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宝山,1958年生,北京石景山区人,号称中国十大悍匪之首。
心思细腻,胆识过人,心理素质极强,又特别能吃苦,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下,少年缺乏教育和管束,成年后极端漠视法律和道德,人生观价值观极度扭曲,仇视公权力机关,企图以暴力手段改变命运,服刑结束后在北京、河北和新疆连续作案,公然袭击哨兵,枪杀民警,杀害人民群众,在边贸市集抢劫造成极大社会危害。
同时,在1997年,刑侦手段落后,大量的镜头留给了北京和新疆的警方。
没有视频监控,没有DNA技术,没有大数据分析,依靠弹道、足迹鉴定,人员走访等传统的刑侦手段,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白宝山的罪行渐渐浮出水面。
自以为犯罪行为毫无破绽的白宝山最终走上了穷途末路。
这部电视剧《中国刑侦1号案》以非常写实的方式,演绎了白宝山的罪恶之路,也刻画了一个复杂而多面的白宝山。
真是国产良心剧,强烈推荐[强]
看完这个剧也是很能理解为什么当时严打,只要抓到哪怕一点小犯罪也要从重处罚。
因为抓捕困难啊,技术落后啊,本片中只能依靠走访派兵布局人海战术,脚印,相关物证等简易信息,抓一个人要动用多少人力物力财力,所以抓住一个人一定要从重处罚以儆效尤。
白宝山不值得同情,可恨枪毙一万次,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我想过了,法律这样判我,我服刑出来,就去杀人,杀死那些受法律保护的人。
如果法律判我20年,我出来杀成年人;如果法律判我无期(徒刑),减刑后我出来年纪大了,没能力杀成年人了,我此时就杀孩子,到幼儿园去杀,能杀多少杀多少,直到杀不动为止……”“我出来并没想重新犯罪,我给自己设计了两条道路,如果我能够正常地生活下去,我就不再犯罪;如果不能,我就去抢。
”“我回到北京的第一件事就是跑户口,先后跑了六七次,他们就是不给我办。
我认为,我已经从监狱里出来了,起码也是个公民,可派出所不给我办户口,我吃什么?
我不能靠父母养我一辈子?
我这个要求不过分,我要生活。
我对我母亲说,派出所要我送礼,我连吃都吃不上,拿什么东西送给他们?
”“每次作案前,我都要把可能出现的问题想过几遍。
包括作案的方法,行走的路线,允许的最长时间,在作案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我怎样处理等等。
我想好一件事,就把它定下来,全部想好之后,我觉得有把握了,再行动。
”“我对如何防备公安的调查做过专门研究:第一,我抓住正常人的心理。
平常的人,在碰到突发事件时,第一个反应就是先保护自己。
由于内心恐慌,对当时发生的人和事,一般都记不住。
甚至连打过几枪,打枪的人多高,什么模样,都记不清楚。
第二,我自己要克服心理障碍,抱着这次出去干事,就回不来的打算,不考虑自己的得失,这样,我就什么都不怕。
第三,我事先准备得很充分,不允许自己有一丁点疏漏。
别人可以犯错,我不能犯,一个小错,就可能断送掉自己的性命。
我是个冥思苦想的人,先往最坏处想,做好应付最困难的局面的准备。
第四,我主要是去抢劫的,我比较主动,抢劫时我有准备你们没准备,反应过来需要一段时间。
我在行动中尽量减少所用时间,在你们反应过来之前,把所有的事情都处理完毕。
所以我不怕你们调查……’”“买枪不如抢枪,买枪更容易暴露。
”“枪是一定要开的,而且一定要打死人,不然没有震撼力,谁也不甘心巨款被抢走。
”“我劝过吴,我说那些钱不能花,一花非丢了性命不可。
他就是不听,总惦记着分钱。
那时我就想了,为了保全我自己,我必须杀人灭口。
”白宝山被捕后,他认为一定是谢出了事,把他供了出来。
否则,公安局不可能找到他的家。
可是入狱后却没有抱怨谢,无论在公安局预审阶段,还是在法庭上,他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但涉及谢却很犹豫。
后来说:“这些事以她所说的为准吧,我记不清了,说乱了我怕害了她。
”谈到自己的落网时刻,他说:“我本来想拿枪打死他们(来到家里带白走的4名警察),可是,我母亲进来了,我就不能打了。
我不忍心当着我母亲的面杀人,我做不到……”[6]
看完121枪杀大案,看到推荐这个,正好男朋友也提过就一并看了。
之前看121的时候觉得20年前西安可真乱,谁曾想北京也不能幸免,简直可怕。
再来说下罪犯,和董雷有着共通点,就是报复心理特别重,获取钱财只会想到抢劫这种方式,但同时又更狠更机智更具有反侦察能力。
一看是看到他服刑回来家里其乐融融,母亲大弟对他那么好,真心有些难过,再结合他在法庭上说的那些话,顿时觉得,除了他本身的问题,劳改制度是不是有些问题,为什么没有把人改好反而愈加严重了。
关于警察,这部剧的警察更为艰辛,这么大的案子横跨北京和新疆,一点点线索的排查与串联,实属不易。
刑警值得敬佩的,但可惜的是警察整体的形象总会被一些不知名的小片警对群众问题的不耐烦和推脱而打折扣,实在令人唏嘘。
关于那些无辜死亡的群众,真的好可怜……最后没看剧,改看了小说,这几天坐地铁总会想,白宝山可是在在地铁里拿的枪,顿时觉得觉得行李过安检多么的重要……
从谢玉敏出现的每一集我都担心他会死掉,这个乐观的充满喜剧性格的女人真的是让人又爱又恨,现实中不知道会不会有这样的人?
白宝山做的两件事事情让我觉得他不会杀谢。
第一,在山里挖好了坑准备杀死谢的时候,他犹豫了,这是他第一次犹豫,一个杀人如麻的人第一次犹豫。
当他当着谢的面杀死关天明的时候,本来以为谢会改变以往的性格准备逃跑,如果她真的偷偷拿了钱随时准备逃跑的话,那么她一定会死。
但是她没有,她甚至在白长篇大论说没有了枪很难受时还在那里傻呵呵的说:这和把枪扔了有什么关系?
白又气又笑的说了句:笨蛋。
最重要是白说这个世界上除了他的母亲和孩子他谁也不关心时,谢竟然还是和其他女人一样生气了,耍起了女人的小性格,白当时心里一定很矛盾,因为他那是就在思考是否杀死谢?
但是他在谢经历了他那么多次杀人之后还像其他女人一样从来没有想过离开或者背叛,甚至偶尔还会耍脾气,杀死一个这样深爱自己的女人,他又真的不忍心,白当时的心里独白是这样的,天啊,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啊?
太他妈难懂了!
第二,他给了谢11万送她回四川时候旁白说等谢回来他一定会杀死谢,我想即使白没有被抓住,即使谢真的回来了,白也不会杀死谢,原因很简单,白的生命中除了母亲和孩子就没有他关心的人了,但是在潜回北京的路上白对谢说我还关心你,这句话是真实的,发自内心的。
因为这样一个冷酷无情的杀手在杀了那么多人之后能有个知冷知热偶尔耍耍性格的女人在他身边,这是他今后想要的生活,他会享受其中!
最后,如果这个谢的角色是真实的,那么她进入监狱之后,更多的是享受而不是忍受,这是她的性格所决定的,我很羡慕具有这种性格的人,她无论是在街上摆摊还是坐牢都是在享受人生,至于人生的结果她不会在乎的,她只在乎享受其中的过程,这种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快乐的人!
1.案件报道中,白宝山制造德胜门抢劫案的真实时间是1996年12月,剧中却给挪到1997年4月2.现实中邹丽邹强三人新疆抢劫案案发自1998年12月,该剧却给提前到1997年8月底。
3.现实案件报道中,白宝山杀吴子明(剧中为关天明)原因是分赃不均才决定杀人,剧中却改成白宝山直接独吞财富加上杀人灭口毁灭罪证。
4.由于3中改成了白宝山杀人灭口销毁证据,证明此人有敏锐的犯罪嗅觉和强大的反侦察能力那么后面白宝山放松一切警惕把枪扔掉回到北京老家享福,并且给谢玉敏十几万回家大摇大摆花钱就说不通了。
哪怕他继续各地流窜作案也不可能这么快被抓。
一度以为是纪录片。
即使后来发现是电视剧,都还一直怀疑男一号就是悍匪,后来转行做了演员。
很好奇,21年前的拍摄技术,居然拍摄出真实感这么强的剧。
1.导演真的绝,各场景无缝衔接节奏自然丝滑。
2.剧本吻合真实事件,没有为了博流量去故弄玄虚。
3.选角贴切。
没有为了流量去请鲜肉,没有资本强塞进去的小花。
在那个没有流量和资本干扰的黄金年代,才有这么好的创作环境。
让演员的实力得以完美发挥。
真正的体会到让你出不了的真实感。
明知道他是剧,却明显感觉比现实更真实。
同一个演员在后来的作品,演技还在。
但是剧本选角都被流量污染。
再也超越不了这部剧里的表现了。
剧好看。
弹幕恶臭。
看弹幕简直火大,关了眼不见为净!
印象深刻的有几幕——1⃣️不给白宝山办户口的片警那里,好多说都是因为这个片警才导致白凶性大发,他最该死。
我:嗯?
这个片警确实工作态度差行为失当,但是顶多是白杀人抢劫的导火索之一,根本原因还是白本身就是一个反社会人格凸显的人渣,他之前在劳动改造时就杀了两个人,回北京特意带了一百多颗子弹,这难道也要怪到片警身上吗?
2⃣️一个饭店里,小娃娃转到了在吃饭的白宝山身边,白用勺子舀了一勺汤泼到了娃娃脸上娃娃大哭。
这一幕真是惊到我了,汤泼过去我的第一感受就是愤怒,那个小孩儿才两三岁的样子,只不过是觉得好玩儿才转到陌生人旁边,一没有哭闹二没有抢东西,结果弹幕好多是“让你不看好孩子活该”,真是太可怕了。
3⃣️白拿棍子打谢,将她绑在椅子上过了一夜。
那弹幕铺天盖地的“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我都不想说什么了,总之对国男没几个好东西的基本盘又添加了一层刻板印象吧。
基本每一集都会有喊“宝哥真帅”的言论,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想过,他们自己就是可能会被打被枪击的人群,对着一个罪犯说欣赏,脑子都被驴踢了。
好多年了.02年的夏天.刚看完这个就看了一<威胁>.丁勇岱演的不错! 本来刚看完白宝山把他恨的可以;但是一看完<威胁>,又开始由衷佩服里边的那个记者! 这种纪实刑侦的最好看了. 还有 黑白大搏斗 燕赵刑警...可惜,现在的电视剧真的没法看咯... 怀念...
笑点集锦:1,三jc吃大盘鸡中毒,恶心呕吐,脸色发黑;去医院,没有洗胃设备,提来一大桶水,自己喝水,抠嗓子眼自己吐,然后继续喝,继续吐2,几个jc风风火火开着三轮摩托,冲啊,走半道,没油了3,带着摄影机,准备记录抓捕现场,然后扑了一个空,但是忘记开摄像机了,因为紧张,旁边还有小偷趁机偷jc的包4,多次jc办案,路上遇见车子,就拿着手枪说办案,把人家车子抢走,难怪老百姓,都很无奈“我有事啊”5, 谢玉敏警察被揍,越揍越乖,女人这种物种,理解不了;然而回到老家,谢竟然老是怼他老公,各种打骂,更加没法理解- - - - -基本上拍摄时期和发生时期,基本没隔几年,那个时候的过程一目了然,基本上算是一个纪录片啦这种案件危害之大,得反省,为啥出现呢“83”严打,司法过于严重,导致了好多的人,根本不服法律的判决,导致了报复的想法所以司法,必须追求公正,得让犯罪的人服气,很重要以及jc故意刁难,不办人事;城管故意刁难,不办人事;以及有权的人故意刁难,不办人事;我记得那个时期,90年代,都不敢报警,谁报警就抓谁,抓了谁,就算是第一嫌疑人,就开始行刑逼供
国内少有的能全面描述劫匪生活,还原他部分人的一面的电视剧。
90年代初,国内有一股思潮,反思犯罪分子的形成的社会原因,推动社会全面改革。
现在舆论环境变得单一,一刀切现象明显,舆论攻击现象愈演愈烈。
已经不具备这个环境了。
看完121枪杀大案后顺路追过来的。
两个片子对比下,1号案在对罪犯和警察形象塑造,案情线索分析,几次与罪犯擦肩而过的惊险方面要好的多。
例如好多影评中提到的警察小幽默,拍摄追捕犯人时忘了打开镜头盖,吃大盘鸡中毒催吐等,也是当时条件限制。
增加了片子的生活气息。
白宝山几次作案,都非常有耐心,前期侦察筹划都比较缜密,撤退路线,藏赃,藏枪的坑,都提前做好了准备。
在那个没有监控没有手机跟踪的年代,作完案以后就可以没事人一样大摇大摆走出来了。
除了真正碰过面的人,恐怕围观群众碰上都不一定能认出来。
而且心理素质过硬,杀人时毫不手软,碰上警察还能装的一脸无辜,真是天生罪犯。
新疆819案,当天上午犯案,杀了10来个人,抢了100多万,把乌市闹得天翻地覆,下午还不忘回到十户滩烤肉摊露面给自己做不在场证明,不仅计划周密,而且执行干净利索,确实是个天生罪犯。
当路人证明他在烤肉摊时,我以为像印度片误杀里,把日子改一下,故意强调一下呢,没想到真的是当天。
从别人的影评里,把白描述犯罪心理的话摘抄过来,全面反映他的心理素质。
“每次作案前,我都要把可能出现的问题想过几遍。
包括作案的方法,行走的路线,允许的最长时间,在作案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我怎样处理等等。
我想好一件事,就把它定下来,全部想好之后,我觉得有把握了,再行动。
” “我对如何防备公安的调查做过专门研究:第一,我抓住正常人的心理。
平常的人,在碰到突发事件时,第一个反应就是先保护自己。
由于内心恐慌,对当时发生的人和事,一般都记不住。
甚至连打过几枪,打枪的人多高,什么模样,都记不清楚。
第二,我自己要克服心理障碍,抱着这次出去干事,就回不来的打算,不考虑自己的得失,这样;我就什么都不怕。
第三,我事先准备得很充分,不允许自己有一丁点疏漏。
别人可以犯错,我不能犯,一个小错,就可能断送掉自己的性命。
我是个冥思苦想的人,先往最坏处想,做好应付最困难的局面的准备。
第四,我主要是于抢劫的,我比较主动,抢劫时我有准备你们没准备,反应过来需要一段时间。
我在行动中尽量减少所用时间,在你们反应过来之前,把所有的事情都处理完毕。
所以我不怕你们调查……’ 这个片子对于警方失误不掩饰,真实表现也是值得肯定的,一来警察都是普通人,像影视剧里的神探那样的人几乎没有。
二来,那时的社会条件限制,除了领导着急外,下面总有懈怠的。
不可能人人都把所有筛选对象作为罪犯。
在没有舆论监督情况下,👮确实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对来办事的百姓都是那副爱搭不理的样子。
白户口落实困难,👮吃拿卡要,这个现状恐怕到现在没有太大改观。
片子里虽然没有大幅展开,但对不同👮群体之间的矛盾,也有所涉及。
底层对工作不积极,讲怪话的👮哪里都有。
北京新疆和部里之间各有点小心思。
长年累月筛查,跟踪,设卡,底层和专案组领导层之间肯定也会有些小矛盾。
这都非常正常,有这些才能是具体的人,而不是一件件毫无感情的工具。
身高和鞋印匹配问题确实影响了筛选,下面个别民警意见不被重视也是一方面。
👮单独依靠脚印,却没有对比出围观群众的描述,也是失误。
每次作案,都有目击者,对身高问题应该有所讨论才对,而不应该紧紧依靠实验室专家鉴定结论。
当然,面对案件众多线索,谁也没开天眼,区分出哪条线索最重要,最符合实际情况。
有疏漏是正常的。
每次案发后,警方首先做的就是搜捕,但搜捕啥人呢?
看样子不是人,而是枪和赃物,可白偏偏不携带这两样。
所以无论北京还是新疆,都能够在包围圈里进出自如。
第一集里,两名警察碰见从小树林里跑出来的白,也只能询问下,好像没有任何怀疑,当时就觉得白心理素质可以。
当然,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白有同情之处,孝顺母亲,但却冷血,敢下手杀自己爱人,狱友,同伙,给自己帮忙的警察和孩子,确实罪大恶极。
新疆案里,还演了被他杀掉的季平,贺志斌的家人,连我看的都落泪了。
也就是说,导演的三观非常正确。
也确实把所有的人物形象都立起来了。
121案里,就没有这么丰富的层次。
罪犯那边就是不断筛选目标杀人,警察这边就是不断追踪,还都是走支线。
中间10集略过基本不影响剧情。
而白宝山案,几乎每一集都有突破或者表现的必要,包括在四川对谢玉敏形象的塑造,都在推动情节发展,几乎没有多余的集数。
所以整体来讲,剧情设计非常紧凑。
总体来看,确实是一部非常好的电视剧。
如果能够再仔细打磨,清晰度高一点,比美剧看起来更有味道。
当然爱看这样的片子,还因为片子里在北京河北的作案,就是我们周边,小时候也听说过这个案子,真实而有传奇特性有关。
真实故事的平庸改编
北京那个户籍民警不给上户口带来了很大的问题。一是激怒了犯罪分子,二是发生案件后警方查户籍没有数据。白宝山最后还是大意了,关天明的尸体并不做掩埋,拿着钱还想着回北京安稳踏实地花呢,你怎么地也应该找个地方先躲起来,躲一段时间。这个剧对警方的工作表现还是很多的,看下来感觉就像数据库查询,警方要把每一个现场留下来的痕迹努力想办法变成where条件,然后去数据库里查找到符合条件的人员,再逐个甄别,排除。所以问题就在于一,条件转换对了没有,二,数据是不是足够全面,覆盖到了所有人员。如果两项工作都做好了,犯罪分子一定能抓出来。
至今都不愿去新疆…
纪实感比121差多了
真无语,那警察为什么就认准了身高是1米72,好几个节点就错过了,身高又不是百分百确定的事,只是一个大概参考。
还行
此片之所以经典而精彩,主要是因为丁勇岱的精彩演出,完全没有表演痕迹,应该属于伪纪录片的拍摄方式
弹幕都说是户口的事儿导致的后面一系列惨剧,我倒觉得,从他在新疆服刑时毫不犹豫残忍杀害同房狱友这事儿就说明了这就是一残忍狠绝的人。
演的都很接地气,一度怀疑是真实人物出演的,吐槽爱奇艺投屏看限制了480p,太小气了
很难得看到的优秀国产警匪电视剧,演员演技到位,细节还原逼真,场面还原真实。看到了第一悍匪的牛叉,更领会了民警破案的智慧和艰辛。
当年的警匪片的热剧,印象太深。
90年代,大陆兴起拍一种纪实类的警匪电视剧,虽然没有美剧的技术和资金,但是这种浓浓的大陆风格也是一种方向,很可惜,到了20世纪就几乎消失了,不让拍了。白宝山这个片子是非常优秀的,第一,大胆的启用一个反面人物作为主角,第二,细节处理很到位。白宝山不是一个英雄,三观很有问题,他杀死小动物,伤害小孩,杀人如麻,但他又是一个社会的悲剧人物,偷东西被判重刑,被警察刁难不能报户口,做小生意屡次失败。白宝山是怎么走到最后这一步的?印象最深刻的一句台词是“谁是好人谁是坏人?有钱就能做好人,等我有钱了,我就能去做好人的事了。”
还行还行
2022年3月2日—7日陸續於禮崗荷花閣。
拍得很像电视纪录节目。各种家乡口音家乡话好评。
神片,光冲白宝山这个人就值得去看,更何况他拍的这么真实。当年警匪片之所以牛逼的一个地方在于,主角都是匪而不是警,通过对匪的描写,让人了解到作案的动机和经过,不过这样也会把黑暗暴露的太狠,不以警察当主角怎么渲染正能量呢?但这也不能妨碍这是个好片,丁勇岱居然就是欢乐颂安迪的爸,笑尿。
这显然是一部超五星的作品:1. 人物刻画鲜明,就连配角的动机、性格和处事方式都有提及;2. 把刑侦人员批得一文不值显然有失公正,这是刑侦人员正常的办案思路,并不是所有人都像观众一样打开上帝视角。也许正是因为担心质疑才使得国内过审越来越难,批评电影无趣是否更应该批评观众无欣赏能力呢
丁勇岱年轻的时候演技比较好,老了演的琅琊榜,面具,都感觉比较做作。画面实在太模糊了,弃之
【2010.11.13】白宝山的事如果发生在现在,估计会有更多人拍手称赞吧。第七集里的OST还搞点蓝调布鲁斯,杀警片还讲情调么。。。【2024.5.27】10多年过去,国内的治安相比其他国家好了太多。带过大团队的人会知道这样的zf有多强。
这剧当时挺火啊,挺带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