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和一大票老面孔演了一出香港电影人自己救自己的戏。
挑剔情节和演技的朋友可以不用往下看了。
香港这几年不太平,影视圈的日子也不好过——那么多港星来大陆参加各种综艺、跑龙套已经很说明问题了。
我们能看到的只是明星、脸熟的那些人,更多的香港影视界幕后从业人员、以剧组为生的人、甚至司机、茶水、剧务、场工……他们的生活可能比天天混在横店的人也好不到哪里去。
古天乐是香港电影人协会(好像是这个名字)的主席,他一直在呼吁投资方多开拍一些电影,以此帮助广大的从业人员能有收入。
这个电影可能就是这个背景下产生的,因为里面人物众多、场景丰富,这样才可以帮助到更多的人开工挣钱,而且,里面大量使用了不出名或者过气的小演员,他们来大陆是挣不到什么钱的——从这一点来说,通过这部电影给香港电影人一些鼓励、一点善意哪怕是不那么严谨的一句表扬、在豆瓣上多给一颗星,又能损失你什么呢?
毕竟从小到大看了那么多香港电影,我们买过人家几张电影票呢?
我们从小受香港电影熏陶和影响,那个香港电影的黄金年代可能真的不会再有了。
剧中那些满脸皱纹、身材发福的演员哪一个不是当年的英雄好汉,看着都很亲切,但是,他们都老了(小时候看的第一部香港电影就是郑则仕演得胖警察,乐得不行),一个时代就要过去了。
面对这样一部地道的香港电影,就算是怀旧吧、就算是和老邻居打个招呼吧,各位不要太挑剔了。
都说王晶是烂片之王,他自己也承认。
但那些都是商业行为,不一定非得要求人家有品位、上价值——世上的好电影多了去了,别太难为了王晶同志,乐呵乐呵得了。
如果你抛开成见,仔细琢磨这个电影里的台词,他还是想说一些事的,也说清楚了。
90后的观众看不懂是可以理解的。
其实,这个电影的主题,是结尾出字幕时候的卢冠廷唱的那首歌。
卢冠廷都知道吧——感动你们不行不行的那首《一生所爱》(大话西游主题曲),就是他唱的。
不知道批评这个电影的各位,看到最后了吗?
优酷首页老给我推,显示分数是7.2,我以为是豆瓣评分就看了,心想着7.2应该是一个中庸分数吧吃饭看一看也没什么,结果怀着极其无语以及不理解为什么居然能打到7.2这种分数心情看完了,最后才知道他是优酷内打分。
我奶奶的,以后选电影看一定要先来豆瓣。
我就来稍微讲一讲剧情吧。
剧情表面上看很简单,是打击贪污,成立了一个专门打击贪污的廉政公署,这本身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其中有无数的枪战刀战以及缉毒剧情(没有恋爱剧情真的是感谢天感谢地)最最最离谱的是,这个廉政公署要打击多少黑恶势力香港不清楚吗?
他们前期真的看不出来有一点点军备实力,既然警察贪污腐败,军队去哪儿了?
军队呢?
一小撮老弱病残西装革履的直接跑到人家贩毒窝点?
你打击谁呢?
你要收取什么情报啊?
影片中都没有交代。
一群律师(注意是律师,他们不具备任何的武装条件,只是在开头的时候交代了一下有教他们打枪。
)西装革履的去贩毒窝点居然都生还了,就死了一个探员头子,还反复用这一桥段来强行煽情,草了,你们腰杆挺得笔直的穿着连褶皱都没有的蓝色西装,去一个百十来号人的毒品窝点而且他们都有刀枪棍棒,你们不死绝了就已经是上天格外开恩了好吗?
剧情的硬伤还有非常非常多,整部剧的逻辑根本就连不上乱糟糟的,这里来一点,那里来一点,哪一点都没有交代清楚,还强行让一个女探员被强奸了,这有必要吗?
在招募人手的时候,一个在黑道混了几十年的三言两语就变成了自己人,而且他们还不用受到任何法律上的制裁,这合理吗?
再说结尾,那两个大贪官,一个是警界大贪官,一个是毒贩头子,怎么把这俩人塑造的这么有英雄光辉呢?
前期铺垫了警察头子不讲义气谋杀了手下,怎么结尾他对手下那么好呢?
而且两个骰子之间有矛盾,反水的时候,毒贩头子特别生气的扔了东西,那他做了什么吗?
他什么也没有做,他只是扔了个东西来泄气而已。
他没有去打击报复,也没有黑吃黑。
这合理吗?
一个贩毒贩了这么多年的大佬,在警察来抓他的时候,让小弟先跑,自己留着被抓,这合理吗?
总之整部电影就是胡搅蛮缠,乱七八糟,打分5.0都是抬举他了,如果没有这些老牌港片演员我两星都不想给。
介于还有人说“哎呀,港片爽不就行了吗?
”,这部电影西装革履,站的笔直,用脚踹开一个门的生硬镜头反复播放。
一点都不爽,真的,一点都不。
看了开头以为是网剧,想着古天乐梁家辉怎么可能演网剧继续看了下去,哎,果然好电影的不论道具场景色彩一开头就能感受得到,而这部就还是随便看看吧,氛围感这些都显得生搬硬套,白瞎了这些好演员,说实话看到内地和香港合拍的剧有点怕了………………………………………………………………………………………………………………
今天聊聊电影《追虎擒龙》。
片名Once Upon a Time in Hong Kong (2021),别名金钱帝国:巅峰之战 / 金钱帝国2:四大探长。
《追龙》的成功让王晶看到了一条省时省力的“创作”之路,仿佛只要带上五亿探长和跛豪就能成为爆款。
《追龙》网剧、《追龙2》紧锣密鼓的上线,评分惨不忍睹,一直到这部集结了五位影帝的《追虎擒龙》,继续延续了王晶的烂口碑。
凭借王晶一贯稳定地输出烂片,很多人都怀疑《追龙》是不是他拍的,就像很多人怀疑内地某大导演的巅峰之作一样。
《追虎擒龙》依旧关于五亿探长和跛豪,叙事的重心转移到廉政公署,从廉政公署的角度讲述这段传奇故事。
有趣的是,本片开篇明义,表示这是一部“虚构作品”。
这就让影片立意变得很微妙,精彩绝伦的真实故事不改编,只取了主要人物关系和时代背景做虚构创作,编导功力所限,拍出来的电影令人感到十分别扭。
影片中集结了古天乐、梁家辉、吴镇宇、林家栋、郑则仕五位影帝,他们分属两个阵营。
一边是想要铲除贪污腐败的廉政公署,另一边是想要维护辛辛苦苦建立起来旧秩序的既得利益集团。
从几位演员在片中的表现可以看出,他们用力表现,想把角色演好,但架不住这“虚构”的剧本,无法施展,角色大面上的逻辑站得住,但具体行动时却显得很跳跃。
殖民地的人永远不会拥有尊严。
这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有人总是装糊涂。
在初期各方势力野蛮增长的时候,黑警嗅到了机会,联合黑帮瓜分了地盘,统治者也从中获益,省时省力还赚了一大笔。
当统治者不想继续时,便培养了另一拨人去解决另一波人。
而反腐就是最有效的手段。
说白了斗来斗去的都是棋子,每一波势力发展起来时,都坚信自己在做正确的事情,只是还没有发现自己的位置而已。
香港成为犯罪天堂不是没有道理的,历史证明,英国佬最为擅长的就是做搅屎棍,祸水外引、矛盾下移,玩得溜溜的。
抓住大老虎,看似是廉政公署的胜利,其实是统治者维稳的另一种手段。
可能他们看出了这个道理,但是不敢拍,只能虚构一个故事,让两种势力像过家家一样更迭。
占据影片不小份额的动作戏也成为新短板。
一个简单的动作镜头,要来回切换多次,画面连贯性严重受损。
原本加入的动作戏就显得很生硬,没想到加入的动作更生硬。
作为动作戏高潮,黑帮围困廉政公署探员的一段,愣是拍出了丧尸围城的感觉。
了解的人知道这是在开展反贪斗争,不知道的还以为跑进了《生化危机》片场。
剧本动作全线短板,爆炒冷饭浪费影帝。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第一个悲哀:这个题材拍了多少次了?
怎么拍、以什么角度拍都拍不出新意来。
光王晶自己从09到现在都第三次拍这个题材了吧?
炒冷饭没意思。
第二个悲哀:香港影坛没新人了,来来去去都是那几个面孔,尤其是涉及到警匪题材的。
看看那几个面孔都老成什么样了,还要拍年轻角色,不尴尬吗?!
哎。
最后回到电影本身,太多尬演的桥段了,毫无逻辑。
故事老、技法老、演员老…通篇老气横秋,让人完全看不到港片的未来,年过五旬的古校长还在扮演义愤填膺的有为青年,如芒在背,看得真疼,心疼…前脚才建立起港片信心的《拆弹专家2》现看来更像是一首挽歌,夕阳之歌!
王晶可能影史上最守旧的电影人,几十年如一日翻炒冷饭,炒个回锅肉能回十来次锅,好不容易拍出一部回光返照的《追龙》,马上流水线产出《追龙2》,这回还来个《追虎擒龙》,你不知道它到底是《金钱帝国》还是《追龙》的续集?
太不思进取了,靠类似烂片续命,能养活香港电影人多久?
刘德华之后靠古天乐,再往后呢,原定扛大旗的谢霆锋都快成综艺咖了,靠大陆市场来消费情怀又能维持多久?
“不是因为看见希望才坚持,而是因为坚持才看到希望”,这种质量的坚持就是在消耗希望,侵蚀未来…身为看着港片成长的一代,唯有祈祷🙏🏻 默哀
感觉来来回回都是这些剧情,没有什么新鲜的,就是换一些演员继续翻拍坡豪,只要这个还有热度,就一直翻,虽然总体来说情节还可以,但是也架不住一直翻拍,都不算是一个系列,就是一部,真的就全部都是老演员老戏骨来撑起来的,总体来说本来看这个电影还是心里比较有一些期待的,但是看了之后,真心觉得特别亏,就是亏,围绕的就是坡豪故事,没有一些新鲜的,来来回回也就是这些,我个人还是觉得雷洛版本的比较好,当然每个人有每个人审美,只代表个人意见
(本来是个短评,越写越长成影评了)都说王晶是烂片王,我不否认,他作为导演肯定要负主要领导责任。
但细较真起来,烂也不光是他一人烂,这部剧看来,编剧、剪辑都挺烂的。
再多说句王晶,对于烂片王的称号他泰然处之,还做个一番解释,说当年香港电影行业不景气,他不拍片就有很多相关从业者不能开工没饭吃。
我信他这话,但是,烂片确实多。
另外,近几年香港还这么需要王导拍烂片带动那边电影从业人员就业吗?
(吐槽开始)怎么会有这么尴尬的对白,台词太烂了,国语配音有气无力。
还有那些抓人、调查、黑社会耍狠的场景,看着一点真实氛围感都没有,跟过家家一样。
有场戏着重拿出来说说,叛徒出卖廉政公署导致全部人马被黑帮上百号人围困在破楼里,几个人就一路退一路封门封窗,这是我吃啊。
抄袭丧尸游戏《求生之路2》的剧情吗?
最后古天乐从窗户跳走,反手用柜子抵住了这么多人。
然后难过的看向队友…等他过来,一群残兵才一起走。
我就想问,这么紧张的情况,不赶紧走都还在等什么?
你们在这等着,前面帮你们拖时间的牺牲的人白死?
还有,一个摇摇晃晃的木柜子就挡住这么多人,黑帮都是哪找的一群无脑丧尸?
(边看边打分,从2星到1星)全剧没有谁有高明手段,一群人过家家般就掌权了,任性用权了。
污点证人反水全是靠家人,怕家人受伤害不敢举证,又为了家人做了污点证人,几个污点证人就成事了…无语,无语。
里面还有太多剧情不合理和剧情不连贯的地方不一一赘述了。
建议去看看美剧《毒枭》里缉毒局是怎么一步步扳倒卡利贩毒集团的。
虽然电影篇幅不可能像电视剧那么长篇幅讲那么细致,但这也不是它没铺垫,不讲逻辑,剧情尴尬的理由。
最后,唯一能有点亮点的就是林家栋和郑则仕的演技。
今天来聊一聊《追虎擒龙》这部影片。
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部电影为我们展现了上世纪60年代香港警队贪腐成风、黑白两道公然勾结,黄赌毒泛滥的社会大背景下,一群有理想有抱负的香港青年为了还社会一个清正廉明的政治环境而舍身奋战、兼济天下的故事。
影片立意不错,选题也选取了“四大探长”、“四大家族”这一最富神秘色彩的时代题材,演员方面更是没的说,梁家辉、郑则仕、吴镇宇、林家栋、古天乐、姜皓文,每一个都是影帝级,演技不容置疑,再加上布景考究、服化道精致,按理来说应该是一部上乘之作,奈何,还是没有拍出所谓的“港味”,着实可惜。
除了一众年轻演员为了角色塑造硬凹造型造成的扣分外,剧本更是硬伤,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港片剧本开始“低幼”化,观众几乎可以自行预估到整个电影发展脉络,更有甚者连细枝末节都能被猜中,这部电影便是如此。
当林家栋对古仔说“你的方向跑偏了,应该继续跟贪污这条线,而非缉毒”开始,我们就能猜到接下来肯定是个陷阱,正方这边将损失惨重,而林家栋饰演的ICAC元老级成员注定会牺牲,从而将影片矛盾升级,推向最后结局的升华。
另外,前面说到每个“老”演员都“身经百战”,演技可谓炉火纯青,但剧情设置仓促,使得人物前后连贯性不佳,给人突兀之感。
比如:“黑仔”姜皓文饰演的阿七,原本是众多受贿“黑警”的一份子,更是“吕乐”的得力干将,但是在一次宴会上由于滋事寻衅被“吕乐”当场“贬为庶民”,更是被“坡豪”手下一班古惑仔胖揍到鼻青脸肿,就在此时,古仔和林家栋饰演的陈克和白松安好像有预知能力一样,在他最窘迫的时候“闪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顺利将其收入麾下,而后,阿七就好像发生了断崖式脱胎换骨了一样,从“地痞流氓”瞬间变成了一个一身正气、英勇不凡的ICAC调查员,不得不说改得有点“狠”。
最后,影片里为了贴近“坡豪”原型刻意带上硕大假鼻子的梁家辉、为了体现“胸有成竹”而时刻展现招牌式微笑的面部浮肿的古仔,和为了表现深沉老练而刻意抿嘴“僵笑”的吴镇宇的表演,也给影片减分不少。
都说现在的港片没有了“港味”,确实,在80年代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那时的港片不仅风靡亚洲,更频频走向国际,在那个百花齐放的年代,随便拎出一个半个都是巨星咖,这些人如今大部分或已成功资本上岸,其余归隐的归隐,嫁人的嫁人,留在幕前的只有几个屈指可数的沟壑纵横的老港星还在积极发挥余热,能够认出面孔的青年演员基本没有,一来面部识别度不高,二来演技平平没特色,或许前人的光芒实在太过耀眼,即使是比肩,都是难以企及的高度,更不要说赶超了,这也印证了星二代或富二代通常都没有老爹老妈们厉害的道理吧。
另外,我想所谓的“港味”,还有一份我们这代人的童年情怀在里面。
在那个信息闭塞、物资相对匮乏的80年代(暴露年龄了),电视机里唯一能收到的港台频道就只有凤凰卫视而已,而那里的电影远比六公主来的好看。
那时的港片题材自由,立意大胆,演员演技好、长得靓也放得开,诸如王晶的赌片、英叔的僵尸片、周星星的无厘头、发哥华仔的枪战片、成龙大哥的动作片甚至是奇谋妙计五福星这类完全无需用脑的薯片电影都是我的爱,为我们孤单无聊的童年贡献了不知多少欢乐,同时让我们见识到了人生百态,意识到人生原来有这么多种“活法”。
因此,即使是现在再看,还是那个最爱的味道。
我曾经怀疑,是不是因为数码电影代替了传统的胶片电影才导致港片“港味”的流失,只能说是一部分原因吧,但占比不大,譬如:《寒战》虽为数码电影,但由于其剧本逻辑严谨,演员演技过硬,因此,能够成为近年来为数不多的港片代表。
究其根本,还是因为香港演员断层,人员流失严重,青黄不接。
加上利益驱使,认真钻研演技、打磨剧本的工匠精神的已被消耗大半。
这样“脱轨”条件下呈现出的作品当然观众不会买账,短期看最多不过是影响票房和口碑,长期来看,则是伤了香港电影的根基,如今想要恢复往日辉煌,何其艰难。
回归本片,在硬件配置上应该已经尽力了,有豪华的演员阵容和精致的服化道的加持,如果在剧本打磨上再精雕细琢一些,应该可以成为一部“代表作”,不过,仍然可以从本片中看到香港电影回归“正轨”的决心,我们还是要对香港电影抱有信心的。
1. 说王晶炒冷饭的大概没明白这次王晶到底要讲什么。
同样的ICAC斗雷洛跛豪,今时今日,时代环境变了,古天乐代表的法律对决吴镇宇代表的警察(郭嘉机器的秩序维护者)的意味自然变了。
懂的观众自然懂。
也多亏大陆语境的距离感,如此敏感的时期,如此敏感的港片才得以过审。
2.沿着上一点说。
看到许多人说本片是《追龙》的续集,个人不认同,历史、演义永远是拿前朝的戏讲本朝的事。
本片的调性与之前任何一部有关雷洛和跛豪的港片都截然不同(甚至是正剧气质最足的《跛豪》)。
从一开始第一幕配乐中就展现出的悲,替代了过往同题材插科打诨的喜。
如果说大半段都因为审查在70年代躲躲藏藏、遮遮掩掩的话,那片尾曲的点题无疑是昭然若揭的,王晶已经把他想说的,都唱给观众听了。
3.林纪陶老师曾经说《踏血寻梅》是第一部特区电影。
那时候大概没有人会想到,短短几年,从《拆弹专家2》到本片,香港电影完成了社会主义电影化。
一向以题材丰富自由而不同的他们,有一天要以《让子弹飞》的方式讲述他们最擅长的类型片之一——警匪片。
两部片子语境太过相似,以警匪片讲一个“被制度化”的社会。
影响主角破案最大的阻碍,永远不是匪,而是体制。
这也是大陆很难拍出真正警匪片的原因,体制的障碍是必须缺席的,只能寻找暧昧的变体,如《亮剑》里的政委。
4.今年的HKIFF,翁子光的《风再起时》被技术原因取消了放映。
龙无被擒处,风无再起时。
一个题材翻来覆去的拍,没意思
拍火拼打斗戏是一件技术活儿,因为拍不好的话,就很像丧尸追逐。
那个时期真的很残忍,拿人不当人,这种同胞相残,要比它国入侵还要残忍,还要让人恶心,如果任由贪污腐败,黑社会横行,中国就不可能发展了,早晚会覆灭
港片那股味儿还是在的 尽管还可以更好 但的确现在找点港味儿都已经可以很开心了 何况王晶本身自带港味儿就足 唯一缺的是还不够癫狂吧
仓库逃跑那段简直把我智商按在地上摩擦..
没太有意思
說實話看很多評論說港片沒落等等不看好的言論,但是這背後的真相有人在意嗎?其他題材被壓制就算新銳導演拍的電影在內地也不能放映,而你們能看到的就只有這些老掉牙的題材,真的好題材你們又看不到,所以不是港片沒落是你們被封閉起來!港片不再是大張旗鼓的警匪槍戰片,反而是多了很多值得細細品味的好電影,正義迴廊、智齒、逐水漂流、手捲煙⋯⋯⋯這些好電影大陸能上映嗎?你們能看到不也是網上盜版嗎?至少香港到現在還能講貪污,看看內地真的能明目張膽的說嗎?
非常失望,意料之中的失望。这么好的阵容,这么好的故事,拍出来的质感就像网大。王晶最近的电影转战网络其实是不错的选择:投到院线,有些不值当了。
多一星给所有的先行者,无论是反腐、缉毒,亦或其他。
仓库逃亡的那场戏让我想到了《釜山行》。
很一般,本来能出彩不少的,结果全囿在框框里了
同样是追龙故事,但是视点转向icac,就变成了《廉政行动2021》了,说好听点就剧情紧凑,但其实给我的感觉就是一直在赶,这也注定没了追龙那样细致深刻的人物刻画以及人物关系的处理,而且剧情也过于俗套,基本上一眼就能猜出整个故事的发展,结尾的台词及分镜也太主旋律,有点浪费了如此强大的阵容以及几位影帝的演技。王晶在借电影感叹时代的落幕,但其实正是这种不思进取的复制,才是加速落幕的原因7
比追龙好看多了
港片题材的局限问题已经过于明显,基本属于流水线制作,王晶在这方面得心应手,观众的胃口早已麻木,本片毫不留情地打了跛豪和徐乐两条大虎,古仔呆板的俏脸实在让人不能产生好感,正邪的博弈也没什么看点,仅养殖场中埋伏的戏稍能让人打起一丝精神。
其实质量只能说一般,多给一星是这批香港演员都是熟面孔,香港犯罪题材电影这个味道还是足够吸引我。
王晶翻拍了王晶翻拍的金钱帝国和追龙,在骗钱这方面他真是玩到头了。
同样是王晶拍的跛豪与徐乐的故事,但远远没有《追龙》亮眼。与《追龙》所聚焦的两人波澜壮阔的霸权创历史不同的是,《追虎擒龙》所关注的是两位的末日时代,但是作为终结其霸权的廉政公署却没有任何大展拳脚的戏份,突破全靠敌方的内讧。另一方面两位枭雄的霸业也拍的过于小家子气。只能说句时也势也。影片最后逮捕时两位的表演倒是足够加分。
还行,看着看着竟然入戏了。王晶稍微用心拍不是单纯奔着圈钱,即便这个故事被讲过这么多遍,也能是及格以上。影帝之间对手戏好看,张力十足。郑则仕>梁家辉>吴镇宇>林家栋>古天乐。然而古天乐这把年纪演年轻的icac实在令人感慨hk无人,年轻一代无论演技还是长相一个都没出来,只能脑补成白古,就合适了。
金钱帝国啊
有内味儿,但也就是内味儿而已,三星不能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