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落后的地方,少生点男孩为妙真的,荷尔蒙高的雄性本身就没有什么好的发泄渠道,内地又男多女少,教育资源严重不均匀男女身体本身就有差异,尤其亚洲这里,一个男的心理变态能杀掉十几个女的,而一个女的想杀人才能杀几个男的?
这样下去是间接给这个国家消灭人口呢把这些男孩生出来,又不好好教育,然后把他们变成消灭自己的凶手,有必要吗?
鲜有国产犯罪悬疑片,如《血十三》这样,分量实在、悬念充足、刺激管够、调性独特。
一个侦破连环杀人案的故事,布满悬疑性的斗智较量、惊悚感的心理压迫、重口味的血腥镜头,突破同类型电影的天花板。
而逻辑缜密的叙事情节,让观众很难忍心把这样一个精彩的悬疑故事和它那绝对意想不到的结局,提前告知给别人。
电影一上来就给观众带来触目惊心的东西,边缘女性深夜被杀,死状极其骇人。
罪犯奇特的杀人手法,让老警察老周不请自来,协助年轻女警邢敏调查命案。
城中陆续有女人被害。
死者们都是穿着红裙子、干着同一种职业,且被杀方式相似。
而时间跨度达十五年之久,一场诡谲离奇连环杀人案的侦破过程,有着完整流畅节奏极佳的叙事和深层人性挖掘。
编导者打造出工整讲究又扎实利落的剧本,阴郁、血腥、残酷、人物冲突做了很好的协调,显示了非凡的构筑悬疑气氛的能力。
阴暗沉郁的画面基调,凸显压抑氛围。
故事沿着搜寻凶手的节奏展开,一宗宗频发的命案环环相扣,让线索层层铺设、剧情层层递进,制造匪夷所思的谜团、扑朔迷离的脉络,形成悬念连缀下的犯罪奇情,将观众的思绪牢牢捆绑,猜测罪犯到底动机何在。
警察推断案件的每一情节,都是前有铺垫后有呼应,可谓不着闲笔、尽得风流,让人尽享烧脑的推理乐趣。
影片是根据真实社会案件创作改编而成,却摒弃了对破案警察的过分神话,从悬疑重重的案情中刻画警察冷硬外表下对真相的坚持。
片中的女警邢敏与老警老周,在形象上都没有进行英雄化的修饰。
前者倔强好胜,父母离婚的创伤在其心中隐隐作痛。
后者经验老道,对未能侦破十五年那起命案而耿耿于怀。
这男老女少办案搭档的人物设置,给故事增添新奇之感。
查案的过程丰满着两个人的血肉。
破案线索频频出现带来的希望,凶手屡屡逃脱难掩的失落,让两人的心情如过山车一般来回跌宕与颠簸。
威胁和危险如影随形地安在角色身上,让他们有极致状态下的焦灼情绪,彻底渗透并摧毁观众的心理防线。
邢敏甚至将自己作为诱饵,来试图引蛇出洞,致使自己命悬一线,此种情形让看客提心吊胆、惴惴不安。
故事其实是侧重在缜密发展的剧情中放大对人性的研磨,利用怵目案件找到窥探社会问题的洞口。
猫鼠相斗在智力上把网撒得更开,而作案动机乃至人性剖析也意图挖得更深。
老戏骨钱波用精湛演技,将罪犯那专门杀害边缘女性的行为、病态扭曲的犯罪心理,演绎得细思极恐。
他那一张富于表情变化的面孔,展现出角色绝望、悲愤、暴怒等各种情绪。
没有流量明星,没有闪亮亮的炫目画面,没有奢华的道具和服装,没有浮夸的炫技镜头,更没有刺激感官的火爆枪战。
但《血十三》却是兼具娱乐及深度的惊艳之作。
罪与罚与情冲突剧烈,好看之外也给演员留足飚戏空间,足够在六月影市吸引了一大批观众。
悬疑犯罪片,是最近几年在国内兴起的类型片。
玩转多线叙事的《暴烈无声》,科幻和犯罪结合的《记忆大师》,两部《心理罪》的轮番上映和网剧《黑夜追凶》、《无证之罪》的大火,都说明了犯罪片市场在国内的渐渐成型。
大尺度的犯案场景和烧脑反转的剧情,是国产悬疑犯罪片的最大特点。
除此之外,这些犯罪片无论是主角还是凶手,清一色都是由男性担当主演。
女性在犯罪片里的角色,不是甘当绿色,作为一个功能性角色推进剧情,就是香艳、脆弱的牺牲者,来激起观众和主角的同情心和猎奇感。
复杂、丰富的女性角色,在这类影片中几乎是缺席的。
直到这部电影的上映—— 《血十三》
《血十三》由黄璐和谢钢主演,是导演李聆聪的处女作。
黄璐,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是《盲山》中的大学毕业生白春梅,也是《推拿》中的发廊小姐小蛮。
翻看黄璐的主要作品,会发现几乎都是文艺片,这也是她首次出演国产商业类型片。
在本片里,她不再是“社会边缘群体”,而是饰演一名行事爽利的女刑警邢敏。
另一位主演谢钢就更不说了,作为演艺生涯长达30年的老戏骨,一举一动都是戏,既能在《茶馆》中饰演自视甚高、富可敌国的秦二爷,又能出演一个扔在人群中都认不出来的普通老警察。
01 十二个被放血的受害者《血十三》的故事发生在一个架空的城市里,女刑警邢敏在深夜突然接到一宗报案,一个妓女被倒挂在家里,因全身鲜血被放干而死,死状极其骇人。
在她家的床上,平整地铺着一件红色的香奈儿长裙。
经过邢敏的调查,有四名嫌疑人被锁定,一个是女死者的男性好友,一个是送她回家的出租车司机,一个是与她有肉体交易的当地金融局局长,还有一个是身份不明的神秘人。
这起离奇的谋杀案,让已经退休的破案专家老周不请而来。
原来这起谋杀案和十五年前的连环凶杀案极其相似:受害者都是处于社会边缘的年轻卖淫女,她们遇害前都身穿红裙,作案手法都是被放血虐杀而死。
所以,老周认为凶手很有可能是同一个人。
这桩凶杀案是老周心头放不下的一个结,十五年来,他在全国锲而不舍地追查凶手,一直携带着当年死者的头骨。
然而相比老周的急切,邢敏却因为家庭原因,始终对这些靠卖肉为生的底层女性抱有偏见和敌意,内心不断交战于对受害者的痛恨和怜悯中。
随着又发生了两起谋杀案,警方始终无法找到线索,为了替这十二条无辜的生命讨回公道,邢敏决定以身犯险,穿上死者的红裙子,打扮成妓女,引诱凶手上钩……
作为一部国产原创犯罪片,本片的一大特点是写实,无论是风格还是人物,都像是出现在我们身边的一个真实故事。
编剧胡涂,曾是公安局的一名警官,她接触过大量犯罪案例,所以在故事方面,不同于架空的悬疑犯罪片,这里或多或少都有点真实案件的痕迹,尤其是警察的侦破过程、抓捕方法,虽然繁琐但确实可信。
配合故事的扎实,导演李聆聪也克制地没有在形式上多加炫技,而是选择用最接地气的手持风格来还原案件的调查。
它着重于突出邢敏是如何一步步抽丝剥茧寻找线索,并且把故事的重心放在了挖掘人物内心和展现社会边缘的底层人物上。
从一件离奇案件的发生,进而开始探讨社会边缘人物的生存状态和人性深处的阴暗面,并借此进行剖析和反省。
这就是它最特别的地方。
这种特别,需要归功于它的班底。
02 难得一见的女性视角除了主演黄璐,《血十三》的导演李聆聪和编剧胡涂都是女性。
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女性团队,那么自然而然地,它就拥有了其他以男性为主的犯罪片欠缺的东西:女性视角。
整部电影通过邢敏和死者两种对立的女性关系,实际上是探讨了关于女性的两个议题:坚强和弱势。
本片虽然是一部悬疑题材的犯罪片,但导演花费了大量时间来刻画邢敏对特殊行业的偏见和她自身困境的冲突。
身为一个破案无数的彪悍女刑警,邢敏倔强好胜,看似强大,内心却始终无法走出父亲给她带来的伤害,既仇视这些妓女,也无法相信男人。
而随着案件的发生,邢敏从心怀偏见地潦草办案到逐渐突破心结,为了抓获凶手不惜穿上妓女的衣服冒充她们,并最终在老周对受害者的尊重和怜悯中,走出了过去的阴影,变成一个真正内心强大的女警。
她穿上了妓女的衣服,也脱下了对她们的有色眼镜。
邢敏的挣扎和转变,也是带给观众的关于“女性内心成长”的思考,也正是这部电影的“女性”之处。
除此之外,本片借由被害者的身份,也探讨了当今社会对边缘女性的漠视。
这些边缘女性的一再被害,除了凶手的狡猾,还包括社会对她们的忽略和歧视,这都间接造成了死亡的发生。
相信大家还没忘记,上个月,滴滴打车就发生了一起空姐被杀案。
受害人身体遍布刀伤,每一刀都足以致命。
然而,每次发生这类事件,总有键盘侠发出一些傻逼的看法:女人干嘛深夜打车?
干嘛要去没有人的地方?
干嘛要穿得暴露?
难道女人就没有原因吗?
当针对女性的暴力事件多次发生时,这些人永远不会去追究暴力的制造者,反而是带上随身携带的“有色眼镜”,回过头来谴责女性的穿着自由、出行自由。
他们总是强调,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禽兽,一定是这些女性进行了暗示,或是做出了一些让人误会的举动,才造成了悲剧的发生。
就像在邢敏看来,这些妓女破坏别人家庭、不珍惜自己,死不足惜。
毫无疑问,女性在社会中是处于弱势地位,而这些边缘女性,则更加弱小。
她们很多人都无亲无故,为了钱出卖肉体,就像是夜晚穿梭在城市的幽灵,没有人在意她们的失踪,更没有人关心她们的死活。
本片借助邢敏的视角,客观呈现了当今社会对边缘群体的冷漠。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对她们的看法和邢敏一样,看到她们会下意识的露出不屑的表情和眼神,看到她们与人发生争执、遇到困难时,只会默默围观,不会伸出援助之手,更别说当骇人听闻的凶杀案发生时,对她们的,没有可怜和同情,反而在冷嘲热讽和指指点点。
杀人者不仅仅是那个残忍的凶手,大众的冷漠和歧视也成为了帮凶。
人心的麻木和冷漠,稀释了我们应有的社会责任,让我们可以冠冕堂皇地指责:“谁让她们是妓女。
”人性的麻木和漠视,也是恶的根源。
这种批判性正是这个凶杀案故事之后的人文关怀。
-FIN -
就在6月6日,中国唯一主演作品满贯入围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的80后“文艺天后”黄璐与老公范玮在北京举行婚礼。
婚礼地点选址很个性,就在被影迷奉为文艺圣地的当代MOMA,这里有著名的百老汇电影中心,一袭白纱的黄璐,在阳光明媚的蓝天白云绿草地上,闪耀着夺目的神采。
这是一场独特的,以电影为主题的六月婚礼,婚礼仪式也就选在了百老汇电影中心的放映厅,由此可见,在黄璐的心中,电影,占据着怎样的份量。
当然,更让观者惊喜的是,仪式之后,是一场电影的首映礼,那便是由黄璐主演的电影《血十三》,刚刚被婚礼的喜悦环绕的来宾们,又被电影“拽”入了一个长达十五年的连环命案之中,反差巨大。
片中的黄璐,身为一名刑警,为了吸引罪犯上钩,不惜穿上红裙,浓妆艳抹,游弋于阴暗逼仄的街头。
这情景,与刚刚举行的婚礼,俨然是天堂与地狱般的氛围差别。
《血十三》的阵容可谓强大,除黄璐之外,老戏骨谢钢、钱波的出演,同样“演值”爆表,因而也令这场充满悬疑的正邪之战,显得更加惊心动魄。
同时,影片的故事,也相当大胆,所关注的是社会边缘人的游离之态,毕竟在片中,十多宗命案的受害者,都是性工作者,是她们的红裙,激起了罪犯的嗜血欲望,而她们被残酷杀害后,又被残忍放血,由此可见,罪案手法相当残忍,这是一场血色之战。
话说影片《血十三》的故事来自于真实事件,但通过大银幕来感受那种绝望与凄冷,依然让人不寒而栗。
罪与罚,追与逃,不仅仅使影片的剧情悬疑丛生,而且也给观众带来许多有关道德的思辨,从这个层面看,影片《血十三》是一个烧脑又虐心的命案迷宫。
其中,黄璐饰演的年轻女刑警邢敏,与谢钢饰演的老警察老周,用他们各自的思维与行动,为我们呈现出在破案过程中的“各显神通”,一边是与狡猾犯罪分子的斗智斗勇,一边也是两位警察间关系的破冰之旅,案内案外,一个情字,一个义字 ,串起了整部电影。
《血十三》中,黄璐饰演的邢敏,是她从影以来扮演的首个女刑警形象,一般而言,刑警这类的角色,都不太够“文艺”,但邢敏却很与众不同。
一方面,她有身为刑警的睿智与勇敢,另一方面,作为一名“新”人,她也有着过度的自信与任性的冲动,俨然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节奏,因此在片中,她的快言快语,她的不近人情,甚至很多时候的自以为是,成了一柄双刃剑,时刻影响着她的生活。
这个人物虽然不够完美,但却相当真实,而当她冒着生命危险,穿上被害者的红裙,在街头诱惑罪犯出现的场景,又让观者无不捏了一把汗,毕竟,对手是杀人狂魔,她一旦失手,便入死亡陷阱,邢敏,俨然被观众赋予了生命的代言。
《血十三》并没有刻意炫技,将谜底埋藏到最后,因此,有关那个幕后黑手,在开片不久,就会被观众看到端倪,便是由反派老戏骨钱波饰演的出租车司机。
但是,即便猜到了谜底,也却令过程更加惊险,毕竟,谁都想知道,这一切的发生,究竟是因为什么,而罪犯该如何落网,被抓前又会制造怎样的命案,都悬而未决。
钱波的演技相当精湛,把人物心路历程和心理变化,刻画得入木三分。
这样的反派人物设计,确实很高级,也从另一方面,呈现出本片与众不同的气质。
总的来说,影片《血十三》在人物设置方面突出新老、男女搭配,丰富人物性格,使所有人物有血有肉,真实丰满,也令这一宗让人匪夷所思的罪案,显得更加惊心动魄,触及心灵。
观影结束,从噩梦中醒来,回想着影片中的一幕幕残暴,回想起红裙在险境中漂荡,依然会惊魂未定。
而再次看到身着一袭白色婚纱的黄璐,俨然已经从电影中完全走出,这种感觉,宛若隔世,演员与角色,生活与表演,竟然有着天壤之别,也可见一个演员,之于一部电影的全情投入。
血和十三是两个看起来没什么关联,但都让人觉得不安的词汇,鲜血既是生命诞生也是消亡的征兆,而十三则在各式恐怖小说或影视作品中都带有一种不详的色彩。
女导演李聆聪执导的处女作《血十三》以犯罪悬疑片中很少出现的女性视角,揭示出了一场残忍至极的连环杀人案件背后隐藏的神秘真相。
不怕杀人犯内心混乱行踪不定,就怕连环杀人狂是个有规律可循的“强迫症”,用一次次残酷无情的杀戮完成具有某种象征意义的神秘祭典,谁都不知道自己是否就会成为下一个不幸的罹难者,仅仅是因为某个表情动作或是身上的附属品就让凶手起了杀心。
电影《血十三》中那个残酷冷血的变态杀人狂,正是这样一个不折不扣的强迫症,他搜寻目之所及每一个身着红裙的女子,在残忍杀害以后无一例外地放血,让受害者变成一具难以辨认的干尸。
小城里接连有十二位无辜女性不幸遇害,而凶手的谋杀计划依旧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究竟谁会成为第十三个裙摆绯红、身体冰冷僵硬、痛苦死去的受害者?
听起来震慑人心的《血十三》杀人案件其实灵感来源于真实社会案件,曾有过多年从警经历的女编剧胡涂在办案探案方面有着深厚的经验,这也使得《血十三》的故事剧情具备一种现实主义色彩鲜明的真实性。
电影中的女主角刑敏(黄璐饰)是办事干脆利落刑警队探长,而老周(谢钢饰)则是经验丰富的老侦查员,二人为找出最近连环凶杀案的凶手组成了专案组,却发现这惊人的作案手法竟然与十五年前那起悬而未决的案件有着千丝万缕的隐秘联系,寻觅凶手的过程也因此越发扑朔迷离。
为了尽快破案,刑敏决定铤而走险,将自己打扮成典型的受害者形象——独自一人身着红裙的女子,本以为这样可以成功将凶手绳之以法,可功夫高强的刑敏居然也遭遇了难以提防的暗算,在生死存亡的缝隙中拼命挣扎只为寻找一线生机……
电影《血十三》令人印象深刻的其实并非凶手猎奇性的作案手法,而是通过侧面对于刑敏与老周二人的细致刻画。
表面作风强悍、无懈可击的刑警队长刑敏其实内心有着挥之不去的童年阴影,这阴影始终与她相伴相随,导致她即使在各类血腥案件中摸爬滚打多年,依旧难以消除对于某些社会边缘群体的刻板印象和偏见。
而侦查员老周的一些举动则让人觉得难以理解,甚至会以为他是个怪人。
正如在《血十三》中饰演老周的演员谢钢所言:“他身上的一些东西其实是把他内心具体外化了。
”只有耐心看到最后,才能够理解老周为何对这起跨越十五年时间之久的案件有着如此深的执念,也能够明白为什么他总是随身携带一只装着骷髅头的小木匣。
现实生活的风雨如晦可以抵御,可人性之寒却让人无从防备无法逃避。
《血十三》透过一种独特的女性视角,上演了一场不寒而栗的惊魂记。
文/满囤儿 中国影迷和电影人在犯罪题材领域特别推崇韩国的《杀人回忆》,以至于拍犯罪题材的时候经常会以之为标杆和参考。
于是每年我们都会遇到很多打着“中国版《杀人回忆》”旗号的国产犯罪片。
可惜这些片子好一点的能模仿个形,差一点的则压根儿拿不上台面。
那些模仿个形的,也好多流于了对黑色、血腥、暴力的视觉化追逐。
难道《杀人回忆》在你们眼里就只是大尺度影像风格吗?
近日囤儿看了一部并未硬贴“中国版《杀人回忆》”旗号的国产犯罪片《血十三》。
这个片子虽然不像《杀人回忆》,但无论是外在尺度还是内在硬核,都能让人在观影时受到很大冲击。
之前那些玩大尺度的电影基本上都是男人主创,一副直男癌审美的死磕劲儿。
《血十三》则是女导演女编剧,而且还以女性角色为叙事主线,基本上可谓是女性主导的创作班底。
可偏偏是这样的女性班底,却在片中比男人拍出的电影更敢于直面犯罪中的寒与黑。
血,不仅仅是一个视觉元素,更与片中涉及的连环杀人案案件紧紧相关。
血已经被主创上升到了一个电影符号,刻着她们想要诉说的主题。
囤儿当初看《白夜追凶》的前两集,发短评谈到剧如果能火的话,大尺度的案件现场应该记首功。
因为无论是荧屏还是银幕,华语环境里很少能直面犯罪现场。
犯罪现场本来就该是血腥残忍的。
人为弱化它的生理伤害,反而是不负责任的创作态度。
《血十三》在犯罪现场的还原上,比《白夜追凶》有过之而无不及。
观众看到第一个犯罪现场的时候,尚未得知关于罪犯的足够信息,那犯罪现场就必然是对其画像的第一笔。
《血十三》的这一笔,让囤儿感到一股寒气。
相似的案件还在继续发生,观众跟随女刑警邢敏(黄璐 饰)和老侦查员老周(谢钢 饰)不停地从老信息和新信息中抽丝剥茧,一步步去捕捉罪犯的动机、手法、行踪。
罪犯的智商很高,片段化的信息无法将其直接锁定,但片段化的信息却带出了不少值得思考的问题。
比如“雇凶杀情妇”、“虐杀卖淫女”等。
这些案件不是非黑即白的,善与恶也不是泾渭分明的。
社会的复杂,导致很多事情的判断角度和杀人的动机都越发复杂。
也许本片的罪犯会得到观众统一的唾骂,但片中诸多细节带出的话题讨论,相信会在很长时间里难以得出一个结论。
大尺度也好,敏感话题也好,《血十三》都不会让它变成刺激眼球的噱头,观众会觉得它们是案件天然带出的东西。
这就源于本片的案子选取得非常精准。
因为编剧胡涂本人便是警务系统内的工作人员。
她接触过大量的真实案件,并从中选取编写了本片的剧本。
导演李聆聪也不开任何脑洞,用现实风格来还原真实案件的本色。
于是,虽然血很寒很黑,但《血十三》却敢于直面,勇敢地直击人性痛点。
文 / 赤叶青枫6月15日上映的多部新片之中,有两部影片非常值得一看。
一部是《侏罗纪世界2》,另一部便是《血十三》。
前者是好莱坞著名科幻大IP的最新续作,无数影迷翘首以盼的“星爵大战霸王龙”;后者是根据多起现实社会案件改编的华语犯罪悬疑电影的异色之作,二者看似关联不大,实则有一共通之处:都是嗜血惊魂!
只不过,前者“出动”的是恐龙怪兽,而后者则是变态杀手的另类犯罪直击人性痛点。
《血十三》讲述了一个香艳血腥、诡异惊心、极度烧脑的犯罪故事。
市内凶杀案频发,多名死者皆具有相似之处:都是卖淫女,遇害前都恰好身穿红裙,都是被放干鲜血遭虐杀而死,而且除此之外现场再无其他半点对破案有利的蛛丝马迹。
为了破案,市刑警队探长邢敏(黄璐饰)在省厅老侦查员老周(谢钢饰)的协助下,不惜将自己作为诱饵,深夜打扮成红裙性感女子诱敌上钩。
后来凶手终于浮出水面,而邢敏却命悬一线,分分钟都有可能成为第十三个被害者!
就题材和剧情而言,《血十三》是典型的大女主戏,而且极为大胆地将焦点放在了卖淫女这一特殊边缘群体身上;就画面而言,片中不仅有多位无辜女子被连环杀人案凶手残害的镜头,更有裸体艳尸出镜,尺度之大,在近年来的华语片中甚为罕见;就影片台前幕后主创而言,此片是80后新锐女导演李聆聪的处女作,编剧胡涂也是位女士,再加上女主角是凭借在《演员的诞生》第一季中人气飙升的演技派“文艺片女王” 黄璐,鲜明的女性视角昭然若揭……要知道每年华语犯罪悬疑电影虽然层出不穷,但里里外外如此这般明显极具“女性”这一性别意味的此类电影近年来并未在内地的大银幕上出现过,故而《血十三》问世,无疑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意义非凡,而譬如红裙、鲜血、红唇等红色元素的大量反复运用以及不时摇晃的写实镜头亦进一步凸显了此片的先锋性与探索性。
更为难得的是,《血十三》噱头十足不假,但并非徒有其表。
它完全不按套路出牌,剧情的扑朔迷离与悬念的环环相扣令人惊心动魄之余又烧脑不断:影片伊始,第一个被害者生前最后接触的多名男子一个个皆有重大犯罪嫌疑,然而随着剧情的推进,却又陆续分别洗脱了嫌疑;也许某些“老司机”观众观影看到一半时已能猜中谁是真凶,但是变态凶手的犯案动机,老周随身携带木匣里所装的骷髅头的真实身份,郊外小院内女植物人的瘫痪隐情等依旧惊悚成谜;等到邢敏以自身为饵诱敌上钩后更是一度神秘失踪,那段时间她到底身在何处?
最后她又能否成功逃离魔爪并成功抓获凶手?
……一切的一切,唯有看完全片才能陆续解开谜团。
否则,就算你猜中了开头,也很可能无法猜中结局。
另外还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并没有单纯只是为了破案而破案,它借讲述诡异离奇的连环凶杀案的侦破过程客观呈现了在当今看似“笑贫不笑娼”的现实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对特殊边缘群体实质上的漠视与歧视——就连同样身为女性的执法人员邢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亦不例外,变态杀手的另类犯罪则是将这一人性暧昧痛点极致放大,不禁发人深省。
而老周十五年锲而不舍的人海追凶,邢敏从例行公事地查案到为抓获凶手不惜以身犯险,再到终于学会真正尊重生命的心态转变,亦不仅仅是为了尽忠职守的伸张正义及铲奸除恶,更是一场血与罪的人性救赎。
生命可贵,善恶一念,且行且珍惜。
女导演李聆聪、女编剧胡涂、女主演黄璐的剧情片《血十三》,是一部极其特别而有力的电影,女性叙事作为整部电影的核心,向观众讲述着女性在特殊的视界中的痛点。
毕竟过往的中外犯罪电影,绝大多数都是男性视角,以《七宗罪》《杀人回忆》《踏血寻梅》《追凶者也》等为例,导演和主人公都是男性,天然带有男权的底色,社会性剖析往往超越电影里女性本身所遭受的痛楚。
《血十三》这样一个惨痛、震惊又高度真实的故事,在女性编导的镜头呈现中令观众不寒而栗。
无论是正方代表即将退休的老警察,还是对受害人略有些不忿的女警,前者提着一个头颅满世界寻找线索,后者为了破案不惜将自己化妆成潜在的受害者,这无疑是有一种献祭的潜意识,当然粗疏一点说,是要以最后PK的方式会一会那个深藏不露的反派连环杀手。
刑警老周的执念和通达(特别是对受害者的宽容和尊重)让观众感到一些温暖和宽慰,而凶手则是自己制造一种扭曲的价值观并戕害他人,邢敏作为“中间人”则起到平衡作用。
黄璐饰演的女警察邢敏,既是优秀的侦查员,更是完美受害者,正是她具有的这双重身份,才让戕害他人的凶手彻底暴露出残忍的本质,而编导在故事的最后,更是揭穿了他一贯谎言的伪装。
相信《血十三》主创参考了著名的白银案,当然也有更多不为观众熟悉的案件,雨夜屠夫的都市传说再来一部电影,主动的加害者总是有太多的“理由”来实现对他人的伤害。
奸杀作为最严重的案件,在自然法和社会法的二元框架内具有无可饶恕的可能性。
与此同时,这个世界上拥有更多的轻微的甚至是模棱两可的“侵犯”。
从著名的哈维·韦恩斯坦开始的“ME TOO”运动,就充分证明了从好莱坞山庄到纽约纽约、香港、东京、巴黎,再到看客并不熟知的十八线城市,跨越所有的职业、国家和宗教,每时每刻都有类似的侵犯发生。
从影后到文员,从富二代到无名女,都有可能受到各种大人物、小角色的滋扰,这是一种密布在人类社会的具有集体属性的无区别的性别侵犯,毫无意外,韦恩斯坦、摩根·弗里曼、高云翔,等等等等,都在辩解和否认。
说到底,这也是《血十三》的社会基础。
《血十三》更为残酷,是因为凶手惨无人道到极点,因为青年时期的一次遭到反对的爱情而仇视整个社会,特别是将无关系的女性加以囚禁、改造、杀戮以满足变态复仇。
这与名流百态的带有“双赢”(当然也有很多只是一时兴起)特点的“高端”性侵犯有着诸多的不同点,即使当年的受害者打出“ME TOO”的标签,大多数也因为时过境迁和并无直接证据而无法定罪(更真实的原因则是权力、金钱和“法律”制度的不可能完美所导致),但是从歌德所说的“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来说,即便某些人能够逃脱法律上的追责,其被社会舆论的抨击也是一种迟到的矫正。
《血十三》则必须做到“杀死”那个残忍的凶手,至于是法庭上的审判还是追捕中的意外,那是必然中的偶然。
人民对于实质正义的求索,是人类社会得以进步的动力。
如果不是朋友拉我去看,我是不会留意这部戏的,没有什么出名的制作组阵容,但想起毛骗也是这样导演演员不出名但出奇的好看,还有女主还挺像安宁的,就想去支持一下了。
看完感觉一般般吧,有些地方说得不太明白,镜头摇得有点厉害(就算你说是拍摄技巧)。
看完后,觉得这样的片也能上大荧幕,那毛骗什么时候能上呢?
好想看~
今天早上九点,在一家散发着霉味的小电影院里看的这部电影,全场只有我一个观众。
一方面是早上人本来就少,另一方面这片子也属于小众题材吧,又没有什么大明星助阵,票房注定不会理想。
不过我是乐于看到这种片子的出现,至少国内还有人在比较认真的拍摄犯罪题材的类型片。
个人觉得质量也过得去,故事表述的比较完整,演员也没有过于违和的表现,总体算是及格吧,出于鼓励多给一星。
缺点也不少,一是题材有点混乱,本来是犯罪片,可又总想表达对于卖淫女这一社会边缘群众的同情和理解,以至于两方面都表达的不够充分。
二来案件侦破的过程也谈不上多么专业,证据的收集整理几乎没有,老专家又不是伊利丹,整体拿着一个头骨满世界跑。
最可惜的是对罪犯的刻画虎头蛇尾,把重点放在了给他的变态犯罪一个合乎情理的解释,差点把他变成了情种。
太无聊了吧
拉不到什么投资的青年导演都喜欢用手持摄影,虽然本片的题材和故事都适合这种“简陋”的技巧,但演员的微表情完全撑不起来大量的近景镜头,桀骜小女警、真爱痴情郎、知心老专家,角色性格都写在脸上。不过单薄的角色形象和法制节目一样的故事倒是有些般配。
好做作的演技,好做作的剧本,好做作的剧本,女主一上来就让人反感也是厉害,没有交代背景的狂妄,老专家这么畏畏缩缩?
……
黄璐你不能因为《演员》的不公平而这般自暴自弃!
人物塑造的,薄得厉害
情节我就不说了,不过我比较关注这些警务人员说话做事的风采,和现实有很大出入,但很过瘾。
并不是拍了罪案片,就可以称为新锐导演。导演的第一部作品,生涩;曾经女警做编剧,故事不算新鲜、念白非常幼稚、胜在国内少见;黄璐没有了大导演指点,演技非常浮躁表象;谢钢钱波两位老师很好,很努力挽尊了,但输在导演和剧本...很不满意的情况下也要评论,是对罪案题材仍旧寄寓希望,两颗星。
好看。和一般的犯罪片不一样,有深度和震撼。
开始的一段还是比较扣人心弦,但是越往后越觉得有点鬼扯…还有他老婆这条线也没有交代清楚,给个三星吧,鼓励鼓励
编剧的锅
黄璐挑片的眼光实在是不行,三伏天已经让人非常失望了,没想到还有这部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25400709
黄璐还是演文艺片最不违和
片子更想表达的是生而平等的权利吧,刑警与妓女,多么对立的职业划分,但是生命没有贵贱。想表达的意思很明显啊,五毛党键盘侠太多,我认为值得一看,国产悬疑新导难道不应该关注点赞吗!
故事差,但导演叙事能力更差,把一个犯罪故事拍得毫无悬疑感也是服气的。
路边,拥住美人的肩
逻辑问题非常明显:1.胶质土的线索没有下文?2.警察为什么不检查车内?3.为什么要偷石头故弄玄虚?4.凶手明知对方是警察还下手,很自信啊?5.女警的钓鱼也是很迷很醉啊6.查出租车手机是为什么?微信?
不知所云
导演说故事的能力不行啊,嗯而且这个故事很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