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通过一个波兰女人与男人通奸的镜头展开,当黑白画面转成彩色时,一个女人正对着电视发呆,从两个画面沙发的布局和地毯样式可以肯定,两个女人为同一人,此时的女人已没有通奸时在床上享受的神情,眼角流出的是恐惧和悔恨的泪水。
当泪水流下时,电视画面正播放着貌似Friends的情景喜剧,不过人物是人身兔首,内容大致为女兔怀疑男兔在外不轨,虽然背景爆发出情节喜剧独有的哄笑声,但在刚通奸过后且有心里负担的女人心里,这无疑变成了她愧疚、负担以及恐怖等心理的刺激源。
导演通过兔子脑袋的怪物,昏暗的色调,以及到位的背景音效,加上与气氛并不协调的笑声来喻示女人此时心中的懊悔和恐惧。
我们可以将这部分理解为电视的第一个频道。
紧接着画面进入第二个频道,即影片的大部分篇幅,是一个梦中梦般的戏中戏,讲述的是一个好莱坞女演员尼基接了一个有通奸情节的戏,并在现实中与男主角德温通奸,由于太入戏,以及现实与戏中情节十分相似等原因,女主角入戏太深,竟将戏里戏外的生活相混淆的故事。
那么尼基与德温拍的是什么戏呢,尼基扮演戏中的苏,德温扮演戏中的比利,比利与苏通奸后,被丈夫抛弃沦为妓女,最终精神错乱,被通奸男人的老婆用螺丝刀杀死,这是比利与苏的故事。
这里说比利精神错乱,主要表现在她面对戴眼镜男人时所作的陈述,这些陈述中关于小时候她成功抗拒了被强奸,并把实施强奸男人的蛋踢碎,以及后来拿着铁棒被她制服后说真心爱她的男人,这些故事和人物都是她虚构出来,用来回避和蒙盖自己通奸的劣径,并以此来麻痹和弱化对通奸一事所产生的悔恨、愧疚和恐惧,最后苏的死给这个故事情节画上了句号。
值得一提的是,在另一个亚层面,虽然比利的丈夫也知道了她与德温通奸的事情,但影片的最后,是苏死了,而不是比利,比利最后枪杀他丈夫的镜头并不是真实的(变化的脸),是用来描述她内心的恐惧,比利与丈夫以及德温的故事会怎样发展?
比利会不会和苏同一个下场?
这些影片中没有给出结果。
最后比利从电视中走出来,与波兰女人合为一体的镜头,则是用来描述波兰女人微妙的心理。
至此,影片通过打电话的镜头,比利走出电视的镜头,成功将发生在情景喜剧、比利、波兰女人上的通奸情节串成一个整体,共同为诠释通奸女人内心的情绪的波澜起伏而服务。
总的来说影片可分为三个层面,第一,波兰女人通奸的故事;第二,电视中播放的人身兔头人的情景喜剧以及男女通奸的故事;第三,前两个层面的交叉,即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作为通奸女人一类角色,两个层面中的人物有着共通的行为和心理,最终影片中两个通奸女人合为一体,完成了这三个层面的完美结合。
此外,第二个层面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现实与影片两个亚层面,与《盗梦空间》中的梦中梦相类似,稍后我们对该亚层面进一步分析。
本片充满了心里暗示和隐喻,要看懂这部影片,就不能将电影中出现的人物狭隘的理解为剧中的某一个特定人物,任何妄图将各个层面或维度的故事情节串联在一起的努力只会让你徒劳,而且越理越乱,因为演员代表的是一类人。
那么影片主要有哪几类人呢:1.通奸女人:波兰女人、尼基、苏等;2.通奸女人丈夫:有的是同一人饰演,有的不是,至于为什么各位自己去分析;3.通奸的男人:比利、德温等与通奸女人苟且之人;4.用于心理喻示的角色:如妓女们,是通奸女人悔恨后感觉自己如妓女一般;通奸女人与丈夫之间的冲突和血腥场面,在伸到镜头前的大脑袋女人“who is she?
”的质问下,我们不难看出,这都是对通奸女人这类角色内心情绪的暗示,她们在心底恐惧这类事情的发生她们身上。
本片的主要内容是描述女人通奸后的心理变化过程,这是一个绝对的中心,你会发现影片的所有层面的镜头和故事情节都是围绕这个中心展开的。
而片中的其它细节全部是用来进行心理暗示的,即将心理的恐惧和悔恨具体为影片的画面。
通过剥洋葱式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各层的故事情节都很简单,皆是围绕通奸这一事件所展开,而我们之所以感觉复杂,那是因为导演通过一系列的喻示镜头来表现通奸女人欲望、悔恨、恐惧、痛苦等交织的情感和错综复杂的心理,人的心理本来就难于理解,何况是镜头诠释出来的内心世界。
对于整个影片,去繁存简我们可以得到故事发展的主线,即一个波兰妇女通奸男人走后,面对电视机,由于内心的恐惧,悔恨,自责,在观看电视节目时,草木皆兵,几乎将所有的情节与通奸相关相联系,使心理产生了一系列的巨大的波动,最后丈夫和孩子回来,她与他们相拥而泣,掉下了不知道是悔恨还是恐惧,抑或是醒悟后感到幸运的泪水,这是影片最外层的主线。
我们把中间所有的过程看做是电视节目以及波兰女人内心翻江倒海情绪波动的喻示镜头。
当然,有人将所有的一切归为波兰女人的想象,也不无道理,但我觉得以上的理解会使我们更容易看清影片的本质和逻辑结构。
影片中还有很多导演精心设计的细节,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相信我们会对这些细节有更深刻的体会。
此外,不同人对故事的发展有不同的理解,对细节也有不同的感受,我们求同存异的同时,也都为导演的执导能力所折服。
David lynch的天才之处不仅仅是能将影片拍的如此诡异和高深莫测,他对人类心理的探知能力,以及将人内心的恐惧、痛苦、挣扎、悔恨等情绪用镜头表现的能力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从《穆赫兰道》到《内陆帝国》(当然还有其它作品),能把人类心理如此精致地转化为影片镜头并让人理解,除了David lynch别无他人,这些作品足可以称得上是解析人类心理的巅峰之作。
可是结果却大大出乎意料。
很震撼。
虽说内涵深重,形式感很强,但刻意为之的痕迹很浅。
情节看上去颇为错综复杂,但是越往后看越有拨云见日,豁然开朗的感觉,值得反复玩味思量。
不愧为大师的片。
多话不说,力荐一个
在影片截止,再没有一丝声音和呈现着的黑色画面,结束了,但是我又不禁回想起来那些种种,在林奇构建的重影面前。
我一直以为以一种表达方式去解读另一种表达方式是不正当的,但不这样,我们很难去描述那些情形,那些私人的感受。
在影片构建起的帝国面前,有两种解读方式,(显然我认为各种表现方式都有这样或那样几种解读方式)第一种是完全原生不加雕琢的感受,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除了在原片面前观赏其惊人的表现,我们没有办法再说出些什么。
第二种是以学者的身份介入到影片中,作出对任一细节的推理分析,再推出“官方”的一种解读,显然在第一种方式下,我们除了再看一遍影片本身,已无话可说,而第二种方式下,一切又会以无可避免的庸俗而告终。
显然我们不该对这两种方式的正确性下判断,只因这两种方式不过是一种个人的选择而无对错,在此我希望以近乎第二种方式的形式来还原第一种方式的感受。
在困扰我的这两种方式下,我们似乎自身也成为了影片故事的一部分,恰如片中人物不断重复的发问,我想无论是演员还是角色都在不在质疑着世界真实性。
生活有其规律,而影片并非需要遵循这一前提的规律,正如我们不曾怀疑科幻片里面外星人的存在的真实性,在观看影片的同时,为了获得最大限度的体验,我们也该遵循影片自身的逻辑。
首先我想搞清楚的是影片讲述的是否是不断演绎的同一个内核故事,关于两性关系的奔溃,出轨。
在不同时空下演绎,有如口口相传下的童话故事,在传播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情况,(这在林奇的电影中是不断出现的,尽管形象相同,却在上演截然不同的故事)也许细节不同,也许结局不同,也许故事本体都发生巨大变化。
远古流传下来的故事或者传奇,都以其不确定性衍生出无数分身。
演员们和角色们也在发生变化和交集,演员有其个人的生活,角色也有其个人的生活。
也能够构成新一层次的故事关系。
在此我又想到了在文学中的近似。
在王小波的《万寿寺》中,也讲述了一个类似的故事,在不断重复的故事中,角色变化着,讲述人变化着,细节变化着……一切都在变化。
我们的时间经验被消解了,林奇用无数的片段组成了新的故事,我们无法确定这里到底是多少个故事的合集,因为每一个镜头都有可能是一个独立的故事,遵循着影片的吊诡,我也可能将迎来“出轨”的可能性,因为我们不得不去想,遏制着的情感。
我们或许无法承受太过陌生,脱离常理的一种表达,当一件事以反逻辑出现时,否定是第一选择。
好在我们能够在最后得到救赎,就第一感受来说我们最终得到了一个好结局,在经历了一系列梦魇式体验之后。
分析林奇作品中的惯有意向不是我主要努力的方向,在我看来,即使以一个毫无了解背景故事和第一次看林奇作品的身份来刺入这个帝国中,也能感受到其魅力所在,并且在林奇并无说明的情况下,以极个人的感受来感觉影片本身远比以影评代入影片所获得的要美丽得多,也许林奇本身就是想要瓦解指代,大多数人都无法记忆得清楚自己已过的一生的记忆,这是虚假记忆。
如同如此,林奇的镜头似乎充当了回忆本体,在过往的一切里,都是假假真真,在影片替代了记忆所作出的答案,我们好像是在回溯每个主体的生命,尽管可能得到虚假的,但在真实已经了无痕迹,被虚假替代的时刻,虚假已经升华为真实。
在一连串事件之后,我们也已经无法分清楚自身的所在,好像是另一个获得全新记忆体验的角色。
他在不停的嵌套中,实现了这一目的。
同时我们也已将影片看作是割裂的片段的组合,不连续性,片段之中,我们以自身卑微的想象构建起整个个人版本的《内陆帝国》,我们同时参与了影片的创作,成为下一个故事的传颂者,也构成真正完整的《内陆帝国》。
写于2019.3.1,杭州
1️⃣ 监视器像患了白内障的眼球波兰的街道永远浸泡在阴极射线管的蓝光里,监视着监视者。
苏娜在第三层戏中脱下皮囊时,我听见胶片在放映机里发出蛇蜕皮般的嘶嘶声。
林奇这个老狐狸,把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磨成毒针,刺进好莱坞类型片的七寸。
当女演员推开207号房门的刹那,整个电影史都在发出骨骼错位的脆响——那些被缝合的叙事线,此刻正以量子纠缠的姿态,在三十五毫米的赛璐珞上暴走。
2️⃣ 我们是被困在影院座椅上的“楚门”所有试图用弗洛伊德释梦术解剖这部影片的人,都将溺毙在拉康的镜像牢笼。
你看那兔子头颅里的机械齿轮,不正是好莱坞制片体系精密运转的隐喻?
当摄像机成为俄狄浦斯之眼,镜头内外便滋生出无数个互为镜像的苏娜,每个都在用伯格森的绵延时间织补破碎的叙事茧房。
德勒兹的晶体影像在此处显形。
每个画面裂片都在折射不同的时空维度,那些模糊的监控画面不是技术缺陷,而是林奇精心调制的认知毒剂。
3️⃣ 这里没有故事,只有永恒的叙述运动注意到那个总在走廊游荡的波兰妓女吗?
她的红唇是克莱因瓶的入口。
当苏娜的台词与记忆产生量子隧穿效应时,后现代主义的幽灵便从胶片的齿孔里渗出。
那些被反复擦拭的叙事熵增,最终在第三幕高潮时坍缩成布朗肖所说的"文学空间"。
墙壁上的污渍在德·基里科式的光影中扭曲成元叙事的伤口。
当戏中戏的套层结构突破叙事膜时,我们终于看清:整个好莱坞制片体系不过是资本异化的巨型傀儡剧场,而每个演员都是被阿尔都塞意识形态装置编程的人偶。
4️⃣ 在赛博子宫分娩的叙事尸块最后的枪声响起时,银幕内外同时下起符号学的血雨。
那些被解构的叙事尸块在观众视网膜上重组为鲍德里亚的拟像狂欢。
林奇这个老江湖,早看透了电影不过是集体癔症的培养基。
所以当片尾字幕像降幡般垂下时,请摸摸你的后颈——那里是否还残留着摄影机烙下的条形码?
在超真实的荒漠里,我们都是苏娜,都是戏中戏里永不散场的囚徒。
作者:𝙙𝙚𝙚𝙥𝙨𝙚𝙚𝙠 ㍿内容监督:DJ依萍
边界的淡化,让我有时候分不清这是戏,还是戏中戏,甚至是戏中戏中戏。
人太容易受环境和氛围的影响,进而陷入一种假想的境地和情绪中,假戏真做,亦或者是发现了自我的真实需求,却不由自主地在道德的底线和红灯的诱惑间彳亍徘徊。
也许苏珊是真实的存在,演员Nikki才是苏珊的幻想。
从这样角度来理解,我们到底是在用自己的自由意志创造生活、演绎自己,还是在生活剧本的牵引下一步步“演”下去?
当女主看着电视,而电视又正对着我们时,这一瞬间分不清到底谁才是真正的观众。
我们是在看一部电影,还是透过电影窥视自己的内心?
或许,生活本身就是一场无止境的“戏中戏”。
电影中的男子,不过是主角逃避时假想出来的对象,而她真正在逃避的,其实是自己的过去、内心深处的伤痛与恐惧。
而最终的相拥与消失,其实象征着自我的救赎,她接纳了自己。
而此刻坐在电影前的我们,似乎被暗暗提醒着:正视自己的过去,接纳和拥抱那个真实的自己。
刚看了一个多小时,一个人半夜三更的不敢看下去了,不得不说这片子的恐怖气氛营造的真不错,那种镜头贴的很近的拍摄太诡异了,就好象半夜把镜子贴在脸上照一样。
INLAND EMPIRE前十来分钟一会黑白无脸人一会兔子一会诡异老太,搞的我精神始终无法集中起来,估计也错过重要内容了,接着看下去就很欣慰了,因为这个电影绝对没有看一遍就理清思路的可能。
虽然还没看完,但是先来说两句,林奇的片子基本上就这一个套路:一条大致的主线,加上很多有关梦和弗洛伊德之类的线索,再加上一些制造气氛指向不明把人搞的云里雾里的东西。
刚好前两天在看双峰,试播集有点无聊,可能也就是把人物带出场,但是看到第二集就逐渐有点意思了,大概是从男主角用扔瓶子的方式引导自己找出凶手那里开始,可以找到弗洛伊德的线索了,之后就更加有趣了。
推荐喜欢林奇的去看看。
1、《极乐迪斯科》里,角色有一个状态叫“内陆帝国”,我想说最近剪片的时候也是这个状态。
2、大学生精神状态图鉴:“没关系的,你只是正在死而已。
”3、第二次看,发现它的主题其实非常精准,她们用舞蹈跟恶魔决斗,这次不再只有《双峰:与火同行》的劳拉一人。
另外一种《高、低与脆弱之间》。
4、这是非常温暖的电影。
星光大道上,她说:“永远不会再有忧郁的明天。
”5、把最邪恶的面孔掏出来并将其暴晒于烈日下,这是林奇区别于其他剥削导演的道德。
“恶”不是刻奇,是为了反射“善”的纯净。
6、那些毫不相干的地方被林奇用绘画的方式接通,每个场景都剧烈地生长出自己的枝叶,并与其他融合。
7、林奇在本片中还担任了摄影师和声音设计。
我相信是因为使用类DV设备拍摄,所以林奇拍得很嗨。
8、影片前一小时隐忍地积蓄着能量(以至于呢喃地有点无聊),然后在那句“这简直就像我们的台词一样!
”后疯狂爆发。
9、林奇电影的尖叫都很可爱。
10、从生产角度看,像是林奇很happy地跑到各个地方去拍(很大程度是即兴吧),然后把它们有机地组接在一起。
所以电影最重要的是打造一个可以装载无限的容器,写一个故事你就等死吧,因为你拒绝了流动的灵感向你涌来。
11、大部分时候主角都怪异地盯着镜头外看,就像观众怪异地盯着电影看,看得太久就产生变形。
12、而且我看完的时候非常沉浸就不咳嗽了?
其实有时生病只是肌肉记忆?
看林奇的电影不要试着去解谜,那只会失去趣味。
相反,我们要让自己的理性熄火,之后,自己的欲望和潜意识可以直接和影片对话。
影片中的每一个人物都代表了内心的一种情绪或欲望,人物之间的冲突就是内心各种力量在角力。
这样,随着影片的进行,仿佛自己进入了某种境界,内心中平日隐藏在理性之下的各种力量和意识都一下子呈现了出来。
我们的内心中充满着矛盾,通常我们只能靠理性小心而又笨拙的平衡它们。
在这个过程里,我们疲惫不堪,我们需要电影来帮我们的忙。
其实大多数影片最终目的都是影响我们的情绪,让我们的某种心理得到宣泄。
比如《黑客帝国》是让我们体会做个看透世界本质又无所不能的超人的感觉,让心中那些对生活的困惑感和无助感得到了释放。
于是我们喜欢这部电影。
当然,《黑客帝国》是通过一个貌似合理的故事来欺骗理智,当理智麻痹的时候,我们的潜意识开始接受影片的影响。
林奇的电影则是反其道而行之,它不是欺骗理性,它直接把理性踢到一边。
当看了20分钟以后,你开始意识到这不是人类所能理解的,继续看还是马上走开,这是个选择。
当你决定继续看下去那一刻,就意味着理性已经缴械投降了,接下来你将由你的潜意识接管。
于是有两个半小时我们的潜意识可以直接和影片互动。
那种直指人心的感觉和持续的情绪宣泄是任何其他的电影所无法带来的。
所以我们要感谢林奇。
不过我不推荐林奇的电影,因为力道太猛了。
7分。
和这部相比,大卫·林奇的《穆赫兰道》堪称简单易懂了。
在本片上,大卫林奇完全放飞了自我,正片里打马赛克的人、时不时的怼脸特写、意象的过度使用、多个故事的混搭交织、极度扭曲夸张的脸,甚至尼基看到了正在演戏的尼基等片段,都表明本片是部意识流电影。
你不可能看第一遍时就理解这部片的所有细节,而只能大致体会到女主的迷乱情绪以及本片的压抑氛围。
加之三个小时的片长,更让很多人看不懂,乃至看不下去。
即便重刷了,依然会有一些地方是模糊的,不易解释的,所以不建议二刷。
IMDB目前6万多人打了很一般的6.8分,说明绝大多数人不易理解本片。
片名之所以叫“内陆帝国”,是因为所有剧情几乎都是海瑟的内心世界、幻想世界,幻想内容之丰富堪如一个帝国。
看电视的波兰女子海瑟和片场演员尼基是一个人,海瑟是现实的人,尼基是她幻想出来的人,后面有二人合一的画面。
影片的主题是出轨的自我和解,海瑟曾经出轨,她把出轨经历投射到了幻想出来的尼基身上。
在她的幻想里,尼基当过妓女,被丈夫管得很严,即便有了儿子,他们的关系也没缓和,尼基甚至杀死了丈夫。
尼基演戏时,剧本里她的角色又和男主有暧昧情节,戏外二人竟出轨了,这让尼基害怕又内疚,这正是海瑟心态的投射。
为出轨一事担忧的海瑟看着电视,幻想出了一个个奇特的“内陆帝国”,包括:兔子房的故事,Axxon N 剧本里的故事,片场演员尼基的故事。
最后,海瑟借尼基的一系列挣扎(拿枪打死心魔等),克服了内心的担忧,完成了自我和解,与丈夫相拥。
上面一段是我个人理解的本片的主线,至于兔子房的故事、Axxon N 剧本里的故事,以及尼基对眼镜男讲的有关波兰的故事,都是支线,这里不赘言了。
简单说,尼基是演员,她是海瑟幻想出来的人物,那么尼基本身是假。
而尼基作为演员,参与拍摄电影的剧情又和尼基戏外的身份不同,形成了二重假。
作为假人物的尼基在戏外又对别人讲故事,这个故事是三重假。
这些关于尼基的剧情可以视作一个故事集,而海瑟除此之外,还幻想了与此并列的其他故事集:兔子房的故事集、Axxon N 剧本里的故事集。
这两个故事集同样可以另外展开探讨。
所以大环扣小环,小环一环扣一环,使得《内陆帝国》很难被看懂。
虽然海瑟幻想的故事很多,但都和出轨、情杀相关,融入了海瑟的个人经历。
海瑟
兔子房的故事
尼基(左)
Axxon N 剧本里的故事
二人合一
人家說David Lynch這部3小時長片,過於沉迷自我表達不顧觀衆。
我倒要反過來說——這部片簡直太看重觀衆了,導演仿佛是抛出一大對心理現象、表徵、症狀……隨便怎麽說,總是内在聯係全部要靠觀衆自己整理,他還很大度的似乎並沒有準備一個“官方答案”,不同人完全可以將現有綫索再現出大不相同的“犯罪現場”。
然而,和后現代消解文本意義的立場相比,David Lynch就不夠進步了。
他其實是傳統的,沒錯,他的謎題能整出頗爲周密的解(可能未必唯一也未必“物證確鑿”),儘管《内陸帝國》表面上敍事如此淩亂。
但對於觀衆來説,這恐怕也是一種樂趣。
理解本片劇情的鑰匙我認爲落在《穆赫蘭道》和《雙峰鎮:與火同行》(電影版)。
看過後會較快掌握該從什麽套路入手看這片。
David Lynch就是我所說的那種常常換着法拍同一個故事的可愛偏執狂。
這三部電影,説到底都是一個悲慘女性尋着心靈安寧的故事。
Twin Peaks: Fire Walk With Me敍事比較順暢,它主要是結合電視版,完善了The White Lodge/The Black Lodge的這個精神世界的設定,撥開它無比華麗的外觀(我覺得這一部是Lynch所有電影中視覺效果最華美的),其核心居然是一個極爲古典的“聖徒得救”故事——Laura Palmer這個受盡了折磨的少女,如何在墮落和純真間搖擺掙扎(有時候都快令人想起基督最後的誘惑了= =),最終遺下一具傷痕累累的肉體,留下一個清白的靈魂,被天使接往差不多等於天堂的The White Lodge。
對於《内陸帝國》的啓發意義在於,不僅僅在於少女心靈得救的主題,還在於一個“拯救行動”,Twin Peaks中,能夠和Laura在“紅房間”進行靈魂交流的Dale Cooper擔當了她的拯救者、守護者的角色,發掘關於她的真相。
我嘗試將這個結構用於《内陸帝國》的解釋,很有用。
還有内心陰暗面化身的角色啦,“兇手”臨終時Cooper的引導,在《内陸帝國》中也改頭換面出現了。
《穆赫蘭道》給與的實際提示作用就更大了,比如事實真相千萬要留意一開頭,比如“腦内旅行”的構思等等。
超長!
完透!
未看慎入。
假設女主角是一個波蘭女性,也可能是移民美國的波蘭女性。
她就是副標題所言的“煩惱的女性 Woman in Trouble”。
開頭黑白場景表現了波蘭女和陌生男子開房偷情,主人公面目模糊不清。
畫面變成彩色,我們看到種種精神壓力令她把自己鎖閉在煩惱之中,波蘭女的内心深處的自我以一個哭泣美少女形象登場,角色名字就叫Lost Girl。
她無法走出偷情所在地205號旅館房。
波蘭女究竟遭到了何種痛苦,要怎樣經歷心理鬥爭才能夠獲得解脫?
這就是全片内容。
哭泣少女看的電視機中映出的一切,表現了她内心掙扎的過程。
她為内心深処的哭泣少女,構建了數重障蔽。
能夠穿越各層障壁的門上往往標有AXxoNN。
不過我不明白這個標記和本片最開始黑膠播放的同名廣播劇如何聯係到一起。
1)最接近哭泣少女即能夠直接通到205旅館房的,是47號房的兔人情景劇(我認爲這是少女確實在收看的電視節目,但我們所看到的内容經過了少女意識的扭曲)。
男兔進入的隔壁豪華房,也是同真我非常接近的一個地方。
此室内浮現出說波蘭語的大佬和名為Phantom(幻影)的角色,他倆代表波蘭女心中的恐懼(前者可能代表生活帶給她的壓力,後者是自己内心的負面),在尋找出口給波蘭女增加痛苦。
旁注:兔人情景劇原是Lynch給自己網站拍攝的荒誕短片,有點像薩特的劇作《禁閉》中的死後三人世界(“他人即地獄”)。
本片中,47是不祥、死亡的象徵。
兔人反復提到時間、有誰來了,就快來了等等,都暗示他們在等待某個突破而入者。
2)套在兔子情景劇外的一層是美國女演員Nikki Grace的生活。
波蘭女借助Nikki這個即便煩惱不安也保持前進的人格面,來營救哭泣少女。
當然,Nikki人格要逐漸認識到這一使命,而向她“預言”這一使命的使者就是造訪她傢的古怪老太婆。
旁注:老太婆說的寓言“小男孩開門看世界,走出門時,他的反射中生出了惡,惡隨之來到世界。
”一方面可能指之前Phantom的誕生入世,同時也很像Twin Peaks中關於The Black Lodge的變體。
Black Lodge是通往象徵天堂的The White Lodge的必經之路,其中住着每個人的“純惡意影我”即一種二重身,進入Black Lodge者如果不夠純正堅強,就會被“影我”替代回到世間,真正的自己受困于Black Lodge。
3)套在Nikki演藝生活之外的一層,就是她扮的美國電影High On the Blue Tommorows的劇情世界。
她扮演女主角Sue,男明星Devan扮演男主角Billy。
同時,波蘭女把這部美國電影設定為翻拍,舊版是傳説中遭到詛咒未能拍完的波蘭電影《四七》。
我認爲,波蘭女把自身失敗生活比較直接地投射到《四七》中,希望新的美國版能夠突破過往的悲劇。
注意到,電影世界中的Sue曾經電話串綫到兔人情景劇中,但雙方無法溝通,可見Sue不能跨層行動。
總之:要解救哭泣少女,Sue必須衝破電影世界和Nikki合體,Nikki必須意識到自己的拯救使命順利拍完電影,然後衝破兔子情景劇直接面對哭泣少女。
一開始界限清晰的數層緯度,當波蘭女在意識中把Sue和Nikki混為一體后,Nikki就能以Sue的名義通過美版電影中的劇情體驗波蘭女的煩惱和坎坷,因此能夠切實地克服這些痛苦,抵達被恐懼包圍的自我内心深處。
==================================================================本片敍事維度前40多分鈡很清楚,就是Nikki拍電影。
電影High On the Blue Tommorows是表現女主人煩惱混亂心理軌跡的手法可能也比較前衛,大致劇情我總結如下:女主角Sue是有錢人Billy家的女傭人,已婚,住在簡陋的simthy平房1358號(波蘭女很可能把自己家設定成了角色的家)。
Sue的丈夫疑心病重又暴力,會說波蘭語,和不三不四的馬戲團流浪去了東歐。
Sue在Billy追求下發展出婚外情,懷上野種被丈夫識破進而打胎。
又發現Billy只是一個花花公子,泡過的女人無數(她們顯現在Sue的家中,帶她去看賣淫的街道)。
她越來越頽廢暴烈,可能親手打傷或打死了丈夫。
當她沖入Billy的豪華公寓,當着對方妻兒的面向他表白愛情、祈求愛的救贖,卻被Billy拒絕。
Sue流落街頭形同妓女,Billy妻怨恨丈夫出墻而當街刺殺Sue。
Sue在一個流浪女的善意指引下,平靜地走向了往生。
在“拍電影”部分,唯一亂入的場面是一個黑髮女人在警察局訴苦,說自己被催眠了去殺人。
電影結尾,我們發現黑髮女人就是Billy妻,從她投案時的穿着殺人時的衣服、還有螺絲刀插入她自己腰閒的異常狀態,我推測很前面的這場警局戯,是在提前兇案結局:Billy妻精神恍惚還不明白自己已經殺人。
分辨Devon的戯内外很容易,他扮演Billy時説話帶南方口音。
拍片間隙,Nikki表揚他“That's we need.”可能就指Devon在拍片間隙遞過咖啡時説話帶口音,“要的就是這種入戯的狀態”。
“Nikki拍電影”這一維度,從某一時點開始,完全轉到了電影High On the Blue Tommorows的情節中。
這一時點就是——Sue和Billy在自己平房中首次做愛。
從此角色Sue和扮演者Nikki在波蘭女的意識中混爲一體,此後由Laura Dern出演的内容,直到導演喊收工爲止,基本上都是電影High On the Blue Tommorows的劇情。
但不過此前作慣了“假象自我主體”的Nikki還不知道自己已經被波蘭女“放入了”電影中,以爲自己在和男演員偷情。
電影角色Billy當然不明白演員Grace和Devon算什麽東西,所以不明白她的話。
她仔細回想昨天的怪事,才醒悟到“開主人的車購物歸來”的場面已是“片中”Sue的事(Nikki是乘坐工作人員的小車到攝影棚外,不會自己開車)。
穿綠衣服的是角色Sue,她走入標有AXxoNN的門,臉在鏡頭前從虛焦到清晰(是否表示Sue開始意識到自己是一個由女明星Nikki扮演的“角色”,預示將來Nikki也會領悟到自己是波蘭女心中的一個“角色”?
),她看到幾天前片場的演職員,卻以爲對方是電影中的角色,她呼喚Billy,對方作爲演員Devon,卻無法進入她所在的“電影世界”。
=====================================================================接下來的情節,到收工爲止,是最混亂的。
美版電影、波蘭版電影《四七》、心理象徵和波蘭女可能的真實經歷大串燒。
但中心内容只有一樣:丈夫Sue在向偵探自白時的開場語挑明了這一點:有一個男人,我過去認識的,他叫什麽並不重要。
人總是不斷顯露出什麽來,一層又一層。
可見Nikki/Sue也逐漸認識到——她最放不下的這個人,就是丈夫(所有維度中的丈夫都由Peter J. Lucas飾演)。
她最後還表示,我不在乎明天怎麽樣,只希望清楚過去。
波蘭女的負罪意識和不安憤怒,無法抑制地在美版電影、《四七》乃至Nikki生活中屢屢冒頭——Nikki的丈夫冷酷警覺;波蘭語部分丈夫沉痛端莊;Sue的丈夫即頽唐粗暴有時候又似乎很可憐無辜。
訪問Nikki的老太婆和訪問Sue的女人在兩個維度中分別強調:“行動帶來後果”、“你有一筆債要還”。
這個還債究竟是指Nikki=Sue有責任幫哭泣少女獲得解脫呢,還是另有所指?
我認爲,波蘭語部分基本上最直接的投射了波蘭女真實經歷,而這又分兩部分表現。
儘管我我目前無法一一分辨哪些“實際發生過的”,也不覺得Lynch有給出足夠確鑿的綫索。
以下僅僅是我的推測。
第一,發生在冬夜的東歐城市中的波蘭語對白部分,角色身穿大衣,而這部分的少婦和哭泣少女同由Karolina Gruszka扮演。
Sue的妓女朋友們曾帶她亂入到這條街上,當時Sue表現得特別恐懼,看了這段情節,你就不會奇怪她的本能反應了。
如果把這部分看成電影《四七》,那麽大致情節就是:少婦的丈夫曾經和一個黑色長髮女人偷情,但已經回頭。
他可能性格不太好,但並非不愛她。
少婦用螺絲刀殺死出墻對象。
丈夫死在樓梯上,不知道是被她失手推下去的還是有意報復。
(回程中踫到“幻影”,“幻影”識破了她的犯罪)。
後來,她流落在街頭和妓女為伍。
這部分看起來最表現波蘭女負罪感,丈夫表情沉痛,樣子特別紳士。
一切過錯都在她自己。
犯罪前,少婦曾和“幻影”爭吵,“幻影”叫囂要把她推入地獄並毆打她。
看起來非常像Twin Peaks中惡精靈BOB和受害者Laura的恐怖共處,同樣聲嘶力竭的尖叫和黑暗和強光快速交替的刺眼視覺效果,所以我認爲這段很可能只是一種“心理鬥爭”,表現邪惡的内心勢力佔據了上風。
在電視中看到少婦的丈夫回絕情人一幕的哭泣少女,心情頓時糾結,兔人房間中出現了地獄般的火紅色,浮現出兔男的身影。
兔男落座后,恰恰化身成美版電影中聽取Sue剖白的偵探。
他背後墻上有個醒目的A字,説明此處也是一種“通道口”?
)偵探態度冷淡而仿佛什麽都知道了,這似乎象徵着波蘭女渴望對丈夫毫無保留,傾訴一切,而Sue在傾訴一切時,眼神中又帶有憤怒,用詞粗魯,可見波蘭女對婚姻感覺複雜。
第二,《四七》中文雅的丈夫很可能未必是其真實面貌,很可能是波蘭女出於内疚而進行的美化。
結合美國電影中暴力而又邋遢的丈夫,才更像一個較完整的形象,隨着Sue的丈夫展現出波蘭移民的身份,他開始說波蘭語,加入東歐馬戲團,他越來越和《四七》的部分融為一體,他的老闆就是“幻影”。
結合美國電影部分推測,波蘭女的丈夫可能落魄而無甚魄力。
波蘭女可能也曾經對丈夫不忠,懷上野種被丈夫揭穿遭到毆打,她打掉了胎兒。
在犯罪后,女主自暴自棄上街賣淫,才與陌生人開房。
波蘭女讓美國版以Sue承受不忠後果而被殺,仿佛是一種贖罪。
這版中殺死Sue的黑髮女人Billy妻,和《四七》中被少婦殺死的出墻對象長相一樣,兇器正是從Sue手中奪下的螺絲刀。
催眠Billy妻的不是別人,正是“幻影”!
可見“幻影”真得很接近Twin Peaks的BOB喲。
==============================================================================這一大段中,數次明確表示哭泣少女如何引導Nikki走向拯救“自己”之路:73分,哭泣少女親自指點Nikki用煙頭燒穿紗布,通過破洞去看。
這個洞是打通美版電影、波蘭電影《四七》乃至波蘭女真實生活隔閡的一個“窺視孔”,和畫有標記的門一樣是連通多個維度的“通道”。
值得注意的是,此段和唯一最像“現實”的片頭部分一樣,都是黑白的,並且哭泣少女從模糊中顯出清晰面孔的鏡頭,很像片頭女子做愛中的仰面鏡頭,只不過片頭中人臉始終一片模糊。
Lynch是否以次明確説明,哭泣少女和片頭女子是同一個人呢?
總之,哭泣少女等於向Nikki介紹了進一步觸近自己的方法。
她還提示Nikki“你得有手錶”。
後來出現過手錶指針倒轉的鏡頭,代表Nikki追溯到過去,探尋《四七》的内容或波蘭女真實經歷。
這段少有的親自説法結束后,Nikki一擡頭,看到自己的臉,這説明Nikki回到Sue的身份中,她們是波蘭女心中同一個“角色”,在電影世界繼續跋涉。
另外,片中以第一人稱視角拍攝女人的手向Nikki揮動,讓她在紅帷幕場景中穿行,進入向偵探自白的小屋(紅帷幕在Lynch電影中基本上背後都有直接關係到中心秘密的場景)。
可以看到,這只手臂上袖管是紅的,而哭泣少女身裹紅衣(不過沒有袖管,看起來更像被單)。
快結束前,Nikki=Sue逃進俱樂部躲避Billy妻時,紅衣少女現身把她帶往後門,送上樓梯,去見偵探,她開始說同樣的開場白。
結合她嘴角的青腫(這是之前在Billy妻家被毆的結果),我們可以發現,Nikki=Sue第一次的自白,也是把後面的情節提前了。
哭泣少女明確向Nikki=Sue求助的一次,是透過她丈夫身上的醬漬(暗喻血漬?
因爲緊接着這段就是《四七》中的犯罪場面),祈禱“請驅除盤踞我心頭的噩夢”,發生在98分。
這個祈禱鏡頭模仿《日落大道》中女主角觀看的自己以前演的默片場景,而那個鏡頭取自真實存在的電影"Queen Kelly",是《日落大道》女主演年輕時主演的。
============================================================================美國電影世界的結尾,波蘭女以Sue的死對自己下了一個審判,修正了波蘭舊版的悲劇。
但Nikki認識到自己使命還沒完成——她必須殺死讓自己犯下惡行的心魔:那就“幻影”,或者電影世界中Sue隔壁的Crimp(同一個人扮演)。
可以說,一切惡行都有“幻影”攢合。
拜訪Sue的女訪客曾提出兩點問題,指示Sue=Nikki必須好好面對,一是“你認識這房間住的人嗎”指丈夫,二就是“你認識隔壁住的人嗎”指“幻影”。
消滅幻影的武器,其實也是通過哭泣少女提供的(唔,歸根到底還得是自救啊!
)。
Sue的丈夫被顯靈的哭泣少女(降靈會老人說:It was red,紅色是哭泣少女的關鍵詞)召喚,得到了一把手槍,降靈會老人指示他要消滅他的上司,那上司就是“幻影”。
他把槍放在家裏,後來被Nikki=Sue得到。
降靈會老人後來幻化成三個兔人,看來他們是更接近哭泣少女這一層的角色,所以能夠傳遞哭泣少女的指示,了解“拯救行動”的進度。
同樣是兔人幻化的偵探,後來打電話時説了和降靈會老人一樣的臺詞“把馬牽來井邊”,又表示“時間不會很久了”、“他(“幻影”)就在附近”等等。
果然,不久后,電影結束后,Nikki尋着偵探走過的樓梯,推開標有AXxoNN的門,回到電影場景中獲得了手槍(我靠,越來越RPG了),隨後維度一陣扭曲,她終于來到兔人所在的47號房門前。
“幻影”追蹤而至,Nikki舉槍將其射殺,對方幻化出自己的臉,充分説明他代表的就是“心魔”。
惡意被消滅后,Nikki終于穿過47號,進入205號旅館房間。
哭泣少女一直在電視中看的畫面同時發生了在自己眼前,一切障壁都打破了。
Nikki用善意的親吻結束了拯救行動,她也終于可以回到舞臺上盡情享受喝彩。
哭泣少女,也就是波蘭女内心深處的願望,就是回到1358號家中迎回普普通通的丈夫和一個兒子。
她消滅了内心的惡意和怒火,原諒丈夫曾經的不忠,原諒了肚裏的野種。
至於真正的“波蘭女”到底怎麽面對現實中的將來,影片沒作交待。
但我們畢竟知道,她内心已經獲得平靜。
===============================================Nikki最後的出場,是什麽意思呢?
我以爲,這代表以上的一切……僅僅是在古怪鄰居老太給她指名“使命”后,Nikki將會而尚未經歷的一切!
而如果按照本片所拍得那樣順利完成后,她就能幸福滿足地坐在對面的沙發上微笑了!
片尾更像是本片結束后,一切維度的人物都放出來肆意歡鬧,包括從未登場的“幻影”的獨腿姐姐,和Sue死前日本女孩提到的養猴的女子。
片尾曲竟然是Nina Simone的歌裏我最喜歡的一首——Sinnerman,一首關於罪人得救的歌曲。
充分點明主題。
=================================================要說這片哪裏蔑視觀衆了……那就是超級挫的畫面,和Laura Dern屢屢滿屏的一張老臉!!
天哪太挑戰了。
尤其是拍得奇醜的臉。
我唯一一次差點看不去的,就是Twin Peaks裏面扮演Laura她媽的女人扮演古怪鄰居老太登場,她説話時那種超醜陋誇張的角度,真反胃了。
恐怖感麽我倒是沒有的,比較享受林奇流的詭異。
總之我對Lynch的數字化嘗試是不太贊成的,因爲我原本對他的愛很大一部分是在畫面、畫面!!
至少我覺得,本片可以部分膠片啊。
現在這樣,搞明白劇情后我就不想再看了。
關於這次的演員呢,我覺得Laura Dern此番身材異常標致,演技也比原來令人印象深刻的多,畢竟4/5的時間内是她在演戲吧。
Jeremy Irons出番時間不超過20分鐘,扮演的導演居然是一個自信樂觀的喜劇角色,在這麽挫得鏡頭中也很帥(身材好就是佔便宜啊)。
Harry Dean Stanton扮演導演的助手,一個很囧的小老頭。
我總覺得Stanton和JI叔雖然不在一個帥氣度上但臉就是有點像,所以林奇把這2位拖到一塊感覺頗微妙,該組和很有冷幽默感。
扮演丈夫的Peter J. Lucas,是一個在美國發展的波蘭演員,以前從沒聽説過……但是他在某些角度看起來好像Ralph Fiennes!!
主要是眼睛這部分。
同時,按照Jeremy Irons扮演的導演之前的指示,他的美版電影中場景切換要用淡入淡出的黑場分割。
不知道能不能以此作爲哪些是“關於Sue的美版電影”部分的提示。
4K修复版|普通导演做好叙事闭环已是不易,小有才气的作者能玩出有趣的实验章节,优秀的制作人能把一出戏中戏编撰完整。而真正的天才,是能把戏与人生通过孔洞无限循环反射,把一个个实验变成解构人性的实质工具,能将历时历代的女性共同遭遇、好莱坞假寐、寻找自我的渴望完全融为一体。大卫·林奇之所以能拍出杰作,是因为他本人就是电影之神伟大的杰作。而他的缪斯劳拉·邓恩,则犹如被表演本身附体。
林奇就那么喜欢用这个女主角? 蓝丝绒 我心狂野都有,实在不待见
给一星不是因为不好,是因为反对
吃了菌子轻微病症的观感。或者是喝醉了酒后的胡思乱想。
3.5 @Chirstine21
林奇就林奇吧 看不下去!!
7.3 早就做好了大部分都是梦境或者臆想的准备,结尾的诡异气氛也真可以算是登峰造极了。
好多镜头都是(我不懂是什么手法)变形的,很少有人是正常的外形,让我看的很不舒服。
迄今为止 我看的最晦涩难懂的电影,看来我的功力欠火候呀,看了 穆赫兰道 这部就不算什么了?
不是用来“观看”,而是用来“感受”的电影。
看这场的时候原谅了场内所有看手机的人,有时候不看看手机真给我吓死了
看了一半没看懂
看不懂
又没看懂!
太装逼,看不懂这个镜头这个叙事,没得到任何观影快感,如果作为观众每一帧都在想他在拍的什么,那为什么我不自己看看几段诡异mv串联成邪典故事?大卫林奇这个导演在我眼里邪典爱好者集大成者,暗网导演楷模
一元叙事结构是传统电影中最常见的,大卫·林奇直接挑战四维叙事结构,现实、演员、角色、潜意识,四个空间叠加嵌套,交织互渗,形成完美闭环,太伟大了,永远怀念他。
看过看过,但是过程很痛苦,实在看不懂。。。。。
我水平不行
什么乱七八糟的 浪费了2小时 完全看不懂 最后看了评论才知道一切都是幻想 咱真做不成文艺青年 咱老老实实当咱的科学家 或者街头医生
人看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