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早晨
Lundi matin,威尼斯早晨(港/台),游戏星期一,周一早晨,Monday Morning
导演:奥塔·伊奥塞里亚尼
主演:Jacques Bidou,Anne Kravz-Tarnavsky,Narda Blanchet,Radslav Kinski,Dato Tarielachvili,Adrien Pachod,Pascal Chanal,Myriam Laidouni-Denis,Laura-Kay Monnet,Nicolas Ponthus,Pierre Tricaud,Armand Chagot,Vinc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意大利语言:法语,意大利语,罗马尼亚语年份:2002
简介:这样一座小镇,非常的小。小到一个望远镜就能看到所有事情;小到邮差可以悠闲的翻看每一封信,然后再把他们封好;小到人们不需要打招呼,因为他们总是碰到。 镇上有一个男人,每天早上做同样的事,换鞋,出门,工作。表面上,他的工作是工地里的焊接工,实际上,他真正的工作是做画家梦。他用廉价水彩颜料做画,在天空中大量留白。他和镇..详细 >
生活速写?各色各样,其实还都很普通,但又很生活化,那些不会被光影模式化的真实的生活,活生生的人,一点点儿趣味,更多的思维徜徉的空间,流动的感觉很抓人,但整体的质感又是很静的,看下来仿佛是把人放在电影院里扣上了盖子。
在工厂流水线上,做画家梦,做流浪梦。在乏味中幻想浪漫,在庸常里咀嚼理想。有人装腔作势,有人鸡零狗碎,有人反复偷盗,有人偶尔出逃。生活在别处。
独特的观影体验。电影被拍成了散文诗。有很多漂亮的细节。印象最深的是两个年轻人在滑翔机上掠过田野,看见远归的父亲。像我的一梦
前半部分极力想把它的无聊和苦闷解释成小镇中年生活群像,就是这么规律、机械化、无激情…但后面即使到了威尼斯,也没什么新颖和创意…确实无聊 且不知所云…8.1分怎么来的???
人物多样但连结不如早期《月神的宠儿》《我不想回家》以及《强盗第七章》那样复杂有趣。同样是逃离出走的男人,并把逃离的生活展开了,但其实蛮无聊,反而是小镇里的人物故事更有趣待解读。
真的看不懂
彼岸是你的远方,远方的人不过是在家乡,大家都要过日子,激情与远方永远是短暂的,也正因为短暂才令人向往,就像生命因为死亡才有意义。最后男人回到了小镇,家人没有责骂也没有欢迎,唯一的变化是妻子学会了抽烟........一个坏习惯的诞生往往源于焦虑和想念。
想要的生活在家创造出来就可以了,不用去远方。在哪都一样,主要安心精神富足。小镇安静大家都有自己爱好,简简单单的生活真好。再有一个点挺有意思的,男主离家出走了一段时间,他回来的时候,家人妻子儿子他母亲并没有指责谩骂吵架,就好像一天结束回来一样平静的交流。
7.2
曾经看过几个无聊到极致的电影都是欧洲产生的
小镇段落略沉闷,哪怕到了水城也了无生机。和帕特森一样的生活流水账,作为一部电影来说确实有点无聊了。最后兜兜转转还是回到原点,正所谓:往前一步是黄昏,退后一步是人生。风不平浪不静,心还不安稳,一个岛锁住一个人~
芽腿视频种草 生活文艺片 ,讲述一个困于琐碎生活的中年男人 ,靠着落魄贵族父亲的遗产 ,前往威尼斯旅行散心的故事。旅游视角的尼斯固然很新鲜、温情、活力,但回归到日常,它和男子想逃离的小镇并无一二 ,或许,诗和远方并不在他乡,它就藏在你我的日常里 …… 影片很平静,画面的调度很有文艺片的感觉,但第一遍看的时候,并不能很是看懂,比如在描述小镇的小时,是通过邮局工作者每天都能看完小镇的信等角度刻画的 ,很有意思
无聊的片
小城镇人民的烦闷无聊脱力感,不是从小浸泡在花花世界的大城市子民能切身体会的。跳出电影插一句,同理,南京武汉昆明兰州石家庄可以出产比北上广更好的摇滚或民谣;大陆的又比台湾的质量好一点。早10年还有陆晨这种厂工子弟感的上海小青年,现在只有低头玩数码的一代。身份鸿沟早被消费品填平。
7分。
结尾让我联想到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批判。当我们企图改变一尘不变的生活,殊不知我们的改变也是一尘不变模式化生活的一部分。人要在百无聊赖,生命的绝对无意义中寻求悲剧性陶醉,尼采称之为酒神精神。
生活气营造的很好。貌似在记录生活层面,却比纪录片还无聊。镜头里面这么多内容,还能拍的如此干涩乏味。
看的很不认真看完只知道男人又回来过起了日复一日单调的生活。法语对白很少。
冗长的一部。底层人物日常描写,真实无趣的反映生活。按部就班的流程近乎消磨着人们的热情,不需要想什么时候开始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的日子,男人们忙着赚钱,女人们忙着家事,只有小孩子在自己的世界里寻找乐趣。(罗伯特那一段女装暂时打破整片的沉闷,他的朋友苏菲和马蒂娜着实让人一惊哈哈哈)
香香的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