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戴是阳光的小戴,也是不完美的小戴,阳光下的不完美更让人心碎。
小戴固然没有主角光环,但他为什么BE,在我心里简直是编剧留下的堪比世界十大未解之谜的大坑。
这篇不一定解得开,但试着解一解。
--反复看小戴,觉得心都要被小戴偷走了。
小戴是个迷人的,复杂的,让人又爱又恨的矛盾体。
小戴是美的,有着让人心跳加速的,特别危险的性感,黑夜里发着亮光,只有狼才会有那样的眼睛。
他像《狼来了》里永远不按套路出牌的那只狼,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他手握主动权,暗中注视,接近你,跟踪你,是悄无声息的,他想和你在一起,迅速而准确地,他倾尽全力去爱你,甚至超过他在法定自由限度之内的能力。
他目的明确,却也爱得盲目。
小戴是芳子的私生脑残粉,他这样告白:「我不会离开你的,除非你让我离开。
」芳子不想他离开,她情愿放弃更加衣食无忧的生活,去接受他炽热的温柔。
而他不久之后却突然消失在了芳子的生活里,二十年杳无音讯。
这个男人给了她最重的承诺,也给了她最深的失望。
「阿姨,您只需要相信芳子说的话就行了,别人说的谁都不用信,芳子是您的女儿,她是什么样的人,您做母亲的最清楚。
」全情托付的无条件的信任,由他之口说出,却不来自于他。
爱她的这个男人知道母亲懂她,可他自己却不懂。
「我当时可狂了,指点江山,指点这个,指点领导,指点同事,我谁都指点。
」小戴的好为人师,其实从一开始阻止芳子过马路时,就初现端倪了。
他喜欢的一直是那个在邻居家打鼓的长辫子女孩儿,他远远地望着她,和她说了几句话,从此念念不忘。
他一直希望长辫子女孩还是长辫子女孩,浑然不觉生活已经将她历练成一个坚强的女人。
他以强势的姿态介入芳子的生活,对长辫子女孩施予同情和保护。
他喜欢她的要强,却始终没学会把她的要强放在眼里尊重。
小戴希望芳子把全部交给他,却不愿将自己尽数托付于对方。
他无数次向旁人表态「我听她的」,却对她压抑着最深的秘密。
温柔却强硬,志在必得,也不择手段。
他的自信不计后果,能收获甜蜜,成就事业,也酿成大祸。
爱情是重要的,面包也是重要的,小戴的爱情需要面包来维持。
他把爱情当作未竟的事业去追求,为了爱情,小戴更不能放弃面包,左手爱情右手面包,渐行渐远他用力抓紧,结果一下子把自己扯碎。
小戴啊,放下你的急于求成和盲目自信,爱情会有的,面包也会有的。
小戴是天生的冒险家,也是野心家。
他那让人目眩神迷的追逐是一刻也不能停止的,他追逐爱情,追逐利益,他享受爱人的欢笑和孩子们的崇拜,他是奉献者,却是为了他自己而活。
芳子也是为自己而活,才任性地将一纸婚约一拖再拖。
但她终究是要顾及三个孩子的,她无法只为自己而活,不然她早就追到青海去了。
这样一个不安于现状的小戴,如果真的和需要安全感的芳子在一起了,会有什么样的结局?
二十年过去小戴变成老戴,依然锋利,却让人不寒而栗。
牢狱生活让他越挫越勇,也教会他这个怂人以恶制恶,把他变成一个再常见不过的,势利的中年男人。
此时的他有钱有品,却好像敌不过贫穷的浪漫,多年前他们共苦,此时却无法同甘。
小戴的自信里夹杂着自卑,老戴更是如此。
右派的难堪开头给他的一生铺开了苦涩的底色,偏偏他又是那么不甘。
老戴的回归是为了报复那些曾经看不起他的人,他需要用世俗的成功伪装外部的强大。
这一切也是做给齐之芳看的,他高歌猛进,然后把芳子置于更高处敬仰,希望高处的芳子看得起他,却没明白芳子从来都没有看不起他——她喜欢的是那个和她一起唱白毛女和星星索的小戴。
齐之芳不想硬撑着当老戴的欣赏对象,她的确老了,而老戴的时代才刚刚开始。
齐之芳是敏感的,老戴的关爱和崇拜让她失去了她的体面,而她不想在爱人面前暴露这些不堪,所以这始终让她有些许的尴尬。
然而命运欠他太多,让她觉得愧疚,她的拒绝犹豫了太久,无法说出口。
老戴为年轻时许下的那些不切实际的承诺悔恨,却接着在谈判中许下更多。
戴世亮和芳子互相亏欠,想还清却又不知用什么方式,他们越来越不能坦诚相对。
但戴世亮终其一生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讨抽屉里那张素描上的长辫子女孩儿的欢心。
芳子别过身去,老戴那迟钝颓唐的眼神,只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一切都好像变了,一切又都没变。
万方在《空镜子》里写道:「镜子里有如花美眷,有似水流年,有破碎的婚姻,有短暂的爱情。
爱情只在里面停留了五分钟,留下了空空的镜子,在阳光下闪耀。
那美好的时光前后只有五分钟,但是永生难忘。
那五分钟的感情至诚至美,无与伦比,再也没有了,他相信那就是爱情,谁也夺不走,什么时候想到都那样美好。
」戴世亮像阳光,锋芒毕露,照耀她,也灼伤她。
他任性地奉上无微不至无孔不入的关爱,全然不顾芳子能否适应他的脚步。
她是纯洁的女神,是爱情的象征,被瞻仰供奉,却从来不是他势均力敌的爱人,她五十岁的身体里装的不是他爱慕的十七岁的灵魂。
最后芳子明白了其实自己不需要参与他的爱慕,戴世亮余生的全部意义,都是对十七岁暑假那段单相思的一场怀缅。
戴世亮一生的爱情就永远定格在了原点:小戴要考清华大学,梳着长辫子的小齐最漂亮,鼓点咫尺天涯,骄阳,蝉鸣,火热而平静。
戴世亮很抱歉错过了你这么久的时光,愿从此以后不再互相辜负。
这个世界上爱情是什么呢,作为年轻人我觉得不应该轻易回答,尤其是像我这样薄情的女孩子。
我很爱徐天也爱戴世亮,他们就好像冬天里暖暖的灯光,不管这个世界怎样变,我还站在路口那里等你回家你见过春天里郁郁葱葱的白杨树吗,挺着高傲的额头,在春天里哗啦啦的作响,每一个叶子都在都在沿着脉络拼命的成长,戴世亮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于我而言。
第一次遇见不禁会想这个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美好的男孩子,对啊,怎么这么好。
齐之芳和朋友曾经开玩笑说:四分钱的豆腐和滴滴哒哒滴滴(吻)你要哪一个?
齐之芳莞尔一笑并并不作答。
是啊你要哪个呢?
小戴的出现对于齐之芳来说就好像干燥又无味的生命里遇到了一场期盼很久的月光浴,“17岁的时候我的审美就定了,当我看到那个长辫子大鼓的姑娘的时候一切就已经有了它该有的结尾”,那个时候一切都刚刚好。
心心相印,爱情还没染上生活的烟气,好像所有的事情满腔热血就会成功。
我并不否认戴世亮对于爱情懦弱的一面,相反我觉得很真实,因为想要与她风雪与共,所以才会害怕未来。
再相见我以什么话回你,过得好吗。
雪夜前夕,想得太多,分享喜欢的剧照给你们
听说明天会下雪❤️ 而我希望每个看到这篇文章的人都会觉得温暖。
仅此
老剧重刷,上一次看应该是五六年前,隐约记得的剧情是母亲最后在三个子女中间都没有安身之地。
抖音上刷到的小魏在早餐桌上质问婆婆订牛奶的钱去哪了。
视频里的小魏气急败坏,口不择言,说原来齐之君和芳子是一对。
五六年之后,又翻出这部神剧。
一周时间,断断续续刷下来,感慨还挺多。
<美人的爱情很复杂>有个朋友长相出众,三十多年来感情状态上很少空窗,不是在谈恋爱,就是在赶往谈恋爱的路上。
和她谈起之前的每一段感情,她好像都是刻骨铭心。
但那些感情又好像在她的生活里又那么转瞬即逝。
曾经觉得她是个对生活,待爱人都蛮“薄情”的人。
但看了这部电视剧好像有了新的理解。
长相好,自尊又高的女性,仿佛在感情生活里需求的维度更多,她们不会仅仅满足于被-爱慕,要有精神共鸣,而且也要彰显自己的价值。
要三点甚至多点平衡。
而这种状态很可能只有在彼此人生慢慢长河里的某一个阶段可以出现。
而要在这个阶段里又恰好走向婚姻,就太难了。
所以她们不断的遇见,不断的离开,一次又一次重逢,和好,又分开。
藕断丝连,欲拒还应。
<美人好像都没朋友>芳子的生活里除了爱慕对象,好像就没有什么朋友了。
楼上的孙阿姨,照顾小时候贪吃的二毛,生病的时候端上来的羊肉饺子,大毛不小心勒伤二毛,发生意外时候是芳子第一反应的救助对象。
但好像都是孙阿姨单方面的热情。
就长大后的王东要和孙阿姨的女儿谈恋爱,孙阿姨热络且主动跑过去和芳子聊天,“听说东子要调动回来工作了?
”。
芳子的反馈却很冷静“儿女之间的事情就随缘吧”。
和芳子背对背坐着同事,虽然会分享生活的种种琐事,但相交也比较浅。
也许漂亮的人不需要友谊。
<小魏——美人的嫂子不好当>嫁给一个家庭,尤其是有一个美人妹妹的家庭会比较难吧。
齐家因为芳子早早失去丈夫而成为一个很特殊的家庭。
外嫁的女儿时不时回家,尤其是在物质极其缺乏的年代,在任何一个当过媳妇的人心里可能都是一个坎儿。
家庭文化的差异,家庭中心感的落差,中年还被已经有两个儿子的丈夫背叛,从这些事实上来看,她的举动出发点好像都容易被接受了一些。
<"都是为你好"这个筐>记得李诞在一次采访里说,他很喜欢上海。
记者进一步问,喜欢上海的什么。
他说喜欢上海的距离感,让人觉得舒服和自然。
北方文化里确实有一种轻易就对人“上纲上线”的“责任感”。
而这种“设身处地”的建议和劝导常常还要加上一个“为你好”的标签,不可逆,不容驳。
晚年的芳子一次又一次的要面对儿女亲戚的相亲,从来没有人在乎过她想要的生活,而只是在各自的“为她好”的逻辑里强行安排。
<只有长得漂亮、唱歌好听才配爱吗>也是我诟病这部电视剧的一个点,所以只打了三星。
倾其所有的奉献和价值连城的爱情背后逻辑都是基于美貌。
剧里几对还算幸福的结合,基本都是基于美貌,芳子身边前仆后继的献身者,早期男才女貌的王方和赵云祥,后期的齐之君和小崔。
剧里讲到了很多普通家庭都会遇见的难以逾越的鸿沟,在貌美如花的芳子面前都最后有个不错的结尾。
生活里的英雄故事就只能发生在长得好看的人身上。
倡导的价值观稍稍有点偏。
电视台首播的时候,我并没有看,因为这样的片名很难吸引到我。
只是五一假期期间老婆开始在网上看,占据了我们看《权力的游戏》的时间。
孕妇的意愿是不可忤逆的,加之蒋雯丽是我喜欢的演员,于是便跟着一起看了两集;后来又知道是严歌苓的作品,于是便略有些兴趣地看了些。
虽然看得并不完整,但是大体的梗概和貌似重要的情节都没有错过,于是乎便斗胆评上两句。
很多人评价剧中的女主角齐之芳,大概都是用“作”“矫情”来形容,颇多鄙夷之态。
一个带着三个孩子的寡妇,徘徊在右派青年小戴、消防队领导老肖和各种运动中屹立不倒的老干部老李之间,阴差阳错机缘巧合,最后竟孤独一生。
在这漫长的过程中,有时代的悲剧粗暴地干涉人们的生活,也有齐之芳自己执拗地选择宁可孤单。
但是,齐之芳的“作”不同于今日的各种“作”:她在自己的感情生活之中,从来没有去破坏他人的家庭,也从来没有触碰自己内心那条传统的道德底线。
是的,她对老李是有利用其权势和物质条件之嫌的,但却从未去热烈地回应老李,反而是在他因病退休、人生陷入最低谷的时候对他倾注了最多的关心;是的,把自己的工资诈称是抚恤金寄给齐之芳的老肖还是个有妇之夫,但齐之芳却直到老肖的老婆因为政治因素离开被打倒的老肖时,才对老肖敞开心扉。
周围的人,或是出于嫉妒,或是出于不解,或是出于莫名的道德优越感,争先恐后地去伤害这个坚持着自我、却又没有妨碍任何人的女人。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样的场景,与那个红色年代所唾弃的“旧时代”是多么地相似——因为那个红色年代只砸烂了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信任和关心,却没有给这个民族添上那份自古以来缺失了的对个人选择和个人价值的尊重。
我们看到过太多的破罐破摔,但齐之芳没有。
虽然背着“作风问题”的骂名,面对着巨大的舆论压力,甚至因此影响到工作和福利,这个旁人眼中善于利用自己的美色、徘徊在三个男人之间的女人却几乎比现在大街上随便抓过来的一个二十几岁的女孩都更干净、清白。
这个女人,是那样的与那个时代格格不入,却依然在众人的冷眼与嘲弄之中坚持着自我。
或许,在那个抹杀一切个人价值和自由意志的时代,齐之芳内心的那一份执着才是最难以保留的奢侈品。
即便比起那三个男人,齐之芳也是在坚持自我的道路上走得最远的。
老李是红色年代的胜利者,但却无法阻止他的子女像那个年代诸多高干子弟一样变得庸俗狭隘冷血(一如那个在文革中掌掴亲娘老子的西南王)。
老肖自认为跟不上新的时代,认为自己是属于红色年代的人,然而他又在红色年代中被打倒、被践踏;作为时代牺牲品的老肖,也从来不曾后悔检举同样是牺牲品的小戴,可见他对自己和那个时代的关系从来就没有过清晰的认识。
至于小戴,他一直是那个荒谬年代的反叛者,也因此曾是与齐之芳心灵距离最短的那个人。
当新的时代来临时,被红色年代残酷折磨的小戴用新时代的方式去反击了过去;殊不知,他也在这样的过程中失去了曾经的自我,在胜利的光环下被那个时代彻底改变,悄悄地沦为了失败者。
而齐之芳,则始终坚持着自己。
她在两个时代都输掉了一切,却坚强地保住了自己之所以为自己的特质——一如片尾的那残存的一束花。
那花,在旧的时代被围墙围住,让人们难以窥探;那花,又在新的时代随着围墙一起被推倒,只留下残存的一束。
而留下那一束花,就像齐之芳最终与老肖的久别重逢,在我看来,实在是编剧的仁慈。
这不是《金婚》,不是《媳妇的美好时代》,不会任由主角哭闹绝望就让她获得社会亏欠她的名誉和房子,更没有主角光环下的大团圆结局。
因为不团圆的结局,才是人生。
说到最后,不禁又要想起这个平淡无奇的片名的前半句:“天要下雨”。
是啊,这个始终没嫁出去的娘,其实就矗立在无情的雨中几十载,任那些躲在屋檐狗洞中的人们讥笑鄙夷;她却要让你们看到,几十年的大雨也冲刷不走我的意志,而你们早在委身屋檐狗洞的那一刻,就失去了做人的价值。
最初瞄到几眼,觉得说这个女人究竟有怎样的魅力,为什么人人都爱她。
于是乎又追了一把剧。
看到不少人说齐之芳矫情,自私。
可能是我本身也矫情,也自私,我很能理解她每一步的选择。
年轻的时候不肯选择老李,她不喜欢大老粗和流氓的眼神。
当时也有因为老李跟大毛闹误会她才更加担心。
后来年轻有才华又如此深爱他的小戴出现了,心底小资情调的她自然会爱上他。
可是有些人就是用来怀念的,他以一个想不到的方式离开了。
她也想等他,后来得知了他的死讯,又迫于孩子和周围的压力,她放弃了等小戴。
对于肖虎,她心里满满的感激转变为爱,可总是阴差阳错没有机会在一起。
说没有看到她吃苦,不知道原著是不是也没有着重这一块,还是电视剧有意删减,但还是能从细微处看出来。
买菜只买处理的,别人扒掉的不要的菜叶她也要,上班时候吃窝头咸菜,唇膏过期了还一直用着,这些不是苦难的证据吗?
只是因为她是个要强同时漂亮的女人,所以必须要光鲜的出门,这正是我最欣赏的一点,再苦难也要热爱生活。
对于后来几个孩子的表现我真的是太失望,作为她的子女,她们应该了解自己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老了的她还要面对各色老头,不知道她的那些孩子怎么想的。
还好有那片爱的桃花林,我喜欢这个故事。
打动我一直看下去的最先并不是齐之芳的爱情。
是那种小城杂院里的生活场景,让我又看到了自己终日劳作其间的母亲,一起打闹争吵而又相携成长的姐姐,和那种贫苦不放弃尊严、困难但仍然快乐的生活。
那种生活场景,真的复原得很好,让我追忆自己的母亲和往昔岁月,单凭这点也要感谢严歌苓和蒋雯丽。
在那个年代,感情埋藏的很深,尤其是男女爱情。
齐之芳为孩子们的面包牺牲自己而选择婚姻是真实的,但母亲不避讳孩子并让孩子参与见证母亲感情生活,是前二十集我感觉唯一不真实的地方。
蒋雯丽很难表演如此年龄跨度的剧本了,当然这说的不是她的演技,而是岁月,抱歉。
每次看到齐之芳与小戴在一起的时候,我都感觉如此电光火石的爱情太容易逝去,看到小戴的青春,我就为蒋雯丽的渐老容颜而伤感。
她和肖虎在一起的时候,我才为她觉得安稳。
这部片子的真实不在于这些细节,而在于那个时代普通百姓的生活。
尽管充满悲苦,但片子里没有控诉,只有打着时代烙印默默承受的百姓生活,日复一日,但人性的力量是任何重压都无法消磨的,孩子们本真快乐的天性在苦难中更显珍贵。
片中三个女性让人心生温暖和希望,姥姥,之芳,小崔,她们对亲情的维护,对体面的坚持,对自我的牺牲,对爱情的奉献,我只能用伟大来形容这样的女性。
是的,女性让一个民族繁衍就是伟大的事业了,而好女人,才能让这个民族在繁衍的基础上优秀和成熟。
我也觉得这剧三观不正。
不过我不是要说齐之芳,而是齐之芳的女儿王芳。
看过剧的很多人都在说王芳的老公多疑、心眼小,偏执,甚至是有精神病。
剧中王芳的老公确实是因为之前遭受过一些打压,所以冒冒失失,精神有一些偏执,我们不可否认。
但王芳自己呢?
我们就拿酒会王芳被人搭讪这件事情来说,明知自己老公有点偏执,也在酒会现场,竟然不避嫌,和搭讪的人聊得火热,还很开心。
我们看她面对搭讪时的表现:先是偷乐下,然后没有拒绝别人的搭讪,面对别人搭讪聊天都是用笑脸面对,还时不时用含情脉脉的眼神看下和她搭讪的人。
后面面对老公的质问,竟然说不认识那个男人,是那个男人主动找她聊天,不是她主动,他们也没有做什么?
想说一个你不认识的男人,都可以聊得那么开心?
不认识,就说明之前什么都不是,那有什么话题可以聊?
还能聊得那么开心?
最重要一点,面对老公的质问,她反驳说其老公不是和另外一个女人跳舞,卿卿我我。
她自己都知道其老公和另外一个女人跳舞,她自己心理都不舒服,那她在那边面对一个搭讪的男人,还能聊得那么开心,难道她老公心理会舒服?
哪个男人看到自己老婆被搭讪,而自己老婆没有拒绝,还和搭讪者聊得火热,很开心,哪个男人心理不会不舒服!
何况是其精神偏执的老公!
所以在这件事情上,不能全怪她老公,她自己本身也有问题。
很深刻的反应了那个年代以及现实世界的状况,说苦情的,那个年代不苦的有吗?
寡妇门前是非多,何况是个漂亮寡妇,被男人惦记不太正常了吗?
有人说女主很婊,跟几个男人纠缠不清。
但不可否认女主这样的人以前时代很少有,现在这时代更别提会有了。
对于故事情节,我更注意时代的罪恶,一个让人想去遗忘却又难以忘怀的年代。
说三观不正的,你们是不是三关太正了?
这部剧所描绘情节存在一定的“荒诞”,这更多的是社会环境的荒诞。
这部剧非常贴近生活,我妈妈看了觉得很写实。
这部剧内涵更值得让人深思,很多人说后面看不下去了,说养了一群白眼狼,或许的确如此,人都是自私的。
老李假公济私,滥用职权,事实上当时正是如此,能托关系的都留了,没关系的都走了,这就反映的是时代的伪善。
长辈说!
年轻人当然不理解这部电视剧,她们那个年代的才能理解!
但那个年代的人当寡妇不是很难再嫁么?
我只能说这部神剧,满足了长辈们那个年代的某些情结!
没错,你们肯定猜到了。
少有自由恋爱,少有人追。
搞对象都特么偷偷摸摸的。
多的是父母操办的婚姻和相亲。
认识几天就结婚,上床,生孩子的组合根本就不是个事。
而我这个伪现代的80后,对这电视剧的看法却向90后的“无知”靠拢!
我完全没看到这个母亲为了她的儿女吃了什么苦。
就是徘徊在各种男人身边。
这简直就是一个浪漫爱情剧嘛,只不过是一个孩子妈的浪漫爱情故事。
或者说。
这是全天下寡妇的一部励志剧。
3个男人同时为了个寡妇坑蒙拐骗,有点玛丽苏了吧!
没有蒋雯丽,我会给负分!
或许真心被各种苦情戏轰炸到爆浆了。
求大编剧。
求大电视台。
求各种大导演。
求你们还是来谍战系列打打杀杀的警匪片吧。
孙红雷的征服多带感啊?!
也多少考虑一下男同胞对电视剧的爱好。
虽然我基本上不会坐在电视前守着。
但没事也会喵几眼。
好么?!
漂亮大方,精明能干的齐之芳失去了丈夫,一个人带着三个年幼的孩子,肚子里还有一个遗腹子,怀着极大的委屈伤心,忍受着被众人怜悯的屈辱,她倔强地维持着尊严和体面,坚强地活着。
她不允许孩子们向外人伸手,教育他们宁可饿着也不求援。
总是有男人欣赏这样独立自主,美丽孤傲的女人,肖虎、戴世亮、李茂才,他们以各自的方式对她表达着爱意。
齐之芳爱上戴世亮,感激李茂才,最后倾心于肖虎,然而因为种种原因,她总是与他们擦肩而过。
家庭、爱情、尊严,直至暮年的齐之芳最终得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份幸福。
《娘要嫁人》重在写人。
30岁出头的寡妇齐之芳带着三个幼孩,她喜欢漂亮,爱擦口红,先后与三四个男人产生情感纠葛,由此引来流言蜚语。
她和“右派”戴世亮的“姐弟恋”冲破了重重观念和物质阻碍,显出爱的勇敢、纯真、无私。
如果说,她与家境富裕的李处长的情感还一直纠结在究竟是为孩子嫁人还是为爱情嫁人的苦恼之中的话,她与戴世亮的爱就冲破了世俗观念,给今天的观众以心灵撞击。
《娘要嫁人》正是通过齐之芳20余年“出嫁”历程,形象深刻地揭示出人类爱情理想的最高境界——在精神追求上的相通和一致性。
该剧在结构设计、人物设计上深化了这一主题,主张人们在物质生活条件具备和不具备的情况下都应当始终追求圣洁高尚的爱情,这在当下也极有现实意义
会用4分钱换一个吻字的女人注定是要爱上文青有段虐恋生活不幸的。整体节奏太平缓,经常一集下来没个事儿,情节点设置不够多,高潮起伏也不够,但好歹还算是有心之作,在美术视听上颇有用心所以也能看。严歌苓一贯的作与情调,但加入的现实(芳的势力与儿女们的自私)也真够现实的。蒋雯丽真老了。
每次看完一部类似的跨越一生的长篇电视剧,就像自己也过完了一生。回味无穷。可是我有个坏习惯,总会忍不住地快进。五星。
我居然陪我妈几乎看完这个……
我妈好爱看。不然就给一星了。
吕老师不愧是老戏骨。整体构架是好的,细枝末节不真实不细致,所以是戏。蒋雯丽的演技不做评价,但是真的不讨喜。想看原版的书。严老师的剧,还是觉得小姨多鹤最棒
冲着严歌苓小说来看的 粉上了鲁一叔!
穷的男人愿意为她花钱,忙的男人愿意为她花时间,古板的男人愿意为她花心思,这或许谈不上好女人,至少是有魅力的女人。
那个年代他们的日子比其他人好太多了
有天出门,bb要我回去看娘要嫁人,以为是在开玩笑。之后一起看了几集。真心棒。
这片子里的伙食也太好了点吧!
看到昨天实在受不了了 隔壁的居然做了一盘羊肉饺子送她家 那可是61年自然灾害啊!你知道白面有多难弄?!包白菜的都了不起了还包羊肉的!还随便送邻居!导演你醒醒!那可是白面!羊肉!饺子啊!!!恨死了!←对吃超在意我
好喜欢王芳的性格!戴叔叔好帅!好想穿越到八十年代,感受一下那时候的情怀♥
女主作天作地私生活混乱,她全家都自私自利又当又立,教育出的孩子也一模一样,女主自从成了寡妇就在不断有接盘侠出现,全世界都向着她,最后还能HE,三观也太不正了,感觉蒋雯丽从大宅门开始每部剧都在演这种爱美矫情恋爱脑心比天高自私自利缺乏社会化的角色。
年代感点赞!名字矮穷挫剧情高富帅!
于是,娘喊了20年要嫁······
看了十几集吧。准备弃剧。前面还觉得齐家一家子三观挺正的,对孩子也好。后面越来越歪了。看到芳子居然收下项链,准备弃了。感觉换了编剧似的。
奇葩 实在是奇葩 大奇葩
王东和赵云翔怎么都这么恶心呐😰
0
蒋雯丽真适合这样的角色,但是剧中的某个女儿太讨厌了。剧情胡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