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肖恩·普莱斯·威廉姆斯
主演:塔莉娅·莱德,厄尔·凯夫,西蒙·雷克斯,阿尤·艾德维利,杰里米·O·哈里斯,雅各布·艾洛蒂,里什·沙阿,吉比·海恩斯,杰克·厄夫,艾拉·鲁宾,苔丝·麦克米兰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阿拉伯语年份:2023
简介:高中生莉莉安在学校旅行时溜走。在每一段行程中,她都会接触到神秘世界:从白人至上主义者到伊斯兰激进分子,从新朋克到清醒的先锋派——他们相互咆哮和狂欢,却对自己的邻居懵然不知。详细 >
美国老男人的意淫之作。很好奇一个男导演为什么要拍一个未成年少女的出逃之路,整个电影的质感呈现出一种混乱之中的温柔,关注的核心主题其实是政治。以一个男性的视角去呈现出女人的世界观,就像是你一边在逛奇幻公园,一边被男人撒出来的尿滋到脸上。女的太美了,舍不得打一星。
她的每次出界之行居然都是遭遇柳下惠式的gentlemen,也是絕了。看不懂的文藝片,先鋒我不配。
#NYFF61 北美首映应该是有很多片方的人来到现场 让我们这种买票进来的有一种看他们自嗨的感觉 片子本身也给我一种老美自嗨的感觉
不用付出多么巨大的代价,哪怕是失去一节手指,我也会给四星。
女主很美很美,就像诡异的故事,就像个梦一个。
戛納似乎就喜歡這樣的美國片(讓我想到《美國甜心》),他們的 stereotypes 不僅對第三世界國家有,對沒有文化的 young country USA 也是一樣的 ⋯ or maybe i am just too old for this? emm but the director is already 45
从neon到loita,一部片拍了几部电影的感觉
4.5 美女跑图有点EO的意思,完全不用在意情节走向,跟着跑就完了!正面对抗男凝太棒了!
年度十佳,可看作有颜任性版的《博很恐惧》。近乎处处露怯生涩,但影像就是迷人;每段故事都各种政治不正确,叠加就是政治非常正确。能在一百分钟内做出不下十种的类型元素,且仅需塔妹的美貌串联这一切,如此四两拨千斤的操作,甩掉太多耗费大力气去构建语气的半吊子大师们。PS:结尾客串的妹妹就是塔妹现实中的亲妹MiMi
#14thBJIFF No.8 @深影 四个部分好似在回溯美国电影最擅长的类型叙事,呢喃核、文学名著改编的爱情片、在好莱坞片场的“西部片”,以及最后的迪士尼,但每部分都是变异了的,其串联起来又是一种变异的公路片。而由同一位女性角色穿梭在不同变异的类型片空间中,同样在构建一种女性主角的元电影叙事,这不就是另一种“科南”嘛。
评论区让我怀疑自己,我反正是啥都没看懂。我大概能理解是在讲美国乱七八糟,但是这个节奏真的拖得我想睡觉。女主很漂亮,在我眼里是全片唯一亮点吧。
有趣的方法论,类型拟人化,外部环境器皿化,在此种语境内,看似最真空的主角反而给出了最直接的情绪反射,每一次类型语气的变化都是内在感知的传递,片中也明确给出了相关定义,即“Random”;这或许才是高明的人物写作模式(反例就是那些以“剖析人物”为出发点却最终只创造出被客体化的主角的作品);同时,影像形式并不主要作用于媒介自反(甚至片中片的部分也只是对美国独立电影的解构),反而作用于压缩时空关系,可以类比的大概是《岛屿上的煎熬》中对长焦摄影的使用,那些对文化流变与多元政治议题的脉络梳理被装进了“爱丽丝梦游仙境”的无序冒险,通过一个切片便能管中窥豹的看到那些从过去到现在到未来都不曾改变的问题,并最终以冷观视角踏入这片河流,落脚点不是沉醉于虚幻,而是现实的构成体系本就如梦幻泡影
一種可怕的、後現代的、令人不適的冷漠。混亂、雜糅、刻意、真空,無法得知想表達什麼,只感到深切的虛無。開頭還有幾分獨立電影的沉靜氣質與影像質感,沒想到被好萊塢電影工業浸淫的熟悉臭味越來越濃,逐漸魔幻逐漸放飛,從女主卷錢逃跑開始一發不可收拾。嘉年華式的遊覽、冷眼旁觀、穿行、破壞、出逃,冤大頭工具人悉數登場,東方妲己西方塞壬,父權經典的魅惑妖女敘事下女主毫無正常人類情感與行為動機的反社會人格令人毛骨悚然。台詞將當代美國不同群體的自說自話模仿得很精髓,建議去做脫口秀。
在男凝的世界里梦游~
莉莉安漫游美利坚,导演首作有萨弗迪兄弟的气,但比较无神,喜欢他们这一流派的摄影。循着《旺达》《天涯沦落女》《美国甜心》的女性漫游体轨迹,更加散漫无序的形态,但是不是过于平铺杂乱?集中收紧会更好,莉莉安也只用到了躯壳载体的功能。
《可怜的东西》,跟呢喃核没有半点关系
即使害死所有人也有善良大冤种献身却依旧是人畜无害的无知少女?
3.5;无疑是《爱丽丝漫游仙境》的变奏版本,想到夏布罗尔也曾拍过一部《爱丽丝最后的逃离》——甚至女主遭遇若干个男性的主干情节也相似,主旨也同样是关于女性成长的探索和认知,不过夏布罗尔是在超验语境和符号隐喻加持下更凸显内心体验,而本片则在公路片范式下、结合当代文化特征和社会要素,上演一出迷离恍惚的、动荡不安的个人风暴戏剧。少女以兼具旁观者和参与者的身份漫游在美国的东海岸,以人眼实现摄取功能,记录复杂多元的社会群体,审视现今可能会发生的一切,极其自由而松散地切换缝合段落,看到的万花筒般外部世界与体验到的内心世界,其实在时间维度上早已模糊暧昧。
美國東岸如夢漫遊,連環畫式諷喻社會眾生相,狂亂攝影,破碎剪輯,分章拆解,衝撞敘事,暗道出逃如愛麗絲夢遊仙境,失控片場夠瘋夠荒誕,但整體還是有點流於形式和謎團,主角之眼浮於表層。
画面质感和塔莉娅莱德很美,文本无病呻吟,一种想表达🇺🇸文化却又说不清晰的感觉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美国老男人的意淫之作。很好奇一个男导演为什么要拍一个未成年少女的出逃之路,整个电影的质感呈现出一种混乱之中的温柔,关注的核心主题其实是政治。以一个男性的视角去呈现出女人的世界观,就像是你一边在逛奇幻公园,一边被男人撒出来的尿滋到脸上。女的太美了,舍不得打一星。
她的每次出界之行居然都是遭遇柳下惠式的gentlemen,也是絕了。看不懂的文藝片,先鋒我不配。
#NYFF61 北美首映应该是有很多片方的人来到现场 让我们这种买票进来的有一种看他们自嗨的感觉 片子本身也给我一种老美自嗨的感觉
不用付出多么巨大的代价,哪怕是失去一节手指,我也会给四星。
女主很美很美,就像诡异的故事,就像个梦一个。
戛納似乎就喜歡這樣的美國片(讓我想到《美國甜心》),他們的 stereotypes 不僅對第三世界國家有,對沒有文化的 young country USA 也是一樣的 ⋯ or maybe i am just too old for this? emm but the director is already 45
从neon到loita,一部片拍了几部电影的感觉
4.5 美女跑图有点EO的意思,完全不用在意情节走向,跟着跑就完了!正面对抗男凝太棒了!
年度十佳,可看作有颜任性版的《博很恐惧》。近乎处处露怯生涩,但影像就是迷人;每段故事都各种政治不正确,叠加就是政治非常正确。能在一百分钟内做出不下十种的类型元素,且仅需塔妹的美貌串联这一切,如此四两拨千斤的操作,甩掉太多耗费大力气去构建语气的半吊子大师们。PS:结尾客串的妹妹就是塔妹现实中的亲妹MiMi
#14thBJIFF No.8 @深影 四个部分好似在回溯美国电影最擅长的类型叙事,呢喃核、文学名著改编的爱情片、在好莱坞片场的“西部片”,以及最后的迪士尼,但每部分都是变异了的,其串联起来又是一种变异的公路片。而由同一位女性角色穿梭在不同变异的类型片空间中,同样在构建一种女性主角的元电影叙事,这不就是另一种“科南”嘛。
评论区让我怀疑自己,我反正是啥都没看懂。我大概能理解是在讲美国乱七八糟,但是这个节奏真的拖得我想睡觉。女主很漂亮,在我眼里是全片唯一亮点吧。
有趣的方法论,类型拟人化,外部环境器皿化,在此种语境内,看似最真空的主角反而给出了最直接的情绪反射,每一次类型语气的变化都是内在感知的传递,片中也明确给出了相关定义,即“Random”;这或许才是高明的人物写作模式(反例就是那些以“剖析人物”为出发点却最终只创造出被客体化的主角的作品);同时,影像形式并不主要作用于媒介自反(甚至片中片的部分也只是对美国独立电影的解构),反而作用于压缩时空关系,可以类比的大概是《岛屿上的煎熬》中对长焦摄影的使用,那些对文化流变与多元政治议题的脉络梳理被装进了“爱丽丝梦游仙境”的无序冒险,通过一个切片便能管中窥豹的看到那些从过去到现在到未来都不曾改变的问题,并最终以冷观视角踏入这片河流,落脚点不是沉醉于虚幻,而是现实的构成体系本就如梦幻泡影
一種可怕的、後現代的、令人不適的冷漠。混亂、雜糅、刻意、真空,無法得知想表達什麼,只感到深切的虛無。開頭還有幾分獨立電影的沉靜氣質與影像質感,沒想到被好萊塢電影工業浸淫的熟悉臭味越來越濃,逐漸魔幻逐漸放飛,從女主卷錢逃跑開始一發不可收拾。嘉年華式的遊覽、冷眼旁觀、穿行、破壞、出逃,冤大頭工具人悉數登場,東方妲己西方塞壬,父權經典的魅惑妖女敘事下女主毫無正常人類情感與行為動機的反社會人格令人毛骨悚然。台詞將當代美國不同群體的自說自話模仿得很精髓,建議去做脫口秀。
在男凝的世界里梦游~
莉莉安漫游美利坚,导演首作有萨弗迪兄弟的气,但比较无神,喜欢他们这一流派的摄影。循着《旺达》《天涯沦落女》《美国甜心》的女性漫游体轨迹,更加散漫无序的形态,但是不是过于平铺杂乱?集中收紧会更好,莉莉安也只用到了躯壳载体的功能。
《可怜的东西》,跟呢喃核没有半点关系
即使害死所有人也有善良大冤种献身却依旧是人畜无害的无知少女?
3.5;无疑是《爱丽丝漫游仙境》的变奏版本,想到夏布罗尔也曾拍过一部《爱丽丝最后的逃离》——甚至女主遭遇若干个男性的主干情节也相似,主旨也同样是关于女性成长的探索和认知,不过夏布罗尔是在超验语境和符号隐喻加持下更凸显内心体验,而本片则在公路片范式下、结合当代文化特征和社会要素,上演一出迷离恍惚的、动荡不安的个人风暴戏剧。少女以兼具旁观者和参与者的身份漫游在美国的东海岸,以人眼实现摄取功能,记录复杂多元的社会群体,审视现今可能会发生的一切,极其自由而松散地切换缝合段落,看到的万花筒般外部世界与体验到的内心世界,其实在时间维度上早已模糊暧昧。
美國東岸如夢漫遊,連環畫式諷喻社會眾生相,狂亂攝影,破碎剪輯,分章拆解,衝撞敘事,暗道出逃如愛麗絲夢遊仙境,失控片場夠瘋夠荒誕,但整體還是有點流於形式和謎團,主角之眼浮於表層。
画面质感和塔莉娅莱德很美,文本无病呻吟,一种想表达🇺🇸文化却又说不清晰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