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尔在微博上刷到了电影的一个片段,就找来整部电影看了一下,一部结局美好的爆米花电影,消遣时间不错:不同的受害者因为同一个始作俑者聚在了一起,策划了一场骗中骗,结局是复仇成功。
片尾留了一点悬念,为拍第二部做了铺垫,看多了反映政府腐败的韩国电影,这部电影相对来说比较温和。
电影没有花过多时间来介绍受骗者被骗的经过,只是通过一个受害者的自杀来告诉观众,这些普通人经历怎样的痛苦,被骗的钱对他们来说就是和命一样重要,但是无法追回,只能自己承受,没有办法通过公权力来伸张正义,只能通过自己的私刑来惩罚犯罪者。
整个电影的重点放在了男主为了复仇策划的另外一个骗局,并通过政治家的几场谈话告诉我们为什么罪大恶极的骗子可以逍遥法外,原来是骗子买通了整个高层,官员们“亲自”放走了骗子,而所谓的抓捕罪犯,只是这些政治家自导自演、混淆视听、平息众怒的一个闹剧,利益链最底层的小虾米就是替罪羊而已。
刘智泰饰演的检察官坏的很明显,作为一名大韩民国的检察官,手里的权利不是用来惩罚犯罪,而是为自己谋利益、为上层擦屁股的工具而已,什么民众、正义,只有权利和金钱才是他追求的。
作为一名司法人员,公然窃听、跟踪他人,指挥黑社会打杀,权利必须要关到笼子里,没有底线的执法者对社会的危害更大。
作为一个小小的市民,看完以后只想告诉我的爸妈,守好自己的钱袋子。
时刻告诫自己:不要占小便宜,天上没有掉馅饼的事!
毕竟我们的力量实在太过微小,能做的只有保护好自己。
韩国电影《骗子》观影结束后给我这种见惯韩国电影的观众来说,就是喔,不错,喔,但也就这样了,好套路化,总想期待着来点高潮却又戛然而止,连女演员和男主角那种嘴角扬起意犹未尽的尴尬笑容的场面都是一模一样。
我又看了看电影的出品日期,17年的新作啊,这一犯罪类型化的电影在《新世界》的剧情中得到了最好诠释,此后的类似题材也跳不出这样的框架,加上男女演员尤其是主演在韩国的娱乐圈中,那种辨识度简直就是在找连连看,唯一的区分就是看长得有特色的配角了。
犯罪电影题材如果出自韩国人之手的化总觉得就是要把那种打破禁忌的暴力美学凸显出来,但久而久之,不知道是黑的太严重还是给观众条件反射般感觉,政客的出场就给人以京剧中唱白脸的感觉,请看,这个小婊砸要开始表演了。
而且就是因为知道有伏笔就不太期待着导演来抖包袱了,而且看演员演戏都有一种用力过猛之感。
所以,我想说,制作精良,道具用心,剧情过关的套路化制作是一个国家电影产业成熟到一定程度的标志,但也是一种掣肘,有进步但就像绷了根弦,剧情过半总会回到原点。
但不得不说,娜娜还是蛮亮眼的。
略微看了一下那两年玄彬的现代商业电影列表,感觉这几部都有蛮类似的部分。
前天看了“共助”,昨天看了“协商”,今天只剩“骗子”了。
哪知道一开头......他就死了爹。
会不会太惨了一点啊玄彬xi!
前天是一开始就死了老婆和未出世的孩子,所以朝鲜军官跑来首尔报仇。
昨天是一开始就死了亲妹妹,所以非法军火商以一人之力撬翻政府黑手(当然自己也只能够是死了)。
今天又是因为死了爹所以变成了一个专门骗骗子的骗子......略心疼。
可是这部也是三部中最帅的!
“共助”满脸胡渣又朝鲜口音太正(土)气了一些,“协商”一直人字拖我也不太受得了,这里又有些匪气又西装皮衣的......以及在各种也不是特别厉害的反转中,此人担当了整个剧情最聪明最有大局观总之就是最帅气的那个角色......(废话他是主角好吗!
)差不多了以告一段落了,关于玄彬这两年的商业片。
虽然关于行骗和反转的部分在所有骗子的电影中真的蛮一般,剪辑也不是很紧凑,但也能理解为什么票房这么高哈哈哈哈,玄彬演骗子谁不想去看?!
我在韩国我也会去看的好吗~
《骗子》--- 7分。
中规中矩的韩国犯罪片。
一群骗局受害者各自角色扮演,共同设计并执行一个骗局将高层政客们拉下马的故事。
看起来该笑就笑该紧张就紧张,类型片该有的都有了,但亮点也不多。
影片节奏推进很快,但并不能说紧凑。
部分衔接略显生硬,一些小细节也有违常理或表达不清楚,但还是可以很顺畅地看下来。
标准的娱乐电影。
玄彬依旧挺帅,但饰演反派检察官的刘智泰表演更扎实更到位,加1分。
电影剧情连贯,节奏紧凑,看起来还是很爽的。
玄彬,帅!
NANA,漂亮!
大仇得报,爽!
所以,三颗星不过,细细想起来,这电影随意的地方比较多以下是个人感受,不排除有没看懂的地方——第一个看起来随意的地方是大反派:检察官。
这个反派,看起来果断、冷血、有勇有谋有野心,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而且韩国的检察官,简直可以为所欲为了。
随便撞车就不说了,干预司法,诈骗,灭口,黑白通吃,样样都行。
可是,就是这样的一个NB的检察官,为什么智商也经常下线,①想不通,为什么检察官要去干玄彬的父亲,管他啥事……想不通,检察官拿到了那些关于钱的票据,为什么不去验一下真伪,他是检察官呀,能帮他做这些小事的人这么多……(这么多涉黑的都做了,也不少这一件)②在港口,检察官让大哥把玄彬、NANA和IT男绑出去……然后唻,难不成绑人出去的那些小弟也反水了。
检察官看到就大哥回来了也不起疑心吗。
③检察官会对三千亿动心是正常的,但是不起疑心就有点怪了……④最坑爹的是,居然把一套NB的信息技术设备交给一个……骗子来操作……窃听手机……查看监控……这种事情不是应该交给信得过的人吗?
检察官不是说不相信骗子的吗,他最后走向毁灭,IT男是送了助攻的。
第二看起来随意的地方是:这部剧的关键道具——摄像头(窃听器),摄像头(窃听器)简直是破案利器了。
主角打败反派,全靠摄像头(窃听器)。
剧中的重要摄像头(窃听器)简直是随便装装,想装哪里装哪里,也没有人会起疑。
你看,最后真相大白靠得是摄像头而且,连几个政府高层聚会的地方都装了摄像头,如果不是为了抓害死玄彬父亲的人,就靠着这个摄像头,发发财,做做官,搞搞政治斗争,完全没有问题。
摄像头装得太随意了,用得也太随意了。
第三个随意的地方是人物的动机:疑点1:玄彬说,他找到了张斗七家里……张斗七为什么放过玄彬,他千方百计躲到泰国,被玄彬发现了,然后说我不是你的杀父仇人,然后就放玄彬走了……虽然不是你直接杀,别人的父亲也因你而死,而且你是诈死躲在泰国,你就这样被发现了…然后就放了发现你的人……再说,张斗七怎么说,玄彬就怎么信?
张斗七这个超级大骗子,骗了大韩民国几万亿的人,他说没杀就没杀……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这整个剧都是张斗七设的局,为的就是干掉那些想干掉他的人!
参照——《暗花》或者,玄彬才是大BOSS……参照——《非常嫌疑犯》疑点2:NANA和IT男说反水就反水,完全看不到什么铺垫,也没有什么动机。
需要他们为检察官卖命,就为检察官卖命,需要他们反水,他们就反水,功能性人物呀。
疑点3:李江石这条线比较乱,除非李江石并不是被骗,而是和玄彬串通好的,不然,他给张斗七打的那通电话算什么?
剧中的关键人物郭承建就是李江石引出来的。
第四个随意的地方是,剧情凑得太巧了……如果关于3000亿,当时在饭店下面偷听张斗七和郭承建的谈话(当然是录音),如果检察官不心动会怎么样……还有,就是骗子和演技,看起来是可以速成的……你看郭承建和大哥本来是老实人,稍加培训就成了可以欺骗检察官的专业骗子了。
最后,电影还是好看的,因为剧情连贯,节奏紧凑,看得时候只会觉得怪怪的,看完也挺爽,毕竟报仇成功了。
但是,稍微深究一下,还是……只是爆米花电影。
质疑一下这个电影的“点睛台词”:怀疑一旦被解除,就会变成确信……真的吗?
犯罪娱乐片《骗子》的背景故事是韩国受骗人数最多、涉案金额最大的“曹八喜诈骗案”。
曹八喜从2004年到2008年,在韩国成立十几个皮包公司,谎称“通过医疗器械租赁业,可保障30%至40%的高收益”,从3万多名投资人处骗取4万亿韩元(约合221亿元人民币),制造韩国史上最大规模诈骗案。
曹喜八诈骗行为被发觉后,于2008年12月和姜太容一起偷渡到中国。
2012年5月21日,韩国警方对外表示,警方发现曹喜八的妻子和子女等9名家属2011年12月去过中国。
通过搜查住宅,发现应急诊疗记录本、死亡诊断书、火化证等物品。
韩国警方根据相关者的陈述和葬礼仪式的现场录像等资料判断曹喜八可能于2011年12月19日在中国青岛市一家医院因急性心肌梗塞死亡。
但也有质疑声音认为,尸体已被火化,无法对DNA进行验证,不排除这是曹喜八“自编自导假死”的可能。
韩国SBS电视台12日称,随着亲信落网,曹喜八死亡真伪水落石出。
当时赴中国查办此案的警官朴关天表示,虽然现场有曹喜八入殓等影像资料,但存疑之处不少。
比如曹喜八的死亡证明上没有中国警方的图章;曹喜八火葬场印章的日期是12月11日。
有中国高尔夫球场职员声称,曾看到疑似曹喜八的人在球场出现。
(资料来源于百度百科) 小成本电影在淡季上映票房翻倍过了损益点,还是不容易的。
剧情虽然有硬伤,首次执导的张昌元也有点稚嫩,但是总体还是蛮有趣的观影体验,哈哈因为有玄彬(玄彬的戏份不算多,特别中间段很少)和开心果裴成佑……我就必须给4星啦!!
微博去看演员们采访和拍摄花絮笑死啦!
韩国忠武路不易走,希望裴成佑多演点担主的影片,玄彬继续加油突破自我,早日合作更佳的制作团队!
看了大家的评论,有些说以为朴检才是男主,有些说玄彬在刘智泰的衬托下黯然失色大概这意思。
把整个电影截图完毕后,私以为这个锅真不该玄彬来背啊……本着舔颜的目的开始给影片截图,中途发现,把影片拆成图片来看很有助于理解导演的机位、灯光和后期剪辑,也感觉到几个特别想吐槽的点,本篇主要是从电影画面的角度进行展开。
主要分析这两人,以下如下简称:黄智成(玄彬):黄骗子 朴熙洙(刘智泰):朴检我的槽点主要在导演的灯光,拍摄角度,视角。
另外,再看一下整个影片的色调,精彩镜头。
槽点一:逆光顺光,喧宾夺主我们先来看下面几组截图对比吧,都是一个场景下,朴检和黄骗子分别的画面对比。
影片中朴检和黄骗子对峙的场景挺多,选择了最明显的四组。
大家耐下心看到底哦。
1-1
1-2
2-1
2-2
3-1
3-2
4-1
4-2大家发现什么规律了吗???
(黄骗子始终比较帅这点不算:))好的,规律就是,朴检始终是顺光,黄骗子始终是逆光!
也不能说始终是是逆光,但就算是侧拍,黄骗子的画面也是背光面黑漆漆的。
这只是四个最典型最明显的场景,电影其他部分或有或无或没有这么严重。
不截图不知道,一截图吓一跳,光线对画面的影响到达地有多大呢?
朴检始终处在光亮下,黄骗子始终是黑漆漆的一片。
第一眼看到的一般是画面的亮部,视线停留更久的,也应该是亮部,在这种亮暗比较分明又没有刻意突出的情况下。
所以没看过电影,就看这几组图的人,不会有一种黄骗子是反派,朴检是正派,黄骗子是男二,朴检是男一的直觉吗??
一般来说不都是渲染内心阴森才会这么黑漆漆的……说好的男主光环呢??
这里指的喧宾夺主不是说朴检,朴检也是影片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
而是说1-2,2-2这种情况,这种奇怪的打光角度导致画面中最亮的竟然是押着黄骗子的小弟,最显眼的也是小弟。
影片中可能不会这么明显,但一截图就会发现,第一眼看到的看清的绝对是小弟啊,这种构图导演想干嘛呢……当然,对我这种舔颜路人粉来说,这种灯光下的画面就是影响舔颜的观感了。
黄骗子纵使造型很好,“帅回来了”,演技在线,但是这种不睁大眼睛定格看连五官都看不清的画面,又怎么看得到美颜和演技呢?
观众的视线都不一定在黄骗子身上多停留几秒,又有多少被忽视的演技呢?
槽点二:卷毛厚刘海+灯光角度=被隐藏的眼神我得承认我是特别喜欢这个卷毛的造型,让玄彬看起来很嫩很萌。
但是这个造型放到这部电影画面里面,似乎有一个极大的弊端,那就是它太厚了!
先上图吧请大家感受一下,五官最黑的部分,最不容易看清的部分。
1
2
3
4 很明显,毫无疑问,面部的暗部绝对是眼睛啊眼睛!!
眼睛几乎无一例外的被阴影给盖住了。
厚厚的卷毛刘海,加上室内从上往下的打光,再加上本来就偏黑的光或者从逆光面拍摄,要看清黄骗子的眼神真是太太费力了!
不,准确地说是没有多少人会在观影的时候注意眼睛,人们总是自动忽略费力的部分。
黄毛厚刘海帅是帅,可是每次从上往下打光都会有阴影挡住眼神,把眼睛变成暗部,这真是很大的槽点,但这却是也是影响演员情感传递的一个很大因素,看不清眼神啊!
以上几图只是举例,但是影片中大多室内场景几乎都拍成这样,而这些戏份还不少。
可以说影片大部分戏,玄演员的眼神戏都被导演藏在了黑暗之中。
槽点三:拍摄角度天台对峙这一场算是上半场的小高潮吧,黄骗子被抓了之后遭到朴检生命威胁,然而还在努力耍狠,情节上既紧张又刺激,然而镜头却是……先上图(已经很努力在截图了。
我不是黑粉,是路人粉。
= =)
1
2
3机位并不多,露脸的就这几个。
前面的围栏戏看得出来,拍和演都很有难度。
两位演员拍这一场应该也比较辛苦,玄演员都面部充血青筋暴突了还要咬牙切齿说台词。
然而这里的两个角度却是把本来扭曲的面部拍得更扭曲了。
观赏感不好是其一,表情和眼神也看不到是其二。
接下来被扔回来这个角度,黄骗子的颜真是怎么看都怪怪的。
光线也是一如既往的暗……简单脑补一下,如果把镜头太高,以朴检的视角直接俯拍是什么感觉呢,会不会更有压迫感。
如果把镜头降低,直接平视,看着黄骗子扬下巴会不会更能感觉到他的气场呢?
这种既不能凸显角色,又不能带来感官享受的无谓牺牲,唉,不懂了。
相较之下,朴检的镜头,就正常多了,虽然普通但也不毁。
但同样的,一高一低的压迫感,也损失在不好的光线,过高的角度,因为看不到朴检的眼神而错过了。
4
5槽点四:视角大家可能会觉得这点跟前一点一样,但我想表达的是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这个意思,以怎样的视角镜头展开叙述。
影片中挺多画面似乎都是以朴检为中心,不管是第一第二第三。
以这场为例,朴检觉得大事已成准备暴打黄骗子解决他,以第三人称镜头切入,光是投在朴检的背影,短短几秒能看到的也基本是朴检。
然后就开始对峙画面。
所以可以大致理解为,这场戏是为了突出朴检的得意、心狠手辣,而不是黄骗子的忍辱负重吧?
因为叙述方式的问题,影片很多地方让朴检的角色性格步步凸显,而黄骗子很多时候像是陪衬。
上面只是个不那么有力的例子。
(截图只存了黄骗子所以找不出来了……)这跟剧情本身也有很大关系,整个电影都是以朴检视角展开,如果不是,而是以黄骗子视角展开的话,就会像某位豆友吐槽的那样,很多黄骗子设的局串通好的东西就不用演了,演出来都是给朴检看的。
整部电影虽然是黄骗子在设局,但是决定和推进却是朴检,串连也是朴检,黄骗子只用等他入套,也无非观众产生玄彬黯然失色之感了。
演技被碾压?
不存在的 本片灯光、拍摄角度、视角都是黄骗子作为男主角的硬伤,但要因此说玄彬在片中演技被碾压之类的,实在有点太过夸张了。
片中黄骗子和朴检对峙的戏有好几场,几乎每场都看得人惊心动魄,也一次又一次把剧情推向高潮,如果只有一个人演技在线,两个人对不上的话,是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玄彬被忽视掉的演技和颜值,跟五官都看不清的打光脱不了干系。
之后部分剧评还会提到。
色调冷这两个场景应该是在天亮前拍摄,自然光不足,或者配合情节夜晚设定?
(片中作战室里面似乎从来不需要配合时间线调整白天晚上这之类的)。
这种偏蓝偏暗的色调似乎没有特别用意,但在本片所有室内打光、夜晚场景、白天场景里面色调显得格外别致。
尤其是图2,黄骗子在这个色调下怎么能这么帅呢:)
1
2暖整个影片明显的暖调似乎就只有片头片尾在黄骗子家里的时候(回忆黄不算)。
本人臆测,算是一种和父亲相处以及回家的快乐的表达吧,这种开朗随性才是黄骗子的本性。
说到这,个人认为本片黄骗子塑造的不足之处就是前后对比太少,如果性格对比也跟画面色调对比一样鲜明的话,喊男主黯然失色的人应该会少很多。
在经历丧父之痛之后,黄骗子几乎没有表现出那种血海深仇的恨意和决心,而还是那么开朗随意地活着。
我也只能理解为,这是给朴检设的局黄骗子的伪装,为了取信的方法吧。
如果多点这方面的刻画或者侧面描写该多好呀。
1
2高光(?
)黄骗子胜利的微笑(* ̄︶ ̄)至于这来自蜀黍的光线,好像在说,(导演)我把本片错过的打光一次性加给你!
精彩镜头No.1 黄骗子被狠踩-血海深仇的眼神画面比较毁观感,但是冲击力极强。
本片真是把男主虐到了底谷(所以最后反击也爽爆)。。
1这次没有像天台戏那样,而是采用了平行特写……冲击力不是一般的。
黄骗子被踩到无法呼吸青筋暴突……表情当然也比较扭曲。
但扭曲的有意义。
(你们还能认出你们的玄彬欧巴吗?
:))下面还请大家睁大眼睛仔细看:)
2
3
4这三张图以幻灯片形式过的时候让我毛骨悚然了……请大家仔细感受其中的眼神变化。
(如需重温,在01:33:50)这个眼神变化大概就是我想说的血海深仇的眼神了,从这里也可以感受到片尾黄骗子必定复仇成功的确信。
No.2 亦正亦邪-一枪崩黄骗子被朴检激怒想要一枪崩掉他,朴检还挑衅地把脑门对上枪口。
请大家仔细从画面中感受这里黄骗子的内心挣扎和情绪变化。
1
2
3这里的情绪变化实在太巧妙,又合情合理符合人性,把剧情推向一个小高潮,也因此令人印象深刻。
忍不住再吐槽一下打光,又是这种半黑半亮还看不见眼神的画面。
这里我就勉为其难理解为,表现黄骗子内心的挣扎和邪念吧。
如果导演从头遵循这个原则的话,那黄骗子应该是个大反派了。
不如第二部就把他写成反派算了哈哈哈?
不得不说这种打光显得脸部很有立体感,但很多画面如果亮一点截出来的应该会好看很多吧?
是因为电影要真实还原现况所以总是这样黑黑的吗?
又或者在电影院里观影效果比较好,这些通过电脑或手机观影不容易感受到的细节到了大荧幕上就比较突出了?
只可惜中国观众没有机会在大荧幕上感受这部爆米花式快乐的影片。
打分:剧情节奏+笑点 3星 + 颜值 1星 4星是对得起这部影片的吧。
看的很爽很开心玄演员眼神有戏,希望他能继续磨练演技啊纯属截图舔颜中的种种吐槽,非专业人士大家轻喷。
韩国的片子,真的有韩国的氛围,冷,有雪,有哈气,有集市,有打架,有政府。
这部片子讲述的是韩国的政府腐败贪污的故事。
官员放走了洗钱的人,因为他们是贿赂和受贿的关系。
官员在群众面前上演势必要抓住洗钱的人,因为要为他们的贪污画上一个句号。
而这个句话最终被识破,因为官员以为自己是骗子,能演出一场精心策划的戏给全国老百姓看,谁知道他们才是真正被骗的人。
他们还是败在了大骗子身上。
如果说官员最终落在人间大骗子身上,不如说,官员最终落在了自己丑陋的行为身上。
关于腐败的事情,其实每个国家都在发生。
中国,在习近平总书记上任之后,大力度地严查贪污腐败官员,落马的人越来越多,大快人心的欢呼声越来越高涨。
社会的发展,如果是由腐败潜质的,那么这个社会将不再繁荣。
希望这个社会,是在有序的发展下进行。
能猜到结局的电影看着真不爽!!!
玄彬和几个骗子开始对手戏就隐约猜到了肯定是几个人一起设的局,一贯的韩国导演作风,胆大啊黑天黑地黑高官,哈哈.........意外亮点是开头的珠宝店三人骗,有胸有套路。
哎,最后几句凑字数的,不够140不能发言,大写尴尬...居然还不够数,看来还得凑几句了。
不久前,钱宝网实际控制人张小雷投案自首,一场隐藏了五年的庞氏骗局开始走入公众视野。
但当警方发布张小雷投案新闻时,那些受骗的“宝粉”们却纷纷选择“不相信”,想出各种奇招来论证消息的不可信。
这样一群几乎可称愚昧的人,被其他网友冠以了雷哥的“窒息粉”之称。
被骗了,还为骗子数钱。
这是很多受骗人常见的自欺欺人心态。
他们不敢相信、更不敢承担被骗的事实,因为一旦确认,自己就注定是一场悲剧了。
面对这样的悲剧如何反击,可参照近期火爆韩国的电影——《骗子》。
这部电影在韩国上映后,以连续22天的成绩创下今年韩国单部影片最长时间蝉联票房冠军的新纪录。
以骗制骗,反转再反转,全程无尿点,是观众对电影的一致评价。
毫无疑问,这是一部成功的商业片,但它却又不满足于商业片本身的快餐式消费,而是试图架设起现实和虚拟之间的一座桥梁,为广大潜在的受骗者提供一本“防骗手册”和一条“反诈骗之路”。
电影以韩国历史上受骗人数最多、涉案金额最大的“曹八喜诈骗案”为切入口。
该案件和钱宝网可谓是如出一辙,不同的是张小雷自首了,而曹八喜潜逃了。
2004年到2008年间,曹八喜在韩国成立了十几个皮包公司,以“通过医疗器械租赁业,可保障30%至40%的高收益”为诱饵,先后从3万多名投资人处骗取了4万亿韩元(约合221亿元人民币),制造了韩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诈骗案。
案件爆发后,曹八喜于2008年偷渡到了中国。
2012年,韩国警方对外表示,经过一系列侦查,判断曹八喜可能已于2011年在中国青岛市一家医院因急性心肌梗塞死亡。
但韩国民众一直质疑,尸体已被火化,无法对DNA进行验证,不排除这是曹八喜“自编自导假死”的可能。
受这一事件牵连,数十人走上了自杀之路。
而玄彬扮演的男主角黄智成的父亲,因为被迫帮助“曹八喜”制造假证件被灭了口。
尽管警方认定这是自杀事件,但黄智成还是从父亲那块被别人踩坏的手表中,看清了“他杀”的事实。
于是,一场长达八年的“骗中骗”开始上演。
要完成一个骗局,确定被骗者是第一步。
电影首先用一个鲜活的案例,点明了现实中最容易被骗的人群——老人,特别是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
他们手上会有一些积蓄,对陌生人少有防备感,对高科技事物一窍不通,骗子只需设一个小小的局,就可以骗到他们。
但最容易被骗的群体,也是最容易成为反被骗的群体。
以此为突破口,黄智成结识了办理“曹八喜”案的检察官朴熙秀,一步步牵扯出该诈骗案背后的政治势力。
电影以极为简单的方式告诉大众,一场庞氏骗局如果能持续长达几年,那其背后所牵涉的各方势力,不能小觑。
而要真正消灭这一骗局,不将其背后的势力一网打尽,就等于在制造下一场骗局。
一贯的韩式反政治套路,一贯的韩式“自黑”,却让人们不由得反思骗局背后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如何杜绝骗局的一再发生?
在骗子一骗再骗时,监管部门在哪里?
面对层出不穷的骗局,人们又该如何防范?
欲望,被认为是骗局存在的根基。
但欲望,又是人的本能。
换句话说,不管怎么努力,骗子大抵是除不尽的。
所以我们更该做的是,加强监管及提升百姓的防范意识。
为此,电影给出了一个清晰的解决方案:第一步清除黑暗政治势力,第二步将百姓变成“骗子”,第三步解决骗局本身的涉案人员。
如果不能先清除黑暗政治势力,监管可能就是一张白纸。
就像电影中,当黄智成威胁要将“曹八喜”贿赂政府官员的证据公布于众时,检察官朴熙秀不无蔑视地说,媒体都在他们的掌控范围内,是不会发布这些消息的。
因为黑暗政治从来不是一个人的“玩意”,而是一群人的“狂欢”。
他们视人命如草芥,只要有人挡住了他们的仕途,他们就会“遇佛杀佛、遇魔杀魔”。
而一场骗局,在他们看来不过是一场博弈,一场为自己仕途开路的利益博弈罢了。
当黑暗为房屋添上最后一块瓦,那光明即便再强,也是难以穿透瓦片,照亮整个屋子的。
在这里,电影又提出了一个命题:当仇人就在眼前,你会选择怎么办?
有人选择手刃仇人,有人选择诉之以法。
一个是自我愤怒的释放,一个是正义战胜邪恶的典范。
前者简单粗暴,后者艰难多险阻。
可简单的杀人,并不能让伤害褪去、死人复活,更不能让后来者安然无恙。
因为以恶制恶的方式,并不能终止恶。
纵观当今世界中,似乎只有坚守法律这条路,可以给黑暗的屋子提供一缕缝隙,让那些生活在黑暗中的人群,有机会迎来阳光。
但电影却对这样一条看似唯一可行的路,都抱有着深刻的怀疑。
因为如果法律的制度者和管理者本身就是黑暗的,又何来光明照耀之说?
为此,电影给出了另一条路:自上而下不行,那就自下而上。
既然法律不给力,那我们就以人治人、以骗制骗。
在电影中,受害者和骗子之间,其实就差了两样东西。
一样是强大的信息收集能力;一样是高超的演技。
受害者要翻身做主人,就必须填平这两大鸿沟。
于是,在黄智成的带领下,高锡东、春子、金科长等人摇身一变成了“骗子”,用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方式,将骗局背后的黑暗政治势力一一引出,并最终完成了“以骗制骗”的胜利。
但正如以恶制恶不能终止恶一样,以骗制骗也不能终止骗。
不论是黄智成还是高锡东的人,他们实行反击战的最终目的,是将坏人绳之于法——那个他们并不曾相信的东西。
是不是很讽刺?
更讽刺的是,他们打着正义的旗号,却止步于“报复”本身。
打着继续追寻“曹八喜”的旗号,独占这那些本该归还于受害者的300亿韩元。
这也许就是“既想利用法律,又不想相信法律”的真实写照。
这也许也是自下而上的最大局限。
就像历史上曾不断失败的农民运动一样,赢得了胜利之后,这些曾怀抱为民请命初心的农民们,又将自己的欲望释放了出来,最终走上了和前人一样的路。
一场诈骗与反诈骗的“罗生门”,其实不过是在质问大家:那个本该人人信仰并为之遵循的法律,为何会屡屡被束之高阁?
在持续发酵中的钱宝案,人们会选择不相信官方信息,却一心一意地相信着张小雷。
也许就是因为人们本身对“法律”并不全信,只是在自己需要的时候才会想到“法律”罢了。
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写道,我们的自由政治和司法系统之所以存在,是因为相信每个人都有一个神圣、无法分割、无法改变的内在本质,这点让世界有了意义,也是一切道德和政治正当性的来源。
但越来越多科学家认为,决定人类行为的不是什么自由意志,而是荷尔蒙、基因和神经突触,也就是说我们和黑猩猩、狼、蚂蚁等并无不同。
所以我们会在遭受过政治黑暗后,一边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一边又怀疑着法律本身。
就像手机、钱包被偷了,我们会报警,却不会确信它们能回来。
就像一再爆发金融诈骗,我们会报警,却不会确信被骗走的钱能再回来。
……如果法律真的保护不了受害者的最终诉求,那么“法律无用”也许终将变成人心头的一颗“朱砂痣”——用之不及,弃之可惜。
中规中矩的犯罪悬疑片
骗中骗的故事编的好复杂。主角又太无毛病挑还帅的无边际。typical korean drama~
流水线产品,无惊无喜。
真TM扯
剧情一路跑偏,真是非常无聊的流水账。
流水线电影 好莱坞那套学的一套一套的
以骗制骗,局中局,虽然都是猜得到的反转,但还算可以,玄彬还是好帅啊
男主偶尔看着像张艺兴。女主偶尔看着像王祖贤。黑客看起来像bug。政府看起来像黑洞。
我怎么记得我看过啊
反转反转再反转,又是好吃的爆米花。BUG其实真的不少,档期选得非常的妙,所以票房相当理想。笑点比共助更少一点,但是!玄彬比共助更帅一点!可以搞个第二部了其实。裴晟祐无论哪部都在抢戏,NANA简直是高级电影脸。
反转反转再反转,韩国这种类型的片子简直驾轻就熟!
不止骗中骗,一层一层加上韩国片最擅长的政局描写,整部诈骗片让人看得挺爽。一部电影get到了玄彬,续呢?
太平淡了,没觉得以骗制骗的高明在哪里?片尾的反转再反转也没什么感觉。我最想看的是美女林珍娜和帅哥玄彬之间的互动,但二者基本上就没有互动,平平淡淡就过了,所以抱着这样的期待却完全落空了,看得蛮失望的。
三星有余,四星不足。骗子与坏检察官的较量,剧情设置不够巧妙,解释不够精巧。
作为以骗中骗为基调的悬疑犯罪片,且不论套路多少吧,单就剧本bug的数量之多,就可以用惊人来形容。这也就让这部电影活生生沦为了一部为玄彬服务的粉丝向电影,好吧,玄彬还是一如既往的帅。
诈骗什么的很有趣,情节还不错,爽片不要纠结太多
这桥段一出就知道张北斗是玄彬乔装的,意在绊倒朴检察官,都是意料之中。不过联想到之前看的蹩脚的《千门八将》,这局做得还有点意思。最大的骗子不是骗子,是政客。朴圣雄真像ex的老公,一脸猥琐。这是要拍续集啊。
韩国拍这种“看上去很厉害”的电影真的很熟练
计中计
太成熟的反转套路,可以一看,但不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