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时旸)在咖啡馆里,Jean第一次看到女孩Sidney的时候,一切就已经注定了。
没人知道Jean的心里产生了怎样的化学变化,但谁都能听见那个“开关”被启动的声音。
或许,很久以来,Jean只不过都在等待或者说寻找一个由头,一次契机,一星点燃自己引信的火花,只不过,Sidney碰巧出现在那,成为了诱发装置,诱使她越位、逾矩、脱离轨道。
《吉普赛人》的故事像它的名字一样,呈现着颠沛、不安和流浪的气质,当然这一切都指涉精神层面。
显然,这个故事注定交织着浪漫和危险。
故事的主角是一对标准得犹如模板的中产阶级夫妇,从事心理医生的Jean和丈夫以及小女儿,住在一幢安静的房子里,他们衣着光鲜,举止优雅,拥有平整的草坪和步入式衣帽间,但没人能知道,那个成熟又迷人,庄重又自信的妻子心底埋藏着怎样的炸药等待着被引燃。
Sidney成为了那一点火星儿,这个不见经传的酒吧歌手和兼职的咖啡店员,有一种谜样气质,危险又魅惑,坚定的站在秩序和规则的反面,显然,这种距离感激发了Jean的欲望。
一个成熟的女人和一个年轻的女孩上演了一场欲拒还迎、欲擒故纵的戏码之后,最终陷入了情欲的漩涡。
原本,这看起来像是一段在类型上有些旁逸斜出的出轨,但一切都被引向崩塌。
《吉普赛人》的导演之一曾执导过声名大噪但也声名狼藉的《五十度灰》,所以,这个故事自然有香艳的部分,但是,除了风月的戏份以及这个看似常见的“中产阶级崩塌”的设定之外,故事内部的角色设置和隐喻才真的更加有趣。
女主角Jean心理医生的角色本身就意味着窥探隐私,你很难说,她坐在椅子对面引诱你说出你内心企图隐匿的一切,引导你坦白所有秘密的时候,到底是为你诊疗还是满足私欲,而故事越往后发展,这条边界就愈发模糊,Jean已经把窥私当成了一桩乐事,甚至有着明确的利己的目的。
而循着这条线索,逐渐就会发现,她的几位病人,交织成了一副互相关联互相指涉又互相干扰的图景,最终共同构成了一层心理和精神意义上的象征作用。
那些病人中有一个焦虑的控制狂母亲,终日忧心于自己早已成年的女儿脱离自己的管控;还有一个失魂落魄的男人,因为和女友分手一蹶不振,沉溺于自责、回忆、内疚以及憎恨;另外一个吸毒成瘾的女孩,在无辜的被害者和施害者之间让旁人目乱神迷。
这几个病人,一方面和女主角有着千丝万缕的现实联系,另一方面,也都反射着Jean自己的内心世界的不同部分。
她自己和母亲的关系特殊,疏离又别扭,而她自己9岁的女儿,在学校中又因为与一位女同学过分亲昵而被老师认定有性别认知障碍,在对他人的心理治疗当中,焦虑的母亲和那个吸毒女孩的经历,都激发着Jean代入了自己不同的身份想象——作为女儿的,作为母亲的——而更离奇的是,那个失魂落魄的男人每天念叨的前女友就是自己的暧昧对象Sidney,于是,她把整个治疗过程当做了一场疯狂的游戏和操纵实验——一边收集信息为己所用,一边用心理操控的方式达到目的。
无论对于这三个人之中的哪一个,Jean都表现得职业,体贴甚至忘我,但实际上,对于哪一个,她都早已越界。
她觉得自己可以成为表演大师,那几个人不过是提线的玩偶。
越界,是《吉普赛人》真正的主题。
比如Jean的生活和性格之中,到底哪一部分是真实的,又有哪一部分是表演性的?
而哪些部分又是虚伪和矫饰的?
这个故事到最后,呈现出了一种非常残酷的景象,它告诉人们似乎没有什么是真实的,也没有什么是确定的。
Jean和自己的丈夫在那幢宅邸里,与女儿共享天伦的一切是真实的吗?
她自己确定渴望这一切吗?
如果她确认这些的话,她内心里一直努力压抑又终究喷薄的情欲火焰该作何解释?
她的自毁倾向又该如何看待?
她和女孩之间的同性之情是她真实渴求的吗?
如果是的话,她渴望回家,回到丈夫和女儿身边的心理欲求又如何判定?
你说,在任何时候,她向人们,向周遭展现的一切都只是故意制造的“人设”?
但在任何一种生活里,她都显得那么投入,那么真诚又那么赴汤蹈火,而与此同时,当她需要抉择必须放弃一边的时候,她又变得那么首鼠两端,那么进退两难,那么虚伪那么算计那么自私又冷酷。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故事意外抖落出一个真相:人们最具有快感的瞬间,都是处在从一种惯常状态向另一种陌生状态转折的过程里,那个短暂的,充满可能性和未知的,搅拌着危险、诱惑、甜蜜,肾上腺素爆棚的瞬间才是真正的“自由”时刻,既解脱于即将埋葬自己的琐碎生活,又不至于彻底失去安全感的支撑。
所以,Jean所做的一切不过是维系一种微妙的平衡,表现在生活中,似乎就成为了一次又一次地欺骗。
从外部视角去看,她所做的确实是欺骗,面对着小女友编造自己的身世和职业,面对着家人隐瞒着自己内心难以驯化的野性,但如果你站在她的视角去看,就会知道,这种欺骗她并无世俗意义上的企图,更多的像是一种精神世界的冒险和满足,她必须这样去做。
从某个角度去讲,Jean像是一个高度极端化的对于普遍人性的缩影,只不过,绝大多数人并没有真的能把内心隐秘的欲望付诸实践罢了。
谁不都想短暂地逃离于让自己窒息的生活吗?
与此同时,也不都盼望着能对刺激的浅尝辄止,获得快感而不放弃安全吗?
这是人类永恒的欲求,也是永恒的困境。
《吉普赛人》有它的问题,比如丈夫和妻子的故事与情感线索比重失衡,比如,夫妻之间那些表演性的挑逗过于做作,但除却这些,它还确实是一个主题独特的故事,挑明了人们秘而不宣的欲念。
其实,Jean就像是我们每一个人,只不过激发她的是一段同性之情,激发我们的或许是其他欲望与野心,那一切也同样令我们沉溺也让我们惊悸。
而注定,我们终究无处逃离。
(本文首发《北京青年报》)
细小灵魂的挣扎这部剧很容易让人盖上一些标签戳:urban life、white、mom politic、mistress……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剧情,甚至可以是:郊区生活的女心理医生不满于平庸无趣的日程生活,她打破了和病人的界限,甚至和一个病人的女友玩出了火花。
但这部剧的真相是,在女主看似平凡且优越的生活里实则埋藏着许多不安和裂痕:怀疑患有多动症和性别认知障碍的女儿、出没在丈夫身边的美艳亲切女助手、日复一日重复治疗却鲜有进展的病患、学校里在各种小事上互相角力的妈咪们……这一切的一切,拉扯着这层表面的平和。
女主,尽管一再强调界限,甚至和之前的女病人就是失却了界限而惹上了官司,在平凡的生活——这个不新鲜的背景下,又再次跨越了界限。
只不过这次,她更加深陷其中。
生活是个很庞大的命题,女主的挣扎,剧中形形色色病人的挣扎,都是生活缝隙中真实的呐喊。
女主的声音经常是温柔而坚定的,但这真不代表一切都好。
Diane Hart是谁?
这个沿袭了她娘家姓的名字是她为自己见Sidney时所捏造的第二个身份。
夜不能寐的时候,她完善了这个人格,毕业学校、职业、作品、不喜欢的事、爱喝的酒,就像唤醒一个埋藏在温柔身体中的小野兽,她慢慢赋予了Diane更多的内涵,让这层影分身丰满起来。
Diane是一个年近四十的单身女记者,她毕业于斯坦福,父母离异,还有一个姐姐。
她和家人的关系十分复杂,正如她的那些病患一样。
她的前夫是Michael。
她喜欢蓝色指甲,chance香水,以及波本酒。
Diane是她的平行人生。
在这层世界里,她选择了另一条路。
在我们人人都经过的丛林小路里,她选择了之前放弃的那条。
她没有丈夫、没有孩子,没有家庭的束缚。
她喜欢女人,不再害怕,喜欢尝试。
也逐渐认清了真正的自己——有些人,有些人主动是无法安定下来的。
一辈子绑在一个人身上,住在一间郊区的大房子里,干一份逐渐丧失激情的工作。
对自己诚实,还是对恋人诚实?
但越来越多的谎言承载在一个人身上时,再完美的心理医生也难以完全把控局面。
她露出的破绽也越来越多。
丈夫似乎慢慢发现了她的变化,突然设置的手机密码,夜晚找各种借口外出,亲吻自己时的心不在焉。
片子比较精巧的一集是两人分别外出与第三者相处。
丈夫和女助手在德州出差,妻子和女情人在家中约会。
即便女助手用心心机,丈夫还是在关键时刻喊了停。
他说:我妻子需要我安顿下来,需要我变成现在这样的人,所以我做到了。
但是镜头一转,妻子却决定真实地面对自我,完成了出轨。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她的出轨也是在伴随着新的谎言而生的,Sidney对真正的女主一无所知。
我们着迷于关于平行世界的叙述,因为它们总是提醒我们永远还有另一种可能性,另一层生活。
女主活在自己捏造的平行世界中,在现实的关系网格中用蛛丝搭建起一个岌岌可危的新世界,可这里没有救赎,只有坍塌后更为惨痛且无法遮掩的现实。
娜奥米、心理治疗师、不正当关系,这些词汇任意一个都能吸引我去看。
我是一个不想安定的人,也是一个看起来普普通通内心实则“还是不要描述”的人,所以可能更能够理解Jean的处境以及内心。
全程都在提心吊胆中,“会不会被发现”“门有没有关好”“这是在玩火啊”“完了,要被看到了”... ...其实J对S,S对J都不见得是有爱,都是“一旦得到就会失去兴趣”的人。
结尾的相视而笑似乎也证明了她们本就是同类。
对别人的操控、被同类的吸引。
一开始在纠结Gypsy这个名称到底是什么意思,看过几集才慢慢领悟到,追求自我的自由自在的流浪灵魂。
最喜欢的是Michael在德州出差、J在S的住所,交叉播放的那段。
M是一个中规中矩的本分男人,安于稳定的生活,但他也是了解J的,结婚前就已经知道J是一个根本不想安定下来的人,婚后也一直在按照J所希望的模样生活。
可是,一个人再怎么努力,也没有办法改变另外一个人。
那个不想真正安定的人,即使选择安定下来,倔强的灵魂怎么可能安于被规则束缚的生活,保留过去的公寓是因为不想失去真正的自我,那些自己才知道的秘密、那些想象按照另外一个身份生活的自己。
(这里也让我想到了自己,没有结婚、但是想过如果结婚要保留一个自己的独立的居所,偷偷地)最后M也必须面对现实,即使她爱他,她爱孩子,爱这个家庭。
我想J是最了解自己的,清楚知道自己的内心、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会这么做。
就如最后的演讲,那些操控、那些伤害,一切最终都是为了操控自己、弥补自己曾经被控制的人生、以及如今被种种限制的生活。
越界的行为、连篇的谎言、不安分的内心,我想这些都是我们每一个人或多或少的真实写照。
“Who are you when no one is watching?
”这个问题细思极恐。
所以我觉得这部剧完全对得起“惊悚”这个形容词。
2017.7.13回家路上,真是吵得睡不着,生活真是一场大戏。
昨天一天看完了Gpysy,不知道,可能看得太快,也没时间好好地总结下感想。
一开始因为公众号上介绍是一个心理剧情相关的美剧再加上女主很好看就觉得要看。
昨天无所事事背完单词就开始看了。
Jean的三个患者:Sam、Claire、Alison。
我主要看的是Sam相关的故事。
开头Jean穿梭在上班的路上,进入一个看起来不是她那个层次的人该进的地下咖啡店Rabbit Hole。
有意去Sam的前女友Sidney搭讪。
与众不同的女顾客成功吸引了Sidney的注意。
之后一来二回,开启了Diane-Sid线。
很多人说女主是双性恋,逐渐放荡内心。
我却更支持那些认为女主在Sid的身上看到了深藏在内心的过去的说法。
人到中年,Jean不甘于继续pretend to live a normal life每天过着重复平淡的生活。
她的内心从不安宁,Sid是一个契机,重新唤起了Jean那一部分的自我,让Jean又开始追逐潜在的人格。
其实我看的时候也没那么意识到这整个剧是主要在展现女主的控制欲。
起初我觉得Jean是因为作为心理咨询师只能默默聆听并且长时间看不到患者现状的改观而沮丧,而想要去做点什么帮助他们。
我没有意识到参与到患者生活中后,所有的治疗就开始失去了客观。
也没有深入想为什么Jean会开始干预患者的生活。
傻乎乎还觉得女主人很好😂但是啊,世界上很多事情是无关善恶的,像剧中说的,subconsciousness decides performance。
而潜意识就和一个人的深层性格有很大的关系。
Jean内心就是一个控制欲很强的人,若事态没有按照她想的进行,她就开始控制别人的人生,操作别人的心理。
第一季结尾把这种控制欲扩展为bully和victim。
所有的bully最终是因为想要控制自己。
的确,很多时候我们对别人的反应是因为对自己有各种看法。
“我讨厌你,是因为我讨厌我自己。
”回到Diane-Sid,Diane和Sid都是一段关系中的bully,likes to manipulate others。
Michael是Jean的丈夫,Michael和Jean当初因为Jean无法commit herself fully to Michael而分手,Michael找到了想要一起安定一生的女人Catheline,Jean知道了这个消息之后开始疯狂大闹,折磨自己并利用Michael对自己的爱折磨他不断吊打残存的在乎。
幸运的是,Michael挺怂的,回到了Jean的身边,作为代价,Jean开始压抑自己扮演着贤妻良母。
而Sid和Sam呢,也是一样的情况,Sam疯狂迷恋着Sid,而Sid只是想掌控别人对她的感情,希望别人围在她身边,忽近忽远都是由她来操控。
Sid一边控诉着Sam没有自我过度依赖她,一边在听到Sam和前女友订婚时气愤地自怨自艾:“每个人都在向前,就我独自被留在后面,现在甚至Sam都离我而去了。
”Sid和Diane看似都享受着主宰别人的优越感,实则是深陷在对自己内心失控的无法作为。
正是因为Sid与Diane之间那句“you remind me of me”,Jean渐渐go off the track and go chase the wild。
要是Sam和Michael认识的话,他俩会不会也可以同病相怜来一腿😂同样被念念不忘玩弄于股掌中。
也不知道自己在一段关系中会是bully还是victim。
但,想想,其实bully和victim不会像剧中角色分的那么分明吧。
想掌控别人的同时,你的喜怒哀乐也被别人所牵制。
我是有很强的占有欲和控制欲,但我也很脆弱到完全无法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我喜欢在不断拉扯中用裂痕展现粘连,也在产生裂痕后自食恶果。
如此反反复复,终有一天,粘连会被这样病态的情结扯断吧。
就像剧中Michael对Jean一步一步失去了信心,在最后一集时reach out for Catheline。
大家都喜欢占主体地位,只不过不同的人程度不同,在弱势中饱受伤害就只能转向一个能让自己占有优势的情景中。
所以在我片面的关注点中,Diane和Sid的affair并不是有关是否百合,而是在平行类比地揭示Jean和伴侣的关系。
我突然感觉到美剧中所有露骨的性关系都是在夸张的反映人性与欲望,并最终探索真正的人心。
(2018年的我看了六七季shameless之后对性的场景都已经习惯性忽略了😂,更多关注情节了)而关于Claire这条线揭示的是Jean和妈妈的关系。
Claire是个对于女儿Rebecca的一切都想要插手的妈妈。
Rebecca为了摆脱妈妈的控制,决定与妈妈断绝关系。
而妈妈还是坚持不懈地一刻不放松。
Jean和妈妈也有着不和谐的关系。
所有的妈妈都似乎很强势,她们掌握着孩子不堪的过去还试图插手孩子成人后的未来。
也许是她们不能接受当初那个捧在手心的婴儿已经成长为有很强自由意志的独立个体了吧。
她们做不到放手,下一辈就只有逃离。
Jean为了重新复合Claire和Rebecca的关系,在给Claire治疗的同时用Diane的身份去接近Rebecca,通过对两边的了解,规划了一幅蓝图想让这对母女朝着她的计划不断靠近。
随着进程一步步向前,Jean暴露的危险也越来越近。
这段没咋认真看,也不知道体会到什么很深的感触,反正我就知道Jean从Claire和女人的关系中看到了自己和母亲。
那么Alison这个误入歧途的瘾君子小女孩,Jean直接以本来的身份帮助她戒毒甚至摆脱前男友,是来自于她对她女儿无限的爱。
当Alison失踪的时候她害怕到失控地说如果这是Dolly该怎么办啊。
话说,Dolly这个角色的刻画我也不懂是何用意。
难道只是表现Jean的一家并不是表面上看上去那么完美吗。
Dolly的ADHD以及性别认知障碍对Jean的人物刻画有什么作用,没怎么看懂。
而且最后Alison失踪后实际上是在Tom车上,Tom是Sidney乐队成员Francis的毒品来源这样的安排可能也是会有所原因。
目前就看出来这些,二刷说不定会有别的想法。
“过去我曾相信人定胜天,可以掌握自己的人生大局,创造自己理想的人生,选择自己的伴侣,挑选自己的职业,这些形塑一生的决定、自己的选择也就由自己负责,然而却有一股比自由意志更为强大的力量——潜意识。
在我们的外表之下,心防之后,人类皆由同种欲望所统御,这些欲望既原始又黑暗而且及其可耻。
凝视一人越久越会发现我们的本质与外表大相径庭,事实上在外表之下永远都隐藏着一个秘密,我们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另外一个人。
”这是第一集开头的台词,整部剧也围绕其展开,Jane选择直面这些欲望,又不想失去现在拥有的一切,便开始在两者之间展开博弈,但最终没能达到两者的均衡,陷入两难的境地,在失控的边缘徘徊……“从镜像阶段开始,婴儿就确立了"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对立。
换句话说,婴儿只有通过镜子认识到了"他人是谁",才能够意识到"自己是谁"。
"他人"的目光也是婴儿认识"自我"的一面镜子,"他人"不断地向"自我"发出约束信号。
在他人的目光中,婴儿将镜像内化成为"自我"。
”在拉康的镜像理论中婴儿混淆了真实与虚构,由此对自己的镜像开始了终生迷恋的历程。
第五集里Jane说自己一直过着两面人的生活,分不清哪一个是真实的自己,不知道谁掌控着这一切或想成为一个什么样子的人。
我发现,只有在别人目光的启发和照耀下,我才能做我自己。
是的,但我依然怨恨循规蹈矩。
我还不会让自己变得甘愿接受事物的秩序。
自从结婚后Jane就不断的从“他人”不断地向“自我”发出约束信号,成为合格妻子的模样,和Michael一起建立了一个所谓幸福美满的家庭,Michael在她的调教下甘于被她控制,而这样的快感随着时间逐渐消失,生活趋于平淡无趣。
在这一过程中,她逐渐接受了社会赋予她的形象,因为这样活着会更容易些或者说她愿意接受抑制一部分的自我和重塑一部分的自我来获得的现在拥有的一切,但内心深处她仍怀念着曾经那个自由自在、无畏不羁的自己,于是她将那一部分自我藏在309公寓,也将其投射于Sidney,这位像极了年轻时候自己的女孩。
而Diane则是她塑造出来的理想形象,是她想要逃避现实、挣脱束缚的保护壳,是她潜意识和欲望的发泄。
这一身份和309一样寄托着自己的自由与放纵。
无论是Diane还是Sidney,她们都是Jane曾经向往怀念的那个自我,为此在与Sidney的情感中,她自始至终爱的是自己以及那种可以控制一切的欲望。
与其说和Sidney的感情是肉体与情欲的享受不如说是精神的慰藉与自我的满足。
Diane和Jane两个身份都是自我的一部分,而同时成为Diane与Jane的代价是编织一段又一段的谎言,狼狈地去维持欲望与生活的平衡。
然而这样脆弱的平衡总有一天会被打破,坠入另一个深渊,Jane永远不可能拼凑出一个最完整的自我。
这是对每一个人的警示,在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拥有一间309公寓,但我们永远也不可能同时成为Diane与Jane。
全剧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Jean对Sidney说我在你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 两个alpha控制狂都喜欢操控他人 像是一对多的博弈 就像第十集开头对trespass的定义独白一样 谎言在J和S生活中习以为常 也是最吸引我的一点 总是想看Jean怎么圆谎操控 总的来说Gypsy很满足我这个御姐控的抖m姬佬 可惜游戏才刚开始就被砍了第十集最后Jean的演讲后半部分真的像对这个角色的加注 解释了渴望力量的人会想要控制某人或某些事物 但其实是想要控制他们自己 然而并非所有的事物都可以被她所掌控 她看到Alexis出现在dolly生日聚会上会有焦灼感 看到Sam抽屉里的枪时会恐慌 她也无法‘控制’她的母亲 甚至会对经过的陌生人咒骂与平时有礼的她产生反差 有时还会需要药物缓解她的焦虑症状对个人来说惊喜的是Gypsy是由五十度灰的导演指导的 为啥总是指导dominate一类的影视啊 Naomi太好看了 剧里简直就是一个妖艳贱货 对她真的是痴迷 羞羞脸⁄(⁄ ⁄•⁄ω⁄•⁄ ⁄)⁄
Naomi即使已经50了还是那么美!
怪不得那么能撩~每个人心里都有个Diane,只是我比较怂,至今没敢越界。
给四星的原因是~居然没有续集!
那么多矛盾爆发了之后呢?
居然没了?!
给个说法啊!
最后一集那么多伏笔怎么能说没就没呢?
最后Sidney发现了女主的真实身份,那对视的一笑藏了那么多东西,怎么就戛然而止了呢?
扣分!
在我看来,此剧无论取名《Gypsy》or中文《越界》都挺不错的。
女主正是因为有着吉普赛式灵魂才会不断越界。
全剧两大明显主线:作为therapist的Jean和作为journalist的Diane。
一条隐晦的线:boundaries。
最早出现在E1中为Claire诊疗所写的记录中,而Jean在写这个词时有个小停顿,正说明她对此的深层含义是抗拒的,有意思的是其上方和右边都有这个词的出现。
其后多次出现在与同事的交谈讨论中,同时也会发现Jean对此词的那么小点“难以启齿”,这条隐晦的线才慢慢明了。
而三条主线中又穿插了很多支线,最精彩的莫过于Diane×Sidney。
通过Jean's mom与Jean的对话,可以得知Jean是接受同性的。
那为什么选择了作为异性的Michael? E1里Jean说“每次脑子抽风,隔天就要和你分次手。
有时候会怀念那种感觉”,和存在于交谈和照片中的Michael前女友catherine等都是线索。
她很享受“脑子抽风”的感觉,又不得不为了干掉情敌而选择结婚。
她的任何行为都是控制他人的一种方式,无论在界内或界外。
而在这场婚姻中,她明白自己不太可能settle down ,而她就需要丈夫settle down,其丈夫也甘愿被其掌控(具体情节见E7),所以才会人们口中所谓的“模范夫妻”。
而结婚后第一次“越界”是与她的咨询者Melissa产生了界外关系,当局面没法控制时又使用极端方式让Melissa家人来控制她。
当我看到这里的时候,即使是闹米的脸,我也想抽Jean两巴掌,左脸右脸各一巴掌,我加了钢化膜的手机屏幕和我如啤酒瓶底一样厚的粉丝滤镜都没发挡住这股冲天的婊气。
无论Jean or Diane,都一再越过家庭职业的道德界限。
或许有人会为其辩解,越过职业道德界限是为了更好地控制咨询者从而达到他们的咨询目的。
可别忘了“控制他人”本身就是不道德的,我们唯一能做的也应该做的是控制自己。
正如古语所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好了,我也不知道我写了一些什么(ಥ_ಥ)。
以上均为鄙人拙见,欢迎加入讨论。
ps:E7中,Michael和他的秘书谈起他的婚姻时的对话居然把我看哭了。
还有我真的不想我真的不想把那些去心理咨询的人称之为“病人”。
没办法,这辈子看过的影视剧里有女人自慰情节的就两个,偏偏还是同一人演的,太辣眼睛了。
说实在Naomi不年轻了,看金刚时也没觉得她有多美,但是在这个剧里,她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太有魅力,别说撩的小狼狗女二对她着迷不已,看剧的我都淡定不了,光是想着她的脸都能瞬间湿了,性奋难耐!
女主确实演技棒!
肢体,表情,语气台词细节丰富,把人物的复杂性完全的表现出来,太精彩了!
女二小狼狗很漂亮,深邃的眼神,被她吸引太正常了。
男主长得很帅气,可是为什么我觉得他有时候有点娘~还是Sam是我喜欢的类型!
不同于In Treatment中相对真实、专业的治疗故事,美剧Gypsy打破传统治疗设置,讲述无法耐受咨询无进展的心理治疗师简,开展了一系列付诸行动的举措试图帮助自己的病人,最终越陷越深,简的婚姻和家庭也面临支离破碎的危险。
整部剧聚焦于娜奥米·沃茨扮演的心理治疗师简的内心世界,展现出一个复杂、真实,充满矛盾性,自我认识不足的咨询师形象。
爱的本质是在关系中满足对方理想化的需要。
成人作为独立的个体,其相互间成熟的爱是双向的彼此关联的。
婴儿则不同,在生命初期生死存亡完全依赖养育者,养育者提供照顾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婴儿的发展。
由于婴儿处于混沌一元状态,将自身和世界看为是一体的,无法区分自我和他人,因此婴儿会将照顾环境的质量等价于自己的好坏。
在这一过程中,婴儿逐渐将外部养育者的态度、情绪内化,形成对自己的评价和认知。
外部环境产生的滋养、温暖、慈爱被婴儿内化,婴儿会认为自己是好的,是值得被爱的,进而会产生感恩,来回馈养育者的滋养。
(感恩是足够的爱浇灌出来的,而不是教化出来的;有些被社会教化出的感恩表象,可能只是对自己敌意的掩饰,或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标准以获得赞美,达到自恋的需求)而环境中不足够的奶水、冷漠、忽视,则会使婴儿产生对养育者的敌意,对养育者产生的敌意直接引起会丧失养育者的恐惧,这种丧失对于婴儿来讲是不可忍受的。
因此为了防御这一恐惧,婴儿将敌意投射给养育者,养育者在婴儿眼中比实际上变得更为可怕,在攻击性外投的过程中,婴儿也丧失了自身有能量的部分导致自我贫乏,最终婴儿处于迫害性焦虑中,没办法允许自己充分发展自己的能力,或放心大胆展现自己。
简原生家庭的故事在Gypsy中着墨不多,对观众来说是带有神秘感的存在,正如对简来说她的原生家庭有着太多秘密一样。
可以窥见的是简的爸爸很早去世,简和妈妈相处并不好。
有次在饭桌上,简妈笑说起简小时候想想演灰姑娘最后落选,回家哭了一场;考大学想考斯坦福,后来也没有入选,很沮丧。
简丈夫问怎么以前都不知道这些呢,简则讳莫如深,说都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没必要提。
看起来,从小到大,简跌落的梦想没有被hold住,这些梦想最终变成难以启齿的秘密,约埋越深。
在咨询中,来访者日复一日说同样的话,走同样的弯路,咨询几乎毫无进展,为了更直接帮到来访者,简为自己编造了一个身份:戴安,斯坦福大学毕业,单身记者,以方便接触到来访者生活中的人,了解来访者生活的真相和细节,帮助来访者为生活做决定。
表面上,戴安的身份是为了来访者而编造,实际这个身份则是为简提供了寻找理想化自我的出口。
一边是戴安的生活,戴安喜欢改变,不断尝试新的事物,充满神秘感和冒险精神,热衷于带着来访者参加戒毒小组,瑜伽活动,结交某来访的女儿和某来访的前女友,并且轰轰烈烈展开和咖啡馆女孩西德尼的恋爱;一边是简的生活,努力隐瞒关于戴安、咨询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秘密,维持优雅的姿态,体面的工作,偶尔会因为丈夫和秘书的暧昧关系嫉妒,因为女儿多动症和性别认同的问题心烦,但总体而言仍然保持着幸福生活的样貌。
被关押在内心世界的力比多破壳而出,简越来越多在这两个身份之间切换,内心冲突也越来越多在生活中上演。
内心隐秘的梦想与现实中光鲜亮丽的生活之间,形成巨大的分裂。
为了让咖啡馆女孩西德尼能够信任自己,表明对西德尼敞开自己的世界,简盗用丈夫秘书创作的书,骗女孩说是自己创作的。
女孩看到某杂志上署名作者,找到简丈夫秘书工作地点打抱不平,在这一过程中丈夫了解到,是简在其中做了手脚。
与此同时,简在结婚多年之后仍然秘密保留的老房子,也被丈夫发现。
丈夫对简神出鬼没,为自己留后路,没有完全投入家庭生活的态度很生气。
被发现秘密的简落魄回到家中,质问妈妈当初为什么不逼自己把房子卖掉,简的妈妈说:“因为我知道你需要。
”她说简和她的爸爸太像,他的爸爸就是一个拥有太多秘密的人。
简认同了自己的父母,复制了他们的命运。
爸妈的秘密中有他们害怕其他人拒绝的一部分,面对孩子,父母又把自己不能接受的一部分投射出去,扮演迫害者的角色。
孩子感受到自己很多自然的表现是不被接受的,在认知上也会把这些不被接受的行为思想认为是不对的,在这样的过程中也学会了掩藏。
简的妈妈知道简需要一间自己的房子,也知道简之所以需要那间房子是因为她没有足够的安全感,但是她不足够敏感细腻,能力有限,满足不了简理想化的需要。
简小时候的梦想是在舞台上扮演灰姑娘。
在童话故事中,灰姑娘是一个脆弱,被继母和姐姐虐待,最后被王子拯救的故事。
在心理意象中,这是关于一个女孩,将自己攻击性投射到继母和姐姐身上,将完全的好投射到王子身上的故事,女孩期待将自己坏的一面完全消灭,与好的东西完全融合。
简的内在,有一部分是脆弱的依赖的灰姑娘,糟糕的是,随着灰姑娘演出的落选,这个脆弱的灰姑娘也要被深深隐藏。
所以我们不会奇怪,简在生活工作中表现成熟干练,一心想要帮助别人,她说在她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的时候,帮助别人,自己的问题也就不存在了。
问题不会不存在,只会以另一种方式呈现出来。
剧里面简的一个来访,是个吸毒的女孩,简在督导小组中每次报告进展顺利,私下里带着女孩参加戒毒小组,让女孩住在自己为戴安身份准备的屋子里,但是后来这个女孩却失踪了,简也了解到女孩之前讲的故事都是假的,她一直住在自己母亲家里,并不需要自己提供的住房。
咨询不顺利,婚姻也开始出现问题。
简的丈夫回忆刚遇到简那会儿,简给他很多自由,他做一点小事简都会很崇拜,这激发了他的自信,增添了他的活力。
后来简出现摇摆,不确定是否真的要投入到这段关系中,但最终做出决定进入了婚姻,直到两人再次出现裂痕。
在这段关系里,简满足了丈夫理想化的需要,反之则没有。
简很善于展现自己优越的一面,丈夫也经常会夸赞简做得很好,但简脆弱的冒险的另一面,丈夫其实是没有进入过的,而简也没有做好准备让他进入自己内心的世界,相反的,因为太在乎反而更加隐藏自己的另一面。
两个人对于婚姻的期待也存在不同,丈夫渴望稳定的生活,简则追求自由,新奇的生活,但因为与丈夫存在不同,简也将这一点作为自己的秘密放在心底。
久而久之,简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开始到婚姻外寻找自由,找寻原来的自己。
丈夫则先是挫败,再是愤怒。
最终关系出现裂痕。
无论真实生活中是否存在与简一样以身犯险,打破边界,闯入来访者生活的咨询师,简的心路历程都是有意义的。
咨询师需要先完成自我成长,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再去帮助来访,从认知、行为甚至人格层面帮助来访者完成改变,最终让来访可以自己为自己的生活做决定,而不是全面考察来访的生活从而替来访做最优决定。
咨询师闯入“人间”,多方打探来访者的生活,了解具体情况,提出明确的指导性的建议,表面上是在帮助来访者,也可能在短时间内有成效,但是这样的改变丝毫不足以支撑来访者的人生,因为从内心深处,来访者并没有发生改变。
从一个成长中的人的角度,打开自己,允许自己置身于一个可以分享秘密的关系中是多么重要啊。
也不知道这个剧到底想讲什么,看完下来毫无波动,俺尽力了
娜奥米居然演美剧,我能做什么,除了看还能做什么?!
Boring 女主就是个碧池 一直要改变女儿 老外教育第一不就是要做自己吗 亏她还是心里辅导员
除了闹米出色的演技真的觉得剧情soso
讲道理真的很一般,整个剧连一个最基本的核心冲突都立不起来,全靠演员东一场西一场地来。
上瘾了!女主个又婊又厉害的妖艳贱货然而我喜欢啊!表白娜奥米
全民出轨热潮...婚姻真的只有出轨这种必然的走向吗?把出轨往性感方向塑造的作品总是在道德上有着模棱两可,甚至拧巴的态度。总是把出轨描绘成无趣生活的甜蜜解药,又不断试图在东窗事发后强调有悖传统婚姻观的罪恶感。其实就是心灵上的A片
被坎是有原因的,太烂了剧名和内容完全不搭,对一个自己心理有病的心理治疗师完全没兴趣。
看的Jean/Diane-Sidney线剪辑合集,讲真就是去刷娜奥米,果然魅力爆屏。
家庭危机,外遇,难得半集弃~
我已沉迷老阿姨无法自拔…二十几岁的时候没有遇到一个老阿姨,可以说人生白活了…
Dolly是唯一可爱的人
剧情就一般般,阿姨和小妹妹一起撩真是蛮有感觉的。阿姨老了,但是还是漂亮的!服装组和灯光组加鸡腿 @2017-07-07 03:02:13
有后劲儿
现在再看吉普赛人真的恶!
闹米太美了,演技也在线,剧情什么的不重要了
心理学不是这样的。。
女主太美了,可看惯了女二这种小年轻,不觉得可爱,虚有其表,外强中干。
越编越收不了场的感觉 但是没有第二季简直想直接负分 最后相视一笑到底是什么意思啊喂!
女主设定很迷人,为人心理咨询,自己也要接受心理咨询。精心编织一个又一个谎言,我都时不时替她恨捏一把汗。不是人格分裂,也是一种天赋异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