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因是看《犯罪心理》时,ride邀请emily看苏联加长版的《Solaris》,我这就来了兴趣!!
网上down下来看,却开始产生疑问,我看的这个版本,跟ride说的那个可能不是同一回事=A=看完后上网再一查,真的找错版本了,ride说的那个是1972年导演安德列·塔科夫斯基拍的呐,我摔=A=但看也看了,还是记个小记,以后补回1972年版好了。
02年这个版本的故事,开玩笑的说那是大家都掉进藏马的幻觉植物里了XD。
Solaris这个星球,有股诡异的能量,他貌似有生命、有意识的迷惑接近她的人类。
派去调查停留在Solaris附近太空站真相的科学家Dr.凯文在揭开事情真相的最后选择迷失在Solaris制造的假象中,与重生的妻子迈向“幸福”的生活。
电影中登场的人物很少,主要场景就只有五个人,最后唯一回到现实的只剩下黑人女科学家海伦、他从头到尾都很坚定的认为,大家遇到记忆中的实体造访者都是因为Solaris这个星球在干扰、影响了人们的大脑。
看到这里也就明白为什么编剧会让ride提起这部戏,几乎都是心理、潜意识、精神问题相关的SF剧,虽然这次看的版本不对,但也正好预习了一下剧情大概,苏联导演都有拍电影很晦涩的前科,预习过后,应该能很好的衔接72年版的电影。
好期待!
片中关于凯文已经去世的妻子蕾亚重生这段,反而让人想探讨克隆人是新生命体还是承接原主意识的替代者这样的问题,就片中的描述,他妻子是Solaris根据凯文的记忆衍生出的生命体,海伦也能看到他说明蕾亚确实已经是个生命实体,尽管出自于Solaris星的一块肉,他死不了,但蕾亚确实是有独立意识的生命体。
原本推论或许大家都被Solaris星影响了大脑,把眼前的幻觉看成了实体,但海伦制造的能量源能彻底清除来访者,那就直接否定了这个推导。
有个小细节,一开始凯文博士在所谓的现实中自己的家里切水果时,不小心切到自己的手,那伤口口子,非常的大,还大的有点假,反倒是后来掉落Solaris星外围一瞬间的幻觉中,回到过去蕾亚还在的场景里那伤口口子变真实了,导演又想把解读的钥匙交给影迷发散思考开去了吗?!
我再摔!!!
太嫩了啦!!
想超越晦涩的苏联导演乃太嫩了啦!!!!
◆ 片 名:飞向太空 / 索拉力星◆ 制 片: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 ◆ 导 演:史蒂文·索德伯格(Steven Soderbergh) ◆ 编 剧:史蒂文·索德伯格(Steven Soderbergh) ◆ 主 演:乔治·克鲁尼George Clooney 娜塔莎·麦克艾霍恩Natascha McElhone 杰瑞米·戴维斯Jeremy Davies 维奥拉·戴维斯Viola Davis 乌尔里希·图科Ulrich Tukur ◆ 类 型:奇幻(Fantasy)惊悚(Thriller)◆ 国家地区:USA ◆ 语 言:English◆ 发行公司:福克斯(20th Century Fox) ◆ 制作公司:USA影业(USA Films)◆ 首映日期:2002年11月27日 ◆ 片 长:99分钟幕后:本片改编自著名波兰科幻小说作家斯坦尼斯洛·兰姆的同名科幻小说,而早在1972年,大名鼎鼎的塔可夫斯基就已经把它搬上了银幕。
小说本身已经充满了对生命的思考,老塔的版本更是充满了内省和对灵魂的诘问。
该版本诗意盎然,有个场景,男女主人公因失重而漂浮,仿佛夏加尔的画中人似,半空飞舞,堪称影史经典。
起初导演索德伯格对拍摄这部科幻影片并不太感兴趣,因为他从来没有拍摄过类似的题材,而且他对表现未来的科技也兴趣索然。
可是当他回忆起曾经看过的小说与电影时,他答应了20世纪福克斯公司的拍摄邀请。
而詹姆斯·卡梅隆和雷·桑奇尼,还有扬·兰道所在的光风暴公司 (Lightstorm Entertainment)则花了五年的时间与俄罗斯方面交涉,解决版权等等问题。
对卡梅隆来说,拍摄《飞向太空》几乎是个梦幻般的计划,他认为小说的故事全都发生在回忆与想像中,因而可以有无限开放的表现空间。
索德伯格答应拍摄的消息让他大为激动。
于是我们看到的是明星制作班底:以《泰坦尼克》获奥斯卡奖的卡梅隆,和以《毒品网络》获奥斯卡奖的索德伯格。
与库布里克和斯皮尔伯格不同,索德伯格在拍摄中并未强烈突出未来的高科技,而是更多集中在故事和人物的发掘上。
然而科幻影片的硬件依然是重要的,影片的制作设计莫西纳曾经与索德伯格在《11罗汉》、《永不妥协》等多部影片中合作,这次他给影片设计了压抑的内部空间。
光线的设计也与情节密切相关:“我们想让‘普罗米修斯’号既真实可感,又如梦似幻。
”索德伯格拍摄的电影题材越来越多变了,从现实主义的《性、谎言和录像带》,到惊悚的《卡夫卡》、惊险不失幽默的《至激关系》,一直到情节复杂、人物众多的《毒品网络》、《11罗汉》,他正如卡梅隆所说,如同变色龙一般灵活。
[演员]心理学家,离家若乾光年,面对死而复生的妻子和其他光怪陆离的事件,这样的角色绝对难以驾驭。
索德伯格想到的第一个人选就是与他合作过《至激关系》和《11罗汉》的乔治·克鲁尼,而后者也欣于从命,并且非常珍视这个机会。
但是看上去无论如何没有知识分子相的克鲁尼,要使自己的角色让人信服,想来并非易事。
在片中扮演妻子蕾亚的英国演员娜塔莎·麦克艾霍恩,曾经出演了《楚门的世界》、《拯救毕加索》、《浪人》等等影片。
索德伯格对她评价甚高:“她让我想起了60、70年代法国那些极其优秀的女演员,比如让娜·莫罗,和多米尼克·桑德。
她们是机智、性感、复杂的女人,不是姑娘,而是女人。
”也许期待她的演出,比期待克鲁尼的心理学家更有些道理?
影片只有五个角色,其中扮演举止古怪的年轻科学家斯诺的是杰瑞米·戴维斯。
这个角色在索德伯格的设想中,需要与其他的人有强有力的互动,他的表演要有种怪异的能量,显出特殊的张力。
杰瑞米·戴维斯?
对,就是《百万美元酒店》里那个可爱的难以置信的TomTom,《拯救大兵瑞恩》里也有他。
这个人曾经因为在大卫·罗素(David O. Russell)的影片《打猴子》(Spanking The Monkeys)里的表演获得过独立精神奖的最佳新人。
第四个角色是女科学家海伦,意志坚强,由和索德伯格合作过两次的维奥拉·戴维斯扮演。
那个开始就死去的吉巴里安则由德国演员乌尔里希·图科扮演,他在德国是家喻户晓的明星。
吉巴里安舱里的录像带,后来揭露了一切的真相。
[闲言碎语]有塔可夫斯基的珠玉在前,要说对索德伯格版的《飞向太空》拭目以待,似乎有点虚伪。
尤其最近以来,他的《11罗汉》和后来似乎要回到《性、谎言和录像带》那样的独立精神之作《正面全裸》风评都不甚佳。
只能说《飞向太空》让人捏了把汗,担心会是又一部好莱坞风格的惊悚科幻片记于2011-03-26 14:13
2002年的重制版《索拉力》,如果我们以所谓“纯科幻”的角度来看待它,那么,较之于小说和72年版定然是逊色不少的。
这部电影对原版小说的改编太多,尤其是把主张消灭“客人”的白人物理学家莫名的改成黑人。
片中也没有深入地探讨人类与索拉里斯星之间的“对立”关系,和试图相互理解的努力。
然而,我们把它看作是爱情片,那么这部影片还是值得观赏的。
当然了,这样一来,我个人认为,其实没有必要煞费力气搬出科幻经典之作作为舞台设置来摆布。
抛开羞涩难懂的背景设定不谈,故事的主旋律是很简单的。
一名男人因种种原因和深爱的女人闹矛盾离开了她,最后的结局是女人寻短辞世。
几年之后,这位男人心中依然存着负罪感,因偶然的机会来到了观测神秘星球的太空站,“奇迹般”地重逢了她。
我不知道科学的发展在精神层面是否给人类带来了福音。
如果这则故事发生在古代,随之而来的很可能是幸福的结局。
然而,依照现代的科学知识,几乎每个人都懂得,曾经爱过的故人复生时,不带有人间天上的隔阂是不可能的。
在太空站里男主角重逢的“她”,不是几年前逝世的她。
虽然“她”的模样,神情,还有她脑中的记忆,和她基本是一致的,但是“她”不会死。
即便男主角把“她”放逐到外太空,只要他醒睡一次,就出现在他的身旁;即便“她”服下液态氧,也会复苏。
作为知识分子,他当然知道“她”不是她。
可悲的是,他仍然无法狠下心来把“她”看作是索拉里斯星试验人类的道具。
他的内心深处,似乎是一直希望着和她重头再来的。
据某位心理学家所说,当人遇到一些无法挽回的事件,总是希望在相似的情形之下挽回曾经犯下的错误。
按照人类的伦理道德尺度,索拉里斯星可能是无耻下流且残酷阴险的。
但是,男主角,终于遇到了绝佳的机会,来挽回当年所犯下的错误。
在他眼前的“她”和她,就差了那么一点点,其实也可以说她俩是同一位人物。
“她”不是机器人,用肉眼来看,和人类几无区别。
她早已死去,她早已失去了继续生存变化的可能性。
那么,根据男主角的记忆复原的“她”又何尝不是“真实”的她呢?
错过了这一次,以后他还会有机会解脱自己吗?
可是他想挽回的,究竟是她呢,还是他自己呢?
影片到最后,我们可以知道,男主角并没有回到地球,因为他手指头的伤口很快就愈合了,他又遇到她了。
我们只是不知道,这部影片是索拉里斯星在解读男主角的心路历程,还是按照时间顺序,在影片结尾处男主角被索拉里斯星所吞没。
不过这些细节,可能没有男主角所感受到的那份救赎感重要吧。
这电影看的那叫一个郁闷。
找工作找的反胃,躲在出租屋里看pp。
刚开始看星际迷航,正沉迷于星舰的撞击,就充满期待的点来Solaris。
主角手破那会儿我正以为要来场,地球超人大战外星怪物呢。。。
谁想一直到我看完影片,也就个3D红球球在那转啊转的,看的那叫一个郁闷啊!
主角开始难道就不是个“人”,就后那个穿着宇航服要回地球时的回忆,一下子把我给打击翻了,最后的结局更是让我想到了一个人,哦?
也许不对,或许这玩意儿叫神——God。
主角是“人”的时候送走那个女人,是不是在讲理智的面对感性呢?
选择留下来到底是选择了什么?
做为一种脆弱的生命体的仿制体,拥有着同样脆弱的精神领域,这是不是一种进化不完整的体现?
完整的进化体现是否应该是那个球球呢?
没有感觉,没有语言,却拥有完整的,或者说是种强大的存在?
混乱的想法就像那个有胡子的小伙子,杀死自己人类的形态,或者说是杀死自己原型的生命体,是得到了完整的自己,还是失去了自己完整?
这电影根本就没有去太空,完全就是对不完美或者说是对难以琢磨的神经系统的哲学思考。
试着摆脱物质生命体的存在,思考精神独立存在的可能,如同那些玄幻网络小说中的游戏。
当思想离开本体独立存在于某种介质当中,没有死亡的威胁一切都可以再次组合,这到底是永生还是灭亡?
神话里盘古开天辟地从球里诞生,他是不是在追寻从思想到生命体的进化?
这个想法有点傻,神话应该是先祖们对自我存在的思考,应该是思想的存在。。。
没有谁能解释一下生命和思想原点,进化论依旧还在进化之中,也许还会任然进化下去。
谋杀、贪婪、欲望、控制、文明……延续的生命延续着这一切,直到某一天的到来。
是科学计算的太阳毁灭地球,还是科学计算的陨石毁灭地球,或者是人类毁灭地球……似乎我们总会被毁灭,在一切被毁灭之前,明天我还要去找工作,然后……到底要干嘛?
也许看过这部电影的人,对克里斯与妻子蕾雅的初遇中电梯间里朗诵的那首诗有印象,它在电影中再次出现是蕾雅自杀身亡那一刻攥在手中的一页诗集……上网寻找了许久,总算找到了这首出自Dylan Thomas的杰作:And death shall have no dominion.Dead men naked they shall be oneWith the man in the wind and the west moon;When their bones are picked clean and the clean bones gone,They shall have stars at elbow and foot;Though they go mad they shall be sane,Though they sink through the sea they shall rise again;Though lovers be lost love shall not;And death shall have no dominion. And death shall have no dominion.Under the windings of the seaThey lying long shall not die windily;Twisting on racks when sinews give way,Strapped to a wheel, yet they shall not break;Faith in their hands shall snap in two, And the unicorn evils run them through;Split all ends up they shan't crack;And death shall have no dominion.And death shall have no dominion.No more may gulls cry at their earsOr waves break loud on the seashores;Where blew a flower may a flower no moreLift its head to the blows of the rain;Though they be mad and dead as nails,Heads of the characters hammer through daisies;Break in the sun till the sun breaks down,And death shall have no dominion.没有看过电影原著,因而对其与原著之间纠缠不清的关系不予评论,升华了原著也好,糟蹋了原著也好。
我只想说,史蒂文·索德伯格拍出了这首诗的灵魂。
“Though lovers be lost love shall not”恋人失散,即便阴阳相隔,爱却依然永存,这甚至令死亡都无可奈何,于是,死亡无法再主宰一切,即便癫狂,却仍能再次清醒,即便沉沦深海,却能再次升腾。
当净骨成灰散尽,却在其手肘足底化出璀璨星辰……相爱的人,灵魂将永远以彼此为羁绊,不分离,即便,即便再次相遇的地方,是在那遥远光年外的solaris……
(2008-02-20 00:19)我会幻想张柏芝,bobo,钟欣桐,maggie Q,C10等著名女星,接着幻想一部高性能尼康数码相机。
当然还要幻想一个粗点的JJ,只要比陈香肠的JJ大些就可以啦!
solaris不就是天堂吗?
扯啥,人类本能就是希望自己不死。
不过,麦克阿瑟说了,老兵不死,其他人都去死!
片子开头是淅淅沥沥的雨声,暖色的灯光从挂满雨珠的窗户透出:心理学家克里斯·凯尔文博士孤独的坐在房间的床上,女声响起:“我是如此的爱你,你还爱着我吗?
”然后是一些莫名其妙的对话,有克里斯自己的电话,也有几个他的病人对博士的倾诉(都是对现代科技的控诉),总体看来,克里斯的生活是不快乐的,脸上有着哀伤神情的他似乎只是靠着本能在麻木地工作。
长驻在空间站“普罗米修斯”号上的朋友吉巴里安的录影电话让克里斯到达了围绕着索拉里斯星球旋转的空间站。
吉巴里安在电话里告诉克里斯,空间站里的科学家由于某种原因陷入了混乱,然而他们谁都不愿意主动离开空间站。
在克里斯到达“普罗米修斯”号以后,发现情况远比想象中严重,吉巴里安已经自杀身亡,另外一位科学家也尸横当场,幸存的年轻科学家斯诺举止怪异,女科学家海伦情绪极度不安。
是什么,让这里的一切都陷入了疯狂和混乱之中?
克里斯渐渐沉入了梦中,那里有着他永远不会忘怀的一张脸——妻子蕾亚:地铁上的初次相会,黑衣的她嘴角的神秘微笑;餐厅里的再次相遇,他的眼睛再也离不开她的脸;他们在公寓里的缠绵,他们在书店里的私语,这是他每一夜都会重复的梦魇。
然而这一次不同,当他悚然惊醒,发现妻子蕾亚并不只存在于梦中,她活生生的在身旁,还是那样轻声细语着:“我是如此的爱你,你还爱着我吗?
”本片的情节次第展开,而且其中不少谜团都吸引观众去探究背后的真相。
克里斯的生活发生了什么事情?
在“普罗米修斯”号上发生了什么事情?
那扇金属门的后面等着克里斯的究竟是什么?
吉巴里安的儿子为什么会在空间站里出现?
克里斯的妻子究竟是他自己的想象还是鬼魂作祟?
但是当事情的真相在片子的中段早早水落石出后,索德伯格才逐步展现出自己对于这部重拍片的真正思考:当死去的至爱重新回到你的面前,给了你一个挽回过错的机会,即使知道这一切都是幻影,你是否仍然不舍得放弃?
是得到真实的肉体更重要,还是弥补我们记忆中的伤痕更重要?
你记忆中的一切都是真实,抑或那些只是你的愿望和欲望的投影?
这是一则死亡和记忆交织的寓言,当我们走到最后,出人意料的结尾多少有点突兀,克里斯最终得到了解脱吗?
他脸上复杂的表情竟然让我无从判断。
一切回忆都只是根据返回地球克隆人的记忆而构架 回到地球的自己是被真正自己丢回救生艇的第一个克隆老婆而克隆出来的!
而真正的自己已经放弃回到地球死在空间站里了!
因为他的记忆里很清楚 自己的爱人早已死在地球 因为自己的偏执 !
第一次切到手指与最后一次切手指的不同,我才明白,整个电影都围绕在克隆人的回忆而在进行!
但是,那份真正自己留给克隆人的遗憾,让他也不会快乐的生活!
这就是深刻的伤痛时间也很难消磨!
他所看到的,是他所回忆的吗?
仅仅是他回忆的吗?
为何有些又在他回忆之外,超出他的控制?
我们都做过梦,梦中的,只是“日有所想,夜有所梦”吗?
他所爱的,是什么?
是他的妻子?
是他记忆中的妻子?
还是,只是他自己?
你所爱的呢?
你是的那个TA?
是TA的离去而在你世界中的投影?
还是,你根本就是爱你自己?
他为什么爱这个长像相他妻子的她?
是爱屋及乌?
是自欺欺人?
还是爱情转移,或者寻找替代品?
他明知这个此她非彼她,他为什么还不离不弃?
我们所欢呼那个诗情画意般Though lovers be lost,love shall not是很美这是善意的谎言吗?
假如在你死之后他持续的思念和爱并非对你而是对他所想象的“双胎胞”妹妹不知道,我们所奋力呕歌的是否就是如此爱情?
然而,爱情又是如何?
主体为谁?
受体为谁?
为谁而作?
你的爱情呢?
你爱谁?
你身边的TA是我记忆的投影吗?
你的父母?
你的前朋友?
或者,你在同时拥有众多的TA?
在满足你的要求?
我们所爱的,到底是谁?
茫茫宇宙中流动的电波与Chris睡觉时脑波活动是呼应的。
事实上,他们都是电波,还没有人能够证明这两者没有关联。
很多人曾说过:21世纪,人们上天入地,但是对于支配这种高难度行为的人脑,却仍然知之甚少。
记忆是什么,意识是怎么产生的,和这个客观世界有什么联系?
很多人觉得主导中心思想的一段话是关于Dylan Thomas 关于死亡的那首诗。
但我觉得,影片想讲的,大过”死亡“。
宇航员,心理学博士。
他们以他们的经历,知识,认知,一同讲述着这个超乎寻常的故事。
虽然故事并未包含太多的科学理论和奇幻情节,但是这个故事包含着一个最宏大,最基础,最深远的科幻观:存在。
当Dr. Gordan极力主张毁灭“来访者”时 ,Chris发表的这段话值得好好体会:"你的来访者是谁?
是什么?
它有感情么,能够触碰么?
会说话么?
你怎么能断定,它不是生命?
你不能就此封锁它,扼杀它,单单因为它超出你的理解范围!
"从Gordan与Chris的第一次座谈时就能体会到,Gordan尚存理性,能客观地分析自己的精神状况,对行为作出审慎的分析。
从Snow断断续续的描述来看,Gordan也是反对回地球的主要原因,这其中包含着一定的责任情节(如果把这些"visitor"带回去会否引发灭族威胁?
),也包含着科学家的傲气情节(一定能够用战胜这个科学难题和处理好这些visitors). 虽然她也对失控充满着恐惧,她对于自己所理解的那个“科学”还是充满信仰的。
Chris却不同,情感,这一他所擅长处理的东西却很快侵袭了他,支配者他,让他产生畏惧,或者说,让他无所畏惧。
Gordan和Snow somehow已经切断了自己的情感线,因此他们再没有visitor到访,而Chris的妻子确是去了又来,死了又活,还同时出现几个,如记忆中一样脆弱,迷离,因为那是永远存在在他心中的爱。
有一个细节很多人都注意到了:片头,Chris切开手指时,那道伤口是个旧伤,甚至留不出血来。
他的那些病人所讲述状态:对世事无感,行尸走肉,其实就是他的写照,用他自己的独白来说:用尽全力仿造地球人,凹出生活的造性,这,不是存在。
但是片尾,当飞船撞向Solaris时,Chris再度看到自己切开了手指,献血如注,他抬头,看到了妻子,对他说:生死已不再重要,我们在一起了。
或许,飞船撞向的那个星球,并不是Solaris, 而是我们自己的心。
Gibarian在他的遗言录像中曾经说道: We don't want a new world, we want mirrors.
看得人心惊胆战的,本人胆子小……主要是这配乐太过惊悚了……其实看开头时大概就猜到结局了,但原本想说主人公是心理医师的话会不会有意外?
但根本就没任何意外,这种明知虚假却甘愿被虚假所俘获、相信在精神世界得到超脱,可以说是歌颂情爱超过一切,也可以说唯心主义的乌托邦?
私人情感和人文伦理纠缠不清。
这种片子看过就好,不能想太深,要不就是自己跟自己较劲儿呢,跟电影主人公没啥差别。
对我来说不会再看第二遍。
6.5/10。塔可夫斯基珠玉在前,但这一版并非简单的复制。导演超越了塔可夫斯基慢镜头诡异惊悚略带怪诞的风格,在剪辑和快节奏上另辟蹊径,更加煽动和柔情,男女主人公更加让人入戏,这里的雨水是湿暗的,有了神似银翼杀手的风格!
格局改小了所以完成度还不错,但整体不是沉闷而是无聊
看不懂= =
我想看的是塔可夫斯基版本的!可下到的却是这个傻逼版本!
不得不失
抛开这是翻拍片而言,这部电影让我们思考什么是人类,是有机体、记忆的综合体?但有一点,人是无法独立存在的,这个星球的能力太可怕了,但我有时在想,如果上船是个海王,有没有可能变成一部后宫电影?
意境有了,但是节奏几乎毁了这个本来不错的片子
评分高的是1972版,这版评价不咋地
不是安德烈的版本,只能气急败坏的打分
原本很饱满的设定被拍得很干涩枯燥,索拉里斯星上那鲜活的大洋被做成简单的特技效果。完全脱离了原著,虽然故事还是那个故事。
以前一直有个航天梦。看完片觉得,还是老老实实呆在地球上比较好。在那种孤寂无助的地方,道德和人性都已经超乎我们的理解范畴了。
真的还是苏联的那一版更好看,虽然没有什么宇宙空间的镜头,那个奇幻的星球也是用海面变化来表达的,但却能理解还十分有美感。可是这一部就完全是科幻爱情片,而且是科幻为爱情服务的,有种假科幻的质感。
没人应该一下午把索拉里斯看三遍。回过神来最原著的一个版本事实上是爱死机S3E03的木卫一。离看塔的版本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看原著过去得更久。个人还是不喜欢塔的版本多一点,试图展现那个星球没做到,飘忽忽科幻情感两头都差着意思。索的版本不能当索拉里斯看,没必要。人家甚至也几乎没怎么涉及窗外那个生命体。脱离文本当好莱坞类型片看又有点…呃……听说要拍 性 谎言 录像带2 了。挺好。表达出了自己的意思,不再是一次对地外生命体的有趣探索,更多是一个具有人的生理结构和意识的似人生命体对“我是谁”的挣扎和反思。以客体出发的视角过多,对人类自己的反思太少。好好拍你的文艺爱情片,搭建什么外星片场。
没看过原著,但根据电影所讲述的故事可以感受到原著确实是伟大之作。可惜美国翻拍版讲的太过晦涩和含蓄,科幻和文艺想兼得反而弄巧成拙。人究竟为何而存在这类哲学命题确实复杂而又玄奥,也许人只是一个盖亚系统里的小分子,或者某个超级智能创造出来的小玩意。
看到一半多的时候差评已经锁定了,心想结尾最好来点不一样的立意,但…最后也就这样了。
就算幻竟也温暖
科幻片不像科幻片,灵异片不像灵异片,爱情片不像爱情片
还是要看老塔和原著才是
很喜欢的影像风格。恰巧是黑人女性科学家的角色代表没有资格接触高等文明的这部分人群,心胸狭隘,拒绝与高等文明和平相处,在信息为零的情况下无脑毁灭一切潜在的威胁。放到今天政治正确的好莱坞应该是百分百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这个角色必须得是白人男性。索拉里斯星类似于高等文明的一个制造程序,可以读取其他生命的思维信息,然后操控基础粒子制造出你最在乎的人的复制品。满足你。这不就是造物主本主吗?只是男主自杀的妻子本身就是个认知水平很高的人类,无法接受自己是个复制品遂选择被黑人女科学家毁灭。结局男主留在索拉里斯上过起了伊甸园般的生活也是个happy ending了。对于个体生命来说,自己认为最重要的才是最重要的。
三星都给选择留下的结尾。This life is enough。也是蛮商业的,连床戏都有。只搞到94分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