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自由

Große Freiheit,爱你让我自由(台),羁不住的自由(港),Great Freedom

主演:弗兰茨·罗戈夫斯基,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安东·范·卢克,托马斯·普伦,Thomas Stecher,Alfred Hartung,Thomas Wehling,Mex Schlüpfer,David Burnell IV,法比安·斯图姆,Joachim

类型:电影地区:奥地利,德国语言:德语,英语年份:2021

《伟大的自由》剧照

伟大的自由 剧照 NO.1伟大的自由 剧照 NO.2伟大的自由 剧照 NO.3伟大的自由 剧照 NO.4伟大的自由 剧照 NO.5伟大的自由 剧照 NO.6伟大的自由 剧照 NO.13伟大的自由 剧照 NO.14伟大的自由 剧照 NO.15伟大的自由 剧照 NO.16伟大的自由 剧照 NO.17伟大的自由 剧照 NO.18伟大的自由 剧照 NO.19伟大的自由 剧照 NO.20

《伟大的自由》剧情介绍

伟大的自由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战后德国趋向复苏,汉斯(弗兰茨·罗戈夫斯基 饰)却因为同性恋行为,从集中营被直接被转送到监狱继续服刑。因为刑法典第175条认定"同性恋是一种罪行"。他对爱与自由的渴望,虽遭到了摧毁,但他生命中最深刻一段感情,竟来自他的狱友-杀人犯维多(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 饰)。 由于被归类为「175」,汉斯一到监狱,就遭到维多的鄙视。原本互看不顺眼的两人,因共处一室而逐渐熟识。擅长刺青的维多,主动帮汉斯退去原罪,去除烙在他身上的纳粹编码。而当维多犯错,汉斯也代他被关禁闭,让维多心生感激。两人不仅学会尊重彼此,并且成了知己。此时,汉斯在狱中也遇到了挚爱奥斯卡(托马斯·普伦 饰),这份爱于是成了他在狱中的唯一慰藉,直到刑满出狱… 因为无法放弃做自己,汉斯不久又因为同性恋行为再度入狱,高墙与电网成了他人生永无止尽的循环。当他与维多在狱中再次相遇时,这两个频遭社会遗弃羞辱...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我的老师会吃人哮天神犬勇闯龙宫谁来陪伴我爱情魔戒主竞赛探案拍档第二季惹鬼回路3空巢姥爷心的归属内景唐人街风起霓裳13号子弹夏季幸存者女警破坏神不止不休迷惑不解沼泽的沉默时间管理局第二季伊尼舍林的报丧女妖史前狂鲨残酷的梦我的卡路里男孩我站在桥上看风景外出时刻类人猿行动本宫今天不加班罗西与莫妮卡之骊靬情疯狂大营救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

《伟大的自由》长篇影评

 1 ) 自由不一定伟大

《伟大的自由》【圣经传情】汉斯再次来到监狱,拿起那本圣经,再次习惯性的看上边的漏孔,后来我们才知道,那是他与奥斯卡的传情之物。

他对奥斯卡的思念,无处书写,只能在圣经上扎孔拼字,然而圣经本身容不下半个同性恋的存在,他们站在撒旦的一边,是不堪和罪恶的象征。

光辉无比的圣经,将整个西方的同性恋都照的无处遁形。

但在这一刻,汉斯一次次捧起圣经,不是因为信仰,是因为爱。

【纳粹总有对的时候】汉斯从集中营中直接转移到新监狱,去完成他未完成的监禁,纳粹已经垮台,其一切都开始了严肃的清算,对于纳粹的批判几乎是全方位的,就连纳粹两个字都已经是绝对邪恶的代名词,唯有一个例外:同性恋仍然是罪恶的。

人们未能把对于犹太人的善良和理性分给同性恋一点,纳粹做了一万件错事,但是对同性恋的折磨和残害不是错的,这就是1945年的西德。

【我不是那种人】我毫不怀疑维多说的“我不是那种人”,维多对汉斯是性的爱意么,我想说从来没有,有些人可能不接受,毕竟他曾提出过让汉斯为他做那件事,但是汉斯非常清楚道:“我也不是谁的都含”我们有理由相信,汉斯是有能力认出谁是同性恋的,而他从未对维多有过别的想法,并且在这一刻,这是纯粹的交易,这是汉斯不愿意接受的。

但这并没有那么难,或许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很难,但对于一个男人来说不难,为了某个目的,做这样交易,并不难。

因为男人不需要突破什么伦理道德的枷锁,因为男同性恋已经在层层道德规训之外了,他们根本就不在道德之中,又何来的违背道德?

所以没有那么难。

一想到能因此把情书送到奥斯卡那里,一切都不那么难了。

第一,维多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或许是好奇,或许是苦闷,或许是想证明一下自己是不是真的因为吃了“有药的盐”而“不行了”。

总之,这件事毫无激情,更没有感情。

第二,对于维多来说汉斯是非常重要的情感寄托,他类似于朋友,但又不是朋友,但绝不是性的关系,他们在监狱里极其孤独,维多要戒毒,汉斯是唯一愿意并能帮助他的人。

当他自己问道,到底谁会在意自己在这里有没有戒毒,汉斯坦坦荡荡的说,自己在乎,无遮无掩,毫无暧昧。

他们的种种连接,更多的是源于在监狱那样一个特别的环境中,两个特别的人之间生发出来的。

第三,维多屡屡的问过汉斯一个问题:你还是变态吗?

在维多的意识中,这是一种选择,是可以改变的,他从来不理解,同性恋不是罪也不是病,他如果也是一个同性恋,他就不会说出这句话,更不会对着杂志上的175作废的新闻讶异的说道:“这怎么能作废?

”在他心里,他从未理解同性恋,因为他不是。

【自由也没有那么伟大】 全篇最令大多数人没看懂的地方就是最后一幕,同性恋酒吧里毫无美感的音乐,地下世界的活色生香,汉斯从中却没有看到一点令其快乐的东西。

这一点我觉得是全篇最准确最猛烈的一笔,整段戏非常平和,镜头也是有条不紊,但汉斯这个人物内心五味杂陈,波澜万千。

在苦苦等待了那么久后,一切又来的如此轻易,但这一切都不是他期待的,也不是他想象得到的,更不是支撑着他一次次走进监狱的东西。

当自由降临的时候,人们拿它换取纯粹欲望的宣泄,他们在地下肆意纵欲,却一句话都不说,行走其中的男人像看货品一样看汉斯,再不见奥斯卡那般的双眼,就连后来遇见的金发教师的那种神情也不复存在,那些放浪的人想要的只有纯粹的肉欲的享乐,没有人用自由追求爱与未来。

这种巨大的落差令汉斯对一个自由后的世界全部的幻想破灭,他意识到,身为一个人最美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再也不能把不幸的归因推在175身上,仿佛那样一来,175废除的一天就是希望和爱降临的一天。

然而他所追寻的热望与爱早已经随着奥斯卡的死而去。

他的浪漫幻想与对爱的渴求,在175存在的年代里夹缝求存,在175废除后的日子里无处安放。

自由固然伟大,那是因为人们普遍有所追寻有所期待,他们有爱有信仰,而当得到自由的人将其用以欲望的宣泄,自由并没有那么伟大。

【这里的男同性恋们】这部电影不得不让人深刻的看到同性恋这个群体的生存现状,让人不得不思考此时此地的男同性恋们的选择。

此时不是1945,没有纳粹抓去关集中营,此时不是1968,没有175把人们送进监狱。

此时此地,既没有流氓罪,也没有集中营,但今天此地的绝大多数男同性恋甚至在深交网络上都没人使用真实的资料和照片,一切的交流全部都是“性社交”,他们不需要性格,也没有爱的欲望,他们在享受着男性身份优势的同时隐藏着真实的自我,他们在现有的并不适合自己的规范中欺骗自己,欺骗别人,欺骗女人,欺骗不属于自己的婚姻,并心安理得的拥有了一切,这之中只给彼此留下了一点点欲望的空间。

打开那些网站,那些软件,随意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纾解欲望的对象。

其招数之多,形式之花令人咋舌,但独独这泛滥的欲望之海里长不出一根正常关系的菁苗,这灯红酒绿声色犬马的世界里早不知道什么是正常的生活与爱。

若问此时此地的同性恋自由吗?

很自由。

但到底这份自由拿来干什么了呢?

大多数的答案就如175废除后柏林地下酒吧并无二致。

 2 ) 这是一生的苦难啊,怎么能不伟大呢

一辈子都在监狱里辗转,太苦了,却是无奈的接受,心死的冷静,没有期待的日复一日。

遇到了几个人,为了那点卑微的自由,碰擦出那一点点的火花,是不是就是主人公生活下去的希望呢?

但意外看到175号法案废止了,就这样废止了呢,怎么可以就这样废止了呢?

这种发自内心的不解,是对社会、法律最有力的质问和讽刺,人的渺小任由你蹂躏和践踏。

你痛快点了吗?

当主人公得到了为所欲为的自由,当他一辈子想要的自由出现在眼前,促手可及,他选择了放弃了,你不由得不悲伤,一种无法解脱的深深地忧伤,久久走不出来了啊!

社会啊法律啊人性啊,都他妈的是狗屎一堆。

 3 ) 伟大的话自由

汉斯一到监狱,就遭到维多的鄙视。

原本互看不顺眼的两人,因共处一室而逐渐熟识。

擅长刺青的维多,主动帮汉斯退去原罪,去除烙在他身上的纳粹编码。

而当维多犯错,汉斯也代他被关禁闭,让维多心生感激。

两人不仅学会尊重彼此,并且成了知己。

此时,汉斯在狱中也遇到了挚爱奥斯卡……哈哈我本人很喜欢这种影片,作为一个原耽女孩哈哈

 4 ) 同性恋者汉斯列传

---友情提醒,未观影者请于3秒内关闭本页面 --- 前言——卢梭说过,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序汉斯原籍故里已不可考,家世背景一一湮灭。

唯一知道的事,他是一个男同性恋,攻守兼备,成长与二战前夕,曾被希特勒政权扔入集中营,编号177245。

因在集中营的经历,肢体有些轻微的残疾,脸上亦有伤疤,但可以确证的是,其性功能未受影响。

汉斯一生都在穿梭来回,除监狱外,居无定所。

他穿梭于各种公厕,穿梭于各个男人的首尾,穿梭于法庭,穿梭于监狱,穿梭于小黑屋,穿梭于临时铁牢,穿梭于冷静与狂暴。

1945年盟军获胜,纳粹倒台。

德国裂为东西二邦,联邦德国属盟国一派,同性恋有罪,法条175。

是年,汉斯(以及其他许多被纳粹关进集中营,惨遭虐待的同性恋者)形同朽木,直接被新政权扔进了监狱,因为同性恋依然是一种罪。

是年,汉斯20岁。

(是我编的,大差不差)汉斯在监狱里认识了同舍维克多,是个猛男壮汉,一开始维克多得知汉斯“变态”,直接铺盖扔出去,要把他赶出去。

毕竟只要有人,就会有阶级,有压迫,监狱里也分个三六九等。

但毕竟监狱不是酒店,维克多毕竟也不过是个阶下之囚,他们同处一室。

直到一天晚上维克多看到可怜巴巴的汉斯手臂上的编号烙印,得知他是直接从集中营转运到这里来的,才对他受到的不公感到一丝不平。

亦或是,很愧疚。

因为他自己是纳粹的一员,虽然外强中干,在战场上没杀过一个人,也不知道集中营里到底有多惨。

但他知道,他是有罪的。

他告诉汉斯,可以帮助他用纹身遮掉编号烙印,而后又因狱警发现,汉斯顶锅,维克多才知道这个娘炮,也是条汉子,能处。

两个人这才逐渐建立了友谊。

175法条的刑期应该不长,不就汉斯出狱。

1957正值青春年华的汉斯,从事何职业不得而知,但幸运的是,他在外面的世界里找到人生的挚爱,奥斯卡。

奥斯卡原本人在柜中,却为汉斯所遇,两人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他的天性逐渐被唤醒,两人鱼水之欢,留下一段唯美的视频。

也因此乐极生悲,再度获罪,两人一同被扔进监狱。

监狱里的奥斯卡如受惊的小兔子,但汉斯早已经是局子里的老手,连集中营都待过的,他让奥斯卡逐渐也适应了监狱生活。

汉斯通过一次bj的交换,让当厨子的维克多帮忙传递情书给奥斯卡。

这情书,也意味深长,分量千钧,是在圣经这本反同经典里一个一个字母刺出来的。

汉斯又利用监狱里的管理漏洞,找机会跟奥斯卡共处一室一晚,两人尽云雨之欢。

而奥斯卡毕竟是个良家孩子,他在自我的觉醒,真爱的焦灼,以及尊严的剥夺,种种绝望之中,一跃而亡。

汉斯永失所爱,失声痛哭。

后出狱。

1968回到社会上,汉斯逐渐迫近中年,心如槁木死灰,频繁出入公厕炮房,被监视器偷拍,又被扔进熟悉的牢房。

跟维克多老友见面,维克多成了大厨,他自己也因为经验丰富,成了裁缝熟练工。

一遍坐着手工,磨炼裁缝手艺,汉斯骚动的心按捺不住,东张西望,眉来眼去,gaydar滴滴响。

他又瞅上一个年轻后生,老实孩子。

那孩子是个老师,会拉小提琴,在监狱里被人欺负,汉斯狠狠揍了欺负他的人,也因此他们情愫暗生。

利用同样的漏洞,他们在监狱的铁笼子里度过了一些美好夜晚。

互攻互受,竟然有点,喝铁水喝出奶茶味的自虐磕糖感觉。

得知小老师对法官说自己是被迫吃鸡的,汉斯后来主动作证证实这一点,让他脱罪出狱。

自己反正已经毁了,也许,能救他一辈子。

1969维克多在监狱里待了25年了。

他虽然一直嘴上说想出狱,但等到真的是见到了,半只脚踩进自由世界时,却不知道如何迈出另外一只脚了。

他的一生,从他刚下战场上回到老家看到家里妻子跟另一个男人睡在一起,情急之下枪杀奸夫之后,就一直在这监狱里。

这小小的监舍,有他的书,画,纹身样稿,在这监狱里,他当厨子,干得不错,跟狱警们也关系挺好。

这一层层的铁门虽然关的很死,但他已经熟悉了每一个转角,每一个人,他在这里游刃有余,自由自在。

监狱外的世界,是怎样的?

那里的自由,是什么样的自由?

出去以后他该怎么活着?

哪里会要他,他能干什么。。。

他崩溃了,犯了戒,一夜之间,又续了几年房。

而就在他脆弱的时候,汉斯在他身边。

这个世界,对于维克多来说,除了这个监狱,没有哪里能给他安全感了,除了这里,他无处可去,也无路可走了。

深夜的监舍里,汉斯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他,只好紧紧抱着他,想抱着一个脆弱的孩子。

而维克多,也第一次体会到,被温暖的感觉。

第二天早上起来,他们发现还在彼此身边。

场面尴尬得可以抠出地道直接越狱了。

而汉斯,在一本杂志里看到了175法条被撤销的消息。

伟大的自由汉斯直接恢复自由身,想去哪去哪,想干谁干谁,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真的自由了。

是日晚间,他来到一个酒吧,门头上霓虹灯赫然耀眼,“伟大的自由”。

酒吧里,全是男的。

原来是gay吧,三两成群的基友们,围桌小酌,汉斯走进吧台,点了杯酒。

我是谁,我在哪,我该干什么。

不知道他如何预想这里的画面,但显然并不是他想象的那样。

每个人都这么自由,自由到隔着一万公里的距离,用余光扫描,用侧目评价。

他看到一个人,有点像小老师,却不知道是不是。

那小老师也瞄了他几眼,抛过来一个眼色,消失在了一个楼梯口。

汉斯品了品,跟过去,原来楼梯口通往酒吧后面的炮房,这炮房多么像个监狱,多么像个地牢啊。

厚厚的石墙,隔出一个个逼仄的空间,赤条条的男的,老的,少的,好看的,丑的,胖的,瘦的,面目模糊,胴体明亮,三三两两的,重叠,交错,纠缠,蠕动,暗流涌动,气喘吁吁。

多么像监狱啊,每个人都被欲望紧紧地锁住,锁在深不见日的地牢里。

唯一不同的,在监狱里,汉斯,维克多,奥斯卡,他们都知道对方是谁,他们都知道对方是人,有喜怒哀乐,有秘密,也有性情,他们用正眼看自己的时候,看的就是自己。

而在这里,这赤条条的肉体,不需要面孔,他们互为工具,每一个人对于另一个人,都不是一个真的人,只是片刻的刺激,开干前,是鲜嫩的肉体,完事后,是咀嚼过的甘蔗,一把渣滓。

重返自由难道这空虚,就是他期待已久的自由吗?

他可以自由地做什么?

自由地爱?

自由地做爱?

自由地认识一个新的人,开始新的人生?

还是自由着堕落,自由着沉沦,自由着孤老终生。

这世界太自由了,自由到空气稀薄,自由到走投无路。

汉斯走到大街上,朝着一个商店的明亮橱窗,猛地砸碎玻璃,将几件首饰紧紧揣到兜里,像揣着一张很重要的船票。

报警铃不停的响,他坐在马路牙子上,终于感到一阵轻松。

虽然在自由的世界里,他已经无路可走,但这条不自由的路,他还能选,也许他此刻,感觉到自己是自由的。

而也许,两个走投无路的人凑到一起,也就能相互扶持着,走这一路。

后记也许哪天,我们也成了走投无路的两个人,也许那个时候,我们也能在一起。

 5 ) “没有受害者的犯罪”

朋友曾问我:“在上世纪,是否曾有从西德反向逃往东德的人呢?

”我一时语塞。

因为以前听到的那些动人的故事,大多都与反抗、理想和自由有关,好像只有由东向西的逃离才符合逻辑。

但我忘记了还有这一些人,他们在西德被“钓鱼执法”、被投入监牢。

或许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曾动过这样的念头吧。

德国刑法175条,“性悖论法”,在这个政治体制反复摆荡的国度却延续执行了123年。

从帝国时期,到魏玛共和,到纳粹专政,到联邦德国,再到两德统一。

意识形态极度对立的政党们,在这个问题上却找到了某种“共识”。

以至于那些同性恋者在战后,刚刚从集中营解救,随后便带着被迫害的烙印和伤疤,“无缝接轨”转运到西德的监狱继续服刑,丝毫没有喘息的机会。

这部电影讲述的就是这样的故事。

并不以抗争为主题,但狱中的温情拼接起来,却是对这套制度无声的讽刺和控诉。

监狱里走音破败的教会唱诗班,变成了两人初次“约会”一起观看的演出。

违反监规,夜晚露宿的惩罚,变成了两人难得温存的机会。

牢房里的圣经书,变成了两人互传心意的工具。

因同志关系入狱的他们,却在狱中一次次犯罪。

失去自由的惩戒是为了让人悔改,可当罪名根本就没有改正的机会,或者本身不存在需要悔过的地方时,又该如何?

所以,他一次次的犯罪,好像是这一取向“不可救药”的证明。

P.S.一般国家同志权利发展的过程,往往会走过刑法除罪、婚姻平权与社会认同的阶段。

每个历程都谈不上容易,伴随着斗争与妥协。

好比德国,历经数次修法才缓步完成了除罪化;在台湾地区,以反复斟酌、极度谨慎的措辞才确立了法律上同志伴侣的权益;而社会认同这一阶段,依旧只在欧美国家才谈得上有初步的实现。

可我国仿佛总在不经意间,以意外的方式完成了进展。

初衷从未考虑过性少数群体的权益,事实上却实现了某种程度的进步,颇有种“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感觉。

就好像,1997年,我们国家意外地实现了除罪化。

为纠正特殊时期的错误,在这一年刑法取消了“流氓罪”。

本为了确保不再出现“男女两步舞即为流氓”的荒谬判例,却在不知不觉中将同样装在这一口袋罪名中的同志群体解放了出来。

2020年,我们国家意外地部分实现了同志伴侣权益的保障。

民法典颁布的“意定监护”,原本是为了保护独居老人,让紧急情况发生时缔结监护权的其他人可以代为做出决定;不经意间,却成为同志伴侣实现婚姻部分权利的一种途径。

当然,这离真正的婚姻平权还差得很远很远。

但相比过往法律上的一片空白,也算得上是一个进步。

但终究是要抛开天真,面对现实。

这样不知不觉的意外,还能有多少?

当争取的权利进入“深水区”,乃至“雷区”,单靠这样的“意外”还有用吗?

更何况,社会上的认同,怕是更遥遥无期。

自行车的车身上贴的彩虹色涂饰,在车主同学离开时被保安偷偷揭下;仅在楼梯口留几面彩虹旗,供同学自取的学姐,被学工晚上约谈,被辅导员威胁退学;剪辑517专题视频的同学接到了Police的电话,被要求删除数据,怀疑学校安插了“信息员”混入社团群中默默举报;以上的事情,就发生在近一个月,发生在全国Top 2的高校内。

倘若这样号称最“优秀”、最开放的环境中都不曾有包容,他们又能期许在什么时候,一切能变好呢?

——但我们至少可以尝试,尝试为他们发声。

如果留下彩虹旗被视作大逆不道的违纪,那留下些白纸供同学们取用总是无罪的吧?

路过同学的创作

 6 ) 同志版肖申克的救赎

1945-1968年,Hans生活在一个同性恋有罪的时代,人人自危。

可是他却丝毫不在意,而是把自己的坦诚暴露在世界面前。

而这也导致了他三进宫。

第一次是在1945年从集中营转进监狱,手臂上还有集中营编号。

在这一年,Hans初识Victor,Victor也帮助他遮蔽了手上的集中营编号纹身。

1957年Hans和男友Oskar同时入狱,Victor依然在监狱里,他帮助两人传递信息。

可是看不来前路希望的Oskar选择了自杀,这一度让Hans跌入了谷底。

而是Victor主动站出来保护了他免受挨打,同时也给了他心灵的慰藉。

1968年因为和Leo滥交,Hans再一次入狱。

无疑,Oskar的死亡对于Hans的打击是巨大的。

而好在Victor在Hans的身边帮助他走出了恋人死亡的阴霾。

而Hans之后也身体力行践行了Victor的善意,以及一种“我淋过雨所以我要为他人打伞”的保护欲。

他作证帮助Leo减少刑期,虽然他不必那么做,而这只是因为Leo说过“这是他想要的,他是一位老师”。

在得知Victor的第三次听证会失败之后,Oskar陪伴在了Victor身边,帮助他戒毒。

而两人的友谊在此刻也进化成了彼此依赖-两人同床共枕,甚至是发生了性关系,两人谁也离不开对方,也习惯了彼此的存在。

Hans的拯救颇有一种弥补感-弥补自己在Oskar身上没有做到的。

Hans说过要带Oskar离开,两人要去东德。

而Hans在Oskar死后也将同样的承诺给了Leo和Victor,前者是回学校,后者是去俄国。

175法条的废除,宣布了Hans的无罪。

回到现实社会,一切日新月异。

同性行为被正式放在台面上,酒吧里,地下室,到处都是露骨的,曾经没有过的光景。

这给了Hans巨大的shock,所以他选择了转身离去地下室。

而地下室,公厕等地曾是Hans最喜欢去的地方。

无法与现实接轨,以及对Victor的想念让Hans选择了主动犯罪,除了伟大的自由之外,我也看到了伟大的犯罪。

从本片名字而言,伟大的自由指的是175法条的废除。

经过长达20多年的奋斗,歧视法案终被废除。

社会也逐渐接受同性恋,也不会讲同性性行为投入大牢-像1946至1968年之间的那样。

而对于Hans而言,伟大的自由或许是在监狱之内。

因为在监狱之内,他见证了对自己最重要的两个人-一个是自己的爱人Oskar,两一个是Victor。

Oskar的死亡使得Hans陷入低谷,但在Victor的帮助之下走出阴霾,并且身体力行帮助Victor以及Leo众人拜托他们的困境。

而为了帮助Victor摆脱属于他的困境,加上对VIctor的思念,Hans选择了伟大的犯罪以达到内心中真正伟大的自由-在监狱的房间里陪伴Victor。

“你能为你的性取向坚守多少?

”这是本篇所要探讨的主题。

影片里Hans为了自己的性取向不断向当时的社会不公抗争,同时也导致了自己的三进宫。

而Oskar用生命对这个不公的世界发出了掷地有声的反抗。

这是时代背景所造成的人物困境。

我无疑是佩服Hans,从1945年1968年,他人生最美好的日子都在监狱里度过。

他的青春在监狱里蹉跎,他付出了仅次于生命第二宝贵的东西-时间。

而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尤其是对于和我一样的年轻人来说,我们还有的是时间。

但是不要让时间来蹉跎我们自己。

现在不是一个同性恋有罪的时代,只是或许有一些仍然需要进步或者改进的地方,不过道阻且长,假以时日,我们定能看到曙光。

 7 ) 如果不能一起在外面比翼飞,那就一起在里面共相守。

三星。

本片采用时间线打乱插叙的方式来呈现这个故事,如果观众不仔细思考,会有点摸不着头脑。

对于我这个国外脸盲来说,看了故事简介和影片,似乎对不上号。

一开始是以为两个平行的故事,后来才发现是前后顺序。

但是故事简介里所说的他和杀人犯之间产生感情,在影片中没有进行大篇幅的刻画。

反而他跟年轻老师之间的感情着墨比较多。

两根线的主次有点不太明晰。

最后男主出狱进入酒吧,小黑屋里寻找爱,可惜眼前只有性而没有爱。

一首充满爱的香颂配上淫乱的画面真是绝了。

但就如歌词所说,爱是这么的不容易。

影片中并没有通过影像,让人感觉爱是如此的不容易。

最后Hans打破珠宝商橱窗的举动,或许某些观众可能不会理解为他要入狱与杀人犯在一起。

影片在很多细节的表达上有些含糊不清。

结尾酒吧Hans走入和走出黑暗,自由有了新的含义,伟大的自由就是可以由自己做出选择。

如果不能一起在外面比翼飞,那就一起在里面共相守。

 8 ) 得到他想要的自由了吗?

《伟大的自由》德国《刑法典》第175条,将男人间的同性性行为认定为刑事犯罪;一旦被定罪,最高刑罚是十年监禁。

从1871年被德意志帝国颁布,到1994年被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废除,第175条存在了一百二十三年。

纳粹德国期间,第175条被修订和扩大化解释,适用于所有“不符合道德准则的与性交有关的行为”。

电影就是发生在这里175条例存在的年月里。

男主汉斯多次因为175条例入狱,一切都没变化,但是一切又好像在变好。

电影通过非线性叙事,讲述了男主在多次入狱中心境和社会环境发生的变化。

故事在1945年1957年1968年之间来回穿梭。

1945年,汉斯初次因为175入狱,狱警、犯人都对他充满了仇视和鄙夷,初次见面的维克多对他拳打脚踢,世界都对他抱有敌意。

但是人性的善良是可以打破偏见的,汉斯和维克多逐渐成为了朋友。

讽刺的是,在那个纳粹都已经结束看似在进步的年代,对少数群体堂而皇之的压迫又同时存在。

第二次男主汉斯入狱显得淡然又平静。

这不是他第一次因为同性行为进监狱,但是这是他追求自由生活付出的代价。

男二维克多对汉斯的再进宫也习以为常,虽然仍然抱着对同性恋反感的态度,但是不管是维克多还是监狱的工作人员都把汉斯当成一个独立的人去看待。

和汉斯一起入狱的还有男友奥斯卡,他们靠着一本圣经艰难地传递着信息和爱意,本该平等对待世人的上帝,此时却抛弃了这两个他的孩子,本来神圣的圣经此时也成了这两个被抛弃的人沟通的载体,颇为讽刺。

在此期间,汉斯和维克多的感情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他给维克多解决生理需求,维克多在得知汉斯和男友的情感有了疑似吃醋的行为,在男友奥斯卡离世时维克多不顾周围一切的目光和阻拦紧紧抱着痛哭的汉斯安慰他……他们之间真的产生爱情了吗?

我觉得没有,可能是怜悯、可能是欲望、可能是友情…第三次入狱,善良的汉斯帮助一位本是同性恋的年轻教师脱罪,哪怕会让他自己陷入更大的困境,一直洒脱追求自由的他,也可以为了别人的自由牺牲自己的自由。

这个时候狱警对于罪犯的态度和周围人对待同性恋的态度更为缓和,好像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最后1969年175条条例被废除了。

汉斯好像得到了他一直用生命和一切捍卫的自由,但是看着酒吧里淫乱的酒色聚会,这又好像不是他一直渴望的自由。

汉斯默默地敲破商铺的玻璃窗,等待着警察上门做好了再次入狱的准备……汉斯一直追求的自由是什么呢?

他好像最后也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自由、幸福、陪伴以及和普通人一样的生活。

电影的构图色彩上乘,情绪阴郁但是明确,是一部好的电影。

 9 ) 伟大的自由,伟大的电影

能有这样的题材和电影,是自由的意志。

很不错的电影。

电影正在欣赏中,但是由衷的感觉到自由的气息。

以为与众不同的爱而入狱,为爱坐牢。

听起来很浪漫,实则很残酷……,我个人对同性恋题材没有特殊偏好,也希望导演不要排成特殊另类感情。

这么多同性题材,我唯独觉得李安的《断臂山》中两个男人的感情来的让人信服,看着舒服不扭曲。

《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看起来明朗帅气干净,唯美,浓郁。

真实的情感总是让人感动,动恻隐之心。

 10 ) 一部出色的反类型作品

监狱题材的影视作品我们看得很多,但很少会像这部《伟大的自由》那样让人印象深刻。

这部影片入围去年戛纳电影节“一种注目”单元并获得评审团奖。

要是冲着惊心动魄的越狱情节而来,相信会非常失望,这不是那种司空见惯的好莱坞动作片。

据说导演塞巴斯蒂安·迈泽在开拍之前观看了不少监狱题材影片,不是为了从中汲取灵感,而是想办法在自己的作品中尽可能回避各种套路设计。

通常而言,监狱片的主人公都想尽办法逃出生天,从《午夜快车》《肖申克的救赎》到美剧《越狱》莫不如是,但是这位主角却在 20 多年间不断入狱,甚至在最后被释放时,依然想返回监狱,人物的反类型动机设计是这部影片众多亮点之一。

影片采用倒叙和蒙太奇手法将主人公汉斯的三段狱中经历反复揉碎后再重新编排,在时空往返跳跃的叙事里渐渐道出一名同性恋者在二战后德国所承受的非人遭遇与社会歧视。

在此,不得不提到德国《刑法典》的第175条,男人间的同性性行为被认定为刑事犯罪;最高刑罚为十年监禁。

从 1871 年由德意志帝国颁布,到 1994 年被废除,存在了一百二十三年。

这条法律导致数之不尽无辜的同性恋者被判入狱,承受莫须有的罪名与难以想象的身心折磨。

▲主人公在狱中追求爱情影片的历史背景显然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截取了二战前 1945 年,二战后 1958 和 1968 年这三个节点作为叙事背景。

先是二战刚结束不久,几乎所有囚犯都从集中营中获释,而汉斯却被直接转移到了监狱中,因为他是一名同性恋者,之后两次均是因在公厕实施同性性行为而被捕入狱。

回顾德国法律对同性恋者污名化的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具有相当迫切的现实意义,正如最近美国最高法院颁布禁止堕胎的法律引起巨大的争论,让人见证了保守思想的回潮与社会倒退现象。

同性恋者摆脱污名化的地位也并非理所当然,而是通过无数人的努力抗争换取,在当下这种陷入分裂的意识形态和社会环境里,同性恋者的合法权利自然显得愈加脆弱。

然而,这并非是一部传统意义的政治控诉电影,导演巧妙地将爱情、监狱与政治类型融为一体,打造出一部深刻探讨人性本能与情感的作品。

故事围绕汉斯三段监狱生活展开,他故意违反夜间检查,得以与狱中的情人幽会亲热;他在圣经上刺孔做标记,向情人传达爱意;甚至将罪名揽上身,为情人逃脱牢狱之灾,监狱里种种严苛的生存环境始终无法阻挡他追求爱情的渴望。

由此,影片细致地刻画出肉体的禁锢无法抹杀人性中的欲望本能。

▲一段极端环境下的特殊友谊相比起他与同性情人的经历,他和狱中一位瘾君子杀人犯的关系描绘更令人感触。

两人从对抗到建立友谊,再突破友情,演变为暧昧的同性爱,跨越20年的经历演变让人感慨。

导演再次打破了类型片的刻板印象,在监狱里不仅有丑恶压抑的暴力情节,还有这种相互扶持、抱团抵抗的善良人性。

通过这位瘾君子杀人犯的视角,真实地剖析出社会对同性恋者的歧视心态,以及各种偏见随着他们在监狱里的相处,逐渐得以消除的过程。

人类的同理心在消除偏见和歧视的过程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这位杀人犯维克多是恐同人士,起初非常排斥汉斯,后来发现他手臂上的集中营犯人数字编号,起了恻隐之心,帮他用纹身掩盖。

之后,他亲眼目睹汉斯的爱人自杀,在放风时替其承受狱警暴打,而双双受罚被困黑牢;最后得知175法律废除后,更异想天开逃狱与汉斯远走高飞。

同性恋者与普通常人并无不同之处,他们一样具有普通人的本能欲望、爱恨情感,只不过对象是同性而已。

迷惑的片名在最后一幕才揭晓其真正含义:监狱获释、废除反同法律,仅仅是使主人公的身体和思想获得解放,但这些似乎并不是伟大的自由。

只有爱才能使人排除万难,放弃已获得的人身自由,也要想方设法与爱人在一起,这足以解释主人公这 20 年来不断入狱的原因。

这部反(监狱)类型作品最让人感动、最出彩之处莫过于此。

《伟大的自由》短评

无语,抄GV剪辑版电影《情狱》那么狠是我没想到的。

7分钟前
  • 硬搞
  • 较差

整体风格不是很喜欢,或许是同性题材时常出现的压迫禁锢等话题实在看得腻了,好在结尾不错,演员表演也很优秀。

10分钟前
  • 远山
  • 还行

7.4分左右。本片足够克制,基本上摒弃了一切镜头的技术,只是缓而慢的推进,让观众看到时间给一个绝望的男人究竟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爱是一种坚韧的情感,也是一种使人变得坚韧的情绪。

15分钟前
  • 一骞个人
  • 还行

68年Hans再进牢狱第一件事就是查看那本是不是他和Oskar的圣经。

17分钟前
  • 打少
  • 还行

故事攫取德国历史上同性性行被定义为违法的纳粹时期到60年代175法条被废除的时间段,主人公多次被迫进出监狱的狱中友情、爱情来切入德国社会曾经的政治迫害、社会伤痛,动情刻画了男同个体故事却能让人影射到极权到人类的迫害。匈牙利诗人的名言“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在这里不再成立,所以影片最后又落脚到曾经的迫害对个体心灵的摧残。由个体开始,又在细小中见宏大,最后又落脚宏大中的经历过风暴的个体的微弱,可谓重如泰山、轻如鸿毛的佳作。2021年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评审团大奖。

21分钟前
  • 帽子
  • 力荐

+,一个破坏性的结尾,但同时又浪漫至极。

24分钟前
  • 我们敏熙
  • 还行

我倦于世事,不论是屈辱的、荣誉的,那种场合我都视为「难关」而竭力设法摆脱——在《伟大的自由》中,自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降临在监狱,始于屈辱,终于荣誉。首尾播放的影音「证据」警醒着我们:自由之所以丧失是因为享乐,历史之所以化为「电影」艺术或者归于虚无是因为时间流逝,所以本片采用「黑沙式」编年体形式进行追溯和上诉。无论是含冤入狱的同性恋者,还是罪有应得的纳粹分子,想要洗清纹在身上的罪需借助上帝之手对其进行艺术化加工和劳动化改造。不管是时代性(集中营)苦难,还是个体性(肉皮囊)苦难,物理意义上的监狱都可以被「人的创造力」超克。艺术家木心如何摆脱「屈辱」难关?如何出入监狱?他说:我活在虚构的我的身上——白天是奴隶,晚上是王子。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福楼拜、雨果、巴尔扎克、尼采、上帝…他们陪着我下地狱。

25分钟前
  • Muto
  • 推荐

我一个女的看得热泪盈眶,前面的gay大叔躺在老伴儿肩上打呼了!!怎么好意思呢!可太爱看他们俩推推搡搡又互相守护了。Hans真的一直都蠢蠢可爱又勇敢无惧,不论被抓进去多少次,还是要跟男的相爱,做爱,无论在哪里。

29分钟前
  • Alcool
  • 力荐

Each man kills the things he loves, but this “holf-man” just strives to save and protect — at the expense of himself. The gentle portrayal occasionally takes on a fairytale quality, but the repeated emphasis on inmates’ inability to adapt to freedom proves ultimately pessimistic.

31分钟前
  • Nightwing
  • 推荐

无耻法令下的人再正常,也会遍体鳞伤,不见天日。不过gay这个意象咋全程不是furking就是suking😅通讯录又不全是sex addict时长也是个问题,太过缓慢的节奏并没有帮到叙事,反倒是一种拖累

36分钟前
  • Reboel
  • 还行

40年代、50 年代、60年代,同一个罪名,一次次入狱。如果同性恋是犯罪,他情愿坐穿牢底。三段交织推进的狱中故事淬炼出厚重人性,结尾酒吧戏堪称神来之笔,除了伟大的自由之外,这个世界上还有伟大的犯罪。——我的年度最佳平权电影。

38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颜值一般,也没怎么露,顶多是闪露吧

41分钟前
  • 随风
  • 较差

化妆真不错

45分钟前
  • FYI
  • 还行

困住久了,就算向往也出不去了;寂寞太久,就算抗拒也忍不住了。

49分钟前
  • 齊克斯尼力佐飛
  • 推荐

1945,1957,1968三个时间段的故事,就是男主角因为同性恋身份被迫害,进进出出监狱的一生,一次死亡,一次成全,还有一份感情。看着性欲随着年龄的增长,一点点被冲淡,精虫不再上脑,感情就开始上头了。时间跨度这么大的故事,剪辑和演员造型都很加分,最后那个“伟大的自由”意味深长,真正的自由所在不是随性所欲,而是心之所向。

54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Sarajevo# 自由与爱的辩证:黯淡的黑夜驯化了我们的视觉 分不清眼前漆黑的屏幕是影像时间的留白还是监狱空间的形态 这也是为什么点烟的一刻如此令人动容 这是一种看见/被看见的喜悦 微弱的光源将逼仄的囹圄消抹了边界 永恒的时间与广袤无垠的宇宙中 Viktor辨认出被温柔晕染着的爱神的面庞(眉目含情的Hans是爱的化身 而非具体的爱的对象) 确认他者的存在——即便是孤寂暗涌的漫漫长夜 我也并非孑然一身 而我们看到爱本真的模样 纹身是比性爱更为暧昧且漫溢着欲望的动作 我刺入你的身体 留下存在的印痕 最后两个长镜头则凝缩了全片的孤独和情感强度 gay bar曲折的地下甬道和刺耳的警铃声比国家机器的规训更暴力也更磨人 也只有爱的凝视 能锚定那个权力的目光都无法禁锢的 自由的灵魂

57分钟前
  • 法外之徒
  • 推荐

【Sarajevo】Franz Rogowski一直都没有长在我的审美点上,所以并没有加分

58分钟前
  • Mr. Lei
  • 还行

叙事沉稳,镜头干练,本以为电影会在地下酒吧长镜头处结束,但结尾的反自由让电影更隽永。三次幽禁,两次同伴送来了火光,第三次他陪他一起遁入黑暗。如果不能给你带来希望,那就给你带来陪伴。两个纹身,一个是纳粹集中营的编号,一个是同伴叠加的纹身,用爱覆盖伤害。一本圣经,用宗教传递禁忌之爱的信号也是一处妙笔。迫害是不可逆的,即使身体终于自由,灵魂也早已千疮百孔,能拯救他的——只有重返监狱的温存。不知那飞向自由的奥斯卡,是不是奥斯卡·王尔德的名字。

1小时前
  • 怪櫯櫯
  • 力荐

谁都有可能变成少数

1小时前
  • 我闲了而已
  • 还行

Lover

1小时前
  • moondow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