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恋,关于这个词语引发的争议,要追溯到十九世纪,当时的法律认为同性恋是一种犯罪行为。
1933年,纳粹上台后,开始了对同性恋者的残酷迫害,在纳粹统治时期,约10万男性因同性恋被捕。
开始,纳粹认为同性恋是一种病,希望通过治疗,产生一个新的雅利安人种,但此后不久,纳粹就开始对同性恋者采取严厉的措施了。
他们在关押犹太人的集中营里,对犹太同性恋者进行阉割,强迫服苦役直到死去。
战后,盟军并没有废除德国法律中有关同性恋的条款,因此,一些男人继续在监狱里服刑直至刑满。
1956年,西德政府拒绝给那些在纳粹时期被关押的同性恋者提供赔偿金。
将近50年后的1990年,反对同性恋的法律才被禁止。
20世纪初,homosexual这一在病理和临床上被广泛使用的词汇被废除。
而直到今天,同性恋依然是一个听上去有些尴尬和刺耳的词语,并且,对于同性恋者的误解和歧视,从来就没有因为社会文明的进步而停止过。
《a love to hide》里的爱情悲剧,正是发生在这个非正义反人性的时代。
1942年巴黎,Jean和他的同性恋情人Philippe冒着巨大的风险收留了Jean儿时的玩伴——犹太女孩Sarah,三个人靠着友情和爱情在摧残和杀戮的间隙里支撑起了一个充满痛苦但又不失温情的特殊家庭。
好像四处蔓延的战火永不会烧到这块被小心藏好的自留地一样,一切看上去都那么光鲜明亮,在溪流里嬉戏,骑着自行车去郊游,在烛光里相拥起舞。
这个两男一女组成的这个家庭虽然充满了情感纠葛,却也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这种动荡的平衡终被Jean的弟弟Jacques的出狱打破了。
出狱后的Jacques为盖世太保工作,换来当时极为稀有的香水牛肉等物资,企图讨Sarah的欢心,可是一心爱着Jean的Sarah拒不领情。
气急败坏的Jacques串通盖世太保逮捕了Jean,本来只想要上演一出“英雄救美”的戏码以博Sarah好感,没想到假戏真做,Jean被指控和德国军官有染,被严刑拷打之后直接投入了开往集中营的火车,Jacques动用了所有关系想弥补自己的过失,但最后也只能任那一扇冰冷的铁门将他和他的至亲分隔在了生与死的两岸。
Sarah是影片名副其实的主角,片名《a love to hide》说的,就是她对Jean的爱。
身为犹太人的她既处于事件漩涡的中心,却又能凭借一张假通行证和一个伪造的身份成为整个悲剧的旁观者。
一开始的Sarah很不招人喜欢,她以一个“第三者”的身份介入Jean和Philippe之间,一意孤行的爱着Jean,而jean和Philippe之间的几次争吵,皆是以她为诱因。
她所谓的“我不在乎你是否完全属于我,只要我爱的人一直在我身边,即使他爱的是别人”听上去无论如何都像是一种哄骗和敷衍,但当Philippe等人相继离去,当她哭着质问“为什么我爱的人总要离开我”时,我却对她怎么也讨厌不起来了。
儿童和女性,永远都是战争罪直接的受害者,除了家破人亡流离失所,她们有时还要承担起性别本身给她们带来的灾难。
Sarah的坚强,并不仅仅在于承受了死亡带来的痛苦,而是心藏隐秘恋情的同时,她放下倔强顺从生命的安排结婚生子,在延续生命的同时,也成为了纳粹暴行的见证人。
她将对Jean的爱融入了生命里,人在,爱就能延续,讲故事的人在,故事才能不朽流传。
为了得到一份爱,你能走多远?
Jacques虽是悲剧的始作俑者,最后却也以生命为代价偿还了罪过。
他曾和Jean许下“直到死亡将我们分开”的诺言,亲手打破诺言的他,在失去亲人的苦痛中还多了一份自责要承担。
Jean和Philippe的恋情,即使不被Jacques拆散,在日益加剧的迫害中也显得岌岌可危。
印象最深的一个画面是沙发上Jean像猫一样趴的在Philippe的胸口,此刻,此番世界,只有这张沙发,只有彼此的胸膛,才是能够让他们安然入眠的世外桃源,他们再也不会想到,外面黑夜即逝,但属于他们的天光永远不会亮起。
令人悲伤的是,在那个时代,哪里没有死亡?
哪里没有分离?
他们的事情,被放到那个时代的背景下来看,就像沙滩上的一颗沙砾一样普遍和渺小。
在集中营里,因为不愿放弃同性恋的身份,Jean受尽折磨,被迫注射荷尔蒙直至切除脑白质,只为了自己尊严和对Philippe的感情,而Philippe,却早在一个下午被丢在冰冷的天井里死不瞑目。
他们,是15000人里的两人,而即便是15000这个抽象的数据,也直到数十年之后,才得到勉强的承认。
影片的最后,命不久矣毫无知觉的Jean被接回家,母亲把他和Philippe的照片放在床头对他说:“这是Philippe的照片,妈妈觉得他很帅。
”“她不在乎你爱谁,她爱你,真正的你”——家庭的接受,是电影里唯一温暖人心的地方,也是每一个同性恋者应该得到的最基本的待遇。
他说直到死亡将我们分开,但只有死亡,才能让他们永远在一起。
被祝福的死亡,其实是一种回归。
Jean、Philippe、Sarah,他们三人踩着单车的画面定格在片尾,jean的灵魂,一定是回到了这段最美好的记忆里,最好的朋友还有最爱的人,此时都在你的身边。
文/张立达
看海报还以为是浪漫的法式田园风爱情故事,结果,作为一个看过也算挺多关于二战电影的人,再次被触动了!
那段厚重的历史,值得永远铭记!
我真的很难理解同为人类,那段期间那些人的残忍。
是深藏于我们基因里的原始兽性?
是世带成长根深蒂固的误解?
是被蒙蔽的无知?
维希法国的不光彩同样要受到谴责。
已经不单单是关于同性恋的故事,更是那个时代不同身份的小人物的悲剧。
Jacques同样是时代的可怜人,在片中刻画得更饱满。
记录:直到2001年,对同性恋的放逐才被法国政府予以正式承认,德国对同性恋的放逐始于1933年,此时正值纳粹掌权期间,之后拓展到所有被占领国和附属国,据美国大屠杀纪念馆记载,1933至1945年期间,约有十万名同性恋被逮捕,10000至15000人死于纳粹集中营,1942年通过了反同性恋法,法国解放后继续有效,这部法律直到1981年才被废除。
战后,盟军并没有废除德国法律中有关同性恋的条款,因此,一些男人继续在监狱里服刑直至刑满。
1956年,西德政府拒绝给那些在纳粹时期被关押的同性恋者提供赔偿金。
将近50年后的1990年,反对同性恋的法律才被禁止。
故事发生二战时期,纳粹党横行的时代,所有人都知道犹太人是当时受害最严重的种族,但是当时同样受到歧视和镇压的还有同性恋这个群体,故事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展开并且一步步地发展开来的。
Sarah是一个犹太人,她的家人被人出卖并且被杀光了,她逃出生天找到了Jean,他们俩是小时候的玩伴,而Sarah一直爱着Jean,但是她不知道Jean的同性恋身份。
Jean将Sarah寄托在他的男朋友Philippe家里,Philippe为Sarah弄了新的身份证,并且安排她到Jean的店里当洗衣女工,暂时摆脱她是犹太人身份。
Jean的和弟弟Jacques的感情很好,而Jacques是一个直男,而且一直做着一些不正当的勾当,他在出狱后第一眼看到Sarah就爱上了她,并展开追求。
后来他发现哥哥是同性恋这个事实,在Jean的生日会上再次被Sarah拒绝之后他失去理智地假装举报Jean并且希望用救他出狱这个方法来弥补。
但是事情却弄巧反拙,Jean是同性恋的这件事却不幸地被挖出来,Jean真正被捕然后被送进了集中营。
后来Philippe在逃避追捕的过程中被不幸枪杀,在伪装证据证明Jean不是同性恋的法庭上Jacques被爆出是他举报Jean的,Jacques无地自容,选择了自杀。
此时他已经和Sarah结婚并怀有一子,这些年他们一直努力不懈地希望找到Jean,可惜最后发现Jean已经被送往达豪集中营,据说是一个进去就出不来的地方。
直到战争结束,Jean才被放出来,但是他的前脑叶白质已经被切除,不久之后就死去了。
Jean,作为剧中最核心的人物,也是最悲情的人物。
他一直掩饰着自己是同性恋的身份并且偷偷和Philippe来往,但是他从没有想过放弃这段恋情。
在被弟弟发现他的真实身份之后他们发生了一次争吵,他说:“我一直憎恨我自己那么多年,我试着改变,和女人约会,但那就不是我了,直到我遇到一个男孩,我才知道我无法改变自己。
我没有选择,我无法选择我爱女人,就像我无法选择我眼镜的颜色一样。
”在集中营里,不断有同性恋遭到杀害,其中包括了他刚认识的好朋友被活活地烧死时,他仍坚称“我是同性恋,我喜欢男人”最终他被送进了达豪。
在等待死亡的日子里,他谁也记不起了,但是听到和Philippe一起听的音乐,他的眼神坚定,原来,他还记得自己最深爱的人。
Jean的悲剧是因为他的勇敢,因为他的身份,因为那个时代。
Sarah,她一直爱着Jean,从来没有改变,就是知道他是同性恋也从没有动摇过爱他的心,她知道这份爱是没有结果的,但是还是一如既往地爱着他。
直到Jean被送往集中营,她和Jacques结婚生子,但她依然等待着Jean,她说:“我是如此地想念他,每天都想起他,想起他离开时看着我的眼神,我就再也受不了了。
”在和Jacques争吵中,她依然坚持着爱Jean,“你永远都夺不走我的记忆!
”甚至,她坚持为自己的而且取名Jean,目的就是希望永远记得他。
Sarah的悲剧在于她是犹太人,在于她如此坚定不移地爱着一个值得去爱但是却不是正确的人。
Jacques,他是深爱着自己的大哥的,虽然他发现那个惊人的事实后一场生气,但是经过Jean的劝说后他说:“只有死亡能将我们分开的定理仍然成立。
”当然,他是爱着Sarah的,他用尽所有的方法希望Sarah能够接受他,所以一次次地向她发动攻势,但是每一次都是失败而终。
那次的生日会上他终于对Sarah的冷淡动怒了,甚至打了Sarah。
事后他选择了一个消极而且愚蠢的方法,他希望举报了Jean然后再救他出来,以改变自己的形象,但是事情却变得糟糕。
当他的行为被公布,他再也无脸面对他的母亲和世人,愧疚深重的他选择了自杀。
他终于是和Sarah结了婚,但是Sarah根本就没爱过他,对他只有感激。
而他的愚莽冲动不智造成这场悲剧,也造成了自己的悲剧。
Philippe,Jean的恋人,是一个坚定地爱着Jean的男人,他的悲剧仅仅只是因为他爱的是一个男人,但是从不后悔过。
他为他付出了所有的一切一切,他享受和他相处的每一天,他为Jean争风吃醋,为Jean牵肠挂肚,为Jean坐立不安。
他是勇敢的,直到死去的那一天。
他们都是最勇敢的人,他们从不怀疑过自己的爱,他们只是活在特定时代的悲剧人物。
整部电影的人物表现相当出色,每个演员的演出都是扣人心弦,将剧中人物错综复杂的情感演得丰厚饱满,富有感染力。
电影看罢,心中感动而悲壮。
以家庭关系为主线,通过原生家庭的父权统治、同性关系、虚假婚姻、兄弟情结来展现。
以纳粹暴行为暗线,但依然走战争片的模式,极力展现了对于犹太人的屠杀,但对于同性恋在集中营的悲惨处境的忽视使得影片落于俗套,没有换视角来展现二战的另类悲剧。
相比与jean主角,雅克人物塑造更加的丰满。
通过出场来看,他受到了四方面的压力:来自父权的否定以及不信任;对待爱情的失败;兄弟之间的妒忌;实现自我以及掌控权力的渴望。
如此丰满的圆型人物以他的青涩和不谙世事来表示的,作者依旧相信人性。
在他的恶作剧把自己的哥哥送进监狱时,他基本临时性的获得了之前想要的一切:获得了父亲的欣赏;有了婚姻的结晶;掌控了家族产业实现了自我的价值。
但历史性原因以及作者的价值取向必定为道德教化,自己青涩的错误必定加倍报复:父亲的失望;爱情的依旧空缺;阴谋的暴露;家族企业的崩塌;自己的毁灭。
虽然以自我为中心,干着投机倒把之事,但他心中之善永远都没有泯灭。
自己青涩的错误最终要通过如此代价来还,受到了时代性的制约。
而作为女主角的sara,依旧是一位塑造成功的女性。
作为反思战争片,她的经历走了绝大多数犹太人必将经历的命运,除了幸运之外,但她善良,忠贞,更特别的有自我意识以及女性主义意识,并不为了自己的生存来屈服于雅克。
她爱她所爱,对黑暗与不公强烈反抗,她怀念她所怀念的人,没有一点悲情意识与感伤倾向。
把对自己的悲剧命运的怜悯投射到家庭,爱人,儿子,社会中,成为大爱的典范,但又不会忘却惨痛,让它更好的指导生活,带着美好的回忆一直活下去。
找了这部电影看 原因是我觉得男同性恋在一起真是美丽的事情可看完我就难过了我更加的痛恨战争记得刚看完《辛德勒的名单》时 我的感觉没有这么强烈因为这其中有爱情 亲情 记得有一次被点名 说我的愿望是什么我说 世界和平 这真的是件太好 又太难实现的愿望我在想 如果我有一天遇到了一对同性情侣 我要祝福他们真心的祝福 我完全接受他们并把他们当做我的朋友可惜现在大多数人都还不能接受同性恋 没关系 迟早的事 不是吗
说在前面的话:怪我,怪我没看剧透——所以我一直以为,海报上的两张笑脸,象征着happy ending。
看!
海报里的人儿多美好,让我想起了《call me by your name》,同样是两个男人骑着自行车,在乡野小道里,在阳光下……一直在电影播到二分之一之前,导演还慢慢地陈述着家庭琐事,如果没有开头那段女主(犹太人)被纳粹毁了家庭和家人的交代,几乎看不出,这是一个的铺垫。
终于,电影超过了一半时长的时候,导演终于说出了他的主题,而我因为没有被剧透,看到哥哥被捕捉之后第一次受刑,生出了心痛的感觉。
从那一刻起,我的心和女主角一起,开始感到茫然、焦虑、不安。
这一次,我不想讲故事,我想想说说人。
【一、Sara:梅花 伟大而坚韧】既然要谈人性,那么必须从主线开始,而女主则无疑是除了男主以外最关键的一个,因为电影第一个镜头就是从女主开始,也从女主那里结束。
因为一开始女主是被男主和男友收留的,所以我对这个“第三者”没有好感,所以导致我导演一直让她出现在镜头里让我觉得我很不适应。
丽萨深爱着男主,是男女之情;男主爱着丽萨,是胜似爱情的亲情。
直到最后,丈夫的自杀、男主的弥留之际、丽萨都表现出异常的冷静,她再也不是那个需要男主为她擦泪的女孩了,她是一名母亲,一名失去丈夫(尽管那不是爱)的妻子、一名失去一生挚爱的女人。
一开始我以为她只是一个不谙世事备受种族歧视、被好朋友拯救的女孩。
可是她不是,因为家破人亡,她对着毁坏她家庭的的人开出了第一枪,从此,她心智变得日益坚定。
作为一个犹太人,她活得孤独而坚定。
尽管后来目睹自己挚爱的登上集中营的车、目睹亲眼在自己眼前死亡、目睹丈夫在法庭上被戳穿了陷害的谎言………每一次,她都表现不一样的情绪,从大悲到沉默需要,甚至听到丈夫的自杀,她眼里的情绪竟然如湖水搬平静、我忍不住按了暂停键,想观察她眼中的神情,可是我看不到看不到一丝悲伤或者其他感情……她的心到底经历了多少悲伤和痛楚 也只有她自己清楚。
她就是那朵忍受寒冬的孤梅,默默忍受着世间带给她的伤痛。
【二、jean :纯净如莲】其实我不想说他的。
因为他美好的像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白莲。
即使遭受那么多折磨,即使眼睁睁看着同伴被活活烧死,他竟然没有因此而感到一丝退缩,而是大声地喊:我是同性恋,我喜欢男人,杀了我吧”直到被做了那样残忍的手术,我才忍不住落了泪直到这时,这个角色终于变得十分立体 终于知道为什么他被那么多人爱着 ——父母 丽萨 还有弟弟。
【三 、Jac :罂粟】人人皆知 罂粟是毒花 所以远离他弟弟jac就是这样的存在。
他身上充满了一切“坏小孩”的缺点,任性妄为 鲁莽冲动 不安分 ——因为没人理解他,除了哥哥深深爱着他。
包括父母,人人对他都避之远之,觉得他充满毒性,不学无术。
可他最爱的哥哥,却让他充满自卑。
于是他心中的积怨变成了罂粟花的毒液,他只是想小小的惩戒那个破坏他花期的哥哥,可是他没想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比他更狠的人毁了他的计划,jean被抓的原因表面上是弟弟导致的,可是看到后面才明白,弟弟的做法只不过是提前点燃了导火线,虽然他确实有错,可是他一辈子都在悔恨……他曾经对哥哥说过:直到死亡才可以将我们分开他一直在寻找哥哥 直到死亡 无疑他是错的 可是他更想现实中的我们 犯错却在悔恨中度过 他后来变了性子 变成了大家喜欢的那样——成功的商人。
可是,我再也没见过他笑过。
因为他从来没得到任何的爱,唯一爱过的哥哥,是被他一手毁掉的。
他最终就像罂粟花一样狠绝地、绝望地结束自己的生命【四 、Philipee :玫瑰一样的热烈和灿烂】他是热情的Sara有了难,jean请求他帮忙,他虽然嘴里不帮忙却为她做了一个假的身份证他是热烈的 他对他的爱从来没有一丝掩饰 无论在人前人后 他都对热烈而深情地示爱 他是善良的 被那些警察押着下楼梯看到了丽萨正在回来 为了不让丽萨是犹太人的身份被揭露 他竟然以死相抵 他做到了,即使男主不在,他也要保护男主要一辈子保护的女孩!
玫瑰花,生来灿烂 死也灿烂 虽然他死都一直不愿意闭眼。
【警官和纳粹党 :猪笼草】这些人的嘴脸 我已经不知道怎么评价了。
看电影的时候,我惊讶于他们毒蛇一样的毒狠绝情,我惊讶的想知道他们是否真的天生残暴 ?
天生爱杀戮 ?
所谓警察——做着最丧尽天良的事却打着最高尚的旗号所谓纳粹——他们看着自己亲手开枪喷出来的火焰、当火焰扑在活人身上的时候,他们竟然在笑这个世界根本没有恶魔 恶魔只是虚伪的人为了掩饰人性而杜撰出来的名词。
恶魔即人性 它就潜伏在每个人身体里 不过,有人被善良压抑住了 有人却它赤裸裸地暴露出来……其他人就不一一述说了 我看过不少关于纳粹的电影,每一部几乎都有揭露血淋淋的人性 但至少有温情的一面 看着哀而不伤 而这一部 真正让我感到害怕和恐惧、因为我们要面对的生活永远充满了人性人性到底能多恶 这注定是个无解题
深夜里,我把电影《隐藏的恋情》看完了,之后,我去搜索了“纳粹主义”、“纳粹集中营”、“犹太人”、“纳粹主义下的同性恋”,那是一段残酷的历史,一张张罪恶的照片,让人触目惊心;一段段真实的文字,让人毛骨悚然;一场一场屠杀,让人性泯灭。
这是一部关于战争的电影,还是一部同性恋电影,更是一部拷问人性的电影,Sarah对Jean的男女之爱,Jean和Philippe同性之爱,Jean对Sarah的友谊之爱,Jean和Jacques兄弟之爱,还有母亲对儿子的关切之爱,在纳粹当横行的年代,尤为珍贵。
Jean和Philippe是深爱彼此的同性恋人, Sarah深爱Jean,但不求拥有,只希望自己爱的人永远在身边。
他们仨一起在郊外骑车的情景是那么和谐美好,没有纳粹迫害、没有种族歧视。
他们终究逃不过,Jean被捕入狱,送往集中营,因拒绝接受再教育,不愿意放弃同性恋身份,而被多次进行脑白质切除手术,最终在Sarah身边死去。
Philippe在Jean被捕之后也受到迫害,被人从楼上抛下致死。
Jacques在Jean被捕后,与Sarah结婚并育有一子,后因对Jean的愧疚,在监狱自杀。
相互交织的四人,Sarah坚强的活到耄耋之年,她带着自己的孙子和孙女来带同性恋集中营纪念地,放一朵蓝色的小花在纪念碑前,怀念着她永远深爱的Jean。
看到一半有不祥的预感,赶紧搜剧透看一下……妈蛋,幸好我搜了剧透,不然今天没法过了。
赶紧关掉视频。
又是一个不幸的故事。
生活已经如此艰难,我们还是不要看悲剧了。
不造为毛,我就是不喜欢这种煽情类的,我绝逼会哭,但是并不觉得那是一种有价值的悲伤。
我并不抗拒悲剧,只是觉得,悲伤一定要是洁净的、节制的、有价值的,或者壮阔的、唯美的。
煽情一个没煽好,就是小气吧啦、心境狭窄。
战争片《钢琴家》很惨,可是很节制。
《漫长的婚约》也惨,可是很温暖。
《百万宝贝》惨绝人寰,可是角色起码一直在笑。
《我爱你莫里斯》《被嫌弃松子的一生》是用喜剧的形式表演悲剧。
都可以的。
煽情也可以,但是不要太低级(像《金陵十二钗什么的》=_=)如果要让我这种玻璃心的成年人看悲剧,那也很简单。
换一种轻松一点的叙事方式。
最狠的一招是,别说那些离奇的悲剧,就说那种每个人身上都会发生的。
比如迷茫,梦碎,没钱,现实,之类的……十个人里面能中八个。
没错,疲倦的成年人就是这么无聊,我们都要经历差不多的衰老阵痛。
那么多能戳心窝的东西能写。
我们也能接地气一点。
…………今晚就把设定里没必要的死亡结局都改掉=_=……嘛,其实有时候看起来是个大团圆的东西,反而可能是最惆怅的。
像个英雄一样死去,或者像个普通人一样疲倦无聊地活下来……
我本来想着里面有很多现实意义,单凭这个就应该加一星。
但这部电影我是真的看不下去,还不是受情感影响,就是单纯的不想看,我是一路看着进度条想着剧情不远了才看完的。。
所以实在不想昧良心给四星影片前面还算正常,唯一不解的就是那女的和男的的关系,如果强行解释为两小无猜算是可以,可是里面的台词算是什么?
几乎都是恋人之间说的话了(可能我不懂法国人是浪漫,我是他男友我也要吃醋)。
后面就莫名其妙了,可能我不理解这种人的内心(接触几乎为零),但,你不是说了 “只有死亡能把我们分开”仍然成立?
说了这句话的人我不认为会把家人的安全当儿戏,更何况也算是混里面的,不可能不知道里面的形势。
看似很合理的剧情,但人物的塑造似乎过于随意了点——这是我一直到后面哥哥回来那里都无法看下去的主要原因,太假。
后面就有点口水话了,什么脑叶白质切除术(有一点了解,但最后实施是什么鬼?
),弟弟在法庭上的表现(竟然毫无悔过歉疚之心,我不认为他是曾经被塑造的那个视哥哥为一切的亲弟弟,更加觉得人物真扯)。。。
说真的,你标题我也很想吐槽(有道:沉默的爱人,中文隐藏的恋情,英语a love to hide)可能真的就是从一开始认定了不喜欢就总会看到它的缺点吧。
我承认,这部电影我是带了一点偏见看的(大概从35分钟左右正式确定),但里面我确实很难找到喜欢的点(本来想说弟弟颜值还行,结果败成那样子。。。
不是坏,是败)最后第几段话倒是有点挽回了好感,至少它确实在为了这一群体发声。
看完这部电影,在我脑海里形成的就只有旧时对同性恋的压迫以及天下乌鸦一般黑(虽然这两点早有接触,但这部电影确实把我好久没再接触的它们加深了)
我对于这种立意复杂的电影从来就欲罢不能。
首先这部电影反映了同性恋在过去的可怕的境遇,以及过去人们对于“治疗”同性恋手法之残忍,尤其是电影最后的字幕,冲淡了许多战争胜利本应有的喜悦。
其次这部电影细致表达了战争中平民的众生相。
他们有默默奋斗的,有得过且过的,有大发战争财的。
没有一种选择是错的,也没有所谓正确的选择。
一直以为,用平民的视角以小见大比直接拍一部恢弘的战争片来的更为深刻。
因为在看战争片的时候,你总会不免因它所必要带有的激昂的基调所影响,认为为了国家大义而慷慨赴死是死得其所。
觉得好男儿战死沙场虽死犹荣。
again,这样的选择一点错也没有。
的确,我们应该感谢每一个为祖国安定付出生命的人,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现在的生活。
但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叙事不免也会为战争添上一股悲剧的色彩。
而这样的悲剧色彩,却在某种程度上遮盖了战争本身应有的残酷与罪恶。
所以,“大不了打一仗”、“马上出兵”这样的评论才显得更应该引起我们的警觉。
于我个人而言,我也觉得祖国利益不容侵犯。
但是,这种视战争为儿戏的观点幼稚、冲动到可怕。
因为战争的目的从来都没有它被宣传的那么高尚。
在那些慷慨激昂的背后,一直都是无数家庭的哀嚎。
最后,这部电影的人物也塑造的十分成功。
每一个人物都是如此的丰满与鲜活,你无法用一个标志去概括所有人的性格。
弟弟对于哥哥的感情十分复杂。
毫无疑问他爱自己的哥哥,但我想他同时也恨自己的哥哥。
他恨凭什么自己的哥哥可以一直被自己的父母与自己喜爱的女人所钟爱,而自己却被迫成为次之的角色。
所以当他得知自己的哥哥是“同性恋”时,我相信他一定有一刻欣喜若狂,终于完美的哥哥也有致命的弱点,终于it is his moment to shine.而且我觉得,或多或少弟弟对于同性恋的态度与其他人并没有两样,也觉得他哥哥是病态的。
所以我觉得这样是他在负罪与哀伤的同时也可以继续活下去的原因。
因为他觉得是他害哥哥入狱不假,但是是哥哥自身的病态才是导致他自身悲剧的根源。
而Sara这个角色也很好。
电影开头,Sara没能狠心开枪打死害死她一家的凶手,这就表明她永远不可能成为“刘胡兰”那样的人,她就是一个虽然求生欲顽强但性格懦弱的女人。
她对于她父母不是没有负罪感,对于其他犹太人不是没有疼惜,但是她选择保全自己的生活,而这样的选择像刚刚讲的那样,并没有错。
一个女人,生逢乱世,又亲眼目睹了家人的惨死,除了依靠比自己更有能力的Jacques她也无能为力。
但她最大限度的保留了自己的本心,这也算是她默默地抗争吧。
所以,谁都没有错的结果就是哥哥Jean一生的悲剧。
他成了弟弟私心的牺牲品,成为了时代悲剧的牺牲品,成为了“恐同”的牺牲品。
Jean起先也不算是一个“英雄式”的主角。
他是善良的,他保护了Sara也对犹太顾客释放了善意。
但他对于Philippe的地下党的工作也不支持,他想要的就是一个安稳的人生,他会对周围的人善良,但这是在他自身安稳的前提下的,所以他对于父亲悬挂“禁止犹太人入内”标语的举动,虽不赞同,却也没有阻止。
Jean的升华是在他对于Ruby的同情,以及对于自己性取向毫无保留的宣誓的时候,那一刻以及他此后的人生,被导演铸造成了对于时代以及周遭愚昧世人最有力的控诉。
我给这些疯言疯语起名“珍惜、奋斗、共勉”的确是因为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
我们感谢每一个曾为和平、平等付出生命的先辈,但我们更应以此为激励,在珍惜的同时,为了未来奋斗。
想法是好的,但电影拍得不如人意,颇有点主次不分。
大半夜的哭死我了TTTTTATTTTT
不能停止的怀念。同性题材中深沉又优美的一部。家庭的认同是感情的至高点。
后半部分真的是太惨了,其中所让我感觉到的只有绝望和对那个时代的愤恨,而这与结尾处三人骑自行车的那种自由和快乐形成鲜明的对比。自由的时代正在到来,只不过不知何时才会降临在我的身边···
好高的分 个人人为没把这个题材拍出效果来 简单的说就是这电影不好看
没想到这片这么虐!女主惨遭灭门,死里逃生后投靠从小就暗恋的男人,却发现男人是GAY,可她却不得不躲在他男友的住处继续煎熬……她却并非片子里最悲情的人物,她更像死神,见证着身边每一场悲剧和每一个人的死亡。
“我不在乎你是否完全属于我,只要我爱的人一直在我身旁,即使他爱的是别人”
战争和所谓的民族种族仇恨都是可耻的。片尾让我想起了飞越疯人院,力荐
这种二战片就是专门拿来赚眼泪的。。。。。泪点太低把持不住啊,我说纳粹党还真下的去手,幸好小胡子最后没得逞,不然现在地球必然不是一团乱就是一边倒。。。。。【虽然现在也乱的一比,暗流涌动神马的。。。唉。。
增四杯具。尤其是车站狗血错过那段。发现我看这种片很不易哭。仨主角都样貌不错,尤其是弟弟。可惜我对这样的长相不感冒。
被虐得体无完肤了,太惨了,而且是每个人都很惨,活着的,死了的,都好惨好惨⋯“这无法选择,就像你不能选择你眼睛的颜色” 本以为法国是对同志最包容的国家,没想到也有着比谁都更惨烈的过去
6.5分(IMDB8.1)法国🇫🇷同志片和纳粹战争片结合体,聚焦二战时局下的个体命运,家庭关系、爱而不得、贪污受贿、趁火打劫、亲德求存、战后审判、自责自杀,惨剧悲剧连环上场,冲刷掉了爱情的浮华油腻臭味,比起现在同志片的过度的卖肉卖脸、不必要的性爱床戏擦边、肤浅的同志关系刻画,此片虽有过度戏剧化之嫌,过度依赖悲剧,对纳粹的表述停留在标签层面,美术画面没啥审美,视听语言普普通通,但至少背景和故事大体有史可依有证可考。
脑白质切除术(lobotomy)是一种神经外科手术,包括切除脑前额叶外皮的连接组织。在一些情况下,手术工具就是一个厨房用的碎冰锥还有一个榔头。这个碎冰锥被榔头凿入眼窝。这个过程会造成患者个性的改变,或者造成严重的精神残疾。脑白质切除术被认为是一种野蛮的错误,从而被医学界抛弃。
勇敢承认自己的所爱,因为它可以令生命的意义永恒。Ps:美丽的Sara很棒!
6星 一部电影的时间 泪水奔涌数次 绝佳剧本 我能做的 也只是为你们好好活着 为你们献上一束鲜花
A love can't be hidden.
那个时期的爱都太沉重了
那个贱女人才是应该死的,却活到了最后,凭什么?还有金发男也应该懂得分寸感,黑发男是最无辜的,帮了所有人,却第一个死的,死得那么惨。该死的弟弟,丧心病狂的集中营!集中营里被屠杀的不止有犹太人,还有无辜的同性恋们。激素、切除手术…简直没有人性,黑发男死后我就快进了,那个女的太恶心了,跟个妓女一样,死小三!
纳粹反人种,更是反人类。看过很悲痛,什么狗屁政治什么国家都是自私的,爱却是无私的!
个人感觉评分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