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就很喜欢看一些美食的电影。
李安的《饮食男女》是我家春节必看节目,中国的美食很对我这个中国的胃,剧中的男男女女很对我这个传统的心。
《满汉全席》是想热闹的时候就翻出来过一遍,整部影片留给我的都是红彤彤的一片,对关于鲍鱼燕翅这些不常吃的东西,我更喜欢的是菠萝古老肉。
看美食电影,看的是个色香味,看的是个喜乐,但是没想到,还有一部美食电影让我看的落了泪。
来,让我们先抛却对于棒子国家的种种非议,比如他们老是要把我们的传统文化非说成是他们的;再抛却影片中那些瑕不掩瑜的地方,比如开篇的鲜活的活鱼被宰杀,为了参赛,盛灿要杀掉自己养大的牛;如果我们老是看到别人的缺点,那我们的眼里只能全是别人的大便。
再来,让我们来看看一部韩国的美食影片教会我的东西。
整个影片你问我记得最深的那道菜是什么,我会说,没有。
比起中国菜的博大精深,韩国的小烤肉或者生鱼片甚至到摆盘,甚至都不值得一提。
所以,如果你是为了视觉的享受来看这部影片的,请转到之上提到的两部电影。
让我落泪的是盛灿为了寻找到烤肉用的最好的碳,他们找到的在监狱里的大师,他小的时候偷吃家里的红薯,因为生活所迫而被妈妈赶出门,最后因为杀掉继父和入狱,而小时候红薯的记忆让他忘记了恨,选择原谅了妈妈。
有的时候,一个简单的食物,我们对于它所赋予的不是舌尖的记忆,而是心里的回忆,比如我上小学读到的日本小散文,一碗阳春面,一碗面里包含着人间的温暖。
回家,去试做,怎么也吃不出那种滋味来。
在影片中也是,下士为了能吃到当兵时候的方便面的滋味,甘愿当牛去耕地,被打,还是没有吃到,最后他明白,饿最好吃,平安是福。
最后的决赛,没有像满汉全席大家开始拼刀工,说实话,我觉得刀工拼到头也比不上中国用豆腐做的罗汉,但是,《食家》用了一碗牛肉汤来诠释。
什么样的汤,可以让皇帝吃了流泪?
我听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想了很久,材料就不用说了,我能想到的是也许是皇帝在逃难的时候,最饿的时候吃到的民间普通的一碗汤。
有点像慈禧太后当年逃跑吃到的小窝头,可能做工稍微精致一点。
当两碗汤,一碗是很精致的牛肉汤,一碗是韩餐里很普通的牛肉粉丝汤摆在面前的时候,归还皇家厨刀的日本人,选择了普通的。
终于,他揭开了让皇帝流泪的秘密。
他说为国王烹制的牛肉汤,不是一般的牛肉汤。
一碗牛肉汤,涵盖了韩国的方方面面。
长期侍奉的牛,代表了韩国的政治基础(估计是农业);热腾腾的胡椒油,是韩国活跃意志的象征,芋头代表不像外国屈服;欧洲蕨,象征野草一般顽强的生命力;对于一个失去国家的国王来说,他要证明韩国的意志永存。
主厨读懂了国王的心,所以他哭了。
我飞快地在脑子里搜索中国的传统食物,发现,只有我记忆中的美味,没有能上升到这么高度的食物。
中国也有丧失国家的皇帝,那个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最后选择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或许你会说,中国的历史太悠久,文化传承太厚重,时代交替太频繁,很难有能一直流传下来的东西。
有时候,我会觉得,中国乃至个人,都缺少的是一种意志力,一种持续的,对于所拥有东西的坚持,也许是日本人那种一生一事;或者是韩国的身土不二的精神,或者是对某一件事情的执着之心。
而这种执着之心,可以浓缩到食物里也好,物件上也罢,只要能后辈看到后,就能明白,就能感受到,好像印象中食物的美味,仿佛看到了祖先,看到了当年国王流泪的原因。
一碗汤的滋味,让我看到了一碗汤的距离,让我的心里非常的不是滋味。
美味会成为记忆中不容易忘记的一个内容,在记忆中也会不断回忆起当时的品过的美味,美味应该有很重要的一些情感在其中,可能是幸福可能是感动可能是关爱,才会让我们对某一种味道的喜爱挥之不去。
一碗拉面。
于中军的人生就在不断苦苦找寻当年当兵时那碗拉面的味道,不惜跑到当年上士家中当苦力,不惜被狠打一顿,吃下一碗又一碗的拉面,就是为了找回当年那碗拉面的幸福感。
其实,他忘了拉面最好吃的时候,是肚子饿时,当饥肠碌碌吃上一碗热腾腾的拉面是多幸福的事情。
一根蕃薯。
烧炭高手在心死情尽之时,童年的蕃薯唤起了他的希望与记忆,蕃薯是在平淡不过的充饥的食品了,但对于烧炭高手一个一直没有好好享受母爱的小男孩,曾经能吃到妈妈亲手做的蕃薯,是多什么感动的一件事情。
烧炭高手中重新拿着的蕃薯包含着母爱与感动,眼泪很自然就滑落下来。
一碗牛肉汤。
程灿当初在岩云亭接班人大赛中,因为一只河豚失利,爷爷为程灿做了一碗牛肉汤,爷爷的牛肉汤中放的都是一些很普通的食材,但倾注了爷爷的关爱与亲情,一碗普通的牛肉汤变成程灿心中最难以忘却的美味。
程灿最后以爷爷的牛肉汤重新站在食神的位置上,此时的牛肉汤还承载了大韩民族文化,当然最后这一点有点喷狗血的感觉。
后来也在自己的记忆中,搜找了一下关于美味的记忆,也有某些食物每每回记起来就感动的一塌糊涂,其实有时美味不定是很精致很高档的食材,而是食物中的情感回味无穷。
一只苹果派。
当年姐姐从外地坐着火车带回的一只麦当劳苹果派,当年我们这还没有麦当劳,我还在学校上课,姐姐担心苹果派坏了就放入了冰箱,所以我吃到的第一只派是冰过的。
之后,我觉得所有的派都应该是冰的。
其实,更重要的是,姐姐当时带回那只派时她生病了,却从没忘记出行回来给我带礼物。
一盘水饺。
虽然妈妈做的水饺皮不是那么薄,馅不是那么的大,但一直以来觉得妈妈做的水饺比所有超市、餐馆出售的都好吃。
特别是当学生时,我和姐姐住校周末才回家,妈妈时常能为我和姐姐做一盘水饺,那个味道至今想起来依然很美妙。
现在,妈妈的身体不太好,已很难吃到她亲手做的水饺了,家中冰箱准备的更多是超市里的速冻水饺。
生活中多一些美味有一点记忆,会让自己不时的感动一下。
毕业之后,应酬多了起来。
吃过的地方,从豪华的餐厅,到路边的大排档。
如此云云。
这部电影崇尚的是简单,但是赋予个人感情,甚至还有点国家感情入食物的精神。
这是我所感兴趣并且之所以要打出力荐评价的原因之一。
星爷有部电影叫《食神》,似乎是出在此部电影之前。
也有这样的意味,及推崇情感入味。
用心去感受平凡的生活,在点滴里回忆感动。
电影里的乡间风情很像宫崎骏动画里的场景,也让我想起《夏日大作战》里的民俗生活片段。
《食神》里星爷落寞吃叉烧饭的情节,跟最后决战时该片以牛肉汤作为主题很相似,《食神》夸大了做菜的细节,加以漫画化。
这部片子少了无厘头,做菜的细节没有很夸大的铺陈,反而在全片中不断加入感情细节,让人为之动容。
最后主角回归从前生活。
更是阐明了电影主旨,食物没有那么需要极致,在你“真正”感到饥饿的时候,一碗拉面便是绝顶美味。
就像崔永元在书里写的那个情节,半夜看《饮食男女》,完全找不到感觉。
到冰箱拿了残留的半只烤鸡撕来吃完,一下子进入艺术殿堂。
我对于韩国电影的了解,还一直停留在《我的野蛮女友》创造的经典。
但是,韩国影片《食神争霸》,让我又一次有了经典的感觉。
印象中,韩国的影视剧大多取景于高楼林立的都市,而这一次我发现,韩国农村的淳朴民风更吸引人。
“世界上最好吃的食物总是和妈妈有关”——喜欢电影里朴实、帅气、做的一手好菜的成灿,工作时专注坚定的的眼神最打动人。
我就中意这种忠厚老实又勤奋的青年。
中国随便一个什么饮食节目都很好看就连小区里头大妈们的拿手菜都觉得调料丰富刀工精巧工序繁多很有看头天天饮食常常做的家常菜都觉得过程是种享受可是。。。
韩国人民都在吃啥啊泡菜。。
烧烤。。
大酱汤。。。
同情他们到了中国以后吃到不同风味不同菜式的时候是不是感动的热泪盈眶发现原来人世间还可以这样吃饭啊?
对不起哈韩的同学们了你说你们哈个强点的也倒罢了咋会哈那种实在不上档次的东西捏?
是没长脑子还是没长眼睛?
有点想星空卫视放过一阵儿的型男大主厨了创意料理多少有点中西结合的感觉赞还是咱中国食神类的电影/节目好看啊丰富!
过瘾!
这部电影受到一片叫好声,有点不太明白。
在我看来,这是一部典型的将美食和恩怨纠缠在一起的大杂烩。
能够将美食和家庭,人性,或者历史很好融合在一起的片子,自然不会难看,比如《饮食男女》,比如《满汉全席》。
看到有评论将这部片子归为喜剧片的类别,觉得不能同意,除了片中出现的插科打诨的小小幽默外,这部片子还是很厚重的,毕竟,将一个国家的历史和饮食联系在一起了。
比如那碗让国王流泪的满载韩国人民心愿的“辣牛肉粉丝汤”。
“世界上最好吃的食物,总是和妈妈联系在一起的”,这句话全片唯一让我很有感觉的台词了,能让死刑犯都幡然醒悟痛哭流涕的,尽管是不起眼的烤白薯,只因为承载着妈妈的爱而变成了最动人心的食物。
想《食客》比《满汉全席》更高章的,不过在于把食物和一个国家的兴亡联系到了一起。
面对外族侵略者,食物也因为食物的制作者表现出不同的面貌。
迎合侵略者的,做出的食物带着谄媚的油腻感,虽然也是美味,但总是因为缺少了气节而变得不伦不类;坚持本族食物本色的,却因为更鲜明的特色而让人久久不能忘,比如那碗热腾腾的皇室秘汤。
而让人不得不说的是,因为熟悉反而容易忽略,为什么评委起初对于盛灿做的“祖传秘汤”弃之如敝屣,是因为它是韩国人日常最熟悉的食物而从未想过他的好处,反而认为外来的,才是高贵的。
对于本民族的传统的漠视,让人觉得可悲可叹。
殊不知,这日常的食物,在特殊的环境下,尤显珍贵。
不过片中精心展现的韩餐的制作、选材,甚至到烹饪工具的讲究,也是让人大饱眼福,不由得食指大动。
“最好的味道都是跟妈妈有关的”这句话也许会引起许多的共鸣。
大多会想到游子出门在外,疲惫一天回到所谓的家里 最希望的莫过于吃到妈妈亲自烧制的菜肴___那是爱的味道。
很温暖,很贴心,很感动...想到了自己,虽然我们家是爸爸做饭,可是我妈偶尔也是弄弄饭的,就记得她有一回弄打卤面...西红柿 木耳 黄花 一点点肉,相当好吃(或许那时是因为爸爸还没回家我真的饿了)可是还是不得不承认 妈妈煮的味道是世界上最美的味道 美味是由心感知而非用舌头品尝的。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用心。
用心准备食物,对任何事物都有感情。
“入厨与做其他事一样,需要观众激赏。
” 希望有一天 为家人准备食物 看到吃的人脸上浮现笑容,就是对自己最大的恩泽 任何生命都是有感情的,包括从小一起的玩伴___牛牛。
那是成灿离开云岩亭后买回的第一样生命,五年里 他们彼此相伴相依,他们是伙伴。
_____他和她最后都流泪了,我也是。
想到了自己今天才说过 以后的房子里要一只狗狗 我陪着他 他陪着我...哪怕房子里只有我俩,那也是家。
每个人的记忆里都会那么二三食事 温馨的、幸福的、悲伤的,就像是每个人都在心底有一段小故事一样关于食事 我们要用心最后谢谢向我推荐这部电影的 ゜树夏聴雨ゞ 童鞋
朋友买了一张叫《食神争霸》的DVD,吃完晚饭,闲的无聊,就和几个好朋友一起看了这部前段时间吵得很火的韩国片子。
看完这部片子后,正如本文标题所表述了那样,韩国的饮食文化是如此的可怜,电影翻过来覆过去就是牛肉汤,鱼片,宰牛,切牛,毫无美感和丰富可言。
相比较,周星驰搞笑的《食神》却是优秀得多,虽然无厘头,虽然夸张,但是里面所弘扬的中国饮食文化却是韩国餐饮所望尘莫及的。
这部《食神争霸》的可悲不仅仅在于里面可怜的作秀式的餐饮“表演”,还在于里面所宣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片子里,男一号主角成灿为了得到御厨的那把刀,居然把自己一起生活多年的,亲如兄弟的牛杀了,而电影似乎想表达的主题是男主角牺牲多么多么的大,连自己最亲爱的朋友都牺牲了,可见足见其毅力的坚韧。
想想,不要说一起生活多年,一直当成朋友的牛,哪怕是普通的宠物,也不至于为了做菜,为了得到所谓的“御厨第一刀”而残忍杀害。
当我们看到牛进入屠宰场,看见牛的眼泪滚滚而下的时候,看到男一号泪流满面的时候,我不由得说了句,韩国人真他妈变态,这就是他们所宣扬的价值观?
他们的人生观?
电影的愚蠢实在是多得不胜枚举,为了不做牛肉汤,前御厨把自己手砍了。
神经病式的人一直追问怎么样才能吃到好吃如从军时代吃的那样的拉面,结果最后导演故作幽默似的安排为“饿的时候吃”,让人一再倒胃。
电影里无数的故作幽默,无数的故作聪明,无数的故作高雅,当我听到评委吃鸡肉的时候说道“感觉小鸡和母鸡在嘴里跳舞”的时候,我差点吐了。
所有的菜系,没有一个不是靠华丽的词语堆砌而成的,说白了,就了牛肉汤,生鱼片什么的。
比起中国博大精深的餐饮文化,实在是不是一个级别的。
凉爽的立夏夜,看了一部极其郁闷的电影,心情也随之郁闷了起来。
韩国电影,从此我要给你说再见。
那只牛真的好感人啊.那段我哭的不行了...不知道为什么,人存在好多的无奈啊..我们又没办法...有时候一定要牺牲自己最心爱的东西才能得到另外一样...人生就是这样...牛好懂人性的..那一幕幕...我不忍心....
"并非用舌头而是用心去品尝",秉承了韩国电影的风格,以小之处打动到你....很喜欢这样的片子,2次感动到我的片子.
感动了一小下
关于美食的故事,就是深入生活的东西~喜欢美食的人绝对不是坏人
一直都喜欢美食电影,从中可以更了解文化。韩国自从大长今之后,掀起了一阵韩国饮食文化的韩流。普通牛肉汤也可以恰当的进行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不过也可以了解不少知识,炭火对于烤肉的重要性,还有对食物的尊重还是有些值得学习的啦。
松江的电影院啊....
韩国人吃顿饭真不容易啊...
牛跟牛的差别就这么大?
做好饭前先做好人
@北影标放。对韩国的食物无感,对电影中的韩国食物照样无感。。
很喜欢细节感的片子,常常想不起来这部电影的名字
真是一般
很不错 恩 真的不错哦 有些问题发人深思哦
爱国主义教育竟然可以这样宣扬的,回想起小学时候被迫由学校组织带入电影院观看的那些所谓爱国主义影片,中国这个如此宽广的国家,人民的思维却狭隘到同周边两个小小岛国尚有一大段差距,到底何时才可以脱下那大纲大帽大框架呢
高丽电影就是爱走煽情路线 比如说那头牛啦 囚犯啦 不过由于牵强简单 不可能次次得逞。。。2个问题 1个是韩国饮食实在是太弱了 有《满汉全席》珠玉在前 那个什么切牛肉之类太小儿了 2是一碗牛肉汤给搞得太复杂了 实在太牵强了。。。我严重汗 事实证明 在没有任何推荐的情况下在openv随便着了看 往往都会是次失败的体验
最美味的食物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漂亮的事物加一分
还不错啦,虽然情节简单,但是看起来很轻松,还有美食的诱惑~看的我口水直流啊
我找了很多年的一部影片,终于知道名字了。
除了有点食物卖相外,没什么好。
不明白为什么在韩国票房那么高!!
说实话,我不喜欢太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