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51waku.com/movie/xj/4587/index.html 选择快播的 第二个
不知在哪看到的一点评论促使我看这部电影,或许也是因为女主角Zooey令我着迷的缘故吧。
看到她时总会让我想起梅格瑞恩抑或苏菲玛索,那双眼睛尤为神似。
电影里的台词挺有趣,但是看到Happy对Bryan说那句I'm a hooker时,突然一汗,心想这妞还真开得起玩笑。
直到那句do you have any interest in having sex with me从Happy口中非常认真的说出来时,就连我也突然爱上她了,不是因为这句开放的话,而是觉得这样直率坦诚的性格太讨人喜欢了,有谁会拒绝这样一个精灵般的女孩提出的任何要求呢?
原以为“不可思议”的就是这个女孩,后来发现整部电影出处都有“不可思议”的场景,会让人惊讶,但是剧中的人们却表现得很淡定,或许他们明白,生活中的不可思议是很正常的,没有不可思议的事情才叫不可思议。
Bryan的母亲说他从小到大一直一帆风顺,而这看似平静的表面却有不平静的内心。
就像很多有抑郁症的人一样,他们表面平静温和,实际上内心纠结挣扎,所以才会出现那个流浪汉。
或许Bryan不喜欢太沉闷压抑的生活,他才会假想出一个敌人,与自己搏斗,享受痛的快感,所以他才会毫不犹豫地接受Happy,因为这样很新鲜很刺激。
低调的性格和简单的头脑使得他不去抗争生活的压抑平淡,只能在假想世界中天人交战,当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时,他依然不懂得拒绝,就像电影里那只7号小白鼠,所以就算他在想象中斗争着,却每每认输,放弃抵抗。
这样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流浪汉在最后被他干掉了,因为他懂得了拒绝,拒绝了Happy的挽留,他终于肯狠下心做出决定,他杀死了流浪汉的同时,也杀死了另一个自己。
至于为什么Happy听到Bryan有个孩子时为什么会吐,我个人觉得,或许是她一直是自由散漫的生活方式,好不容易突然想认真谈一场恋爱,却突然出现了个“第三者”,而且,孩子意味着家庭和责任,这是她从未有感受过的,这突如其来的事情让她不知所措,于是让她恶心乃至逃避,并且将一切弄得一团糟。
好吧,这部电影叫不可思议,那就不要用合理来理解它,就像Bryan的母亲说的那样,nothing's normal.
电影开始的时候我正准备吃饭啊,一群老鼠,还那么长的镜头,我差点要放弃。。
我还以为男主是那个科学家。
男主是有点忧郁吧,感觉很像变态,一翻脸就会杀人那种。。
第一次遭到袭击,我以为就是普通的抢劫。。
后来很多次,是说男主正跟自己内心的某种阴暗作斗争吗?
最终胜利了。。
女主爸爸怎么回事?
幻想自己背部疼痛吗?
还是一种暗示?
女主是怎么了?
突然觉得自己不被爱?
妈妈是虚伪?
男主妈妈说这个家庭不像表面上那么正常?
事实上是怎么了?
怎么就突然结束了。。
我完全没看懂啊。
看完和summer的500天,才知道Zooey Deshanel是识骨寻踪女主角的妹妹,两人长得确实很像,所以搜到这部影片来看。
很不喜欢zooey在两部电影里饰演的这种不靠谱女郎的性格,本身有点灵气的zooey居然被不知是导演还是自己发掘成了这个鬼样子,真是的。
本来挺好的姑娘,干吗老演这种角色这种电影。
“不可思议”是我觉得还挺吸引人的名字,而看到演员表里的zooey deschanel是感到了真正的吸引,她在in summer 500 days里的表现实在会让你感到不可抗拒。
而我看到原本的影片名称gigantic时,愣了一下,不过看完之后觉得译制人员很可爱,因为我在看这部片子的过程中的确一直想在问:what’s this all about?
看完了之后又觉得说,恩,的确很不可思议。
影片最开始的时候是两个老鼠在水中挣扎,配乐和影像让我感觉还挺美感的,没有depressed,虽然人家观察的是depressed mice。
两个大学时的哥们儿探讨了一下关于“depressed”和“stop”以及“fight”的话题,说的是老鼠,也是说他们的生活吧。
Mr. 7总是那个最先放弃挣扎的,Brian也许想到了自己?
所以接下来他被街头流浪汉扮演的“生活”狠狠地揍了一顿,他试图挣扎,但是无济于事。
当Brian回到“办公室”——一个斑驳的大仓库,摆着无数据说高级的床,就俩同事,卖5张床垫儿就是大活的办公环境。
黑人老板说到了一个词儿“depressed”。
接着两个奇怪的顾客也说这个地方让人觉得“depressed”。
是的,一个长得像没落的英伦范儿床垫推销员,一看就是即使不穷困也挺潦倒,安静,小心翼翼,彬彬有礼,没有任何侵略性和攻击性,戴着大大的耳机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的瘦高男生。
他的生活,大概就是所谓的压抑,萧条。
然而还有另外一种压抑和萧条——活泼而鲜艳的那种——巨大光鲜背后往往藏着必然的落寞和空虚,以及随之而来的无助,像happy拥有的那种。
乍一看以为她是无所事事、恣意而为的任性富家女(虽然她的确是),但现实哪来那么多含着金汤勺的圆美故事,就像大部分的电影表现的那样,happy不是真的happy,她五年换五个工作,频繁的换男朋友却觉得自己没有真的恋爱,她脾气古怪的不靠谱儿老板老爸,接她电话但听不出来她是谁的老妈,造就了一个这样的又寂寞又美丽的happy。
当这两种depressed交汇在一起的时候,电影《gigantic》正式开始了。
就如同大部分的电影一样,男女主人公要相爱,要混在一起,只是这一次讲的故事没什么跌宕起伏也没什么大爱大恨,无非是两个平凡的男女在一起了,淡淡的那种,对话不是情话,甚至他们很认真的探讨了一下杂志上的广告。
他们也没有凶狠的宣告全世界自己恋爱了,无非是偶尔见面,吃饭,XX,happy总是恬淡的睁着水蓝色的圆眼睛,穿着复古的小群子,黑头发下面的脑袋里不知道在想什么,Brian总是安静的回答别人哪怕无聊愚蠢的问题,客气的说谢谢,围着围巾,修长的手指和柔软的棕色头发。
生活就在这样depressed的氛围中如常的安静流淌,没有喧哗,没有反抗,甚至没有停下。
而每个平常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固执,Brian的是这样的:他要领养一个中国小孩儿,虽然他只有28岁,赚的不多,没有成家。
他还是想要领养一个中国的,小孩儿,从他8岁开始。
你的又是怎样的呢?
Happy知道Brian的这个愿望或者说是梦想——在他们在一起之前,那时候她觉得这个想法很酷,也许是因为它还并没有被实现在眼前吧。
而他们在一起之后,Brian依旧在进行申请,他们之间从未谈及过这个话题,没有“责任”或是“现实”这样“恶狠狠”的词汇出现在他们的对话中,虽然他们曾认真讨论过杂志上的广告。
直到Brian兴奋的告诉happy他的申请通过了,他,真的,即将,实现梦想。
一句话概括happy的反应就是:她傻眼了。
他们没有大吵大闹,但是,分开了。
Happy继续恣意的放纵自己,在网上报名了一个厨师学校。
这个时候影片大概剩了不到十分钟,我很担心的继续看下去,因为我觉得接下来无外乎是要讲他们如何复合的,而时间稍显太少去表现两个主人公内心的巨大转变。
我不知道编剧要怎样去走。
这个时候Brian做了一件事:杀死一直纠缠他的”流浪汉”。
也许是之前看过的电影给了我很多免疫,我意识到这只是主人公的幻想,他只是在精神上杀死了他生活中的“恶魔”,就像拔掉了身体中的肿瘤一样。
就在那一刻,虽然Brian依旧是那个外表上不春风得意的英伦范儿大男生,他真正成为了一个男人,开始真实的面对他看似不如意的人生,处理他的梦想。
就在影片不到5分钟结束的时候,男女主人公还是没有和好,但他们开始见面了,继续说着无关痛痒的话,没有爱或不爱,没有关于两个人的未来,没有争吵。
就在我继续担心时间不够用的时候,一个叫may的中国小女孩儿出现了,蹒跚着出现,甚至不会咿呀学语,她一句话没说,却让happy决定留下来——当然,happy也没有信誓旦旦的说“让我们一起把她抚养长大吧”这类生活中不太可能出现的语句,她只是在接下来的对话中说自己不再去法国了而已,这对Brian来说就足够了。
影片最后的两分钟,有一段很靠谱儿的对话,含有说英语的人语言中的那种哲理,提炼下来就是:“Nothing is normal. Nothing is beyond repaired. ”话是Brian80岁的妈妈说的,她52岁的时候生了Brian,这导致Brian在上学的时候一直跟别人说自己的父母车祸死了,他是祖父母带大的——因为他不这么说的时候周围的人都在认为他的父母是他的祖父母。
这大概就是平凡如Brian生活中的“不平凡”吧。
那么你的不平凡是什么呢?
电影用了98%的时间说了一件事儿:life is depressed。
最后的2%却精准而不做作的告诉我们:love is gigantic。
可惜大部分的国产大制作电影用98%的时间大猛力地教育我们很多大道理,只有2%的时间粉饰了一下随处可见的depressed,然后期待我们感动,奉它为经典。
如果我以上描述的全部属实,没有华丽的夸词,你,会,看,这部,独立电影吗?
很多评论认为只是部闷骚电影。
但我却认为是部“修正主义”电影,我看到了对个人理想的彻底尊重、米国青年追求自由、独立的代价,很明显导演的政治水平更高,提到了波尔布特,但结尾却用了卡扎菲的头像而非金正日,有意识弱化了小女孩的象征。
有时候责任来临的时候都不知所措,我能做好吗,结果我能承受吗,有人能帮我吗,所有这一切只有当我们自己去经历了才知道!
我觉得片子中的人是美国人,但是无论是哪国人,只要是地球人,在面对未知的未来的时候都会这样的。
一切都在不经意间发生了,我们说能做的就是去接受它!
发现在电视上看电影,有一个问题,不知道看到哪里了,还剩多少。
昨晚看到9点多,就关掉电视去洗了。
今天才发现,居然只剩十分钟,电影就结束了。
这是一部小众电影。
意识流。
内心冲突的人相遇,碰撞出火花,有的人选择直面,有的人却临阵脱逃。
Happy是个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的人吧,不知道自己想要怎样的生活,不懂得如何与别人相处,如何让别人融进自己的世界。
最后阳台上,Brian的妈妈与她的一番对话,才是一个长辈、一个母性的角色在给予她人生的指导。
而Brian,他的人生,似乎就一直在不正常的氛围中度过。
年纪可以做爷爷奶奶的父母,大17岁的哥哥,总是对他行径凶残的流浪汉。
有一点我没有明白,最后,Brian是杀了他吗?
感觉是一个幻想。
需要去看一下影评。
但是,觉得Brian领养小孩,是一件不错的事。
对于他的生活,是个转机。
在自己没有成家、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做出这种选择,是勇敢,也是真心的愿望吧。
0713找不到以前看的一部不辣的皮的的电影,随意间看了一部叫《不可思议》的片子。
有些古怪,符合近些年时兴的某种类型的风格。
还概括不出来,关注的题材比较小,个性化的人和生活;讲究叙述方式,含蓄和不露声色;导演和主角都挺年轻,有才华,温和,宽容,低调。
意犹未尽又回头看了些片段,细节很讲究,拍得很出彩。
其实我看电影比看小说多,其实我看的都不算很多,我总觉得电影的表现力和魅力要远强于小说,当然小说也有它独特之处。
不过最关键的,小说可以一个人写,想写就写,如果你有心写的话;电影就要困难得多。
不过我主要的感触不是这些方面,而是一种趋势,现代文明的趋势,社会的趋势;对个体的人的重视是核心。
其实这是没多大意义的,对于现实生活来说,太脱节了。
不过在豆瓣电影里就觉得没有太脱节;所以仍然可以说是一种趋势。
0714《不可思议》中最不可思议的,很多观众会觉得是布莱恩4次遭受暴力袭击,影片没有明确交待,因此难免看得一头雾水。
这当然是导演有意的了,如果你在意的话,你就会忍不住去琢磨。
这是一种构思设计,也是我所谓的讲究叙述方式,含蓄和不露声色的表现。
我觉得不太可能像豆瓣有些人解读的那样这是布莱恩臆想出来的,因为每次交手后他的脸上都有伤痕,需要他对问起的人做出解释。
那么像布莱恩这样的好人会得罪了谁呢?
为什么他不报警?
我个人的判断是导演在这里表现的是又一个怪人,这个片子从中国人的角度看基本都是不正常的。
我觉得这个五短身材的人就是看布莱恩这样柔弱的男人不顺眼,并且借打赢布莱恩满足自己强壮的虚荣心。
注意看的话,他总是打布莱恩那张秀气的脸,这算是一种暗示。
但是他的打斗是有限度的,在布莱恩屈服以后,比如第一次布莱恩被打得连说够了够了以后,他再恨恨的打下一拳后,就收手了。
这更像学生时代的欺负行为,对此只要不太过分的话,对方遵守不告诉家长这条默契。
第2次第3次都到了动枪的地步还不叫过分?
那个矮子是有进一步激怒和欺压布莱恩的想法,因此第2次时开枪射到树上是想表示,不要以为你和你爸在一起我就不敢惹你,布莱恩当然会有猜测,只是他仍然不吭声。
第3次被射到腿肚子上,对白中也说了是小口径的子弹,布莱恩甚至可以自己在公共卫生间里用急救箱的镊子钳出弹头并做完护理工作,第二天他走路时只是稍稍有点瘸。
是不是有点瘸很重要,因为这是绝对排除这种袭击不是想象出来的依据。
第4次轮到那个矮子倒霉了,碰到布莱恩刚失恋,身上又有女朋友的老爸给的弹簧刀。
看到他无力的伏在布莱恩身上难免会担心他会不会死了,等布莱恩看到有人将要经过而起身后,原来倒在地上的矮子不见了,我认为他是借机跑了而不是这种打斗是想象出来的。
布莱恩是个心地善良甚至可以用柔弱来形容的人,第一次袭击时矮子看到布莱恩拾起钢管根本不怕,因为他知道后者不会够胆打伤他,结果布莱恩真的只是朝他的腿打去,他根本不躲闪,反而把布莱恩吓了一跳。
因此最后一次打斗布莱恩虽然火很大,但是下手应该仍然是有分寸的。
此后他对着已经走开的路人自言自语:你们不知道,这种事已经发生了很久了。
就是说两人的这种打斗游戏已经持续很多次了,从影片看到的不过是其中4次。
我曾经说这部电影对细节很讲究,比如说别人问到他脸上的伤痕时,对不同人他有不同的说法,即使是对乐儿,不同次的说法也不同,这种不同体现了两人前后的关系,甚至是即时的情感。
估摸看过的人对剧中出现过的流浪汉角色都感到困惑,刚开始我也同样觉得莫名其妙,以为是Brian结的仇,但显然与剧情不搭,也完全没交待,后来以为是导演的无厘头搞怪这样一个角色,是不是有什么寓意?
流浪汉在剧中总共出现四次,第一次是Brian从朋友实验室出来街上,遭到流浪汉的袭击;第二次是Brian在父亲家晚上遭到流浪汉的枪击;第三次Brian出席Happy及家人的晚餐,流浪汉隔着窗户望着布莱恩并竖起了中指;第四次Brian来开哈里特公寓后,与流浪汉搏斗,并捅死了流浪汉。
也就是这次我才开始有所怀疑,流浪汉或许只是Brian的想象,因为被捅死的流浪汉突然消失了。
直到最后Brian的母亲和Happy在天台耐人寻味的对话,再联系到Brian的性格,我更加肯定流浪汉是根本不存在的。
Brian父亲晚年52岁才与妻子生下Brian,对于童年的Brian拥有如此高龄更像爷爷奶奶的父母亲,心理上产生了很大的压力,他或许很想要对像模像样的爸爸妈妈,情感上的缺失造成他敏感内向的性格(影片开始实验室里有抑郁症的小白鼠应该也是一种象征),从而脑袋里的阴暗面创造出流浪汉这样一个无家可归有暴力倾向的角色。
显然,这个怪物对年已28的Brian的身心仍然一直在造成伤害,从Brian一开始对流浪汉的态度和受伤后对别人撒的谎来看,Brian应该也是明白流浪汉只是他的假想。
另一方面,现实中的Brian善良纯真,他一直想领养一个小孩,或许也是为了想通过自己来弥补自己童年缺失的“父亲”角色。
而Happy的出现,才真正开始让Brian敞开心扉,流浪汉第三次对他的鄙夷第四次被他杀死应该意味着有过爱情经历的Brian终于鼓起勇气抛弃抑郁去面对生活。
但之所以叫猜想,是因为如果严格从逻辑上讲,这种说法就没法成立了,显然Brian的老板和Happy都看到了他身上的伤(不过貌似也只有他俩看到),或许导演的用意就是为了营造这种意犹未尽的效果,故意把故事说的含含糊糊暧昧不清,搭配着带点空灵诡异的背景音乐,让观影者有种奇妙诡秘的体验。
如果是的话,我觉得他成功了。
题外话,zooey还是那么正点从看到她的第一部片子《flakes》一直到这一部,无论是她做女主还是女配,都没法不让人注意,那种古灵精怪俏皮带点优雅的调调实在太迷人了。
观影像阅读,像zoe的indie music,比zoe之后身为summer的那会儿更indie,更不gigantic。古怪且轻快,琐碎不凌乱。描述到泳池那段,我为zoe而看的动机似乎不纯了。
美阿。
zooey和奇怪哥哥凑一块怪怪的- -
就像电影的名字一样,不可思议!
恶心
有些太平淡 导致我没办法专心看
故事裡面充斥的不可思議的事情,其實是我們習慣性的把正常看做不正常,不正常得看做正常了嗎?至少電影幽默得不膚淺,而且我覺得更像一齣實驗性的舞台劇。
没有想象的那么好
nah uh its like 500 days and ruby sparks but weird and with zero chemistry
高清观看地址: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EzMTcwMjA4.html新添加字幕 方便大家观看
简直不可思议。
只要你想一切皆有可能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人人有N件说不出口的怪事。
属于另类喜剧吧,比较另类但不是很可乐。由属于闷骚型的保罗·达诺主演,这家伙演技不错,不记得以前在哪部片子里他曾经带来很大的惊喜。女主角看着也很眼熟,但不记得演过什么了,嘿嘿~~
可爱的电影,因为男女主角都是喜欢的演员而看的。zooey真是漂亮,那眼睛......Paul总是演一些怪怪的角色。
导演是中国控?
生活就是充满了别扭
乏味得片如其名
女主占1分
催眠