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刚踏入社会时,我们雄心壮志自命不凡,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心里憋着一股劲想要改变命运,只要奋斗再奋斗,终有一天会改变自己的人生。
一路上,不屑那些告诉我们是普通人的父母和朋友,直到有一天,理想一头撞死在南墙上,在现实里被挫折揍的鼻青脸肿时,才慢慢发现,噢,原来我们真的只是普通人呀。
原来大家都一样,都只具有普通的条件,却要面对极具挑战的现实。
原来做成一件事,不仅需要努力,还需符合要求的硬件、运气、机遇等,努力在有些事情上很重要,在有些事情上只是其中一个占比并没有那么大的因素。
尽管从出生时就已设定好每个人的玩家级别与硬件设备,游戏角色无法选择也很难改变,但我们却可以选择拥有怎样的软件,如心态、品行、思想等,帮助我们运用自身所拥有的条件(尽管它看起来可能普通或不尽人意),去获得属于自己的幸福。
《佐贺的超级阿嬷》这部影片讲述了普通人佐贺与阿嬷生活成长的故事,在自身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创造了属于自己最大的幸福。
影片温暖有趣处处都有智慧的生活哲理,墙裂推荐,是19年看过最喜欢的电影之一。
《佐贺的超级阿嬷》影片改编自日本作家岛田洋根据自已亲身经历撰写的同名书,讲述的是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后,主人公德永昭广的父亲前往广岛因受核辐射去世,留下母亲和昭广与哥哥,生活十分贫穷。
母亲一人无力抚养两个孩子,和自己姐姐想法将8岁的昭广骗去外婆家。
就这样,昭广被迫开始了在外婆家的寄养生活,与外婆一起度过了小学、初中、高中生活,尽管外婆家的生活更加贫苦,已经58岁的她靠做清洁工来赚钱养家,但乐观开朗有趣的外婆总有各种方法将日子快乐的过下去,她极具体智慧的创意与乐观深深的影响着昭广的成长,陪伴昭广自信开朗的长大。
阿嬷用她的智慧给他们原本贫穷的生活种下许多美好的种子,以下分享感触比较深的几个片段。
一、即使贫穷,也有各种方法。
阿嬷每次做工回家都自带出场音乐,她走路时会在腰间系上两端有磁铁的长绳,将它拖在地上,走路时发出嘎啦嘎啦的声音,磁铁会吸附着各种路边的废铁、铁钉等各种铁制品,然后把这些铁制品拿去卖钱。
她理直气壮的说“如果只是呆呆走路的话,那不是很可惜吗?
世界上多的是可以捡的东西,要丢的东西是一样没有。
”阿嬷用这样的方法,让这个贫瘠的家庭又多了一笔可以支撑养家的费用,也给小小的昭平找到了参考,需要钱可以通过自己的智慧,靠自己的双手去挣取。
当他想念远在广岛的妈妈时,他会想着去捡废制品卖钱凑够路费,当他想给自己的阿嬷换取一双新眼镜时,选择了自己打零工的方式来赚够买眼镜的钱。
阿嬷还有自创专属的“超级市场”,阿嬷家住在河旁,将木棍横在河水中,利用木棍过滤河中漂浮的东西,然后将有用的东西捡回家。
可不要小看这个“超级市场”,有了“超级市场”的阿嬷从来不用去买菜。
河道上游的市场经常会将一些不美观卖不掉的菜和水果丢下河,所以“市场“供应很丰富,有青菜、萝卜、番茄、水果、小黄瓜等蔬菜,还有木屐等用品和断树枝(烧火用)。
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东西从上游顺流到阿嬷家,她打趣说“这送货上门还不收运费”,偶尔,木棒旁什么东西也没有,她就笑笑说”今天超市休息吗?
”阿嬷说,做人不能小气,不过,节约是天才。
这样的信念使阿嬷在收入微薄(佐贺妈妈有段时间因生病未能寄来生活费)的情况下,将佐贺抚养长大。
虽然佐贺眼睛受伤没有带钱,医生好心免去药费还给他车费,阿嬷知道后将费用还给医生,说不管是医药费还是车费,我们都要还,我们不能接受别人的施舍。
虽然平日里阿嬷生活里十分节俭,但当知道佐贺获得长跑第一名时,高兴的花掉自己存了很久的一大笔钱为他买一双最好的跑鞋。
阿嬷的智慧与乐观深深的感染了我,贫穷的生活,并不是坚不可摧也并不可怕,仔细探寻总有让它好一点再好一点的方法,同样,逆境并不是坚不可摧也不可怕,可以做些什么再做些什么,让它松动,慢慢向顺境一步步转变。
无论身处怎样的境地,我们都可以选择做一个怎样的人,可以是抱怨痛苦的人,也可以是阿嬷这样乐观智慧有趣的人。
二、如何看待贫穷。
一天昭广问阿嬷:“我们家为什么这么穷?
” 阿嬷说“做有钱人很辛苦,穿着好衣服走路,还要担心摔一跤。
穷人衣服旧,淋了雨坐在地上,摔跤也无所谓,所以贫穷真好!
而且我们不是最近才变穷的,我们是世世代代都很穷,所以要有自信。
昭广,现在要好好享受贫穷。
” 阿嬷的正面回答给小小的昭广很大的自信,他开始正视家里的贫穷,接受自己家境贫穷,自信大方的和周围的同学打成一片。
如何客观看待我们现在的境遇,阿嬷做了很好的示范。
坦然的接受自己的现状,客观的分析原因,对境遇不做任何评判(没说贫穷不好、会被看不起等),从优势视角乐观的看待境遇,发掘境遇的力量。
无论贫穷或富有都心安理得,无论现状如何都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对它不客观的负面评价淹没了自己。
每个人在成长时最先感受到的是贫穷或富有,在幼儿园、小学、大学的求学经历中,同学之间一直暗藏各种各样的攀比,从玩具到名牌衣包,从家里的车到存款,从未停止过。
有无想过这些被比较的东西是否真的具有可比性,是否能客观的成为评判一个人因此值得自卑或自信的标准。
在未踏入社会前所拥有的东西,都是家庭给予的,并非是靠自己能力获得的,那又为什么将家庭给予的等同于这个人本身呢?
难道说,要比投胎技术么?
你会投胎所以投到到富有的家里,你不会投胎所以投到贫穷的家里。
投胎本身就只是个概率事件,概率也能比呀。
可为什么要比呢?
贫穷从来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情,富有也不是什么可炫耀的事情,只是一种物质拥有的状态,没有好与坏,如果你想富有那就靠自己努力赚钱喽。
我们每个人无论贫富都值得尊重也都值得过好的生活,只要能接纳既成事实客观的看待自己的现状,就可以通过努力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三、分数与人生,扬长避短。
昭广学习成绩一直都不太理想,但特别擅长体育运动,临期末考试前一晚,昭广努力复习功课到深夜,外婆劝她早点睡觉说“人生不只有分数,是全部实力的总和。
往后,你就用你这副好身板,和别人的脑子活下去吧。!
” 成功是综合实力,读书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学习经历并不是人生的全部,考高分不等于获得人生的成功,人各有所长,清楚客观的了解自己的优劣,优势发挥,短势借力,才会走得更快更长久。
有些短板是再怎么努力提升也无法取得很大进步,如昭广的文化课成绩,有些长板用一般程度的努力就可以取得很高的成绩,如昭广跑步成绩。
在有限的生命里,有限的时间里,发挥自身最大潜能,创造最大价值,或许是每个人的最佳选择。
看完《佐贺的超级阿嬷》这部电影,内心十分温暖,阿嬷的智慧是昭广人生路上的光,让贫苦的生活充满温暖与乐趣,也照亮了我们心中的某个角落。
我们或许无法选择出生,但可以选择如何走完人生,做一个美好的普通人。
即使身处困境,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与艰辛,我们仍可以用智慧和乐观将它拆解,将它化为有趣和美好,收纳在生命中,成为向上生长的力量。
虽然生活非常的辛苦,甚至有时吃了上顿,没有下顿。
但外婆依然用自己乐观和坚强去生活,而且把佐贺也照顾的很好。
虽然佐贺的学习成绩不怎么样,但却在运动上胜人一筹,佐贺学校的老师也给了他很多的关爱,特别是在运动会那次,要跟他换饭盒的情节,特别打动人。
而佐贺也是一个非常懂得感恩的孩子。
有时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就看我们如何看待它。
你对它笑,它就笑。
你对它哭,它就哭。
剧照错乱了吧,里面有好几个版本的照片。
我看的版本是多谢款待里演奶奶的演员演的阿嬷。
说几个点,第一,环境跟原著不符合,阿嬷的房子屋顶是用几块铁皮和茅草搭的,电影里的房子是用木头盖的,还是大块方正的木头,看不出他们家贫穷,反而给人经济还不错的感觉。
位置特殊,住处周围应该是没有房子的,是清冷萧条的,电影里没体现。
超级市场应该在家的前方,且那条河实在太浅了,书中阿嬷捞水果时可没有直接踩到河里面去。
第二,配乐大概是在搞笑,跟当时整个环境不符合,现代的感觉,尤其是跟老师交换便当那里,我都震惊了。
第三,删了很多不应该删的,又增加了不该有的。
电影时长太短,很多不在一个时期的事发生在一起。
例如跟同学凑钱一起去毕业旅行,德永的初恋,还有几个性格各异的同学和老师。
这些都有东西可拍,不然人物形象太单一了。
成年后的德永何必要有呢,不如简简单单直接从小德永找妈妈那里开始。
到最后成年德永也没再出现,看不出他的作用。
世界上既然有富人,就当然有穷人,这是谁也不能改变的事实。
如果你是一个富人,自然什么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哪怕因为自己财富太多而产生焦虑,那样也没问题,你可以给自己请最好的心理医生,只要付钱,这也不是问题;如果没有幸福感,还可以多参加慈善活动,让别人的感激满足自己的空虚;如果有了疾病,还可以花钱用那些刚刚通过穷人做的成功的临床观察的价格不菲的新药;如果没有爱情,起码会有人宁愿假装爱你。
如果你是一个穷人,很现实的就是,如果你的心态出了问题,你不能请心理医生为你治疗,只能靠着谁也不能证明究竟是否有副作用的制剂来抑制自己的精神问题,同样的,如果你没有别的,你还是什么都没有。
你能做的,只是能用自己的感激来满足富人的空虚,或许那样可以得到一些意外的收获。
虽则事实不全是这样,但是总归富人还是要好过穷人,不管在什么方面。
哪怕辛勤付出劳动的是自己,得到社会名誉的还是那些高高在上的成功人士。
我不是仇富,我只是陈述。
昭广很幸运的是有一个很会调节心态的阿嬷。
在家境如此贫寒的情况下,还是乐天的抚养昭广健康的成长。
昭广很幸运的在一个很价值多元的社会中,他们没有用" 金钱"作为唯一的标准去衡量昭广。
他们始终将昭广作为一个"人"来判断其价值,他们坦然的接受昭广家很穷,没有钱作好的便当,功课不好,但是体育非常优秀。
老师没有因为昭广的家境,而歧视他,反而更加的爱护他,甚至一起和他飙泪;同学还是为他出色的体育感到高兴,而没有因为学习的落后而歧视;卖豆腐的老爷爷还是体谅的卖给他一块原来完整的豆腐。
如果换另一个社会,恐怕老师根本不会打理这种用不上的学生;学生也会听从家长的指点疏远这种同学;做生意的甚至会以次充好。
我说的不是我生活的环境,但是后一种事实却是可以深刻体会到的。
如何面对贫穷,恐怕不是一个人可以做得到的。
如果周围的人都是一种将金钱作为唯一标准的人,阿嬷做的如何出色也是没有用的,甚至不可能有任何的作为,因为那种世界没有她的生存空间。
与其沉醉于如何调整心态面对贫穷,不如观察这个世界是怎么评价贫穷的。
如果这个社会,不能宽容的对待贫穷的人。
那还是趁早重新开始洗牌吧。
http://tin1016.spaces.live.com/blog/cns!49A79B57DDF65AA1!1162.entry这个评论是非常早之前写的了,甚至那个时候微软的spaces还在。
但是不知道为何,豆瓣将其改在另外一部影片下面,手动改正回来。
家境贫穷与否,学识阅历高低,这些东西压根没有什么可比较的意义,更不应该成为你自卑或者自信的标准,贫穷从来不是可耻的事情,物质优渥知识丰富也不是什么可炫耀的事情,追求物质和汲取知识都是在完善自我,让自己获得更多的幸福感满足感,而不是去攀比什么,我们鼓励乐观,相信自信的力量,是因为自信开朗让我们更容易过得幸福感,仅此而已。
阿德勒说,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换句话说,影响我们的不是贫穷和苦难本身,而是我们对待贫穷的态度,我们无法选择出身,但可以选择如何走完人生,我们无法选择避开苦难,但可以选择用什么态度面对苦难,当我们拾起自信与乐观,还应该积极努力地做出改变,乐观和努力应该是紧密相连的两件事,把这两件事结合,既能着色现在也能灌溉未来。
星星应该哈哈大笑,反正宇宙是个偏僻的地方,人也应该乐观开朗,反正人生的尽头不早也不晚。
因为书而点开了这部电影,因为电影带着两个女儿看书,后来搜罗了很多关于这部电影的书的讲评,都很喜欢!
再次回看,为阿嫫所感动!
那样的年代和社会背景,阿嫫有些行为不被我们所接纳,但从大的方向看,昭广却是留守儿童中幸福的一个!
有心有所向又有行有所为,每一次却都被阿嫫看在眼中!
每一次风筝🪁飞离航道总被阿嫫悄无声息的导航导正!
留守儿童是一个现象,这个背后更应该关注孩子内心的健康成长!
到吃晚饭的点,隔壁都冒烟,飘出菜香,阿嬷的锅里空空如也。
洋七:我们什么时候吃晚饭?
阿嬷:晚饭?
晚饭哪里是天天吃的啊?
洋七:……阿嬷:快去床上吧。
睡着了就不饿了。
第二天,早上醒来。
洋七:早饭什么时候吃啊?
阿嬷:早饭?
昨天不是已经吃过了吗?
上面的这段对话,出自《佐贺的超级阿嬷》。
我与超级阿嬷的相遇,纯属天意。
晚上辅导女儿作业间隙,随手从书柜中抽出这本书,边看边笑,竟然忘记主业,严重影响他人,被赶出了房间。
这本书的作者洋七,由于母亲无力抚养,8岁时被送到乡下,与外婆相依为命,生活了8年。
2001年,外婆去世后的第十年,他将这段经历写成了书,一不小心火遍了全日本,传到亚洲各地,至今仍经久不衰。
这位日本佐贺的阿嬷,普通的乡下外婆,一生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人到中年丈夫去世,独自带着7个子女长大成人,从未上过班的外婆,去学校扫地挣钱养家,从42岁一直扫到78岁,整整36年。
贫穷像黑狗一样缠着外婆,外婆却带着家人,将没有饭吃的日子过得充满乐趣。
- 1 -外婆是一个极具生活智慧的人,利用一切资源养活孩子,简直脑洞大开。
每日蔬菜水中来,用一根棍子横在门前的小河,拦住上游菜市场飘下来的烂菜叶子,扔掉不要的东西,集在一起做菜;每次出门,腰上绑一根带磁铁的绳子,一路拖着走,总能吸一些金属回来,积攒卖钱。
这样的生活创意,书中还有很多。
如果上游什么都没有,那就只好饿肚子。
但在外婆看来,生活就是这样,没什么大不了的。
哪怕明天的早餐没有着落,现在该做的,就是好好睡上一觉。
外婆对待生活十分认真,每天凌晨4点起床,去学校打扫所有的厕所和办公室,一直干到下午,这样持续了36年,每一年365天,几乎从没请假。
洋七回忆说,送给外婆最好的生日礼物,就是去帮忙扫地。
外婆告诉他,一定要先打扫厕所,把又臭又脏的活儿干完,再打扫职员办公室,那简直就是天堂啊。
面对生活,她从来没有问:怎么会这样?
只是用行动回答:我该怎么办?
外婆曾说:“穷有两种,穷得消沉和穷得开朗。
”“穷人最能做的,就是展露笑容。
”她从来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只是带着一家人,朝前,一步步。
经常告诉孩子们,“晚上别提伤心事。
难过的留到白天再说,也就不算什么了。
”“时钟反着走,人们会觉得钟坏了而扔掉。
人也不要老回顾过去,要一直向前走!
”-2-《被讨厌的勇气》里面,提到了“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一个核心观点,“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换句话说,影响我们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
面对困难,打到我们的不是困难本身,而是我们对待困难的态度。
我想起了自己的外婆。
7个子女大多出生在1960年代,正是物资极为短缺的特殊时期。
摆在面前的第一大难题,就是如何填饱这么多张嘴。
对于小时候的我们而言,外婆家是个神奇的地方,每次去,都会从偏房的柜子里摸出麻花、鸡蛋糕、苕果子分给我们。
直到今年正月外婆去世,我才突然发现,这些年,外婆对于过往的艰辛,竟然从未提起,就像从没发生过一样。
关于过往的经历,特别是家庭对于一个人成长的影响,美国的心理学教授马西,与其他研究者一起,针对76名被试,从婴儿时期一直到成年,进行了长达30年的研究。
总结这些年的研究成果时,作者提出一个观点,家庭是“一锅慢慢煨着的汤”,每天加一点儿料,逐渐改变了汤的味道。
有时际遇就像是无意中往汤里加了一味香料,这带来了点石成金般的效果,以无人意料的方式改变了一切。
这些决定不仅改变了成年人的生活也改变了孩子的生活,深刻地影响着他们成为什么样的人。
阿嬷的生活充满艰辛,住在全村最破败的茅草屋,中年丧夫,独自带大7个孩子,其中还有1个是智力障碍;每日劳碌,为生计奔波,凌晨4点干活,整整36年,阿嬷没有逃避,没有放弃,选择了笑对生活。
洋七的童年简直是一部苦难史,父亲受到核辐射去世,母亲无力养活自己,被送到了乡下;贫穷一直如影随形,经常饿着肚子,放声大哭。
原本是一锅苦汤,却遇到了乐观自立的阿嬷,给童年加入了一味神奇的汤料,从学校的棒球队长,转而走上演艺道路,成为日本喜剧界的大咖,不断向他人传递快乐,将一锅苦汤熬出了沁人心脾的芳香。
-3-如今,我们很少体会到贫穷的滋味。
相反,总是被“过度”所害,吃得太多,不停减肥;选择太多,不停更换;诱惑太多,迷失自我。
至此,我们又深陷了另一种不安:我们到底在追求什么?
该怎么办呢?
心理学家会告诉我们,让我们焦虑不安的,是我们在心中预设了一个理想生活的样子,时不时拿来与当下的生活比较,两者之间的巨大差距,让人倍感失落,绝望到怀疑人生。
该怎么办呢?
几年前,河南一中学的心理老师顾老师,写了一封“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辞职信,不顾一切,从学校辞职,追求诗和远方。
后来,她和爱人如愿以偿,在古镇开了一家客栈,过上了梦寐以求的生活。
但生活总有不如意的时候,他们投入百万元的客栈,到淡季时几天都没一个人来。
偶尔来一个,既不住店,也不喝茶,就是来找她拍照的。
有的还要求写“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信笺,一次写五张,拿回去送人。
顾老师抱怨道。
当1957年的火车缓缓驶向佐贺的阿嬷家时,八岁的昭广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得不知所措。
铁道像是两条向前伸的无休止的“胳膊”,将昭广从广岛妈妈的怀抱里无情的抢了过来直塞给那个丝毫没有印象的阿嬷。
昭广就这样来到佐贺,却又一次次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去,可是广岛好远啊,怎么跑也跑不到,怎么跑最后都会被那两条巨大有力的“胳膊”给送回来,真是泄气!
阿嬷真是个奇怪的老太婆:她边走路边拖着吸铁石随时捡废铁,还说呆呆的走路只是浪费;她在家门口的小河上栏上一根竹竿拦下随流而下的树枝、蔬菜,有时甚至是木屐,她说那个是我们家的“超级市场”,还是宅配到家的哦;她还说世界上有两种穷人,一种是消沉的穷人,一种是开朗的穷人……她的“胡言乱语”,却在小小的昭广心里埋下了小小的种子:做人不能小气,但节约是天才!
我忽然想到,那些穿着妈妈年轻时候衣服度过的初中岁月——那时候我记得除了周一以外不用穿校服,于是女孩子们总穿得花花绿绿的。
我也多么渴望如此,从小到大,妈妈给我买的衣服虽然数不胜数,但上了中学了,总得打扮得更加特别些。
于是,在少女的虚荣心的趋势下,我嚷嚷着要再添置些品味独特的衣服,让自己更像个大人该多好。
妈妈并没有急于答应,她只告诉我她年轻时候就是一个时髦的姑娘,衣服多得数不过来,也最齐整,问我要不要穿她的衣裳。
我自然有些迫不及待,能穿上妈妈的衣服,那就有别于身边的这些女孩儿们了!
于是我每天穿着过时的有些不合身的衣裳上学放学,却因为妈妈的巧手加工使得它们显得更加漂亮了。
渐渐地,我从什么也不懂的小丫头出落成了装满了心事的少女,妈妈的那些衣裳终于露出了破绽。
它们的款式是那么的陈旧,有破的地方即使妈妈用可爱的别针遮住了,也再入不得我眼。
反而偶尔捡几件姐姐淘汰的衣服,却让我能一连穿上好几个星期。
有一天,我为了没衣服穿而发脾气。
商场里好看的衣服那么多,为什么妈妈就不能买一两件给我呢?
我对她的小气显得愤愤不平。
印象中那一天摔了门,印象中那时候我的成绩一落千丈,老师几次告诉我再这样下去,能不能上高中都是个问题,印象中妈妈总是严肃地不可置否,我见了真怕。
她既不为成绩不好而生气,也不为我的情绪而动怒,我简直不知道她脑子里在想些什么?
我决定不再和她说话了。
那些日子里,我决定努力的学习,争取早日离开这个冰冷的家,离开“小气”的妈妈。
我已经想好了自己要去北京上大学,想好了毕业以后就要独立,再也不要她一分钱。
我拼命地追赶自己落下的功课,终于顺利地考上了高中。
那一天,一件崭新的、像春天刚长出来的青草般鲜嫩的绿色带帽抓绒卫衣放在我面前。
那一天,我高兴得和妈妈“冰释前嫌”,其实只是我自作多情的不理睬她,她从来没觉得我不和她说话了,而是一直以为我学习忙。
很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那时候我家里的变故:爸爸因为得罪了某领导,大半年没有领过工资了、妈妈的厂子面临倒闭的危险,家里其实已经借了很多钱来维持最日常的生机,妈妈紧扣着每一分钱,想早点把借了的钱还上,借着别人的钱她晚上都睡不着觉……那一天,我知道春天一直在我身边。
那颗阿嬷种在昭广心里的种子,在我心里也开了花。
年三十早餐时给妮子讲述影片中的小片段,运动会只带了白米饭的昭广避开众人,独自在教室吃午饭,老师借口肚子疼主动要求交换便当,卖豆腐的大叔故意将豆腐弄破半价卖给祖孙俩,“真正的体贴是不让对方难堪,”希冀妮子和自己新的一年中能体悟和学会何谓适度的帮助,境遇虽困窘,阿婆的乐观和坚强,周遭人们的善意和温情,让影片不缺少泪点,马拉松时妈妈来观赛,老师和昭广一起激动地哭出声,阿嬤讲:天底下有两种穷人,一种是消沉的穷人,一种是开朗的穷人。
我们要做“开朗的穷人”。
[/cp]
#写作打卡05# #影评03#金句:1.节约是天才,但是,做人不能小气2.真正的体贴是让人察觉不到的,是润物细无声的。
3.晚上不要想难过的事情。
不管多难过的事情,到了白天,都变得没什么大不了。
4.天底下有两种穷人,一种是消沉的穷人,一种是开朗的穷人。
5.别抱怨“冷啊”、“热啊”的!
夏天时要感谢冬天,冬天时要感谢夏天。
01.要学会去观察生活中体贴 这部电影讲是昭广小时候被妈妈送去佐贺阿嬷家生活上学。
看的过程总是忍不住想哭,想起来自己阿嬷,我也是阿嬷一手带大。
很喜欢听阿嬷的话,她们都是有共同特点就是喜欢节约,积累物品 ,不给他人添麻烦……。
我到现在出来工作一直也是节约做到极致。
阿嬷总是可以积累好多物品出来 心态也是超级乐观,这就是为什么可以长寿。
阿嬷说:“平常省吃俭用 到关键时刻就要买最”。
“那是真正的体贴,让人觉察不到的体贴。
”阿嬷的话让昭广一瞬间好像明白了:那些总是采购过剩的邻居们,总是有破豆腐出售的爷爷。
在运动会上,老师假装肚子痛,把最美味的便当让给自己。
然而,吃过了菜叶子的阿嬷并不会去特意致谢,她只是在打扫卫生时,顺便把邻居家的门前也一并清扫干净,也不会欠别人人情。
佐贺阿嬷说:“让人察觉不到的体贴才是真正的体贴、真正的关切。
”生活中 ,我们常常做一些让别人难堪的事还不自知。
02.不要拿自己短处去和别人长处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只看到自己“贫瘠”的部分是永远得不到快乐的。
影中有好多细节让我感动不已,学习好多教育方法。
昭广是体育比较强处,对于文化课很差。
小时候功课却很差,最怕考试,有一天,他向外婆哭诉:“阿嬷,我英语都不会。
”“那,你就在答题纸上写‘我是日本人’。
”“对啊,在日本不懂英语也不会特别麻烦。
”“是啊,是啊。
”“可是,我也不太会写汉字呢。
”“那你就写‘我可以靠着平假名和片假名活下去。
”“哦?
是有人只认得平假名。
”“是啊,是啊。
”“我也讨厌历史......”“历史也不会?
那就在纸上写‘我不拘泥于过去。
”阿嬷说,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了不起的人,有人用头脑,也有人用劳力,社会就是靠总和力才成为社会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如果只看到自己“贫瘠”的部分,是永远也得不到快乐的。
03 只要心态好 什么事都不算事很喜欢电影中说一句话:晚上不要想难过的事情。
不管多难过的事情,到了白天,都变得没什么大不了。
真的是这样,在生活难免会遇见不如意的事,总是大晚上想这些事,搞得心情很不好,还以为是天大事。
那还不如好好的睡一觉 醒来都不是事。
《佐贺的超级阿嬷》里面阿嬷心态超级豁达,治愈我所有不快乐 焦虑 ,不管有没有钱都是活一天,为什么不快乐活一天呢?
影中有阿嬷般长者的智慧,又有昭广孩童的懵懂天真,值得好好品鉴一番。
会让处在琐碎生活中的成年人不自觉的笑对人生,同时也会在孩子的脑海中留下这样一种潜在的认知——生活即使再艰难,也没有活不下去的地步。
谢谢阿嬷 让我在突如其来疫情看到希望,勇敢乐观坚强生活下去,待疫情消失的那一天。
这题材 很难拍的不好看。虽然套路还是略多且在意料之中 但是人到中年就是容易被这种亲情打动。
因为看过书,觉得电影拍的很普通。书真的超级好看啊,贫穷又乐天的阿嬷
期中考前去光明戲院看的
对自己节俭,对别人要慷慨。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fa4y1v7v5真正的体贴是察觉不到的。最穷的日子你是怎么过的?贫穷不是可耻的事情,不努力生活才丢人。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We411x75u
这种温情的电影拍得很好 细腻舒服 不矫情
飙泪啊~阿嬷家联结两座房子的小桥很有意境呢~
滚蛋
无言的感动,感动的力量。
“要做得让人不会觉得难堪,那才是真正的体贴”,这样的姥姥,到现在都能教一票儿人做人。姥姥、妈妈、大姨、老师们、同学们,都可爱的要死。只可惜,现在和小时候的对话感没出来。因为没看过书,所以觉得很多太铺直叙,只在面儿上,没深入下去
那些因为拮据而被迫的举动,那些因为挫折而产生的绝望,阿嬷用她的乐观一一化解
生活如此艰难,穷人有两种,我们要做开朗的穷人。
平常的感动
煽情啊
会成为经典的电影,虽然我不曾经历那个贫苦的年代,但是阿嬷为人处世的精神处处都值得永远的学习。源于生活,才能动人至深,良久不能忘怀。
夏天的味道。
跟期待还是有差距
温情的小细节打动人心
每个人的人生都充满了苦难,看你如何经过他
相比之下,还是书更好看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