只要努力做自己就好。

不用和别人比分,不用勾心斗角的偷偷学习,不用假装很早睡觉然后熬夜学习。

我就是我,你们看到的我就是我。

老师不止一次找我谈话,让我上点儿心。

没用。

老子就他妈一直想做第四名。

 9 ) 《4等》:戳中的是韩国社会的哪个痛点?

<图片2>从哪个角度去看,《4等》都不是一部具有票房卖相的电影。

事实上也是,2万多的观影人次,部分还得冲着郑址宇的名声来的。

但它还是入围了今年百想的最佳影片。

我当时说,夹在《局内人》《老手》《暗杀》《东柱》中,它就是陪跑者。

从众多电影里,能成为这1/5已经不易。

陪高手打擂,本身功夫也是过硬。

那么,《4等》高在哪里?

高在,它戳了韩国社会的一个少有导演去碰的痛点。

从题材上看,《4等》很容易让人迷惑:体育?

励志?

家庭?

官宣定的是:剧情。

的确,相对于众多体育题材类韩影,它呈现的体育很不纯粹,也根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励志片。

以上所有,都不过是一层层裹布,把布撕去,藏着的,是一把剑。

妈妈为什么让孩子去学游泳?

并且在孩子放弃游泳后歇斯底里?

她先后亲口说出了两个原因:一个是:你想永远这样生活吗?

二个是:想让孩子通过游泳进入大学。

没有以上这两句深植妈妈思维里的话,这部电影就不存在了。

成绩的4等(第4名),则刺痛着妈妈的安排。

原来有句话说,没有人会记得第二名是谁。

真实的赛场上,第4名也是尴尬的存在。

名次的重要性,一如韩国社会阶层的坚固性。

绚丽的韩剧、多彩的韩影笼罩下,很容易让我们忽视对韩国这一问题要的延伸关注。

<图片3>以下是影片之外,有必要了解的韩国社会背景。

▼1961年朴正熙掌权韩国,他的最大贡献可以凝练成一个词:「汉江奇迹」——这个韩国经济和社会的大词,起点缔造者正是他。

几十年的极速发展,韩国社会已经洗牌就绪。

2016年3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官方报告显示,2013年,韩国前10%上流阶层的收入占整体收入的比重为45%——这是亚洲国家中的最高值。

2015年1月,韩国舆论振兴财团针对本国社会的不公平问题,抽去1000份问卷调查,44%的人认为「非常同意」,51%的人认为「比较同意」。

韩国保健社会研究院将社会分为下、中下、中间、中上、上五个阶层。

与此对应的是,如今在韩国还有一个社会热词叫「2030代汤匙阶级论」,它根据父母的经济状况,将年轻人分成了金汤匙、银汤匙、铜汤匙、土汤匙4个阶层。

前段时间,本博还发了一篇《中国青年远比韩国青年乐观》的调查报道。

在针对「您是否相信未来在工作中通过努力可以提高自己的社会阶层或社会地位」时,48.9%的中国青年选择了「完全可以」,韩国青年只有16.6%的人选择了这项。

以上种种,在「汉江奇迹」50年后,另外一个问题出现了:「阶层固化严重」。

回到电影中——孩子的家庭属于哪种?

中下(开的汽车等种种细节),4等阶层。

孩子属于哪种?

土汤匙,4等汤匙。

父母无力改变的,都想通过孩子去改变,或者希冀孩子去改变自己的命运,不要让孩子像自己这样生活着。

游泳,是妈妈抓住的稻草,和等待黎明的精神支柱。

孩子放弃游泳后呢?

就能明白妈妈为什么说「相对于孩子得第4名,放弃让她更伤心」了吧。

因为,第4名尚且有希望往前走。

哥哥放弃后,妈妈又抓住弟弟,稻草换成了学英语。

好在,短暂的任性后,孩子又重新进入了泳池。

因为,他迟早要进入社会的泳池。

<图片4>和此对应的是,爸爸对此倒显得漠不关心,甚至教练也说「是妈妈的贪心」。

因为,他们分别作为记者、作为运动员,都是败身而退,人到中年,早已失去了斗志。

韩国这样的大叔真的好多。

唯有辛苦的妈妈,还在针尖式的盯着孩子的未来。

一个例子:妈妈去寺庙祈祷,给大儿子许下的愿望是拿到奖牌,给小儿子许下的愿望是考上大学,给爸爸许下的愿望是身体健康——对他事业上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身体好好的,一家人在一起生活就行了。

「哥哥,当第一名是什么感觉?

」如同土汤匙的人问一等的人:含着金汤匙是什么感觉?

纵然社会就是个固若金汤的大泳池,但也得拼命往前游,才能取得成绩和地位。

难,也要改变不是吗?

这就是《4等》。

如同拍摄《快乐到死》、《银娇》,这就是郑址宇,镜像总是平缓隐忍,但又总不安于表达的是一个隐忍的态度。

所以有了《4等》这把懂者觉疼的剑。

如果你还没看影片,带着上面这些背景去看吧,想必会觉得它是如此让人动容。

…………我是一条分割线,下面慎看…………如果你已经看完,不妨回味下这几场戏:——为了孩子,妈妈先后去了教堂和寺庙两个截然不同的祈祷地。

——孩子说要放弃游泳时,妈妈的再三确认和随后的发飙,演技心疼。

——妈妈随后去找教练时,态度的纠结和无助。

——孩子重新选择了游泳,妈妈为什么说孩子是小偷,以及面对孩子说「只要我拿到第一名妈妈才高兴吗?

只要我拿到第一名什么都无所谓吗」,妈妈的复杂表情。

✎原创撰文:@韩影书 ©著作权所有个人之见,理性讨论。

多谢。

 10 ) 续《Fourth place》观影记

昨天发了一篇《Fourth place》的影评,看了 ,觉得还有一些没能写进去的内容,就再续写一点吧对于导演在影片结尾的处理,看过的人会说,不过瘾,摸不着头脑,没有更清楚的交代,没有高潮,没有主题提升……等等,可我觉得,导演是有他的视角的,而且是很开放式的结尾,不是说少年通过努力,终于取得了胜利,就要可歌可泣大书一笔,那样就俗套了,就摸不着百想的门口了导演之所以,用像自拍一样的手法,实录比赛的过程,是用少年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看他自己选择的道路和方向,在忍受了小小年纪其他人不能忍受的辛苦"每天早上4点钟就响起的闹铃",其他人不愿意忍受的"虐待",自己决定要的世界,是要他自己去审视的,比起总是屈居第四的他,也终于拿了第一,这个过程是有值得讨论和思考的,所以,破了记录这样的片段,仅仅是给了几行字,给观众一个数据而已,俊浩的前方是些什么,给了所有人最大想象空间,光洙,曾经在压力下辜负了自己和所有人,另一个光洙的俊浩会怎样?

影片中还嵌了一条暗线,那就是传承,对于自己反抗过的,甚至是痛恨的"不当行为"的自愿传承:当年光洙是被粗暴的打跑了,其实主要是被压力逼走了,现在光洙没有丝毫怀疑的痛打俊浩,说,这是他做了不该做的事,最微妙的是,弟弟也被俊浩打,那动作,姿态和他的教练一模一样!

what to think?导演其实很有想法……

《4等》短评

一般,没有评分那么好。忒慢的节奏。就是看个废柴嘛~

5分钟前
  • 步毅
  • 还行

1悲剧的根源来自于历史的轮回(教练)和自以为是的全身心的付出(母亲). 这种打你一巴掌再给你一块糖吃的教育方式就是垃圾.2体育竞技的目的很美好 但结果在这个现实的无法再现实的社会里是悲催的 因为只有第一名和其他参赛者.

9分钟前
  • 留半清醒留半醉
  • 推荐

跟教育相关的一部片子,怎么说呢,一般般吧

10分钟前
  • 已注销
  • 还行

披着运动励志题材外衣的家庭教育片,问题是无论教练还是母亲,人设都夸张到离谱,已经不具备代表性了

12分钟前
  • 银丝华鸡扎
  • 较差

望子成龙成凤的家长啊,都该来看看,小演员演得特别好。

17分钟前
  • 蒸笼头妮可
  • 推荐

天赋+野心=成功。

18分钟前
  • 打遍天下不还手
  • 还行

想到了自己小时候,打乒乓球的日子

22分钟前
  • 小泽雷丁顿
  • 力荐

故事兀长,人物缺乏弧线 ,从头到尾没有什么改变。整体平淡如水。

23分钟前
  • 我是猪Pigangel
  • 较差

极其冷门的神作!!!

26分钟前
  • 联四丶
  • 力荐

看过~

31分钟前
  • 凉泉粒
  • 还行

无聊。

36分钟前
  • 1w.
  • 较差

反励志的励志

40分钟前
  • 徐若风
  • 还行

韩国阶级固化是真的严重啊,因此父母承载着巨大的压力,父母也因此对孩子抱有极大的希望,进而就是给孩子以巨大的压力。第四名没有奖牌,正如好像听说韩国人在本土要进入首尔高丽延世这三所大学才能在韩国社会有所作为一样。偏激的社会形态鼓励偏激的教育方式,培养出偏激的人,促进社会偏激发展。这样的问题并不是只发生在韩国,但是好像只有韩国人愿意拍出来。

41分钟前
  • Aulliks
  • 还行

表现力极好,角色特别真实。给不了5星是因为实在太扭曲太负能量没事干看这个就是给人添堵。妈妈歇斯底里疑似边缘人格有病得治,实在看不下去她从头到尾折腾孩子。不得不说演员演的极好中途不得不调小音量因为每一个音节都听得出来焦虑。还有那个小混混教练,从小被暴力对待长大了就不知道该怎么对待别人。能拍出这样赤裸裸的东西来的也就是韩国人了。

43分钟前
  • 芒果不盲
  • 推荐

还好。

44分钟前
  • 莫逢
  • 还行

所有事情,勿忘初心。

45分钟前
  • 离释
  • 推荐

我4等,我骄傲!· 世界那么大,总需要有人得4等!

46分钟前
  • L.L
  • 还行

很多中国教育的缩影

47分钟前
  • omgjingjing
  • 推荐

片子克制、隐忍、不煽情,这点就难能可贵。看片子的对于我个人我只想到单纯的喜欢一件事物的那种美好,反衬出竞技体育和社会映射到家庭的残酷。骄傲和冲动毁人一生,但有的人可以回头,有的人却永远可能走不出去。

48分钟前
  • SUNINGS
  • 推荐

好久沒有一部讓我哭著打五星的片子了,況且這種主題真的稍有不慎就會變爛俗。本片劇本打磨得好,人物心理伏線埋得很到位。前20分鐘黑白影像精妙呈現過往縮影。充滿感性的水下鏡頭與光線變化,結尾最後一賽主觀鏡頭的處理及到客觀的轉換,實在絕妙之筆!16年獨立韓影中的驚喜。0110이문동집

50分钟前
  • 看守煙霧的人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