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该是一部大家都应该看得到的好电影!
有勇有谋,勇得有理由,谋得有逻辑。
难得阿难得!!!
完成度这么高的电影,怎么就会有那么多的差评?
每一个角色都是有血有肉,甚至包括手下的手下朱三郑七老王以及查爷奎叔叔潘顺潘雄还有赌场老板,甚至两个镜头的肥彪都能让人记得住。
这本应该好电影的,经典可能还算不上,但是真的是好电影,拍摄手法、布景以及人物细节的塑造都是很认真,其中一个小小小的细节就是老大走的时候把雪茄灭在酒杯里,完全体现了一个人的飞扬跋扈!
全员演技在线,另外,纪念永远的兽医,查爷,罗京民先生。
隐忍于心,豪爽于情,虽千万人吾往矣!
你我本当如此!
这片子氛围冷峻,老戏骨不少,故事也讲得圆满,算是不错了。
主题是枪客顾念(夏雨)为死去的挚友一家以及银行37条人命复仇的事。
开头枪客老焦(金士杰)为让顾念打入商会内部而自献头颅,和古代荆轲刺秦时樊於期的做法一致,所以本片突出的是枪客除恶的侠义之风。
背景是1945年日本战败之时的滨城,各方势力试图争夺城市控制权。
恶人主要有两方,一个是商会李家,根基厚实,什么码头、赌场、理发店、澡堂子的头头都是李家的人。
另一个是山上来的潘家,这次下山来谋取利益。
顾念入赘进了李家,挑起潘家和李家的矛盾,更暗中调查旧案,除掉了李家的各个头头。
最后和商会老大对峙的时候,发现老大主动揽祸,揣测他死保儿子。
果然那些命案都是李家傻儿子干的,顾念杀死他,结束复仇。
和妻子一起远离时,在火车站又被李家家丁害死。
私信+++qun:
个人还是比较喜欢夏雨的,只是自从《独自等待》之后,很少有让人映像深刻的角色,大都是在打酱油。
这部里头,虽然故事略显老套,但夏雨这个角色总算是绝对主角,不是流量明星,“沦落”到如此地步,算不算是一种悲哀呢。
故事以金士杰“送人头”为开始,最后也是以金士杰“不过是道下酒菜”结束。
这东北发生的一出大戏,终究是热闹的散场,可以想象,是谁笑到了最后,坐收渔翁之利。
大哥专业户在故事里头也属于送人头的角色,为了夏雨顺利上位,两位宝岛人士都选择了“英勇就义”。
在故事开始,最大的坏蛋,大概是这位。
这位也是有自知之明的,自诩是东北头牌,因为太多人想“弄他”。
只不过,很快最大的老大就现身了。
说实在的,这老大的觉悟,完全是两个档次。
“只能有一种声音”,这种指导思想,大有可为啊。
如果,不是有个不着调的儿子的话。
故事的套路,基本就是在这位不着调的二世祖身上了。
典型的“德不配位”,而这种人,往往格外的想“成就一番事业”来证明自己,结果搞得鸡飞狗跳。
聪明人,只需要动动嘴,就把老大给折腾死了。
当然,故事里头究竟是谁在“搞鬼”,其实也不太难猜。
老奸巨猾的,当然都是老家伙。
不过,表现最出色的,还得是李立群。
前段时间,网络上一阵风暴,差点把李立群给卷走,还好,老头定力足够。
深谙“抱团”的重要性。
这该狠的时候,感觉比夏雨还抢戏。
只不过,老头还是改不了“骑墙”的本性。
都到了这个地位了,再“骑墙”可是要出大问题的。
故事里头,夏雨唯一的盟友,是这位主编。
不知道哪里来的自信,相信写一篇文章就可以揭露真相。
结果,结局非常悲惨。
这事儿,再进步个七八十年,也没人有胆子说这话吧。
最后,说点别的,虽然“我的家在东北”让人自豪,但有过“在上海待过”的经历,却让人油然而生优越感。
这种自信,到现在还是如此的呢。
【3.5星】1、一部比较假的复仇电影,类似于外国的某一部吧,一个人对抗整个组织,这个电影还算稍微合理一点,至少用了一点手段让这些组织之间互相内斗2、他一个人干翻了整个组织,然后就差一步见到爱人,差一步就完美,导演和编剧就喜欢搞这死样,故意恶心人3、1945年的时代背景,又是枪战,又是打斗,还很红,为了什么锄汉奸4、唉,男主的妻子真好看,真好,主要是对男主真好,太难了,太难得了5、豆瓣评分6.4,个人觉得还行,没有很大的槽点6、那个开理发店的老头,还以为他是装的软弱,结果他是真的软弱7、那个报社记者死的真快,大boss的那个管家,最后又变弱了,真的很假。
每次都是这样,我觉得按照那个管家的之前的战绩,他应该直接一下子就把男主给秒了,或者他应该先杀男主妻子,或者拿来要挟
除了庆少杀方家没转承好,奎叔两次背叛潘家不符合一点点小逻辑。
其他承转都挺可以。
精气神也有,喜欢里面的澡堂和理容理发馆。
泡澡先冲澡,冲干净了再泡,是上次看日本人泡汤的小文才知道,国人好像泡澡没有这细节,所有澡堂子染细菌层出不穷。
日本人走了,暧昧投日的商会老大吃了很多日本留下的利益,山里的村炮想出来分一杯羹,勾连了商会老大下面的两三个堂主级,杀杀砍砍,还是开头夏雨和金士杰老爷子收的,忍耐于心,豪放于情,虽千万人吾往矣。
两人一个做了樊於期献上自己人头,一个做了荆轲献出自己的身子冲进修罗场。
不是什么下酒菜,讲了一点精气神,很多人不知道45年日本投降后的东北乱象(乱到苏联回来的会说俄语的中共军官因阻止苏俄士兵劫掠竟然被当街枪杀),以为就是打打杀杀,打打杀杀算什么,乱世儿女情没有,兄弟情更没有,好不容易有两三个愿意除大恶,正人心的枪客,还被打分成六点五。
国人审剧水平还是有待提高啊。
反映1937年至1945年抗战时期锄奸行动的片子,夏雨饰演的小顾,以同志老焦性命为代价,打入滨城李家圈内,开始了一场斗智斗勇的杀戮游戏。
最后,黑白两道,近乎全军覆灭,血染滨城。
影片观感很好,跌宕起伏,画面优美,颇有意境。
澡堂中,小顾“反杀”奎叔,上演离间计时,个人认为是影片高潮,无论在形式或内容上。
片尾是小顾和老焦的回忆画面,结束影片,老焦:“多少年以后,这一切不过是一道下酒菜啊”,意味悠长!
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前半个小时频繁人物出场,易造成眼盲;小庆杀父,过于草率,逻辑逻辑支撑不足,容易笑场。
但总体还是一部品质片子,有人说致敬《教父》,有那么点意思,但也结合了国情实际,不违和。
5分或许高评,但4分又觉不足,还是5分吧,感觉很好!
附观影笔记:极寒之城老焦,文秀,方翰,仲震,奎叔,商会会长李桓小顾把老苟办了潘熊,路进,少爷小庆,老查马老板,肥彪,老王,三哥小顾原名方平,方翰儿子(错)内讧绝了老贵奎叔被反杀,“李家的敌人未必就是我的敌人”,心理战,高“第一次在李家见到文秀,我就知道,遇到她是我一生最好的福气”火车诀别小庆杀父,导致全片逻辑垮掉“多少年以后,这一切不过是一道下酒菜啊”
你杀我,我杀你,蜜雪冰城黑漆漆…… 一群台湾来的,在我们东北装什么犊子?
PS:北方下雪天没那么阴沉,因为有雪,天阴但又是亮亮的,很美的感觉。
这点视频看场景光线就是学人家英国伦敦那种阴蒙蒙的感觉吧。
没有美和朴实。
PS2:这类伪“红色电影”,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没有发动群众,也没有群众帮助。
或是一个人,或是一伙人,包打天下。
PS3:我们东北的孩子不叫仔仔,屠夫也不叫肥彪……(手动狗头)
俗套的台本却还在故作高深地咬文嚼字,深怕你注意不到剧本的缺点故意穿插强调,毫无逻辑的斗争逻辑全为了流水线给男主送人头,乃至刻意营造一个“日方刚退走、苏联大兵日常巡街但从来眼瞎听不到枪战动静”的真空环境好让各方手下被男主一个人砍瓜切菜,只为了满足导演那套俗烂到毫无新意的长篇正义论和无处安放的“电影美学(?
)”。
只能说导演群体中的张艺谋之类还是有点太多了,虽然苍茫雪地灰色建筑黑衣红血是挺漂亮,火车呜呜穿梭过漫天雪花的镜头确实挺漂亮,但论漂亮毛子来部电视剧都有这镜头,是不是多少得有点自己的东西?
创作团队自己的东西是什么?
那套说好听叫“先秦侠气”难听点叫“俗套原始且毫无指导意义”的朴素善恶观?
“黑恶势力”们的利益动机是什么?
因何聚散崩析?
人人皆坏得愚蠢且直接更毫无理由,只有看似浮夸的设定却毫无支撑起人格的骨架(包括演得最出色的李立群的“奎叔”)。
批发流水线上产出一般的人头数量填补了人物刻画的苍白,所有人赶场一般的赴死来成就导演的演说欲。
山里的恶客和滨城李家的关系?
老焦一系代表的什么?
奎叔、查爷的身份?
李桓身边那个管家的行事逻辑?
贯穿全片到底银行案是绑架?
勒索?
37口灭的是啥玩意儿?
顾念读的哪里的学校?
怎么突然就有人作证他被抓过还诹出莫须有的身份?
为什么李家一边担心银行案拼命捂盖子又一边选择直线粗暴的一路杀杀杀?
统统不重要,全都只是给男主提供一个杀人游走展示风姿“便宜行事”、“替天行道”的借口罢了。
包括突如其来的感情戏,生硬到极点的错过,最有一场雪中倒地,白茫茫一片落得真干净是吧,旁边车站两个保安就这么眼睁睁看着有人持刀互杀倒地啊喂,你们为什么就这么看着^_^只有我们奎叔是真的三头圆场左支右绌,一把年纪都金盆洗手了还要操碎一把老骨头,奎叔,惨。
——————回复:片中前半段给出的背景中,包含了银行案重新冒头、苏联入驻清剿其他地区与日本关联黑方势力、李家急欲擦屁股切割;但到了后半段,则完全转变成了李潘两家过家家。
李家没有为自己洗白上岸接引新时代做出什么实质上的努力(当然,片中给出的“理由”是要低调),可你们干的事低调还是你们既往犯的案是低调能捂得住的?
而且看你们这随机枪战的样子也不像低调的样子啊。
可是他就按头让你低调了,硬是让苏联人随机巡城但永远背景板,试图创造新世界的共产国际是这么温和的?
是不是多少有点随便了🫤,你要说这是因为他们判断苏联人留不久,怎么日占时期你们就判断他们能留八年于是要上赶子跪大佐?
换毛子了就直接闲置不谈了?
何况也没看你们有联系国民政府或者gcd为日后洗白经营人脉啊?
就这么个遇到事情鸡毛一样的思路还能被潘家吹一句“卧虎藏龙”(潘家老头吹牛逼的时候也不知道顾念这个挂壁吧?
),这不是现场给我尬住了。
确实,很多问题片中似乎给了“解释”,但敷衍凑合的理由也是解释,不是给个理由凑合过就能算逻辑有支撑的。
如果他们要讲述的是一个“重然诺而轻生死”的朴素故事,那么就势必应当让“值不值得”成为一个必然要回答的问题。
但是片中只有主角和画外音的老焦喊了两句老掉牙的正义论,除老奎外的人无论高矮贵贱,全都只是一团看似鲜亮实则面目模糊的色块。
《极寒之城》,一部热度比片名更冷的黑帮电影,自六月初上映至今,上映期已过一月,但票房至今未过千万讨论度更是为零,看这惨淡的数据,不知道的还以为该片是个由小透明主演的小制作电影,其实该片的主演是由“小姜文”之称的夏雨领衔主演,另有一众“叔圈”老戏骨做配,导演呕心沥血五年的诚意之作。
该片的时间设定在1944-1945年的伪满洲国,主要人物是由夏雨饰演的杀手顾念为被灭门的好友复仇的故事,没有家国情仇,也没有民族大义,它只是一个小小的复仇故事,所以归为谍战片显然不太合适,所以就算是黑帮片吧。
作为黑帮片,打打杀杀的暴力美学自然是必不可少,导演可能是想体现这一众“叔圈”天团的满屏荷尔蒙,所以大量的设计了很多枪战戏,肉搏戏,但是很明显用力过猛,动作片的打戏一定要是服务于剧情和人物塑造的,不能单纯只是为了打而打,尤其在当下观众审美极大提高的情景下,再漂亮的打戏也要有逻辑可言,否则就是空洞无根。
《极寒之城》打戏设计的确精巧,但是与剧情关联度很弱化,甚至最后主角化身打不死的小强,即使中枪受伤也不耽误他反杀坏人,这难道是来自未来的钢铁战士吗?
在人物塑造上,也许是为了拉满悬疑感,顾念的身份一直交代的极为模糊,这使得这个人物的行为缺乏合理的逻辑性,因而不具有说服力,很难让观众信服和产生共情。
除了空洞的暴力,作为观众什么也感受不到。
听说这部电影是导演带着一帮演员,用了近五年的时间拍摄出来的作品,90%的场景都是实景拍摄,剧本也是打磨了十几稿,前几天在放映会上各位导演和主创也是道出了这部电影拍摄的种种不易,但是一部好的电影一定是主创们用心打磨出来的,可是这个命题反过来却不一定成立,如果票房和口碑都不尽如人意,那么还是要多思考一下原因,也比卖惨博同情要更有用处!
疑人不留,白雪流红永远在暴露前先杀了对方。
夏雨这个冷面枪手的角色动作层面是很喜欢的,但很可惜人物角色单薄,无论是在主子面前,少爷面前,敌人面前,妻子面前,都是一副冷冰冰的面孔,这也显得他的感情线和后面车站告别的结尾显得有些鸡肋,最后对话说 “为了理想,不计牵绊”。
但既然无爱,何来牵绊?
观影过程中的爽感可能来源于刺杀的快,准,狠,这种同样的感觉why woman kill里也有类似,只要暴露就杀戮,用灭口封闭信息,用拔刀🔪对抗怀疑。
乱世间的各方角力,游离其中,你方唱罢我登场;纵横捭阖,苟延再战下一局。
对于暴力💥美学的拿捏,导演显然是有一套的。
用算盘猛敲头部,屠宰场悬起的人腿,理发店座椅💺上的躺尸,化工厂坠落与大🔥。
通过日常生活情景再现+功能反置的死亡+毫无告知怼脸呈现+狂暴动作后的慢镜头,巨大的反差感的带来极强视觉冲击和心理震动。
双雄之战,爱恨相杀夏雨和谭凯的双男主戏份其实是挺好的,相爱相杀,互不容敌,为太子而争,映后的互动更是有爱,尤其是打戏那段的是真追真打啊,荧上映下都感觉到了老男人之间的快乐。
美中不足的是,角色还是太单薄了,其实略微感觉韩凯比夏雨演的好,至少没那么端着,就是戏剧的张力和多元性在角色的塑造上会更好些。
夏雨和少爷的另一条戏份也很不错。
稍微脑补下,精诚骑士两救留学公子,天真公子反救抗日义士。
看似交心,背后全是算盘🧮。
年轻演员奕聪能够在老戏骨中演的不突兀,令人信服已经很不错了。
虽然有时候略显油腻哈哈哈哈。
短评中有很多批判女性角色的戏,其实在看了映后之后,感觉这就是一群中年大叔乱世枭雄的戏,大可不必上价值观。
电影在情节编排和戏剧处理时都有极强的男性主义的导演视点和,乱世间各方角力和武斗厮杀,大都想着是生存与报仇,估计也没有太过与考虑女性角色👩🏻的作用吧。
锵锵流转,音效拉满当嘣的一声响起时,巨大的声波震了一下,感受到了暴力美学的震撼。
剧情继续,导演显然喜欢这种冷刀🔪快枪的节奏,用端着的对白和俗套的剧情,再冷不丁地杀个人,配乐的忽起忽失,似乎有些克制,也有些戏谑的张力。
【首映礼观影】
前半段夏雨作为主角和黄金配角的权谋群戏确实出彩,可惜的是对于女主角的剧本刻画近似无
又是导演装13之作,到处是刻意的模仿,开枪慢镜特写,帮派势力整齐划一,剧情节奏缓慢故弄玄虚,就不能好好讲故事嘛?要那么多的表现手法和画外音煽情干嘛!导演以为自己是大师,其实是小丑!
所有人都在演一副很拽很酷样子,结果就是看起来很装逼。
6.5哈尔滨版荆轲刺秦与教父的拼盘
质感还不错,就是太老套也小气了,东北黑帮复仇故事?从山上下来的人还算有派头,但死得过于草率,而少爷又太过废物,可惜,迫于审查也无法学韩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合格的暴力血浆片。
剧情过于俗套
5.30点映 剧本陈旧独白太蠢,女性角色镶边,从记者、喽啰到反派一贯的“去父也得留子”所投射的导演啥想法都不说了,有点人道主义精神把过生日的小女孩一起救了能怎样?
男人群戏并不出彩加的女主可有可无
三星半,这一轮主旋律命题电影大赛,暂还是老谋子排第一。除了小畜生,其他所有演员的演技都在线,主要演员超水平发挥。那个叫什么无名的电影,从内到外也只配给这部电影舔脚趾头了,表演更得学学,什么叫演技精湛而不是装腔作势地恶心人。另回复热评里那个那女性当台灯比喻的,本片中女性角色是唯一的拯救和希望,而不是可有可无,请不要妄自菲薄。
回合制仰卧起坐之城
《极寒之城》挺爽脆过瘾,在大夏天观看就像喝冰镇啤酒,冷峻肃杀的环境里,把热腾腾的仇杀拍出了棱角分明的鲜明质感,人物设定、动作指导、枪械运用都颇有新意,一拳一脚极具动感,在视听上面做工精细,对得起观众,大时代的小人物,小人物的善与恶,忠与义,恩与怨,私愤与国恨,尽在遥远的滨城,这么近,那么远,冰与火之间穿行,守住承诺就是守住了底线。
以前哈尔滨就穿个呢子大衣就能过冬啦?!
为什么这么多的大咖加盟还显得这么没意思。
乱世悲歌,复仇迷途,以旧东北为原型的犯罪之城,癫狂暴虐、肆无忌惮的风格,又有着影迷导演的老成。结尾顾念倒在火车旁,也让我才发现了导演心里最柔软的地方,不刻意煽情,点到为止,很好。
虎头蛇尾
原来和铁道英雄一个导演,问题也差不多,太过于平庸,情节、节奏、人物都非常老套……这个片大概就是过气男演员回顾展吧,夏雨、谭凯、杨皓宇、张国柱…永远怀念罗京民老师。
看到模仿《疤面煞星》那里就看不下去了,人物塑造和剧情推动靠画外音,装了半天逼没一点有用的信息,这还是电影吗?不会拍滚啊
都给我看!aka滨城复仇记!在冬天“夏雨”还是血雨,大杀四方,枪枪到肉。来上海看演出的时候,正逢上影节,大家都在看上影节的电影,所以看这部的时候,电影院人很少,观感很好~中间我都差点磕傻白甜少爷和冷血杀手了,是一段孽缘啊孽缘!
尽管是在装,但还是挺有范
看了点映,见到了夏雨和谭凯以及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