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在办公室放歌,想起阿桑就点了《一直很安静》。
喜欢那样的歌词:给你的爱一直很安静,来交换你偶尔给的关心。
明明是三个人的电影,我却始终不能有姓名。
不小心看到彭顺导演的《爱情故事》,想说即使是三个人的电影,也都会有姓名。
外表开朗内心脆弱的长发阿伶;王子般精致的音乐才子俊伟;短发脱俗的小樽。
看了两个晚上才看完,好久没那样的伤心,欲罢不能地陷进这样的青春故事中。
画面清新,精致的让人心痛。
阿伶属于白色,最终化为天使,离众人远去。
俊伟属于蓝色,流动的忧伤,夹在两个可爱女生中间。
小樽属于灰色,一直很安静的样子,终于鼓起勇气去追求心中的白马王子,可惜知道王子喜欢的公主不是自己,天灰灰的,衣服灰灰的,心情灰灰的;不过最终灰色变成了银色终于发光了,公主遇见了王子,莞尔一笑,怦然心动。
电影最感人的除了爱情的左右手外,音乐也是重要的一笔。
首先歌手江若琳主演,加上俊伟的身份是作词,最最激动人心的是片尾小樽在阿伶火化那天把自己给那首俊伟最重要的作品填的词交给俊伟,她姗姗离去,他潸然泪下。
音乐起,一幕幕的画面闪现。
原来三个人的电影,每个人都是主角,只是旁观者清的同时也是旁观者伤。
林夕大师的词真的有忧伤到绝望,却舍不得放的感觉。
爱情里本该只有甜蜜,有时却那样忧伤。
两情相悦似乎都太理想化。
时间真的可以去接受一份起初不看好的爱情吗?
记得小樽在阿伶外婆的小船上说自己与阿希分手的原因是明白了很难接受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
可是她坚定地认为俊伟不会接受自己,自己却一直一直只锺意他。
如果没有阿伶让俊伟接受她的那个请求,俊伟还会在四年后小樽回国找工作的时候在阿伶的墓前碰见吗?
他还会邀请她去吃她喜欢的潮州菜猪大肠吗?
爱情故事,红白玫瑰塑料花。
我承认结尾的那点明朗让我不舒服,还有让我挺反感的一句,我死后你不可以爱上任何人,除了小榛。
剧情是俗气了些,不过主角找的倒还好,里面的音乐也够好听,可以加分。
我觉得江若琳长的有点像张静初,姑且学某女把她叫做女一。
我喜欢女一。
因为她那句因为某人想知道很有看点。
不是所有楚楚可怜的人都让人会心痛和心动,这样的淡定我很喜欢。
至于小榛呢,她的感悟让我也有所领悟。
她说,你知不知道为什么我拒绝小希,因为他让我知道,不喜欢一个人是很难去接受他的。
本来我也喜欢男一的,如果没有结尾的一分钟。
看阿玲和小榛kiss的画面,我居然一直在想,是不是小榛把阿玲当成了男一。
说不定导演也是此意,我觉得我的想法不狭隘。
话题说到这,男二真是一个无关紧要的角色,好像是陈翰典一样。
这段暗恋都够清汤挂面的。
电影结束,爱情也结束。
哭什么哭,笑什么笑,导演还是没有把剧情搞的太复杂,其实我一直想把阿玲设计成拉拉的角色,这样显的比较热闹。
电影结束,我也要归家。
老套的情节和可以预期的结尾。
普通的三角恋,穿插某个主角的劫难和两外两个人的纠结。
演员的造型和演技也很普通,如果非要说很烂 也很少有人会理直气壮的去反驳。
REX无论怎么样都不能说是帅,江若琳和文永珊在戏里也很不协调--江怎么看都要比文老上十来岁,没有任何理由相信她们是同一个时代的人物。
柔情钢琴音乐作为背景的确在让观众入情方面起到了催化作用,尽管灯光合适,演员脸上厚厚的粉底还是可以很明显地看见。
唯一的惊艳是文在最后出现时的全新造型,的确是有眼前一亮的效果(而且我也特地去GOOGLE IMAGE搜了文的其他图片,虽然结果不理想,还看到了诸如 女大十八变 等不知道是褒还是贬的新闻),但这时的情绪已经完全脱离了电影本身。
虽然大部分时间是低落格调的,但是结尾还是圆满的。
一个人的死去,时间的距离,愿望的实现,剩下的两个人新的开始。
不很突兀,当然也不自然。
但是彭顺一开始就没有想要到达怎样的高度。
低投资,小范围的放映以及连翻译配音都没来得及做。
这样的一部电影,你还能要求什么。
很多人不断批评它的老套,俗气,过时,可是爱的主题无非就是纠结与反纠结,无它。
要想看奇异主题,可以找大卫芬奇,彭顺只是安分守己的小角色。
眼泪不是骗出来的。
一开始电影就没有告诉你这会让你流眼泪。
如果你看了海报,冲着 爱 的主题,冲着纠结的三角,然后片中情不自禁难过了,伤感了,票价就值了。
不要用谁谁谁的标准去看它。
彭顺就是彭顺。
小人物就是小人物。
爱就是爱。
朴实的,坚定的,落俗套的。
所以,你想看,就看,说明它是你的STYLE。
不想看,就不要看,也不要明知它是俗片还怀着阴暗的伺机批判的心态去苛责它。
一部电影就是那么长,不会教育你什么,不会让你学到什么,那都不是娱乐业应该做的。
在短短的103分钟里,你忘记了自己,忘记了一些烦心事,跟着演员走过一段爱的路途,是否就该知足了。
如果没有小樽,那头俏丽的短发,那瓣娇艳欲滴的唇,还有她永远冰冷的眼神,(看着她我怎么觉得想广末凉子)我想我不会耐心把它看完的。。。
好吧,忘掉女主角酷似阿娇的脸吧(她的脸为什么那么大啊,眼睛更大)尤其是哭的时候,我感觉五官都挤在了一起了,忘掉男主角酷似杨丞琳的脸吧,还有他那个发型-囧!!!
还有他永远一成不变的表情。。。
p.s正希还是挺帅的哈。。。
再p.s 如果你真的无聊想怀念下年少的纯情,你可以看看的。。。
一开始是因为有江若琳和文咏珊才看的,但看了只后,就觉得很失望,从看这部戏的开头就很容易的知道REX喜欢LING,阿樽喜欢REX,之后的剧情都很简单,平常人都猜的出来,没有什么神秘感和让人痛哭的感觉。
一部好的电影往往能不动声色地直达观众的内心。
没有浪漫的风花雪月,没有甜蜜的誓言,《爱情故事》用最细腻的手法、最温柔的方式述说纯真年代的那些爱情故事。
一直认为文字是自己最得意的表达方式的我,此刻竟然却不知从哪里开始。
感受太多的时候,总怕表达不出最真实的初衷,因而亵渎了久久不能停止的感动。
喜欢电影的原名“basic love”,也许我更喜欢自己的翻译“爱的根基”。
简单地说:有一种感情永远没法忘记,有一种心跳永远无法停止。
爱着的人,自然能懂;爱过的人,亦更能体会。
对于爱过的人,无论我们有什么样的结局,无论我们走得多远,心里总有一个位置是属于那个人的。
留下的,也许不一定是爱,但一定是一种坚定的信赖,任很多人都无法替代的信赖。
相信某一天,当你想到时,一定有他出久违的笑容。
电影给的感动,源于它勾起了我们自己的故事。
爱情、友情、梦想、生命。
相爱的人总是心有灵犀的。
爱与不爱,一言一行足以说明。
电影用三个人述说了属于两个人的爱情故事。
爱情,永远都只是两个人的事。
正如在阿Lin g离开这个世界之前,这份爱情从来就没有她的位置,于是,她无须努力也知道自己赢不了。
况且,爱情从来都不是以输赢来定义的。
有一个片段总是让我想起:当阿Ling躺在俊伟身上他们的那段对话。
“——你喜欢我什么呢?
”“——爱,是一种感觉。
” “我一直以为你喜欢的是小樽,你为什么不喜欢她呢?
”“——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这句话看过、,但直至从主人公俊伟口中说出来才能如此接近这句话真正的生命。
“如果我走了,你不许爱上别人。
…除非那个人是小樽” 爱情,友情在这一刻都展露无疑,电影到这里已经完成了它要表达中心的使命了。
我们的青春里,有简单的爱情,也有纯洁的友情,而这两种感情一直都在陪伴这我们。
喜欢江若琳,喜欢她把阿伶诠释得如此自然而富有生命力。
说不上多漂亮,确很有亲切感。
更喜欢阿伶这个角色,总是能给身边的人带去快乐,用最真诚的心对待身边的人,也用最虔诚的心对待生活。
对她而言,日子不长,却将每一天都用心丈量。
有一段,在友情和爱情十字路口不知该往哪走的时候,于是她哭了。
或许我能感受她的感受,对于生命两个最重要的人,怎么取舍都是失去,最好的办法是能同时拥有。
而这对于一个即将宣告离去之日的人来说,是一种多大的奢望。
看着她在病床上对这个世界的眷恋,我也顺势哭了。
“顺势”这个词好像很突兀,但我想不起其他的字眼了。
那是种不知不觉的举动。
我想如果现在在病床上的人是我,我又会怎么办呢?
我会有勇气活下去吗?
听着周围的人说,总有一天会好起来的。
对于别人,我们总能不痛不痒,或者出尔反尔地这样劝别人,其实有些事实,每个人的心里都一样清楚。
如果我真的病了,也许就不会为了那一点小小的希望去斗争的吧。
对不起,我本来就是那么没用的一个人。
是什么让自己泪流满面呢?
我们亲爱的爸爸妈妈吧,在这个世界上给与你生命的人,还没偿还一点点的爱呢,就这么不负责任地走了。
走了就算了,还要留给他们这么多的悲痛。
那还有什么能让自己泪流满面呢?
原来,我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我还没结婚呢,没有遇到这辈子上帝说的另一半;我还没有小孩子呢,我最喜欢的小孩子,我还没有呢。
就这两样,就足够让我紧紧地抓住这个世界了。
如果,就这么走了,我怎么能笑得象阿伶那样灿烂呢?
可是,有多么的不舍就有多么的美好,有那么多的美好,到时候也会选择幸福的微笑。
爱情不用错综复杂,不用周遭折腾,不用歇斯底里,因为总有一天会累的。
那就做一个有容乃大,内心平静的女孩子吧,其实这样,爱情也会在心中风生水起的。
这部电影我的情绪牵引了很多人看,中立的角度看这片子内容其实很简单,故事情节其实也并不十分突出的感人。
但是可以令我为它哭,或者编剧不是大导演可能是个新人,但是已经很不错,拍摄手法我个人觉得挺应景。
至少可以促动我。
如果置身其中去看这部片,是可以让自己哭得。
既然给了门票就要有意境去看。
是的,这是一部情节老套的电影,普通的三角恋,普通的青梅竹马,加上普通的校园故事。
然而我所关注的是被这部电影忽略的正真主角--小樽,因为她出彩的表演,使得影片有了另外凌驾于单调情节之上的可取之处,那就是演员所赋予角色生动的形象。
当然其他演员的表现,虽然谈不上惊艳,却显得十分自然真挚,为此,我决定给5分。
电影的一开始,我是跳跃式观看的,因为我明显感受到了导演拙劣地对岩井俊二等文艺青年的模仿。
从普通的生活细节开始描写,然后加上一些有气无力的对白和跳动的唯美画面,之后便引出该故事的主要三个人物:小樽,Rex,和阿伶。
如果导演试图跃进屏幕把自己充当该剧的主角,我想我会关掉窗口。
所幸的是,导演并没有这样做,而是通过演员--特别是小樽--的表演来诠释主题,于是我有了继续观赏下去的冲动。
从此开始,我已经不关心剧情了,因为这样的爱情电影的剧情总是经不起推敲。
尽管悲剧更具艺术性,然而为了不折磨观众,编剧通常会选择喜剧收场。
而且为了使得故事圆满,有时心脏承受能力比观众还差的编剧会把剧情改得脱离现实。
所以,有时候不要在意剧情反而会使得你更有看下去的冲动。
我看电影的时候喜欢关注人物的各个方面,遭遇,性格,心理,以及选择时的态度。
这些东西很容易被导演独立地表达,显得人物的架构有点脱节。
然而本电影在这方面做地还是非常到位的。
生活中也好,影视剧中也好,我们通常会遇到电影中的这三种人,一个女孩有着不幸的家庭,为了生活不得不过早地成熟。
然而越成熟越容易自卑,她总是低着头,不善言语,外表冷漠松散内心却比任何人都敏感。
她也会把这种自卑带到爱情中去,此刻真正的悲剧就此诞生,这也就是所谓的傍观者伤理论。
这样的女孩往往没有什么朋友,除非有一个特别热情洋溢人,不拘小节的人,才有可能融化这层冰霜。
这个人就是阿玲。
当然还得有个男主角,他不一定是最帅的,但要有足够的魅力征服这两个性格迥异的女孩的心。
可以说,这三位主角对这三种人的诠释非常地到尾,举手投足间没有一丝“演”的痕迹,感情的流露也是自然真挚。
请注意他们的眼神,小樽的眼睛似乎没有聚焦点,总是一副松散的感觉,却能让人感受到她什么时候是失落的,什么时候是开心的,什么时候心灵是被触动的。
阿玲的表演似乎要简单一些,因为演员本身长着一副水灵的大眼睛,然而在生病状态下,既要体现被病魔摧残后的憔悴,还要体现处于爱情中的满足感,演员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
惟一不足的就是男主角的变现了,不管怎么样,我始终无法从他身上找到能够吸引异性的魅力。
可能这种平庸加才气的男生才是感情细腻女生心仪的对象吧。
我最中意Rex和小樽一起吃饭的那场戏。
小樽第一次叙述自己的家事,语气中只有少许的无奈,更多的只是平静,还有那冰冷的眼神。
当听到Rex惟妙惟肖地叙述自己钢琴那档子事情后,她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冰冷的眼神也开始泛光。
甚至开始问起Rex喜欢的女孩子的类型。
只是不识风情的Rex又把话题转到了阿玲上,而小樽也恢复到了平日的冷漠。
当一个人向你述说自己过去的不堪的回忆的时候,说明他是正真信任你的。
当一个男孩子开始当面评价一个女孩子的时候,也总是会引起女孩子更大的兴趣。
我们生活缺少了太多这样的场景,不能与人真诚地面对,而总是带着形形色色的面具。
以为这样做是为了得到更多的朋友,其实只能使得我们更加孤独。
回到情节中来,我能理解为什么小樽和Rex都对阿玲有好感,因为他们有着类似的性格,这样的性格正需要像阿玲那样炙热的心。
然而却无法理解为什么这些年来Rex会对小樽毫无察觉。
照理说男主角,特别是想Rex这样会写歌,有着细腻心思的男孩来说,应该会更关心小樽而不是阿玲。
或许Rex的心只能容纳一个人,或许小樽对这份情过于谨慎,或许Rex有所感觉,只是无所察觉。
人的心总是复杂的,解释不清的,试图去解释最后只能是一场错误。
除此之外,电影对于女女之间的感情也是交代地不够清楚,那个吻代表什么?
这个举动仿佛是打了一个檫边球,似乎是在暗喻她们之间有着不一般的感情,但是后来对这种感情的延续又戛然而止,我们只能认为这个吻就是一个开得尺度比较大的玩笑,暗喻没有90后做不到的事情,只有她们想不到的事情。
其实女女之间的感情也有很多值得叙述的地方,还有他们小时候的认识及相处也是可以被展现给观众的。
但是一场电影总共就只有这么几分钟,而且是小成本制作,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这部电影已经做得很不错了,有唯美的画面,有在梦幻与现实之间摆渡的钢琴曲,还有演员真挚不留痕迹的表演,我们还能奢望更多的什么呢???
所以我给了5分,因为它以与以往不一样的方式感动到了我。
电影名字很老套,故事情节也很老套但我还是很喜欢这部电影,看得很揪心内容很简单,一对好朋友,两个女孩子,爱上同一个男孩子.没有你死我活的所谓的"争取爱情"抢夺情节,有的只有默默的付出.很喜欢这样纯粹的感觉.
晚上从专门用来放电影的盘里翻了翻居然把这部片子翻出来看了,我甚至都忘记自己什么时候以及为什么要下载这部电影。
这样的情节如果给芒果台拍出来必然又是一部让千万人民不齿的狗血偶像剧:三个青梅竹马的好朋友,两个性格迥异却很要好的女孩同时暗恋着那个才华横溢的男孩,男孩暗恋着性格外向的那个女孩,后来知道了性格外向的那个女孩有白血病但她因为觉得自己没资格谈爱情于是一直把对男孩的爱放在心底,性格内向的女孩一直知道男孩喜欢自己的好朋友也不想大家的友谊被破坏于是一直也在压抑……我当时看到这样的情节真的就想起了初中的时候我们几个女生自己写小说那会儿就最爱写这样的段子,很简单很纠结,把主角们放在友情和爱情的十字路口可劲儿虐,时不时再来点命运捉弄feel让其中一个被和谐掉神马的,其中还要穿插个帅哥路人甲作为他们三角恋里的无辜牺牲品等等。
这一切现在想想其实真就只能骗骗初中的情感丰富小萝莉,我这种自称已经厌倦人人网各种折翼天使文章厌倦四姐姐的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厌倦小资酸溜溜文艺的铁血老娘们儿+资深腐女真不应该有任何感觉的。
只是这样看似过时的小校园爱情故事,配上专折腾少女的伍乐城蜀黍的配乐,演员们拿捏到位的各种细小的表情变化,以及那些挤满人群的街市和宵夜大排档、灯光昏暗却有明亮颜色墙壁的band房、长洲的老旧破烂的大渔船、女孩们一身洁白的校服连衣裙领口还系着丝带等等港味儿十足的画面,所有东西都变得鲜活起来了。
其实我都不知道这部片子是什么时候上演的,但这些也无关紧要。
像前些时间各种人取笑山楂树之恋,但我的父母和他们的朋友却都觉得很好看那样,因为山楂树就是卖给他们的,山楂树写的就是他们的年代。
而《爱情故事》是卖给我们的,我们这群在青春的心最躁动的时候听着twins的歌长大的我们。
这整个故事的节奏其实很慢,还真就像在看一个内心纯洁烂漫的少男或是少女在抚摸着过去哪位故人给自己编的名字手链静静地讲着过去的一段故事,耳边仿佛也同时回响起那个岁月的歌声,“提及他 连喉咙亦会沙 偷偷的背着我 喝他的茶 谁料你为了他可这样不雅 …… 谁和谁认真不得了 一起分享的不算少 但说到他唇上也发烧 你我突然静了”和着男1号同学写的那首为一个特别的人而作的钢琴曲,真的会不自主地哼起那个年代的调调,譬如女校男生,譬如恋爱大过天,譬如风筝与风 多谢失恋。
那个年代一定有一首歌谣值得你永远记住,那个年代一定有一个或两个人让你刻骨铭心。
于是我很惭愧地想起了郭四姐姐在夏至未至里的一句话:“那个男孩,教会我成长。
那个女孩,教会我爱。
”还记得有人给山楂树之恋的一句评论是:世界那么乱,装纯给谁看。
可是或许就正因为这世界太tm乱了,我们很多时候反而更需要看一些这样纯净的东西,循着那淡淡的青草香气去缅怀那段往日时光。
突然又想鄙视芒果台一下了。
因为这部电影我一看里面的演员们我只认识演ling的江若琳以及演ling她外婆的某香港大妈级老戏骨,其他演员都是生面孔,但他们每一个皱眉每一个侧目每一个该自然或许该僵硬的笑容都演绎得很到位,这个本子能拍成这样真的很难得。
话说男1号扶眼镜的动作真的萌翻了啊啊啊啊啊
泰国版的《真爱三人行》。就连台词都一样。我死了以后,你不能喜欢别人,除了小樽。
垃圾
愛情小品
旁观者,伤。。。
音乐挺好听 故事挺一般
其实小樽挺漂亮T.T
一般咯~
最残忍的莫过于啊Ling临死前说的:如果我死后,你不可以喜欢别人,除非那个人是小樽。小樽要的不是补偿的爱情,而是要完整的。
闷三角恋! 男猪脚唱歌和弹琴倒不错。
这电影看的我疑问重重:首先,江若琳长得怎么那么像阿娇啊;其次,到底谁才是女主呢。困惑啊困惑。。。。。。
點可以比禁多個唔Q識做戲既人一齊做主角ga! 只有fans先會睇。
香港式文艺的青春爱情片
很抱歉。一星是給乾淨的鏡頭和配樂。只有臉好看是演不了好電影的。
唔知又沉默又敏感又善良嘅小樽系咪金牛座嘅类~~? oh~~还有JM的翘唇~
很低成本,很有感觉的故事啊……
不管故事发展到了怎样,都是一个声调在讲述。
angela在中山大地影院
从开始就可以猜到结局。
太平淡,,,,,一個普通三角戀
是看见女主角叫ling才去看的。唔,性格还挺像。不过很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